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明年棉花产量还要来一个飞跃
由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棉花生产会议,于10月29日闭幕了,这是一次练兵会议,是迎接1959年使我国棉花产量在1958年空前大丰收的基础上再来一个飞跃的誓师动员大会。
1958年是我国棉花生产“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一年,如果说在自然条件较好的1957年我国出现了五个亩产百斤皮棉县、四百二十一万亩百斤皮棉田和创造了亩产一千四百多斤籽棉的全国最高纪录,已经是一个很大成绩的话,那么,今年在水旱灾害不利的情况下,不论南方和北方,内地和边疆,高产区和低产区,棉花单位产量、总产量以及大面积高额产量,都超过去年一倍到几倍。今年我国已有十个亩产百斤皮棉省市,这十个省市的棉田面积有五千六百九十万亩。亩产二百斤至三百斤皮棉的,有四十七个县市,一千零八十五万亩棉田。亩产三百斤皮棉以上的有十七个县市,二百七十七万亩棉田。安徽省颍上县城郊人民公社,在六亩棉田上创造了亩产二千四百二十七斤皮棉的世界最高纪录。全国棉花的单位产量和总产量都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单位产量达到亩产九十斤左右,总产量达到七千万担以上,大大超过了美国今年的棉花产量。今年单位产量的增长速度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每年递增率的四十倍,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这样的增长速度打破了许多人对于“棉花增产不能跃进”,“棉花增产在低产地区不能跃进”等保守思想,这样的增长速度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是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解放思想,鼓足干劲,认真贯彻水、肥、土、种、密、防治病虫、改良工具和加强田间管理八项农业增产大法的结果。我们应当在庆祝今年棉花生产的大丰收的同时,乘胜前进,使1959年棉花产量再来一个同样的飞跃。
1959年我国棉花产量再来一个同今年一样的飞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为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充裕的物质条件。这一任务完成后,将使我国每人平均占用棉花的数量从今年的十二斤提高到二、三十斤,棉布的供应数量也就可以增加。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是我国棉区各级党政和广大社员的光荣任务。
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制定先进的增产指标,是保证明年棉花产量再来一个飞跃的前提。经验证明:那里政治挂了帅,思想大解放,经过群众大辩论,指标定的先进,干劲就大,增产的幅度也就大。今年的河南新乡、江苏泗阳跃增六倍的经验就是如此。有了鲜明的先进指标,才能有十足的干劲,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逼着人们解放思想,大闹技术革命,敢想敢干创造奇迹。反之,指标保守,采用的措施也必然无力,干劲不足。今年有的地区产量没有跃进或跃进幅度较小的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当看到,在制定1959年产量更大的跃进指标的时候,还可能遇到比1958年更加严重的保守思想的阻力。可能有人会说:1958年的增产是在较低产量水平上跃进的,是可以办到的,1959年在已经高产的水平上再跃进,是难以办到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湖北麻城和甘肃敦煌在1957年亩产百斤皮棉的基础上制定1958年跃进计划时,不就是有人怀疑:这样的高产量再增产是办不到的么?但是,事实已给了这些怀疑派无情的回击,两县都比1957年又翻了两三番。再如,1957年以前亩产千斤籽棉在全国是凤毛麟角,而今年则出现了几百万亩。既然事实证明土壤有无穷的潜力,过去在高产的基础上可以增产,那么,1959年为什么不可以再跃进?因此,要说服有保守思想的人,仍然必须进行大辩论,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把先进指标交给群众讨论,一定会愈辩愈明,先进思想终会战胜落后思想。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在今年这样大丰收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自满情绪,盲目乐观,认为今年跃进了这样多,明年再来一个同样的或者更大的飞跃都是很容易的事,不需苦战奋战了。这是不对的,争取明年的丰产还必须作很大的努力。这次参加棉产会议的八十一个县市,不仅制定了平均亩产皮棉一千斤到二千斤的大面积高产指标,而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这种不断革命,永远向前的共产主义风格,是值得发扬的。
