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挖土技术大革新
无棣县用土炸药爆破沟渠效果很好
淮阴专区开展以土代洋自造水利器材运动
新华社济南11日电 山东省无棣县用自制电流雷管和土炸药放群炮,开挖河道土方工程,效果良好。据试验,只要将十六个二十五公斤重的炸药包埋在要开挖的河道里,通过电流雷管,使群炮齐鸣,轰然一声,就可以出现一条深三公尺、底宽三公尺、上口宽八公尺、长五十三公尺的沟渠。爆破后稍加修整,就合乎五级河道的标准。爆破效力之大,约等于二百个劳动力挖掘一天。
这一办法的试验成功,得到了中央农业部的赞许。农业部在最近组织了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东八省河网化施工参观团,参观了无棣县现场爆破沟渠的实地演习。参观的代表们,都说这是水利建设施工上的一项新的创举,可以大力推广。参观后,代表们对无棣县用土炸药爆破沟渠的方法,总结出八大好处:(1)速度快,功效高,可以加速实现河网化;(2)节省人力,减轻体力劳动,就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同样能完成水利工程;(3)土炸药用途广,既可以用于开矿、挖水库,又可以用于深翻地等;(4)制土炸药一举多得,扫硝土等于扫垃圾讲卫生,家家熬硝可以解决社员冬季取暖问题,淋过硝水的土泥还能作土化肥;(5)制造土炸药,半劳力都能干,扫硝土是利用早上时间并不妨碍其他生产;(6)通过制造土炸药可以锻炼出一批农村化学战士;(7)土炸药威力大,硬土、粘土都能爆破;(8)用电流雷管放群炮,比用“火信子”放单炮优越得多。
现在无棣县每天扫硝土的人数由一万人增加到五万人,机关干部和学生也投入扫硝运动,全县已制土炸药二万一千多斤,爆破河流三华里。同时,开始试验用炸药爆破的办法深翻地。
本报讯 江苏省淮阴专区开展“十代替、十自给”运动,力争做到水利工程所需物资器材全面自给。
淮阴专区按照高标准河网梯级化规划的要求,大、中、小型建筑物所需的钢料、水泥、木料、石料、黄砂等物资器材总数约达二百三十多万吨。专区领导部门积极发动有关部门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献计献策,先后提出了二百多条自力更生解决水利物资器材的建议。专区各地又广泛讨论研究了以土代洋,就地取材的办法,提出了开展“十代替”运动。
“十代替、十自给”运动的内容是:(1)土水泥代替洋水泥。(2)采取冷轧、冷拉、对焊等办法节约使用现有钢筋,同时适当采用粗铅丝和竹筋以代替钢筋。(3)木闸板代替铁闸门,除重要涵闸外,一般小闸和部分中型涵闸用插板式木门。(4)绞关代替启闭机。(5)杂木代替杉木。(6)浆砌条石代替钢筋混凝土。(7)砖结构代替石结构。(8)砂浆、砖子代替石子。(9)陶管代替水泥管。(10)埽工暂代石工。除以上十项主要代替外,还可用毛竹代替黑铁管,塑料代替钢料,白铁皮代替紫铜片,橡皮代替闸门铜片等。现已有不少工地开始这样做。六塘河工地将原来钢筋混凝土结构改为条石结构,用条石代替四万公方混凝土,可节省钢筋二千吨。六塘河上的庄滩节制闸。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研究,除重要部分用七吨钢筋和一百吨高标号水泥外,其余都是用块石、土水泥、砖头代替,十孔的闸门也全部是木门、木绞关启闭机。
现在各地正积极大干土水泥厂,大干砖窑厂,大搞采石运动,大烧陶管,大搞砂浆碎砖等。据沭阳、淮阴、泗洪、洪泽、宿迁、灌南、链水、灌云、泗阳等九个县市统计,已建成的水泥生产炉总容量达九百九十多公方,其中已有八百七十多公方正式投入生产,生产出水泥近七百吨。 (姜韦才)(附图片)
图为江苏江阴县三官人民公社用水车踏轴制成的脚踏绳索牵引运土机在水利工地上运土的情形。 汪文华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安徽积极改革治水工具总数超过去年二倍以上
本报讯 安徽省各级党委大力发动群众改革治水工具,一面改进,一面推广,现已取得了治水工具改的快、推广的快的显著效果。据省委农具改革办公室12月5日的统计,全省共制造和推广的先进治水工具已达二百七十三万多件,约等于去冬今春全省制造和推广的治水工具总和的三倍以上。这些先进的治水工具包括从挖土,运土到夯实的整个治水工程。所使用的工具,种类繁多,有龙门式挖土机和陡坡劈土机;有空中运土线和长途越岭运土机;有双轨滑车、转盘斗车、列车式拖斗运土机和绳索牵引运土机等等。这些先进治水工具在工地上已发挥巨大威力,工效显著提高,民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以阜阳专区为例,这个专区12月5日上工人数是一百零二万多人,其中半劳力约占一半,由于广泛使用了先进治水工具,全专区当天平均每人工效达十七公方。阜阳、亳县、蒙城三个县的民工全县平均每人工效都在二十五公方以上。广泛使用先进治水工具,鼓舞了广大群众在工农业全面跃进中产生劳力不足的情况下,对完成今冬明春的治水任务充满着信心。
各地领导在先进工具的创造和推广工作中,还大力发动群众解决原材料供应和制造技术问题。砀山县河北乡在全民发动的基础上,共献出废铁二万多斤,自筹木料二千四百棵。并把制造简单的先进工具的技术传授给群众,全乡很快制造了滑车七百多部,空中运土器三十套,平板车二千辆,牵引机七十九部,轨道一千多公尺。全省很多地区都在水利工地建立了工地修配厂,赶制先进工具。亳县在治水工地上大量建立修配组,铁木工人就地试制和制造,全县已新制改制成各种先进工具十万多件,基本上达到全县每个民工人手一件。 (李祥仁)


