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从以钢为纲办工业说起
余平
在今年8月党的北戴河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以钢为纲的意见。三个多月的实践证明,这是高速度发展我国工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针。
北戴河会议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的以钢为纲的群众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年前八个月,我们一共生产了钢四百四十多万吨,铁五百二十多万吨,煤一亿一千六百多万吨,机床三万八千台。而从9月到11月的三个月时间内,我们却生产了钢五百二十多万吨,铁一千四百八十多万吨,煤一亿七千多万吨,机床四万五千台。在这期间,各种运输工具的货运量也有了增加。钢铁的跃进,极其明显地带动了各个工业部门和运输部门的跃进。
今年我国工业所以能够以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速度发展,钢铁和其他许多重工业产品产量所以能够成倍地增加,当然不只是因为有以钢为纲这样一条方针。在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季的一段时间内,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几年来我国人民斗争的实际经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总的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经济工作中让政治挂了帅,破除了人们对工业化的迷信,确立了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原则。此后,又提出了土洋结合的方针,以钢为纲和大搞群众运动办工业的方针。所有这些方针政策,对于工业的高速度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两种不同的方针政策,一种方针政策可以比较多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事情办得多快好省,而另一种方针政策则只能比较少地发挥甚至只能束缚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事情得到相反的结果,或者不能完全得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当我们实行三个“并举”的方针以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实行三个“并举”方针以后,情形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但是,人们会进一步发问:为什么这样一种方针政策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那样一种方针政策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道理何在?
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事情本来是这样,当我们的主观世界(思想认识)能够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事情就办得比较好;相反,当我们的主观世界不能正确地或者不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办好甚至会办坏。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的:“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一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获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的方针政策更加适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适合于客观经济法则,而不是其他。
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来,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深化的。我们对于如何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上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明确,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一步步地逐渐明确的。在某一些问题上还走过弯路。例如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的关系的了解就是这样。当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以后,有些同志在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上,就曾经一度认为加快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会妨碍重工业的发展,而不是促进重工业的发展;又有一些同志在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关系问题上,曾经一度认为地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会妨碍中央大型企业的发展,而不是促进中央大型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一些缺点,即多注意了重工业而少注意农业和轻工业,多注意了中央大型企业而少注意地方中小型企业。这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实际工作中的缺点,已经被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纠正了。
