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加强思想教育、劳动教育 提倡群众办学、勤俭办学
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谈普通教育工作的方针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薄一波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的四个报告。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决贯彻执行薄一波副总理所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并且尽最大努力来完成一九五八年的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事业计划。在文字改革方面,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对教小学生识汉字,对中小学生学普通话,都有很大的帮助。教育部已经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开始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使用拼音字母注音,教学生识字,并且在中小学和师范学校里采用拼音字母教普通话。
现在我就当前普通教育工作讲一些意见,请各位代表指正。一、采取积极措施贯彻教育方针
在一九五六年,我们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成为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们国家里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经济基础有了变动,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要求,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演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由于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就进一步的明确化了,澄清了过去关于学校教育方针问题的争论和误解。无容置疑,这将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大大的推向前进,推向一个更新的阶段。
一年来,一般学校都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生产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了体力劳动,这就使学校中忽视政治脱离生产的倾向有所纠正,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错误思想有所克服,同时为革新我国教育制度开辟了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新途径。
毛主席提出的这条教育方针,当然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遵照这条教育方针来办教育事业。这一年来,正是在这条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们的中小学都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从而出现了新的气象。一般学校都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生产教育。中学里开设了“社会主义教育”课。中小学里都开设了农业知识课。很多学校组织了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如农业生产劳动,手工业劳动,建校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这样,学校中的忽视政治、脱离生产的倾向就有所纠正,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大为提高,轻视体力劳动的剥削阶级思想也有所克服,从而使去年升不了学的成百万的中小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愉快地回乡或者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积极地热情地同他们的长辈一起并肩劳动,变成了我国第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式农民。有不少的地方,有不少的中学还开始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为革新我国教育制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事实说明,毛主席指示的教育方针已经开始在指导着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遵循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向前进展,并且对提高教育质量,发生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我们对贯彻执行这条教育方针,只不过是初步地提出了局部性的措施。这当然是很不够的。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今年我们准备研究和制定革新教育制度、改变学制、修订课程、改编教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生产教育等问题的一套实施方案。这次会上有些代表所提出的有关这方面的意见,我们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加以研究。
现在我仅就如何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问题,提出以下初步意见。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是思想战线中的一个重要阵地。用什么思想来教育新生一代,这是体现教育方针和教育性质的一个决定因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统帅。资产阶级思想和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矛盾,这是过渡时期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因此在过渡时期,我们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破资本主义思想,立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新生一代摆脱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成为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人。要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去几年我们曾经一度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个错误,应该引以为戒。在一九五七年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所改进和加强的,但是还很不够,还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在中学和师范学校开设“社会主义教育”课。这门课的内容,以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为中心,选集一些学生可能接受的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等作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这类文件的学习和讨论、辩论等,来解决他们思想上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这门课应该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来进行。将来我们还要根据“社会主义教育”课的经验,来改进政治课。
