1958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按照先进环节组织生产平衡
重庆钢铁公司订出大跃进计划
本报讯 据四川日报报道:是拿出英雄气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还是贪图松快、因循渐进?重庆钢铁公司党委在审查今年生产计划时,经过思想交锋,统一干部认识以后,把原来向落后环节看齐的消极平衡计划,一变而为克服落后环节、充分发挥设备潜力的积极平衡计划。
重庆钢铁公司今年生产的特点,是轧钢能力大于炼钢,炼钢又大于炼铁。在编制今年计划时,原来是按生产能力最低的炼铁来平衡制订炼钢和轧钢生产计划。尽管在新的形势下,计划曾作了两次修改,但是由于这种消极平衡的思想作怪,增产始终不大。
1月中旬,党委在审查这一计划时,发现轧钢作业率很低,还没有达到1957年四季度的实际水平。党委认为,这种按落后环节来平衡的生产计划,不能鼓起群众革命干劲,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决定将它拿到正在召开的三级干部会上加以讨论:究竟是鼓起干劲,拿出本事,想方设法增产钢铁,满足轧钢需要;还是安于现状,向落后环节看齐,轻轻松松完成任务?会上,部分干部错误看待1956年的经验教训,害怕困难,害怕紧张,想过轻松日子;借口要稳,甚至抱着计划订低点,宁可多超额的“留一手”的态度。这些错误的思想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会议同时指出,所谓最困难的生铁供应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的。这样,便鼓舞了干部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朝气,决定推翻原来的消极平衡计划,按照轧钢需要,积极平衡,三度修订了计划。
1月21日,公司召开先进生产者大会,对这个计划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各车间和科室的先进生产者以比先进、算细账、挖潜力的办法,反复研究,认为原计划还可以再提高一步。炼铁车间提出:原订今年四季度高炉大修后,容积可加大三十立方公尺,他们和机修部门决定把大修工程提前一季度投入生产,每天就可以多产几十吨铁。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还准备下小厂帮助地方小炼铁厂提高技术,增产生铁。在炼钢方面:小型炼钢车间决定采取双槽出钢法,提高炉产量。仅此一项,今年就可以多出二万吨钢。大型炼钢车间决定在全国首先推行苏联最新的技术成就——铝镁砖炉顶,炉龄至少延长到三百至三百五十炉,一年就可以多产钢约两万吨。会上还提出原材料,特别是金属料的消耗潜力很大。他们比较了先进厂的水平,如先进厂生铁的运输和保管损耗率,只有1%,而公司实际是2.5%,他们认为今年降到1.5%,完全有把握。另外,还可以大力挖掘利用废钢铁的潜力。讨论结果,原计划又被突破:全公司总产值比去年增长8.5%(原计划不到5%);钢增长17.86%(原计划不到10%);钢材增长11.71%(原计划5%);成本由原来降低3.6%,改为降低到7.2%;全年上缴利润可以达到二千七百万元。


第3版()
专栏:

天津市提出工业跃进目标
五年内总产值赶上上海目前水平
主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赶上上海
据新华社天津15日电 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年内争取达到目前上海的水平,主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要赶上上海。这是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天津市市长黄火青在13日举行的天津市劳动模范大会上,向全市职工提出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奋斗目标。
黄火青向劳动模范们说,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这个城市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一百二十八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技术和产品质量有较高的水平。向上海看齐是不是作得到?我们来算一算:天津市工业总产值在1952年只有十七亿多元到1957年增加到四十一亿多元,五年内增加了一翻还要多,每年平均递增速度是19%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天津工业发展速度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1954年和1955年有些工厂原料和任务不足,陷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将充分利用和合理发展沿海工业城市,全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在大跃进,天津市划归河北省后又能够得到河北广大农村更密切的支援,因此天津市今后工业发展的速度一定可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快得多。从目前讨论计划情况来看,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起码可以比去年提高40%,这样1958年的工业产值就可以达到五十七亿四千万元。以后四年如果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前进,到1962年就可以达到一百十九亿元。如果努力争取,达到现在上海的水平不是不可能的。大家要全力以赴来争取这个目标的实现。