在钢铁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关系问题上也是这样。我们有些同志要求尽快地发展重工业,这种对高速度发展重工业的强烈愿望是好的。但是在如何高速度发展的问题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思想中是不很明确的。有些同志认为必须把各个重工业部门都平列起来,才能发展得快;有些同志反对平列的作法,但是又认为应当突出的不是钢铁工业而是其他工业。实践证明,这些同志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或者说都没有抓住重工业内部的主要矛盾,没有认识和掌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年8月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以钢为纲发展工业的意见以后,这个问题才从根本上解决了。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要经常注意研究和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从而解决整个问题。他在“矛盾论”里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过去,我们在如何高速度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上,就是常常在复杂事物的面前找不到中心,抓不住主要矛盾。
工业的各个部门,尤其是重工业的各个部门,是彼此密切联系的。要发展钢铁,就必须有煤炭和电力,有机器,有化工产品(如硫酸、开矿用的炸药),有耐火材料、水泥和木材等等。或者是,要发展煤炭,就必须有机器,有电力,有钢材、水泥和木材等等。但是,我国当前工业的中心问题是钢铁的生产和机械的生产。有了钢铁和机械,我们就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装备重工业本身和轻工业,并且装备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使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能够更快地进行。而钢铁又是机械生产最主要的条件,即机械生产的发展决定于钢铁生产的发展。这就是说,在重工业内部,彼此联系的部门都处在又对立又统一的状态,互相矛盾着又互相促进着。但是,在许多矛盾中,钢铁工业和其他工业的矛盾是主要的。钢铁的发展,决定着重工业以至整个工业的发展。这是客观的规律性。认识和掌握了这个客观规律性,采取以钢为纲的方针,我们就抓到了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钥匙”。我们要求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建立起或者是首先建立起比较强大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基础。从全国范围说来是如此,从一个协作区和一个省、自治区说来也是如此。
认识和掌握客观的经济法则,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经济法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生活过程的规律性。我们的一切工作,只有在适合和利用经济法则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违反经济法则,即使是极小的违反,都只会引起事情的混乱,引起工作程序的破坏。在对待经济法则的问题上,应当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错误倾向是作经济法则的奴隶,认为人们在经济法则的作用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抹煞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去积极想办法防止某些法则对于社会的破坏作用和利用法则来为社会谋福利。另一种错误倾向是否定客观法则,认为我们可以不管客观法则,可以自由行动,要怎样做就怎样做。这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地进行。我们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论者,辩证唯物论是最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的,也是最尊重科学的。我们对于客观法则,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越是采取老实态度,就越加能够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使自己的主观世界适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也就越加能够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一些客观法则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或开始认识到了;但是还有许多客观法则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还没有掌握,这就是说我们有一些经济工作还没有完全自觉,还不完全自由。因此,加强对实际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工作,加强对经济规律的研究工作,有着极现实的和迫切的意义。


第7版()
专栏:

学会解决矛盾,推动工作前进
解放军驻昆明部队某部中士班长 李学书
今年训练开始时,我们这个班有三个人闹思想问题。大跃进开始后,别的班制订了先进计划,并且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我心里怪着急,也想制订一个先进的计划来推动工作。但是,计划制订好后,在班务会上进行讨论时,有三个人不同意,这就使全班远远地落在全连的后边。当每一项任务交下来时,我们总是完成不了。拿专业的高射机枪操来说,别的班是十五秒架完高射架枪,可是我们要二十七秒。
当时,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工作不积极,闹思想问题,就给他个批评;任务完不成,就问他几个为什么。可是,结果他们的思想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闹得更加厉害了。因此,我非常苦闷。我想,我是班长,是共青团的副支书。全连的团员和青年群众有思想问题,我是有责任帮助和教育他们的。可是,现在连本班的同志都教育不过来,那又怎能教育别人呢?后来,我想起有一次指导员说过,“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变聪明,办法多”。因此,我就开始学“矛盾论”。分析矛盾抓住主要矛盾
学习“矛盾论”后,我懂得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矛盾的运动,就是事物的运动;解决矛盾就是进步。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而不应该害怕矛盾。
