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前沿一乡村


第8版()
专栏:

我们战斗在最前沿
中共何厝乡总支书记 何江萍
我们何厝乡是厦门岛上最前沿的地方。从1949年10月厦门解放,我们一直在紧张的对敌斗争中,我们一手拿枪,支援前线,保卫海防;一手拿锄头,生产建设。
在前沿早已实现了全民武装。我们的男女民兵,不论冬天,或是夏天,配合解放军日夜守卫在海防线上。同时,还帮助解放军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用风筝等各种办法,把成千上万的宣传品,送往敌占岛屿,把祖国一日千里的跃进形势,把保卫和平的声音,传给蒋军官兵。
炮一打响,村上的男男女女群众,都往阵地跑,去帮助战士搬炮弹、擦炮弹、脱保险、上信管。大家都成了战士。解放军受了伤,群众立即冒着硝烟,在弹片纷飞中把伤员抢救下来,送到安全地方,像对待儿女兄弟一样照顾伤员。炮战间隙,群众便帮助战士构筑工事,部队需要石块加固工事,群众立即到处找寻。为了保证公路畅通,各村群众划分地段维护公路。运输线一被敌人打坏,炮没有停,就出动去抢修。通往前沿的公路,是一条打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为了让战士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养精蓄锐惩罚敌人,妇女们组织了洗衣组,送水队。妇女为战士洗衣服数以万计。战士怕群众太累,不愿把衣服给她们洗,她们就请求部队首长下命令,叫战士们把脏衣服交出来;有些战士把衣服藏起来,她们就到掩蔽部里去找寻,不管战士们放在什么地方,都要把它找出来拿去洗,她们到了阵地,不拿到衣服是不走的。炮声一响,她们就开始准备开水给战士们喝,有些群众怕战士作战、修工事肚子饿,常常烧地瓜汤送去给战士当点心。总之,一切有利于斗争胜利的事,大家都积极干。
在一切为前线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进行生产建设。我们根据形势的特点,采取化整为零,分散生产,专人管理,包干负责的方法进行生产。敌人不打炮,我们就猛干生产,它小打我们就小干,它大打我们就休息;它打这边我们就在那边干,它打那边我们就在这边干,它白天打我们晚上干,晚上打就白天干。在田头我们都普遍挖了防炮洞,炮打近了,就进防炮洞借以休息、学习。不管敌人如何疯狂,我们生产从没有停止。庄稼被毁坏,就再补种。
今年全乡早稻平均亩产四百三十斤,比过去最高纪录还高;鱼蚝等水产也分别增长了30%到50%。为了提高海蚝产量,向海峡深水中移殖了七十万块蚝石,今年创造了亩产蚝肉三千一百斤的全国最高纪录。工业方面,以前我们只有几个土窑,现在我们已有发电厂等二十多个工厂。党号召全民炼钢铁,我们也积极响应了这个号召,建炉子,拣弹片,把敌人用来杀人的弹片,炼成好钢,做成和平建设的工具。由于生产逐年发展,农民生活都普遍提高了,有80%的农民已经赶上富裕中农的水平。
10月9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成立了人民公社。现在我们全社三万多农民正为争取更大胜利和明年更大丰收不懈地斗争。
美帝国主义在军事挑衅的阴谋破产后,现在又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我们再一次警告美帝国主义,休得在太岁头上动土,在强大的中国人民面前,如不赶快缩回魔爪,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就将在中国人民的铁拳下粉身碎骨。


第8版()
专栏:

访何厝村
夏景凡
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人民的敬意和激越的心情来到何厝村。
初到厦门,就听到这个最前沿的乡村里有许许多多对敌斗争和支援前线的英勇故事:
共青团员林忠明,在吊水灌田中,吊竿被敌人炮弹打断三次,他都立刻把它修好,继续吊水。并说:“蒋介石这个笨蛋,把我的吊乌(即吊竿)当大炮了,好吧,我就再来安它一尊!”
青年妇女林碧琼,在炮战中,自动去帮助炮兵烧开水,到井上打水时,敌人的炮弹在离她不太远的地方爆炸后,就立刻爬起来继续挑水。
党总支书记何江萍,在最紧急的时候,最危险的地方,有什么艰巨任务,总有他在场。他带病冒雨抢修被洪水冲断的国防公路,洪水太急,抛下的泥土石头都挡不住缺口,他和共产党员何允宙、何明类等奋不顾身地跳入急流,用身体挡住洪水,使公路迅速修复。……
我们到村子里的这天,天气晴朗,离何厝五六里路,就清楚的看到金门岛。站在何厝村边的海岸上,眼力好的人,还能隐约地看到敌人哨兵的活动,据说,要是敌人有汽车来往,连马达声也可以听见。这里的人民和敌人几乎是面对面的斗争了。
村子里,遍地是敌人打的炮弹坑,大部分房屋打得断梁塌壁,有的大树也被打去半截。猛然一看,战争的气氛笼罩了这和平的村庄。村子上的老人和孩子都转移到后方去了,留在这里的男女青年,在对敌斗争和生产上,都是十分英勇的。当我走进一些未被完全打烂的房子里,真有一种新鲜有力的感觉。供销部的货物还是那样齐全,售货员刚给一个少年打完了醋,又来了两个买糖的姑娘。理发店改设在一大间堂屋里,两个女理发员正在忙着给人理发。食堂的五个炊事员正在忙着切菜做饭。来到生产队的办公处,屋里围着一些人,桌上摆满一叠叠现金,几个人铁咧哒啦的打算盘,原来前线人民公社从10月份实行工资制,这次何厝村二营共发工资二千八百多元。
总支书记何江萍同志领我们去看海滩上的水产养殖场,敌人虽然也向这海滩上打了不少炮,但滩上甚至接近深水的地方却整齐地摆满了蚝石。他指着对面的小金门让我们察看敌人动静。江萍同志诙谐地说:“海水再小一点,我们就把蚝石摆到金门了。”
他又指着靠近海边的一块洼地说:“那儿是我们民兵练习打靶的地方。”我一眼望去,地上摆着十多架机关枪,机枪后面爬着一组组的民兵,聚精会神地在轮流练习瞄准。他兴奋地说:“我们的民兵不仅是这里的生产队,也是战斗队。他们日夜放哨、生产、练兵。前几天跟炮兵学打炮,都从一炮手学到五炮手了”。正如这里民歌所描写的一样:“民兵英勇全武装,筑成铜壁和铁墙,一旦祖国吹起号,冲上前线把国保”。
何厝村的民兵队伍中,有不少是青年妇女,女民兵中有著名的十姐妹。她们是十家的姑娘,在支援前线打击敌人的斗争中,有着同一的意志和行动,在同一个支前斗争的岗位上,结成了姐妹。十姐妹中大姐二十三岁,小妹只有十五岁。她们每人都有一支枪,跟男人一样背枪放哨,每天还争先恐后的都到解放军阵地上去收衣服,帮助战士们缝洗,两个多月中,她们已为战士缝洗了三千多件衣服。提起这十位姑娘,战士们就像夸赞自己的亲姐妹那样又热情又亲切。
这个村子上,还有著名的“小八路”。他们都是何厝小学的少先队员,可是他们又是部队的“小后勤兵”。他们帮助成年人修公路,擦炮弹,送开水,成为解放军叔叔的好帮手。我们走近学校,便看到学校的砖墙被弹片打的坑坑凹凹,山墙上的石灰都打掉了。老师就在这屋里给他们上课。孩子们都很安静很认真地爬在桌上作练习。下课后,便向我们扑来,清脆而又亲热的喊着:“你好,你好!”何大年要我们到他家里去坐,何佳汝也要我们到她家去看看,郭胜源还要下海边去抓几个大螃蟹来招待我们哩。
何厝村上还有说不完写不完的英雄故事,这里记下的,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但从这一滴中,我们不也能感到英雄的人民的脉膊么?


第8版()
专栏:

前沿十姐妹
叶峰
炮弹打得大地都在发抖。大姐何惠琴想:“打完炮,战士们一定饿了!”她提了一个建议:“我们给战士们煮些地瓜汤吧!”大家鼓掌同意;纷纷从防炮洞里跑出来。何惠琴从厨房中拿了篮子,和六姐何素华一起奔出去取地瓜了。地瓜取回来,厨房里顿时热闹起来,这个生火、那个洗锅,第三个切地瓜,七手八脚的转眼间把什么工作都做好了。等炮声一停,别人从防炮洞里出来煮开水,她们已挑了热腾腾的地瓜汤上阵地去了。战士们对这些礼物从来都不接受的,谁拿来,就叫谁带回去。可是他们对这些姑娘却没有办法。姑娘们把地瓜汤在阵地上一放,没等战士开口,她们就跑得没个影儿了。
姑娘们一来,战士们都很“慌张”。他们忙着把换下来的脏衣服装进枕头里,塞到褥底下,有的挖空心思放在空炮弹箱里。尽管战士们以为藏得很好了,但是姑娘们在那里走一圈,脏衣服还是照样被“搜查”出来。有的战士换下衣服,马上到井边去洗,姑娘们也不放过。她们采用打游击的“突然袭击”的办法,一窝蜂似的拥到水井边,战士还没有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手中的衣服早就被抢走了。姑娘们给战士洗衣服,积极性很高。在当初,她们中间也发生过一些小意见。有的人洗得多,感到很高兴;有的人洗得少,心里老感到不快活。姑娘们自己开了会,划分阵地,谁包洗一炮战士的衣服,谁包洗二炮战士的衣服,……作了明确规定。这样,战士的衣服都挂了号,意见都没有了。
姑娘们也同男人们一样搬炮弹、运石块,她们一走近弹药车,就搬炮弹。一人扛不动,就两人抬一箱。有时深更半夜,村口轰隆轰隆驶来了弹药车,她们都会惊醒过来。一人呼唤,十人出动,大家揉揉眼皮,奔去搬运炮弹。
姑娘们的生产工作是喂猪。炮战以后,年老的妇女疏散去后沿,三十人做的饲养工作由她们十人担负起来。她们起早摸黑为猪切煮饲料,在炮战的时候也照常工作。她们各个是那么天真烂漫,表现得无忧无虑。十六岁的何雪珍像春天的黄莺,一有空就提高婉转的嗓子唱歌。只要她一领唱,九张嗓子都应和上去。炮弹在防炮洞外爆炸,她们在防炮洞里唱歌。手里还不停地给战士补衣服。
若问这十姐妹的名字,她们就是大姐何惠琴、二姐何菜治、三姐何琼吟、四姐何雪珍、五姐何雪花、六姐何素华、七姐何纲池、八姐何纲腰、九姐张仙锦、十妹何金针。


