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法空军狂炸突尼斯人民
突总统要法国驻军全部滚出去
埃及和叙利亚准备援助突尼斯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正在对阿尔及利亚人民进行殖民战争的法国空军8日上午对突尼斯领土和居民进行了野蛮的袭击。二十五架法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对同阿尔及利亚接壤的突尼斯边境以内的萨基埃特·西迪·优素福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轰炸和机枪扫射,炸死居民约一百人,炸伤约八十人。一个小学校的全体学生都被炸死。整个村子的三分之二被摧毁,其中包括村政府、邮局和一部分房舍。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当天在事件发生以后举行了紧急内阁会议,并且在晚间发表了广播演说,宣布突尼斯将召回驻法大使穆罕默德·马斯穆迪进行“磋商”,并且宣布禁止驻在突尼斯境内的法国军队调动。布尔吉巴同时要求法军从突尼斯的全部领土上撤出,包括从比塞大的海军基地撤出。布尔吉巴并且表示,突尼斯将把法国空军袭击突尼斯事件提交联合国处理。
法国空军的暴行引起了突尼斯人民的抗议怒潮。突尼斯工人宣布从10日起举行二十四小时全国性抗议总罢工。政府当局在一天之内就接到了好几百封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抗议法国的暴行。不少商店也宣布罢市,对空袭死难者表示哀悼。
9日为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突尼斯政府有五个高级官员参加。总统办公厅国务秘书拉德哈姆在葬礼演说中猛烈抨击法国的空袭暴行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野蛮行动”。他指出,遭到轰炸的全是非军事性目标。
阿拉伯各国及回教国家驻突尼斯的外交使节9日向布尔吉巴总统表示了对空袭死难者的哀悼。同一天,摩洛哥国王也拍电报对突尼斯表示声援。
埃及内阁9日晚间举行会议讨论法国空军袭击突尼斯居民事件。埃及负责总统事务的国务部长萨布里在会后对记者说:“埃及政府已经准备好在一切方面向突尼斯政府提供援助。”埃及和突尼斯政府正在就这次事件进行接触。
开罗“人民报”9日说,美国要对法国的暴行负责。法国用来进攻阿尔及利亚人民和突尼斯人民的飞机和武器都是美国制造的,并且是由美国交给法国作为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用的。阿拉伯北部人民决不会忘记美国历史上的这个污点。
叙利亚总理阿萨利在评论法国空军袭击突尼斯居民事件时说,我们谴责这种罪恶的侵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和所有阿拉伯国家对这个罪恶的、卑鄙的行为感到震惊。他又说:“在我们谴责法国行动的同时,我们宣布全力支持我们的姊妹国家突尼斯,而且宣布我们准备在各方面帮助它。”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代表穆罕默德·雅齐德9日在纽约向报界发表声明说,法国飞机轰炸突尼斯的和平居民的这次侵略行动表明,“法国不仅在用武力维持它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而且在北非实行霸占政策。法国的这种政策,得到美国政府在物质、财政和外交上的支持。”
声明说:“北非战争现在正在逐渐演变成西方国家联盟同北非人民力求解放的意志之间的冲突。”
据华盛顿传来的消息说,美国政府对这一严重影响法突关系的事件很感“不安”。有消息说,美国打算使用一切外交手段来从中进行“调解”,以便不使这次事件在北大西洋集团中引起更多的分裂,同时也避免影响突尼斯同西方的关系。杜勒斯特地为这件事在9日晚上会见了法国大使阿尔芳。


第7版()
专栏:

格罗提渥重申民主德国的坚定立场
统一德国是德国人民自己的事
波恩要最高级会议讨论德国问题是企图迷惑西德人心
新华社9日讯 据德意志通讯社柏林8日讯:德意志民主和共国总理格罗提渥7日在接见法新社记者雅克·让马里时谈到了有关举行东西方最高级会议和德国统一的问题。
让马里问如果召开最高级会议,这个会议是否需要讨论德国重新统一的问题。格罗提渥说,最高级会议首先需要讨论的是举世关心的关于裁军的大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个大问题,那么德国问题的解决就较为接近了。格罗提渥指出,波恩政府建议把德国问题作为最高级会议的中心议题,这只是为了要迷惑西德的人民。
格罗提渥强调,德国重新统一是德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民主德国坚决认为,德国的分裂状态是不会长久下去的,德国人民终久会获致德国的重新统一。我们建议建立一个邦联,使两个德国互相接近。
格罗提渥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反对建立任何原子军备,它主张建立一个无原子武器区,并且就这个问题在全德举行全民投票。他说,民主德国对于德国重新统一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消除战争威胁,使重新统一后的德国能够成为军国主义者和法西斯分子无法容身的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


第7版()
专栏: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声明
支持和平统一朝鲜建议
据新华社河内10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10日发表声明,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2月5日就和平统一朝鲜问题提出的建议,并且欢迎中国政府就这个问题发表的声明。
声明指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建议是正确的和实际的,它不但从朝鲜人民的利益出发,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声明要求美国政府和其它在南朝鲜驻有军队的国家的政府,也采取措施来撤退它们驻在南朝鲜的军队。


第7版()
专栏:

麦克米伦终于发出了复信
不反对通过外交途径准备最高级会议
在实质性问题上仍然追随美国的立场
新华社伦敦10日电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1月8日信件的复信今天在这里发表了。
麦克米伦的回信在举行最高级会议的程序问题上保留了某些伸缩性,但在实质性问题上表示赞同美国的立场。他表示在原则上接受举行最高级会议的主张,但是同时强调,在举行这样的会议以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尽管苏联已经表示反对首先举行外长会议,并且指明外长会议很可能被西方国家利用来破坏最高级会议的召开,但是,麦克米伦仍然认为,举行美、英、法、苏四国外长会议是“最好的开始办法”。不过,他并没有坚持举行外长会议作为召开最高级会议的先决条件,他在信中提出了“另一种办法”,就是可以“通过秘密的外交来往”来进行准备工作。他表示,“如果这两种建议中的任何一种证明是有关国家政府可以接受的,那么,有关外长会议或者外交来往的具体安排最好毫不拖延地通过这些国家驻莫斯科的外交代表来进行。”
在关于哪些国家可以参加最高级会议的问题上,麦克米伦表示,他虽然建议先召开四国外长会议,但是这并“不影响到以后的政府首脑会议的最后组成情况”。
在重要的议程问题上,麦克米伦跟着美国说话。他说,他“完全赞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所提出的那些建议。但是,艾森豪威尔在给布尔加宁的复信中提出的建议,实际上都是重申美国的侵略政策,例如要取消安全理事会中的大国一致原则,要苏联接受西方关于在德国举行“自由选举”的主张,以及讨论干涉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内政的所谓“东欧国家形势”问题等。
麦克米伦在复信的最后部分又表示,双方“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维护和平极为关心。”
他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能够举行一次有益的会议并且取得肯定的结果。”
麦克米伦在这封信里并没有提出英国自己关于议程的建议。人们注意到他没有提到他以前在给布尔加宁复信中所提到过的东西方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问题,也没有谈到波兰关于在中欧建立无原子武器区的建议,虽然他在上次复信中曾经表示,英国政府正在研究,看看它是否可以作为“某种替代性的建议的基础”。
据西方通讯社前些时候报道,麦克米伦在复信的最初的草稿中,曾经建议召开最高级会议的大致日期,后来在美国压力下取消了这一点。
英国“新闻纪事报”在评论这封复信时写道,麦克米伦的复信是“试探性的、拖迟了的、被动的”。这家报纸指出,西方国家目前对布尔加宁信件的答复仍然缺乏实际可行的反建议。


第7版()
专栏:

伦敦集会抗议美在英设火箭基地
高兰要求举行最高级会议以促进和平
新华社伦敦9日电 今天有四千人在伦敦艾伯特大厅举行大会,抗议美国在英国驻扎军队和建立火箭基地。这个大会是为庆祝英国“工人日报”创刊二十八周年而组织的。
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约翰·高兰在会上讲了话,他指出正在英国修建的美国火箭基地和在英国上空盘旋的携有氢弹的轰炸机对英国人民的严重危险。高兰说:“美国的片面决定,或者那怕是神经紧张的美国驾驶员的一个差错,都能够抹去和平和核灾难之间的一线之差。”
高兰说,有人对我们说,美国“领导”世界是它命中注定的。但是,美国今天给予世界的“领导”只有杜勒斯、美元和破坏。他的这段话引起了表示赞同的一阵笑声和掌声。
他说,挪威、丹麦、比利时都有勇气拒绝美国在它们的领土上设置火箭基地,只有英国赶到华盛顿去签订自杀的火箭条约。
当他要求美国军队马上回国的时候,听众向他长时间地鼓掌。他说,保守党的“每日电讯报”认为,美国空军只占领了三十七平方英里的英国土地,但是“我们连三十七英寸的土地也不愿给他们”。
高兰要求举行最高级会议以促进和平。他说:“如果杜勒斯不愿意同俄国人会谈,那么英国就抛开他而径自举行会谈。如果保守党不愿举行会谈,就让它下台,再成立一个愿意会谈的政府。”他号召英国工人运动团结起来。


第7版()
专栏:札记

核武器新论
为了给西方国家拒绝建立中欧无原子武器区的立场辩解,美联社和伦敦“泰晤士报”忽然发表一种妙论:原子核武器不仅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而且包括火箭、飞机和大炮,因为必须用这些工具才能把炸弹送向目的地。它们说,建立无原子武器区,就意味着同时取消飞机和大炮,因此这个建议在技术上行不通。好新鲜的论点!
按照美联社和“泰晤士报”的荒谬逻辑,禁止核武器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禁止常规军备问题了。以此类推,各种武器都要用钢铁等物质制成,禁止任何武器,也就应该禁止钢铁生产,因此,裁军问题根本是不能谈的。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是西方国家阻挠达成国际协议的惯用手法。不过,像美联社和“泰晤士报”这样拙劣的指鹿为马,倒是令人吃惊的。


第7版()
专栏:札记

近和远
国际新闻社远东分社社长马文·斯通说,美国所以反对从朝鲜撤退外国军队,“主要原因之一是:很明显,中国人要履行这样的交易只需撤到鸭绿江以北”就可以了。言下之意是,中国离朝鲜近,美国离朝鲜远,撤退以后美军要再来朝鲜不如中国军队方便。
这是一种十分陈旧的论调了。美国长久以来就拿这种站不住脚的理由拒绝从南朝鲜撤军。根据这种理由,南朝鲜就只能永远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因为朝鲜离中国近而离美国远的地理情况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但是斯通先生忘记了一点:各国人民要求美国侵略军从南朝鲜撤退,并没有允许他们什么时候卷土重来,因此,为路途遥远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第7版()
专栏:札记

助桀为虐
美国小石城的种族主义分子继续对黑人进行迫害。当地中央中学的一个黑人女学生受到了白种学生的百般欺凌。学校当局竟勒令被迫害的女学生暂时停学。
这家学校的当局采取这样的措施,好像是为了防止种族歧视的事件继续发展。实际上它这种“助桀为虐”的做法乃是更可恶的种族歧视行为。小石城的一些白种学生正是在这些种族主义分子及其同情者的纵容和鼓励之下,才胆敢那样愈来愈无法无天。


第7版()
专栏:

法国在突尼斯的血腥勾当
本报评论员
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北非又干下了一件血腥勾当。2月8日,二十五架法国飞机轮番轰炸突尼斯的萨基埃特—西迪—优素福村。在轰炸中,这个村子的三分之二被毁掉了,死亡的人数约有一百人。
突尼斯宣布独立已经将近两年了。但是,在这段时期中,法国一直粗暴地拒绝尊重突尼斯的主权。由于突尼斯人民关怀和支持他们在阿尔及利亚的兄弟争取独立的斗争,法国殖民主义者从去年8月开始,就叫嚣要使用所谓“追击权”,以军事进攻威胁突尼斯人民,并且不断对突尼斯进行武装挑衅。而这一次,法国殖民主义者又以大批飞机,公然对突尼斯发动了大规模的袭击。
法国殖民主义者这种野蛮的侵略行为,引起了突尼斯人民的极度愤慨。突尼斯政府已经召回了它驻法国的大使,并且决定把这个问题提交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为了要求法国军队撤退,突尼斯人民已掀起了广泛的斗争。很显然,法国殖民主义者企图用屠杀来恫吓突尼斯人民,是决不会成功的。
阿拉伯各国对法国的侵略行为表现了坚决一致立场。摩洛哥政府已经发表声明,对突尼斯表示同情和声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也对法国提出了严正的谴责。法国在北非的处境,由于它对突尼斯的侵略行为而更加困难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杜勒斯在他的一个声明中,虽然对法国飞机轰炸突尼斯的事件也表示了“关心”和“不安”,然而却要求突尼斯对法国侵略者采取“和解”的态度。据美国通讯社透露,华盛顿的官员认为,突尼斯目前正处在财政困难的时期,需要得到西方的支持,因此美国可以乘机而入。
但是,事实已经擦亮了突尼斯人民的眼睛。正如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负责人所指出的,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也好,法国对突尼斯的侵略行动也好,都得到了美国政府在物质、财政和外交上的支持。因此,突尼斯执政的新宪政党的刊物“行动”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使我们依附西方,只会给我们带来挫折和屈辱,有时是介于两种‘慈善姿态’之间的东西——炸弹。”在觉醒了的北非人民面前,明火执仗的法国殖民主义者固然遭到了日益强烈的反对,以伪善姿态出现的美国新殖民主义肯定也是要碰壁的。


第7版()
专栏:

拒绝中苏门答腊分裂分子的无理要求
朱安达总理表示内阁不会辞职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中苏门答腊分裂分子控制之下的巴东电台广播:在中苏门答腊的分裂分子2月9日在巴东召开的一个所谓群众大会上,提出了要朱安达内阁立即辞职的要求。这些分子还要求代理总统沙多诺委任前副总统哈达和日惹苏丹布沃诺为新内阁的组阁人,并且要求取消政府颁布的禁止换货贸易的命令。
巴东电台报道,由分裂分子操纵的这个大会在一项交给“雄牛师委员会”主席侯赛尼中校的决议中威胁地说,如果中央政府拒绝接受上述要求,他们便将要求侯赛尼“采取明确的行动”。
背叛印度尼西亚中央政府的前第一军区司令西姆波朗和前陆军第三副参谋长贾姆贝克等人都在会上讲了话。
一些西方记者参加了这个大会,这些记者是到那里去等待他们所期望的“惊人消息”的。
印度尼西亚总理朱安达10日对安塔拉通讯社记者说,政府肯定地不会接受中苏门答腊的分裂分子所提出的要挟内阁辞职的要求。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中央委员瓦哈布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政府应该采取明确的措施来对付非法的行动。他说,现内阁应该继续存在和进行工作。
印度尼西亚陆军总部发言人8日晚上说,陆军参谋长纳苏蒂安已经打电报给中苏门答腊的侯赛尼,命令他参加即将召开的全苏门答腊司令官会议,并且向这次会议报告在中苏门答腊的双溪达腊举行的秘密会议的情况。这次会议同建立“苏门答腊国”的阴谋有关。陆军参谋长还命令侯赛尼执行逮捕卢比斯的命令。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士官协会8日晚上发表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在苏门答腊建立新“政府”或新“国家”的阴谋。声明说,这些活动是一小撮政治和军事投机分子干的。
10日,雅加达报纸继续谴责中苏门答腊分裂分子集团的活动。“东星报”说,分裂分子的战略是要建立一个反抗中央政府的机构,不管这个机构用的是什么名称。“印度尼西亚新闻”希望对那些违法的军官采取惩戒措施。


第7版()
专栏:

美国人看美国政府
1月2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刊载了皮尔逊一篇文章,将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的竞选诺言和今天美国的现状作了比较:
预算赤字
“我们要停止乱花你们的钱,并且以竭力压缩通货的办法来防止国家赤字再出现。”(1952年10月17日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币值越来越下跌。
农业品价格
“共和党保证维持90%的农产品价格补贴,甚至更多的价格补贴来使农民得到百分之百的平价。”(1952年10月4日南达科他州布洛金斯)
最近艾森豪威尔先生给国会一项咨文,要求减少农产品补贴价格为60%。
失业
“永远不许大规模失业的罪恶重新降临我国人民的身上。”(1952年10月20日在马萨诸塞州禾尔奢斯特)
失业人数现在接近四百万。
教育
“在适当的教育的这个严重问题上,我们将着手帮助缺钱的各州修建学校”。(1952年10月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五年中从来没有通过一件修建学校的法案。去年夏天,白宫甚至连给国会通一次电话要求通过法案也不干。
住宅
“我们必须要有更好的住宅,供给那些现在被迫居住在贫民窟或不宜居住的房屋以及环境卫生恶劣的美国人。”(1952年10月27日在匹兹堡)
去年,艾克批评国会通过一亿七千七百万美元的清理城市贫民窟的住宅计划。
减税
“纳税人会明白我们的方向。他们会知道我们将要实行平衡预算、减少国债和减轻捐税。”(1952年9月20日在圣路易斯)
税并没有降低,总统已表明不能平衡预算,而国债将有所增加。
垦荒
“在发展水库开垦西部土地方面,我将向国会建议充分使用公款建筑任何地方必需的工程”。(1952年11月2日)
美国最大的水库“地狱峡谷”已被白宫否定,同时政府还对国会施加巨大压力来阻止实行这项计划。


第7版()
专栏:

英国人看英国政府
这是英国保守党张贴在约克郡布拉德福镇吹捧麦克米伦的两张宣传画,麦克米伦的照片上冠以“领导英国”的大字标题。该地的群众在“领导英国”的下面分别给添上了“卷入原子战争”和“走向毁灭”的字样,来表示他们痛恨和反对保守党政府执行违反英国人民利益的外交政策。(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法国人看法国政府
不久以前,在法国举行了一次对青年的民意测验。据“巴黎快报周刊”发表这次测验的结果说:有96%的参加测验的青年认为法国目前所执行的政策是坏的,90%认为现政府是坏的;87%认为在法国的生活中经济状况是最糟的;86%的青年认为居住条件是恶劣的;64%的青年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第7版()
专栏:观察家评论