2.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都应该注意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有些学科的教学和课外活动还可以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加强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明确班主任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该注意选择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的优秀教师来当班主任。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并且要减轻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
4.加强学校里的团、队工作。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和爱好。
5.要适当加强校外教育工作和家长工作。
第二,加强劳动生产教育,并且要有步骤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这是体现教育方针的一项基本措施;同时又是体现教育同生产相结合,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相结合等原则的基本途径。劳动生产教育的目的,是清除学生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错误思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刻苦耐劳的品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体力,并且使他们获得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生产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
当前在普通教育方面进行劳动生产教育,我建议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1.有计划地组织中学和师范学校学生参加体力劳动(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清洁卫生活动、家务劳动等);有步骤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城市里的中学和师范学校,可以划分区域,联合设立实验工厂或者作坊,也可以同工厂或者服务性行业订立参加生产劳动的合同,使学生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劳动。有土地的学校可以设立实验园地。农村中学和临近郊区的城市学校,可以同附近农业合作社挂钩,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如果有土地,也可以设置实验园地。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设置实验工场。农村学生还可以在不耽误学习和不妨害健康的原则下利用假期、假日或课余时间,回家参加生产劳动。
2.设置生产劳动课。教育部去年已经规定:在高级小学里设置农业常识课,在部分小学里开设手工劳动课,在初中三年级开设农业基础知识课,部分初中开设手工劳动课。从今年秋季起将在高、初中和师范学校各年级普遍开设生产劳动课。
3.各科教学都应该注意结合本科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劳动生产教育。比如自然科学各科教学就应该注意如何把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去。又如在文学教学中就应该注意通过艺术形象来对学生进行有关劳动的思想教育。
4.课外活动也应该注意通过有关的活动(如小五年计划活动)来进行劳动生产教育。
第三,改进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当前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的最大缺陷是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生活。有些科学教材要求过高,分量过重。例如理化、生物等科教材的内容就有些脱离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实际。又如文学教材的内容就有些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政治,思想性不强,另一方面还要求过高,选材太专太窄,古典文学作品过多。一九五七年我们已经采取临时措施,修改了中学文学课本。今年教育部准备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建设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着手改编现行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现在已经着手改编中学文学和汉语课本。另外,地理、历史、生物等科的课本,也在修改。
第四,培养工人阶级自己的教师队伍。这里包括培养新的师资和改造提高现有教师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是保证实现教育方针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值得十分重视的。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是重视不够的。今后我们要注意办好师范教育,各级师范学校都要有意识地增加工农成份,招生要注意吸收经过一定年限劳动锻炼的工农知识青年。对现有教师我们要帮助他们改造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业务水平。因此搞好当前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师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是非常必要的。在整风结束之后,我们就要对教师的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学习,作统筹安排。教师们为了能够很好担负起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光荣任务,都应该努力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教育,不断地改造和提高自己。二、鼓起革命干劲促进普及教育