黄火青向劳动模范们讲解了国内政治上和经济上极为良好的条件以后指出,现在的问题就是看我们主观的努力如何,就是看我们有没有革命的干劲,就是看我们是愿意当促进派还是当促退派。黄火青要求劳动模范们要再接再厉,先进更加先进,带动全市职工快马加鞭勇猛向前。
劳动模范们在这个奋斗目标鼓舞下,人心振奋,表示决心鼓起最大的革命干劲,带动全市职工积极学习技术,提高技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竞赛,来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第3版()
专栏:

一月份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
编者按:每一个月,我们的国民经济计划执行得怎样?谁执行得最好?谁执行得比较差?这是大家都关心的。为此,我们决定辟这样一个专栏,在每月上、中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把上个月的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作一个综合的报道。
1958年1月份工业、基建、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如下:
各工业部和地方工业超额完成了月计划
全国完成工业总产值五十一亿元,超额2.5%完成了月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17.1%;中央各工业部均超额完成了月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22.8%;地方工业企业完成月计划102.3%,比去年同期增长15.1%。湖南、黑龙江、甘肃、青海、安徽五省未完成月计划,但比去年同期各增加10%、10%、31%、36%、52%。
三十二种全国主要产品产量中,完成或超额完成月计划的有二十四种。生铁、蒸汽锅炉、金属切削机床、麻袋、食用植物油、糖等六种产品虽未完成计划,但与去年同期比较,除蒸汽锅炉维持去年水平外,其余五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原煤、载重汽车缺月计划未检查)。
工业职工1月末人数约为七百三十四万人,较1957年末略有减少。
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情况超过往年
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约四点二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作量达二点九亿元。因季节关系,1月份的投资额仅为年度投资计划的2.9%,但比往年完成计划情况较好(往年1月份完成的投资额最高不过三点五亿元,完成计划均在2.5%以下)。
苏联援助我国的建设项目,本月份施工的有八十七项,完成投资额零点九亿元,为年度计划的3.6%,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零点六亿元,为年度计划的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筑安装企业的职工人数约为一百四十八万人,比1957年年底略有减少。
主要商品销售量下降
由于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精神的继续贯彻,1月份主要商品销售量比1957年12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粮食下降四点九亿斤,食油下降二千三百五十七万斤,猪下降六十九点三万头,棉布下降一点二亿公尺,煤油下降一点一万吨,与去年同期比较,除煤油增长外,其他也均下降。
由于去年农村开始社会主义教育的结果,农民提前出售粮、棉,收购计划提前完成,故今年1月份的收购粮棉数字,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铁路客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
铁路货运量完成月计划的101.3%,比去年同期增长6.3%,货物周转量(缺月计划)增长5.7%。客运与去年同期比较:客运量降低20.8%,旅客周转量降低27.8%。
交通部所属内河运输货运完成了计划。沿海货运未完成计划。内河、沿海的客运均未完成计划。


第3版()
专栏:

长途电话减半收费的新办法
新华社14日讯 为了使长途电话通信更广泛地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广大居民的通信需要,邮电部决定采取下列两项新措施:
(一)自本年春节(二月十七日)开始,在国务院规定的七天假日及各星期日(星期日如有提前或移后的按照当地政府规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各省省会和各自治区(西藏除外)首府相互之间的各类长途电话,试行全日减半收费办法(传呼电话在七时至二十时内通话的,同样减半收费;但在早晨零时至七时和晚上二十时至二十四时内通话的,仍按全价收费)。
(二)自本年二月二十一日起,将全国夜间减价电话的减价时间自每日零时至七时改为自二十时(即晚上八时)开始至次日早晨七时。在这段减价时间内接通通话的各类长途电话(传呼电话除外)一律减半收费。会议电话、预约电话、预告电话与广播业务等也同样减半收费。


第3版()
专栏:

计划向哪个方向平衡?
