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加强民主管理 生产项项领先
平江红旗公社依靠群众办社五次评为“上游社”
茅山公社办社讲民主社员劳动很起劲
据新湖南报消息 平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在实现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后,又大大加强了民主管理,生产突飞猛进,冬季生产运动中,因为生产项项领先,曾五次被评为全县的“上游社”。
这个社在实行“三化”以后,广大群众组织纪律性大大加强,生产热情大大高涨。但由于它是一件新事情,干部缺乏经验,少数干部在工作中有简单行事,单纯采取行政命令的现象。
社党委发现这个问题后,一方面在全社社、队干部中从道理上讲清“三化”目的和民主管理化的关系外,着重以事实进行两种作法、两种结果的教育。半山中队有些干部在实行军事化中,由于没有充分发扬民主,采取了简单的行政命令办法,社员意见很大,生产情绪不高,使原定半月之内完成二百亩的深耕任务,二十一天才完成,质量也没有达到标准,两次被评为“黑旗队”;北源中队在深耕中,采取了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办法,事前充分和群众商量,改进了深耕犁,使群众心中有数,因此该队按规定应在半个月完成六百亩田的深耕任务,提前了五天完成,并普遍深耕到一尺二寸以上,被评为“红旗队”。通过这些事实对比,使干部认识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办好一切事情。同时在干部中积极地开展了比劳动、比遵守纪律、比民主作风等运动。另一方面,在生产、生活、经济、财务等各方面,充分倾听群众意见,实现民主管理化。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全社每百人中选出了一个代表,成立社员代表大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决定全社重大事项。代表大会下设有各种民主管理机构:在生活上,成立了生活福利管理委员会;生产上,在大队、生产队都成立了技术研究组;财务上有监委会。各机构都由群众民主制定管理办法和纪律、公约。
定期访问制是该社民主管理方法之一。定期访问制规定每个干部在月底结合生产全面访问一次社员,了解工作、生产、生活、思想四方面情况。做到“六到”,到田间、到幼儿园、幸福院、医院、食堂和社员家里访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访问江城大队二营时,社员对公共食堂提出及早储菜、储柴,准备过冬的意见,营部接受了这个意见,立即行动,四天内晒了五种干菜。
写大字报开展鸣放辩论,已成为公社社员们一种自觉的习惯。甲山大队日夜抢收油茶籽后,九中队社员李更玉复查十株树,有十二个球。他写了一张大字报:“丰收不细收,现钱门外丢,十株油茶树,漏球十二个,建议对油茶,快快搞复收”。党总支接受了他的意见,开展了逐树逐块验收的复收运动。复收的茶籽,能榨四万多斤油。
由于贯彻了“三化”与“管理民主化”相结合,干部作风有了很大的改变,社员集体主义思想大大增强,生产情绪高涨。
本报讯 江苏省句容县茅山人民公社在实行“三化”以后,坚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发扬民主,发扬群众路线的作风,进一步巩固了“三化”制度。
茅山人民公社党委在决定公社内的重大问题时,坚持和群众商量,执行中又不断发动群众讨论修正和补充,效果很好。在秋种时,起初公社以营为单位组织大兵团作战,每个兵团有一千二百多人。人数过多,队伍过大,指挥不灵活,有些具体的生活问题也比较难解决。结果工效很低,每个兵团每天只收割中稻一百五十亩,耕种三百五十亩。社员们为了加快秋收秋种速度,建议把兵团划小。公社党委接受群众意见,将原来十四个兵团,改组成五十六个兵团,每个兵团三百人左右。果然提高了工效一倍以上,及时完成了秋收秋种任务。
在制定副业生产规划时,公社管理委员会起先提出今冬明春集体养猪一万二千头。交给社员讨论后,社员认为除了集体养猪外,还可以实行食堂养猪,以改善生活。公社管理委员会根据这个意见修订了规划。现在全公社五十九个公共食堂都养了猪。在讨论生活问题时,社员们提出为了适应各季气温的需要,食堂每天早上应当供应温水洗脸,中午供应开水,晚上供应温水洗脚。公社党委及时地按照群众的意见,实行了供水制度,群众深为满意。
茅山人民公社党委对一些重大问题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切合实际的决定后,遇到某些社员的思想抵触时,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坚持贯彻下去。在贯彻小麦增产措施时,公社党委要求每亩播种量为四十斤,当时部分群众想不通,不愿执行。西城生产大队播种的一千多亩三麦,每亩播种量只有二十多斤。这个情况被发现后,公社党委管农业的书记马上去该队发动群众设法补救,用本地群众今年水稻密植增产和稀植产量不高的具体事例说服了群众。第二天全队出动二百多人,一天半全部补上了麦种,每亩播种量都达到四十斤的标准。
茅山人民公社由于发扬民主,发动群众参加民主管理,贯彻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一种既有高度的集中,又有生动活泼的民主生活,既有严格的劳动纪律,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新的局面,使“三化”制度建筑在群众自觉的基础上,成为群众自觉的行动。长城生产大队有二百五十多户社员分散居住在村外的荒山顶上。社员们为了适应三化和集体生产的需要,主动地互相协商并居,不到两天功夫,这二百五十多户社员都欢天喜地的迁进村内居住。这个公社的社员自豪地赞颂他们的“三化”制度是:“既有民主,又有纪律,铁打不开,棒打不散。”   (古平、姜韦才)


