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浙江医学院师生在工作中学习
为钢铁工人办医院
新华社杭州4日电 浙江医学院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在杭州市郊半山钢铁厂办起了一所新型的工人医院——半山工人医院。这个医院从9月1日开诊到现在,共治疗了一万多人次,住院病人有一百多人。在学生们的细心诊治下,病人的治愈好转率达到百分之百,没有发生过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更没有死亡的病例。
参加办医院的全体学生轮流担任医师、护士、药剂师、挂号、工友等工作。他们学会了一般病例的处方和怎样护理病人,也熟悉了药物的剂量和性状。过去很多学生在医学院学了四年还不会打针,光会在理论上打打圈子。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一般病例的单独处方。过去学生们认为针灸既神秘又困难,现在他们在针灸教师指导下,只作了三小时实习,就都能独立给病人针灸,而且效果很好。学生们在医院里上课和举行病例讨论会,也都是结合诊断治疗上的实际问题进行的。
由于经常生活在工人中,学生们已经体会到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在门诊中,他们看到一些老工人生了病还不肯休息,有的住院病人病还没有全好就一再要求出院,丢不下生产。这种忘我劳动的品质大大鼓舞了学生们的工作热情。学生们现在工作学习一般都在十小时以上,有的一天工作十六小时,还抽空来为病人洗衣服。有个工人胃口不好,学生们不厌其烦地为他作了五次不同花样的流汁饮食。学生吴德仁在当了夜班以后,听说流汁饮食的原料已用完,顾不得休息就立即赶到城里,跑了一整天,才把需要的东西都买回来了。工人们贴大字报感谢这些学生说:“现在的医师真好,跟着我们一道到炉台,为我们看病,关心我们工人的健康。我们一定要好好生产,把高炉的卫星放出去。”
为了进一步减少工人的发病率,最近学生们进一步实行车间医师负责制,由学生们分组包干一个车间的医疗和预防工作。他们采取跟班发药的办法,把药送到车间、宿舍,督促工人按时吃药,观察吃药效果。他们统计车间工人的发病情况和帮助改善劳动条件。
浙江医学院学生在党委领导下开始酝酿办医院时,曾经有一些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办这样的医院,设备差,病种不多,只能解决红的问题,不能解决专的问题,对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表示怀疑。现在的事实证明,学生到工厂、农村办医院,政治挂帅,边学边用,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不论在提高教学质量或提高学生政治觉悟方面都有显著成效,既有利于普及医务工作,又能培养又红又专的医务干部,是一个好办法。
最近这个医学院的学生又在钢铁厂附近的康桥开办了一个分院,以便利附近的农民看病。


第6版()
专栏:编后

边学边用
学是为了用,只有经过用,才会学得更好。浙江医学院高年级学生在钢铁厂办工人医院的报道,用事实说明了这个道理。
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浙江医学院高年级学生“用”得正是时候,“用”得正是地方。现在,一切站在钢铁战线的人都在经历着一场紧张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为了给国家生产更多的钢,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钢铁战线上的人们越是这样地忘我劳动,就越是应当关怀他们的健康。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浙江医学院高年级学生在钢铁厂办起了工人医院。经过他们的努力,半山钢铁厂一万多人次的疾病都治疗好了。可以想像,单是这一支力量将会在钢铁生产上发挥多么大的作用。
浙江医学院可以做到的,其他医学院也应当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这不仅支援了当前的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将会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医务干部。


第6版()
专栏:编后

发掘珍宝
有些人说:“中医不科学”。可是,有许多病,西医无法治疗,或者疗效很低,而经中医诊治,立见奇效。这个事实就是对那些“中医不科学”论者的有力回击。中国医药学里的许多可贵的经验虽然还要整理提高,但现在的许多事实证明,这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奉劝那些死抱住外国不放的人们,回转身来,看一看各地中医治疗疾病的事实。这些都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万千奇珍异宝,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
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已经培养出我国第一批“中西合璧”的医生,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相信,不要多久,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医学定会出现在世界。


第6版()
专栏:

开始打开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
首批“中西合璧”医生诞生
新华社讯 我国第一批“中西合璧”的医生,已由中医研究院举办的中医研究班培养出来。
这个研究班是中医研究院在1955年底举办的。学员都是各地派来的西医,有讲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在两年半的期间内,他们学习了党的中医政策、辩证唯物主义和内经知要、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医药理论。结合理论学习,学员们还进行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临床实习,分别到北京、南京、苏州等地,跟有经验的老中医实习。部分学员在实习时到农村为群众治病。学习结束时,每个学员都写了论文。有的论文总结了中医老先生多年治疗的经验,也有的论文是理论性的探讨。学员吕维柏写的“祖国医学独特的一环——调理脾胃”和张舜丞写的“慢性肝脾肿大病中医治疗的规律”等论文都受到老中医的赞扬。这次毕业的七十六名学员中,有二十五名学员分别获得卫生部一、二、三等奖章和奖状。
学员们经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后,基本上掌握了中医的理论,能运用中、西医两套医学技术进行临床诊断、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从实践中已开始打开祖国医学的宝库,运用全面、辩证施治的中医治疗原则,治好了不少过去西医认为无法治疗的疾病。外科西医李祖谟在老中医指导下治疗一个患“血拴闭塞性脉管炎”的病人,当时病人腿部皮肤已经呈紫黑色,指头也烂了,有的医院提出要给他截肢。根据李祖谟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开刀,但是这次他参加诊断治疗这种外科病时,却不用动手术,只用“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和黄蓍、元参等中药处方,三个月后病人就好了。内科西医吕维柏过去听说中医中药对“器质性病变”疗效很高,感到奇妙。现在,他已开始能掌握这种“奇妙”的医疗技术了。一个曾患三年肾脏炎的病人,肾脏功能很坏,经西医治疗无效。经他用中医中药治疗,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这个人已参加了北大荒的开荒。学员林平青、陆天鑫、王荣和等过去常常遇到西医所谓“无名病”:如病人感到全身不适、胸闷等,经过西医化验检查都找不出是什么病。现在,用中医的原则方法诊断治疗,却治好了许多这样的病人。他们还用中医中药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肝硬变、高血压、视神经萎缩、慢性盆腔炎等过去西医疗效很低的疾病,都有很高的疗效。这些情况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西医学好中医应成为发展医学的努力方向。
他们的学习经验证明,西医学中医首先要端正对待中医的态度,纠正重外轻中的奴化思想。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过去认为中医“没有什么可学的”、“既没有理论又不科学”、中医是“蔡伦造纸”,只有历史意义等错误看法,是毫无根据的。有的学员开始学习时对中医还是抱半信半疑的态度,经过学习、实践后,他们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要努力继承祖国的医学传统并且发扬它。


第6版()
专栏:

打虎英雄笑谈纸老虎
本报记者 姜庆肇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里,痛打过美国纸老虎的“二级战斗英雄连”指挥员程明玉,怀着十分亲切和激奋的心情,阅读着“毛泽东同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文献。他说:“八年前,毛主席就英明地指出了美帝国主义是一只纸老虎,增强了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美国侵略军。今天,当我们回到祖国,又面对着美帝国主义继续霸占我们的台湾,并且派飞机和军舰向我国人民进行战争挑衅的时候,我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这位打虎英雄和他的英雄连队,在朝鲜战场上是同号称“王牌”的美国侵略军第七师较量过的,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经过三个回合,就消灭敌人四百多名,活捉了十二名,用铁的事实证明敌人虽然是华尔街老板的“王牌”,却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对手。
程明玉中尉以他那丰富的战斗经历,无敌的英雄气概,向记者描述了一幅活生生的美国纸老虎的形象。
“这个纸老虎,在表面上的确是凶恶的,张牙舞爪的。”他说:“只是在我们沉重打击下,它才暴露出外强中干的原形。”
1953年春天,我们同美国侵略军第七师面对面地相峙着。它们依仗钢铁多,每天向我们守卫的一座小山头阵地上炮击成千发炮弹,疯狂不可一世,企图以所谓“炮火优势”制胜。可是,你别以为它真的有什么了不起,真的交起手来却很稀松。
一天晚上,我们为了惩罚它一下,仅仅十几分钟,就以三十个战士的力量,攻下它五十三个人防守的阵地,当场打死它五十名,活捉了三名。这些丧了命的美国少爷兵身上,还都穿着所谓“刀枪不入”的“尼龙避弹衣”呢!
程明玉中尉兴致勃勃地描述着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和美国鬼子的狼狈相。
在一次激烈的山头争夺战中,我们的战士罗舜玉突然被三个美国鬼子包围了。这三个家伙凭着个子高,满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捉到我们这个年青的战士。因此,两个鬼子在一旁端着枪,一个鬼子抢先抱住了罗舜玉。处境是十二分危险的呀!可是人民战士罗舜玉毫不气馁,他利用自己个子矮的长处,猛然一头,就把抱着他的那个美国兵的大鼻子撞破了,接着又用脚踢倒了敌人,夺下他手里的枪,把他打死。另外两个美国兵吓呆了!他们不敢开枪,而自顾逃命。罗舜玉猛虎般地扑上去,一枪一个,又结果了这两个美国少爷兵。
这样生动的事例是很多的。程明玉自己就经历过。那是在另一次夜间战斗中,当程明玉和战士们猛杀进敌人阵地的时候,碰上了凶猛反扑的敌人。程明玉在连续消灭十多个美国鬼子以后,冲锋枪打坏了,手榴弹也打光了。正在这十分焦急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一个美国兵在向他瞄准射击。怎么办呢?“以虚为实,来个空城计!”程明玉当即猛吼一声,端起了坏冲锋枪,冲向敌人。美国兵被吓昏了!他原地不动,扔下了冲锋枪,乖乖地举起双手,当了俘虏。
程明玉幽默地说,在这同一次战斗中,他们还头一次看到了美国侵略军的“活烈士”。当时,战斗已经结束了,程明玉和六班长陈守信正顺着填满敌人尸体的交通壕边进行搜查工作。当他们正在点敌人尸体的数目时,却一下子发现有个尸体直动弹。他们猛喝一声,这家伙爬起来了。接着又有两个“尸体”也爬起来了。他们第一个动作就是用手在脖子上比划着要求不杀头,第二个动作就是伸手要东西吃……。真是丑态百出!
程明玉说:“这还不够哩!我们连的新战士蒋胜年捉美国俘虏的故事就更有意思啦。”他头一次和美国侵略军打仗,就想活捉个美国鬼子看看,究竟是不是个纸老虎!战斗一打响,他勇敢地冲上敌人阵地,炸塌了一个大地堡,但是里面还有敌人没死。蒋胜年握着手榴弹,用英语喊着“缴枪不杀!”喊了半天,敌人却不出来。这可把他气坏了。他连续向地堡口扔去两颗手榴弹。奇怪,这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了。地堡里扔出了两支步枪、一支手枪。接着三个美国鬼子都举着手走出来,当中还有一个是军官。蒋胜年把这三个俘虏交给负伤的战友看押,豪气冲天地说:“可别让这些家伙跑了,我还要去捉几个啦!”
程明玉中尉在向我讲述了以上这些生动的事迹之后说:“说实话,早在我们出国作战的时候,听说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又有飞机大炮,又有什么现代化,我们的心里确实还不大摸它的底。可是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英明地指出了美帝国主义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我们中朝人民一定能够打败它。毛主席的话,深入我们每个战士的心,成为指引和鼓舞着我们勇敢战斗的巨大力量。因此,我们每个战士都深刻地认识到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是毛主席伟大思想的胜利,我们决心更好地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和军事思想,永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第6版()
专栏:

西医学中医 两流合一流
西安医学院师生热情学习祖国医学遗产
本报西安3日电 西安医学院近四千多教师、学生以及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正展开一个群众性的西医学习中医的“中西合流”运动。
这学期开始,学校党委对学习和研究中医中药这项工作特别重视,虽然全校只有四个中医,可是他们政治挂帅,人人动手,采取了做什么、学什么、边学、边用、边提高,由点到面,滴水成河的办法,很快使“中西合流”的学习推向全面开花。近一个月来,学校两个附属医院应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的疾病,已达三百二十三种,比过去增长了十倍。90%的临床各科教师和医务人员,都已初步掌握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他们按自己不同专业科别,还在学习和应用中医的治疗法则和方剂。各临床教研组订出了“中西合流”治疗方案,分别正在着手编写中医处方手册。教师们还在积极进行用中药代替西药的科学研究,他们提出“要使肝癌投降,高血压低头”的豪迈口号。
学生们对学习祖国医学遗产,更是热情。最近,他们广泛展开了收集秘方、验方的采风运动。医疗系四年级学生已分头向亲友、熟识者访问和发信,他们在年内每人将收集十个民间的秘方或验方,然后汇编出书。许多班级自动成立了中西医合流委员会,各个宿舍都购买了针灸穴位图和中医杂志。学生们对学习针灸最感兴趣,有的买了扎针和废电线互相练习操作。
在这次“破资产阶级医学权威,立无产阶级卫生志气”的运动中,西安医学院师生学习中医中药已取得良好效果。基础内科教师为一个慢性肾炎变性期的患者,使用了民间秘方“肿半截”,病人仅吃了几服药,花了五角钱药费,肢体浮肿便全部消失痊愈了。而过去用西药“氯芥”,一个疗程的医药费就要二十元,疗效却很慢。他们在临床还用价格低廉的中药“小蘖碱”医治细菌性痢疾,疗效也大大超过西药“同霉素”。
西安医学院过去对学习中医已有一定基础。上学期,师生们在中医中药方面拿出了一百一十项教学和科研成就,向国庆节献礼。可是,当时学习中医并没有形成群众性的运动。不少高级教学医疗人员存在着厚西薄中、重洋轻中、崇拜美英等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医疗观点,他们认为中药不过是树皮草根,没有科学根据,不足置信,他们以病例不多或诊断不全为理由,称中医的治疗效果是带有偶然性的。今年十月开始,西安医学院党委决定拔掉白旗,针对这些资产阶级思想观点,发动广大师生群众鸣放辩论。基础内科教研组原来计划三年内实行“中西合流”,这次批判了怀疑中医疗效等错误思想后,所管四个病区的住院病人,全部采用了中药和针灸治疗。全校“中西合流”运动经过务虚论实很快展开了。
同时,学校党委书记深入教研组和科室,帮助教师、医师总结学习中医的经验,立即成立了全校学习中医促进委员会。教学上也打破了原有教学计划,从一年级起每年都开设系统的中医课程,另外聘请了校外十几个著名中医担任辅导和顾问。根据群众讨论意见,学校并提出了“中西合流”的四大具体要求:一、每个医护人员都要掌握针灸技术,学会本科常用穴位的应用;二、在60%的病人中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或者中西兼治;三、各级医师对本科常见的疾病(十个左右)应该能够阅读与其有关的中医书籍,用中医理论加以解释后,开中药方剂临床治疗;四、临床课教学有60%的疾病运用祖国医学理论讲解,基础课也适当联系有关内容讲授。
现在,西安医学院经过苦试一月,已基本完成了前两项“合流”要求,师生们一面在继续展开教学医疗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一面正在积极学习中医学概论,加紧中医中药的临床观察和理论探讨研究,系统收集各方面资料,加以总结和提高,使现阶段中医知识技术的普及迅速走向提高。
(孙传镐、赵万麟)


第6版()
专栏:

