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完整不完整?
——文艺欣赏随笔
王朝闻
漫画家选了一部分较成熟的邳县农民画,作了程度不同的修改,由荣宝斋水印出版,总的名称叫做“合璧集”。专业美术工作者与群众美术工作者合作,好比电影工作者对待劳动模范黄宝妹及其战友(请她们担任“黄宝妹”的主要演员)一样,是一种非常值得欢迎的、十分值得提倡的革命态度,革命的办法。这一次的初步尝试虽然还有缺点,可是完全可以肯定:当画家们有了经验之后,新中国画坛将出现大批结合了专业画家与业余画家的优点的作品。参加这一工作的华君武同志,在10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谈他改作农民画的体会,标题叫做“不要自居提高”。文章精神和标题一样,不是说这一次的尝试是已经成功了的。
前两个月许多报刊推荐过的许多农民创作,不只是有很好的创造设想,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有的较之汉画象塼“射雁和收获”(成都出土)等古代绘画还要奇特得多。这种奇特的形式的运用,绝不是为了掩饰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无知和冷淡,而是神话般的现实向他们提出来的要求,也就是由于神话般的现实所激发了的人民的要求。奇特的形式对农民的创造说来,绝不是形式主义的。似乎不这样画就谈不到形象的准确和真实。硬要模仿自然现象,不能充分表现其浪漫主义的创造意图,即使外形准确到了照像一般,其形式的使用反而是形式主义的。应该是最不愿受自然形态所拘的漫画家,在改画农民画的时候,从改掉了什么和添加了什么来看,我觉得漫画家也未能免俗,沾染了(或还未完全消除)一种来自所谓正规艺术教育的影响,不敢否定那种不太切合实际的提高标准或规格。正是这种标准或规格在作怪,才未能深刻了解群众创作的优越性,影响了改作的艺术质量(有的因此也就削弱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减低了政治的力量)。看样子,这里包含着提高的标准、对群众创作的认识和在生活中的感受等问题。
“火焰山”是在许多报刊上发表过的一幅出色的邳县农民画。人们喜爱这幅画,不是因为别的,因为它创造性地风格独特地表现了拥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人民,在改造自然时的理想、信心和干劲。不一定画出勇往直前的人民正在怎样生产、劳动,但是人民创造出来的成果本身,也就是充满了英雄气概的,是雄伟和壮阔的。几个炉子和火焰占据了整个画面,画面被这些东西布满,再不容许别的东西插足。这种构图,比山水画家黄宾虹的实中见虚的构图,显得还要大胆得多。很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传说中的重要人物齐天大圣,在这幅画上不占重要地位;不近前看几乎是看不见他。一般说来,不让这位英雄在画面上突出是不成的。可是在这一幅画里,齐天大圣不太引人注意,恰好吻合作品的主题。不知道农民根据的是那家那派的构图法,也许现实生活对于他们精神上的鼓舞就是他们构图的最高标准;好像笨拙其实巧妙的章法,平列地摆着三个不是很有变化的土窑,加上强烈的火焰(除了墨线,画面上只用了这一种色),造成了画面的充实饱满。其中的东西似有向外延伸的力量,使人觉得齐天大圣所面对着的,真是无边无际的火焰山。这样的构图和大跃进的时代精神非常合适,和人民豪迈的感情非常合适。名叫“孙悟空当作火焰山”的改作,构图更规矩但也就变得一般化了;人物画得更突出但也就宾主颠倒了;火焰画得更细致可是没有原作那股子劲头了;增加了炉子的数量,可是缺乏原作那种稳重的气派。……单说孙悟空吧,改作里的孙悟空,显然画得生动多了,真实多了。可是把孙悟空画得很突出,重点转移了。这显然对于作品的主题的体现没有好处。当成漫画来看,我以为如果改作能不让孙悟空突出,而是画成无可奈何的样子,不是画成正在努力扇火的样子,可能更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也是更有趣,更有漫画所需要的幽默感的。
“丰收卷倒观潮人”、玉米树钻天和“技术革新、快上加快”,改作的缺点还更明显些。“丰收卷倒观潮人”原作那种由稻子构成的海浪一般冲击的威势,从感觉上给观潮者的强大的压力,在改作里都改掉了。似乎,漫画家认为稻粒的大小和色彩明暗,较之海浪似的冲劲更重要;可是因为丧失了海浪一般的威力,环境的具体性不鲜明,观潮派向后跌倒的形象反而显得有点做作了。玉米树钻天里的“树”,原作只有一株。虽然只有一株,观众不会以为它不是许多株的代表。似乎,漫画家把洗炼的艺术手法看成是简单化,追求的是“多多益善”,改作时加上好几株。本来是单纯的构图,现在被改得繁琐了。本来是重点鲜明的形象,现在改得平淡无奇了。像塔一般的钻天的玉米树,在构图上垂直线的基本形所构成的钻天之感,正如火焰和稻浪所形成的威力那样,是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信心和得意感情的形象化,也就是这件作品的生命之所在,万万取消不得的。因为不顾这些基本特点,虽然把玉米树画在云上,结果变成四平八稳,魅力大减了。把飞机画大,相形之下就是把玉米树改小了。这,如果不是马虎,只能说是因为漫画家把原作的优点当成缺点的缘故。原作“技术革新、快上加快”,较之其他作品,更是象征味的。画面上的人、马和车,只是一种作为比喻的东西来使用的,是诱导观众认识作品基本内容(快快地搞技术革命)的引线,而不是主体。较之马戏场上的人、马和车,这幅画中的人、车和马,本身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些事物画得愈具体,愈会妨碍观众相应的联想,愈会把观众的注意牵制在画面上的象征物本身。改作,反而在人、马和车的外形上用功夫,结果有点是强调了装饰趣味的马戏场面的写生。看了图中的文字虽然也能了解它的内容,可是就不见得那么有趣了。这些作品使人觉得:农民画是创作,现在似乎要它接近素材。农民画是诗,现在一改把诗意也削弱了。