破除植棉技术上旧的操作规程,大力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是打破保守思想使棉花增产的一个重要方面。1958年是棉花生产跃进的一年,也是植棉技术改革飞跃发展的一年。许多旧的技术操作都有很多的革新和创造,土壤深翻了,肥料增加了,旱田变成了水田,棉株的密度、株高、留果枝的数目,都打破了旧有的规定,并有了发展,追肥、打顶的时间比过去推迟了很多,施肥方法和整枝方法也有了很大创造。这些技术的革新是今年棉花获得增产的重要保证。为了完成明年更大的飞跃的任务,必须在总结推广今年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打破保守,扫除清规戒律,冲出旧有的圈套。应该认识到任何技术措施、先进经验都是人民群众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生产实践是永远向前发展的。因此创造高额产量的技术经验,也是随着生产发展而发展,跃进而跃进。保守思想者常会利用个别棉田因技术配合不当遭受失败的例子,高唱反调,诅咒技术革新。我们是促进派,对于新生的东西应该鼓励,即便有些新生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出些毛病也是难以避免的。应当吸取经验改进技术,继续前进。
大力提高低产棉区的棉花产量,对促进全国棉花的继续跃进有巨大的作用。原来产量较低的地区今年增产的幅度很大,如过去一直认为低产的豫南、皖北、鄂北和江苏的徐淮地区,今年增产的幅度都在三到十倍以上。其中许多县已经和高产地区高产县的产量平起平坐了。就是一向被认为植棉条件差的贵州、云南也出现了像印江、宾川、永胜等亩产百斤皮棉县,而且在云南鹤庆县还放出了亩产一千三百七十五斤皮棉的高产“卫星”。这些事实对于那些爱强调客观条件的人们是很有说服力的。只要打破“条件论”,树立敢想敢干的风格,这些地区就能够快马加鞭,急起直追,1959年一定可以和高产地区的产量并驾齐驱,甚至后来者居上。
应该看到今年棉花的大跃进,大丰收,对争取明年更大的增产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干部和广大群众,已经形成了一支管理棉花生产的专业队伍,并且有大面积高产的丰富经验。全国已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下,更有利于贯彻增产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克服各种困难。今冬明春大规模的深翻土地,改良土壤,兴修水利,积肥施肥运动等,也都是保证明年棉花更大跃进的基本条件。
当然,1959年棉花产量再来一个飞跃的任务是艰巨的,必须及早进行准备工作,立即在产棉区展开一个总结今年增产经验和制定1959年跃进规划的群众运动。总结增产经验可以解放思想,找出增产的措施,增加跃进的信心,更便于制定跃进规划。制定规划时必须保证有占当地棉田面积10%至30%的亩产皮棉五百斤到一千斤的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这是明年棉花跃进的一个根本关键。要把大面积高额丰产田和70%以上的一般棉田丰产结合起来,达到全面增产。但是无论大面积高额丰产田的计划和一般田的计划,都需要通过群众多次辩论,制定出来。使每一个社,每一个队以至每一个社员都有自己的计划,都有自己的跃进指标和具体措施。特别是明年扩大二千多万亩棉田的新棉区及早作好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的准备更为紧迫。我们只有彻底地走群众路线,把增产任务交给广大社员,广泛地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大闹技术革命,棉花产量翻一番的任务才能完成。河南省新乡县准备在今冬就作好明年棉花生产的规划:规划领导力量,安排好各级棉花增产的领导;规划劳力,成立棉花专业队和治虫专业队等组织;按地逐块规划土地、产量和措施。山东高唐县宏伟人民公社提出在1958年全社七万亩棉田亩产籽棉一千三百斤的基础上,明年要翻八番,成为万斤籽棉社并放出亩产籽棉五万斤的高产卫星。宏伟社的措施规划是:(1)土壤深翻一点五尺至三尺;(2)亩施基肥三十万斤至一百万斤,追施土化肥五千斤,保证棉花吃饱喝足;消灭三类苗;(3)修渠打井消灭旱涝虫灾害;(4)实行早播,密植到七千株,并推行育苗移栽,保证全苗;(5)贯彻综合性技术措施,要求一般棉田蕾铃脱落在15%以下,每株成铃一百个;“卫星”田每株成铃二百个。新乡县及早作好准备的计划和高唐县宏伟社永远前进的豪迈气魄,都可以作为棉区制定规划的榜样。苦战三年,1958年是初战,1959年是棉花增产决战的一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总路线的鼓舞下,苦干巧干,奋发努力,我国的棉花生产一定能够在1959年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第3版()
专栏:

今年总产量超过七千万担
明年棉产潜力还很大
据新华社武汉4日电 在这里闭幕的全国棉花生产跃进现场会议,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鼓足干劲,使明年棉花产量还要来一个同今年一样的飞跃。会议期间,各地代表先后到江苏省泗阳,河南省新乡、获嘉,湖北省麻城、天门和京山等县,边参观,边开会,这对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技术,作用很大。
会上据各地材料统计,今年全国棉花总产量将超过七千万担,平均亩产量在九十斤左右(皮棉,下同)。大面积丰产是今年棉花生产的最大特点。去年全国没有一个百斤皮棉省,而今年已有浙江、山西、湖北、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新疆、甘肃、上海等十个省(区)市达到亩产皮棉百斤。百斤皮棉县、市共有三百三十六个,它们占到全国产棉县的三分之一。其中亩产皮棉二百斤以上的有六十四个县、市。亩产千斤皮棉以上的高产
“卫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七十多处共一千一百多亩。这就进一步揭开了棉花生产巨大潜力的秘密。
今年棉花丰产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论老棉区、新棉区或原来的低产区都空前大丰收。特别是过去低产的鄂北、豫南、皖北和苏北徐淮地区,今年棉花产量都扶摇直上,翻了几番,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了高产棉区。例如,鄂北襄阳专区近二百万亩棉花,今年亩产量达到一百六十六斤,比去年增产四倍还多。江苏省徐淮地区的泗阳县,今年增产的幅度更为惊人。这个新棉区过去亩产一般只有十斤左右,今年却激增到二百五十斤。
会议认为,今年全国棉花大丰收是由于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的结果。各地通过全民整风运动、反右派斗争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特别是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战胜了各种各样的保守思想。各级党委书记都亲自挂帅,大搞试验田,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同时,各地还召开现场会,大评比、大检查,广泛地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这对实现大面积增产,作用显著。
会议指出,全国棉花生产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但是增产是不平衡的。据初步统计,全国还有四百七十五个县平均亩产量不到六十斤(这些县都是棉田比较分散的棉区)。在亩产量较高的地区,生产上也存在着不少漏洞。这说明棉花增产潜力还大得很。因此会议认为,各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鼓足干劲,继续批判保守思想,认真贯彻水、肥、土、种、密、防治病虫害、改良工具、加强田间管理等增产措施,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方法,减少蕾铃脱落,力争棉花产量还要来一个同今年一样的飞跃。
会议是由农业部召开的,在10月11日到29日举行。(附图片)
棉花增产比较表


