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分清两种不平等
程钊生
在讨论资产阶级法权时,常常谈到平等问题,说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是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是不平等的,应当创造条件来加以消除。由于对这个不平等的性质缺少分析,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哪些不平等,有人举出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不平等,好像凡是差别都是不平等。我认为,如果对平等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那末按劳取酬方面的不平等和一般的所谓不平等,二者之间在本质上的区别,就能够分别清楚。
无产阶级对平等的理解只能是消灭阶级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对平等的理解只能是消灭阶级。当德国工人政党将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写在自己的纲领上面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严肃地指出它的错误,认为超出了消灭阶级的要求来谈不平等,只会引起混乱。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所说的消灭阶级,是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曾说:资本和劳动的和谐是不可能的,所以工人阶级政党最后的奋斗目标不是各阶级的平等,而是阶级的废除。
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消灭阶级与消灭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的关系问题。他说:我们要争取的平等就是消灭阶级。因而也要消灭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列宁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提出这个问题的,那时一方面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全民所有的国有化企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是每时每刻都产生资本主义的,因此要彻底消灭资产阶级,必须也消灭产生资本主义的基础。列宁所说的消灭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就是指消灭私有者的农民和公有制的工人之间的差别,他指出当农民还是私有者和粮食投机者的时候,工农之间是不平等的。
在苏联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以后,工农之间的关系怎样呢?斯大林说,他们之间虽然由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不同,劳动条件的不同,还有本质差别,但是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是两个友好的阶级。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所理解的平等,是与消灭剥削和消灭一切私有制相联系的。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是不平等的,生产资料的私有者与生产资料的公有者是不平等的。当剥削阶级和私有制消灭以后,尽管公有制的形式还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阶级差别还没有最后消失,但不平等问题是没有了,因为这里再也没有利用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去剥削别人劳动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和友谊的关系。
离开阶级观点,就不能理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不平等
对平等概念的正确理解为什么必须是这样?因为平等也如民主和自由等概念一样,不是抽象的,是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革命任务相联系的。离开阶级观点,就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平等,什么是不平等。因此现在有些人超出消灭阶级的要求以上,说这也不平等,那也不平等,就都错了。例如,有人认为工农在经济上不平等,说一个高了,一个低了。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际上则不符合事实。我国的农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坚定地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并将与工人一道走到共产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矛盾已经根本解决。他们是两个非常友好的阶级,难道谁占有了谁的劳动?谁压迫了谁吗?谁向谁争取平等呢?显然不存在不平等的问题。事实上,曾经作过详细的调查,农民的平均收入比工人的平均工资低,但城市的生活费用比农村高,两者相抵,是合理的(见1957年5月5日人民日报所载谭震林同志的文章:关于我国农民收入情况和生活水平的初步研究)。有人认为宪法上规定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高等学校学生中工农子弟至今还较少,这也不平等。如果我们做到了共产党宣言所说的:共产党人只是要想改变教育的性质,只是要想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那末也就不存在不平等问题了。文化革命是长达几十年的任务。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客观条件限制同不平等混淆起来,那末,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比我国发达些,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比我国高些,是不是它们比我国要平等些呢?实际情况不是恰好相反吗?在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是使工农在精神上受资本的奴役,是最不平等的,我国的教育是要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可以看到,把平等概念超出消灭阶级的要求以外,会得出多么荒谬的结论。
消灭阶级的不平等在我国已经实现,在分配上还有事实上的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和前者根本不同
在我国,从消灭阶级的不平等这一点说来,除了资产阶级还拿定息,还剥削工人的劳动,因此还存在不平等外,平等的要求是已经达到了。
但是还有另一种不平等,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原则,还有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在消灭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还是存在的。这也就是现在经常谈到的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问题。这个不平等和上面所谈的不平等,无论从不平等的性质、产生不平等的来源以及消灭不平等的途径来说,都是根本不同的。
