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年生产胜十年
——广东省曲江县樟市乡1958年生产全面跃进的经验
中共樟市公社党委第一书记 杨永明
“山高水冷出状元,一年生产胜十年”。这是樟市乡人民歌唱1958年特大丰收的两句山歌。
樟市乡处在广东曲江县西南部山区,全乡一万九千八百多人,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经过一年的苦战,取得了全面生产的特大丰收。全乡晚稻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十倍,加上上一季稻谷和杂粮等,全年粮食总产量比解放九年来粮食产量总和还增加四百万斤,花生三千五百八十五亩,单产比去年增加十倍。其他农作物、畜牧、养殖业也有一倍至几倍的增加。在农业空前特大丰收的同时,公社工业也在飞跃前进,生铁已完成二千五百零二吨、土钢完成二百四十九吨,建筑了小型水力、火力发电站四座,肥料厂、炼铁厂、石灰厂等厂矿六十六个。交通运输网正在逐步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也已基本消灭。
由于今年的全面大跃进,樟市乡过去“山穷水尽,三餐不饱”的贫苦面貌,已变为五谷丰收,吃不完,用不尽的富裕新村。
樟市乡为什么能够实现全面大跃进呢?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命的基础上贯彻执行了工业农业并举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了工业、粮食和多种经营。我们乡在今年4月就把全乡二十五个农业社同手工业社以及乡的地方国营工矿等企业合并成一乡一社的联社。当时我们还不懂得这就是人民公社的雏型。按照两个并举的方针来安排生产,当时也不是那么明确的。只是觉得1956年我们乡抓了粮食,丢了多种经营,不对;1957年抓了多种经营,粮食生产又没有过关,也不对;今年应当以粮食为中心,全面大发展。而联社建成以后,无论在生产的统一规划、劳动力的安排和资金的统一调度方面,都对全面发展生产十分有利,因此就干起来了。直到后来,经过省委的总结,看了中央的指示,才知道我们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贯彻执行了党的生产方针,因而获得了全面大跃进。
今年粮食收入在全年工、农、副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约一半多一些,其余是多种经营和公社工业的收入。多种经营中的花生、甘蔗、木薯、生姜、冬菇、茶叶、水果、瓜子有很大发展;猪、鸡、鹅、鱼、蜂蜜,有很大增加,猪平均每户三头多,鸡平均每人有十只。林木采伐也有很大发展,半年之内就采伐了五万立方公尺的木材。此外,我们还增加了和发展了挖煤、炼铁、采石灰石、烧石灰、烧砖瓦、烧耐火砖、砍柴烧炭、编织竹器、搞运输业等生产部门。做到了工农业全面大发展,农林牧副渔全线大跃进。
现在我们公社粮、油、猪肉、鸡、鱼、蔬菜完全可以自给,水果、冬菇、茶叶、蜜糖等等自己也有了。但是我们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人民公社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我们需要买国家和其他公社的东西,也需要把自己的东西卖给国家和其他公社。因此,在1958年我们除了大量进行自给性的生产外,还大量进行了商品生产。在工农总产品中大约有40%左右是商品。国家规定我们的购粮任务是四百六十万斤,今年我们超额将近一倍完成了。在多种经营和工业产品中,更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商品。例如五万立方公尺的木材,我们自用的只有三千立方公尺,其余全部卖给国家;甘蔗、生姜、冬菇、茶叶、蜂蜜、瓜子、铁、石灰石、耐火砖等全部是商品;蔬菜、塘鱼、水果、柴炭、煤、石灰、砖瓦等也多半是外卖的;生猪、花生油也超额完成了外调任务。正因如此,我们公社的现款收入相当多。除了伙食不要钱外,自从今年9月以来我们就按月发工资,现在存在银行的现款包括公社商业部门的流动资金在内有一百五十万元。我们的仓库里、木材场里和矿场里还有许多物资可以换成现款。这里充分说明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只有把自给性生产和商品生产正确地相结合,公社经济才能真正活跃起来。