第3版()
专栏:小资料

去年的棉花产量
1957年的棉花总产量(三千二百八十万担)是我国历史上最高的年产量,可是这个产量还不到今年总产量的一半。1957年的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是三十七点九斤,只有今年单位面积产量的三分之一多。去年亩产皮棉百斤以上的棉田只有四百二十一万亩,平均亩产百斤皮棉县市只有五个:麻城、慈溪、石家庄市、敦煌和广济。在这一方面,去年和今年也是不能相比的。
今年达到皮棉百斤的浙江,去年全省平均亩产量是七十三斤多;今年达到皮棉百斤的新疆、湖北,去年全省平均亩产量是五十斤以上;今年达到皮棉百斤的陕西、河北、甘肃和上海市,去年全省(市)平均亩产量都在四十斤以上;江苏、山西去年全省平均亩产量是三十八斤多,山东是三十点七斤。从上面这个情况可以看出,今年出现的十个百斤皮棉省(区)、市的增产幅度是不一样的。


第3版()
专栏:

晋西北和山东菏泽聊城两专区摘去低产帽子
昂首走入高产行列
本报讯 向以贫瘠著称的山西省晋西北山区,今年发生了巨变,低产区上升为高产区,缺粮山变成了米粮山。
最近以来,晋西北史无前例的农业大丰收喜讯不断传来。五寨县六万人民苦战一年,单位产量达到八百多斤,渡过“长江”;毗邻的神池、岢岚县,经过互相促进、协作支援,共同跃进,亩产量都翻了九番,超过五百斤。昔日被人们称之为“难兄难弟”的河曲县、保德县,亩产到四百斤,摘掉了低产帽子。“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女人挖苦菜,男人走口外”的贫困面貌从此一去不复返。据各地最近收打的结果,晋西北全区平均亩产超过了四百斤。平均亩产和总产超过了去年数倍。尽管有许多人不久前还怀疑这里是否能跃上去,但事实表明,这里的低产年代已经结束了。
晋西北地区峰峦起伏,丘陵重迭,沟壑纵横交错,有河曲、保德、偏关、神池、兴县等八个县。这个地区西临黄河、北靠长城,东面和南面是管岑和吕梁山脉,是有着光荣史实的革命老根据地。但是,这里自然条件很差,地广人稀,气候不调,自古沿袭着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因此,产量极低,农民生活很困难。晋西北各地党委和农民贯彻执行“基本农田”制度,实行少种高产多收,每人平均种植耕地面积由原来的十亩以上缩减到四亩左右,在近一千万亩土地面积上控制了水土流失,初步实现了地埂化,大攻特攻水、肥、土、密、种、工六道增产关,集中人力物力实行精耕细作,因此粮食生产取得重大的成绩。 (杨义)
据新华社济南电 历来被称为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山东省菏泽、聊城两个低产专区,今年粮棉跃居到高产的先进行列,来了一个彻底大翻身。“低产论”、“条件论”在这活生生的事实面前,一一被驳倒了。今年菏泽专区的小麦在数月无雨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二百一十六斤;谷子、玉米亩产都突破千斤关,比历史最高年产量1956年单产翻了十一番;高粱、大豆,过去最多收百十斤,而今年高粱亩产五百二十斤,大豆三百斤,粮食混合亩产量达到七百零四斤。聊城专区粮食亩产达到六百三十六斤,其中早秋作物,也突破了千斤关。范县、寿张的粮食亩产量都达到五千多斤,增产二、三十倍。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达到九千多斤。
这两个专区的棉花也取得双跃进。菏泽专区种棉一百零二点四万多亩,亩产皮棉可达一百五十八斤,比去年增产八倍多;聊城专区种棉三百六十八点七万多亩,亩产皮棉可达一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三倍多。高唐、临清棉产区,预计平均每亩能收籽棉千斤左右。
这两个专区地处鲁西大平原。在过去由于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平均每亩只收百多斤。今年所以能获得史无前例的全面大丰收,主要是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胜利,整风运动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广种薄收,耕作粗放的习惯。菏泽专区经过整风运动,各级党组织出现了干部下田,书记挂帅,党员打先锋,办公室下工地,指示不过夜,上下一股劲的新局面,因此,出现了生产高潮,广大群众发出了移山填海的冲天干劲。仅去冬今春就打井十六点六七万眼,修建塘圩水库二万七千七百多座,沟洫畦田、台田、圩田七百多万亩,大地畦田一千六百多万亩,扩大水田面积三千一百多万亩,改造碱地二百多万亩,深翻地二千一百多万亩,压沙换土二十四万多亩。菏泽专区原定两年的畦田工程计划,二十天就基本完成了。鄄城县有十万亩飞沙不毛之地,经改造后,今年一跃成为谷子双千斤的大粮仓。定陶县在历年不收的盐碱地中,放出了八千斤以上的玉米卫星和一万一千斤以上的谷子卫星。人民公社建立以后,人们的干劲更大了,他们为了彻底改变耕作粗放的历史习惯,奋战了两个月,改造密植耧十八万部,深耕犁二十一万七千部,深耕绳索牵引机二十六万八千部,大车、小车大部分安装了滚珠轴承。
农业水、肥、土、种、密、害、工、管八字宪法在这两个专区普遍推行,是农业彻底翻身的第二个原因。这两个专区所有的谷子、玉米高额卫星田都实行了五水,一般田是三水;施肥量由过去一、两千斤,提高到两、三万斤,丰产田十五万到二十万斤,卫星田一百万斤;深翻地由过去三、四寸深,普遍提高到一尺以上;密植方面,过去是“二八垄”八成苗,现在全部达到全苗。谷子过去是宽垄留墩苗,每亩两、三万株,今年普遍是窄垄密植疏留苗,每亩七万多株,丰产田十五万株、“卫星田”二十五万株。同时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大地畦田化,小畦田菜园化、土地平整化、雨水可以就地拦蓄,不发生径流。正是由于耕作制度有了这样大的改进,所以产量才有这样大的飞跃。
目前,这个地区的党政领导和各人民公社的野战兵团,正乘胜前进。他们从一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产量听人说,自然受人管”的真理,因此,在今秋种麦运动中,鼓起了更大的干劲和钻劲,坚决为明年粮棉产量更大的飞跃而奋斗。


