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负荷和超负荷
刘丰
走过一条街,看到一些工人正在一个建成的大厦上又补加一层,这倒也是一个解决房屋不足的好办法。
大厦之上为什么可以再补加一层呢?有时,可能是原来设计的负荷还有余裕,所以它还能多增加一些负担。合理地利用这种余裕,使它为人民来服务,当然是一件好事。有时,可能是经过努力,改变了其它条件,使原先看来负荷已经到顶了的屋架,又增加了新的负荷能力。于是,不仅可能加一层,也可能加两层或加个三层五层。
盖房子是这样,别的方面也是这样。例如铁路上前几年提出过满载、超轴、多装、快跑,也是利用了设备的多余能力和创造了新的条件的结果。
由此看来,我们对待负荷量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第一:反对保守的负荷量。保守的负荷量余裕太大,造成浪费,不合乎省的原则,所以一定要破除迷信,挖掘潜力,使之符合或尽量符合实际的负荷水平。
第二:提倡科学的、老老实实的态度。这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种东西是会有一定负荷量的。不承认这个客观事实,一味蛮干,超过实际负荷限度,就会产生毛病的。
第三:我们的思想不能僵化,不能把这看得太死。所以为了更大的跃进,还应该实干加巧干,不断为原有的事物创设新的条件,这就会有新的潜力出现。这正是不断革命者应有的本色。
那么,人本身又怎么样呢?
人自然不是机械,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负荷能力,也大体上有一定的规律。今年的全民大跃进,证明了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敢说敢想,敢想之后,能力的余裕是很大的。所以党号召我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冲天干劲,使得人的潜力和智慧大大地发挥出来,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表现出许多崇高的精神。可是,当人们鼓足干劲以后,就要注意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对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开始估计得过高了一些,于是就要提醒他们不要硬去做自己力不能胜任的事情。也许有人会说:这岂不是泄气吗?不,这不是泄气。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的态度,目的在于保证人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岗位上更坚实些。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文中曾经指出:“……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当然,任何人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对于某些热情过分到不顾正常的负荷量的同志,重温一下这个指示是有好处的。
干劲还是要鼓足,上游也还是要力争,明年也还要大跃进。党的六中全会号召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精神。我们就要更多地发挥智慧和创造性,不仅突破保守的负荷量,并且在创造了新的条件之后再提高实际的负荷量。


第8版()
专栏:

石油工人诗话油砂山
吴斌 陶学洪
“向昆仑山宣战。喝令地球献出石油”。这是战斗在柴达木油砂山地区的石油工人的誓言。他们在昆仑山下钻凿无数个大小的油井,要让石油流遍全国,成为灌溉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血液。
自从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开展以来,钻井工人掀起了一个诗歌跃进高潮。无数的工人创作的诗篇,写出了他们对柴达木的热爱;写出了他们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在油砂山探区大礼堂的墙上,宏亮的战歌这样写着:
钻透戈壁千万丈,
踏遍昆仑万重山。
定把油浪汇成河,
要把宝藏翻上天。
昆仑山下成油海,
戈壁沙滩变良田。
加速钻井,才会早日找到大油田。钻井工人们决心超过玉门王进喜和新疆张云清两个先进井队。32108钻井连队贴出挑战书,表示要
“越天山,超祁连”,力争上游,早日超过英国。
大跃进以来,运输连已有五部车突破了“月行万里关”。职工们写道:
“风砂严寒算什么?
加速车轮似腾云,
高山峻岭有何难?
干劲冲上九重天。
在戈壁上进行石油勘探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风暴和砂石只能吓倒那些胆小鬼。一个叫洪流的工人写道:
“风砂不要刮,赤日休无礼。
下道警告令,叫你改脾气。”
无论在勘探队或是化工厂工作的女子石油职工,她们都表现了无比的英勇和革命的气魄。化工厂的石油女职工们集体创作的诗歌,表示了她们的决心:
“压倒穆桂英,气死活武松。
标杆高插入云端,根扎昆仑山头上,
东风鼓起英雄胆,干劲吓死美国狼。”
机电车间职工学习了党的总路线后,提出了这样的战斗口号:
鼓足干劲恒心比日月,力争上游毅力赛愚公。
多快好省找出大油田,政治挂帅人人红又专。
在这个口号鼓舞下,车间的机修返工废品率,由过去7%降低到1%。
钻井开路先锋——土方队的工人,大部分是下放干部。他们虽然只经过几个月的体力劳动的锻炼,却学会了劳动的本领。在他们的努力下,条条公路由探区基地伸向了数十口油井场。土方工程团四连二排,创造了平均每人日挖四十立方公尺的土方,最高的一人能挖到一百十六立方公尺土方。
油砂山的石油工人们,以文化主人的气魄,写下了许多豪迈的革命的诗篇,又以这些诗篇鼓舞自己和战友们向大自然斗争。大跃进前一部钻机一月只能打三、四百公尺,现在有50%的钻机,一月能钻进一千公尺以上。目前,每一个钻井连队又提出了月钻双千的指标。一个署名为“更红”的钻井工人写道:
红色井队攀高峰,风流人物探石油。
月钻双千年双万,干劲钻劲冲破天。
石油工人是“油田的主人”,由于他们的英勇劳动,石油像泉水一样由地下喷出。炼油厂正在日夜紧张地进行扩建。工人们写道:
油井惊天神,日喷数百吨。
要油炼得快,炼厂早扩建。
油砂山石油工人的战斗,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飞驰。劳动生产的丰硕的战果,不断孕育出更多更好的诗篇。人们都说,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柴达木又是青海资源丰富、矿藏最多的宝库,把柴达木称颂为“聚宝盆”。油砂山石油工人们的这些诗篇,可以说是开在“聚宝盆”中的一束鲜花。