今年我们还大力发展了工业生产,开始做到工、农业并举。今年我们公社搞农业生产是主要的,农、林、牧、副、渔五业占总收入的80%以上;工业原来是一张白纸,什么东西都没有,发展工业也毫无准备。但是,在下半年工业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全社大搞炼铁、挖煤、采石灰石、烧石灰、烧耐火砖、烧砖瓦、农具制造和修理,加上一部分手工业,工业收入也占到全社总收入的八分之一。而今年的工业生产仅仅只是开了个头,今后还可以大搞农产品加工和农具、农肥、农药制造,大搞采矿、炼铁,大搞建筑材料和大搞水电站。我们公社决定要根据国家和自己的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逐步实现公社工业化。
现在回头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实现全面生产大跃进呢?我想,最主要的是我们坚决贯彻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教育鼓舞了全乡人民,使全乡人民不甘愿受穷。越是穷地方就越要翻身,群众干劲特别大。但是光有劲头还不行,还要有道路。我们觉得原来的农业社的道路还不够宽阔,于是搞起了联社,以后发展成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一成立,我们就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把农、林、牧、副、渔、工、矿各行业全面组织了起来。
其次,有了决心,有了道路,还必须组织全面跃进的队伍。我们把公社的生产划分成粮食、林业、工业、畜牧养殖、多种经营五条战线,每条战线都至少配备有一个党委书记或社长担任司令员,负责专管。各条战线都配备有固定的基本劳动力组成专业队。在粮食生产最紧张的时候,全公社始终保持15%的劳动力继续进行那些不能间断的专业生产;在粮食生产比较和缓的时候,又抽调大批劳动力增加到最需要的战线上来。这样,有专业,又有协作,就保证了全线跃进。
现在我们樟市乡已与乌石、大坑口两个乡合并成为一个三万人的公社。为了更好地执行中央提出的人民公社的生产方针,我们准备在继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并保证总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和多种经营。我们决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国所有公社一道,为争取明年更伟大的胜利而奋斗!(附图片)
肥鹅群在水中游泳 宋光华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欢乐的生产间隙
童杰
在湖北红安县我看到劳动、休息、娱乐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各级领导都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参加娱乐领导娱乐。到处可以看到领导干部和群众同生产、同娱乐的生动活泼情景。
一个上午,建苏人民公社杏花大队的社员正在紧张地劳动,远远地就能听到阵阵的“啊荷!”声。突然,一个青年高声喊道:“喂,程书记来帮我们挖地了。”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县委第一书记程鹏一来,人们的干劲更大啦!“啊荷……啊荷……啊荷……”喊声此起彼落,地在人们的锄头下一片又一片地翻着身。
过了一阵子,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程鹏同志拿起广播筒喊道:“同志们,我们劳动半上午了,该休息一会啦!”人们应声欢笑着聚拢过来,把他围在中央,自然地和他交谈起来。过了一会儿,程鹏同志提议说:“大家来唱个歌,跳个舞吧?”“好,那你先来一个?”好多人一齐喊起来。程鹏要大家安静些,然后说道:“我唱个‘兄妹开荒’,唱完了可该你们哪!”说完他就高声地唱起来了。他一面唱一面还打着拍子,逗得人们欢乐地大笑起来。王二爹笑得合不拢嘴。李大嫂说肚子都笑痛了。二十多个年轻姑娘一拥上前,跳起了绣花舞。她们边跳边唱:“……二绣徐大妈,五十三岁老人家,战斗、生产带头干,革命呀干劲人人夸;三绣方和明,红军团长当农民,真是革命英雄汉,五湖呀四海传美名;……”一个青年蓦地站起来呼口号:“向徐大妈学习!向方团长学习!”人们都跟着喊起来。口号声还未落,人们的右手还未放下来,王嫦娥等八个老太婆站出来唱道:“多出钢,多打粮,支援解放军,赶走美国狼!……”“好!好呀!”大家一齐鼓掌欢呼。接着,全体干部和社员们一起跳了集体舞“挖花生”。
紧张的劳动又开始了。这天深翻了二十亩地,效率提高了一点五倍。社员秦辉喜说:“有说又有唱,有做又有玩,玩得痛快,做的痛快!”


