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劳动锻炼收获大
中共河南许昌县委第一书记 杜俊林
中央农业部下放到我县的一百七十一名干部,适应大跃进形势的需要,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这消息一传出,立即轰动了全县人民,人们不愿意让下放干部走,可是为了党的需要,又不能挽留。真是难舍难分。群众对下放干部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下放干部和群众从思想上、劳动上、工作和生活上已经建立起了亲如一家的深厚的革命友谊。
党的干部下放的政策,是十分英明的。这个措施,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干部,加强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而且也教育了群众,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大跃进。中央农业部干部下放到我县这件事对我县干部和群众都有很大鼓舞。群众把干部下放看成是党和毛主席对他们的关心,因此生产劲头更大。一些青年知识分子过去不安心在农村工作,在下放干部的影响下也安心了。农业部的下放干部到农村以后,立即投入了全面大跃进的高潮,他们和全县人民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紧张的战斗。下放干部除了积极劳动,还做了许多有益的社会活动。据统计,他们在劳动的同时,还协助群众兴办了业余中学二十一处、民校十处、红专学校十一处、扫盲班九十一处、各种大学六处、戏剧学院一处、各种短期训练班一百三十次、协助乡党委开办党校三处。此外,具体帮助公社建立起农药场二个、酿酒厂一个、气象台一个、细菌肥料厂十五个。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全县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麦田适时追肥不足的困难,而且为争取我县农业更大的丰收开辟了广阔肥料来源。为了创造丰产奇迹,每个下放干部都亲手培育了试验田。他们一百七十一人共培育了一百九十三亩多,创造出了许多高额丰产奇迹。
下放干部在劳动锻炼中真正地学会了关心群众生活。他们根据群众的需要,自觉地帮助建立起托儿所八个、幼儿园十四个、公共食堂十七个、保健站八个。这些福利组织,大部分都办的很好,成为当地的典范,这对全县的福利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放干部在劳动锻炼中培养了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他们的冲天干劲是令人钦佩的。一到农村大家都要求干重活。在劳动中他们首先是过好了“五关”:磨泡关、腿痛关、腰痛关、熬眼关和生活关(吃、住、喝水等)。现在,他们已经把劳动看作是十分愉快的事情。他们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进行田间劳动,还帮助群众做家务活,群众需要做的活,同志们都做到了。由于同志们积极劳动,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关心群众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许多人被选为县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乡的模范和副主任、副队长等职务。六个同志还光荣地被吸收为共产党员。
当然,干部下乡上山锻炼,毕竟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因此,不是每个同志都能很快地认识到它的好处。开始,在一部分下放干部中也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如有的人担心下乡锻炼会影响科学研究、会影响学习,等等。事实已经驳倒了这些论调。经过九个月的劳动锻炼和一系列的社会斗争,下放干部在实践中不仅学会了许许多多的生产知识、科学知识和领导基层工作的方法,而且在思想观点和立场上也更加坚定了,取得了政治思想、体力劳动和生产技术各方面的大丰收,这些都无可置辩地再一次证明了党的干部路线和劳动锻炼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第8版()
专栏:

试金石及其他
下放干部谈劳动收获
试金石
第一次干出粪活,走到粪坑边,又脏又臭。我弯下腰总是闭着气。而社员们却说:“啊哈,这粪真肥!”我为什么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呢?……
现在,通过锻炼,不仅对粪感到兴趣,粪越臭越黑,越感到满足。我的感情逐渐和劳动人民接近了。粪,是对我们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的试金石。 (胡兆玲)
劳动教会了我生活
经过几个月的劳动锻炼,我深刻认识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如今,我再也不认为他们是愚蠢无知的了,相反,我希望能有一双和他们一样粗壮的手,和他们一样的敢想敢做的风格,更希望能有和他们一样高尚的思想和感情。我第一次产生了做一个真正的劳动者的要求。劳动教会了我生活。 (鸿范)
“坐井观天”不行了
我是学农的,但实际知识非常缺乏。下来以后,无论遇到作物栽培问题,或是病虫害问题,都感到束手无策。经过向农民学习和自己的钻研,才把问题解决了。
回想我过去的工作,真是坐井观天,解决一个谷子线虫病问题,三、四个人就花了三年的时间,像这样的工作方法如何能满足生产的迫切要求呢。我深刻地体会到,今后应该到生产中去,在生产中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产。
(李丽丽)
农民的哲学思想
在选苗、育苗的时候,农民告诉我:“两棵苗长在一起了,要把那虽然长得还不高但是很壮实的一棵苗留住,锄掉那瘦长软弱的一棵。因为小的、壮的还有长头,大的、弱的却没啥长头啦!”谁说农民不懂哲学呢?这就是一个很合乎辩证法的思想: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小的东西,只要富有生命力,就会长得茁壮坚实,我们应该扶持与培养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反之,那些貌似强大但实际上很空虚的东西,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应该锄掉它。(怒潮)


第8版()
专栏:

难舍难分骨肉情
记者
农业部下放到河南省许昌县的一百多名干部,经过九个多月的劳动锻炼后,最近就要回北京。
11月29日晚上,大家还像平日一样,劳动后回到各自的家里去。但是,他们没有了那种往日荷锄而归时的欢笑声和轻快的心情。大娘、婶子招呼吃饭时,一个个都没精打采。
“是生病了么?”李松芝的大娘看见她的神色有些不大好,关心地问道。
“不,大娘,——大娘,明天我就要走了”。
“走?到哪里去?回北京?”
“嗯!”松芝的眼泪早已流了出来,再也说不下去了。大娘呢,一面哭着,一面说着:为什么走得这样急?给他们说说你再多住上一年吧!”
消息就像这样一个个地传开了。每一个家庭都想再挽留自己的亲人——下放干部们多住几天。可是留是留不住的了,只好盘算着:怎样用这一夜的时间作点好东西给亲人饯行,预备什么纪念品送给自己心疼的孩子或兄弟姊妹。这一晚,每一个家庭里都没有好好地睡觉,作鞋的作鞋,宰鸡的宰鸡,绣枕头的绣枕头……。毛文科老大爷,悄悄地炖上两只大母鸡还不算,又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去买来两斤糕点。松芝家的大爷,把松芝叫到他的房里,拿出了几块钱,要给松芝作盘缠,说:“闺女出门,哪有不给钱的?”松芝坚决不收,老大爷还生气。
每一个下放干部,都是这里的农民们的亲骨肉。如今,他们就要离去,谁能不为这离情别绪而难过呢?一想到大家曾经一起在这块土地上,冒着春寒挖坑塘,在滂沱大雨之夜堵洪水,在火毒的太阳下捉虫、追肥、掰烟岔……一幕幕的情景又都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郭兆坤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确实还有点像个知识分子,但是他干起活来那个泼辣劲可真是好样的。挖起坑塘来,一锨又一锨,从早干到黑,手磨起了泡,从不叫累。夏天,他又冒着酷暑施肥、培垅,烟田中的热气蒸人,他也满不在乎,总是不声不响地侍弄着那块烟叶丰产田。还有张锡玉、何瑞荣、胡昭玲、康秀文、谢水仙、马瑞奇……他们也都像郭兆坤一样的努力。而最使马瑞奇住家的那户大爷念叨的,不光是瑞奇劳动好,就是回到家里,也会侍候、安慰老人,帮助弟弟妹妹。清早起来,她就扫院子,给奶奶倒尿罐,给婶子烧锅作饭,晚上回家就鼓励弟弟妹妹们学习。
田间的英雄,家庭里的好儿女,怎么不博得乡亲们的赞许呢?乡亲们赞许的,还有由他们一手办起来的党校、农业大学、畜牧训练班、细菌肥料厂、酒精厂、气象站、农具修配站、养猪场……乡亲们感念不忘的,还有那把自己的血输给一个危急的病人的赵文祥;那把自己心爱的广东凉席和绒毯给烟叶盖上防霜的李德锐和殷鸿范;那为三十几个人治好了流行性感冒的孙其昌。
群众热爱这一群下放干部,下放干部也热爱自己的良师益友——群众。将近一年的时间,他们从农民那里学会了许多农活,从当地党和政府的干部中学会了怎样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工作,怎样同资产阶级思想划清界限,怎样关心群众的利益……这一切,三天三夜也想不完、说不完。现在,他们就要同关心和教育了自己的亲人们告别了,他们又怎么能够舍得离开?要走了,总得向亲人们表示一番心意。分别的前两天,他们白天黑夜地赶着种了五十二亩苹果园。他们赶紧把自己懂得的一些技术告诉给自己的亲人。下放干部杨秀华,一遍又一遍地把细菌肥料的制造过程告诉了老陈,要老陈照样说一遍,又作一遍给她看。……
分别的日子终于到了。人们含着眼泪,围着汽车依依难舍,互道珍重,互祝在工作上、生产上取得新的胜利。
汽车慢慢地开动了,激动的欢送的人群挥着手,“老马、老郭”地叫着,当汽车开得很远的时候,人们还久久的向车行的方向凝望,不肯离去。