支援、保证和促进文教事业的发展
全国文教财务工作交流经验
新华社4日讯 财政部、文化部、教育部和卫生部最近在天津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文教财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经过讨论,明确提出了文教财务工作的方针应该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文教事业服务,为实现文教事业的方针服务,也就是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会议也指出了文教财务的具体任务应该是:支援、保证和促进文教事业的发展,为实现文教事业当前的计划和将来的远景计划而努力。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文教事业空前大跃进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据会议反映的情况,1958年文教、卫生事业一般都比1957年增加了一倍,有的甚至增加几倍,最低的也增加了50%,而预算支出却只增加了5%。全国各级学校和文教事业单位在贯彻党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干部必须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中,大办工厂、农场,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也获得了大量的经济收入。许多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单位都认真执行了党的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业的方针,积极发动群众,挖掘潜力,发展了事业,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会议针对文教事业大跃进中同时出现的财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有文教卫生事业单位生产劳动的收益的分配问题、勤俭办事业的问题、人民公社文教事业经费的管理问题等等。会议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业,其目的是为了多办事业,不是为了少花几个钱。而文教事业部门进行劳动生产更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为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也是为了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关于文教事业单位因为办工厂、农场搞勤工俭学和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收益的分配问题,会议认为总的原则是按共产主义精神进行分配,不是按劳取酬,因此它主要是应该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办事业发展本行业务。这些收益不必用来抵国家预算,也不必上缴国库,而是采用“滚雪球”的办法来以事业补事业,以事业养事业,以事业发展事业,尽可能地用这些收益来扩大发展本行事业。其次,这些收益也可以用于公共福利和个人生活补助与奖励,但不宜太多。某些单位收入多了,可以扩大共产主义协作,支援别的单位,或由文教卫生主管部门酌情调度,全面安排。会议也认为,文教卫生单位生产劳动收入可以暂时不上缴利润,也不缴纳税金。会议还一致提出:文教卫生事业单位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生产要尽量纳入国家计划;二、供销要通过国家商业机构,不得搞自由市场;三、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
关于勤俭办事业的问题,会议认为,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业,主要是为了发展生产、多办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盲目克制生活,限制正常的必要的消费。如果单纯从省钱出发限制了事业的发展,就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财政观点。会议认为,在文教卫生事业方面,节约潜力还是很大的,必须要继续努力挖掘。同时文教卫生事业提倡节约,是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不是要多赚钱。关于各单位因为勤俭办事业节约下来的资金,会议认为根据实行“预算包干”的原则,可以不交回财政部门,而用来作生产资金或用于扩大事业,同时也可以实行互助协作,支援别的比较困难的单位。会议还认为,节约下来的钱同生产收入有所不同,最好不要用于福利开支或者奖励个人。
关于人民公社的文教财务管理问题,会议认为,在原则上凡是原来乡镇管理的文教事业都应该下放给人民公社管理,财产可以办理转账手续,不要作价卖给。事业下放后,事业经费也要随着划下去。某些有亏损的企业和事业,在下放给公社后应当予以照顾。
会议还就文教财务工作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挂帅,财务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作到人人理财大家监督,实行财权下放、分级包干管理,改进文教财务工作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这次会议的讨论,由财政部副部长戎子和作了总结。在会议期间,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教育部副部长刘皑风,卫生部副部长贺彪都讲了话。天津市财政和文教单位的负责人在会上报告了天津市文教事业财务工作大跃进的典型经验,受到了会议的重视。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和部分专区、县的财政、文化、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地文教卫生事业基层单位的代表共三百九十多人。


第6版()
专栏:

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宝
本报记者 刘佩珩
八十老人写书传医
八十高龄的老中医冉雪峰常说:“共产党、毛主席让中医翻了身,我多活一年就得多写下一年的经验,活一天就得教一天学生。”
这位胡须花白的老人,每天上午在中医研究院门诊室里指导他的弟子——年青的中、西医诊断。清晨和夜晚,他还要挥着颤动的笔,从事写作,把他五十多年积累下的丰富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总结成书。目前他已完成的和正着手著作的有“辩证中风问题之解决”、“中西汇通生理学”和“伤寒集注总诠”等十多部著作。翻开这些手稿,字字清秀工整,若不见其人,很难想像出这是八十岁老人的笔迹。
他很热心把祖国医学传授给年青一代。在他的工作室里,人们时常会见到老人督促他的弟子们:“留下的书看完没有?”“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年青的西医陈可冀和中医郭士魁等在老人的教导下,经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在分别写“伤寒论类证”和“伤寒论类脉”,陈可冀还整理了“中医冉雪峰疑案”一书。这位老中医也常常在诊疗室里耐心地指导年青的大夫诊断、分析患者病状和讲解病理。在冉雪峰老中医指导下的四个年青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症五十例,已获得显著疗效,有一半患者的血压已恢复正常。而这些患者,原来大部分是病情严重、病程较长、心肾血管已具有程度不同的硬化病变,有的是一、二十年的患者。
让“盲人”重见光明
有一天,中医研究院的苇文贵老大夫接到了一封来信。信中写道:“感谢您的高妙的中医医术,使我双目重见光明……”这是病愈后的黄裴,在上班工作后带着愉快的心情写来的感谢信。
几年前,黄裴患了西医认为无法治疗的“玻璃体退行性变症”,曾辗转几个医院治疗三年多都没效。年青的黄裴当时因视力太坏,已经无法坚持工作了。他非常痛苦地曾想入盲人学校。后来经北京中苏友谊医院介绍到中医研究院治疗。苇文贵大夫采用滋补气血等办法进行治疗,一个月以后就见好转,一年后双目视力恢复正常。又经北京中苏友谊医院检查,认为患者双目玻璃体已无混浊,完全恢复正常。
苇大夫用祖传的医术治疗眼病多年,曾为许多人解除了痛苦和不幸。近二年来在门诊治疗了“不治之症”——视神经萎缩患者二百二十多只眼睛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疗效达83%。特别是医治小儿患脑膜炎后由于视神经萎缩而双目失明和早期视神经萎缩,更有奇效。三岁的女孩白希兰,患结核性脑炎后,双眼没有一点光感,瞳孔也放大了,经西医治疗四个月无效。孩子的爸爸妈妈抱着一线希望带着白希兰来到中医研究院诊治,连续服九十剂中药后,患儿就重见光明。孩子的爸爸妈妈高兴地告诉大夫说:孩子的视力已经恢复到和正常孩子一样,在距离三尺多远的地方有大头针都能看见了。
征服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在世界医学界这是被认为无法征服的病魔,现在却被中医中药降服了。
小儿麻痹症又名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国医学对它还没有特效的疗法。疗效好的仅能保下儿童的生命,但大部分患儿遗留下肢体的残疾。
中医研究院的赵锡武大夫在治疗的一百二十九个小儿麻痹症病儿中,有的只能肢体伸屈、抬举,但不能走路、不能站立,甚至不能翻身爬行;有的患儿患肢完全麻痹,失去了自主运动功能。发病后经赵锡武以清热解毒等方法进行治疗,及早的将体内病毒尽快排除,减少毒素与神经的密切结合以及患儿体力精神的耗损,夺回了许许多多的孩子的生命。如六岁的曹振国突然面部喉头神经麻痹,吞咽食物感到困难,口吐粘沫、发音不清……经赵锡武诊断确证是小儿麻痹症,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中医治疗,病儿的口角不歪了,说话也清楚了,没有任何后遗症,和往常一样到处跑跑蹦蹦。刚刚一周零三个月的男孩顾奇官患病后,两下肢软不能站不能坐起,两腿痿软,经治疗十天后便能独自站立,又能自行成步了。(附图片)
靳尚谊插图


第6版()
专栏:

国务院任免名单
新华社讯 国务院在9月24日和10月20日任免了一批国家机关、驻外使馆和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任命宋劭文、刘岱峰、柴树藩为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任命贾拓夫、韩哲一、安志文、朱理治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任命郭洪涛、薛暮桥为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任命赵发生为粮食部副部长;
任命贺秉章为煤炭工业部副部长;
任命谢邦治、王维纲为司法部副部长;
任命罗俊为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任命艾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免去犹凤岐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职务,陈煦的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职务;
免去朱理治的交通部副部长职务;
免去谢邦治的监察部副部长职务。


第6版()
专栏:

教育战线上的中苏兄弟友谊
新华社记者 魏文华
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综合馆的协作部分,有一间陈列室,门口的屏风上用中苏等国文字镶着闪闪发光的金字“和平与友谊”。室内陈列的讲义手稿、书籍、仪器、文件、照片、统计资料、锦旗……,都告诉我们这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的结晶,告诉我们几年来苏联人民对我国教育事业给了多么巨大的无私的援助。
热情地工作,忘我地劳动
从展品看到,自从1951年以来,苏联专家已有七百多人来我国学校讲学。他们帮助我们的学校先后建立起三百三十七个教研室、五百五十九个实验室,培养了大批新的师资。一幅一幅的照片和说明,介绍了专家们在课堂、实验室、车间、工地在忘我地劳动。有一组展品,纪录了杜比宁博士在华中工学院为我国四十多个工业高等院校金属工学教研组教师进修班讲学的情形。这位工人出身曾参加过卫国战争的红色专家,去年12月12日到达华中工学院后,当天就提出工作的问题。中国同志要他在长途跋涉之后休息一下时,他说:“我来中国是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在讲学中,他特别强调实际操作,专家自己用五个下午的时间深入到实习工厂的六个车间边作边讲,在三星期的讲学中共写书译文三十万字的讲稿。当时没有俄文打字员,专家自己和夫人亲自动手打出来。
还有一组展品,介绍专家萨布雷金、索利宗等同志的事迹,他们帮助我国几所高等学校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建立起整套的电视教学,从设立专业、教研室,到编写教学大纲和培养师资,都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教给中国同志。到北京邮电学院帮助建立电视台的苏联专家索利宗,和教研室的中国同志一起苦战两昼夜,制成了主要部件。这位专家暑假回国也不忘怀这件事,又牺牲自己的休假,设法找到一个非常贵重的部件,从苏联远道寄来,现在这个部件陈列在展览馆中。
远方赠礼
展品中有许多是苏联朋友的赠品,包括仪器、书籍、标本等,有的是专家们随身携带心爱的东西,临回国时留给中国的同志作纪念的;有的是万里迢迢从苏联寄来的,每一件都能给我们讲出一段友谊的故事。
这里有一本在苏联已经绝版的“木结构设计手册”,是专家卡冈博士亲自赠给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教研室的,这本书在卫国战争期间受过战火洗礼,封面被烧去一大块,卡冈博士经常随身携带作为纪念,自己称它为无价的“天书”。可是在中国工作完了要回国时,卡冈博士就把这本书留下给中国同志作为永恒的纪念。在展出的许多最新出版的原版书籍中间,有好几本破了或旧了的书,都是专家们心爱的珍本,送给了中国同志。
更多的是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来往联系,从展品中看到,从1949年以来,我国的六十六所高等学校和苏联的八十五所高等学校像兄弟一样地互相赠送礼物,交换研究心得。我国北京大学教学中缺北极的植物标本,苏联莫斯科大学一次就送来了一百份全套的北极冻原植物标本,解决了教学中这一方面的需要;北京大学收集到我国南方的鸟类标本,也挑了四十种送给苏联同志。1957年秋季,哈尔滨工业大学锅炉教研室筹备一项实验时,发生了困难,去信向苏联包曼工学院锅炉教研室主任克诺烈教授请教。教授接到信正在生病,但仍抱病口述书信,详细地答复了中国同志提出的问题,并寄来了他们的实验指导书供中国同志参考。这一联系至今不断,都是有问必答。
难忘的友谊
苏联的专家们,在中国留下了深情厚谊,回到自己的祖国后仍然时刻关怀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关心我国的反侵略斗争。这里陈列着专家萨布雷金在今年9月24日写的一封长信,信中愤怒地斥责美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海峡地区的挑衅行为。他写道:“朋友们!……如果需要的话,我也能够同你们一起到前线去手执武器,来保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从回国的苏联专家那里来的许多封信,都对中国的和平建设事业充满着热情的鼓励和支持。
在中国,凡是苏联专家们到过的地方,他们都给中国同志留下了最好的回忆。特别使人感动的,是在这里展出的我国一部分留苏学生对苏联老师、苏联同学的怀念。解放以来,苏联国内的高等学校接受我国成千的留学生,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这些留学生在苏联各地,仿佛到了自己的家一样,到处受到关怀和爱护,他们在课堂、实验室、工厂、工地、农场、苏军战士中间,处处都能遇到亲人。你看!这里的许多张中苏学生一起照的照片,留苏学生们写的一批文章,题目都是“在友谊的海洋中”、“永远难忘的友情”、“回忆我们的导师”……。留学生王墨耕在假期和苏联同学一起回到苏联同学的家,苏联妈妈把他叫“孩子”,弟妹们叫他“哥哥”,到集体农庄参加义务劳动,老年农民听见是中国的留学生,告诉他:“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回去建设你们的祖国!”有一篇展出的文章,是敖德萨水利工程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祥云写的,他记述了水工教研室主任谢尔盖·符拉基米洛维奇辅导中国留学生学习的情况。教授对中国学生除了每次三、四小时的讲课外,每周还个别辅导三次,有一次不顾疲劳从上午十点讲到晚上,假期又到实习工地上去找他的中国学生。祥云在文章中写道:“谢谢你,谢尔盖·符拉基米洛维奇!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苏维埃人带给我们的热情和友谊!”
感谢,忆念,难忘的友谊,就这样把中苏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深深地种在每个人的心田里,生根,长枝,开花,结出硕大的国际主义果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