第3版()
专栏:

干部以平等身份同群众相处
公社有领导地下放部分权力
潜江县三江公社出勤多 英雄多 干劲高 工效大
据湖北日报消息 潜江县三江人民公社,用整风的方法,贯彻群众路线,实行管理民主化,大大促进了冬季生产和公社的巩固。
三江人民公社有一些干部,在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以后,错误地认为有了这“三化”,一切事情就不需要和群众怎么商量了。结果,公社的生产、生活、财务、劳动等方面,群众性的管理和监督很不够。同兴八中队中队长蒋相贤,在冬播中,把全中队三百七十八个劳动力和七十三头耕牛集中一起统一指挥。他忙得连饭都吃不上,声哑腿痛,而十二个小队长都不满意地说:“军事化搞得好,没有我们的责任了。”全队冬播四天,迟迟不能完成。
三江公社党委会认真分析研究了上述情况,从党内到党外,开展了以贯彻群众路线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主要方法是用发动群众与不发动群众得到不同结果的典型对比,使干部认识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有这样一个典型:齐心中队长黄文美,原来没和群众商量,自己累死累活,四十九个人、四十四头牛一天只能耕四十六亩地。经过改变作风,和群众商量,让群众想办法,成立深耕突击组,只三十七人、三十七头牛,一天却耕了八十一亩地,比以前还耕的深。黄文美说:“人多办的事少,人少办的事多,走群众路线真是重要。”全公社原来缺小麦种十二万多斤,干部层层向上要,经过整风,贯彻群众路线,干部层层调头向下看,发动群众想办法。这样,群众再不埋怨用种多了,都自觉地拿出种子保规划,缺的种子都有了着落。特别是莫市大队,原来向上看,缺小麦种五万斤。向下看找群众商量后,还调出三万斤小麦种支援城西大队的冬播。
三江公社党委会还认真总结分析了怎样走好群众路线的问题。几年来,一直在强调走群众路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在这一件工作上做好了,在那一件工作上可能又做差了;在这个地区做好了,在那个地区可能又做差了。党委会认为会不会走群众路线,虽然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思想问题,是干部的群众观点问题,是干部肯不肯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去与广大劳动群众平等相处的作风问题。因此,公社党委会向全体干部提出了“向群众交心,事事了解群众的思想”的任务。他们除了在公社、大队、中队、小队以各种形式开好交心会外,在每个中队都建立了大字报组,在每个生产队和食堂,设置了意见箱、意见簿,并且在全公社还建立了四百多个吸收意见组,竭力作到事事了解群众思想,事事做得群众满意。群众怀疑什么,干部就向他们交代什么。杨市大队群众要求知道建立公社以后的财务情况,贴大字报说社的钱是镜里的钱,看得见摸不着。党委会接受群众意见,先后召开了两次生产队的会计会议,并且各大队抽出一个队长和社员代表组成清账小组,公开清理,结果,解除了群众在财务工作上的怀疑,从而推进了冬播生产。
社大事多,要使两万多户的这大个家,在件件事情上有领导有节奏地上呼下应地行动得好,三江公社还发动群众制订了在生产、生活、劳动、经济、财务等方面的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抓住社、队分权这个问题,有力地去调动下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公社在生产上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经营、分级管理的原则;财务、劳动支配权也层层划分了界限,适当下放。同时,推行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责任制度。在生活管理方面,全公社六百九十一个公共食堂,都已作到每五户社员选一个代表,成立食堂管理委员会,指导、监督食堂的工作,并定期结算公布账目。
三江人民公社的管理民主化工作虽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许多事实已足以证明,民主管理是办好公社和搞好生产的根本保证。竹市大队新兴中队,原来有三十七户社员退出了公共食堂。后来他们看到食堂建立了管委会和定期结账公布的民主管理制度,干部开诚布公、一心一意地为大家服务,又自动地回到食堂里来了。他们总结了这一段全社有三多两高:出勤多,英雄多,放的卫星多;干劲高,工效高。半个月内,全社二万二千二百一十三亩的大豆的收割、八万二千多亩的棉花拔梗和十四万六千多亩的播种任务,都全部完成了。出现五十八个“卫星”连,其中有二十八个连,平均每人每天深耕(八寸以上)三亩到五亩田,割两亩半到三亩黄豆,摘棉花一百五十斤到二百斤。