在中国画论里,有这样的说法:“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有分析地看待这样的画论,对于并非打算画老式山水的漫画家也有益。这种说法不只关系作品的形象的丰富,也关系作品思想的深刻。“火焰山”等农民画是和这样的画论相通的。正如汉代的许多绘画,虽然有点笨拙,不周到,甚至犯了解剖学……的错误,可是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说”出来的多得多。在枝节的地方求全,不见得就加强了作品的魅力;因为并不因此就丰富了形象所包含的内容。正如画幅的大小不决定形象是否伟大和庄严一样,形象的复杂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不见得都成正比例的。不必要的加枝加叶,不见得是原作的提高,有时反而使形象贫乏,思想无力。
在美术界,至今还容易听见有关提高的一个词:形象的完整性。什么叫做形象的完整性呢?这一概念,常常是当成准确性、逼真性之类的概念来使用的。所谓完整,往往不是指形象较之现实的现象更单纯,而是一样繁杂。本来,较之现实现象更典型、更理想、更有普遍性的形象,只能是经过提炼的形象。单纯化了的形象,应该承认就是完整的形象,既然是形象,当然不是丧失了具体性和个性的公式,无非不是对象的“纯客观”的“如实的”描写就是了。只有提炼过的形象才是典型,也才能够充分体现艺术家所要体现的思想。离开了作品的主题,也就丧失了判断形象是不是完整的重要根据,离开了作品的主题,无从判断创作的形象是不是真实。和自然主义相反,这,就是现实主义对于形象的要求,也可以说就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提高标准。正因为决定形象是不是完整的条件,不在于外形的繁简,所以我们有时非常称赞造形细致的工笔画和油画,有时又非常称赞笔墨洗炼的水墨画和漫画,虽然有人觉得奇怪,却并不是矛盾的。正因为现实主义的形象未必只能是照像一样“逼真”和“准确”的形象,所以漫画才不至于被开除出艺坛,当成形式主义来对待。可是受了资产阶级艺术教育偏见的影响,曲解形象的完整性,颠倒了艺术创造的要求,以为越是接近自然形态的造形就越是完整的造形。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之下,民族艺术传统虚无主义的谬论就有了市场,即使是深刻表现了时代精神和新人物精神的群众创作,往往被当成“不像样”的东西来对待。口头说好,在心眼里不见得真正喜爱。正因为这样,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的结合,在造形艺术上也就成了不好了解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庸俗地对待现实、歪曲现实的自然主义,有时也能够披着现实主义的外衣,欺骗天真的观者。值得考虑的是:应该是敢于幻想,敢于虚构,不受上述偏见影响的漫画家,为什么在改画农民创作时出了偏差,可见上述偏见影响之深远。
改画农民的作品,似乎较之农民原来进行创作还困难些。其重要原因,不只在于漫画家还没有充分认识农民创作的好处,也在于漫画家还缺乏农民在创作准备中的优越条件。缺乏美术创作经验的农民,当他们进行创作的时候,为什么那样自由?因为他们亲自参加了征服自然的斗争,真正尝到了劳动的甘苦。不论是积肥、烧肥、沤肥,不论是修渠、打井、引水上山,他们经历过许多波折,所以丰产所引起的喜悦就特别深,未来的远景就看得特别透。一句话:农民是以他们的深切的感受为创造的源泉,他们要加以“修改”的对象,不是别人的作品而是自己来自生活的深切的感受。农民的创作也许只表现了他们在生活中得来的感受的千万分之一。喜爱农民创作的漫画家,虽然拥有较高的技术修养,而且改作时确实有了新的成就(例如“大豆过江”等作品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刻画),可是他们创造的源泉几乎就只靠农民的原作,缺乏相应的材料可以补充和调换,加上还有所谓完整性之类的成见在起作用,所以往往只能把成品打扮得好看一些,弄得不好的,反而把成品搞糟了。如果可以说农民的创造设想是种子,漫画家的加工是阳光,是水分,是肥料,那么,这一切也像农民之得到创造的设想那样,只能依靠相应的生活实践。可见,参加劳动锻炼,对于艺术家说来,不只是为了思想的改造,同时也就是为了艺术思想的改造,是为了艺术创作质量的提高。单说对于所谓完整性的成见的改变,也需要向农民学习;学习他们怎样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学习他们怎样全神贯注地对待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在劳动中有了农民一样深切的劳动的喜悦体会,不但画起来就不会这样吃力,而且可能产生高于业余创作的水平的好作品。革命的浪漫主义不是一种没有生活根据的大言壮语,把南瓜或白薯画得很大不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只能从革命者深耕了的土壤里长出来。农民的歌颂漫画,显然不是像素描那样,可以靠用功能够学到手的一种技巧,而是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本能”。不论是为了和农民合作,不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只能从产生作品的现实下功夫,更方便的道路是难找的。
(1958、10,30)


第7版()
专栏:

重视和扶植群众美术创作
马克
