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苏联送来好设备 支援我国大跃进
新华社5日讯 我国工业生产大跃进,得到了苏联在设备供应方面优厚无私的援助。
为支援我国以钢为纲的工业大跃进,到今年10月底止,苏联今年已经供应我国二十多个现代化大型冶炼、机械、发电、煤炭等企业的成套设备;到今年年底,全国就将有三十多个重点企业在苏联的大力支援下全部投入生产。
今年苏联供应我国的各种非成套的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也比去年有很大的增长,如各种机床将比去年增加三倍多,发电设备增加六倍,土建机械增加二倍多,载重汽车一万多辆,比去年增加几十倍。从1月至9月份,这些设备中的大部分已如期运交我国,及时保证了各工业部门生产和建设的需要,如武汉重型机床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现代化大型企业,在苏联设备运到后,很快就安装完毕投入了生产。
由于我国工业建设的飞跃发展,不少工程都要求提前建成投入生产,苏联人民发扬高度国际主义精神,积极赶制设备,保证了这些企业所需设备的提前供应。例如武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的主要设备都是苏联成套供应的,原定在1959年7月竣工,后来武钢决定提前到今年10月1日出铁,苏联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与支持,要求为武钢一号高炉制造设备的有关经济区、有关厂矿大力支援,把一号高炉的设备制造任务放在首要地位,尽先安排制造,结果在7、8月份就把许多重要设备提前制成运送到我国。在苏联多方面的援助下,武钢一号高炉比跃进计划又提前了十八天,在9月13日就出铁了。为了促进电力先行,解决部分工业基地电力供应不足的困难,苏联又提前一个季度到半年供应了我国许多电站的成套设备,使原计划要到1959年才能投入生产的二十五万瓩发电能力,提前在今年发电。此外苏联还提前交给我国二百多台机床、一百八十多台柴油机和一部分锻压设备和起重设备,并把原定在1959年交货的八万九千多吨钢材,也提前在今年供应,有力地支援了各工业部门的大跃进。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原订的一些设备还不足以满足生产和建设上的需要,因此下半年以来我国又陆续向苏联增订了一部分设备,对于这些订货,苏联方面都尽力给予援助。例如为了协助我国解决目前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苏联除按照原协定已经运交我国九千三百多辆各种汽车、机车外,最近又决定再增加供应载重卡车八千辆、拖车二千辆、石油五十多万吨,并且还要供应一批机车和钢轨,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最紧迫的交通工具不足的困难,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根据我国大中小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苏联还把他们现存的三万七千多瓩小容量的水力和火力发电设备成套地拨让给我国,并且年内就可陆续运到,这些小型发电设备将在农村或临时工地上安装,和我国农村的“夜明珠”一道发射光芒。


第2版()
专栏:

四川新建炼铜炉1600座
本报讯 四川各地在炼铜工业中大力贯彻小、土、群的方针以后,出现了“铜炉成林,铜水成川”的新局面。到10月中旬,新建的铜炉达到一千六百多座,粗铜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三百倍。
中共四川省各级党委根据新形势,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发动群众掀起了土法的炼铜运动,迅速在全省找到一千多处铜矿,并组织了八万多人上山炼铜。各地党委为了推进群众性的炼铜运动,在最近几个月又进一步加强领导,纷纷确定了书记或部长分管炼铜,抽调大批得力干部到铜矿和铜厂协助工作,结合加强思想教育、开展鸣放辩论,及时解决贯彻小、土、群方针遇到的许多新问题。会理县铜矿的品位低,冶炼技术不易掌握,常常炼成铜铁合金。县委书记便亲自带人上山总结先进经验,及时推广了先选择矿石,再把低品位矿石炼成冰铜,然后由冰铜炼制粗铜的办法,使炼铜分成几步走,这样群众的信心增强了,在短期内,又建成一百多座铜炉。


第2版()
专栏:

中条山上两万人炼铜
新华社讯 山西省昔阳、解虞、永济、临猗、盂县、五台等六个县的群众,正在大搞土法炼铜。
在中条山区里,解虞、临猗、永济三个县联合组成的两万多名炼铜大军,5日创造了日产粗铜四万斤的纪录。目前除保证使原有的一百二十五座土高炉正常生产外,正在突击修建一批新炉。在太行山区,盂县、昔阳两县各人民公社社员组成的炼铜大军,采取了边勘探、边建炉、边冶炼的方法。昔阳县一支千人采矿大军在短短的几天中,就开成七十多个矿井,部分已投入生产。盂县铜厂的职工经过一个月的苦战,已建成一座日产铜两吨的炼铜厂正式投入了生产。