第3版()
专栏:

超英分社干部贯彻民主化的共同体会
一人智慧有限 群众智慧无穷
本报讯 河南商城县人民公社超英分社运用社员代表会、老农座谈会、生活会、意见箱等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社员管理一切社务,推动了各种工作大跃进。
这个分社非常重视运用各种代表会,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现在管理区已开社员代表会四次,各大队共开代表会七十五次,中队共开二百一十一次,厂矿开了十七次。共提合理化建议十六万三千六百多条,并有75%以上的建议收到良好效果。如九团铁厂厂长岳庆如工作作风不民主,遇事不和群众商量,铁的产量不高,质量不好。工人代表会上大家对他提出了批评意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一千五百多条。岳庆如接受了批评,转变作风后,大家生产情绪十分高涨,运炭组八十七个人平均工作效率提高将近一倍。
“一人智慧有限,群众智慧无穷”。这是超英分社各级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的共同感觉。全管理区召开各种大小座谈会已达五百多次。
为了广泛地吸收社员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分社还设立了二百一十个意见箱,并已收集意见达十五万多条,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二团一营三连在秋收秋种和大办钢铁时,把拾粪组抽散了,结果到处积存了很多粪没人管理。社员张济中对这件事写了一个建议投到意见箱里,营长曾文清看到后及时采纳了这个意见,第二天就组织一千多人,突击拾粪一千二百七十六担。四营副营长负责管理食堂工作,由于他管理得不好,大家光吃冷饭冷馍,社员们向团部的意见箱里投了批评意见后,团部及时派人检查,研究改进办法,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定期召开生活会议,是这个分社的一个重要的民主形式。全分社共有四百四十三个连,坚持十天和半月过一次生活会的就有二百四十七个连,通过生活会,社员表扬了五百四十八名党员,一千零五名团员,一千五百多名干部;批评党员、团员和干部四百多人。干部表扬社员八千多人,对于不积极的社员也进行了批评。七团干部吴德中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民主,经过生活会的批评,现在大有转变,已经深入田间,以生产领导生产。一营社员潘国明原来不督促不干活,经过生活会上大家提出批评后,现在已变成了找活干的积极分子。(方徨)


