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伊拉克共和国电台发表评论指出
伊拉克有力量粉碎帝国主义阴谋
政府发言人谴责美国和伊朗缔结军事协定
新华社巴格达18日电 伊拉克共和国电台17日发表评论说,伊拉克共和国依靠本国的团结一致和阿拉伯人民的团结一致,完全有力量反击侵略者,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它们的阴谋、歪曲和迷惑只能使伊拉克更加坚持走自由阿拉伯民族主义的道路。
电台说,伊拉克共和国将继续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堡垒。我们将得到全体阿拉伯人民和一切爱好自由、决心粉碎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人民的支持。
电台指出,阿拉伯民族运动的趋向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控制和帝国主义的附庸地位。它采取在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基础上,没有例外地同一切国家合作的政策,并全力打击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卖国贼和勾结帝国主义的腐化集团。
电台说,自由阿拉伯民族主义在目前遭到阴谋威胁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阿拉伯民族运动的胜利,对消灭帝国主义制度和结束帝国主义控制的斗争有着重要意义。伊拉克共和国的诞生是自由阿拉伯民族主义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伊拉克革命摧毁了一个帝国主义控制的强大的政权。它最近又在从事铲除长期以来深入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帝国主义根子的工作。
电台回顾了自由阿拉伯民族主义曾经面临赤裸裸的帝国主义同以色列的侵略,以及帝国主义采取的威胁和不断施加压力,包括经济封锁等形式的侵略。但是,由于阿拉伯人民的团结一致,这些侵略都没有得逞。电台接着指出,帝国主义发觉伊拉克共和国是一个不受驾驭的力量,它为保卫自由阿拉伯民族主义同帝国主义较量。于是帝国主义又采取了愚笨的老办法,这就是进行阴谋,歪曲自由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真相,把它的阴谋涂上民族主义的色彩,用歪曲了的民族口号作幌子来进行欺骗,并且设法破坏伊拉克各族人民和爱国力量的团结,以及伊拉克同一切阿拉伯人民的团结。在这个隐蔽的攻势下,帝国主义进行了威胁伊拉克共和国生存的阴谋。
电台强调说,但是,伟大的伊拉克人民和他们的英勇陆军在卡塞姆总理的领导下继续胜利前进,坚决走解放、民主和自由的革命道路。
电台指出,伊拉克共和国采取了粉碎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政权和实行土地改革的政策,并且采取了在依靠人民意志的基础上解决一切问题的道路。卡塞姆曾经强调指出,政权的形式和方针只能由人民来决定。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把它的意志强加于伊拉克人民。任何使伊拉克放弃这条道路的企图都将被人民揭露。最终的胜利必将归于伟大的伊拉克人民。
新华社布达佩斯19日电 据匈牙利通讯社讯:伊拉克政府发言人8日对匈牙利通讯社驻阿拉伯国家记者丹尼什谈到最近伊拉克政府破获的阴谋案件时说,阴谋分子的目的是企图推翻共和国政权,并且剥夺伊拉克人民的胜利果实。发言人说,由于伊拉克人民的警惕和卡塞姆总理的英明,终于粉碎了共和国敌人的阴谋。
发言人在谈到美国同伊朗准备缔结一项新的军事协定时说,我们的政策是建立在和平共处和中立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谴责美国同其它国家签订军事协定。他又说,事实上,这些军事协定只能威胁一些小国的利益,并且把它们沦为帝国主义大国的卫星国。
在谈到伊拉克政府对巴格达条约的态度时,发言人指出,伊拉克政府还没有对前政权缔结的巴格达条约正式表示态度。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可以肯定说,中立和忠实执行联合国宪章,就足以保证中东的和平。
在谈到联合国重新把“匈牙利问题”列入议程时,发言人明确指出,伊拉克人民对帝国主义者的手段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帝国主义者在匈牙利问题上采取的手段,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深信,匈牙利人民的民主制度是代表匈牙利人民的真正意愿的。
关于伊拉克人民抗议美国助理国务卿朗特里的“访问”,发言人解释说:我们主张民主和言论自由。因此,我国人民和我们的报纸在美国助理国务卿访问时,表示了他们真正的态度。不过,我们是主张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的,因此我们表示准备在巴格达接待朗特里。
发言人在答复另一问题时,重申了伊拉克政府愿意同所有的国家友好相处的意愿。他说,同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签订的和将要签订的经济和文化协定,体现了在这方面采取的积极步骤。
发言人最后说,伊拉克政府准备采用短期的计划来解决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也在准备国家工业化的长期计划。他说,我们深信,一切重大的决定都取决于人民。我们首要的目的是巩固共和国,并加强伊拉克人民的团结。