第8版()
专栏:

赠鞋
——下放干部诗选
下地好比上战场下地好比上战场,铁锨就是手中枪,今年土地大翻身,明年粮食堆满仓。(道良佐)
别许昌父老下放锻炼十月整,红专种子植心灵,同甘共苦易寒暑,山川草木皆动情。父兄嘱托记在心,跃进道上更兼程,他年再来庆丰收,城市农村辨不清。
(陶志新、师绍约)
赠鞋素不相识来落户,热情关怀赛亲人,十月相待如一日,饥寒饱暖全操心。千针万线密密缝,临别赠鞋祝前程,报答大娘一片心,红透专深为人民。(单明端)


第8版()
专栏:

党的好干部,群众的好儿女
群众论下放干部
石兰是个好闺女
一提起下放干部走的事,我心里就不好受。石兰住到俺家,起初有点生疏,时间长了就真和我的亲闺女一样。她每天从早到晚地出去作活,我怕她受不了,不习惯,我总是做些好一点的饭叫她吃。可是她每一次都不愿意,说:“可不能把我当客人看待。”
前天她从外边回到了家里,慢声慢气地说:“娘,我要走了!”我一听,也不知怎的,心里一酸,眼泪可出来啦。前天她“爹”在河工上正干活,一听说她要走了,说啥也得回来再见她一面。
为了祖国建设,她走是应该的。不过工作这样忙,也不知啥时候才能再来看看我。
(许昌河街乡 邢大娘)
把文化带到农村来了
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真是能文能武能劳动。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事,什么都能干,只要他们会的东西,总要想办法教给群众。他们不光是劳动好,还办了这么许多民校、业余中学、红专大学、戏剧学院什么的。下放干部把文化带到咱们农村来了。
(许昌河街乡 贺老大爷)
真是党的好干部
下放干部艰苦朴素,同群众打成一片。又帮助我们本地干部研究工作,在我们乡建立党校。他们真是各尽所能,有什么本事都尽量使出来。难怪一听说他们要走,本地干部和群众都舍不得,大家都哭了。在欢送时,董文昌的老父亲上台说:“下放干部比亲孩还亲,天冷了,这么走在路上我可不放心。”连乡党委的周书记和刘书记都眼泪汪汪的。
和他们一起工作了几个月,学到了不少东西,真比上几年政治学校还强。(许昌椹涧乡长店管理区
党支部书记 耿玉花)
他比我起得更早
住在我家的一位下放干部同志未下放前当处长,住到我家后,每天清早起来就给我们挑水。我想他是领导干部呀,这可不中。不叫他挑,他总不听。我打定主意,起得早些,自己挑。可是,我起得早,他起得更早,总是走在我的头里。……
他和我的几个小孩亲热得很,走的时候,小孩都搂着他不放,不让走,我和父亲也难受的不行。
(许昌椹涧乡王庄 董文昌)