第3版()
专栏:编后

巧干的一例
“轰然一声……等于二百个劳动力挖掘一天。”这是无棣县新爆破方法最可贵之处。
挖掘土方和运送土方是一般水利工程的两大项目。改革运输工具可以加快运土的速度;采用土办法来进行效力大的爆破,就可以加快挖土的速度。挖得快,运得快,整个工程进度才能加快。如果每项土方较大的水利工程,都能在改革运输工具的同时,再采用新法爆破,就等于工程进度插上两个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了。
冬春兴修水利的任务能不能多快好省地完成,关键在于苦干加巧干。无棣的作法就是巧干的一例。


第3版()
专栏:

实现水网化
沟通沟,坝连坝,
河通河,闸连闸,
河沟相连似蛛网,
从今河水听俺话;
叫上山,呼呼爬,
叫下田,哗啦啦,
千年水患变水利,
旱地实现水网化。


第3版()
专栏:

用粮一定要有计划
跃进公社检查整顿粮食工作
据湖南日报消息 湖南湘潭县跃进人民公社最近进行了查对用粮情况和处理了一些未归仓的粮食。部分发生霉烂、生芽的仓粮,也得到了处理。
这个公社刚建立不久,就发现了在粮食保管和使用方面,有严重的混乱现象。突出地表现在干部对粮食心中无数,收支不清,开餐人数也不摸底。原小社的干部存在卸担子的思想,公社干部又不熟悉情况,计划用粮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贯彻执行。全社有80%的食堂没有专人管理粮食,用粮没有计划。极少数生产队里还发生了瞒产、私分稻谷的现象。在粮食保管上也发生了霉烂、火烧、盗窃等事故。据十二个大队检查,有十万斤粮食堆在晒谷坪上没有仓盛。仁湖队牛皮塘晒谷坪上堆放三万斤谷子,被坏分子放火烧掉了三千斤。特别是各个粮仓都没有管理制度,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动用粮食。吃饭也毫无计划,爱煮多少米就煮多少。群众对此很有意见,有人唱出一首快板,说:“用粮不用秤,收支账不清,长此搞下去,明年难接新。”
该社粮食部把这些情况向党委汇报了后,引起了公社党委的高度重视。即由第一书记林立亲自挂帅,组织了一百五十多名财贸干部和二十个原来小社的会计以及保管粮食人员,分别下队,帮助各队普遍清理粮食,并以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为中心,向群众进行了一次宣传教育,并开展反对浪费粮食、实行计划用粮的大鸣大放大辩论,经过鸣放辩论,群众的觉悟大大提高,加强了粮食保管工作,首先集中力量,把十多万斤放在晒坪上的粮食,运到仓里,并及时抢救了危粮,使国家财产没有遭受损失。接着进行“三查”“三对”,即查清账表,查清库存实物,查清食堂开餐人数;收支数字对库存量、账表数字对实物,用粮分等人口对总人数。全社清查结果,除完成国家征购粮食任务,和留出种子、饲料、储备粮等外,社员口粮到11月底止,已吃去了一千六百五十一万斤,每人合三百斤,按计划标准超吃了五十斤。
经过清查和结算,摸清了粮食底子,他们又帮助各大队建立和健全了粮食收支、保管和用粮账项制度,使食堂开餐人数和用粮账、粮食进出仓账,做到账实相符。根据年纪大小、工种不同,和劳动力的强弱,分成七个等级,重新制定了用粮标准,把粮食定量到人,并计划把前段所超吃的粮食,也逐月节余出来。批准用粮的权限,也统一到公社粮食部,下面干部和群众不能开仓动用粮食。全社十二个大队,都派定了管理粮食的专职干部,订了一套管理粮食的规章制度。这样,使粮食工作井井有条,群众非常满意,他们说,现在才是“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了”。


第3版()
专栏:

徐州地委指示各地做到
颗粒归仓 防止浪费
据新华日报消息 江苏徐州地委最近指示各地在秋收突击扫尾运动中,各县做到:一、把尚未收起来的一切作物迅速、彻底的收完,主要是山芋、棉花、花生以及芦苇、蓖麻、葵花等。二、已经收过的地方,应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检查,对收得不干净的,必须补课,再进行一次小秋收,务必做到颗粒不留地,寸草都还家。三、已经收起来的作物,必须迅速妥善处理,立即归仓储好,坚决防止任何损坏霉烂浪费现象产生。特别是山芋,必须集中力量抓紧目前天晴未冻的好时机大量突击切晒。四、地头,场边,大量收集山芋藤、棉花秸、萝卜缨等,认真地保管好,充分地利用起来,作为饲料、燃料。


第3版()
专栏:

勤俭持“家”
林时
现在说:“用粮要有计划”,一定会有人问:“今年粮食不是大丰收了吗?何必还要如此强调计划!”是的,今年粮食大丰收了,许多人民公社还实行了“吃饭不要钱”的粮食供给制了。看样子,可以不必强调计划了!
其实不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今年大丰收以后,粮食够不够吃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因此许多地方已经放宽了计划供应的标准。但是,这并不是说不应该再有计划了,特别是不应该再提倡节约了。道理很简单:首先从全国范围来说的,有的地方每人的平均粮食达到了一千斤,有的地方不到一千斤,是八百斤,五百斤。因此,如果不注意节约粮食,那么这些地区的粮食还是可能紧张的。其次粮食是“宝中之宝”,是国家的财富,即使粮食完全解决了,也不能浪费。一个人民公社有几万人,一人浪费一斤粮食,就是几万斤。反之,一人节约一斤粮食,就是节约几万斤。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又会有人问:“你们不是说放开肚皮吃饭吗?”是的,丰收了,应该多吃一点,但这与计划用粮并不矛盾。计划用粮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是说,粮食虽然丰收了,对于全社的用粮仍须有个计划,每个人平均吃多少,每个月平均吃多少,这样,才可以防止发生浪费现象。现在有的食堂就因为缺少计划,浪费现象很严重。一是要把每颗粮食,用到必须的生产和生活上去。饭要吃饱,但是决不能浪费。计划用粮并不是要大家不吃饭,少吃饭;而是在吃饱饭的条件下,大家来节约粮食,爱护粮食。
现在还有人这样想:“既然实行供给制了,吃过了,由公社负责。”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这是在公社和自己之间划一条沟,好像公社不是自己的。公社是谁的呢?当然是大家的。浪费公社的粮食,就是浪费自己的粮食。大河没水小河干,公社没有粮食,自己也就没粮食吃。
公社是自己的家,不过不是过去的小家,而是大家。既然是大家,就应当像过去一样的爱护这个家,实行勤俭持“家”。计划用粮,就是勤俭持家方法之一。


第3版()
专栏:

照顾社员需要
红光大队办三个食堂
本报讯 宁夏中宁县东风人民公社红光大队第五小队,为了满足社员的不同要求,创办了农村幼儿食堂、小学生食堂,还在成人食堂里为老人、病人和产妇设立了小灶和保健灶。真正做到了所有入食堂吃饭的人,个个满意,皆大欢喜。
这小队有九百多人,原来不分大人、孩子,也不分老人、病人,全按居住区域分别在三个公共食堂吃饭。每个食堂平均有三百一十人,一到开饭,大人孩子,吵吵嚷嚷,有的妇女刚从田里回来,就要照顾孩子吃饭,弄得自己吃不上热饭,也得不到休息;孩子们跟着大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也满足不了身体发育的需要。第五小队党支部根据这种情况,决定分别办食堂,这个主张一提出来就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拥护。经过五天准备,幼儿食堂、小学生食堂、小灶和保健灶都办起来了。


第3版()
专栏:

光荣的事业崇高的人
本报记者
河北省藁城县红旗公社的毛庄,在公社化后出现了许许多多新人物,人们可以从新建立起的人民公社的服务机构中,看到那些有着高贵品质的普通劳动者,正在不眠不休地为公社社员服务。
幼儿园赛过家
“要不是新社会、要不是你们几个闺女,俺那儿子心恒将来不知变个什么样子呢!”心恒娘一见到毛庄村幼儿园的教养员,总是拉着手反复地说着上面这句话。村里的群众和干部们也经常赞叹的评论着“在幼儿园里工作的几个闺女真好!”
人们为什么这样称赞毛庄村幼儿园的教养员呢?原来现在幼儿园里当“模范小连长”的申心恒,在没有入园前,是个著名的“打人大王”。虽然他刚满六岁,但却整天招猫斗狗,到处惹事,他娘为他搞得妯娌不和,邻居不睦,整天为他操碎了心。这样调皮的孩子,却在十八岁的年轻姑娘、教养员申兰芝和申淑玲的教育下,变成了有礼貌、守规矩的孩子了。
毛庄村党支部为了建立幼儿园,特意从生产队里抽调出申兰芝和申淑玲两个共青团员担任教养员,她俩都是生产能手,并且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申兰芝读过四年书,申淑玲刚刚摘掉文盲帽子,她俩根本没有管理孩子的常识和经验。许多好心的人为申兰芝、申淑玲担心。但她们有一条信心,就是相信在党领导下,能把孩子教育好。办起幼儿园后,申心恒第一个入园。她俩决心要教育好申心恒,研究分析申心恒的特点,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教育。在她们的耐心教育下,这孩子简直变成另外一个人,见人很有礼貌,回家还帮助他娘扫地抹桌子。他娘高兴地说:“俺家心恒入园一月,比在家一年还强得多。”
人们对幼儿园这样赞扬,是和申兰芝、申淑玲顽强的不断克服困难,为祖国的第二代忘我劳动分不开的。毛庄的幼儿园是今年8月后建立的,当时许多人还认识不到幼儿园的意义,因此在开创过程中,经常碰到冷遇。曾经有人这样劝申淑玲:“你在队里生产多好,给人家带孩子有啥出息?”
但是,这两位姑娘和在全国各地公社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一样地在极困难的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幼儿园刚成立没有房子,她们就领着孩子在村边上玩。为增强孩子的营养,她们就自己给孩子碾米作饭。她们知道自己文化低,经验少,就去请小学的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为了备课,她们经常准备到深夜。现在幼儿园的教养员发展到五个,孩子已由三十人增加到一百五十人。幼儿园有了宽阔的房子,装上了电灯。
毛庄的人们给幼儿园编了四句诗“幼儿园赛过家,阿姨老师赛过妈,孩子个个胖又壮,活泼可爱赛朵花。”来歌颂教养员和幼儿园的成绩。
比亲闺女还强
提起幸福院唯一的服务员李连梅,幸福院的老人没有一个不夸奖的,都说连梅真是个好闺女,比亲闺女还强。
李连梅今年四十五岁,她一人照顾着四十一位老人,每天给老人们打水、烧炕、洗衣、叠被。她对四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侍候得格外细心,吃饭时吃一碗盛一碗;怕没牙的老人嚼不烂,特地用筷子把吃的东西夹碎;对有病的老人更关怀倍至,亲手给他们做面片,冲鸡蛋。在秋收紧张的时候,有些不服老的老人们要到地里去摘棉花、拣山药,连梅便陪着老大娘们下地,只怕她们摔着碰着。连梅的服务态度感动得老人常说:把这么个好人给咱派来了。
最使老人们满意的是,连梅常常想办法给老人们开心,大家都夸她心活,嘴会说。当老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的时候,连梅就高声唱起小调或是讲个笑话,说个故事,总要把老人逗得哈哈大笑她才高兴。在李连梅热心的关照下,幸福院整天充满欢乐的气氛。
