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总结今年巨大成就 迎接明年更大跃进
清华召开第三次科学讨论会
本报讯 清华大学第三次科学讨论会今天开幕。这个讨论会将总结1958年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跃进的经验。教育部杨秀峰部长参加了今天的会。会上先由校长蒋南翔作简短致词。他说:我们学校对科学研究一向是重视的,因为科学研究关系着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过去几年,我校科学研究工作的规模和成果,一年比一年进步;但是检阅今年的科学研究工作,我们很有理由认为1958年科学研究的进展比起过去几年是一个巨大的跃进。
蒋南翔说:一年来我校科学研究工作所以能够取得成绩,首先是由于我们国家在党的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照耀下,工业、农业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大跃进,社会主义大跃进推动了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其次,是我们学校坚决执行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并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坚决地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第三,是因为我们有了过去几年教育改革的工作基础。在过去几年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加强了学生的全面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所有这一切,就为今年我校的科学大跃进准备了条件。最后,蒋南翔强调说,我们的一切成绩都和党的领导分不开,过去几年清华党委一贯地坚定地坚持了党的科学方向。曾经有一个时期,校内校外、党内党外,都有人说清华的科学研究工作搞晚了,搞糟了,但是学校党委始终坚定地坚持了必须在思想改造的基础上,在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原则。实践证明,我校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取得较快的进展,正是和党委所坚持的这一原则不可分离的。
蒋南翔最后说:这次会议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科学工作中方针性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具有普遍重要的意义。
接着,清华大学副校长刘仙洲就该校一年来的科学研究工作做了报告。他谈到:1958年清华大学给国家提供了九百零二项科学研究成果。清华大学一面完成了包括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程序控制机床在内的不少尖端科学产品;一面使科学研究活动和国内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紧密配合,有许多切合国情的创造发明,解决了当前经济建设中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也因为科学研究的广泛地有成效地开展而有了相应的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大为浓厚。由教师、学生、工人联合组成的科学研究队伍,正在日益成长。1958年,清华大学的科学研究所以能在数量、质量、速度和规模上大大超过往年,主要由于整个科学研究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直接的紧密的结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科学研究工作的道路和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一年,学校贯彻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大办工厂,大搞生产,生产推动及检验着科学研究工作,并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及基地。尤其是,从校内及校外进行的生产中,不断地涌现出许多新的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因而使整个的科学研究活动完全跳出了以往的从书本来到书本去的状态,走上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循着这条道路,清华大学紧紧抓住了对于国家建设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项目和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研究项目,重点抓尖端,普遍搞一般,土洋并举,全面开花;并且,在确定研究任务时,能周密地考虑到各个研究项目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