紧接着一九五六年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之后,一九五七年政治战线上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现在全国人民正在鼓起革命的干劲,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英雄气概掀起了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从农村到工厂都出现了生产大跃进的新局面。随着生产建设的大跃进,人民群众迫切地要求摆脱无文化状态,提高文化水平。反映着人民群众的这种要求,有不少地方的经济建设规划中都列入了加速扫除文盲和普及小学教育的规划,并且在大力开展扫盲运动。
一年来,群众办学有巨大发展,去年民办小学较一九五五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民办中学增加了四百二十倍以上,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满足了群众自己的文化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事实上,在文化战线上现在已经出现了新的气象,预兆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例如一九五七年,群众办学就比过去几年都办的多得多,不仅办了大量的小学,并且办了很多中学。据河南、河北、山东、上海等十八个省、市的统计,一九五七年民办中学约有学生四十二万六千多人,而一九五五年这十八个省、市民办中学的学生估计还不到一千人,一九五七年同一九五五年相比,增加了四百二十倍以上。另据山西、江苏、吉林、北京等十五个省、市的统计,一九五五年民办小学约有学生八十八万二千多人,一九五七年民办小学约有学生一百六十一万多人,一九五七年同一九五五年相比,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二点五。河南省一九五六年只有一个民办中学班,有五十几个学生。一九五七年民办中学大量发展,学生连续达到十二万多人,占全省中学生总数四十八万多人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四。一九五七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增加了二千多倍。又如甘肃省武山县近两年来主要依靠发展民办小学,使得这个县的在校学龄儿童数由一九五四年的四千五百人增加到一九五七年的二万零五百九十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百分之十八迅速上升到百分之八十一。这是群众办学特别是民办中学的一个大跃进。这不仅说明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水平,并且表现出了社会主义觉悟的提高,因而纷纷地积极地响应国家提倡群众办学的号召,自己动手来办学校。这样做,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又满足了自己的文化要求,弥补了国家办学力量的不足。这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可喜的新气象。
很多学校还实行了勤俭办学,既解决了学校的困难,又节省了国家的开支,既体现了勤俭建国的精神,又贯彻了劳动生产教育的原则。
还有一种新气象,就是有很多学校根据勤俭建国的方针实行勤俭办学,学生同教师一起动手盖校舍、建校园、筑马路、制教具。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困难,又节省了国家的开支。这不仅体现了勤俭建国的精神,并且还体现了劳动生产教育的原则。还有很多先进青年学生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懂得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地实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在农村,有些学校学生利用假期、假日参加农业生产;有的学校自己设置校田,师生共同劳动生产。在城市,有些学校设置实验工厂进行木工、金工等劳动;有的学校学生利用假期、假日到工地、工厂做杂工、或者参加缝衣、理发等服务行业的劳动。此外,有许多民办中学实行农忙生产、农闲上课;有的是半天生产、半天上课。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相结合、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青年一代得到全面锻炼,全面发展,并且还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和解决个人学习费用的困难。这也说明,推行这种办法也是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的。
一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证明,必须批判那种一切都由国家包办的有害思想,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途径不是一条,而是三条。除了国家办学这一途径,还有群众办学和勤俭办学勤工俭学两条途径。
这些新气象告诉我们: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途径不是一条,而是三条。就是说除了国家办学这一途径之外,还有群众办学和勤俭办学勤工俭学两条途径。过去几年,在我们教育行政机关中,在某些地方,存在着一种有害的“包办”思想,反对民办学校的方针,总是想让国家把小学教育事业全部包办下来。结果是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发展,从而影响到小学教育的发展。如果不打破包办的思想,只是死钉着国家办学这一条路,抛开另外两条路不走,那只有限制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决不可能加速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对办学形式,不要强求一律,可以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能办正规学校就办正规学校,不能办正规学校,也允许办不正规的学校。这样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办学,也是有利于学校的发展的。现在经济建设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发展经济,就要求发展文化。如果教育建设还像小脚女人似的落在后面,跟不上去,那文化落后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甘心作促退派的话,那就要努力做促进派。那就要打掉保守思想,鼓起革命干劲,积极促进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那就要积极采取国家办学、群众办学、勤俭办学和勤工俭学这三条办法和多种办学形式来加速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别要加速小学教育的发展,争取及早地普及小学教育。同时还要大力开展成人识字运动,并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业余小学和业余中学,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要争取尽快地实现扫除文盲的任务。
