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用群众智慧充实工程设计
陕西组织工人、设计人员和大学师生开展审查设计运动
本报西安28日电 记者李茜报道:陕西省正在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审查设计运动。参加这个运动的有工厂和建筑企业的工人,各设计单位的职工,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等。他们根据土洋结合和大中小并举的原则,用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式,对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始建设的工程设计进行审查,以便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
陕西省的设计单位在大跃进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出不少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方法,做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设计。各设计单位都提前三个月至五个月,完成了全年的跃进计划,建筑造价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降低了三分之二以上。但是,各设计单位的进步还很不平衡,设计工作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跃进以来很多工厂的生产定额一再被工人突破,有的厂的产量甚至比设计能力提高了几倍,而新设计的一些厂却是用的跃进前的定额;有些工业设计采用设备时,对以小代大、以轻代重、以土代洋还很不注意;还有不少设计没有把群众在大跃进中的新创造发明吸收进去,等等。为了使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更加适合我国的情况,真正做到多快好省,中共陕西省委在10月底就决定开展一个群众性的审查设计运动。要求各单位在11月底审查完今年开始施工的项目,12月底前审查完明年第一季度开始施工的项目。
这次审查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广泛发动群众,用大鸣大放大辩论的办法对设计进行审查。除设计部门发动全体职工对所有设计进行全面审查外,扩建项目还发动本厂职工审查,新建项目发动同类型生产厂和设计单位的职工以及高等学校师生进行审查。陕西省机械局系统除发动扩建厂的职工审查扩建项目外,还组织了西北设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分院、陕西省设计院、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建筑学院等单位的职工和师生,审查重型机械厂、变压器厂等新建厂的设计。这次审查设计由于集中了群众的智慧,提出了很多修改设计的宝贵意见。西北设计院设计的年产九百吨的陶土管厂,在设计时已经注意贯彻了土洋结合的精神。如选用了六台最小型的国产设备,陶土管坯的烘干没有采用暖气,而采用地炕烘干的办法。因此,节省了资金。西北设计院曾经准备把这个设计作为土洋结合的典型向有关部门推荐。但是,这项设计经群众审查又发现了很多问题。经过群众鸣放辩论,又制定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这个方案除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定额外,还大量采用了土设备。如他们根据水磨的原理,把轮碾机改成木制的;搅泥机和其他设备,也用木材和小部分铁件制造。这样的设备,各地都可以自己造,既能节约资金,又能加快建厂速度。经过这样修改以后,在不降低产量和机械化程度的情况下,造价由十多万元降至六万多元。
在这次群众性的审查设计运动中,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对工艺设计的审查。西安市三个工业局和一个设计院对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四十六个中型工厂的工艺设计进行审查的结果,节约投资四千七百多万元,削减设备七十七台,另外还有很多设备以小代大,以土代洋;由于设备减少,生产厂房和生产工人、福利设施也相应减少,因此建筑面积也缩减了三万八千多平方公尺。开关整流器厂的厂房已经基本建成,工厂领导人员最近发动群众审查和重新调整了工艺,仅增加少量投资和土设备,就可比原设计提高生产能力四倍。


第2版()
专栏:

“三结合”创奇迹
益中电机厂一个月产量超过去年一倍
据解放日报消息 上海益中电机厂在10月份生产中,克服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结合不密切的现象,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大闹技术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奇迹。一个月的产量超过去年全年总产量一倍,出色地完成了冶金工业部委托的七十五台一千八百千伏安铁合金炉变压器的制造任务,受到了冶金工业部的表扬。
这个厂在第三季度接到为冶金工业部制造七十五台炼矽铁用的铁合金炉变压器的任务,原来计划在10、11两个月内完成,后因需要急迫,改为在10月份内全部完成。这样大的任务,从投料到完成都集中在一个月内,困难显然是很大的。厂的领导方面经过再三研究,觉得只有大力发动群众大闹技术革命,才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于是接连召开了几次全厂性的群众大会,向大家说道理,交任务,摊困难,号召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开展技术革命运动。
全厂工人和技术人员当即纷纷行动起来,研究改进技术。但开始时,技术人员和工人没有结合好,你管你,我管我,各搞一套,效果不显著。技术人员因为调压器原来的设计加工复杂,容易损坏,就琢磨改进设计结构,把调压器的支架瓷瓶改用加工处理后的木头来做。但这种木头要求很高,不易得到,新设计采用有困难。恰巧,车间工人也在支架瓷瓶上动脑筋。他们用厂内大量废弃的低压样板来做支架瓷瓶,质量既好,材料又容易得到。等到技术人员新设计的图纸交给工人生产时,刚好工人改进的调压器也制造出来了。两者一比较,工人改进的支架瓷瓶要比技术人员设计的好,而在另外一些地方,技术人员的设计又比工人改的好。
这件事给工厂的领导干部一个很大的启发。于是发动技术人员下去,按工段小组分工包干,和工人紧紧结合起来搞技术革命。技术人员从改进设计中也深深体会到光靠少数人关了房门搞革新不是办法,都自愿到工段小组去跟班劳动,和工人一道商量和解决技术革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这样一来,技术革命立即掀起热潮。许多原来由工人或技术人员分别考虑的革新项目,由于理论与实践、技术和劳动一结合,互补所短,互取所长,都一一实现了。如绕装工段烘房面积不够,要扩大,需用很多投资,有的技术人员常为这个问题操心。现在工人想办法用木头和石棉板拼拼搭搭,加装几只红外线灯泡,没花多少钱就造成了土烘房,使用效果和洋烘房一样好。在这一个月中,工人和技术人员搞成的重大改进共有四十七项,对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人工有很大作用。
在共同研究改进技术的同时,技术人员还经常帮助工人熟悉图纸、熟悉操作技术,讲解加工要求,协助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干部也紧紧和技术人员、工人结合。车间干部经常和技术人员、老工人一起分析生产关键,研究解决的措施;厂的领导干部每人包干一个工段,天天查问题,每晚开调度会议,解决问题。这样,就更加保证了生产关键的迅速解决,大大有助于生产任务的如期完成。


第2版()
专栏:

提高木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土洋结合大造纤维板
据新华社上海电 迅速发展纤维板的生产,是解决木材需要量激增的重要途径之一。林业部21日到24日在这里召开了纤维板现场会议。
会议分析了生产大跃进以来,各方面对木材需要量迅速增长的形势。会议认为,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要增加木材采伐量,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木材利用率。现在木材加工部门的木材利用率,一般只能达到60%左右,其余40%左右的木材,在加工过程中变成了刨花、锯末和碎料,其中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这是一项很大的浪费。发展纤维板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木材废料,把木材利用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并且可以扩大森林资源的利用范围,如树皮、树梢、树根都可用来制造纤维板。此外,稻草、麦秆、棉秆、蔗渣、毛竹、芦苇、茭白壳等,也都是制造纤维板的原料。据林业部计算,仅按山上采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即占采伐量的30%;而林区每年抚育、打枝的小材以及灌木则更多,这些废料如做成纤维板,即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木材产品,产品成本只及一般板材的二分之一。纤维板的质量也较天然木材优越,三公厘厚的纤维板强度比十二公厘厚的天然板还大。纤维板消灭了天然木材中不可避免的节疤、变色、夹皮、虫眼等缺点,并且不容易膨胀、收缩、翘曲、开裂。纤维板的应用范围很广,具有三百多种用途。在使用价值上,每立方公尺的硬质纤维板可顶五点七立方公尺的原木使用。
上海木材一厂在会上介绍了制造纤维板的经验。我国过去未生产过纤维板。许多人都认为生产纤维板需要一套洋设备。今年10月,这个厂在党的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职工们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绝大部分设备都是利用本厂和外厂的旧设备和代用设备,自己动手,边学习、边试验、边建设、边生产,一个月内就建成了一个年产六百立方公尺纤维板的车间。这个土洋结合的车间的建成,为普遍发展纤维板生产提供了榜样。(附图片)
成都胶合板厂用废木渣压制成家具、屋面板。它们不但美观,而且能隔热、隔音、价格也低廉。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第2版()
专栏:

人人参加设计革新技术
云南光学仪器厂不增设备生产总值翻几番
本报昆明28日电 记者田良耕报道:云南光学仪器厂在国家不增添设备的情况下,大搞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人人参加设计,个个做工艺师。有五十六种产品、材料和副料攀上当前科学的高峰。现在完成的产值已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总和还多。
这个厂的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是在整风运动结束、政治思想斗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今年春天,由整风带来的政治热情已反映在生产上,出现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生产热潮。当时,工厂党组织因势利导,号召全厂职工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技术革新群众运动,保证实现今年的跃进计划。同时,提出“工艺合理化、手工机械化、机械自动化”“设计标准化”和“事事想革新、人人谈革新、个个搞革新、处处出革新、革新再革新”的战斗口号。在这个口号下,革新技术的浪潮立即波及每个角落。各种建议纷至沓来。从4月到11月中旬,全厂职工提出的技术革新建议达三十三万多件,付诸实现的有二十九万多件,分别提高工效一倍到十八万倍。青年积极分子杨锺寅创造的“快速抛光法”,把光学玻璃的抛光效率提高到每盘只需八分钟,超过了国际水平。而最先进的国家也需三十分钟。马福昌研磨火柴头大小的零点八八六公厘直径的小透镜,由最初的日产五块已提高到一百块以上。
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深入发展,群众就不满足细小枝节上的改进。于是党委提出了“人人当工艺员、个个作设计师”“一人多艺、一机多用、一师多徒”的口号,鼓励职工往正确方向前进和提高。六车间加工长方体铸件,工艺规程上规定要单面加工,确保“精度”,实际上,效率不高,精度也难保证。工程技术人员为此也曾大伤脑筋,翻书本,查资料,研究几何形状,甚至怀疑机床不好。老工人游现光创造飞刀多面铣和多件装夹的办法,既解决了精度问题,又提高工效二百倍。技术人员钦佩地说:翻破资料也找不到这个好方法。为了使工人能参与产品和工艺设计,这个厂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组织有工人参加的技术大队,共同着手进行对新产品的设计直到制成。这种办法使这个厂今年已试制成二十七种我国从未制过的新产品;其中,有一千五百倍生物显微镜、双目立体显微镜等许多自行设计的尖端产品。如果单单依靠设计部门,光这些产品的设计就需二、三年功夫。此外,还办起从扫盲、业余大学到研究院一整套业余教育和科学研究系统,满足工人对文化和技术革命的要求,保证运动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地发展。
云南光学仪器厂在发动群众中,有些作法可供“大洋”特别是多品种多工艺的工厂参考。
一、每月初,这个厂就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职工代表大会、技术人员会和群众大会,讲形势、讲远景、讲任务,不断批判“跃进到顶”的思想,不断提出新的口号,把任务具体分到车间、小组和个人,经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制定月、旬、日计划,使大家战斗目标明确。
二、采取个人赶标兵,车间赛先进的办法,以点带面地领导群众运动广泛展开。全厂、车间、小组、工种、学徒等各个类型、各个方面都树立标兵,通过现场表演、参观、展览,掀起学标兵赶标兵运动,把标兵的先进经验全面铺开。
三、这个厂组织的专业技术大队,是在党的领导下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新发展。他们按照不同的产品和工艺性质,针对生产上存在的技术堡垒,组成技术大队。每个技术大队都有具体任务,限期完成。有的负责设计到制成新产品,有的负责突破某项技术困难。在技术大队的猛攻下,以高速度制出尖端产品。(附图片)
大连机床厂工人参加设计的土磨床   新华社记者 高国权摄