第5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之声电台
斥美英支持法国进行殖民战争
要求联合国改变过去软弱无力的态度
新华社开罗19日电 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之声电台18日晚上在评论中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特别是美英两国,应该立即停止它们直接和公开支持法国帝国主义在阿尔及利亚继续进行侵略的殖民战争的做法。
电台要求联合国改变它过去软弱无力的态度,公开指责法国的可耻作法,并且谴责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支持法国的恶劣作法。
电台说,戴高乐政府不顾阿尔及利亚人民和政府的意愿,坚持在阿尔及利亚继续血腥的侵略战争,企图保持已经过时的殖民主义制度。这表明它完全无视世界潮流。
电台指出,戴高乐之所以敢坚持抱这种态度,是因为他得到西方国家,特别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成员国的支持。
电台说,这些成员国向戴高乐提供了各种武器和炸药,以及大量的贷款。它们在联合国大会讨论关于和平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的亚非国家提案时,投票反对这个提案或弃权(这等于反对)。
电台说,但是阿尔及利亚人民四年多以来的英勇斗争已经表明了他们斗争到底的决心。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是全民的战争。全体阿尔及利亚人民都全力支持英勇的民族解放军,而法国军队却处处孤立,处处挨打。一支得到全民支持的军队是无法被击败的。
电台指出,阿尔及利亚在世界上并不孤立。全非人民大会各代表团对阿尔及利亚代表的热烈欢迎,表明整个非洲都同情我们的正义斗争。两亿非洲人支持我们武装斗争的英雄事业。阿拉伯兄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制止法国殖民当局在阿尔及利亚的暴行。
电台说,在亚洲,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近又重申全力和永远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电台指出,这种支持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正义事业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5版()
专栏:

摩洛哥外交部发表声明
坚持要取消境内美国基地
新华社拉巴特18日电 据今天的“旗帜报”报道,摩洛哥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摩洛哥仍旧坚持要取消在摩洛哥领土上的美国基地。
摩洛哥外交部的声明是针对某些外国通讯社的消息而发表的。这些消息说,美国宣布,美国政府已经要求摩洛哥政府同意让美国基地再存在七年,美国和摩洛哥就这个问题举行的谈判已经因为摩洛哥发生政府危机而中断。
摩洛哥外交部的声明说,摩洛哥政府并没有接受这些消息中提到的任何条件。


第5版()
专栏:

吵了三天 矛盾未减
巴黎会议灰溜溜地结束
公报上连“团结”“谅解”的空洞字眼也看不见
新华社19日讯 巴黎消息: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三天的会议18日下午在矛盾重重、离心离德的气氛中黯然结束。会议对于这个集团成员国之间公开暴露的许多分歧没有能够解决。闭幕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甚至一反往年惯例,连这个集团经常鼓吹并标榜的“团结”和“谅解”的字眼也没有。
公报一开始谈到柏林问题,但是没有提出将如何答复苏联的建议。公报说:“在广泛研究国际局势的过程中,理事会首先注意柏林问题。成员国明确表示了它们不向威胁屈服的决心。理事会12月16日的声明表达了它们在柏林问题上的一致意见。”但是,公报没有交代各国在如何答复苏联建议方面意见是否一致。如前报道,由于西方国家各有各的打算,它们在如何答复苏联建议的问题上,意见是分歧的。公报说:“理事会将继续密切注意这个(柏林)问题,并且不久即将讨论对苏联11月27日照会的答复”。
显然慑于国际和平力量的强大压力,公报冠冕堂皇地表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真诚地相信,为了和平的利益,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必须得到公平的解决。”公报说:“在它们(指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看来,同欧洲安全安排相联系的德国问题的解决以及关于有监督的裁军的协议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公报不接触这些问题没有解决的真正的原因,也根本不提苏联对这些问题曾经提出过一系列谋求解决的积极建议,却攻击:“苏联政府至今一直不理会西方就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并表示“遗憾”。
公报表明了要继续扩军备战的意图。它重申北大西洋集团的战略基础依靠两个因素,一是西欧的“有效的防卫部队”,二是美国控制的“核报复力量”。会议认为“非常有必要维持成员国的改进联盟防卫力量的努力,而不能有所松懈”。公报还说,各国同意要“加速实现”去年理事会会议中各国政府所同意的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西欧各成员国领土上建立美国的中程导弹基地。但是,公报的这一部分显然没有说明北大西洋集团在军事方面的全部真实图景。消息表明,北大西洋集团军总司令、美国将军诺斯塔德在会议讨论军事问题时曾经“激动地”抱怨各成员国在扩军方面的拖沓和不足,而许多成员国则顾虑重重地谈到军事计划带来的“额外牺牲”和“军事司令要求过多”的问题。在实行已经“原则协议”的建立导弹基地的计划方面,法国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在两个争吵得最激烈的问题上,公报明白地表示这次会议没有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第一是英、法及其他国家围绕着“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而形成的对垒问题。在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开幕的前一天,双方曾经在“欧洲经济合作局”的会议上大打出手,并且在这一次会议过程中继续了这一场恶斗。会议公报说:“理事会注意到为了组织参加共同市场的欧洲大西洋成员国和不参加共同市场的欧洲大西洋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而进行的谈判中所碰到的困难。它认为尽早建立一种多边联系是必要的,并表示希望现在为了求得解决而正在进行的努力将会取得成功。”
第二是所谓加强“政治协商”的问题,也就是各成员国围绕“领导权”争吵的问题。在这方面闹得不可开交的是法国。它要求用一定的形式保证建立美、英、法“三国核心”,以便同美英分享决策大权。公报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部长们“研究了扩大政治磋商必然要引起的问题。他们普遍认为,现有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机构适合联盟的需要,采取灵活的方法比作出任何明文规定的效果为好。”
公报表示将“通过更有系统地研究长期的政治问题”,来“为在理事会中进行政治磋商作准备工作”。
公报完全没有谈到北大西洋集团内部英国、土耳其和希腊之间关于塞浦路斯问题的争吵、英国和冰岛之间关于冰岛捕鱼范围的争吵以及其他的争执问题。
公报最后宣布,理事会下一次会议将在明年4月初这个军事集团条约签订十周年时在华盛顿举行。


第5版()
专栏:

对巴黎会议结果感到沮丧
西方通讯社反应语调低沉
新华社19日讯 巴黎消息: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闭幕以后,西方通讯社没有大肆吹嘘会议的“成功”,只播发了寥寥几篇语调低沉的评论。
这些评论竭力想安慰西方的读者,北大西洋集团国家就柏林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会议的“最大成就”,企图以此来说明会议除了争吵和分歧之外至少还不是没有收获的。但是即使在这一点上,路透社的评论仍然以不肯定的口吻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盟国仍然尚需决定”,在半年后苏联实施结束柏林的被占领状态的决定对“西方将采取什么具体行动”。
除了这个唯一的所谓取得一致的问题以外,一接触到北大西洋集团国家彼此间一大串尖锐的矛盾,西方通讯社的评论就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浓重的沮丧情绪。法新社承认,“会议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存在着严重的裂痕”。这家通讯社企图安慰人心说,这些裂痕“至少目前是暂时地得到了胶合”。但是它又写道:“在调解北大西洋组织伙伴之间的分歧上没有作出真正的决定”,“在这个联盟的某些成员国之间的争吵问题(这些问题是在三天的部长理事会会议上以及会外都再次被提出)上,已经作了努力来解决,但是实际的解决留待以后去做”。在这方面,法新社举出英国和冰岛在捕鱼范围问题上的争执和英国、希腊、土耳其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争执作为例子。
法新社还写道,在这次会议之后,“没有迹象表明,除了英国和意大利以外,别的国家会同意在最近的将来设置中程弹道导弹的放射基地,而(北大西洋集团)军事首脑们认为设置这种基地是绝对必要的。”
路透社的一条评论认为,在下列问题上,这次会议“没有得到解决”,即:一、“欧洲(西欧)贸易的分裂”(指“共同市场”国家同非“共同市场”国家的在贸易问题上的对立)问题;二、法国要求美国和英国同它进行“世界范围的更密切的协商”的问题;三、法国在北大西洋集团的军事合作方面“进行怠工”的问题。
路透社认为,在定在明年4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下一次会议上,所有这些问题都还要提出来再讨论。
合众国际社写道,“理事会会议没有能克服北大西洋集团欧洲成员国对于接受美国核武器和导弹基地的不乐意,尽管(会议)公报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它接着说,“法国仍然是反对建立导弹基地的主要坚持者之一,尽管杜勒斯和戴高乐总理作了一次长谈,三天的会议仍然没有能打破法国的对立。”


第5版()
专栏:

柬政府斥责泰国军事挑衅
柬议会和王国会议决定同泰国作坚决斗争
新华社金边18日电 柬埔寨政府在17日晚上发表公报,正式指责泰国军事当局对柬埔寨采取的挑衅行为。
公报说,在11月26日和27日,有一支泰国军队侵入了柬埔寨领土,并且妄称要把柬埔寨人民从共产主义中“解放”出来。他们还说,暹粒和马德望是泰国的领土,因此他们将占领这两个地方。11月28日,有一名泰国骑兵少校同三名泰国骑兵潜入柬埔寨境内七公里的森林中。11月29日,另一名少校率领一队泰国警察部队越过边境,在柬埔寨境内同柬埔寨军队开火。
公报问道:这些事件难道不是事先策划好的企图对柬埔寨挑起边境事件的阴谋吗?
新华社金边18日电 柬埔寨国民议会和王国会议在柬埔寨发表了关于柬泰关系的白皮书以后,17日分别召开了特别会议,并且通过了给柬埔寨国王和王后的信。它们在信中表示,将同泰国的挑衅行为坚决进行斗争,并且毕生奉行国王、王后和西哈努克亲王的良好政策。
信中还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向全世界说明泰国政府对柬埔寨采取的挑衅行为的真面目,并且说明柬埔寨将同一切战争挑衅行动作斗争的态度,因为这种挑衅行动将使世界陷于忧虑的情绪中。


第5版()
专栏:

南斯拉夫借钱
英国勉强点头
新华社19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外交次官普罗富莫18日宣布,英国政府已经正式通知南斯拉夫政府,它打算借给南斯拉夫三百万英镑的款项。
这是英国政府对南斯拉夫想向英国取得一千五百万英镑的贷款的要求的答复。南斯拉夫政府为了向英国乞求这笔贷款曾派它的外交国务秘书长波波维奇在10月底亲自跑到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进行了会谈。但是,那次会谈没有取得肯定的结果。法新社在当时就曾经指出:波波维奇伦敦之行虽然获得成功的可能不大,但是英国政府为了“政治上的原因”不会让他“空手回去”。