第8版()
专栏:

敌人打炮 我们炼钢
民兵连长兼炼钢工人 郭清良
我们在前沿对敌斗争、生产,同时也炼钢。
美帝国主义常常要欺负我们,跟我们作对,欺负我们钢太少。对于这一点,我们前沿人民都有很深刻的体会。要是我们有更多的钢,有强大的工业,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碰也不敢碰我们一下。
我们炼钢的条件还不错,有一部分原料是拾来敌人用来杀人的炮弹片。敌人向我们这里打了炮弹,炮弹片到处都是,我们就把这些杀人的东西利用起来,炼成纯钢,做成和平劳动的工具,用生产来回答敌人。在各个连部里,都堆着一大堆一大堆的弹片和没有爆炸的炮弹,大家把它当作从美国给我们运来的礼物。除了拣炮弹片,我们还到海滩湾里去淘铁沙,这个海滩就在金门对面。
我们炼钢厂不远的地方也有很多炮弹坑。有一天我们正在炼钢,在快要出钢的时候,敌人又打炮了。炮弹在附近爆炸,我们没有跑,坚持把钢炼好。我们大家都把炼钢当作打击敌人的实际行动,它打它的炮,我们炼我们的钢,谁也不理它。只要炮弹不打到我们炼钢的阵地上,我们还是炼下去。
现在我们还刚刚开始,钢炼得还不多。为了更好地发展钢铁,使我们农业生产更快发展,我们前线公社已经建立了成百个小高炉和炼钢炉,建立了炼钢专业队。我们都有决心,将来,要炼出更多的钢,叫美帝国主义永远不敢侵犯我们。(附图片)
〔米谷插图〕


第8版()
专栏:

“小八路”的诗
修公路
黄水发
同学们,来挑土,
准备修公路,
把它修得更牢固,
保证物资快运输。
不用老师喊,
同学积极干,
又唱歌又工作,
大家分工又合作。
大同学,扛石头,
小同学来装篓,
准备打敌人,
打得它抬不起头。
炮兵叔叔打得好
何佳汝
炮兵叔叔打得好,
千万颗炮弹飞向金门岛。
打得蒋军乱逃跑,
打得军营不见了,
打得敌舰沉海底,
打得敌机往下掉。
人人听了哈哈笑,
个个称赞打得好。


第8版()
专栏:

炮火下面种庄稼
清峰
这里是最前沿。但庄稼长得最好;站在山顶向前遥望,绿油油的稻禾随着海风卷起波浪。密植的地瓜绿叶遍地;菜园里萝卜长出片片嫩叶。秋闲地犁得整整齐齐,等待播种。队员们在田野上生产;如果没有稀稀落落地响着的炮声,在这幅美丽的图画前面,谁会相信这就是前沿呢?
炮战开始,村子里落了许多炮弹,全村的老人、儿童都疏散到后方去了。青年队长林安镇带领留在村子里的部分队员,进入山上的石洞。他们以洞为家,坚持生产和支前。耕种的土地就在最前沿的海边上。他们又在地头上挖了一些“安全洞”,战火中,照样在田野上种庄稼。
一天清早,生产队员们正在抢种晚地瓜,敌人向这个村子打炮了。四十多发炮弹在村子附近爆炸;队员们立刻钻进“安全洞”。这个上午,敌人向这一带打了四次炮,队员们和敌人来个
“分秒必争”。敌人打炮,他们在防炮洞读报,学文化;炮声停歇了,他们就出来猛干。在敌人不断骚扰的情况下,他们以两天的时间做完了三天的工作;及时地把地瓜种下去了。
在前沿,庄稼经常被敌人打坏;打坏了,他们马上填平弹坑再补种。队里有一丘地瓜田,前后落了五次炮弹,他们一次次地把它补种起来。那几天,前沿久旱无雨,旱象扩大;队员们晚上摸黑下山,去水井边吊水灌田。二十多亩水稻,丘丘田水荡漾。工作越艰苦,队员们精神越旺盛。
他们每天吃过饭,把农具当做钟,敲得叮当直响,大声叫喊:“走啊,下山干活去!”林春木和他的姐姐包了一丘水田,每天保持浇水,一天早上正在浇水,敌人突然打炮了,他们听了一下,说:“没关系,打得很远,我们还是干我们的。”


第8版()
专栏:

“小八路”何大年
蒋兆和


第8版()
专栏:

何厝村的民兵们
蒋兆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