第3版()
专栏:

我们能呼风唤雨
记吉林省试验人工造雨经过
多少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曾经借助神话表达出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呼风唤雨”。这种幻想今天已开始变为现实。
今年夏季,势力强大的西太平洋高压脊在7月和8月初牢固地控制着吉林地区,使吉林省出现了一百一十三天的干旱无雨,为几十年未有的高温干旱天气。在烈日曝晒下,水田裂缝,谷叶打卷。为了和“老天爷”作坚决的斗争,全省出动了几百万抗旱大军,用一切办法取水浇地。
这时,气象台特别紧张。这里,每天有很多农业社、企业、机关打电话或写信来探询气候情况,预报员们对自己工作感到不满。大家认为:按任务来说,做到准确的气象预报,已经完成了应负的责任。可是现在是大跃进的时代,只“消极”地把干旱的气象预报出去,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能积极地改变气候,给人们报个好消息,那该使人多么振奋啊!于是,他们提出要进行小型人工降雨的试验。在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了各有关方面协作进行。一场工农兵向大自然的进军就这样开始了!
巧化工酷暑做干冰
要想“呼风唤雨”,首先要做出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播撒在云层上,使云体局部冷却,云滴增大,大雨就会倾降下来。氮肥厂工人们担负了做干冰的任务,首先带头攻打人工降雨的第一关。
当时氮肥厂的干冰车间正处在施工阶段,很多主要设备还没有安装。但是大家听说生产出来的干冰要用作人工降雨,支援农民弟兄抗旱救苗时,干冰车间就沸腾起来。车间很多干部和工人们都不肯回家,安装工程顺利完成后,马上进行紧张的充填活性碳的工作。这工作原计划需要二、三天,结果六个多小时即完成。在车间指导安装和生产工作的苏联专家日切克夫知道提前出干冰的消息,也很高兴,他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工作到深夜。干冰车间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援下,经过七昼夜的连续苦战,8月4日第一块洁白的干冰就诞生了。
飞将军拨云布雨
当氮肥厂工人试制干冰时,改装飞机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
8月8日下午,人工造雨的试验正式开始。
一架飞机载着干冰,在气象台鲁强同志的指挥下,由飞行员杜导时、领航员冯玉民、通讯员纪家修等驾驶飞上天去,很快就发现正前方的一朵白云。这块白云迅速地往前汹涌滚动,飞机直追到蛟河县拉法乡上空,终于接近了云身。现在一个巨大云柱耸现在飞机的面前,这是个葫芦形的云柱,厚约七千公尺,方圆约二十到三十平方公里,通常叫做“积雨云”。这个可怕的积云层里,气流正激烈翻滚,气势汹汹。飞机已经上升到六千公尺。“进不进去?”这个问题顿时跳进飞行人员的脑子里,大家十分紧张。按照飞行常例,飞机如果遇到这种云层是禁止穿行的。因为这里可能产生强烈电波,或者发生雷电;垂直气流如果达到每秒升降一千到两千公尺时,还可能把机翼切断。
飞机正飞快地靠近云柱。杜导时一面和同伴们研究,一面沉着思考。他凭着丰富的飞行经验判断,气候虽然险恶,但还有一定的把握。“钻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就在这一瞬间他做出了决定。飞机机警地从大气流的前上端钻进云层,顿时像狂风怒涛中的小舟一样,一会被大气流旋涡托起,一会骤然沉下,上下颠簸,急剧地升降着。外面冰针打击着飞机,机身外结着冰层,无线电话的联络已经失灵。杜导时沉着用力把住驾驶盘,下令:“撒!”通讯员纪家修扳开手阀,一批干冰撒入云层。接着,飞机勇敢地穿过云层,又绕到云柱腰部,连续播撒了一百五十公斤干冰。一瞬间,白云变黑,形成丝缕状态,弥漫开来,上下翻滚,云下出现雨幡,已经看不清地面。大雨降下来了!飞行人员们谈笑着飞回机场。据各处气象站报告,这次试验下雨十多分钟,雨量十六公厘,范围一百到二百平方公里。
当飞机撒下干冰的时候,在拉法新站等乡进行抗旱的农民们,正在一盆一罐地往庄稼上浇水。他们听到飞机声掠过天空,接着就突然下起雨来,都挨着雨淋跑回家去。他们又高兴又奇怪:“这雨下的真解渴,可就是有点蹊跷:它开始时细小,渐渐大了,后来又渐渐变小。雨下的密,雨点子大,风力小,力量弱,不损禾苗,这雨真不一般!”大家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消息传来了:“人工降雨试验成功”!“我们能呼风唤雨啦!”
本报记者 李德天


第3版()
专栏:

水急浪大也能测准水文
记创造无偏角水文缆道成功的人们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成千上万的水文工作者,他们不论严寒酷热,在急湍的河流中测量流量和水位。他们边工作、边试验研究,几年来获得了很大的成绩。浙江省新昌县水文站的同志们创造无偏角水文缆道成功,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
浙江省河流大多源短流急。过去,水文站干部施测流量,都是乘木船沿河道断面横渡测量的,由于山溪性河流的河道河底坡度较陡,发生洪水时水急浪大,测船很难控制,往往不能测得正确的资料,同时也不安全。
在山溪性河流中,如何做到准确、安全地测流,是国际上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新昌县水文站的共青团员王月樵、张士平、胡泽裔等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不屈不挠地经过了几十次的失败,最后获得了成功。
如何做到不用乘船去测流?新昌县水文站的同志决心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最初采用河流两岸各站一人,各执一端带有测量仪器的绳索或铅丝,测流时把仪器拉来拉去。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水小流慢的情况下,代替木船测流。但是拉了几次以后,十四号铅丝索被拉长了,不能再继续测量了。有的干部看到失败,就开始泄气。这时领导上一面鼓励他们,一面发给二点五公厘的钢丝索代替铅丝。于是,他们又试验做水车形式的木摇车,装上来回索,代替人拉。他们跨河建立了缆道,人只要站在一边岸上操作,不用乘木船,测流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不久,又发生了难题,这样的测量方法只有在水小平稳时比较正确,水急浪大时测量仪器往往被冲到水面来,达不到要求的深度,测量的资料就常常不正确。
怎么办呢?是知难而退呢,还是继续改进呢?有的人产生消极畏难情绪,王月樵等人决心进一步改进技术。他们经常去访问当地农民、木匠,晚上研究到深夜,雨天淋湿了衣服也坚持试验,大冷天还下水操作,他们有决心搞下去,一定要搞成功。领导上积极支持他们,浙江省水利厅还派了技术干部去帮助研究。不久,他们研究出用钢管安装在三角架上带动仪器,基本上解决了仪器上浮的问题。同时用这种校正偏角方法也加强了仪器测点位置的正确性,即使在洪水暴涨暴落的情况下,也能测量准确的水文资料。
今年4月间,新昌县水文站干部在浙江大学机械系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了校正架,又装上电动操纵,这样,无偏角水文缆道终于完满地创造成功了。
无偏角水文缆道的创造成功,解决了山溪性河流的测流问题,它既安全,操作又轻便,同时能得到准确的资料——今年5月中经过垂线平均流速三点九二秒公尺高流速的考验,没有发生偏角。这种测流方法,在河宽二百公尺、水深十公尺以内的河流可以大力推广。
无偏角水文缆道创造成功以后,先后有辽宁、贵州、山西、黑龙江等十一个省派代表到实地参观访问,浙江省各县水文站干部也纷纷前去学习,目前全省已有十多个水文站推广了无偏角水文缆道。
(伊心恬)


第3版()
专栏:

跃进的台前队
这是什么地方?人们这样喜悦,人们这样忙于生产和建设!看,村庄里已经兴建了一百多间红色瓦房。前天,学生们还在古老的平顶土房里上课,今天就迁进了新的课堂。据这里的干部姜国山说:“今冬明春这里要兴建二千多间新房,包括居民点、工业、文化、福利区的新村庄。”在田野里,一片片碧绿的麦田像地毯一样,渠道纵横交错,四百多眼水井伸入大地。这里刚刚给小麦追上了肥,那里的渠道又看到了潺潺的流水……。这是关中吗?不,它座落在黄河北岸,它是山东寿张县台前乡公社台前大队,是刘少奇同志今年7月间视察过的地方。
这里过去是一片“死淤头”,现今变成了粮食作物的高产之乡。党支部书记萧道立说,这是社员们大干一冬一春的结晶。去冬以来,这个大队组织了三千多名劳动大军,使三千亩春地来了个大翻身,深翻了三尺到五尺,使“死淤头”变成了蒙金土。在水利建设上,完成了十二座水库,十二眼机井,下了一百眼深泉,挖了二十四条沟渠,加上原来的水利建设,达到了井、坑、河水相连,实现了水利化。
在这些日子里,白天遍地是人群,到处有红旗,人们正在忙着冬季生产。


第3版()
专栏:

党是春雨社是花
党是春雨社是花,
花开十里香万家,
五位一体拧钢绳,
万众一心力量大。
人民公社一枝花,
男女老少都爱它,
衣食住行有保障,
公社就是社员家。
公社之花人民栽,
万紫千红处处开,
日子越过越美好,
共产主义幸福来。


第3版()
专栏:

喜庆丰收迎新年
锦绣山东红旗展,
喜庆丰收迎新年。
卫星高空团团转,
笑将粮棉堆成山。
满地高粱挂红霞,
朵朵银花似雪山。
遍地谷子闪金光,
谷秸好似南竹竿。
粮棉堆高戳破天,
万民齐唱丰收年。(山东)


第3版()
专栏:

烟叶高产庆丰年
中共襄城人民公社委员会
具有冲天干劲的襄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1958年的大干、苦干,全县十三万多亩烟,茎高叶大,茂密整齐,棵高平均六尺以上,每棵平均有六十个叶,最高的有三百多个,叶片最大的长三尺二寸,宽二尺二寸。群众对今年烟叶丰收的描绘是:“烟棵高似树,烟叶大如席,烟地像烟垛,打烟搬楼梯。”
粮烟一齐抓
我县烟叶所以取得大丰收,并非一帆风顺的。在1957年以前,虽然年年完成了种植面积,但产量不高。县、乡、社个别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总是强调客观困难,说什么下雨太多,虫害严重,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等等。因而对今年的烟叶生产能否大跃进,还存在很多疑虑。一些群众对烟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也认识不足。县委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局面,组织今年烤烟生产大跃进,在全民整风运动中,自上而下地开展了鸣放辩论,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从而鼓足了干劲。在2月12日县委召开的乡、社干部整改会议上,县委还提出了:“一手抓粮食,一手抓烟叶,双手一齐抓,粮烟齐跃进”的口号。在烟叶的田间管理过程中,还不断的向右倾保守思想和自满情绪开展了斗争,从而使管理工作中一关胜一关,一环好一环,保证了丰产丰收。
攻三关抓十环
烟叶从种到出售有“三关”(种、管、收)“十环”(育苗、整地、移栽、施肥、浇水、治虫、中耕除草、平顶打杈、收烤、扎把)。三关十环紧相连,每个环节的技术性都是很高的,那一个抓不好也不行。因此,我们在烟叶生产一开始就提出:抓住一环,看着一环,再想着一环,一环一环的都要适时抓好。在技术上我们根据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结合参观、试验研究、总结经验的方法提出“四改”“三变”“一消灭”的管理办法。
“四改”是:改浅耕为深翻,改直播为移栽,改劣种为良种,改稀植为密植。
三变是:变少施肥、一次施肥为多施、分期施;变不浇水为合理灌溉;变独棵为多子、多孙。
一消灭是:消灭病虫害(黑茎病、炭疽病、土蚕、蚜虫等),实现“四无”县。
上下一条鞭
书记挂帅,全民行动,分工包干,一抓到底。这是我县领导烟叶生产的主要经验。今年全县从上到下都建立了烟草丰产委员会。县委确定一个副书记一个县委委员,各乡抽出一个书记或乡长,大队由主任一包到底,上下一条鞭。烟田管理上的具体操作,由专业队负责。在领导方法上采取了“五包”(县包乡、乡包社、社包队、队包组、组包地块)“六定”(技术措施、肥料、农药、工分、质量、技术员)。全县五千六百二十四名技术员,从种到出售都负责到底。他们一般都作到了勤浇水、勤追肥、勤锄草、勤治虫、勤打杈。十里铺分社汝河大队技术员郭长海等从育苗开始,就食宿在田,一直坚持到收烤完。全县普遍建立了干部、技术员、群众三结合的试验田,以生产指挥生产。全县一千一百多干部,共搞试验田五百亩,平均亩产四千斤以上,都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如县委副书记刘熙民和双庙乡党委书记刘培武等同志搞的试验田十分出色,群众一致赞扬说:“书记带书记,烟叶创奇迹;这乡到那乡,谁也比不上;叶长三尺多,烟棵高一丈,亩产一万斤,的确有保障”。
我们的另一条经验是:定期检查评比,开展红旗竞赛。根据烟叶的生产情况,在每一环节都组织检查评比。从去冬整理苗床到今年收烤,全县曾组织了大型的参观评比十多次,有五千八百多人参加。各乡、社之间通过检查评比,学习了经验,传播了技术,鼓舞了干劲,推动了烟田管理。颍桥乡洪村寺、邢庙、小河三个队工作落后,烟田管理插上了黑旗。但是由于他们总动员苦干,到下次评比就插上了红旗。
第三是:扭成一股绳,组织社会主义大协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各部门都组织起来,使他们明确党的工作中心,就是他们的中心,只要烟叶产量大跃进,它们的业务也能够大跃进。商业部门以打破常规的办法发放烟叶预付定金,适时的保证了肥料、麻绳等各种所需物资的供应,同时商业部门还抽大批干部下乡协作,有力的支援了烟叶生产。当然,上级党政对我县的大力支持,是保证烟叶丰收特别重要的一条。如烤烟煤的运输问题,就是在地委、专署具体帮助下解决的。
1958年烤烟生产,我县虽然获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有不少缺点:地翻的晚,也不够深,个别的园田化搞的还不完整,肥料施的还不多,没全部做到适时多浇水,密植的程度还不够,因此生长不平衡,产量最高的“卫星”田亩产达到一万六千八百多斤,最低的一般田亩产只有三百五十二斤。这说明烟叶增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这些不足的地方,我们完全能够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明年烟叶的产量,现在十四万亩烟地正在深翻,普遍达到三尺深,并结合分层施肥十五万斤;育苗准备工作也正在进行,从上到下已确定专人负责烤烟生产。(附图片)
襄城人民公社汝河大队的烟田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第3版()
专栏:

剪纸 申沛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