第一,由于剥削和私有制而产生的不平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与阶级利益的对抗相联系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不平等。按劳取酬的不平等,没有阶级利益对抗的性质,不是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应用按劳分配的原则并不具有资产阶级性。按劳取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首先,资本家决不是按照劳动取得报酬,而是用资本掠夺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劳而获。其次,贪污舞弊是资本家取得收入的合法手段。再次,对劳动者,资本家也决不是按劳动支付报酬,劳动日总额中一大部分是无偿的剩余劳动,都被掠夺去了;这样还不算,资本家总是尽量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按劳取酬的原则,按同等劳动得到同等报酬来说,是商品生产者等价交换的原则,马克思指出这是资产阶级式的法权。他的意思是:这是从资产阶级那里拿来的,这种分配原则不能超出等价交换的狭隘眼界,同共产主义的理想比较,是一个缺点。指出这一点有重要意义,使我们知道按劳取酬虽然同旧社会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有缺点。因此不去迷信它,而是正确地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且创造条件来使它消失。但马克思并不是说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权。除了从资产阶级那里拿来等价交换的原则,将它用在分配上以外,按劳取酬与资产阶级是毫无关系的。它不是由资产阶级掌握,为资产阶级服务,用来发展资本主义,而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掌握,为社会主义服务,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它既不反映资产阶级的意志,也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二,产生不平等的根源,前者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按劳取酬的不平等是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展,产品还不够丰富,这里没有人对人的剥削,主要由于生产发展水平的客观限制而不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应用这个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不是受了资产阶级的影响人为地制定的。我们可以发挥它的优点,限制它的缺点,但总不能任意地创造或者废止它。
第三,消灭不平等的途径,前者是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手段改变所有制。分配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则是通过大大提高人们的共产主义的觉悟和高度发展生产力来达到。而且只要社会产品还没有丰富到能够按各取所需的原则来进行分配的高度,按劳分配始终不会消失。消灭前一个不平等是激烈的阶级斗争,消灭分配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除了政治思想领域内还必须与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外,很大的成分是与自然的斗争。
不把两种不平等明确加以区别,不适当地夸大按劳取酬的缺点,会模糊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不是资产阶级的性质。上层建筑必须与基础相适应。如果说,按劳取酬既然是资产阶级式的法权,也就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东西,那末,我们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们在分配方面的上层建筑则是资产阶级法权,将很难使人理解;为什么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服务?正因为按劳分配的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所以与社会主义的基础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积极作用。
不把由于剥削和私有制而产生的不平等和按劳分配的不平等明确地加以区别,会不适当地夸大按劳取酬的缺点,会模糊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必须把资产阶级式的法权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区别开来
但是还必须将资产阶级式法权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区别开来。资产阶级式的法权没有资产阶级的性质,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则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表现,是必须批判和破除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如计较名誉地位待遇;“我不比别人多干一点,不比别人少拿一点”;将劳动分成高低,轻视体力劳动;把自己的劳动看成特殊,把知识和专长当作向社会索取地位待遇的资本;不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等,不仅它的来源是资产阶级,它的性质也是个人利益第一,发展个人,争名夺利,完全是资产阶级思想。有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则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不能建立,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正常,甚至将按劳取酬倒过来成为按酬付劳,对社会主义建设只能起破坏作用。这种思想不破除,不仅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生长不起来,而且与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资产阶级影响的存在,而不是由于按劳分配的制度。当然,按劳取酬方面的缺点,也不能不在人们思想上得到反映,如使人想到级别,想到物质待遇,使人与人在这方面比较。但是归根结底,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例如,评级评奖时最容易使人想到级别待遇,可是有的人波动很大,闹得较凶,有的人不大波动,情绪正常。为什么这样?原因在于有的人个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人思想意识修养较好。再如,为什么整风以后同样是按劳分配制度,争名夺利的现象则大大减少了,原因是政治思想工作加强,觉悟提高,有效地抵制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所以,按劳取酬对人们的个人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只是外因的作用,根本原因决定于接受资产阶级影响的程度。
区别两种不平等,认识按劳取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区别资产阶级式法权与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认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危害性,努力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这就是我的意见。


第7版()
专栏:

苦战与休整
石子侃
党和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用两点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方面,也要看到事物的那一方面,诸如多和少,快和慢,先进和落后,有利和不利等等。只有这样辩证地观察问题,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而不致在工作中犯片面性的错误。在当前劳动和休息、苦战与休整的关系问题上,自然也应该这样。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把这两个方面调节好,生产建设就能有节奏地前进,建设的速度就能不断的提高。
