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铁路建设也要大搞“小土群”
要高速度地建设铁路,以赶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大量的钢轨、机车车辆和其他许多材料设备。其中钢轨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有了机车车辆而无钢轨,那么英雄也无用武之地。现在,在全党全民办交通的口号鼓舞下,铁路施工进展很快,许多地方的路基都筑起来了,就等着铺钢轨了,但是钢轨就是供应不上。原因何在呢?因为钢轨都是用钢轧制的,而且只有鞍钢等大型轧钢厂才能轧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按照铁道部最近安排的计划,明年我国铁路的铺轨任务,不是翻一番,而是翻几番,需要的钢轨数量更为巨大。建设大型轧钢厂吗?投资既多,时间又久,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呢?
问题摆得很清楚,建设铁路也需要两条腿走路。光有“大洋群”一条腿还不够,还需要“小土群”这条腿跟上去。我们国家最近经济发展的形势表明,凡是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必然是跑步如飞,发展迅速。钢铁工业采取两条腿走路,短时间内就出现了新的大跃进的局面。10月份全国钢的产量比9月份猛增了91%。今年钢产加番,已是胜利在望了。因此,铁路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也只有贯彻这个方针,才能加快速度。
铁路建设怎么搞“小土群”呢?在钢轨方面,经过人们的努力,现在已经摸到一条道路了,这就是采用各种铸造铁轨,其中球墨铸铁铁轨,经过试验和使用,证明在技术上是成功的。
但是现在有些人对球墨铸铁铁轨还不大相信。他们摇摇头说:“这玩意儿质量行吗?如果翻了车怎么办?”我们并不提倡毫无根据的冒险。没有技术上的可靠保证,我们绝不去蛮干。我们既要求经济,又要求安全。那么,球墨铸铁铁轨行不行呢?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行不行要看试验和使用结果如何而定。清华大学创造的球墨铸铁铁轨铺设在石景山钢铁厂铁路专用线上,已经使用了将近三个月,通车一万五千多次,通过的货物量达一千多万吨,超过一条普通铁路一年的货运量。这就证明球墨铸铁铁轨基本上是成功的,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铁轨不仅完全可以用做轻轨,而且可以用来代替部分重轨,使用在铁路支线、专用线和编组站站线上。这就解决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把这些地方的重轨调到主要干线上使用,大大加快铁路的建设。
有些人说,球墨铸铁铁轨的寿命比钢轨短,从现在的技术条件看,这是事实。但钢轨就是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大跃进的需要。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坐等钢轨,推迟铁路的建设,以至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呢?还是提倡用两条腿走路,力争铁路先行,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呢?肯定的应该选择后者。因此,铁轨寿命短一些还不是首要的,更重要的是为建设争取了时间。几年以后,即使这些铁轨坏了,但是我们已经解决了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再换上钢轨,而旧铁轨还可以收回炼钢。这同样是划得来的。
因此,任何对球墨铸铁铁轨采取怀疑和冷淡的态度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欢迎它,扶持它,并积极地促进它的发展。同时,还要广泛地开展试验研究工作。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大胆的提出问题,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论是已经基本成功的球墨铸铁铁轨或正在试验中的铸钢钢轨、生铁铁轨或高硫可锻铸铁铁轨,都是有很大前途的。现在我们钢轨的断面形状是轨头较粗,轨腰和轨底较薄,这是根据钢轨的材料、轧制工艺、承受力量等特点设计的,不适合于铸造的路轨。是否可以研究出适用于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和铸造性能的铁轨断面形状呢?能不能找出既经济而又能大量供应的球化剂来代替贵重的金属镁作球化剂呢?能不能够做到各地生产的磷硫成份较高的土铁,都可以用来制造满足质量要求的铁轨呢?所有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都可以出英雄。
球墨铸铁铁轨出来以后,铁路的建设可以大大加快了。但是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机车车辆也要迅速地赶上来。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在铁路的“小土群”方面,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来。


第2版()
专栏:

一年任务一天完成
一类和二类铁占百分之九十九
广东日产生铁87万吨
据新华社广州3日电 广东省在11月1日的二十四小时内,全省人民炼出生铁八十七万七千六百十二吨,一天的产量就超额完成了全省今年的任务。其中一二类铁占99%。在同一天里,全省产钢五千八百一十吨,比过去全省钢的最高日产量增长了四倍多。
中共广东省委负责人,就这一高产成就对记者说:广东省今年全年生铁生产任务为五十万吨到六十万吨。由于钢铁基础十分薄弱,一向缺煤,省委抓钢铁晚些,因此生铁生产进度缓慢,从年初到9月底才生产了生铁二万一千一百多吨。9月下旬起,省委和各级党委虽然大力抓了钢铁,但是经验少,困难多,进展仍然不快。10月份一个月才产铁五万九千八百六十五吨,距离全年生铁任务指标还很遥远。11月1日炼出生铁八十七万多吨,这一成就说明广东省炼铁的摸索阶段已经基本结束,炼铁的规律已基本上被党和广大人民所掌握。有了这一条,今后就可以命令自然界拿出铁来。
据本社派往现场的记者报道,11月1日广东省各地的炼铁生产,形成了远较过去农业生产更热烈更紧张更集中的群众运动。在这一天中参加炼铁的农民、工人、干部、解放军官兵、学生,达到七百万人以上。驻广东人民解放军部队官兵,省、专区干部组织的钢铁师团,更是个个奋不顾身,担任了爆炸劈山等最繁重的工作。
11月1日广东省生铁高产的伟大胜利,是土办法和穷办法的胜利。广东省这天除了投入生产的大小高炉两万多个外,还有大、小土坯炉九万二千六百五十九座,各种砖瓦窑、石灰窑、水泥窑、陶瓷窑四万八千三百零七座。此外还有一万零二百九十八座炼铁炉,是用以前的碉堡、旧房子等改建成功的。(附图片)
十一月一日,广东全省有七百多万人投入夺铁战。这是信宜县第一钢铁厂的职工在欢呼“火箭”炉放“卫星”上天。新华社记者 郭伟祺摄


第2版()
专栏:

梅县一天采煤达七十一万吨
新华社广州1日电 在一向被认为缺煤的祖国南方,又有一颗原煤高产卫星上天。广东省梅县五万名采煤大军,在10月28日一天采煤七十一万吨。这一产量相当于这个县今年头九个月总采煤量的一倍半。
这些煤炭是用大爆破的方法,在煤藏丰富的柱坑山上采出的。28日早晨两点钟,设在这座煤山上的二十一个爆破点爆炸了。煤山表层炸开以后,立即显出了一片长三百五十公尺、宽一百五十公尺的深厚煤层。采煤大军立即开始清除煤层外被炸松的泥土和碎石,以及杂在煤层中的泥土和碎石,一共清出了二万三千立方公尺的泥、石。清理出的煤,经过中共梅县县委第一书记孙敬业、汕头专署副专员彭笃民、张建南及当地土专家等多人的验收,共为七十一万吨,都是无烟煤。
梅县产煤卫星能够上天,主要原因是中共梅县县委把煤炭生产当作当前炼铁生产的重要部分,大大加强了领导。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挂帅,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居民和干部都动员起来。大家找窍门,想办法,终于创造了这次原煤高产纪录。


第2版()
专栏:

铁路也有两条腿
球墨铸铁顶钢轨
球墨铸铁铁轨现场会议指出铁路建设既要大洋群也要小土群
新华社3日讯 国家技术委员会和铁道部10月27日到3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球墨铸铁铁轨现场会议。
这次会议表明,我国铁路高速度发展中要解决大量钢轨问题,也要两条腿走路,光有“大、洋、群”一条腿还不够,必须要“小、土、群”这条腿赶上去。在“小、土、群”方面,经过人们的努力,现在已经摸到了一条道路,这就是采用各种铸造铁轨,其中球墨铸铁铁轨经过试验和使用证明,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不仅可以用作轻型铁轨,而且可以用来代替部分重轨。
目前我国铁路上使用的路轨都是用钢轧制的,而且只有鞍山等大型轧钢厂才能制造,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又要求铁路的建设迅速地赶上去,迫切需要大量的钢轨、机车和车辆。
清华大学铸工教研组创造的球墨铸铁铁轨,为铁路的“小、土、群”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会议认为,这是铁路建设上的一项技术革命。这种铁轨的生产既不需要钢材,也不需要什么重型轧钢机或专用设备,一般小机械工厂的铸造车间都可以制造。
出席会议的代表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北京石景山、西直门等处用球墨铸铁铁轨铺设铁路的使用情况。铺在石景山钢铁厂铁路线上的球墨铸铁铁轨已经使用了将近三个月,通车一万五千多次,运货量一千多万吨,超过了一条普通铁路一年通过的货物总量。但是铁轨仍然完好无损。
会议要求全国各地迅速普遍推广球墨铸铁铁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努力掌握球墨铸铁铁轨铸造过程中的各种技术。代表们参观了清华大学铸工车间的实际操作以后,认为技术问题完全可以掌握,但是各地在推广时还要认真对待,要根据本地区铁的质量、球化剂的成份和技术条件等来具体掌握。使用时要通过试验,要一面使用,一面观察,一面提高;同时要广泛开展球墨铸铁铁轨的研究工作。
解决球化剂问题,对于大量推广球墨铸铁铁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是用金属镁做球化剂,这是一种贵金属,供不应求。清华大学等单位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已经把用镁量从千分之五降低到万分之七,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各地在学习这个经验时,除了应当力求降低镁用量外,还要设法寻找其他更经济方便的球化剂,创造新的球化剂。我国镁矿的资源是丰富的,各地应当千方百计,特别注意采取土法,大量增产镁金属。
关于球墨铸铁铁轨的使用范围,会议认为目前可以首先使用在一般铁路支线、专用线和编组站站线上。
这次会议虽然是以推广使用球墨铸铁铁轨为主,但是对于铸钢钢轨和生铁铁轨,特别是高硫可锻铸铁铁轨也作了研究,并交流了这方面的经验。会议认为,这几种路轨同样是很有前途的。而且目前就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本着量才使用、各得其所的原则,积极试制和推广使用,并加强研究,掌握它的规律。


第2版()
专栏:

请病假
任绍声
徐岗半夜里出了一身冷汗,早晨觉得头晕眼花,他的爱人齐小影是个妇幼保健院的护士,摸摸他发烫的额角,娴熟地给他量了一下体温。
“看你,三十八度六”她瞧着体温计说:“休息一天吧。”
“这么一点小病算得了什么。”徐岗拍拍自己突出的前胸,若无其事地跳下了床。
“可是你在发烧,生病嘛,总得请假。”
“可是我在炼钢,平炉跟前是不能少一个人的。”徐岗坚持着。
齐小影自然了解他底心情,这个下放前在天津中兴化学用品公司工作,整天在办公室里闲得吊儿郎当的角色,现在钢水已经把他的一颗心浸红了。对丈夫的转变,她的心灵深处一直充溢着喜悦。可是今天,她以一种护士对患者的责任感,要他请假休息。
小夫妻俩咕噜一回,齐小影终于占了上风。
公司的小钢厂才办起三个月,电话还没有装上。今天,碰巧是齐小影在医院里轮班休息的日子,她决定骑车去代他请假。
徐岗在房间里像小牛车水似的团团转着,开始的时候,他惦念着今天出钢是否顺利,后来,他的全部精神都转移在等待小影回来了。
等人就是这样,愈等心愈急;三个小时过去了,齐小影竟一去杳无影踪,徐岗焦急地等着,开始显出心神不定的样子,一回儿朝着窗口呆望,一回儿又用手指弹着桌子。
“怎么还不回来呢?”他坐下,自言自语地说。
一直等到下午三点钟,他实在憋不住了,于是他熬住了头痛骑上自行车,飞快地向钢厂蹬去。
小平炉两边挂着二幅白纱红字大标语:一边是“英雄好汉集炉前”,另一边写着“鼓足干劲不含糊”。七、八张红里透黑的脸孔正全神贯注着平炉,一个矮小的同志使劲地向炉里送进一铲焦煤。
“怎么,今天新来了一个人,可是又瘦又小,体格不行。”徐岗扫过一眼,心里这样想着。
他正准备询问一下,小影是否来过。忽然大个子小刘朝他扮了个鬼脸,徐岗的脑筋一阵急转弯,再向这个矮小的伙伴定睛一瞧,哈!这不是小影吗?她穿着一身黑溜溜的工作服,过份宽大的柳条帽,把她所有的鬓发都罩住了,眼睛藏在黑色的镜片里面,正像一个老炼钢工人似的,煞有介事地注视着炉口。显然,她还不知道自己站在她的身后呢,徐岗正想叫她,突然,小刘壮着喉咙,大吼一声:“出钢了!”通红的钢水沸奔着,把小影的脸映得闪亮透光,汗珠顺着她的鬓际滴下来。
夜色降临了,齐小影蹬着自行车,神态悠闲。徐岗的自行车紧跟着她。
“怎么,你好了吗?”齐小影小声地问:
“嗨,等也等好了。”徐岗回答道,像高兴又像不高兴的样子:“你去请假,怎么炼起钢来了。”
“不是你自己说的吗,平炉跟前是不能少一个人。”她笑嘻嘻地说。
“噢,那你是早有准备了”,听口气,他有点生气了,顿了一顿又说:“干吗不同我说一声,害我干着急,难道我会拦住你吗?”
“我也不是诚心去炼钢的”。小影说:“是你那个好朋友小刘,他见着我就嚷:怎么啦!你是代小徐来上班的吗?我一想,对啊,党中央不是号召全民炼钢吗?你病了,我可以上阵,我就说:对,小徐今天有病,我来。”
“看你,哪儿来的这股劲。”徐岗笑着插口道:
“嗨,他们一听可乐啦,小刘把一套破工作服朝我前面一丢,我这就真的干起来啦。”齐小影说完,用舌尖吮了一下自己红红的嘴唇。
“怎么样口渴了吧?”徐岗关心地问:
走进卧房,他立刻给小影倒了一杯开水,但是小影却拿出了钢笔。
“怎么啦,还写什么心得吗?”
“对啦,还要做诗呢”小影一面说,一面写着。
徐岗抢来一瞧,哈,真是诗呢,秀丽的笔迹这样写着:健康的人体血液旺盛,富强的祖国钢水似海;我要用汗珠换来钢水,给祖国增加一滴通红的血液。
“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做诗也带着护士口气呢”,徐岗笑着说。
他觉得小影的脸上正放射着兴奋的异彩,他也很高兴,特别使他高兴的是因为她尊重自己心爱的事业。(附图片)
(尹琼插画)


第2版()
专栏:

以国际主义精神献出精湛的技术
大跃进中苏联专家立大功
新华社3日讯 十月革命节前夕,本社记者访问了中央各工业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他们共同怀着感激的心情,向记者畅谈了苏联专家们今年在我国工业生产、建设大跃进中情同手足的援助。
这里记述的虽然只是千百件事例中的几件,然而却已经可以充分地看出苏联专家们为把自己精湛的技术贡献给我国大跃进事业,表现出来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优秀的品质。
为了实现今年产钢一千零七十万吨的伟大任务,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向时间夺钢铁”的群众运动。帮助我国建设大型钢铁企业的苏联专家,也投入了这场紧张的战斗。在武钢建设工地上,以六十三岁高龄的专家组长巴杜洛夫为首的苏联专家们,为保证一号高炉提前出铁,和我国建设者一道,不避南方的酷暑霪雨,日夜在现场指导施工。筑炉专家弗列日可夫经常亲自为工人作示范动作。有一次,他帮助砌铁水罐的内衬,当时正值南方炎夏,室外温度达摄氏三十八度,罐内不透空气,更加闷热,弗列日可夫汗流如雨,衣服全湿透了。工人们劝他休息,他仍坚持砌了很长时间。帮助安装一号高炉秤量车的专家柯沃尔,在紧张的安装过程中,和建设者们一起整天工作,两夜没有睡觉,他说:“中国同志分秒必争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我也要打破常规,分秒必争。”终于把七十吨重的秤量车提前安装、调整完毕。正在紧张施工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第一期排供水工程能否加快是大型高炉能否在1959年提前出铁的关键之一。工地上曾有人认为供排水工程困难多,提出推迟工期。水工专家哈敏可夫到工地后,和建设者们一起经过研究,决定采取措施,在严寒的冬季继续施工,加快了供水、排水工程。
适应钢铁生产的大跃进,专家们为机械、煤炭、水利、电力、地质、交通运输等工作的跃进,也作出了许多贡献。有些专家热情地和我国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制订跃进计划;有些专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提出了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的建议。西南光学玻璃厂本来是由国外设计的,因为国家对光学玻璃需要急迫,决定改由国内设计。在三位专家的积极帮助下,只用一个月就完成了该厂的全部设计工作。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专家组长杜达也夫在帮助设计通往镜铁山矿区的铁路时,针对我国特点,提出就地取材,与河争地的建议,在大约三十公里的一段线路中,就把十四座桥减少到八座,还减少了共长八百五十公尺的三个隧道。估计这项建议可以节省三百五十万元,而且还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煤炭工业部专家库尔干诺夫,在帮助峰峰煤矿新建煤井时,也表现了敢想、敢干的独创风格。峰峰煤矿新建通顺二号井,地质情况十分复杂,许多人因此主张用“冻结法”施工。库尔干诺夫详细研究了有关资料并访问了钻探工人后,考虑到我国冻结设备少,采用这种方法施工不仅成本高,而且还会拖延工期,就提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结果使施工进度加快,成本比“冻结法”还降低了一半。水利电力部北京勘测设计院专家组长波洛沃依查勘了十三陵水库工地后,对大坝断面提出减少斜垟厚度的建议,节省了大量土方。波洛沃依的这个建议,现在也已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工程上去了。
各部门专家们了解到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后,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帮助我国大型企业的生产、建设,而且也乐意帮助解决中、小型厂矿企业的一些技术问题。建筑工程部的设备安装专家索宁,本来是负责安装大型转炉、平炉的。当他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帮助工作,看到成百的小高炉、小转炉时,他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发展钢铁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和“土”、“洋”结合的巨大意义,于是,他帮助这些地区解决了一些小型冶炼设备中的技术问题。现在索宁不仅帮助安装大型设备,而且还帮助安装小型设备,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亲昵地称他“多面手”。地质专家伊万诺夫到东北地区帮助工作时,也主动提出勘察小矿山,设计小矿山开采规程。
专家们忘我劳动的精神是十分感人的,为了配合我国工业生产和建设的大跃进,许多专家提出“什么时候需要我们,什么时候来”,他们往往孜孜不倦地工作到深夜,甚至放弃假日的休息。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专家们,把自己的办公室搬进了车间,机械安装专家特克钦柯的腿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受过伤,他还经常钻进十多公尺深的基础坑里和攀登十多公尺高的高空去检查施工情况。


第2版()
专栏:

在苏联专家帮助下
洛阳矿山机器厂提前建成
据新华社洛阳3日电 我国第一座具有最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已经提前全部建成。国家验收委员会经过验收,认为全部工程质量优良,批准这个厂在11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
洛阳矿山机器厂是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重点工程之一,投入生产后能够生产炼钢、炼铁、轧钢、采矿等一系列的成套设备。这座工厂从1955年12月开始建厂,到正式投入生产,建设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季度。在今年7月,这个厂就全面开始试生产,已经制造出九台两公尺五的卷扬机,十六台轧钢机,以及其他二十种产品共一百三十四台。预计全厂到今年年底,累计产量就将达到设计水平。
11月1日,全厂职工隆重举行了开工生产典礼仪式。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江泽民等,都在会上讲了话。
苏联对外经济联络局代表斯柯普佐夫代表全体苏联专家,祝贺我国又一个现代化的机器制造厂投入生产。驻厂专家组长拉乌鲁辛表示,他将和全厂职工共同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全力完成中国党和国家所交给的明年的更加光荣和艰巨的生产任务。(附图片)
洛阳矿山机器厂在建设中就开始试制新产品,这是一金工车间正在安装2.5米卷扬机。这三台卷扬机是吸取苏联多年来制造卷扬机的先进设计试制的,适用于年产20—30万吨矿井。 新华社记者杨震河 张青云摄