第3版()
专栏:

先锋公社加强民主管理
按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
本报讯 广西桂平县先锋人民公社按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加强公社民主管理,效果很好。
先锋人民公社在8月10日成立后,立即投入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在紧张的钢铁战斗中,公社于8月下旬和10月下旬,仍按季召开了两次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是讨论通过社章,审查财务收支计划,选举正副社长及社务委员会。第二次是讨论、通过公社的分配制度。先锋公社在每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的前三天,先将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写成意见书,按连队发给各社员代表,再以连队为单位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办法,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然后由代表将意见和大字报,带到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开会前,先贴大字报,看大字报,然后将意见归纳、整理、辩论,作出决议。(黄绍进)


第3版()
专栏:

做好麦田冬灌工作
本报评论员
加强麦田的早期管理,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事情。在麦田早期管理工作当中,冬灌又是一项重要措施。
实践证明:在深翻、多肥、密植的条件下,对灌溉用水有了新的要求;过去认为较好的“五水三肥”的老经验已经不能完全适合高额丰产田的要求了。根据1958年小麦丰产田及高产卫星田的灌溉用水经验,由播种到成熟,在华北的黄河流域地区,一般要浇水七、八次,甚至有十次以上的。河南省对十九个高产卫星田灌水经验的调查:灌水都在七到十次之间,该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社亩产小麦七千三百二十斤的卫星田是“八水六肥”。
根据历年来的灌水经验,冬灌水是一次获得增产的关键水。这是因为冬灌有储水保温的双重作用,既能保护小麦安全越冬,又为越冬后期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养分与水分。明年对小麦增产指标有更高的要求,各地又普遍大搞大面积高额丰产卫星田运动,运用1958年丰产灌溉用水的经验,对确保明年小麦生产更大跃进有极重要的意义。
各地对麦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注意较早,对冬灌工作也进行了安排,过去群众冬灌习惯不普遍的安徽省,今年也提出三千三百多万亩的麦田冬灌任务。封冻较早的新疆、甘肃及陕北地区,已经开始冬灌。目前北方气温逐渐降低,封冻的时间为期不远,冬灌季节已经到来,各地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抓紧时机,采取措施,除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区外,要把全部麦田在封冻前普遍冬灌一、二次。
为了完成全部麦田普遍冬灌的任务,首先应根据灌溉麦田面积的需水要求及水利设施的供水能力,进行查算,积极做好工程及提水工具的整修,千方百计挖掘水源潜力争取多灌。对于还没有水利设施的麦田,更要提前加快赶修工程,投入冬灌。山东省在保证七千万亩小麦普遍冬灌的要求下,密切结合水利兴修工作,号召群众引水、蓄水、开发地下水,有力的推动了冬灌工作。
为了把冬灌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做好田间灌水沟畦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今年不少地区对麦田进行了精耕细作,灌溉园田化的面积有很大发展,在实现园田化的土地上真是作到了“地平如镜,畦埂如线”。但是从总的情况看,园田化的面积比重还不够高,打畦工作进展的不够快,如河北省就约有50%的麦田的打畦质量还不够好,陕西省还有30%多的水浇麦田尚待打畦。目前应对缺少灌水沟畦的麦田,赶快进行垅间补畦和开挖输水垅沟,保证灌水时受水均匀。提高灌水效率。
冬灌工作还必须与中耕、追肥密切结合,一般情况应该肥到水到,肥大水足,以加速肥料分解及时供给作物吸收利用。为了提高土壤保墒能力防止灌后地面板结、裂缝,要注意灌后的耕耙或加盖有机肥料等。