——四川日报社论
工业生产要不要大跃进?能不能大跃进?敢不敢大跃进?在这个严重的问题面前,有两种对立的思想进行着斗争。这两种思想斗争,当前突出地反映在制订生产计划的时候,对待平衡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主张按照落后的环节来组织平衡,另一种主张按照先进的环节来实现平衡。前一种态度属于促退,后一种态度则是促进。重庆钢铁公司党委在审查今年生产计划的时候,推翻了消极平衡计划,坚决地当了促进派,这是一个革命的跃进。
对待计划平衡为什么会出现促进派和促退派呢?从重庆钢铁公司的情况看来,它导源于在许多重要的问题上促进派和促退派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所以面对同样的事实得出了根本不同的结论。
首先,在对待1956年工业生产高潮的经验教训方面,在促退派看来,1956年的计划订得“冒了”,弄得各方面都很“紧张”,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完成计划。他们因此得出结论说,计划最好还是订低一些,宁可将来多超额。他们借口“稳”来掩盖自己害怕紧张、企图过轻松日子的爬行思想。促进派的看法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1956年计划在某些方面虽然订得高了一些,带来了一些紧张,但也带来了革命干劲。尽管1956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但生产的增长是惊人的。在这一年,全公司的生产总值增长了22.85%,钢增长近50%,钢材增长35.29%,除开1955年新建大型炼钢车间完工投入生产这一因素,这个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年。由于这一年生产的飞跃发展,才使得公司能够提前一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因此,他们认为:即使没有完成计划,也是光荣的。相反,那种想不费好大力气、轻轻松松地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倒是不光采的行为。
促进派敢于跃进,按照最积极的生产因素制订平衡计划,而促退派则始终顾虑重重,突不破消极平衡,还在于促进派看到了在群众当中蕴藏着的无穷无尽的潜力,而促退派看到的则只是一些死的数字。重庆钢铁公司早在去年9月份就按照1957年的计划水平和当时的生产情况,编制了在1958年把钢和钢材分别提高27%和17%的幅度的生产计划。当时,在人们看来,这个指标不为不高,速度不为不快。但去年四季度,经过整风运动,职工觉悟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工人们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成绩,使生产跃进了一大步。结果1957年全年实际产量,不仅大大超过了1957年的国家计划,也超过了预订增长17%、27%的原编1958年的生产计划。对于这样的事实,促退派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仍然相信纸面上的数字。尽管他们坐在办公室里一算再算,两次修订计划,仍然突不破原来的圈圈,把原有的生产不平衡状况,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雷池。但促进派与此相反,他们从四季度生产上的非凡成就中,看到了职工群众在整风之后表现出来的奔向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他们坚信,依靠群众的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由此而来的创造力量,就可以改变生产上的落后环节,达到先进的积极的平衡。因此,他们敢于制订积极的平衡计划,并运用他们在整风中学到的一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把计划交给群众,向群众指出奋斗目标,摆明困难,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发动群众人人想办法来克服落后,发掘潜力,向先进环节看齐。
重庆钢铁公司要实现积极平衡的计划,的确有巨大的困难。由于设备不平衡的限制,重庆钢铁公司所需要的生铁有三分之二以上要依靠外厂供应。对待这个困难的态度,促进派和促退派也有根本的分歧:促退派认为,这个问题不是本单位所能解决的。因而对待困难束手无策。促进派并不回避困难,当他们在看到困难的同时,还看到了另外一面:他们不仅看到了本单位而且看到了全局。他们认为,在当前飞跃的形势下,不仅本单位需要跃进,其他厂矿也在大跃进;特别是今年本省地方炼铁事业将有飞跃的发展,这就为克服生铁供应不足的困难提供了可能性。不仅如此,他们鉴于目前地方小炼铁厂缺乏技术力量,生产水平不高,如果抽调本厂技术人员去帮助小铁厂提高技术,就可以大大发挥小厂潜力,既帮助小厂发展了生产,又可以解决本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这样相互促进,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就可以成为现实。因此,他们对克服困难,勇气十足,信心百倍。
从上述情况看来,问题是很明显的了。促进派和促退派之所以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结论,就因为促退派所看到的只是事物落后的、消极的一面,而看不见事物先进的、积极的一面;只是看到了困难,看不见克服困难的因素。归根结蒂,一个是向前看,一个是向后看!