不久前,全国许多报刊都以显著的篇幅,介绍了农民的绘画。在北京等地还举行了工人和农民的画展和有关工农群众创作的座谈会。9月号的“美术”和“东风”以及十八期的“漫画”,又分别出了群众美术的专号和特刊。对大跃进以来在工农群众中涌现出的美术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和评介。在报刊上像这样大规模地选刊群众的优秀作品,阐述群众美术运动中的问题和经验,这还是头一回。因此,对广大工农画家是个有力的支持和鼓舞;对专业画家也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工人和农民不仅在生产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而且在美术创作上也显示了丰富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才能。目前农村中正在掀起一个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许多县都已经壁画化,在城镇和乡村都形成了千军万马、男女老少齐动手的创作高潮,真正把农村变成了图画的世界。很多人知道了邳县和束鹿的农民绘画,但是还有无数个邳县和束鹿。例如安徽阜阳县和萧县的农民,也创作了数以几十万计的壁画。农民的创作都与劳动生产紧密相结合,干啥画啥,生产到哪里,画就到哪里,使美术创作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推动生产的有力工具。它既是生产战线上的战报和传单,又是美化农村和供人欣赏的大画廊,对农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都有很深刻的影响。同样,我国职工的美术活动也在日益蓬勃的发展。从工人日报、“漫画”和“东风”以及“美术”最近出版的“工人美术专号”介绍的作品与经验当中就充分表明:许多工厂的美术活动已经经常化;工厂美术组已真正成为各项宣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工人的漫画已经变成劳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上海机床厂美工组为举办“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展览会”,在四天四夜中就画了二千多幅漫画和连环画。天津国棉六厂的漫画壁报“大家画”,从1954年一直坚持到现在共出刊一百多期,很为工人喜爱,工人们说上下班如不看“大家画”就像少了一件什么事。最近天津各厂矿开展的“工厂史画”的创作运动中,又出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连环画,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成长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推动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总之,工农群众的美术运动像两条奔腾的巨流,正推动我国整个美术运动飞跃地向前发展。尤其是,成千上万的、真正出身于劳动阶级的画家的出现,更标志着我国的美术已走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工农群众的创作,将是我国美术百花园中两朵永远不会雕谢的红花。
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各美术报刊和出版机构,如何经常地出版、评介优秀的群众美术作品,反映群众美术运动中的情况和问题,以便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进一步促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艺术为政治服务,这是个重要的任务,也是客观形势向编辑出版工作提出的要求。几年来,“工人日报”坚持出刊的“工人的画”和其他许多画报中的群众创作专栏,都有很多成绩。最近几期的“美术”、“漫画”和“东风”在这方面也有很大改进,表现了编辑工作的深入和美术界对群众创作的关怀。这是共产主义艺术萌芽在编辑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具体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的结果。但是,这些和声势浩大的群众创作运动相比较还是很不够的,各报刊、出版社今后还需要以更大的力量去积极热情地关注群众美术运动。此外,有计划地组织编辑、美术家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到工农群众中去进行“美术采风”,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专业美术家向群众学习并进行辅导;另方面也为编写我国近代美术史准备素材。我们深信,由于广大群众在美术上的跃进,一定会促进我国美术运动走向新的高涨。


第7版()
专栏:

从司集乡看社会主义歌唱运动
叶林
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前些时在安徽省巢县司集乡召开了一次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歌唱运动的现场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人民公社大发展、文化大普及、群众文艺创作蓬勃开展、新民歌风起云涌的情况下召开的。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的生产热情无比高涨,并且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样的客观情况决定了社会主义歌唱运动必须是以工农兵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全民的社会主义歌唱运动,它必须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因此,必须在党委领导下政治挂帅,与当前斗争、生产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在历史上的各个革命时期,群众歌唱运动从来都是革命的号角,鼓舞着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今天,我们必须继承群众歌唱运动的革命传统,更加紧密地为政治、为生产与中心工作服务,使运动能够在更广泛的规模上开展起来。