科学理论水平的作用,以期做到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生产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互提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又注意到把工作做到推广的阶段,并不断提高到理论的阶段,掌握它们的规律,以便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考验,刘仙洲接着谈到这个学校进行科学研究时,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实行了教师、学生、工人三结合,以便发挥各人所长,另外还组织他们不断地“务虚”随时解决问题,同时又对群众性的科学研究运动进行全面规划和统一领导,根据任务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于是,科学研究活动在全校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论著一册一册出版了。新的科学成果又转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师生理论水平。刘仙洲还概述了清华大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后在科学研究工作上引起的巨大转变。他说:这种转变使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科学力量。这是一支拥有年长教师、年轻助教、学生、工人及技术人员等人数众多的科学研究队伍,而且是便于互相配合及协作的一支队伍;同时,由于学校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机关,所以他们可以并且需要进行各种水平和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因而又形成了科学研究任务互相配合、支持、促进的有利局面。
教育部部长杨秀峰最后讲话,他说:一年来清华大学的工作是有显著的成绩。首先是在领导思想上方向明确,贯彻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贯彻了群众路线;同时,对于教学、生产劳动与科学研究的互相配合,也安排得比较好,既大力开展了生产运动,又抓紧了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作得比较踏实。特别是善于抓住国民经济的重要研究题目,组织各方面协作,善于在工作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完成党的任务,这是一个好的经验。党的六中全会制定的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是一个更大跃进的计划,明年清华的任务也更大,希望大家能深入地进行一次讨论,十分指标,要有十二分措施,争取作出更大的成绩。


第6版()
专栏:

下放干部思想劳动双丰收
本报评论员
去冬今春,一百万左右干部响应党的号召,下乡上山进行劳动锻炼。现在一大部分同志已经结束了锻炼,回到原机关工作,或者根据国家需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一部分同志仍然继续进行劳动锻炼。一年左右的事实证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确是建立一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经得起风险的干部队伍的有成效的办法之一。绝大多数的下放干部,经历了一年左右的锻炼后,在思想上和劳动上都获得了丰收。
绝大多数下放干部都是过去没有参加过劳动生产的知识分子。他们过去轻视劳动,对劳动人民缺乏阶级的感情。下放期间,这些同志在这些方面经受了和平建设时期的艰苦的严格的锻炼。可以说,90%以上的人在这次锻炼中都表现得很好。他们和广大农民群众一起,鼓足干劲,力争钢铁粮食产量加番。不论严寒酷暑,不论风里雨里,大家总是不嫌脏不嫌累,吃苦在前休息在后,在群众中真正起了带头作用。经过较长时期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他们逐渐和农民群众建立起情同骨肉的友谊,从农民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品质。当下放干部对劳动对群众的看法有了改变以后,群众也就热爱下放干部,信任下放干部。许多地方在下放干部离开的时候,群众和下放干部之间难舍难离的动人情景就是这种亲密的关系的最好说明。