第5版()
专栏:伦敦通讯

继续走向四分五裂
本报记者 潘非
为期三天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在18日灰溜溜地结束了。美英法以及西德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贯穿着巴黎会议的整个进程。
美国原想通过这次会议,对西欧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它们同意在本国领土上建立美国的火箭基地,并把北大西洋集团的地面部队从二十三个师迅速增加到三十个师。为了冲淡或掩盖这个集团内部日益尖锐的矛盾,美国还打算以拒绝苏联关于柏林问题的建议,来“统一”意志,“团结”内部。
北大西洋集团军总司令、美国将军诺斯塔德在大会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几乎批评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西欧国家,斥责它们没有对“共同防务”尽到应有的责任。会议虽然是秘密的,但人们相信,法国把它的武装部队从西欧调到阿尔及利亚,无疑地成为诺斯塔德指责的主要对象。
美国没有料到,法国竟然不客气地回敬了一拳。法国提出,要在它的领土上建立火箭基地和储存核弹头,就必须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谁都知道,法国要求分享北大西洋集团领导权的要求,一直受到华盛顿和伦敦的冷遇。巴黎会议为戴高乐提供了迫使美英让步的绝妙机会。“每日快报”透露,戴高乐这一出对台戏,是要迫英美同意:华盛顿和伦敦在决定重大的外交行动之前,应同巴黎协商,并确认法国部队从西欧调到北非,是“保卫北大西洋公约的重要侧翼”。
在讨论军事问题的时候,分歧不仅出现在美国和法国之间。英国对于估计目前军事需要的方法“表示怀疑”。过去的程序是:各级指挥官提出计划,由设在华盛顿的常设委员会审核。英国要求“在军事机构之上,再作政治的审查。”荷、比、卢表示对于某些“防务”,小国无力负担。英国想通过巴黎会议来打开贸易问题上的僵局(至少是缓和一下气氛)的企图,也完全失败了。劳埃德和戴高乐举行了“九十分钟的冷冰冰的谈判”(“每日快报”),戴高乐只表示他将“怀着好意”来审查英国的建议。
同美国原来所设想的相反,巴黎会议没有能够掩饰北大西洋集团在柏林问题上的分歧。16日的会议公报,由于辩论公报中的一条条文(表示北大西洋集团各国将继续设法解决同欧洲安全相联系的德国问题以及关于有监督的裁军的协议),使公布时间推迟了两个小时。这一条文原是为了缓和各成员国在柏林问题上的分歧而特意起草的。
在去年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上,英国由于确立了作为美国在西欧代理人的地位,曾显赫一时。从今年的年会可以看出,随着英国在西欧影响的削弱,它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麦克米伦“相互依赖”的口号,在今年的公报中完全消失了。在巴黎会议期间,英国报纸满腹牢骚,对法国和西德大肆攻击,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每日快报”的一篇社论写道:假如认为西德“已改变了本性”,这种看法是愚蠢的。
巴黎会议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斯巴克已奉命周游各国,推销美国火箭,“共同市场”的纠纷将留待明年1月中旬讨论;戴高乐关于分享领导权的要求被搁置下来,它将成为美英法另一次争吵的根源……。所有这些都证明:这个军事集团正在继续走向四分五裂和瓦解。


第5版()
专栏:

北大西洋集团中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费
注:英国军费比上年有所减少,这是因为它裁减了一部分军队,缩减了旧式飞机的生产费用和减少了国外军费支出。(附图表)


第5版()
专栏:札记

难过与遗憾
美国助理国务卿朗特里到达巴格达的时候,受到伊拉克人民的唾骂和怒逐,这使得朗特里本人很感“难过”,而国务院发言人也表示“遗憾”。
朗特里的“难过”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堂堂一个助理国务卿到别一个国家去访问,竟弄到要从机场的后门溜走,仍然免不了挨受石头和泥巴,实在太不光彩。第二,朗特里是带着一肚子阴谋要到伊拉克进行活动的,结果人还未到达,阴谋便被看穿,实在太不走运。朗特里怎能不难过呢?
至于美国国务院的“遗憾”,那就大可不必了。朗特里不怀好意而去,结果受到伊拉克人民的驱逐,这正是“咎由自取”,有何可“遗憾”的呢?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居然反诬抗议朗特里去“访问”的伊拉克人民是“颠复分子”,这就未免太可笑了。伊拉克的颠复分子对于这位来自美国的阴谋家倒是要热烈欢迎的。正如巴格达报纸所指出的,朗特里到伊拉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那里的阴谋者打气。那末他们怎会叫朗特里滚蛋呢?
尤其荒唐的是:美国国务院公然要求伊拉克政府采取步骤防止这种事件重演。如果美国当局真的希望不再发生这样的事件,还是自己采取一些有效的步骤罢,那就是少让那些穿着外交礼服的阴谋家到处乱钻。