第2版()
专栏:

炼钢老人赵仁崇
本报记者 叶剑韵
炼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是青壮年干的活儿。最近,我们却会见了一位七十一岁的炼钢老人赵仁崇。
赵仁崇是商城县东风人民公社红光钢铁厂的一个炒棍工人。土法炼钢,在商城又叫炒钢,就是把土铁砸碎了,放在炉子里,像炒栗子那样,不断地搅拌。由于土铁在融化过程中,是附着在炉壁或沉淀在炉底的,炒棍重一些,就能够炒得深炒得透。因此,通常一根炒棍都在三十斤左右。一个人,整天拿着这么重的铁棍,在灼热燎烤的炉子前面,上擂下挖,左撇右翘,的确是一件相当吃力的活儿。炒棍工,两只手要不停地搅拌,而一双眼睛哩,比起手来,却要使得更勤快一些。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电焊的时候,是不能用肉眼观看火花的。而炒钢手的眼睛,却必需盯牢炉子里白闪闪的铁水。因为,炉温的变化,是集中在红水的颜色上的,只有火候看得准,才能炼出好钢来。这样,就决定了炒棍工人不仅要有强壮的体力,而且还要有明快的眼睛。在旧社会里,此地人有种说法:人过五十九,别干炒钢手。这就是说,年岁一大,体力差了,目光差了,炒棍这道工序是干不得了。
我们在访问赵仁崇的时候,他正在一座命名为“卫星”的炒钢炉上操作。起初,他的脸是背着我们的。我们只见一个人弯着腰,岔开八字步子,做着骑马蹬裆式,在来回地摆动着。而那根沉重的炒棍,在他手里,灵活得像筷子一样,真是得手应心,运用自如。他一边干,嘴里还哼着这一带流行的山歌。我们心想,这大概是一个年青的棒小伙子吧!四十分钟以后,一炉钢炒完了,他掉过脸来,一看,才知道这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
赵仁崇老人的身子是结实的,由于劳累了一辈子,面部的皱纹却很深,背有些驼。当我们提出:这大年纪,干这种重活儿累不累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他说:“什么叫累?一个人想办好一桩事情,决心很大,他就想不到累。”他又说,劲是那来的哩,人是铁,饭是钢,一个人只要能吃饭,他就有劲。最后,他着劲地说:“吃不完的饭,使不完的劲,劲不用就糟踏了!”
从表面上看,这是几句普通的回话,不过说的是一般生理卫生方面的常识;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觉,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埋藏着多么崇高的理想啊!
他有一个儿孙满堂的家庭。三对儿子和媳妇,六个孙儿女,还有个老闺女,全家能劳动的有八、九个。照理,这大年纪,吃穿不愁,即使不进幸福院,也该让小一辈子劳动劳动,自己在家过点舒坦日子了。关于这一点,他儿子赵家俭早劝过他几次了,要他啥事不干,一天吃三顿饭,家前屋后散散心。他却批评自己的儿子说:年青人,顺当日子过惯了,哪里知道老年人过去受的那种罪。他九岁那年,父亲出天花病死在地主的炼铁炉旁。十六岁那年,家里实在没吃的,他哥哥领着他在一家地主办的炼铁作坊里当学徒。一直干到解放,只争得了一条破裤子。这么多年,冬天身上没披过一件像样的棉袄。说到现在,他又兴奋地对他儿子说:“如今,灶头上有油,囤子里有米,衣服从里到外件件是新的,夏有夏衣,冬有冬装,人们都说日子过好了,好日子是哪来的?是的,是共产党毛主席带来的,可是没有人的一双手去忙,使劲干活儿,毛主席能把口粮往每个人的嘴里倒吗?”
大办钢铁以来,他对他的儿孙们说:我们赵家已经有五代人炼过钢铁,你们进了厂,就是七代人了。这个祖传的手艺,可不能断了。于是,他把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送进了东风人民公社红光钢铁厂。那时候,自己也打算进厂;由于干部们的劝说,说现在厂里有人闹,等赶不赢的时候再来吧。虽没有来,心头依旧是痒痒的。