第8版()
专栏:

马克思的三首诗
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同时也是一位诗人。
下面就是他在青年时代所写的三首抒情诗。
从第一首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瞧不起和憎恨那种饱食终日、心安理得的市侩作风。第二首诗是献给他的爱人燕妮的,诗中渗透着他对燕妮的温柔感情和热情爱恋。第三首诗里,诗人不仅相信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力量,而且也相信人的英勇无畏及理想憧憬的力量。
——编 者
一昏昏欲睡的伯尔格,体胖
肚饱,坐在软绵绵的安乐椅上。让四周的乌云缭绕,让隆隆的雷声轰响,——在世界上没有什么能使得他惶惑窘怅。
1837年注:伯尔格是德国十八世纪
的诗人。
二有一根线无形地久远联系着我俩。为命运所追逐的心灵,也为你所鼓励。我心中的热潮白白地去寻找——你明朗的目光,微笑时的光耀。
1836年
三如果我的整个心灵沉入火
光中,我不能平静地半梦半醒的
生活,没有战斗,没有暴风雨我也不能生活。我想探求艺术——上帝们最好的馈赠。整个世界正准备以理智和情感的力量笼罩。为了不致在空虚的苟且偷
安中——生活得碌碌无为来吧,我们一起走向困难重重的遥远的途程。我们不能在可耻怠惰的羁
绊下来度过这贫困的世纪。在勇敢无畏和渴望中人是全权的万能。
1836年
〔李显荣译〕


第8版()
专栏:

读者·作者·编者
向“海上英雄”学习
读了人民日报12月9日第七版刊登的“海上英雄”一文,我向坚毅无畏的海军官兵周方顺等同志表示无限敬意!对为祖国、为解放台湾的神圣事业献出了年青生命的尤志民烈士致深切悼念。文中说,当快艇被击中,抢救无效时,指导员周方顺镇静地把国旗从桅杆上降下来揣在怀里跳入海中,心里想的是与战友同生共死,游回大陆。在这样紧急关头,每个同志想的不是个人,而是祖国,是集体,是胜利。他们互相照顾,互相鼓励。尤志民同志因疲劳和病重,再也不能一同游回大陆了,临危时请求指导员从他的存款中拿出四十元作为最后一次团费。这充分表现人民战士的英雄本色。
这篇通讯使我深受感动,我决心要向海上英雄学习,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切。 解放军某部 刘万夫
小学教育的报道太少了
当我每天拿到人民日报的时候,总想能够读到一些有关小学教育的消息,使自己工作获得启发和帮助。可是这方面的报道太少了。就全国来说,小学教师和小学生人数非常众多,在这伟大跃进的时代里,一定会出现不少先进单位和优秀事迹,而我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习各地的经验。因此,我希望人民日报尽可能多报道一些小学教育。
浙江温州市新村小学 詹志南
改革炊事工具的经验好
由于在农村实现了食堂化,炊事人员的队伍大大增加,改革炊事工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不仅能节约大量劳动力,而且能保证广大社员吃得好。人民日报在12月6日及时地介绍了安国县全面改革炊事工具的经验,有重要的意义。你们还可以继续发表这方面的经验。
山东邹平县委农具改革办公室
张承森
说出了我们大家的话
人民日报本月2日第八版刊登了“天天向上”这首很好的诗,我们中队全体队员,读了好几次,大家一拿到这张报就不肯放,很多人还把它抄下,念熟了。这虽然是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少先队员们向党的汇报和誓言,但表达了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对领袖的敬爱,对革命的忠诚,这诗里说的是我们大家的话。我们决心学习诗中优秀队员的干劲和风格,立志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
编辑叔叔们,我们很希望报上多反映我们少年儿童的生活。
湖南衡阳台元寺完小附中
全体队员
生动活泼的专页
12月7日人民日报的“钢铁通信兵”专页编得出色,可以说是又新又美。专页集中地报道了邮电职工当好钢铁元帅通信兵的英雄事迹,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形式也多种多样,生动活泼,有消息、社论、小通讯、漫画、对联等。愿这样好的专页常常有。
中共山西长治市委会 陈福同