第3版()
专栏:

范县出现花生大面积高产卫星
四百五十亩 亩产破万斤
据新华社济南讯 山东省范县人民公社后来居上,打破了湖北省红安县红色英雄公社“花生姑娘”创造的亩产花生四万零七百一十九斤的纪录。
范县人民公社王庄集管理区的四百五十亩花生已收刨完毕,共收花生五百三十二万一千二百五十斤,平均亩产一万一千八百二十五斤。其中由县委第一书记谢惠玉等七人种植的五亩,放出亩产五万三千四百零八点五斤的“卫星”。
这里的花生今年长的撒土不漏,每墩多的三四百个果,少的也有一百六十多个。全部花生粒大成实。往年一百八十个干果约一斤重,今年一百六十个就有一斤。这片花生地引起了人们很大的注意,省内外前来参观和学习经验的络绎不绝。
这四百五十亩花生所以取得高额丰产,除了选用良种、深翻换土、根外喷磷等措施外,主要是使用了拥土围秧(根部培土)的办法。培土的好处是:便于果针及时入土,扩大结果范围,培三次土可结四层果。由于秧蔓过密,无法插足,人们采用了搭架造桥、架设铁丝、空中运土、架上操作的方法来培土。


第3版()
专栏:

南康黄麻产量 一年超过十年
新华社南昌3日电 江西省南康县一万六千六百七十五亩黄麻,共收干麻皮一千四百一十七万三千八百五十斤,平均亩产八百五十斤。一年超过了解放十年来增产的总和。这些麻地中还出现了许多高产“卫星”田。


第3版()
专栏:

新棉区创造新纪录
植棉能手争夸泗阳棉花
本报讯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经过一百八十天日夜苦战,二十万亩棉田获得空前大丰收。据初步测定,平均单产皮棉可达二百五十斤以上,比产量最高的1957年单产皮棉四十一点五斤,猛增六倍多。全县约有二万亩单产皮棉可达四百到五百斤,有二千七百多亩单产皮棉可达五百斤以上。目前已采摘籽棉五千多万斤,平均每亩收了二百五十多斤,而棉株的中部和上部仍然棉桃累累。预计全县总产皮棉可达五千多万斤。
全国棉花参观团一行三百多人,在泗阳县参观后,十分兴奋。代表们认为泗阳的棉花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大面积的好,每一块棉花长的像哥儿兄弟一样,均匀、整齐、苗全、桃大、桃多、桃好。二是管理的好,即使正在盛开的棉花,依然是枝青叶茂,棉株下层、中层和顶层的棉桃都保的很好。
泗阳县是一个新棉区,大面积种植棉花还只有短短三年历史,历来产量低,今年的棉花产量所以能够大跳特跳,最根本的原因是全县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挥了冲天的干劲。主要经验是:
一、解放了思想,破除了所谓新棉区“条件差、底子穷、产量提不高”的迷信保守思想,发奋图强,随着产量指标的提高,措施不断加码,形成了一个创奇迹的群众性运动。
二、虚心的向老棉区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他们不仅多次派人到省内的先进棉区参观学习,而且还组织参观团到去年棉花产量最高的浙江慈溪和湖北麻城、红安等县取经。他们在红安县学到了搞试验田的经验,在慈溪、麻城两县学到了棉田管理的经验,并且又把这些经验加以发展。同时,当在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又及时防止了自满情绪。
三、发动群众,大搞试验田。全县共搞了十万零九十一亩试验田,占全县棉田面积的二分之一强。在大搞试验田中,由于采取“带、赶、赛、超”的办法,试验田带大田,大田赶上了又反过来推动试验田,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试验田与试验田、大田与试验田之间的大竞赛、大协作。这样就使棉田大面积生长平衡。
四、实行了专业专管。从县到乡到社,都以第一书记挂帅,领导棉花生产。全县搞棉花的干部共有五千多人。社员也都以棉花、水稻等作物,实行专业专管。
五、进行了农业技术革命。做到早播、密植、适时追肥和彻底防治虫害等。
(姜韦才)