在工业生产中,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无论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平衡总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就是生产上的相对均衡;不平衡就是生产上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有斗争才有发展。这是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促退派主张把计划建筑在落后的环节上,进行消极的平衡,实质上就是回避矛盾,回避斗争,不要前进。积极平衡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承认矛盾,坚决斗争,大力促进。因而他们敢于从陈旧的平衡中跳出来,大胆地依照最积极的因素组织平衡,为先进事物开辟道路。
重庆钢铁公司党委要实现从积极方面组织生产平衡的计划,的确有许多困难。但在革命英雄主义面前,困难是为被克服而存在的。我们希望钢铁公司全体职工排除万难、乘风破浪、向前迈进,更希望其它厂矿的领导人,学习重庆钢铁公司大跃进的精神,迅速战胜保守思想,从积极方面组织平衡,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本报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在高潮中南行⑥

京广路上
本报记者 范荣康
新的京广铁路
这些天来,一直沿着京广铁路南行。列车在河北平原上奔驰,两旁的田野景色不及尽睹。车厢内暖气开放,广播器传出悦耳的歌声,列车员把一本本连环画册递给旅客,茶水加了一趟又一趟。旅途生活处处使人感到舒服。
我同铁路打交道已经好几年了。从成渝铁路的建设工程在山城重庆挖第一铲土开始,一直没有中断过关于铁路方面的报道。然而,这些年来,主要是报道新线的建设。人们也有这样的习惯:谈到铁路事业的发展,首先看新建了多少条铁路。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其实,铁路事业的发展,岂止于新线建设!原有铁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工程,也是规模巨大、内容极其丰富的。就拿我们现在所行走的这条京广铁路来说吧!人们只知道它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接轨后改名的,只知道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是中国两条古老的铁路干线,谁会想到半个世纪来这两条铁路所经历的种种遭遇?谁会想到这两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又几经摧残因而未老先衰的铁路曾经破败到什么程度?谁又能尽数解放后的这些年来,铁路员工为了恢复这两条铁路的青春,提高这两条铁路的运输能力,付出了多少辛劳和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苦思?
全国的铁路是按地区分设管理局管理的。贯通祖国南北的京广铁路,现在公属北京、郑州、广州三个管理局管理。要收集整个京广铁路的资料,一时还有困难。但仅就能收集到的一些片段材料来看,京广铁路的今昔面貌也已根本不同了。说它是一条古老的铁路,倒不如说它是一条新建的铁路更确切些。因为这条线路上的钢轨、枕木、道碴、车站、信号设备、给水设备……许多都是新的。技术改造和线路维修的工程量,恐怕早已超过当初建路时的工程量。
从前的京广铁路,技术标准不一。不同类型和不同长短的钢轨共有两百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三十七公斤以下的轻轨。道床有的只一公寸厚,平均每公里只有一千四百多根枕木。因而全线行车速度极慢,列车牵引定数(一列火车在一条线路上行驶时所能牵引的重量)很低。解放以前,京广线上,火车每小时只能行走十五公里到三十公里,货物列车的牵引定数只七、八百吨左右,“黄金时代”,也不过一千二百吨左右。有人说,那时候从北京往汉口运点东西,经过几番捣腾,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送到。
这当然不是京广铁路本身的过错,熟悉铁路情况的人说,从前修铁路哪有现在这么方便。别的不说,经费问题就能把人难死。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铁道史”一书,对京汉铁路的建设过程有过详细的介绍。从前清光绪十五年,粤督张之洞奏准筑路开始,筹集资金就花了七、八年时间。先是拨用官款,拨不出来。后是各地招股,“无应募者”。再用盛宣怀“官款商股洋债并用办法”,结果“商股一文不名,官款毫无把握”。最后,到光绪二十三年四月,才同比利时银行工厂合股公司在武昌订下了借款合同,把这条铁路的建设权、管理权通统卖给了外国人。线路的标准低、质量差,那是完全可以想像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京广铁路更几经破坏。到全国解放时,仅京汉铁路全线桥梁,就有三分之二被国民党炸毁了。