第8版()
专栏:

下乡九月胜坐机关几年
农业部下放干部大队队长 臧成耀
劳动锻炼要结束了,锻炼得怎么样?我们作了一个总结。结论是:“下放劳动锻炼九个月,胜过机关坐几年。”
要在这里算一大笔丰收账,账单是开不完的。首先,政治思想上的收获很大,不仅放下了架子,甘心作群众的好儿女;改变了感情,爱护庄稼和公社财产像爱护自己的眼睛;而且有一百一十四个人,被选作县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六个人被接受加入了共产党。在这方面,不需要举更多具体的例证了。因为,很少有人怀疑过,下放锻炼能在政治思想上获得丰收。但是,还有人说:下放锻炼是“只红不专”,锻炼了思想,锻炼不了业务,锻炼一通以后,保管是政治上进步了,业务上退步了。
然而,他们的妄断落空了。我们不仅在政治思想上有了空前的大进步,体力上有了空前的大加强,而且业务上和科学知识上也有了空前的大提高。
这方面的账倒是需要算一算的。
我们一百七十一个人中,82%的人是农业技术干部,大专学校的青年学生。刚一下来,也有人怀疑,在劳动锻炼中能不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能不能搞科学研究。但是仅仅九个月,无论生产实践上和科学技术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就。
一、学得了实本事,治好了“空头”病。过去讲病虫害的只能讲什么病怎样防,怎样治,可是一到病虫害面前去,却连张三李四也分不清,就更谈不到怎样动手了;小麦专家会讲“麦子地要整平,撒籽要均匀”,但就是地也整不了,籽也撒不匀;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的,不会开煤气机;研究畜牧兽医的人,要给猪割甲状腺,找了好几天,找不到猪的甲状腺在哪里。可是现在怎么样呢?一般活(推水车、挖坑塘、打垅起畦、锄地、防霜、收割庄稼、田间管理等等)学会了,复杂的活(红薯育苗、打烟畦、烟籽催芽、耕地耙地、播麦、烟草杂交、开动车、制造滚珠轴承、炼焦、开煤气机等等)也学会了。
二、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亲手作得出。比如过去在机关里和研究所里不敢想像的一些高额产量,现在是经我们自己的手创造出来了。曹黎同志种的红薯试验田,亩产一万八千多斤;烟叶试验田亩产一千六百多斤;萝卜试验田亩产三万六千斤;白菜亩产六万六千多斤,等等,这些在全国来说,都不算是很高的,但对于我们过去只看书本、坐机关的人来说,过去确实是不敢设想的产量啊!
三、撒下了科学种籽,普及了科学知识。在搞试验田中,各专业组织大搞专业活动,把农业科学知识传授给农民。我们共训练了各种技术人员一万六千七百人。土制化肥,细菌肥料,病虫害,畜牧兽医等方面样样都有。用简陋的设备建立起来了生产大量菌肥的工厂。过去建一个厂得一万元,现在一千元就够了,节省90%。
四、科学研究方面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全体下放干部共写出科学技术总结和技术论文二百三十五篇,其中较好的有六十二篇,最好的有二十余篇,这种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上的大丰收,证明了是通过劳动锻炼来培养又红又专的干部的政策的胜利。
账算过了,关于“胜过机关坐几年”,还要说几句。对我们下放干部来说,九个月的锻炼的确是超过了过去几年在机关中的收获。但是这却不能说明机关不好,问题发生在人的身上。从我们多数人来看,过去一是脱离群众,二是脱离实际,三是四肢不勤。这样的人只是坐在机关里,的确难以有很快的长进。一到下边,人同群众结合了,以群众为师,这就出政治;知识同劳动实践结合了,这就出丰产和科学;筋骨受到了锻炼,自然也就长了力气。有了这三结合,短短的时间,获得显著的成绩,这也就是自然的。而且再回到机关里自然也就会给机关里带来生气。


第8版()
专栏:

劳动锻炼好,新老社员欢,生产大跃进,思想也丰收。古元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