一年多来,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都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发展,成绩是极其伟大的。这种奇迹的出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觉悟,发挥了冲天的干劲。他们不分日夜地苦战鏖战,劳动不计报酬,不计时间,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要劳动多长时间就劳动多长时间。他们所想的不是什么安逸和休息,更不是什么工资和劳动日,而是一心一意地为着早日建成社会主义。面对着这样的情况,作为一个领导者,就应当是一方面继续发扬群众的冲天干劲,鼓舞他们创造更大的奇迹,不使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受到半点的挫折。这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的领导者也是这样作的。另一方面,领导者也就更要关心群众的生活,要爱护他们的身体,保证使他们在紧张地劳动之后有一定的休息,苦战之后有一定的休整。只有这样正确地把劳动和休息、苦战与休整结合起来,才能使群众长久地保持高涨的热情,才能使群众有充沛的劳力,从而使我们的事业经常高速度地前进。然而不能不指出,对于后一方面,有些地方的领导者却注意不够,有少数同志还持有异议。他们说,不是要苦战吗,为什么又强调让人们休息好呢?现在这样昼夜苦战,活儿还干不完呢,要是再让人们多休息,不就更完不成任务了吗,那还怎样跃进呢?其实,只要冷静地全面地思索一下,同群众商量一番,这些问题是容易弄明白的。
人们知道,我们党从来关心群众的生活,任何时候都注意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群众的生活同生产适当配合起来。远在1934年,革命斗争还异常艰苦的时候,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曾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党和毛主席所以这样关心群众的生活,这样关心人的工作,是因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我们伟大事业的决定因素。没有人,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了一切。因此,关心人和关心生产是完全一致的;而且要关心生产,就必须首先关心人,而关心人,也正是为了关心生产。怎样关心人呢?这就要正确掌握人们的生活规律,即劳动——休息——劳动,并按着这个规律,组织群众进行生产。具体说,就是要像许多地方规定的那样,在一般情况下,要保证群众每天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要规定必要的公休日,使群众有料理个人私事的时间。然而,在目前,要作到这一点是颇不容易的,因为群众的政治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太高了。河北省东光县东升公社姜庄生产队的吴林芳,已经是六十三岁的人了,在队里规定的公休日,他也天不明就偷偷地套上耠子下了地。据说像他这样的人,全队就有三十多个。试问,对于这样不知疲倦地忘我劳动的英雄人民,我们还不应当加倍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甚至强迫他们休息吗?愿不愿意这样作,难道不是对每个领导者的群众观点强弱的考验吗?
当然,我们强调要让群众休息好,并不是不要苦战,不要跃进,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的苦战和更大的跃进。应当说明,在我们一穷二白、底子很薄的国家里,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群众进行苦战,这是完全必要的和正确的;不如此,就不能迅速改变我们国家的落后面貌,不能使人民更快地过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说要苦战就不能休息好,这就不对了。所谓苦战,就是在战的时候,要大干、特干,要不畏困难,不避艰险,不战则已,战就要胜。但是,在每一次紧张的战斗之后,如果不继之以适当的休息和休整,使群众恢复疲劳,反而片面地强调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这样日复一日地延续下去,就会使群众精疲力竭,无力再战,至少会影响劳动效率。河北省涿县涞水铁厂的职工,在昼夜苦战的时候,总是完不成日产生铁一百吨的任务。而在领导者注意了让群众休息好之后,虽然工作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铁的日产量却提高了70%,超额完成了任务。这个例子最好不过地说明了,只要苦战,不要休息的作法是不对的。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劳动耗费了他们的精力,就需要休息和补充,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这是无论如何不行的。只有休息好,才能劳动好,才能使苦战收到更大的效果,这难道不是很清楚的吗?有经验的领导者,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们善于利用两个高潮之间的空隙进行休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恢复群众的体力,使群众能坚持正常的生产;同时也是为了更充分地发动群众,总结前一个高潮中的经验教训,学习研究战略战术,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他们这样作是完全正确的,符合于群众运动和生产运动发展的规律,群众的热情更加高涨,精力更加充沛,从而生产建设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一个浪头高过一个浪头地迅速向前发展。
明年是苦战三年的决定性的一年,党要求我们开展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组织更大的生产高潮,在生产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正确地掌握和调节劳动和休息、苦战和休整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希望每个地方的领导同志都能认真地总结领导群众运动的经验,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长期的,我们一定不要因为不善于组织必要的休整而损害长远的利益,损害整个的事业。


第7版()
专栏:

评“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
柯安
现在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社会主义阵营如旭日东升,满园春色;帝国主义阵营如夕阳西下,满目凄凉。英雄的中国人民,正在自己的伟大舵手——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抖擞精神,意气风发,向建成社会主义前进。帝国主义其及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日子已经一去永不复返,而且他们遗留下来的污秽和垃圾,也正在被历史的洪流洗涤净尽。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近百年来在中国干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应该告诉广大人民和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先辈为了缔造我们的事业是经过了怎样的困苦艰辛。这将会增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警惕,以及对我们的伟大祖国的热爱。因此,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作一番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是完全必要的。