这些年来,经过不断的建设,京广铁路不但早已恢复了青春,运输能力也远胜当年。从郑州铁路管理局所辖北起安阳、南至蒲圻的八百多公里线路情况来看,钢轨大部分已换成四十三公斤以上的重轨,道床大都达到二公寸半至三公寸厚,平均每公里铺设的枕木已达一千八百四十根。车站、给水设备、通信信号设备和机车车辆的检修设备都大大地加强了。郑州车站长期以来只有八股道,人称“老八股”,今天它已成为一个拥有五十多条股道的重要枢纽站,机械化的驼峰调车场正在这里加紧建设。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复线工程已大量开始,许多地区的复线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交付营业。由于这些措施的实现,行车速度和列车牵引定数都大大提高了。京广铁路郑州局境内,现在允许速度已提高到每小时七十公里至九十公里,列车牵引定数最高达到二千七、八百吨。据说安阳以北,北京铁路管理局境内京广铁路的技术改造工程,规模还要大,进度还要快,线路情况还要好。蒲圻以南,广州铁路管理局管的那一段,也完成了不少工程,只是有些区段的运输任务增长较慢,暂时还不需要对线路进行更多的改造。
现在的京广铁路,是我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亲爱的朋友们!当你们坐上京广铁路的列车旅行时,请你们不要忘记那些开山填河、改造着这条铁路技术状况的筑路工人们,和那些日日夜夜维护着这条铁路质量的养路工们,还有那些深更半夜顶着大雪寒风、提着孤灯检查线路情况的巡道员们。他们的劳动不能在我国的地图上增添一条铁路线的符号,但我国铁路事业的前进,也有着他们的功劳。
过黄河
不知是夜里什么时候,列车驰出了河北境界;醒来时,早已是河南地方了。七点多钟,火车从老田庵车站开出,静默多时的广播器忽然送出雄伟的“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女广播员用无限深远的、感情充沛的声音报告:“亲爱的旅客们!前面就要过黄河了。黄河,祖国的第二条大河……”
车厢里活跃起来,人们挤向窗口。只见旭日初上,一块块紫黑色的彩云拥着一团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黄河水浅,两边的河床坦露在凛冽的寒风中,中间一脉流水驮着浮冰,似动非动。啊!黄河,你为什么沉默?莫非你也知道人民的意志不可抗拒,任你咆哮、任你泛滥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火车在黄河大桥上平稳地行驶着。这座桥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当初,是由比利时银行工厂合股公司承包的,费银二百六十五万两,但长期以来只能通行小型机车,每小时的行车速度不能超过二十公里,并且保险期才十五年。1920年保险期满,只得另建新桥。当时的交通部聘请了英、美、法、比、日等九国的工程师为“顾问”,招标设计。结果,比国铁路公司的标单图件名列首位。按说,事情到这里也该有个眉目了。谁知中国的事情中国人做不了主,美、日两国“顾问”,为了本国的标单没有入选,坚持反对意见。结果,建设新桥的事情竟成为一拖二十几年的悬案。到解放时,这座老桥早已不中用了。当时,一般工程师都认为只有报废,另建新桥。1950年,来了苏联专家。他们实地勘察,对桥梁的载重能力作了试验,认为报废了可惜,建议用苏联卫国战争中修复桥梁的经验进行加固。采纳了苏联专家的这个建议,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花了很少的工料,就使这座残破不堪的老桥恢复了青春,并且中型机车牵引的列车也可以在桥上通行无阻。后来又经过四次加固,强化了基础,更换了钢梁,大型机车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通过大桥。知道这段故事的人,来到郑州黄河大桥,无不称赞苏联专家为中国人民节省资金的感人的精神。
不过,今天,人们来到郑州黄河桥,又有更吸引人的话题。向东望去,不过半里路的地方,起重机伸长着脖子,专用线铺向河岸。那里,新的郑州黄河大桥正在建设中。随着京广铁路运输量的日益增长,只有一股单线的黄河旧桥已力不胜任了。特别是将来三门峡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变清水,冲刷力加大,黄河旧桥的桥墩只下到河底十七公尺,难以经受如此巨大的河流冲刷力。因而另建黄河新桥已经是十分必要的了。