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着思想斗争的,像去年初春时黄色音乐一度泛滥,就是这种思想斗争的具体表现。整风以前,有些人强调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严重脱离政治,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脱离传统,片面追求形式和大部头的作品,不愿意创作群众歌曲或轻视群众歌曲,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不愿意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整风以后,应该说,情况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政治挂帅的红旗高高举起,到处出现了新气象,音乐工作者深入工厂农村,面向群众,无论在创作、演出和思想作风上都有了新的跃进。问题是需要继续巩固已有的成绩,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防止可能出现的对跃进的一些倦怠情绪。
其次,在我们的同志中间,过去也有些人对艺术的战斗作用估计不足,把艺术单纯理解为娱乐,因而认为搞艺术会妨碍生产,从而有过“农闲大搞,小忙小搞,大忙不搞”的说法。在某些情况下,生产任务和艺术活动可能是存在矛盾的,在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需要作必要的安排,艺术活动的方式也可以灵活变化。但是,这种提法容易被理解为生产与艺术是对立的,使艺术为生产服务这个根本性的方针在贯彻时受到影响。司集乡开展文艺活动的经验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乡的文艺活动恰好是在今年抗旱的紧张斗争中蓬勃地开展起来的。安徽省今年遭遇了一场罕有的百日大旱,农民们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抗旱斗争。他们夜以继日地紧张战斗,把巢湖的水倒引了六十里,流上黄山。正好是在紧张的生产斗争中,他们做到了歌声遍野,唱出了无数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的新民歌,像:“大红旗下逞英豪,端起巢湖当水瓢,不怕老天不下雨,哪方干旱哪方浇。”“千条蛟龙接上天,牛郎织女笑开颜,如今车尽银河水,不等七七就团圆”等等,都是在抗旱斗争中唱出来的。单是司集乡在这期间就创作出了这样的民歌二十二万首。这样的事实雄辩地说明了为政治服务、唱生产、唱中心工作不仅不会降低艺术质量,反而会提高艺术质量,只有和生产斗争、政治斗争密切结合,才能产生出这许多前无古人的新诗经。这样的事实同时也说明了生产和文艺活动不是对立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艺术,而文艺反过来又能促进生产,即使是在生产斗争最紧张的时候,文艺——特别是歌唱,也能够发挥战斗号角的作用,正如一首安徽民歌所说那样:“别看都是口头语,撒到田里变米粮。”
司集乡的活动,还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开展社会主义歌唱运动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大量创作新民歌、新歌曲。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歌唱运动才能够做到又多又快又好又长久。这不仅从数量、而且从质量上说也是如此。我国的五亿农民都有唱民歌的传统习惯,他们习惯于在劳动与生活斗争中自编自唱,所谓“望风采柳”,见啥唱啥。唱歌对他们并不神秘,编歌对他们也不神秘。他们生活经验丰富,直接从事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又熟悉民族和民间的优秀艺术形式,随着社会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生产大发展,他们的精神风貌也起了显著的变化,使他们的歌唱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可以设想,当五亿农民都充分地发动起来,解放了思想,自己掌握了文化艺术,纵情歌唱的时候,社会主义歌唱运动的声势规模该是多么壮阔。司集乡新近流行的一首民歌这样地唱道:“男女老少齐唱歌,秧歌越唱越快活,唱得公鸡忙报晓,唱得小鸟迟归窝。唱得庄稼点头笑,唱得遍野绿油油,唱得干活如猛虎,唱得水往岗上流。”这一片社会主义农村的清新气象,不就是农民们自己编唱出来的吗?工人同志有着革命的斗争传统,并且在革命斗争中一贯善于运用文艺武器来鼓舞自己,打击敌人。在斗争中同时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业余艺术人才,经常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工人作曲者出现。今年‘七一’,北京市工人文化宫就曾经展览了北京工人同志在大跃进中创作的优秀歌曲二百多首。这些例子在全国各地都是很多的。必须强调大力发动群众创作,社会主义歌唱运动才能够巩固、发展。