这样,我就开始分析班里所存在的矛盾。经过分析,我认为存在于我们班里的矛盾有: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正副班长不团结,班里战士之间不团结的矛盾;人和技术的矛盾等等。要把工作搞好,就要解决这些矛盾。但是,“矛盾论”中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主要的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我们班这些矛盾中,哪个是主要矛盾呢?我想:哪个问题对本班的训练、工作、学习等任务影响最大,哪个就是主要矛盾。这时,我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利益的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一部分同志在工作上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了,而且成天光想睡觉,一个不管一个。这就严重地妨碍了全班的进步。
但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又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同志的身上,其中又有主次之分。那末,谁是主要的矛盾呢?这三个同志中有一个是副班长,他是共青团员,又是1955年入伍的老战士。在一个班内,除班长外,他就是全班的领导,他的言行对战士是起着领导作用的。其他两个是战士,是青年群众,不管什么都看着副班长。因此,副班长的矛盾是主要的,两个战士的矛盾是次要的。找到了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怎样解决呢?“矛盾论”中告诉我们:“在各种矛盾之中,不论是主要的或次要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又说:“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这就是说,解决矛盾不但要抓主要矛盾,而且要找矛盾的主要方面。副班长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那就是他片面强调了个人利益,因而工作不积极,离队思想严重。因此,就必须使消极情绪从矛盾主要方面转为次要方面,而使积极情绪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为主要方面。又因为解决内部矛盾的方法是“以理服人,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我就抓住了副班长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谈心。深入谈心解决矛盾
在没有开始谈心以前,我先在班内向大家作了检讨。我说明了过去我对班里的工作管得很少,一遇到工作做不好,常常不去寻找它的原因,也不向同志们讲清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的道理,而只是生硬地批评一顿。并且,我表示今后一定要改过。接着我就引用了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关于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的道理来对副班长谈。可是,他不但不听,反而说“书是书、事是事”,不能联在一起。于是,我就改用新旧对比的方法,结合着他的阶级出身来谈。我把他在旧社会所受的苦楚全部摆出来,又用他原来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作了对比。同时,我又对他说,我们军队是上层建筑之一,如果谁也不愿当兵,那末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军队来保护,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卖国集团就又会来杀人放火,地主也就又会来压迫人民,那时我们哪里还有什么个人的利益和幸福呢?现在我们保卫好人民的政权,就有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不也就有了个人的利益了吗?这就打动了他的心。在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他思想斗争得很厉害,但是终于慢慢转变好了。后来,他不管做什么事都很积极,对班内的同志们的帮助和领导也比过去好了。副班长的矛盾算是基本解决了。
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因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因此,我一方面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副班长的矛盾,同时也对两个战士进行教育。由于副班长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这两个同志经过教育也逐渐转变好了。解决了矛盾推动了工作
主要矛盾的解决,大大地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由于同志们克服了个人主义,一切思想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班内出现了好学上进的气氛,同志们的思想觉悟也随着提高了。在步兵武器射击期间,大家在中午的时候都不休息地去练习瞄准,结果全班总评优秀。在专业科目中,关于人和技术的矛盾,由于同志们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大家进行了勤学巧练,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一个扩大瞄准具箱。同时,大家又虚心地学习了别班的先进经验。这就使我们的操作,很快地赶过了当时的先进者,只要十二、三秒就把高射架枪的动作做完。在其他工作上,我们也赶过了别班。因此,我们被评为五好标兵班。此后,在专业高射机枪实弹射击中,我们每次又都是优秀,获得了全年射击成绩满堂红的光荣称号。
我们班的这些矛盾的解决,充分地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把哲学学好、学深、学透,来把工作搞得更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7版()
专栏:

冬小麦安全过冬的农业气象条件
东光
冬小麦在冬季和春季前期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冻害,而冻害的发生是与冬小麦本身品种特性、生育状况、农业技术措施以及冬春不同期间严寒的程度和冷暖的骤变密切相关的。大风和不适量的水分也能在冬季为害冬小麦,但往往是与冻害相结合的。
冬小麦遭受冻害的原因
低温是使小麦遭受冻害的主要原因。造成小麦冻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械损伤,这主要是由于在低温下细胞间隙结冰,产生对细胞壁的机械压力,破坏组织,以及由于冷暖骤变,土壤中存在过多的水分一融一冻,因为水结冰时体积膨大,结果把小麦的根系拉断。另一种情况是在低温影响下植物细胞间隙内发生结冰,水从原生质流出造成细胞脱水,结果原生质遭到破坏,因而细胞死亡。细胞的死亡引起小麦部分器官或者全部植株的死亡。发生这种冻害情况温度的高低是随小麦发育期而不同,在严寒期间小麦未拔节以前的主要器官——分蘖节一般能耐摄氏-12°至-15°的低温,随着春天来临,气温升高,小麦经过春化阶段后耐寒的能力逐渐降低,到拔节以后,稍低于零度的温度就能使茎叶发生冻害。可见,冬季的严寒和春季过迟的晚霜冻都是对小麦有害的。