新的郑州黄河大桥全长二千八百九十公尺,共七十一孔,每孔跨度四十公尺,是我国第一长桥。基础施工将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不过管柱直径要比武汉长江大桥所用的大得多。每个桥墩下两根管柱就行了。全部工程1960年可以完工。郑州铁路管理局总工程师鲍永昌说:“这座大桥建成后,同武汉长江大桥一样,坚固结实,不管机车怎么跑都行。”
承建这座大桥工程的,是具有丰富建桥经验的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现在,两支工程队已开赴现场,施工机械正源源调拨,第一根试椿将在2月5日开始。缩短十五小时
我是访问了郑州铁路管理局,在郑州改乘去凭祥的国际列车继续南行的。
坐在车上,回忆去郑州铁路管理局所见所闻,我的心境难以平静。据郑州铁路管理局的同志们谈,跃进声中,铁道部正考虑能否把京广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缩短十五小时,其中要求郑州铁路管理局所辖的一段缩短五小时。现在全局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总工程师表示,郑州局管内缩短五小时是可以做到的。
京广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缩短十五小时,这是多么大的跃进,对千千万万的旅客将有多么大的便利呵!当然,这也是一个难题。但是,只要把全路职工发动起来,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人,是生产中最积极的因素。
邻座旅客的热烈交谈,把我从沉思中惊醒。一位看来二十七、八岁的男子正兴高彩烈地向别人叙说他从广西搭湘桂路、京广路列车北上,换陇海路列车西行,转宝成路列车南下,回到四川老家,又折返回来的长途旅行见闻。这个话题把我吸引住了,我也参加了进去。原来这位行经数千公里的旅客,是柳州铁路管理局黎塘工务段的一名养路工,名叫蹇国清,四川名山人。从前是农民,成渝铁路的建设工程把他吸引到施工队伍中来,后来又辗转北上,攻巴山,战秦岭,修完了宝成路。去年调到柳州铁路管理局当养路工,这次是回家接妻子去的。
然而,在他的身旁,并无他的妻子。
我有点奇怪,便问他:“老婆没有一路走吗?”
他笑了笑告诉我:老婆当然很愿意跟着他去广西,但乡人民委员会不同意。乡人民委员会的同志对他们说,农业生产很重要,工人家属都接出去,农业的生产人口变成城市的消费人口,对国家、对自己都不好。因此,老婆就留在家乡了。
我又问他:“那么,你思想通吗?”
“那有什么不通的?国家的政策嘛,国家比我们看得远。再说,搭火车回家也方便。你看!我出来才几天,这又往回走了。将来川黔路,黔桂路修通了,更方便了。”
接着,他又大谈其养路工作的重要性,好像唯恐别人小看了他的职业。他说,养路工作有时比新线的建设工作还紧张。线路出了毛病,要抢修,不能因为下班时间到了丢下不管。火车在自己养护的地段出了事故,养路工要负责……
他热心的谈着,使人感到他对自己的工作是那样的热爱。这种对工作的爱情,使我想起了另一个相识的人,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一位老工程师顾懋勋。这位年已花甲的老人向往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久矣,直到白了少年头才如愿以偿。那时,他是多么的欣喜,多么的满足,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武汉长江大桥落成之日,他一生的技术作业也可以结束了。但后来,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接近尾声,他又舍不得离去。他对别人说:“我要修正我过去的想法,我要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作为我个人投身我国大桥建设事业的开始。”
顾懋勋、蹇国清,有的是知名人物,有的是“无名小卒”,但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人在铁路上何止万千?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正是依靠着这些人的努力。有了这样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京广铁路旅客列车的运行时间缩短十五小时的壮举,以及铁路工作各方面的跃进,有何难哉?
夜深了。车灯暗淡,旅客纷纷入梦。蹇国清也倦了。他靠在椅背上,顺手撩过窗帘往脸上一蒙,呼呼大睡起来;睡得那样香,那样甜,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本篇完,全文待续)


第3版()
专栏:光荣的劳动 光荣的人

石家庄货车工厂“二七”老工人于怀,是一个节约能手。他除了完成本身任务以外,经常在上班前、下班后和中午休息时间,拣厂内丢弃的废料。
阎锦章摄(石家庄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