过去从事社会主义歌唱运动,有些地区比较习惯于一种单纯依靠专业创作、单纯依靠少数专业工作者向群众辅导的从上往下贯的方式,比较少考虑到依靠群众、解放群众创造力的问题。有些同志甚至很少想到编唱新民歌的运动竟然会是社会主义歌唱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同志说民歌曲调单调不能反映现代生活,算不算社会主义歌曲,值得怀疑。有些同志干脆说他们那个地区没有民歌。这些怀疑只能使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群众的办法是不多的,也不能持久的,民歌是不会发展的。这实质上是一个是否相信群众的问题,也是一个路线问题。不走群众路线,结果便会束缚群众的创造力,增加音乐的神秘感,弄得劳动人民自己不敢动手,光等待专家来教导,使运动变成冷冷清清,少慢差费;或者是专家来了轰轰烈烈,专家走了烟消云散,即使培养了几个骨干,也不能满足需要。为了发挥六亿人民的巨大创造力,目前提倡一个“学民歌、编民歌、唱民歌”的运动是适宜的,这个运动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歌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运动才能不断地高涨。
强调群众路线,以劳动人民的文学艺术队伍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文学艺术队伍的主力军,并不等于轻视专业工作者的作用。相反地,我们党已经培养并且还在继续培养着大批又红又专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成为工人阶级文艺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创作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作出重要贡献。从聂耳、星海直到今天的广大专业作曲队伍,他们的作品经常成为时代的号角,唱出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发挥了动员群众、鼓舞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成为党的有力的艺术武器。忽视专业队伍的作用是错误的,把专业与业余分割或对立起来也是错误的。又红又专的专业队伍与群众结合,可以在业余的队伍当中起着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构成一个整体,拧成一股绳,发生巨大的力量。当然,专业工作者的工作也有一个群众路线的问题和自我改造的问题,我们提倡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团体结合,专业文艺工作者不脱离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以及劳动人民的文艺活动紧密结合。一方面向群众学习,一方面辅导他们。专家们在理论上、创作经验和技术上可以帮助群众,而群众艺术的民族风格、群众性和生命力却往往比专家强,只有相互结合,相互帮助,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才能够正确解决。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应该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可宝贵的。但是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说,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65页)在党的领导下,不少的专业工作者们遵循着毛主席的教导,已经作出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整风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开展,在工作上、思想作风上都有了很大的跃进,到处出现了新的气象。专业工作者们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贯彻工作上的群众路线,拜群众为老师,在这基础上,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风格,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优秀歌曲。群众对这些歌曲是十分欢迎的,这些优秀歌曲是社会主义歌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应该大力做好这些社会主义优秀歌曲的出版和推广工作。
社会主义歌唱运动是目前一切音乐事业中和群众结合最密切的一个项目。为了更好地贯彻音乐工作的群众路线,一切音乐家们都应该投入这个运动中来,以便更好地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改造自己,并且以社会主义歌唱运动为中心,推动其它音乐事业的发展。目前,不论是合唱、管弦乐、民族管弦乐、独唱、独奏与创作事业,都存在着如何更好地为政治、为生产服务和如何更好地革命化、民族化的问题。河北徐水县跃进吹歌会的实践在这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他们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歌曲来发展了器乐艺术,气势磅礴地吹奏出了“英雄战胜大渡河”等歌曲,这就是很好的开端。我们所有的音乐工作者如果都能投身到社会主义歌唱运动中来,密切和群众联系以后,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带动一切音乐事业以群众性的规模向前发展,使六亿人民都能意气风发,歌唱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时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