第8版()
专栏:

瞧这个妈妈
苏晓平
天已落黑,秀珍在屋里坐立不定,连灯也不点。她是又牵挂起孩子来了。做姑娘的时候,她原是生产能手。结婚以后给孩子缠住,下不了地,急得她整天骂丈夫。幸亏不久成立了公社,办起了食堂、托儿所,她才重新能够活跃在地里。可是送孩子入托儿所那阵,她着实犯难。送呢,孩子才两岁多,还不能完全料理自己的生活,托儿所孩子那末多,保育员哪能像妈妈对亲生孩子一样照管周到,怕不要委屈糟死了才算!不送呢,屋里没人,白天下地不放心,晚上学习出不去。算来盘去,生产学习要紧,又见左邻右舍都高高兴兴地送孩子去了,这才横了心也送去了。只不过四天,生产、学习上果然大有起色了。可是想孩子也想得紧,夜里睡不安。白天和晚上抽不出功夫去看孩子,一次黑天半夜里偷偷爬起来,越过二道山坡,奔到托儿所。没等到人家开门,她就从窗户里翻进去,把孩子从热被窝里拉出来抱回家了。丈夫醒来看见,喝道:“你明早还下地不?看给人家笑话!孩子在那里有啥不好?”横劝竖劝,才一起送孩子回了托儿所。孩子给折腾得一夜没睡好不说,还差点儿着了凉。
今夜丈夫去县里开会回不来了。秀珍学习回家,再也安不下心,终于把门一锁,直奔托儿所而去。
这回还不太晚,托儿所门还没关。她掩身进去,里面静悄悄的,想必孩子们都睡下了,可是屋里还亮着灯。她就贴到窗边,眯起眼睛,从窗缝里张望。只见东面炕上宽宽舒舒横睡着十来个孩子,各自盖着小被,只露出个头,小脸一张张都睡得甜蜜蜜地。她孩子是睡在西面炕上的,可是这时给一个阿姨的背影挡住了看不见。那阿姨伏着身子,正轻轻地在给孩子们盖严被子。等阿姨走过去,秀珍几乎惊叫起来。她孩子睡的地方竟是空的!孩子不见了,只剩下一条小被半翻着。
秀珍心慌意乱,正要推门进屋查问,不料突然被人拍了一记肩膀,随着胳膊也给拉住了。秀珍吓了一跳,暗中看不真切是谁,耳畔却响起了一个压低了嗓门的轻轻说话声:“秀珍呀,敢莫是又偷孩子来了?”秀珍脸一红,同时听出是妇女主任。秀珍知道,妇女主任人最好,五十多岁了,还样样工作积极带头干。她原是党支部委员,因她最是摸透妇女们心理,肯为她们排除困难,妇女们也最乐意找她谈谈私房话,请她解决疑难,所以大家又选了她当妇女主任。可是这阵子她来干什么呀?她又没有小孩子在托儿所,她三个孩子早已长成大人了。秀珍心下怀疑,但是顾不及发问,要紧说自己的事:“啊呀主任呀,这回我只是来看看孩子的,没想抱回去,可是孩子不见了呀!”妇女主任诧异地反问:“怎么不见了?”
“没睡在炕上呀!”“哦!”主任也从窗缝里张了张,安慰说:“你先别进去,看惊吵了孩子们。许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吧!咱们上办公室问问去。”一语刚完,对面屋里传来了几声孩子啼哭声。秀珍不暇细辨,“啊”了一声,猛的摔脱主任的手,立时冲进了对面屋子,气急败坏地连声呼唤:“乖孩乖孩,怎么了怎么了,妈来了……。”
这屋较小,只有一个孩子和一位阿姨在。孩子确在啼哭,阿姨正抱着他哄着来回走动。秀珍抢上去就要把孩子抱过来,阿姨怔了一怔,紧抱着孩子退回一步,说:“秀珍姐,你干啥?这不是你的孩子呀!”秀珍定睛一看,果真不是,倒也怔住了,就问:“那末我的孩子呢?”“不是在对面屋里吗?”“没有呀!”两人正缠不清楚,却听门外说道:“来了来了。”进来几个人,妇女主任,另一个阿姨抱着秀珍的孩子。
秀珍接过孩子,亲着,未及问话,妇女主任笑嘻嘻地说了:“我全打听了。孩子上炕不久要拉屎,阿姨抱着一起去了,这会才拉完。好好儿的,什么事也没有。”秀珍说不出话来,仔细端详着孩子,不住亲他小脸。孩子倒说话了:“妈妈妈妈,小朋友等着我哩,我要睡了,我不回,这里好,你来玩玩好了。”
和孩子盘桓了一阵,秀珍就和妇女主任一块走出了托儿所。妇女主任挽着她,亲切地埋怨道:“唉,瞧你这个妈妈,总不放心人家,生怕人家委屈了你孩子,你哪知道,人家比你自己带的还细心。我受党支部委托,天天来查看,帮着解决些问题。这都是些好姑娘,待孩子再好也没有了,真没说的。就如刚才那孩子啼哭,是因为今天才送来,还不习惯,就专门由一个阿姨带他,怕他和大伙孩子在一起陌生,也怕大伙孩子被他哭醒。你呐,嗨,不感谢她们还罢了,还几番疑心疑惑闯来,妈妈里头就数你特别。”一席话,说得秀珍满心惭愧。妇女主任又忙安慰她,并且兴奋地谈起了托儿所的远景:置办家具,扩充园地,轮流派阿姨上县的教养员培训班学习……。听得秀珍也兴奋起来,紧紧挽住妇女主任,连声说道:“我,我真的放心了。我,我也该怎么的给她们出把力才好!”
满天繁星,微风轻拂,两个妇女紧挽着,喁喁细语,远去了。