改变了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看法,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感情,这是下放干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曾经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这一年来的情况又一次证明毛泽东同志论断的正确。这些下放同志中的很多人,过去工作是积极努力的,对社会主义事业一般也是忠诚的,但是由于从来没有或者长期没有在农村中和劳动生产中受到锻炼,思想意识中还存在不少毛病。另外一些人则原来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家庭,在下放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观点,因此,他们对于某些问题,常常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腐朽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在有些干部身上还非常浓厚。一年来,下放干部在和群众结合这一点上在下放劳动锻炼以后得到很大的改变,许多在机关生活中、在理论学习中不能很快地得到解决的问题,都得到程度不同的解决。锻炼期间,大多数同志的觉悟程度大大地提高了。他们投入浩大的集体和群众一起劳动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就变了,开始体会到个人力量的渺小,集体力量的伟大。过去,好安逸、贪享受,害怕困难、追逐名利的人,也开始感到这种想法的可耻。当许多同志投身在火热的群众运动之中的时候,集体事业的光辉前景就吸引着他们,使他们思想里贮藏的那些计较个人得失利害的种种霉菌和污垢逐渐减少或消失;群众的不怕困难、不讲条件的干劲鼓舞着他们,使他们生长起一种敢于藐视困难不怕艰苦的精神力量。农民群众在公社化运动中的社会主义觉悟感动着他们。当他们对集体有了感情,甚至和集体完全溶而为一的时候,对个人的一切考虑,就自然退居于次要的地位,使个人服从于集体。在紧张的苦战中,在下放锻炼结束重新分配工作的时候,许多同志都突出地表现出这种新风格。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放在新乡专区的八百多名干部,在锻炼结束后,有几百人被分配在边远地区和内地生活比较艰苦的省份去工作,他们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国家的分配,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他们立志用自己的双手为后来者开拓道路创造幸福。这是多么豪迈多么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这证明,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真正和工农兵结合,在集体的劳动中锻炼自己,就能逐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就有可能成为像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所说的,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和群众有了感情之后,不少人开始懂得考虑问题应该有群众观点。有了群众观点,这些同志对党的方针路线的正确性就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种变化并不奇怪,同是一件事情,站在个人主义立场考虑和用群众观点考虑,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文化部门的下放干部,原来对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对于在普及的基础上求提高的方针是有怀疑和抵触的。但是,当他们对农民有了感情,亲自参与了文化的普及工作,看到到处是诗材画题、诗人、画家,看到了文艺为群众服务所产生的巨大物质力量以后,就体会到文化工作也需要“小、土、群”,并且真心愿意参加这些工作。
下放干部大都学会了一种或几种体力劳动的技能,他们不但对农村的大跃进有了贡献,促进了他们的思想改造,还初步改变了干部只用脑不用手的畸形发展状态,使大家逐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多面手。这是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的一个重要步骤。
劳动锻炼的收获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我们希望回到原机关或到新岗位工作的同志们,能够巩固劳动锻炼的成果,改进工作作风,鼓起更大的干劲,忘我地完成党所交付给自己的任何任务。我们希望正在分配工作的同志,能够发扬在劳动锻炼中养成的不怕艰苦不讲条件的共产主义风格,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我们希望留在原地继续锻炼的同志,发扬更高的自觉性,争取在思想和劳动上得到更大的丰收。不论是已经结束锻炼或继续锻炼的同志,都需要注意戒骄戒躁,继续刻苦的改造和提高自己,而不要有丝毫的自满和松懈。要时刻记住,要成为红透专深、真正经得起风险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还需要更多的锻炼和考验。
劳动锻炼是改造干部的最好的办法之一,今后,各部门、各单位还应当以各种适合本机关工作条件的方式,继续组织干部深入工厂、农村,参加劳动生产,使更多的人得到锻炼的机会。


第6版()
专栏:

一年勤锻炼 花开万里红
中央机关二万多名干部下放劳动收获丰硕