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文化科学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扫除文盲,不普及小学教育,是不行的。要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没有文化就要遇到很大的困难。现在,生产建设正是在快马又加鞭,跃进又跃进。普通教育建设决不能裹足不前,扯经济建设的后腿,阻碍生产的跃进。因此,我们要根据“多、快、好、省”的方针来加速发展教育事业,尽快地扫除文盲和及早地普及小学教育,以促进我国文化革命的早日实现。
我深信在党的领导和促进下,全国文化建设的高潮,不久就将到来。我深信,只要我们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鼓起干劲,力争上游,我国人民多年盼望的扫除文盲和普及小学教育两个艰巨的伟大的任务,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也一定会实现的。


第9版()
专栏:

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大喜事
包尔汉代表的发言
汉语拼音方案的确定,不仅有利于各民族学习汉语汉文,同时也可用作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
我完全同意并热烈拥护李先念、薄一波两位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吴玉章主任所作的几个报告。
现在我单就汉语拼音方案说几句话。
汉语拼音方案是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和沟通文化的有利工具。少数民族能够更便利地通过学习汉语汉文,得到汉族人民的帮助。
当我们胜利的完成了第一个五个计划并满怀信心的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跃进要求,我们的文化教育事业以同样的速度积极发展,一同前进。要求更快地在全国范围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要求大力推广普通话,使汉语更趋于统一,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它还要求各民族能打破语言上的隔阂,更亲密地团结在一起,加快步伐,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汉语拼音方案正是为满足以上要求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是非常正确的。拉丁字母笔划简单,匀称优美,构形明确,便于认写,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一种字母系统,现在世界上有六十多个国家六亿以上的人口已采用了拉丁字母的文字。事实证明,对于拼写各种不同类型的各民族语言,它确实是具有高度的适应性的。我们用它来拼写汉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能够使它充分反映各族语言的特点,这实际就是国际化的字母形式,民族化的具体运用。
正如吴玉章同志在报告里所说的:“这个草案是经过专家长期研究、各方反复讨论和多次修订的,它确实反映了参加讨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这个方案具备很多的优点,它的确是一个比较成熟、完善的方案,希望这个方案经过大会讨论批准之后,能很快地在各地大力推行。
八年来,通过种种的具体事实,各族人民深深地体会到,少数民族的幸福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各民族的友爱团结,离不开伟大汉族人民兄弟般的帮助。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四的汉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各少数民族为了更快的摆脱落后状态,发展为先进的民族,共同地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通过学习汉语汉文来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科学、哲学和经济生产等。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少数民族为了学习汉语汉文,从汉族的先进文化中吸取滋养,曾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难读、难认、难记、难写的汉字实在是各族人民学习汉语途径上不易逾越的难关!现在有了这个拼音方案来为汉字注音,作为帮助识字、统一读音、推广普通话的有利工具,作为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学习和沟通文化的有利工具,可以预料:今后我国人民文化的提高,必然将以一种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跃进。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文,同发展自己的语言,不是互相矛盾和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和互相推动。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汉文和各民族根据必要与可能来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不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这就是说:在祖国平等友爱团结合作的大家庭中,作为这个家庭成员的享有平等权利的兄弟民族,在发展和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的同时,有一个各民族间互相交际的共同语言,并不意味着本族语言作用的消退和减弱,相反的,这只会更有利于彼此的交往,更有利于民族的繁荣和语言的丰富与发展。事实上汉语已经成为我国各民族的第二母语。高度发展的丰富优美的汉语曾经是并且还将是丰富各民族语言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掌握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参照对比,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汉语汉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年以来,党和人民政府为帮助各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作了巨大的努力。从一九五○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相继派遣语言学家和民族语文工作者到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各民族的语言,现在已经为十六个民族设计了二十一种文字方案。文字问题尚未解决的民族,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对已有文字的民族正在继续研究改革的方案。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深深感觉到为了避免各民族文字字母的不一致,造成日后相互学习交流的混淆和困难,各民族文字字母形式应当尽量汇通一致。