几天前,党提出了“土法炼钢,全民炼钢”的口号,公社领导人正在愁缺少炼钢技术力量的时候,赵仁崇背了床被子,拎了一罐子咸菜到钢铁厂来了。他一来,就碰上了厂里在准备放炼钢的大卫星。
红光炼铁厂有两百多个工人。过去,这个厂的全部力量是放在炼铁方面,炼钢的事还没有来得及安排。放钢的高产卫星,这事却使公社领导人为难起来了。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缺炒棍手。目前,全厂突击,修起了二十四座炼钢炉子,二十四座炉子就得二十四个炒棍手。全厂连半拉子算起来,也只有三个。赵仁崇来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也只有四个,还差二十个怎么办哩?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公社党委会在厂里召开了一次炒棍手座谈会。会上,炒棍手们都说:二十四座炉子一齐生火,炉多人少,搞不赢。有的说,能炒多少就炒多少吧,反正是尽力而为嘛!赵仁崇参加了这个会,开始,他一句话没说,最后,其他的炒棍手都希望赵老师傅出来讲讲这个困难了。他们说:“赵老师傅炼了五、六十年的钢铁,能不能一个人看一个炉子,他是知道得最清楚的。”
老人说话了。不料,他说的却是另外的道理。
“是的,在过去,咱们给地主和资本家炒钢,一个人只顶一个炉子。因为,他们把咱不当人,说搞地炉子的(炒棍手)是九流三教中最下流的贱坯子。”他伸出了瘦骨嶙嶙的膀子接着说:“是下流,可是下流人的血却叫他们给喝了。如今啊,谁能说好日子不是咱们自己的。”老人越说越上劲,最后,他向党委书记王子明保证说:“拿出浑身的力气,咱一人保证看好十五座炉子!”
坐在他旁边的三个炒棍手又是惊奇又是惭愧。他们说:人家七十多岁的老人拿出这么大的干劲,难道咱们三、四十岁的人,还打退堂鼓。他们一个个向王书记保证:向赵老师傅学习,坚决完成任务!
10月4日下午四点,红光厂的二十四座炼钢炉全点火了。一上来,赵仁崇领了二十多个棒小伙子,要他们观看一下他是怎么操作的。同时,他把各个工序的基本要领,向青年人传授。当讲到看火候的时候他就说:当铁水的颜色和形状炒得像棉花一样雪白绵软的时候,这就好出钢了。在讲到使炒棍的方法时就说:这和做稀饭的理路是一样;生铁,经火一烧,像石榴子一样,使炒棍,就是把一粒粒的粘在一起。这种通俗的比喻,青年人很容易懂,经过一个多钟头的炉前培训,有十八个学徒到炉子上单独操作去了,他就从这个炉子走到那个炉子,来去巡回。看到不妥当的地方,或是别人提出问题来,他就做一遍,讲一下。
10月5日上午四点,人们已经工作过十二个小时了,这是换班的时候,干部们和炉子上的工人都来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他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刻!“中午,他儿子赵家俭看到父亲那副熬得像红桃子一样的眼睛,走过来心痛地说:“爹,我替你,去躺一会儿吧!”他爹把他拉在一边说:“孩子,你初出茅庐,哪里知道这炉子上的门道。人家能睡,你爹可不能睡呀。这么多炉子,要是出点毛病,咱怎对得起人!”
这时,党委给各个炉子下了通知,要大家在有事的时候自己商量解决,不要去找赵师傅,好让他安静下来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可是他仍旧从这个炉子跑到那个炉子。
5日下午四时,红光厂的炼钢卫星放出来了。这一天,全厂出了七十一吨钢,有三十八个年轻人,学会了炒钢的技术。
晚上,在祝捷大会上,全厂职工写了一百多封慰问信、表扬信来祝贺老人,感谢他对年青人的关怀,党委也送来了一斤白糖一盒藕粉。
老人感动了,脸上挂下了两行热泪。他对十六岁的孙子赵成益说:“孩子,这就是新社会,是咱自己的炼钢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