第3版()
专栏:

河南安阳县安丰人民公社棉花大丰收。孩子们兴致勃勃,正在丰收的棉田里爬“雪山”。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第3版()
专栏:

怎样领导农业大面积丰产
河南建立“卫星”指挥田全面传播先进经验
湖北正发动群众总结丰产经验大搞丰产田
青海决定缩减种植面积实行少种多收方针
本报讯 河南省创造出一种搞大面积“卫星”指挥田以生产指导生产的好办法。这种新的领导方法,对当前小麦生产已起到良好作用。
河南省今年种植小麦八千万亩,要求明年单位面积产量由原来的二百七十多斤,提高到一千斤以上。实现这个宏伟的跃进指标,单纯依靠过去下达公文指示或少数干部搞小片试验田的领导方法,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和群众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麦播当中,各级组织根据今年农业大放“卫星”的先进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大约搞有三千万亩要求亩产五千斤以上的高产“卫星”田,作为争取明年生产大跃进的基本措施。另外还从农田总面积中划出一百多万亩亩产万斤以上的“卫星”指挥田,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全省各个角落。在这些“卫星”指挥田里,创造性地推行灌溉用水,施肥等综合性的增产技术,集中多方面的先进经验,每个生产环节都做出榜样,这样,通过社或片有机地把周围的“卫星”田和大田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个丰产卫星网,随时可以传播各种先进经验,指挥大面积丰产运动。开封专区今年麦播面积八百多万亩,其中,要求亩产万斤以上的
“卫星”指挥田占十五万亩,亩产五千斤以上的三百万亩,抓住这两项就可收粮食一百六十五亿多斤,全区四百五十万人口,每人平均可得三千六百九十斤,可以饱吃七年多。地委为实现这个大胆的规划,更好地发挥“卫星”指挥田的指导作用,最近专门召开了“卫星”指挥田会议,经过统筹安排,以卫星指挥田为核心,以社为单位,全区普遍成立了“卫星”指挥网,确定专人负责到底,登记卡片,建立
“卫星”田技术操作档案和“田长”制度,定期检查总结生产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经验,以便及时解决,推广。开封县水坡乡在试播小麦阶段,发生了播种稀稠不匀的现象,这时,乡党委书记、“卫星”田长刘振江等就立即把全乡“卫星”田负责人和摇耧手召集起来,共同在他的“卫星”指挥田里进行播种表演,找出好办法,迅速推广开来。最后,全乡麦子都达到行距笔直、播幅均匀、深浅一致、没有缺苗断垅的标准。 (曲明振)
本报讯 发动群众大搞大面积丰产田,今年已在湖北省被证明是一种组织农业大跃进的有力措施。目前,各级党委正在把这种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作法,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为明年全省农业的更大跃进创造条件。
今年湖北省广大农村中出现的大面积丰产田,有的地方叫丰产畈、丰产岗,有的地方叫丰产区、丰产冲。
各种大面积的丰产田都是以干部试验田为核心或基点来组织的。丰产田的增产指标和措施,都比所在地区的一般田先进,而干部试验田又比它们还先进些。通常情况是在推行一项已经被认为是较有把握的先进技术时,试验田和丰产田可以同时行动;假如要推行的技术措施还没有把握或参加育种丰产田的群众还不肯接受时,就先由试验田示范,然后再通过现场会推广。
大面积的丰产田能够对农业生产的全面跃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因为:第一、它成为推行新技术和传播新技术的良好园地。各地情况都说明,试验田的各种创造,通过大面积的丰产田去影响普通田,收效比直接影响普通田要快得多。第二、干部既种小面积的试验田又管大面积的丰产田后,更便于进行深入的、全面的领导,防止埋头于一小块试验田而不问其它的倾向。第三、可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革命干劲,破除各种迷信。过去,试验田获得高产虽然在广大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但也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小面积能高产大面积就不行。当大面积丰产田出现后,这种迷信思想就被冲破,从而使这一部分人也信心充沛地大胆跃进了。
湖北省各级中共党委总结了今年各地大搞大面积丰产田的经验后,已决定进一步加以推广和发展,以便为明年获得更大的农业丰产创造条件。从目前各地播种小麦、油菜的情况看,大面积丰产田已较去年有巨大的增加。各县计划比普通田产量高出一倍到四倍的小麦、油菜大面积丰产田,一般都占到同类田的10%到20%水稻、棉花的大面积丰产田在同类田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占到20%到30%,也有占到50%以上的,而且产量计划指标比普通田要高出二倍到六倍以上。
(方堤)
据新华社西宁4日电 青海省决定缩减一部分种植面积,实行少种多收来提高明年农作物的总产量。
青海省地多人少,平均每个劳动力种地十亩以上,有的地区多到二十亩左右。有些浅山土地虽然费了很多劳力、籽种、肥料,但是收获不大,并且影响到对平地水田的精耕细作。因此,中共青海省委最近决定坚决改变以往广种薄收的耕作方法,实行少种多收的方针,缩减明年的播种面积。缩减的部分,多是交通不便、施肥浇水困难、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收获量不大的浅山旱地。缩减这一部分面积后,就可以在肥沃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普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中10%到15%的种植面积还可以实行大面积高额丰产。这样,全省明年粮食总产量就可以比今年增加几倍。缩减的土地将种植饲草饲料等。
为了达到少种多收的目的,就要贯彻水饱、肥足、深耕、良种、密植、工具改革和防灾等项增产措施,当前主要是突击深翻地。为此,省委在10月30日晚召开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认真执行。青海气候较冷,距离封冻只剩下二十多天了。省委要求各地立即组织劳力,广泛推广绳索牵引机,把七百五十万亩土地普遍翻耕一次,其中四百五十万亩土地要深翻一尺以上,丰产田要深翻三尺到五尺。同时,要再度掀起一个积肥、制造土化肥、冬灌、兴修水利、改革农具特别是密植农具的运动。