冬前锻炼可以培养麦苗的抗寒能力
麦苗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主要决定于其体内糖分和水分含量的比例。糖分含量愈多,组织内的水分愈不容易冻结,因而就愈能抗寒。相反,糖分含量愈少,抗寒性愈弱。植物体内淀粉能转化为糖,这种转化的过程主要是随温度而改变的,当温度较低(0—15°左右)并逐渐下降时,淀粉就转化为糖。但当气温较高(15°左右以上)并逐渐升高时,糖就会渐渐地被呼吸消耗着。
由此可见,在严寒来临之前,稍长时期较低温度的锻炼是能培养麦苗的抗寒能力的。
锻炼冬小麦的抗寒能力最好是在分蘖以后,因为这时候叶面已较大,根系也比较发达,能更多地吸收养分,进行颇为强盛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地制造并积储糖类物质。
锻炼冬小麦抗寒能力的良好农业气象条件是,充足的日照,白天最高温度在10—15°左右,夜间最低温度在零度上下,土壤水分适中(砂壤土内水分占干土重25%左右较好)。保持这种条件的天气达五天以上,并且越长越好。有了这些条件冬小麦白天能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夜间因气温低,呼吸弱,消耗养料少,因而能大量地积累糖分。
要是在严冬来临之前一连好几天阴雨,气温高,而且变幅小,那么以前所积累的糖分很快便为呼吸加强而消耗,结果就降低了麦苗的抗寒能力。
经过较低温度良好锻炼过的麦苗,便能抵抗愈来愈低的严寒。当然,抗寒能力的强弱也与冬小麦品种有关,冬性品种抗寒能力强,春性品种抗寒能力弱。冬前麦苗生长茁壮、根系发育良好也是能耐低温的一个因素。
影响冬小麦冻害强度变化的几个因素
大风 在土壤比较干旱疏松或整地不良,土块多、裂缝大、种子复土浅的麦地,大风能加速土壤空气交换或使冬小麦的分蘖节暴露空中。分蘖节得不到土壤的保护就极易被冻坏。川道风口地最易受到这种冻害。
积雪 雪是不良导体,具有保温的作用,如果在严寒之前降雪达一尺左右的深度,那么,即使气温降到零下30°,也不致使冬小麦遭到冻害。一定深度的积雪不但能保持地温不致下降过低,使冬小麦免受冻害,而且在春天来临时能充分供给冬小麦所需的水分,总的结果是能提早冬小麦返青,增加有效分蘖数。但是也应知道,过早过厚持久的积雪也会给冬小麦带来雪害的。当冬初地表刚开始冻结时,一场大雪把大地厚厚地盖住后,由于地中温度比地表的高,热量往上传,后来地表和贴近地表的积雪都解冻了,这就使得土壤潮湿,容易使麦苗受到窒息,而气温一直保持在零度左右,造成冬小麦呼吸作用的加强,从而逐渐地把从秋季积累的糖分消耗掉,大大地削弱其抗寒的能力,这种现象通常叫做雪害。伴随雪害的常是真菌病害(雪霉菌、菌核病),其最后结果是造成冬小麦大量的死亡。我国主要冬小麦地区冬季很少长久积雪,雪害一般很少发生。防止雪害的主要措施是将雪压紧,增大积雪的导热率,以降低土壤表层的温度。在雪上撒一层煤灰,促使积雪上部逐渐融化,使雪的密度增大,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春初寒暖骤变 冬末以后天气回暖,在土壤过分潮湿地区,如果回暖迅速,一开始气温就升得很高,而地下冻土来不及解冻,这首先使得冬小麦上部开始活动,急需水分和养料供给,但根部因气温低或者仍在冻结,不能活动,难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于是麦苗便会因水分和养料供应不上发生生理干旱而枯萎,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土壤迅速解冻,要是麦苗受到的损害不大,抗寒能力也是会迅速降低的。以后如果再来一次大寒潮,重新使过分潮湿的土壤冻结,由于水结冰会使体积膨大,从而拉断冬小麦的根系,那么一融一冻就使土壤松动,极易把分蘖节暴露在土壤表面。在这种情况下麦苗的抗寒力已经降低,暴露在外的分蘖节就会很容易地受到冻害。为了防止或减轻这种冻害,在播种之前应开排水沟,特别是在低洼地、地下水位浅或者冬季降水多的地区排水沟应开得深些,这样可减少耕作层过多的水分,缩小土壤冻结时的拉力,减轻土壤的松动。其次,在冬初开始上冻时,对麦苗复盖适当厚度的一层厩肥或草炭以减少土壤冻结的深度,使之解冻快,根系活动开始早。但要注意,不能盖得过早过厚,否则,会减弱麦苗的抗寒能力。
整地不好,例如土块大、地不平整、播种深度太浅或不均一,都是容易使分蘖节暴露地表,或者距地表最低温度处太近,因而容易遭受冻害。冬春镇压是压实表土,消灭裂缝,不使分蘖节外露,对防冻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冬初地表将要结冻以前进行灌冻水,能延缓表层地温降低,并使地温平稳下降,从而延长冬小麦冬前有效分蘖期限,并增强其抗寒能力,一般灌了冻水的麦地,春天解冻比较迟(比不灌水的迟一个星期左右),因此,最好在春初(华北地区宜在雨水到春分节期间)日平均气温大致稳定在1—6°时灌一次返青水,使土壤下层提早解冻,上层地温稳定升高,对防止冻害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在冬前对麦苗施以磷钾肥料也可以增强麦苗抗寒和抵御晚霜冻的能力。
今年冬小麦生育的农业气象条件
今年我国麦地一般深耕一尺以上,施底肥在三万斤以上,播种量每亩达三十斤。由于各地气象部门作了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预报,大多数麦地作到了适时播种。有少部分麦地,因为今秋劳力紧张,耕作质量要求的高,播种稍迟。10与11两月中旬我国主要冬小麦地区——黄淮流域普遍降了两次透雨。这些为冬前麦苗生育良好打下了基础。深翻地和多施底肥能提高地温2°左右,有促进麦苗生育的作用,可以弥补一些麦地播种稍迟的缺点。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各地气温一般都较常年为低,冬季也来临较早。从11月下旬起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开始转变较常年为高。目前(12月上旬)黄淮流域天气比较温暖,日照充足,大风日数少,一般土壤水分适中,有利冬小麦分蘖和越冬前的抗寒锻炼。
从现有的材料看来,北方地区除河南西部与河北等省部分地区麦苗尚在三叶期外,其余都已开始分蘖,麦苗一般生长良好。估计这些地区麦苗在停止生长以前能普遍达到分蘖在一至二个以上。
长江流域以南不少地区播种较迟,多数尚在出苗阶段。南岭以南和广西东部以东地区两个多月以来未下透雨,影响播种。目前这些地区气温仍较常年为低,但由于这些地区冬季气温甚高,麦苗一般都不停止生长,故一般冬前生长不如北方的重要。
今年冬季虽然来得早,冬前比较冷,从目前的趋势看来,今年我国大部地区冬季不致于比常年冷多少,明年春季可能较常年来临得早。这样的天气条件是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过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