第3版()
专栏:

小春作物分类进行管理
云南百万人组成专业队浇水追肥消灭三类苗
本报讯 记者叶子健报道:云南省各族人民全面加强了小春作物的田间管理,一百多万人组成的专业队伍正在二千多万亩小春地里浇水、追肥、消灭三类苗。
在半个月前,云南农村全民动员突击完成了近七百万亩小麦和一千多万亩油菜、蚕豆等小春作物的播种工作。进度迅速,质量也好,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耕作粗放的状况。在转入田间管理的过程中,全省人民又在“小春超大春、粮油大翻身”的口号下掀起了小春田间管理的高潮。
追肥和浇水是云南小春作物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半个多月来,大部分小麦和油菜都浇过了一次水,追施了一道肥。
云南省还把大面积丰产田作为田间管理的重点。云南一般县份的丰产田占小春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元阳等十二县的丰产田占三分之一以上。全省小春丰产田的面积共五百万亩左右。现在大部丰产田都有了必要的肥料和水。深耕不够的正在从上面培土,或挑沙改良粘性太大的土壤。宜良县的二十万亩丰产田,都已达到园田化的标准,做到水足、肥够、深耕、密植、苗齐、苗壮。
采用专人负责和专业队负责管理的办法是云南小春田间管理的一大特点。
云南省把劳动力作了全面安排,25%左右的劳动力固定搞田间管理。其中有小麦、油菜、蚕豆等分类管理的专业队,也有混合管理的专业队,有丰产田的专业队,还有一般田的专业队。专业队给田间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富民县抽调以党团员基干民兵为骨干的八千多名公社社员组成专业队,分管一百多亩田的加工管理。不过六、七天的时间,就把全县的小春作物润了一次水,施了一次灰肥,给新挖了一千多个田边厕所。(附图片)
浙江省临海县城郊人民公社正在仔细的培育油菜秧苗。这是社员们在油菜地里进行施肥。    新华社记者 徐永辉摄


第3版()
专栏:

有计划休息 有计划劳动
东升公社姜庄生产队实行放假作息制度
本报讯 河北东光县东升人民公社姜庄生产队实行了放假和作息制度。在紧张的劳动中,社员们在假日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干劲倍增,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各项生产都比其他生产队先行一步。
姜庄生产队从生产大跃进以来,全体社员的干劲十足。社员们为了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不分昼夜的进行鏖战突击。为了使社员的生产热情持续经常,党支部经过和群众商量,制订了放假和作息制度。规定平时保证社员每天睡眠八小时,吃饭、走路、娱乐四至六小时,劳动十至十二小时;每半月放假一天,公共食堂给大家改善伙食。这一制度从8月24日开始实行,三个月的实践证明,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处很多。
放假和休息制度的实行,使社员的家务劳动也走向计划化,大大减少了社员平时请假和旷工现象,增加了社员从事集体生产的时间。过去全队一百二十四户每天至少有十几人请假,每逢集日,全队就有二、三十个人去赶集。现在,社员的家务事除了特别紧急的以外,一般都等到假日办理。社员吴林奎在未实行放假时,家务事无计划,每月至少要缺七天勤,现在家务事等到假日办,每月能出勤二十七、八天。由于大家在假日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精力更加旺盛。休息一天以后,社员不断自发的开展“突击日”活动。妇女社员吴守芝等三人掘地,平均每人一天掘三分,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
在放假这一天,社员们除了随便赶集、探亲、料理家务、开展娱乐活动以外,有时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座谈会,总结前段工作,让大家献计。如在开始刨山芋时,在地头轧场切片,效率很低。通过假日开座谈会,社员张文朝提出在地当中轧条场,就地切片,随刨随切办法。这样全队五百多亩的山芋就节省了三百多个运输工。解决了集体劳动与社员家务劳动的矛盾,同时也改善了干部和社员的关系。
实行放假和作息制度以后,同时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这队对生产采取了分段(每半月)计划,具体安排的办法。这半月要完成那些活,需要多少人,由那些人去都一一安排好,并且一直安排到每个人身上。为了保证实现计划,还发动社员人人作半月出工计划,这样出勤率就提高了。


第3版()
专栏:

阳谷为小麦赶制土化肥
本报讯 山东阳谷县抓紧目前有利时机,发动群众大造土化肥,为小麦准备充足的“细粮”,以力争明年小麦更大丰收。
目前,秋收秋种基本结束,雨雪又很少,正是搜集土化肥原料和制造土化肥的最好时光。为此,阳谷县除已建立起一支三万六千多人的制造土化肥专业队伍以外,并发动广大群众,采取扫碱地、墙脚、屋内、院街土的“四扫”和吃鸡留毛、杀畜留骨、剪头留发、烧柴留灰的“四留”等措施,广泛、大量的搜集制造土化肥的原料。这样,就保证了原料的来源充足,使日产量从8月份的五、六千万斤,逐步上升到一亿多斤。现在,全县九百五十个大小土化肥厂,厂厂原料和成品都聚集如山,门前车水马龙,大量的土制化肥,源源运往麦田,全县每亩麦地已追施土化肥五千斤。
(孙静)


第3版()
专栏:

有问题认真同群众商量解决
胜利公社路明管区干部社员打成一片
新华社长春28日电 吉林省梨树县胜利人民公社路明管理区,由于事事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管理,很多工作都完成得又好又快。
这个管理区的干部,从党总支书记、主任到生产队长,都带头参加生产,在生产中领导生产。由于干部能和社员在生产劳动中打成一片,随时随地了解社员的意见,社员也及时帮助领导改进工作。如10月下旬的一天傍晚,老社员李白权凭他多年的经验看出天气要变,就写了一张大字报,建议领导上赶快组织社员把社里的白菜拔起来,盖好,防止冻坏。当时,正忙于深翻地和秋收工作的领导干部,看到他的建议后,连夜发动社员把七十多万斤白菜拔起来并盖好。第二天,果然天气变了,但白菜一点也没有受损失。第三生产队起出的土豆(即马铃薯),因为突击秋收和深翻地,就放在外面,没有及时下窖。社员刘俊峰就找干部提出建议。他说:“咱们管理区明年要种一百多公顷土豆,如果不赶快把土豆种保管好,明年可就没有土豆种了。”领导上接受他的建议,及时地把土豆窖了起来。
这个管理区在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困难时,都能及时地发动群众讨论,发挥群众的智慧,研究解决办法。11月上旬,上级指示他们在三天内完成全区征购粮入库任务。当时已经开始上冻,深翻地不能放松;粮食也没有打下来,要在三天内完成任务,困难确实很多。但领导上相信群众,发动全体社员进行充分讨论,社员们提出了“高粱铡头,谷子抹脖”等许多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按这些建议实行的结果,两天半就完成了全部征购粮入库任务。在挖土豆窖时,发现没有木头搭窖,领导上就号召大家出谋献策。经过社员们讨论,也解决了。


第3版()
专栏:

休息好和劳动好
曾志
河北沧州市第二红旗人民公社社员,在前一个时期的苦战中,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在生产上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长期没有足够的休息,人们都慢慢地困乏了,干劲也不像以前那样了。这个社的党委书记了解了这种情况,对生产休息作了全面安排,保证社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劳动效率又大大提高起来,出现了两高三满意的新气象,这就是:社员情绪高,生产效率高;休息得好,群众满意;社员干活主动,领导干部满意;任务完成得快,上级满意。
人的伟大的主观能动作用,人们已经从大跃进以来的无数事实中认识得很清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虽然了不起,但是人的一切行动还必须受客观自然规律的支配,也就是说,不能违反客观自然规律。违反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受失败,就要发生错误。以一个人来说,除了工作,还要吃饭、睡觉和休息。个别人虽然因为工作需要,可以一天不吃饭或一天不睡觉,但是这只能是暂时的,而且是不得已的。因此,工作(或生产)和休息必须适当安排。
但是也有些人至今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谈到休息问题,就说:现在生产任务这样紧张,苦战还完不成,再要抽时间休息,那就更完不成了!这些同志完成任务的决心的确可嘉,但可惜他们不懂得苦战后的休整,劳动后的休息,正是为了积蓄力量,正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完成新的生产任务。如果要把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现出来的话,那就是:劳动好—休息好—劳动更好。
现在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已经像沧州市第二红旗公社的领导干部一样,对群众的劳动、学习和休息时间,作了妥善的、切实的安排,保证群众在吃好吃饱的同时能够睡好,在紧张的劳动之后能够休息好,以便经常保持旺盛的精力,十足的干劲,从而把生产任务完成的更快更好。这些同志可以说是善于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人。希望那些至今还不关心劳逸结合的同志,赶快向别人学习。


第3版()
专栏:

书记动手办食堂
本报记者 张健虹
河南孟津县红旗公社第十七食堂桌椅板凳齐全,桌桌编有号码,各人的碗筷袋子上面,也都编了号码。那天上午九时,我来这里正好赶上他们开早饭。食堂给大家准备了稀粥、菜汤、金银卷,老年人吃的软面馍馍,孩子吃的是各样糕点。一个叫韩秀芝的小姑娘,一面吃鸡娃娃点心,一面端起又甜又香的红薯玉米粥来喝。母亲们一面自己吃,一面喂孩子。饭厅对面,还有一间很别致、宽畅的饭厅,疏朗地安放了三套桌凳,这是招待社员们亲朋友好吃饭的所在。客人们吃的饭菜,花样更多,质量也更好。我也在这里作了一次客,吃的是包括十四种菜的“满桌香”。除了炒白菜,腌萝卜丝,鸡蛋汤之外,其余的菜都是以红薯为主,用面粉或玉米粉调制而成的。但是,因为做法巧妙,我们吃了红薯不见红薯。现在,这个食堂能做出菜饭二百多种,糕点花样很多,社员一月都能吃到不同样的菜饭。
这个食堂还具有把吃饭和文化政治生活融汇在一起的特色。食堂里面设有会议室,招待室,学习室兼游艺室。因此,饭后人们不用跑路,就可以在这儿开会、上课、弹唱。在整个院落的四墙,还设有鸣放、表扬、批评、建议、账目、菜饭单、阅报等栏。社员自由地在这里进行表扬或批评。
8月1日公社成立,同时开办了这个食堂。最初食堂办得不好,社员有不少意见。党委书记杨自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和群众在一个灶上吃喝,很快发现了许多问题:从8月9日到16日的二十一顿饭中,社员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馍,好粮做得不好吃,有些饭、菜不适合给老年人和孩子们吃。……追根究源,是炊事员不安心工作,认为做饭是不光荣的“下水活”,没有搞好伙食,再就是干部们不在这个食堂吃饭,光顾搞生产,对食堂吃好吃坏不关心。
杨自信摸到这个底细后,就和在食堂吃饭的营党委书记王瑞一起,立刻采取了三个措施:撤销干部食堂,让所有干部都到群众食堂吃饭;召开炊事员会议,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找办好食堂的办法。这天晚上,在食堂召开了群众座谈会,讨论吃饱吃好的问题。会上生产队长韩秋成提出了“调剂好了野菜也做得啧啧香,调剂不好,猪肉也会做成一锅糠”的经验。杨自信从他话里懂得了吃好吃饱的关键是“要会调剂,要蔬菜多”。因此,他便提出第二天早上要吃小笼菜包。炊事员早就怕粮食不够吃,现在听到他的话都认为要求太高作不到。但是,到了半夜,他领着党委会和工作组的同志来到了厨房,把小萝卜、小白菜、红薯叶切得细细的,加上香料,做起包子来。这时炊事员见到书记亲自动手做饭,心里都十分感动;原来不安心工作的人,也积极干了起来。接着他们做了一大锅有蛋有菜的五味汤。这一顿早饭大家吃得欢天喜地,纷纷称道作得好。饭后,杨自信等协助炊事员把食堂菜饭做了详细规划,使饭菜花样翻新,满足群众需要。接着食堂添备了洗脸水、白开水、漱口水,设置了盐、葱蒜、辣椒、醋。从9月份起开始实行一月顿顿不重样的菜饭。并规定了老人、小孩、病人、产妇、孕妇等的不同伙食。
从此以后,食堂面貌一新,群众给食堂起名“如意灶”,又送给食堂“幸福乐园”的称号。六十五岁的韩金山,起先不愿到食堂吃饭,现在他谈到食堂生活时,兴奋得满面红光,说他越活越幸福,食堂照顾老年人特别周到,就是自己的媳妇闺女也没有对他这样好。
第十七食堂正在继续前进。我参观了食堂的加工厂,里面有制粉、烘面包、磨粉、切片、切丝等车间。一架装有滚珠轴承的切片机,一天能切十四万斤红薯片或萝卜片。切丝机一天可切二千多斤萝卜丝或山芋丝。按照社党委的意见,年内还要给食堂安上土制自来水管,采用沼气发电照明和烧饭。要通过半机械化的道路来减轻食堂的体力劳动,让炊事员把食物做得更好,顿顿有糕点,顿顿喝好汤,使社员吃得更好,专心搞好生产。