李连梅从小没爹没娘,受了一辈子苦,解放后积极劳动,当选过村的妇女委员。两个来月前,她要求到幸福院担任服务员工作。李连梅非常满意她的工作,她常对人说:“我可找到娘家了。”
人人欢迎的接生员
现在,毛庄的妇女不再为产期的安全而提心吊胆了。这里已经成立了妇产院,特别是妇产院里有一位既掌握熟练助产技术、又能为产妇和婴儿而忘我劳动的接生员连五娘。
连五娘虽然已经五十五岁了,但是她手脚比青年人还勤快。自从担任接生员以来,她老是住在妇产院里,很少回家,生怕误了助产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地看护着产妇和婴儿。她总是在接生以后把孩子洗完包好,还亲手给产妇煮好小米粥,一切都安排完了,才肯停下来休息。她还为婴儿洗尿布、争着给产妇作些好消化的东西吃,她坚决主张妇女在产后要在院里静养十五天后才离院,怕过早出院伤害了身体。凡是来到毛庄的人,都常常从男女社员们的口中听到对这位热心肠的连五娘的称赞。
自从今年6月毛庄成立了妇产院以后,连五娘第一个参加了工作。那时,妇产院只有几间空房子,既没有什么医药设备,又没有人。连五娘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四处奔走,好容易才找来两位青年助手。连五娘自己还亲手给产院砌炉灶。经过连五娘的这番苦战,终于把妇产院建设成了。现在,这座农村妇产院已经有三间产间,其中一间是适合农村习惯的有火炕的产房,一架木制手术台和够用的医药器具。从6月到现在,连五娘已经接生了五十位小公民。
连五娘有着一手“土洋结合”的接生技术。三十年前,从她娘那里学过旧法接生,解放后又在藁城县的训练班里学习过新法助产术,由于她细心钻研,已经把新旧接生法的优点结合起来,作出了不少起死回生的事迹。今年夏天,尚庄赵海含的爱人在妊娠八个月时摔了跤,眼看就要小产。解放了思想的连五娘立即大胆地进行了接生,使产妇和婴儿都很平安。连五娘在谈到这段事情时总是一摆手地说:“谁说七活八不活?没的事。”
连五娘说,她年纪大了,助产工作很紧张,有时也感到有些劳累,但是一看到产妇和婴儿安稳地睡在床上,她就高兴得忘记了疲劳。
“肥肉”的笑话
毛庄第三食堂炊事员申洛恩,笑哈哈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身子前仰后合的告诉人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一天中午,各个饭厅一桌一桌都坐满了人,忽然三十多岁的妇女周妮子高声高气的对管理员说:今天我不吃大肥肉,另给我做吧。当时,人们哄堂大笑起来。原来她所说的大肥肉,就是这个食堂的炊事人员在“吃薯不见薯”的号召下,用红薯做成的几十样菜当中的一种——红薯肉。
六十二岁的老炊事员申洛恩在这个连续两次被评为先进食堂的食堂里起了积极的作用。申洛恩是贫农出身,他一生的家庭经济地位,养成他爱勤劳、好琢磨的性格。从公社食堂成立聘请他当炊事员以来,10月上旬,毛庄四个劳动食堂展开竞赛,申洛恩就在红薯上作开了文章。他想,如果用大量丰收的红薯来作出许多种菜,不仅可以增加社员们的食欲,也可以节约用粮。他模仿着过去人们用粉面作成的“红白肉”,把红薯擦成丝掺了很少的粉面,加了少许的颜色,上锅蒸成了和真猪肉一样的“红薯肉”。他说:“有了这个,就可把它切成方的长的许多种,花样新鲜,人们爱吃。”其他什么“红薯豆腐”、“丸子”等等,申洛恩一人就创造了十多种。每次当社员们吃到多种花样的饭菜时,都兴高采烈的谈论,食堂可真是越来越好了。社员申洛芝吃到“红薯肉”以后说:“山药成了宝,又当粮食又当肉。”有一次第三食堂招待外地来的渠道参观团,申洛恩就大显身手,提出不用一粒粮食,保证大家吃好吃饱。参观团以感激的心情参观了食堂,并且学习了做“红薯肉”的技术。
申洛恩的特点是,只要是为大家的事,他总是不辞辛苦的。从成立食堂以来,他每天都是早起晚休息。他说:能使大家增加一点快活,对公社对国家有好处,辛苦一点又算什么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