本报讯 中央机关的下放干部经过一年左右的劳动锻炼,取得了重要的收获,他们在劳动中同工人农民建立了感情,农民热情地赞扬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一年的实践,使下放干部们体会到,只有在真正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时候,才会感到真正的光荣和内心最大的愉快。
中央机关包括党、政府和人民团体各单位,去冬今春共下放了二万五千多名干部,分布在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的工厂和农村。党曾一再强调,一切共产党员,全体在职干部,不论职位高低,资格新老,都应当把自己放在同普通劳动者一样的、同等的地位,除了年老体弱者以外,都要参加一部分体力劳动,以便更好地改善领导者同群众的关系,加强广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观念,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步结合。为了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党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办法,下放干部劳动锻炼,就是党在去冬今春的整风运动中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当时全国有近百万干部下放到农村和工矿企业参加体力劳动,这个措施对于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密切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劳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实践的经验,今后各单位还将根据情况继续采取这种作法;另外,还将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使干部经常地普遍地得到劳动锻炼的机会,而这种锻炼,除去年老体弱者以外,所有在职干部每人每年将不少于一个月。
不平凡的一年
最近,中央机关的下放干部已陆续结束了劳动锻炼,分别调回原机关或分配到新的工作岗位。下放干部把基层锻炼的一年当作“不平凡的一年”,他们在经过了一年大跃进的紧张劳动锻炼,经过了同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度过了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绝大多数人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丰富的收获,许多人认为:“劳动锻炼一年,胜读十年书”,有的人把下放的地方当作“第二故乡”,把“下放干部”当作光荣的称号,人们的思想感情有了很大的转变。
度过生活关劳动关
不能忽视下放干部在劳动锻炼中所遇到的困难。许多人过去根本没有劳动过,他们满怀热情地涌跃地请求第一批下放,在天寒地冻、冰雪满天的季节,到了农村,当时首先在生活和劳动方面感到很大的“不习惯”。可是他们决心克服这种“不习惯”,经历了困难就不再害怕困难而藐视困难。中国科学院有三百多干部下放到河北省井陉县,这个地方是山区,前两年又连续遇到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很艰苦,特别是当地吃水、用水极为困难,群众视水如粮,有时需要到二十里路以外去担水;这样一个地方对于大部分是大学和中学出身的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知识分子干部来说,显然会使他们感到极大的不便。可是,一当他们投身于群众运动之中的时候,群众的干劲鼓舞了他们,再加上不断地自我教育,这样终于在实践中征服了困难,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年来他们被群众评为各种模范和劳动积极分子的有一百六十八人,另外还有四人被光荣地选举为乡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十多人被选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文化部二千多下放干部到达农村时,正值水利积肥高潮,体力劳动很繁重,下放到东北地区的还要与零下20度的严寒及风雪搏斗,许多干部开始时手裂肩肿,腰酸腿痛;他们当时下定决心经受考验,没用多久就度过了生活关和劳动关。最后当下放干部要调回的时候,有的人表示不愿离开农村,不少农民还提出了挽留的要求。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放到新乡的五百多干部,有80%以上得到过奖励和荣誉。开始时他们不会劳动,经过艰苦的锻炼以后,有一百九十多人被选为模范,有的当了水稻和棉花的技术员。
受到生动的政治教育