为此,一九五六年十月曾举行过一次“民族文字字母形式讨论会”,到会的代表一致认为:“为了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和便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各个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少数民族文字,应在字母形式上尽可能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即以相同的字母来表达相同、相近或有对应关系的语音”。这充分地反映了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去年十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讨论僮文方案的同时,就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进行了研究,认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应该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原有文字进行改革,采用新的字母系统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关于字母和语音的关系,则认为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相同或者相近的音,应该尽可能用汉语拼音方案里相当的字母来表示。
大家认为,各民族的文字,特别是语言关系密切的文字,在字母形式和拼写规则上应尽量取得一致。这样做,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的。
字母一致不只有助于各民族语文的互相学习,也便于新词的互相吸收。随着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新概念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解放以来,汉语的词汇正在成批的输入到各个民族语言里去,因而大大丰富了各民族的语言,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和提高。例如汉语里的“共产党”、“主席”、“总理”、“工厂”、“合作社”等词,今天已经成为许多民族词汇中的共同成分。祖国各民族语言中这些共同成分的日益增加,有利于各民族的互相学习交流。
有些人对处理新词术语态度不够正确,翻译时把一些有本质差别的概念混淆起来,这样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交流没有好处。
可是,在某些民族当中,有些人对处理新词术语的态度是不够正确的。运用本民族语言原有的词汇来构造新词,这个原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因为怕借词似乎会“损害”自己的民族语言,把不该译的也译了,或是利用一些另一含义的语词,来兼作表达这一新概念之用,称为“旧词赋以新义”,把一些有本质差别的概念混淆起来,完全歪曲了当前所要表达的这个新概念的意思,那当然是错误的。比如,有一份藏文报纸,把“上海”这个地名也用本民族的语言译成“上面的海”(Yarco)了;有一份景颇文的材料,用本义为“独立”的本民族语词Shanglot来译“解放”,于是上海的“解放”和加纳的“独立”成了同一个词了!有的人强调借词要先从同语族的语言(哪怕是国外的民族)吸收,然后才是汉语;有的人,例如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翻译工作上,则对外国语的借词比汉语借词感到更大的兴趣。有一些汉语借词,群众口里已经普遍地使用了,他们却要另找一些群众所不了解的外来语借词。
去年我去新疆牧区视察,曾邀集当地一些教员、干部座谈。他们反映:新疆日报所用的一些新词汇他们很难了解。比方这次人大文件中,薄一波副总理的报告里有“事故”这个词,维文翻译用了一个外来语借词Avaria(是来自意大利语),我问了好几位代表,都说不懂。
这种作法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与国内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是没有好处的,只会造成多数人理解上的困难。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在群众都已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吸收一定数量的国际通用的语词。大家知道我们国内各少数民族要在经济文化上很快地侪于先进民族,首先要学习和吸收我们祖国的主体民族——汉语的先进的文化、科学等并取得他们的帮助。因此,当一个新的概念、名词术语在本民族无有而在我们祖国共同语言词汇里有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吸收它来丰富我们的民族语言呢?采用我们祖国共同语言的词汇,这对我们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并取得他们的帮助是有很大便利的,并对促使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进一步地融合贯通和加强我们祖国各民族的统一和团结是有很大好处的。
总之,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行,是我们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汉族人民文化生活上的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喜事,同时,它也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大喜事。汉语拼音方案的确定不仅有利各民族的学习汉语汉文,同时也可用作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们热烈拥护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希望大会予以通过批准。


第9版()
专栏:

怎样培养红而未专的工农老干部
昝凌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大会所作的四个报告。
吴玉章主任关于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我十分拥护。我就是吃尽生僻字苦头的一个人,我这个姓就给我带来不少麻烦,我的姓就是一个相当生僻的生僻字,一般的生僻字可以避而不用,作为一个姓可不能避而不用,在日常生活中,我最怕人家问我姓什么,有人要问,我就首先要找一张纸,把我的姓写下来给他看,还得读几遍给他听,希望他能记住了,谁知下次再请他写,绝大多数人不是写成日晷的晷,就是写成既往不咎的咎,甚至我有许多老同学、熟朋友,也不例外。不能怪人家记不住,汉字就是困难。口说出来的字写不下来,写下来的字读不出来,形象和发音是两回事。尤其碰到日常不用,没有讲解的字,就更难了。拼音方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我的姓写成Zan,所有学过汉语拼音的人,我想一定都能读,也都能写。如果将来有可能用拼音文字,代替一些难写难认的汉字,我希望把我的姓列入第一批。