第8版()
专栏:

多余的顾虑
苗地


第8版()
专栏:

四同
下放干部 杨光风同早晚共度风寒,同日月齐心生产,同劳动欢庆丰收,同建设锦绣河山。


第8版()
专栏:

杜米埃的画
世界文化名人法国画家奥诺莱·维克多·杜米埃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展览会已在北京展出。奥诺莱·维克多·杜米埃是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位卓越的画家和讽刺画家,也是一位积极的民主战士。他自始至终和争取法兰西的自由民主的广大群众站在一起,用讽刺画的形式,狠狠地打击了当时的反动统治者。
杜米埃的作品早已介绍到我国来过,他的“高康大”、“出版自由”、“立法肚子”等都是大家所最熟悉的。我看完这次展览后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路易—菲力浦和拿破仑第三统治下的虚假狡诈、贪婪自私和残酷凶暴的本质在杜米埃的如椽的健笔下,痛快淋漓地一一加以解剖;同时他还正面地歌颂了革命群众的坚决斗争意志。
我特别喜欢“你肚子饿……你肚子饿……这不是个理由……我几乎每天也肚子饿,但是我并没有因此去偷东西啊!”(上图)这幅画。这是组画“司法人员”中的一张。作者描绘了法官审讯一个头发蓬松的挨饿的流浪者时,而大发那种饱食终日的杀人逻辑的议论。这幅画已经不仅是讽刺资产阶级的法官,而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愤怒的抗议。在艺术处理上,杜米埃尽量使画面简洁、突出主要人物。他没有把法官画成一些仅仅是可笑的、无足轻重的人物,相反地,他着重表明了他们代表统治阶级的力量,这就使他的讽刺画更深刻、更能击中要害。
在东风压倒西风的今天,当全世界觉醒了的人民起来反对殖民主义压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争取民族独立、争取和平的日子里,他的作品仍然有着鼓舞斗志的作用。(萍)
(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