第2版()
专栏:

场口公社放卫星
本报讯 浙江省富阳县场口人民公社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全民土法炼铜运动。万人炼铜大军日夜奋战。这个社到目前止,有一百八十多只土炉铜水畅流。10月21日上午五时到22日上午五时还放出了日产一点八八吨的高产卫星,这一天的产量比以前的平均日产量猛增六倍多。这个社现在正在大力开采铜矿,准备在月底放出日产十吨的高产卫星,到年底计划产铜三百吨。中共建德地委正在富阳县召开炼铜现场会,总结和推广场口人民公社发展全民搞土法炼铜的经验。(附图片)
浙江省富阳县场口人民公社卫星一号炼铜小土炉,日产二百多斤。
  程敏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墨江炼铜用化铁炉
新华社昆明电 云南省墨江县试用民间铸犁铧的化铁炉炼铜,又快又好,每人学两小时,就可以掌握建炉和冶炼的全套技术。
这种方法是中共墨江县委第一书记和通关乡农具厂的一位铸犁铧的老师傅共同试验成功的。他们每炉加矿石三公斤、木炭四公斤,十五分钟就可出铜。一个小土炉一天约可出铜二十至四十公斤。
这种炉子的特点是:风大炉小温度高,少吃多餐出产快。县委认为它有三大优点:(一)操作简单,群众容易掌握技术,只要有矿,人人可以炼铜;(二)投资少,见效快,一个炉子造价约四元,两小时建成,寿命一月以上,至少可产铜半吨;(三)携带方便,有矿就炼,无矿一人挑起就走,人到那里厂在那里,可以在家里炼,也可以在山上炼。
中共墨江县委已在通关乡开了现场会议,大力推广这种炼铜法。全县六十个党总支书记,只用一个半小时就全部学会了建炉、冶炼技术,回去以后都炼出铜来。他们正在用一传十、十传百的办法向群众广泛传授技术。


第2版()
专栏:

大刀阔斧割“盲肠”
沈阳机床一厂建立“土设计院”简化部件
本报讯 沈阳第一机床厂在各车间建立“土设计院”,采取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的办法,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命,大胆割除机床上的“盲肠”,简化部件,使机床的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年的总产量将达到八千台。
这个厂对三种主要车床——C620——一车床、C630车床、C650车床进行简化设计以后,共淘汰各种部件五百多种、一千二百多件。因此,每台车床最低节约一百多公斤钢材、二百多公斤铸件,并且节省了六十多个工时,这比原订总工时计划降低5%。
为支援全国机械元帅升帐,这个厂职工群众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对现有生产潜力进行了挖掘,发现简化机床结构,是提高机床产量的一条最好的途径。这是因为很多机床在设计上过于强调万能性,有不少部件用途不广或使用不上,造成肥头大耳的浪费现象。如三种车床的整个油盘、冷却棒系统,在进行快速切削时并无用处,只可用于钻孔,但在实际使用中,却连钻孔也不多。C620——一车床的转数脱离实际需要,因此有三十多个齿轮实际上是多余的。这种机床安装了加工三种螺纹的结构,但除公制螺纹外,模数螺纹用途很小,在一百零六台车床的调查中证明只有七台偶尔使用一下,英制螺纹也只是在修理车间和工具车间里才用得上。在工艺方面,也有着华而不实的现象,如加工手轮柄时,单纯为了美观,竟耗费掉许多工时进行电镀抛光。仅在一个工段加工的五十种零件中,就发现有三十一种零件工艺要求过高。
通过职工们的鸣放辩论,厂的领导上肯定了简化工艺机床的部件是增产机床的捷径,并且及时提出“给机床割盲肠”的口号,发动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密切结合,建立了车间设计院,大闹机床革命。由于工人亲自参加了设计,并且广泛调查了产品使用情况,便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简化,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就完成了三种车床结构的重大改造。(附图片)
被工人称为“阔少爷”的一台六五重型车床,经过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创造,把主轴转数由十二级改为六级,用一根丝杠挑扣和走刀,有22%的另件节省了。这台车床是在性能不变、制造简单、经济适用的基础上进行简化的。这是参加设计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们正在进行切削试验,试验证明效果良好,准备大批生产。
新华社记者 于肇摄


第2版()
专栏:

化礼品为产品
 华工
郑富有用土法热轧齿轮,攻下了世界新技术堡垒。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创造。但是,一项新的技术创造出来以后,如何迅速地普遍推广,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今年以来,各地工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大搞技术革命,曾经出现了不少的新创造、新发明和新产品。有的已经大量生产,满足了社会需要。但也有一些产品创制以后还停留在礼品阶段。怎样“变礼品为产品”,在不少生产部门中还没有很好注意解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些生产部门对计划平衡的迷信没有完全打破。他们不敢坚决调整既定的生产计划与秩序,坚决支持新生事物。这样,就使技术革命的花朵停滞在试制成功的阶段,而得不到及时应用和推广。
任何一件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去,必然会程度不等地打破原来的生产计划、调度计划、物资分配计划等等。这是正常现象,毫不可怕。譬如,目前有不少机械制造厂正在制造大批切削齿轮的机床,任务的确十分繁重。但如果把生产计划调整一下,将热轧齿轮设备的制造任务排进去,则一套热轧设备就可代替八十台到一百台切削齿轮的机床,试问打乱了原来的低产计划换来了高产果实,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应该看到,让各种创造发明长期当做展览会上的礼品,不但使生产受到损失,还将阻碍群众性技术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开展。由此可见,变礼品为产品,保证群众的创造迅速应用到生产中去,不仅是个技术性的组织工作,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政治任务。


第2版()
专栏:

一窑对一炉成配又成双
四川一些地区正确处理铁煤关系
本报重庆电 四川涪陵、万县、达县、泸州等专区采取一窑跟一炉,或者数炉对一窑的办法,保证炉群所需的燃料得到充分供应。
在处理铁与煤的关系、布局等问题上,四川许多专、县的干部、群众经过了一番曲折。开始,大家只注意到抓土高炉的建设,对于把采煤、炼焦等工作如何相应地跟上去却注意不够。等到大批土高炉点火投入生产,发现燃料供应不足,才感到问题严重。例如,10月17日到20日高产周的头几天,全省建成的土炉子十二万个以上,干部、群众基本上过了掌握炼铁技术这一关,信心很大,就是因为燃料跟不上,投入生产的炉子只有四万多个,产量迟迟跃不上去。后来各专县下定决心抓煤,才扭转了这个被动局面。这个事实,严肃地教育大家,煤铁生产必须全面安排。涪陵、万县等许多专区的干部、群众原来就提出一窑跟一炉或两炉对一窑的奋斗目标,现在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小钢铁基地、生产正常的炉群为中心,建立固定的煤炭基地作配合,按产铁多少来计划采煤多少,是保证高炉正常生产的好办法。
首夺四川千吨县帅旗的古蔺县,投入生产的炉子五百多个,由于有六百多座小煤窑的支持,一对一还有多,因此正常出铁的炉子达到88.92%。涪陵专区围绕高炉群大建煤窑群,目前已实现二炉一窑,这些煤窑都在高炉附近,煤、铁生产密切结合,搞成一套管理机构,既便于统一安排生产、逐步形成小型钢铁基地,又可大量节省人力、物力,便于加强党的领导和统一管理。现在许多地区都以高炉群、铁矿、煤矿为中心,成立矿区党委和管理委员会,把人力分成冶炼、采矿、采煤、运输等几条战线,包工、包产,专人负责。这样,矿区自己用煤,自己来考虑、安排开采,对发挥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性有很大好处。


第2版()
专栏:

从窄胡同里走出来
鞍钢一厂变少数人炼钢为人人炼钢
据新华社鞍山5日电 鞍钢第一炼钢厂冲破了只有少数人才能炼钢的陈规,正在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一个人人参加的群众炼钢运动。这个运动打破了大企业炼钢的神秘观点,调动了所有平炉工人的积极性,显示出工人群众驾驶现代化炼钢技术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生产情况越来越好。10月17日到26日的十天中,全厂钢的日产量比10月上旬平均增长了八百六十多吨,每炉钢的冶炼时间缩短了四十多分钟。
第一炼钢厂的群众炼钢运动,是从五号平炉首先开始的。在鞍钢的平炉上,历来是由极少数的炼钢工来炼钢。他们控制着炼钢的整个冶炼过程,炉子上的助手和普通工人只能在炼钢工的指挥下做些炼钢准备工作和炉前、炉后杂活。这种规章,这次被工人冲破了。当五号炉子的炼钢工强调客观困难、认为一炉钢的熔炼时间怎么也突不破八小时的时候,他的助手崔志年就在平炉党支部的支持下挺身出来试炼一炉看看,结果只用六点五十分就炼出了一炉钢。厂的中共党委从这一事例中受到很大启发,深深认识到只有炼钢工才能炼钢的规章已经影响了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立即抓住这一先进事物的苗头,号召各个平炉学习他们的经验。接着,各个平炉懂得炼钢技术的助手、普通工都纷纷参加炼钢,一个群众炼钢运动就在全厂迅速开展起来了。
这一运动开始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有独立操作能力的一般工人,进行独立操作指挥炼钢;(二)炼钢工以带徒弟的方式,同助手甚至普通工一起炼一炉钢;(三)集中全炉工人的智慧,集体炼一炉钢。但是,这个运动目前又在继续向前发展。例如过去护炉和热工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的,现在这个厂的中共党委在“人人炼钢”的基础上,又提出“人人护炉、人人掌握热工技术”的更进一步的行动口号。
这一运动开展以后,调动了全厂平炉工人的积极性,各个平炉都出现了大家关心炼钢、大家议论炼钢的新风气。很多过去被人认为突不破的炼钢纪录,正在不断地被突破;有些过去被人看作“天经地义”的技术操作规程,现在也被群众大胆地改革了。六号炉扩大装入量后,跑渣挡火现象严重,熔炼时间长期停留在八小时以上,这个炉的一个助手起来大胆改变了装料方法,使熔炼时间减到七点五十分。
这个群众炼钢运动促使了全体平炉工人迅速提高炼钢技术水平;一批新的炼钢能手将在运动中很快成长起来。


第2版()
专栏:

驯服它
本报记者 赵玉昕
“鼓风机器毛驴拉,
八尺车床用手摇;
二十一个黑铁匠,
古庙门前烘炉烧。”
这首诗,是河北省天津专区人民在今年7月开始大造机床时,对本专区机器工业现有基础的一个写照。在这种薄弱的基础上,全专区的八百万人民发奋图强,在党的领导下,本着“小土群”的方针,只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制造出各种车床、刨床、铣床、钻床等四千一百六十三台,使全区的机械设备翻了十番,武装起新建和扩建的一百六十五个工厂,给今后的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在设备、技术、原材料样样缺少的条件下,这些机床能够在短期间大量地问世,可见全区人民的干劲之大、志气之高。现在我把几个故事写在下面,作为对土专家、先进人物的点滴介绍。
两把大锤造旋床
谁能相信一台明亮精致的旋床是用两把大锤造起来的。河北省有个七十三岁的老汉王福永就干过这样的事。
王福永是肃宁县徐家庄人民公社的社员,从年青时候就爱好机器,抗战时期曾为民兵修造过枪枝;在制造这台车床以前,在社里担任农具修配工作。今年7月,在一次讨论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社务会议上,大家都认为如果自力更生地制造出一台车床来,实现机械化就会更快了,老汉王福永毅然承担了这一任务。他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用手刻也要刻出机器来。”但车床不是锄头,对赤手空拳的庄稼汉来说,毕竟是不容易的。比如床面要求是平的,而作为床身的两条钢轨,当中高两边低。于是他们绑起了一块三百多斤重的大砂石,四个人抬着在轨面上磨,四天以后,石头磨掉了二十多斤,只把轨面磨去了一层铁锈。老汉知道硬干不行,就从家里找出一块锋钢,打成了抢刀,一点点地抢,终于把轨面抢平了。机床上需要钻很多眼,老汉王福永又用锋钢打成了曲轴钻,率领着几个青年轮班钻,三个姑娘的手磨满了泡,用布缠上继续钻。他们用“铁杵磨锈针”的毅力,花了一个多月功夫,创造了三十三种特制的工具,制成了整个车床的四百多个部件,车床诞生了。经过人们观测、试验,都认为这台车床的运转性能良好,精密度达到了一般皮带车床的要求。
现在徐家庄农具修配厂已经用它做出了许多农业机械了。
师徒竞赛
“上午看,下午摸,两天能操作,三天出成活”。这是安次县农业机械厂新徒工们快速学艺的口号。十八岁的女徒工刘万英更为大胆,她进厂不满两月,竟然和师傅开展了生产竞赛。
刘万英是今年才毕业的高小生。7月初进厂,三天后就学会了独立操作,和师傅刘景芝分日夜两班共用一台牛头刨。一天,师徒俩参加了全厂职工大会。刘万英忽然向刘景芝说:“刘师傅,为了完成在国庆节前生产一百台车床的任务,我要向你挑战。”徒弟向师傅挑战!使这个半年前刚由自行车修理工转为车工的刘师傅不由得一怔。刚进厂的女徒弟,敢和师傅宣战,不简单!
当天晚上,是刘万英的夜班,刘师傅帮助她磨好了刀,卡好了活,把一切工具准备齐全,才回去休息。刘万英过去一班只刨两个大刀架,刘师傅刨四个,她想,今天晚上再少也要刨四个才行。她把全副精力集中在刨床上,一秒钟也舍不得错过。天刚亮,刘师傅就来上班了。这时刘万英已刨完六个,第七个才卡上。刘师傅高兴地说:“好样的,果然超过我了”,但刘万英下班后很久也不走,站在一旁给师傅当下手。刘师傅想,“我们竞赛是为了早日实现共产主义,不是赌输赢,你赶得越紧,我就该跑的更快。”于是他加快转数,改进吃刀方法,一班刨了七个,下班后并把这个秘诀教会了徒弟。并且写成大字报勉励她说:“苦学苦练苦钻研,师徒携手齐向前,互相学习又竞赛,学艺何必用三年”。
第一台龙门刨
今年7月,静海县铁工厂决定试制龙门刨,大批生产车床的时候,在职工中引起了一场有趣的争论。“这是妄想,凭咱们这个烂摊子,制得成龙门刨?”六级车工李瑞峰反复地说:“没有龙门刨,是造不出龙门刨来的。”钳工周吉庆很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只要决心大,就能制成。”李瑞峰说:“不行,造龙门刨不比造个手摇水车,我从十六岁上就在龙门刨上干活,难道不比你们清楚?”的确,在这个只有一两年历史的小铁工厂里,见过龙门刨的人并不多,所以不少人信了李瑞峰的话,两种意见的争论,就相持不下。这时,平常不爱说话的车工李树生忽然发言了:“那么,世界上的第一台龙门刨是怎么造出来的?”“对呀!”大家很快地开了窍。
制造龙门刨的工作开始了,从制模型、翻砂、铸件到加工跑道和机身,不知碰到了多少困难。周吉庆、李树生都曾急哭过,但在党支部的鼓励下,他们用落后的工具采取了“手刻”、“牙啃”的办法,苦战了十昼夜,把第一台的龙门刨装成了。但一试车,大伙的笑容又消失了,因为它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周吉庆等围它转了一整夜,也找不出原因。第二天跑到杨柳青工厂去请教,才知道皮带轮装反了。纠正以后,这台龙门刨才自如地转动起来。这台产品虽然不十分“规矩”,但它成为这个工厂的“母鸡”,目前工人已用这台“母鸡”,生产了一百多台车床和两台新的龙门刨。(附图片)
(王永扬插画)


第2版()
专栏:

一炉钢创出一个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谭冰洁
有一位敢想敢干的青年炼钢工人,把一炉钢的炼钢时间大大缩短,从此以后,原来被人称为“老牛炉”的一座平炉,一步登上了先进炉。
这位青年工人是鞍钢第一炼钢厂五号炉的助手崔志年。10月17日,他在这座平炉上仅用六点五十分钟就炼出一炉钢,比过去一般水平缩短了三到五个钟点,创造了这座炉子的空前纪录。紧接着,五号炉出现了“一人领先,众人追赶”的猛烈跃进局面,在一周内,就使每炉钢的冶炼时间比10月上半月减少了两小时。
第一炼钢厂五号炉有史以来最短的熔炼时间是八点二十五分钟,一般为十小时到十二小时。这座平炉已经炼了三百二十八次钢没有总检修。按照惯例,炉子到了中期——炼过二百次钢不总修,产量就很难提高。这些情况使得在这个炉子上工作的炼钢工认为把熔炼时间缩短到八小时是不可能的。但是,崔志年首创的炼钢新纪录,却从根本上扭转了五号炉生产的落后状态,改变了人们的老观点,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谁的共产主义风格高,谁就有胆量,谁就能获得更大的产量。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10月15日——高产周开始前,第一炼钢厂各炉炼钢工人都订出了缩短冶炼时间的新指标,有的炉是七小时,有的炉子是七点十分,唯有五号炉炼钢工徐纯民把炼钢时间订到八点以上。二助手谭永清对这个指标不满意,他说:“关键就看敢干不敢干,敢干六点也能打破。”一助手崔志年当即拥护他的意见。可是炼钢工徐纯民不同意。他说:“有热情是好的,可不能冒进!炉子老了,目前炼一炉钢有时得十二、三个钟头,八点已经够先进了”。
崔志年眼看着高产周里自己的炉子又要当“老牛炉”,心里很着急,他想说服炼钢工:“徐师傅,我想七点可以打破,人家一号炉还是大炉子呢!”没等他说完,徐纯民就插上去说:“啥!一号炉条件不同,比不得。”怕炉子老不能快,怕铁水硫磺高,怕熔毕炭不准等等一系列的“怕”字,把徐纯民捆得紧紧的,他最后的结论是“讲是容易,做可困难”。
炼钢,过去一直是炼钢工来操纵指挥,五号炉也不例外,是掌握在炼钢工徐纯民手里。一助手崔志年一直想打破现有的落后纪录。平时,他细心观察炉体,观察各工序,可是一时使不上劲。这次,他既然嘴上说不服炼钢工,却也不能就此容忍,便决心来干他一炉看看。他大声向炼钢工请求:“请允许我来炼一炉钢,咱们来较量较量吧!”崔志年这一要求立即获得工人们的拥护,也得到平炉车间中共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他要自己来炼钢了。
17日夜晚,崔志年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提前来到平炉找关键,观察炉况,吹炉顶,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上班工人也为他创造了条件。在炼钢过程中,他大胆地改变了一些操作方法,同时注意调动炉上每个工人的积极性。结果,到底在炉体条件、原料供应等客观因素和过去完全一样的情况下,用六小时五十分钟炼出了一炉钢。
这一成绩大大启发和鼓舞了五号炉的全体炼钢工人,下一班紧接着就创造了六点四十分钟炼一炉钢的更新纪录,随后一炉炉都突破了往日的一般水平。现在,七点种炼一炉钢在这个炉上已成为平常事了。徐纯民也服输了,他虚心向崔志年学习后,炼钢时间也大大缩短。第一炼钢厂就从这里得到启发,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炼钢运动。


第2版()
专栏:编后

大家都来割“盲肠”
沈阳第一机床厂提出大刀阔斧割“盲肠”,简化机床部件,节省钢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节省钢材是割“盲肠”的一大收获。但是,人们思想上的收获,却远比节省钢材的意义要重大得多。可有可无的,无;可大可小的,小;可重可轻的,轻;可长可短的,短;这是一种指导思想。反之,如果处处加大保险系数,宁大勿小,宁重勿轻,宁长勿短,这又是一种指导思想。割“盲肠”这件事,就使企业的领导和群众在两种思想的考验中,走上健康的道路。
身体上的盲肠只有一个,而工作中的“盲肠”,却同人体的盲肠不同,它有好多个。大家动手割掉“盲肠”,是一件好事,是一项革命。


第2版()
专栏:

用土法掌握世界新技术
郑富有创热轧齿轮法效率增百倍
据新华社讯 上海市先进生产者、新沪钢铁厂工人出身的总机械师郑富有,用极简单的土办法掌握了热轧齿轮世界新技术。他用一只煤炉、一台老式皮带车床和自己制造的轧辊,轧出了一批正齿轮,平均每只轧制时间包括装卸工作物在内,只有一分半钟,比切削法加工齿轮效率提高八十倍到一百倍。这批齿轮经技术鉴定,表面光洁,精度达到三级标准,质量比机修车间用滚床铣出来的还要好。现在这个厂已经接到一批车床齿轮的加工任务,只待机械制造厂帮助制造轧棍,就可大批生产热轧齿轮。否则,大批生产还有困难。
齿轮是机器传送动力不可缺少的零件,一台普通的六呎车床,就有大小齿轮六、七十只。加工齿轮一向采取切削方法,一只小小的齿轮也要加工两小时。因此提高齿轮加工效率,成为加速生产机器的一个关键问题。
热轧齿轮就是像轧钢一样把齿轮用压力轧出来。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生产效率惊人地提高,还可改善齿轮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节约大量金属材料。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试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外热轧齿轮方法一般都是用很复杂的专用设备,因此正式使用这一新技术的还不多。
郑富有所创造的热轧齿轮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一般中小城市的机械工厂都可以自己制造全套设备。
郑富有现在还在研究提高热轧技术,以便将来用热轧法生产斜齿轮、人字齿轮等特殊规格的齿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