工农老干部都经历过多年的锻炼和考验,现在转到经济建设岗位上,一般都迫切要求学习专业知识。他们是国家的最珍贵的财产,应该设法使他们成为很好的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次,我想谈谈培养工农老干部掌握专业知识的问题。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干部是不行的。干部必须红,因为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不是其他社会。干部必须专,否则就很难在建设现代化工业、农业、科学文化的伟大任务里起到什么作用,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一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面,而把现有干部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称职的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或者组织者领导者的后备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这些干部在政治上必须立场坚定,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在业务上必须是一个内行,然后才能称得起称职二字。
专而未红的干部必须通过实际劳动锻炼,放下知识分子架子,培养无产阶级感情,从而坚定无产阶级立场,这是完全必要的,我们且不多谈,我们在这里单谈红而未专的工农老干部的培养问题。
工农老干部曾经经历过多年的锻炼,其中处一级和厂一级的干部,参加革命一般都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有的还经过战场和法庭监狱的考验,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坚定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愿贡献一切的好同志,但是他们也都是因为参加革命而失去了学习专业的机会,或者虽曾学过专业知识,也因参加革命多年而逐渐荒废。全国解放之后,国家走上了经济建设阶段,老干部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也就转上了经济建设的新岗位上来,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曾抓紧学习,其中一部分人也确实掌握了相当多的业务知识。但究竟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继续提高就有一定困难了,他们迫切要求学习生产管理、生产技术和科学基础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正在壮年,他们有十足的干劲,可就是缺乏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这种武器。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中,又红又专和技术革命等口号提出来之后,这部分干部的心情就更加紧张了。我不是工农老干部,我说不出来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但是他们着急的心情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们着急不是为了个人,他们担心自己对人民的贡献会逐渐减低下来。我知道有不少的老干部,他们几年来一直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自修科学技术的基本课程,但因缺乏指导,收效总是不大。这部分干部的干劲和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最珍贵的财产,教给他们科学技术知识这门武器,他们就会成为很好的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不但是应该的,也是国家建设所必要的。
在有关大学和学院内设立干部特别班是培养工农老干部的有效方法。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须要保送机关抽调适合培养的干部;应该按照文化程度安排班次;学习时间不宜太长,以便更多的人得到培养的机会。
培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多开办业余学校,使干部能够在职学习是一个方面。但为了更快地帮助这些干部掌握技术知识,在有关大学和学院内设立干部特别班,则是更有效的方法,国家为了培养这部分干部,曾自一九五七年开始在各有关大学和学院内成立了干部特别班,一九五七年发展到四百人,一九五八年还要增加几倍,这是我们十分拥护的。但是过去的干部特别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求得适当的解决,才能保证做好这项工作。
1.抽调工农老干部到大学、学院去学习,学校都普遍愿意接受并重视这项任务,大部学校都派出较好的教授、讲师,担任教学和辅导,可是这些干部所属的单位,反而有强调工作离不开,不肯多抽调的现象。应该认为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骨干和后备力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应该认真地挑选适合于培养的,身体情况基本良好,而又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干部,暂时克服一下工作中的困难,把他们送到学校培养,这和把专而未红的干部下放锻炼具有同等或更大的意义。
2.这样抽调出来的干部,文化程度多半参差不齐,假如不加分别放在一班培养,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首先原抽调单位必须注意干部的文化程度,不要悬殊过多,到学校后还要按具体情况分别班次,必要时可以有一部分先进工农中学或工农预科,然后再进大学特别班,这样,教师才不致有“浅了不听,深了不懂,顾此失彼”的困难,学习效果也能提高,还有一部分水平较高的干部可以专听一些专业课程。
3.经过这样挑选抽调出来的干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多的生活和生产上的实际经验,抽出来培养的目的是补充他们的科学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成为更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他们未来的岗位上,还要结合实际工作,继续钻研提高。但是在特别班的干部中,有一部分同志要求学习过多的技术课程,以便将来成为工程师和专家。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对他们来说,要成为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工程师或专家,所需时间会嫌太长,同时,成为工程师或专家也不是他们发挥作用最适当的使用方法。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不一定很长,可以结合他们的职务需要,讲授有关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对他们职务用处不多的其他课程,可以适当减少,这样就可缩短培养时间,使更多的人得到培养的机会。
4.这样的干部,一般都是在政治上锻炼有素的,学校搞运动,正缺乏这样的人才,机关单位把干部送来,学校觉得来得正好,正好帮助学校搞好政治学习,参加掌握政治运动,就忘了这些干部都是各建设部门克服困难,为了将来而派送到学校培养的,学校如不坚持让他们安心学习,那就失去了当初抽调的意义。
以上意见请各位代表加以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