最重要的收获是在阶级立场、阶级观点方面的锻炼。有些下放干部从来没有到过农村,他们对于农民、基层干部和基层工作的认识,常常是从“暴风骤雨”、“三里湾”之类的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他们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同电影、小说中塑造的典型事物相对比,有时对许多事情分不清是非,抓不住主流,辨不清利害。在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中,有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在开始时表现阶级立场模糊,例如在吃饭问题上,有的富裕中农和富农故意不给下放干部吃饱,有的把粮食藏起来却抢购粉渣、豆腐渣给下放干部吃。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党的粮食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下放干部就分不清是非,不能坚决地依靠贫农和下中农来揭露破坏分子。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斗争,是下放干部最生动的政治教育课,公安部下放到河北省河间、南皮等县的干部遇到这样情况:贫雇农房东对他们关怀备至,亲如家人,一些富裕中农和地主、富农分子则嫌下放干部碍眼,故意不给吃饱。这样两种态度就更加深了干部们的阶级感情,更加坚定了立场。卫生部有的下放干部在受到现实生活的教育以后,主动在交心时批判了自己剥削阶级家庭给予自己的影响,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培养自己的阶级感情,真正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红不废专
有意义的是下放干部通过劳动的实践,在红与专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上,得到了他们没有意料到的收获,许多人在劳动锻炼中结合自己的业务,学到了真正的本领,对党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冶金工业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的下放干部,在传播和改进技术方面,在贯彻“小土群”方针大办乡社工业方面,都发挥了很好作用。冶金部下放到郑州市郊的干部,共帮助群众建立了一百六十八个小厂,多数已投入生产。一机部的下放干部在帮助河南汲县的人民发展地方工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有些机械厂的干部赞扬说,“下放干部真是给我们顶了半个天”。中国科学院在河北省的下放干部开展了科学普及工作,有的还研究发现了四十多种野生纤维。广播事业局的下放干部帮助沧县全县建立了广播网。卫生部的下放干部开展了卫生医疗工作,群众感激地说,下放干部既会劳动,又能救人。教育部的下放干部在山西省稷山县展开了以教育“试验田”为中心的社会工作,有些六十岁的老头也被这些教员吸引去了,每天自动去参加听课。第一机械工业部下放到湖南的干部,有的在夜晚劳动之余,穿着草鞋,提着饭罐,来回赶三十里路去给他们自己办的大学教书。公安部的下放干部在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河北省东光县有一件十五年未破获的杀害四十条人命的老案子,这次由公安部一个下放干部在群众的帮助下破获了,并且缴获了七支枪。这种种事实证明,下放劳动锻炼并不是“以红废专”,其实只有联系实际联系群众以后,才是红专相结合的真正途径。
同群众建立深厚感情
一年左右的基层生活,给大多数下放干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特别是他们不能忘怀同群众建立的深厚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房东老大娘如同对自己儿女一样关心下放干部,问寒问暖,偷偷地给下放干部缝补衣服,寒夜给盖好被子,雨天给送伞,有了好东西总是留着同下放干部一起吃。许多地方下放干部在调走时,群众恋恋不舍地欢送他们,有的还专门做了好饭菜,换上新衣服,同过节一样强要给下放干部饯行。河北省交河县有的老农民在送别下放干部时哭了,他们说:“当年送儿子参军,也没有这样难过过。”农民们的这种朴素深厚的阶级感情,使许多人真正地感动了,有的下放干部说,他之所以能够在劳动锻炼中克服困难,取得收获,是同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同群众给予的力量支持分不开的。劳动人民成了他们真正的良师和益友。
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许多机关在调回下放干部以后,都进行了检查总结,指出下放干部今后努力的方向,个别下放干部那种正在露头的改造“差不多”的思想和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引起人们的警惕。(附图片)
北京大学的下放干部贾焯在京四门头沟区斋堂人民公社帮助杨文华老大娘挑水。她已和老大娘亲如一家人。 新华社记者 杜海振摄


第6版()
专栏:

为了铁水畅流
早晨,下着大雨,下放在延安劳动锻炼的武功农校的一部分师生,在石沟乡燕儿沟武农超英号土高炉旁,冒着秋雨寒风,坚守在钢铁阵地上。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密,雨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这时,有人给加料员萧文宽送来一件雨衣。萧文宽已经在炉子旁边战斗了三天三夜,两眼熬得通红,汗珠和水珠混在一起,但他不肯披,把雨衣让给拉风箱的李卫。李卫也拒绝穿。这时谁都需要雨衣,但都想让给别人。互让了好久,最后他们发现风箱被淋湿了,于是一致同意把雨衣披在风箱上,使土炉战胜风雨,在大风雨中铁水照常畅流。