第3版()
专栏:

党委书记搞食堂“试验田”
湖北省应城县跃进人民公社党委书记丁葆芳在一个食堂里搞“试验田”。他(身围白围裙者)正向吃饭的社员们征求对食堂饭菜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3版()
专栏:

革新炊事工具做饭又快又好
这里选登的是河北南宫县大高村公社和湖北应城县跃进公社食堂的一些新式炊事工具图。公共食堂人多,炊事工具实在需要像他们这样改革一下。这样炊事员做起活来不仅省力,而且有可能把伙食搞得更好。试想一想,一个几百人的食堂要用人工包饺子吃是多么困难,有了像南宫那样的做饺子工具,吃顿饺子就再不是什么问题了。  
          ——编者
滑丝送饭菜
这种办法又方便,又省事,既能节省炊事员往返取送的时间和劳力,又可以使社员更快的拿到饭菜吃。       (跃进公社)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挤饺子器
放好皮,摊上馅,合页一动,鼓肚饺子成排。
切?子器
这部机器五分钟切?子四、五百个,比用手切快四倍多。
万能切菜机
过去,用手把刀切菜,一小时最多切菜三百多斤,而这部万能切菜机一小时就切菜六百多斤。
做窝窝器
一分钟做窝窝三十七个,比用手做提高效率近七倍。
自动量米机
把米倒进机器里去后,它能自动按不同的量(如十两、六两、半斤、一斤)把米分好。它比用人工量米要提高工效四倍。而且米也量得精确。(跃进公社)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洗菜机
用这种洗菜机洗菜,省力、迅速又干净,四、五分钟可洗菜五十斤,比人力洗菜提高工效五倍。(跃进公社)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切饼丝机
用这部机器,每小时切饼丝二百多斤,比用手切提高效率三倍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