法国的问题
“乞求外交”
法国总理盖伊阿和外交部长比诺1月22日在国民议会举行外交辩论时再三申明他们对北大西洋集团的“忠诚”。比诺甚至说:“假如美国对欧洲失去兴趣”,这对法国是不会“有多大好处”的。
法国政府首脑对大西洋彼岸的“盟友”这样奉承倍至,当然是有原因的。由让·莫内率领的一个法国财政代表团在华盛顿经过十七天的奔走,最近终于得到了一笔“紧急援助”。法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是如此窘迫,以致不借外债日子就很难过下去了。
但是,光凭口头上的“矢忠”是不能使美国“解囊相助”的。在最近的外交活动中,法国政府竭力随着华盛顿的笛声来调节自己的音调,就是为上述那笔“紧急援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的复信中,盖伊阿虽然也认为“新的世界大战将使全人类遭受悲惨的后果”,并且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表示了一些空洞的愿望;然而,对于苏联政府的一系列和平倡议,他却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他借口需要“缜密准备”来拖延最高级会议的举行,他咬定签订互不侵犯公约是毫无好处的,他硬说建立中欧无原子武器区不会有什么功效……。
另一方面,法国政府对于美国的导弹基地计划却显得颇有兴趣;盖伊阿甚至把美国的火箭发射器说成是法国不能拒绝的“必需品”。据法国驻美大使埃尔弗·阿尔芳透露,美国导弹基地今年年底就要在法国领土上建立起来,在最近期间内美法两国即将签订一个双边协定。
总之,情况正如法国著名的评论家杜维歇所写的那样:“要求人,就必须顺从人家。这样一来,我们就又走上了乞求外交的道路。”
可悲的“大国”
“乞求外交”,看来似乎是和“大国地位”难以相容的。然而,法国在战后以来却是一面竭力企图维护自己的“大国地位”,一面又长期奉行着“乞求外交”。
为了维护“大国地位”,法国对于美国“盟友”的排挤和倾轧也并非毫无反抗。在去年12月举行的北大西洋集团首脑会议的前夕,巴黎和华盛顿之间就曾经爆发过一场风波。这是因为,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商定了在北大西洋集团里建立美英“核心领导”的计划,把法国摆在一个“次等伙伴”的位置上;而这两个“盟友”又串通一气,在突尼斯军火供应事件中把法国狠狠整了一下。
当时,巴黎的反应是相当激烈的。盖伊阿就突尼斯事件几次向美英两国提出抗议,并且用强硬的语调声明反对美英两国在北大西洋集团中获得对其它“盟国”的支配地位。在一次招待美国大使的宴会上,他甚至带着威胁的意味谈到了中立问题。
法国在这场“伙伴”之间的讨价还价中,也曾经积极筹措资本。一方面,它企图拉拢西德和意大利等国搞起一个“欧洲大陆阵线”,来和“盎格鲁—撒克逊核心”相抗衡;另一方面,它力图加速发展核武器和火箭,使自己成为西方第三个“核子强国”。法国国防部长沙邦—戴尔马当时就曾经几次公开指责美英两国要在西方阵营内垄断核武器的打算是对法国的歧视,坚持法国将保留生产核武器的权利。最近法国和西德、意大利筹建联合制造武器的所谓“军备三角地带”,正是法国在这两方面进行努力的一种表现。
可是,法国政府既然不得不向华盛顿乞求“援助”,从而被人家拉紧了绳索,那末,也就谈不上在北大西洋集团里改善自己的地位了。
饮鸩止渴
法国所以弄到如此地步,这正是它追随“北大西洋政策”从事扩军备战和坚持进行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的结果。
自从法国参加北大西洋集团以来,军费支出就直线上升:1949年是二千八百九十亿法郎,1957年估计达到一万四千二百亿法郎,八年中几乎增加了四倍。在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开支,1955年是二千七百二十亿法郎,1956年就增为六千一百九十亿法郎,1957年估计更高达七千亿法郎。因此,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庞大,1957年的预算赤字将近一万亿法郎,而国库总赤字超过了一万五千亿法郎。同时,军事生产的扩张大大增加了原料的进口,并且消耗了巨额本来可以出口的产品,这又使对外贸易情况日益恶化,1957年同外国的贸易逆差估计达到五千亿法郎。于是,国库枯竭、外汇储备耗尽的局面自然就随之而出现了。
盖伊阿目前已在吹嘘法国的财政将因为得到华盛顿的美元而复原。他似乎忘记了这件事实:战后以来,法国从美国得到的各种“援助”总数超过一百亿美元,可是财政状况一直是困难重重。原因很简单,军事开支吞噬的财力要比“美援”多好几倍。今后的情况也一样。阿尔及利亚战争还在打下去,战争费用势必比过去增加。在北大西洋集团里,法国的负担也会更加沉重。在这种情况下,区区几亿美元的“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决不可能解决法国的财政问题。