第6版()
专栏:

亲如一家人
“脚印”
中央乐团下放在遵化县的干部刘奇从田间回来,一进门,黄大嫂看了一眼他脚上半张口的鞋,便说:“今天又打着光脚丫儿干活了吗?”没等刘奇回话,黄大嫂从箱子里取出一双崭新的布鞋,递给他。刘奇推辞不过,接过鞋子穿上试了试,大小刚合适。
一个月以前,黄大嫂就嚷嚷吵吵要给刘奇做鞋,叫刘奇把鞋子脱下给他量量尺寸,刘奇坚决不干。他觉得大嫂又要下地,又要做家务事,也够忙了,不该再给她添麻烦。晚上睡觉他总是把鞋子收起来。这时看着脚上又漂亮、又舒服的鞋子,刘奇非常纳闷。终于黄大嫂给他破了迷。原来黄大嫂想了各种办法量脚的尺寸都没办到,一天,黄大嫂到地里干活,看见刘奇正在光着脚担水浇麦子,她偷偷地用一根高粱秆,把脚印量下来了。
刘奇听到这里,一句话也讲不出,只是感激得偷偷地擦眼泪。
(草青)
你可不能忘了家
亚林大姐
你走后一个多月了,我们都觉得好像有几个月似的。
大姐,你走的那天我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可是心里太难过,说不出来,想哭,又怕你难受。当汽车来接你们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直往出流。现在想起就后悔,那时没和你多讲几句话。
咱家一切都好,爹和妈的身体和以前一样。只是老人家时时刻刻想念你,连续几晚没睡好觉。那几天我也心神不定,书也看不进去,有一次在课堂上管老师叫大姐,同学们都笑了,我不好意思的脸都红了。
爹和妈再三嘱咐你要常来信,如果不写信,妈就要说你忘了家。妈还说看到你的信就像见到你一样。你的来信她叫我保存起来,想你的时候,就叫我给他们念,听了念信,就像听到你说话一样。
大姐,咱村的老小都说你好,有的社员拿着记工分的本子,高兴地说是你给他们记的。特别是朱玉华,你走的那天他不知道,生了几天气。
你寄来的书收到了,爹从合作社买了一张硬纸,把书皮包了起来。
小妹 宗屏
注:这是河北省抚宁县曹东庄乡下官营村的一位年轻姑娘,给曾经下放在那里的人民出版社干部贺亚林同志的一封信。
“正骨大夫”
早晨,下放干部盛进章正在田间干活,忽然迎面跑来了一位农民,满头大汗,气吁喘喘地说:“快回去,石凤林从山上摔下来了……跌断了腿。”盛进章二话没说,跟着就往回赶。一看病人伤势太重,自己治疗技术不太高明,害怕治不好,但想想附近又没有医院,看到病人痛苦的脸,再想想石凤林从积雪的高山上背下三十多捆劈柴的苦干精神,便怎么也不愿说出推辞的话,他下决心一定要治好病人。根据病情是脱臼,他便一面搓、一面揉,病人觉得疼痛逐渐减轻。连续五、六天,盛进章天天去给病人治疗,尤其是晚上经常守到深夜。石凤林脱臼的腿渐渐好转,不久便照常干活了。
这位被社员们敬仰的“正骨大夫”,并没有专门学过这门医学,只是他的母亲是正骨医生,他从小在母亲身边,慢慢学会几手。虽然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并不够一个医生的水平,但人人都说他有一颗像医生一样关心病人的心。 (莫也)
过生日
清晨,天空微微发白,我正睡得香甜,忽觉有人轻轻推了一下,我猛地坐了起来,心想这下可睡过火了。可是站在面前的是我住家的老奶奶。老人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煮鸡蛋,笑嘻嘻地说:
“蛋里面有糖,趁热吃吧。”这是怎么回事?我没生病啊!
老奶奶催着说:“快起来吧,咱家大大小小的人过生日,都要吃鸡蛋的。”
怎么,今天是我的生日?是六月初一吗?我还有些搞不清楚。
“今天是六月初一,我们早就预备好给你过生日,还有面条呢!”
这时我才明白,今天是我的生日。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那还是我下放不久,一天,老奶奶和我们聊天,问到我多大年纪,什么时候生日,我一一告诉了老奶奶,可是时间已过了几个月,我早就忘了过生日的事情。
我推辞着,不要这样,鸡蛋留着给宝宝吃吧,老奶奶怎么也不肯,我只好把它吃了。
到了田间,我还没想出怎样感谢老奶奶,只知道用力踏水车,让庄稼长得壮壮的……。
文化部下放兴化县干部
金作美(附图片)
赵志方 陈志插图


第6版()
专栏:

大茅山的变化(图片)
去年冬天,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同志率领五百多名干部上了大茅山。那时大茅山上还是荒无人烟、荆棘丛生,经过下放干部一年的辛勤劳动,大茅山已变了样。下放干部愉快地唱道:山谷变成林荫道,新修公路通四方,木轨火车来回跑,工业花朵齐开放,马达声音轰轰响,山上到处有工厂,甘草坞是好牧场,牛羊成群满山坡,好像万朵花儿放,新修住宅行对行。这歌声动人地唱出了大茅山今天的模样。
现在许多干部已把家搬上山,他们决心把青春献给建设山区的伟大事业。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下放干部利用野生植物生产的香梅酒已成为出口的第一流佳酒。这是香梅酒厂的干部们正在配制香料的情形。
过去这里是荆棘乱草,现在已盖起舒适的礼堂和宿舍。
干部们上山以后,已经砍伐了一百多万根竹木。这是把已砍伐好的茅竹运往外地的情形。
下放干部栽培了五百多亩果树,种了一百多亩蔬菜,还造林三千八百七十五亩。清晨,下放干部就在蔬菜园里劳动了。
来自遥远的新疆的细毛种羊,已在大茅山生活得很习惯了。下放干部办起了牧畜厂,大力繁植牛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