第5版()
专栏:

美国发射“短命”卫星
在轨道上只能存在两旬左右
新华社19日讯 据塔斯社19日讯:美国白宫宣布:美国在18日国际标准时间二十二时二分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它已进入轨道。
这个人造卫星的有效重量是六十七点五公斤。它的轨道最低点为一百八十四公里,最高点为一千四百七十二公里。据已经公布的公告说,这个卫星在轨道上将只能“存在二十天左右”。


第5版()
专栏:

矛盾的计划 失败的会议
——评美洲“二十一国委员会”代表会议
章叶
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洲“二十一国委员会”代表会议,经过三个多星期的延宕,不休的争吵,总算在12月12日收场了。这次会议根据巴西总统库比契克提出的“泛美活动”计划讨论了美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和美国“援助”拉丁美洲国家的问题。但是,会议结果,关于美国所谓“援助”之类的问题只作了一些空洞的决议。而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建议,还要拖上四、五个月,让美洲国家组织理事会或十一国专门委员会去“作进一步研究”。看来,库比契克和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领导集团寄以很大希望的“泛美活动”计划,初经讨论就已经显露出不妙的前景来了。
“泛美活动”计划是在拉丁美洲各国对美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掠夺政策日益增长的不满和抗议中提出的,它本身就是美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产物。用库比契克自己的话说,“泛美活动”计划是“对西半球现有经济条件不平等的抗议”。大家知道,美国一向把拉丁美洲当作自己的“后院”,在那里肆无忌惮地进行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军事侵略。去年和今年初,美国的经济危机严重地影响了拉丁美洲国家主要出口品的销售市场和价格,引起了拉丁美洲国家严重的经济灾难。这个自称为拉丁美洲国家“好邻居”的美国,不但不给它的南部邻国以任何真正的援助,反而趁火打劫,加紧实行“贵卖贱买”、“多卖少买”的不平等贸易政策,并故意压低进口原料价格,借口保护本国工商业而限制石油和铅锌的进口额,使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情况更加恶化。例如,咖啡占总输出70%的巴西,由于美国减少咖啡进口和压低咖啡价格,使巴西咖啡出口被迫减少40%,今年巴西从咖啡输出所得的收入将比去年减少五亿美元,预料明年的咖啡存货将达到三千四百万袋(每袋六十公斤)。这种情况迫使巴西减少咖啡生产,解雇咖啡种植工人,并面临支付赤字巨大的严重通货膨胀的困难。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遭遇也大体相同。这就不仅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反美情绪,而且也使要求经济独立发展的拉丁美洲国家统治集团和企图攫取越来越多的利润的美国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库比契克在今年5月28日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信,提出他的“泛美活动”计划,并且要求举行美洲国家首脑会议,讨论和改善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依靠美国以摆脱拉丁美洲国家直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事务中所处的“毫不显著的后卫地位”;在经济方面依靠美国的“援助”和投资以稳定和发展拉丁美洲的经济。这个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拉丁美洲普遍存在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改变落后的经济状态的要求,因此,得到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统治集团的支持。但是,这个计划的本身却包含着同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不能相容的因素,这就是他对美国的依赖。因为正是美国的掠夺和控制才使拉丁美洲国家处于从属地位和遭受严重的经济困难,又怎能指望美帝国主义发慈悲,帮助它们摆脱从属地位和解救经济困难呢?
美国统治集团对库比契克的“泛美活动”计划之所以表示支持,并在9月间举行美洲国家外长非正式会议后又答应召开“二十一国委员会”会议,不过是一方面迫于形势,不得不应付一下,另方面也想利用库比契克对美国存在的幻想,通过他提出的“泛美活动”替破产了的“泛美主义”招魂。