最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丁名楠、余绳武等七人合著的多卷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包括了从1840到1895年,即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这个历史时期。作者把这半个多世纪中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止,叫做“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侵入中国时期”;第二阶段是从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起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止,叫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和边疆危机普遍发生时期”。这部书围绕这两个时期中国先后发生的历次重大事件,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罪行进行了较有系统的叙述和揭露,对当时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历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结局也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这就使读者可以从历史上,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获得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英勇斗争获得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我们知道,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帝国主义没有一天停止对中国的欺压和掠夺,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到思想,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都伸进了它们的血腥魔爪。而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又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由于这种情况,要清算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这笔历史老账,就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从头绪纷繁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中,理出一个系统来。“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作者,比较成功地处理了这个问题。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到,他们占有和运用了相当大量的史实材料,经过了比较认真的选择和提炼,把材料和观点较好地统一起来,往往能够用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尾和本质。这部书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成功,我觉得主要的是由于作者能比较好地抓住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这个主要矛盾。这样,就能够通过史实来分析和论证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变为它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它们是怎样地阻挠和摧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是怎样地同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向中国人民开刀和压榨,绞杀中国的许多次革命运动。也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所以由此而产生其他各种矛盾,如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就比较容易分析和理解了。
虽然这样,我认为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这部书是存在着缺陷的。
第一,它对中国人民英勇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估价。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根据毛主席的这个经典性的科学论断,我认为“帝国主义侵华史”本身,同时就应该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史。帝国主义之所以永远不能灭亡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富有革命传统和酷爱和平自由的中国人民,自始至终都坚持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帝国主义侵华史”虽然对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给了一定的注意,但是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同全书的分量比起来,却是显得薄弱和无力的。正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对清朝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在中国人民面前那样耀武扬威、凶残肆虐,而在帝国主义面前为什么又是那样俯首贴耳、怯懦无能,也就不能从阶级本质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上进行有力的分析。
其次,作者在“弁言”中说,这部书“比较侧重于外国侵略者与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叙述”。我认为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帝国主义侵华史”,对帝国主义在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罪行,也是忽略不得的。我们国家之所以“一穷二白”和直到现在还有人对帝国主义怀着敬畏心理,还对帝国主义抱有迷信和幻想,这就是同帝国主义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和文化侵略分不开的。
最后,这部书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揭露还不够突出,不够有力。美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最大敌人,“帝国主义侵华史”应该而且必须用更多的篇幅,对美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从历史上进行彻底的揭露,使读者更便于认清它的面目。
曾经在中国长期横行作恶的帝国主义,现在已经是臭不可闻了,威风扫地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毛泽东同志的英明论断: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它们被人民从地球上消灭的日子已经不会很远了,而美帝国主义在垂死之前,又自己把一条条绞索套上了自己的脖子,并把绞索的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读读“帝国主义侵华史”,旧恨加新仇,鄙视加藐视,我们不难明白应该怎么办:拉紧绞索,绞死它,消灭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