还应该看到,随着美国的“援助”而来的,将是美国资本的渗入和美国商品的倾销。由于法国接受了美国的“援助”,在1949年到1955年六年中,美国的私人直接投资在法国本土增加了一倍多,在法属非洲增加了三分之二。这次美国提供法国“援助”也有一个条件:法国要放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控制。这对于在对外贸易中一直依靠高关税保护的法国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法国政府以乞求美国“援助”来解决它的财政危机的做法,实际上是在饮鸩止渴。
“待决的死囚”
北大西洋政策给法国带来的灾难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谁都知道,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曾在德国军国主义的蹂躏下受到了惨重的损害。但是,战后以来,由于美国通过北大西洋集团施加压力的结果,法国采取了支持和扶植西德重新武装这种养虎遗患的政策。于是,西德的经济实力很快压倒了法国,复仇主义势力日益抬头,这对法国形成一种巨大的威胁。目前法国和西德建立这种那种的合作,目的之一就是想借此来约制西德。不过,看来这并不能阻挡西德在西欧大陆称霸的趋势。因此,法国不能不设法谋求美国的“保护”和英国的“合作”来对付这个可怕的对头,这也是使法国在和美国、英国打交道时处于软弱地位的一个原因。
法国的主权也因为执行北大西洋政策而被美国任意践踏着。只要指出这一点就够了:根据法国官方的材料,在法国的二十四个省,即全国三分之一的领土上,有着美国的军事基地、射击场和其它军事建筑。而问题在目前是更加严重了。载运着氢弹的美国飞机已经在法国领空上盘旋,美国的中程导弹基地又将在法国领土上建立起来。换句话说,这意味着美国将军掌握了法国的命运,法国随时可能为了华盛顿的利益而化为焦土。因此,法国有些报刊忧虑地惊呼:北大西洋集团已经成了“地狱之门”,而法国正在其中充当一个“待决的死囚”。这并不算过甚其辞的说法。
“希望”和灾难
北非一直被法国看作是自己的命根子。特别是在撒哈拉发现了丰富的资源蕴藏以后,巴黎甚至有人认为,
“法国未来的希望”是在这个大沙漠中。这就是法国政府非要把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继续下去不可的缘故。
“未来的希望”毕竟还很渺茫,然而现实的灾难却已经十分明显了。撇开严重的经济恶果不谈,阿尔及利亚战争还使法国把两条小辫子交在华盛顿的手里:一方面,法国在这场战争中需要依靠一部分美国的军火“援助”;另一方面,每当联合国讨论这个问题时法国都得仰仗美国的撑腰。最近,由于法国在战争中的处境越来越不利,和突尼斯、摩洛哥的关系日趋恶化,而美英两国又决定乘机合伙在北非挖法国的墙脚,在突尼斯军火供应事件中已经初试牛刀,于是巴黎更急于从华盛顿那里得到一个保证:承认法国在北非的特殊地位,支持法国目前在北非的“努力”。目前法国在外交活动中尽量讨好美国,和这一点不是没有关系的。
可是,这只是法国的一种痴心妄想。撒哈拉诱人的石油气味已经使华盛顿迫不及待地攫取这个富饶的大沙漠了。最近“新德意志报”刊载的小胡佛的密信就露骨地表明了这一点。因此,尽管盖伊阿不断苦苦求告,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始终不肯有所许诺。不过,对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美国倒的确会“支持”法国继续打下去。华盛顿的计谋是相当毒辣的。因为,事情正如小胡佛在他的密信里所说的,法国“不能在阿尔及利亚战事中花费数以十亿计的款项而又期望有足够的可动用的款项来发展非洲”。这场战争不停止,当然只会有利于美国乘虚而入,取代法国在北非的地位。不仅如此,华盛顿还希望法国在这场绝望的战争中越陷越深,最后削弱得再也没有遵循“比较独立的路线”的本钱,以后就只能成为俯首听命于美国的一个“小伙计”了。
恶性循环
由于屈从美国,法国面临的困难就越来越多;而由于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法国就更加屈从美国——法国政府绕着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转,这就无怪乎处境会每况愈下了。
在法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改变现行的外交政策。目前,举行最高级谈判已经成为法国公众最强烈的要求,反对在法国建立美国中程导弹基地的运动正在全国汹涌澎湃地展开着;甚至某些过去支持北大西洋集团的政治人物也开始改变他们的意见。当然,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还必须改变在北非的殖民政策。要求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呼声正在日益高涨。从最近以来法国社会党和激进社会党中不少著名人士所发表的清醒的言论中,可以看到法国公众舆论的这种动向。
法国何去何从,现在已经是抉择的时候了。作为一个大国,法国是能够为促进东西方最高级会谈,实现和平共处和停止军备竞赛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做,不但会有利于缓和国际局势,并且也将改善自己的处境。否则法国不但不能摆脱“次等伙伴”的地位,并且还将陷入更大的悲剧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