美国虽然表面上支持库比契克的建议,但实际上又对库比契克提出的每一项意见提出不同的意见来。例如,库比契克建议迅速召开美洲国家首脑会议讨论他的计划,而美国却借口任何高级会议都需要充分的准备,迫使库比契克放弃了这个建议。库比契克原来打算在美洲国家组织范围以外进行“泛美活动”,因为这个组织在拉丁美洲人民的心目中已经威信扫地,而美国却坚持美洲国家的任何共同行动,都应该在美洲国家组织范围内进行,库比契克也终于在这方面放弃了他的主张。在杜勒斯访问巴西期间,巴西政府曾一再要求由美国政府贷款给“巴西石油公司”,并要求美国保证巴西能按最好的价格销售咖啡;杜勒斯的回答却认为应该更多地吸引私人投资,对于咖啡问题,表示只愿意参加签订管理市场的国际协定,而拒绝增加美国咖啡进口额的一切折衷办法。当库比契克要求美国扩大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私人投资时,美国却又提出要保证利润自由转移和保证不没收财产、不抽税等苛刻条件。库比契克还要求有一种保证原料价格的体系,美国借口说这是原料生产国家自己的事情,在原则上反对加入这个体系。至于库比契克提出的建立地区性共同市场,美国虽然表示同意,但又提出关于建立共同市场的协定不应导致采取歧视美国产品措施的条件。
正是因为这样,美洲“二十一国委员会”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悲观气氛,并且因为意见分歧和发生争吵而一直陷入僵局。
由于拉丁美洲国家正在经历着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关于美国的“援助”是会议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会上拉丁美洲国家要求美国实行“一个大规模的长期援助计划”,其中主要一点是要求美国政府出资参加拟议中的“泛美经济开发银行”,以便取得比私人投资稍易控制的贷款来克服这些国家的经济困难。但是,美国对于出资参加“泛美经济开发银行”并不热心。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主管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狄龙在会上只是空洞表示“支持”“泛美经济开发银行”的拟议,而主要是强调私人资本的重要性,认为美国国家贷款不能保证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这些国家为吸收私人投资创造良好条件。并给予特权和保证。大家知道,美国垄断资本一向把私人投资作为在拉丁美洲攫取高额利润和掠夺原料来源的主要手段。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私人投资已高达八十八亿美元,占美国对外私人投资的第二位,但是,据美国商务部宣布,在今年美国增加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三十亿美元中,以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增加得最多。什么道理呢?联合国的统计作了很好的答复:美国垄断资本在拉丁美洲每投资一美元,就获得了三点一七美元的利润。此外,美国垄断资本还通过投资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会上美国代表强调私人投资,这就完全暴露了美国竭力通过扩大对拉丁美洲的私人投资达到进一步掠夺和奴役这些国家的目的。
会议对于拉丁美洲国家所最关心的稳定市场价格、取消美国进口限制、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和扩大技术合作等问题,除了通过成立一个十一国工作委员会“继续进行研究”以外,都没有取得任何具体结果。
美国在“二十一国委员会”会议上的态度,引起了出席会议的拉丁美洲国家代表和这些国家舆论的普遍不满。巴西代表团团长施密特甚至在会上公开警告美国说,只有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真正的援助才能接受,只有这种援助才能使受援国家发展工业和提高生活水平。施密特强调指出,除非美国保证改变政策,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此外,施密特还认为,扩大与中国和苏联的贸易,将会使巴西免于遭到经济上的枯竭。同施密特的发言精神吻合的是会议期间库比契克在高等军事学校中的一席讲话。库比契克在讲话中比较了美苏两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之后指出苏联给予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的有利性质。他说,苏联援助的特点是提供利率低的大笔贷款,并且可以通过提供货物来偿清。
美洲“二十一国委员会”会议的失败表明,美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增长;拉丁美洲国家想依靠美国解决自己的问题已经证明是此路不通,美国想恣意掠夺拉丁美洲将比从前遭到越来越大的反对。


第5版()
专栏:

团结舞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