第3版()
专栏:

采取七项措施彻底改造车辆
甘肃运输紧张状况大大缓和
本报讯 甘肃省不少地区采取七项措施改革各种车辆,提高运输效率,大大缓和了这些地区劳动力不足的困难。
根据甘肃省的一般情况,农业生产中运输所占的劳动力,占所需全部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炼钢炼铁中也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用在运输线上。运输上所需的劳动力这么多,提高运输效率,就会相对地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甘肃省实行运输工具技术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汽车、畜力车后面加拖斗。马车加拖斗后每次可多拉一千斤,等于增加十个人的体力劳动。二、把双轮大车改造为四轮车,这样载运量就可翻一番多。三、改木轮车为胶轮车或在木轮上钉胶皮。每辆车子的木轮钉上胶皮后,可增加载运量一百斤以上。木轮改胶轮后,每辆车子的载运量可增加一千多斤。四、改驮运为拉运。用骆驼和毛驴拉车,效率比驮运增加三倍至十倍。五、畜力车加套,原来用人拉的车子也改造为畜力车。六、河西走廊一带的牛车,车轮很大,车厢很小,每车的载运量只四百斤左右,现在扩大了车厢,载运量就增加了一半。七、加速车子的滚珠轴承化。
据调查,亩产千斤的冬麦,秋种时所需的劳动力每亩共为二十九个半工,其中光用大车运粪五万斤就需十二个半工的劳动力;现在在大车上安装了滚珠轴承,运输效率提高了一倍多,所需劳动力就由十二个半工减少到五个工;再把送粪的双轮大车改造成四轮大车,承载量又猛增一倍,五万斤粪肥只要二工到三工的劳动力就可运送完。这样,光一亩地就节省了十个工的劳动力。兰州市采取汽车、马车加拖斗,改双轮马车为四轮马车等技术改革措施后,短短一个时期来,就多运了十五万吨公里的物资增援钢铁战线,等于增加了十万个人工,抬挑一天的劳动量。
(郭汾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