第2版()
专栏:

上海地下天然气丰富
据新华社上海28日电 上海市区和附近浦东、嘉定、南汇、川沙等十多县的地层下面,到处发现丰富的天然气。
据有关部门调查和初步钻探证明,天然气分布范围很广,约五千平方公里,气体含有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气层越在地下深处出气量越大。这些情况证明上海地底下蕴藏的是来自地层深处的天然气,并非河底污泥中习见的沼气,这种天然气的形成估计与地下可能有石油有关。有的地方打一口井一天能采气几立方公尺,可以用来制造化学品;有的地方贮气量较小,可以采来点灯、烧饭。
最近一两个月来一个以“土法为主,土洋结合”的群众性开采天然气运动,已经在上海全市各区、各县开展起来。许多工厂、机关、学校、商店、里弄、部队和人民公社都开采到了天然气。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打井至少在一千口以上,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已普遍地用来点灯、烧饭、发电、炼钢和制造化工原料。
上海市每年用来烧饭取暖的煤约一百万吨,如果有三分之一的食堂和家庭用天然气,一年就能节约煤数十万吨。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海地底下的宝藏——天然气,使更多的群众能够掌握采气的技术,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推广利用天然气办公室,统一领导全市天然气的开采、推广利用工作。上月底起举办了一个近四百人的天然气训练班,培训出一批开采和利用天然气的骨干。


第2版()
专栏:

兰青铁路铺轨
据新华社西宁27日电 兰青铁路提前开始铺轨。担任铺轨任务的一个铺轨架桥队,已经把钢轨从兰青铁路的分轨处——兰新铁路河口站向西铺出了三公里多,穿过了这条铁路的第一个隧道——青石关隧道。
这条铁路原定在明年铺轨。在国家调拨的钢轨还没有到达以前,他们就搜集库存的钢轨,先行铺设起来,使离分轨处只有九公里多的一座黄河大桥可以提前架梁。


第2版()
专栏:

炼钢铁利国又利社
红旗公社用自产原料造机械
新华社合肥电 安徽省怀远县红旗人民公社用自己生产的钢铁制造了大量农具和机器,有力地支持了社内农业生产和各项建设。
红旗人民公社目前一个月的钢铁产量,就够本社制造各种农具、机械用一年。他们今年除完成国家上调任务以外,还可以多下很多钢铁用来制造各种农具。自从大办钢铁以来,社里的农具修配制造厂已经用自己生产的钢铁制成了两部土车床,制成了土铁轨和土火车头,还制成了打稻机、山芋切片机、挖土机、双铧犁、深耕犁和大锹、镰刀等。
社员们看到亲手炼出的铁变成了钢,又变成了各种机械和农具,并且亲手使用,个个都兴高采烈,进一步鼓起了大搞钢铁和争取农业更大丰收的干劲。在炼钢炉边,几乎每天都有才下工的社员团团围在那里,他们顾不了休息,都热情地赶到炉前去看出钢,有的帮助炼钢的社员拉风箱,有的抡起铁锤帮助锤钢。男社员上了钢铁战线,给女社员增加了不少农活,但是她们并不叫苦,反而干劲十足地说:现在苦干一下,将来有了钢铁,自造机器,我们的劳动就越来越轻快了。
最近公社党委和社务管理委员会根据全社钢铁生产发展的情况,进一步作出了利用日产钢铁制作农具机械的规划。


第2版()
专栏:

运粮之夜
本报记者 周笃佑 黄生谱
湖南省衡南县东方红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食堂里三拨两咽地吃罢晚饭,就各自赶忙准备车辆、箩筐和照明用的灯龙火把,准备连夜送粮。他们是吃晚饭之前才接到送粮通知的。江口队的运输工具原来都调去支援钢铁生产了,社员贺佑生正在为找不到工具着急。女社员贺谢氏就赶紧挨家寻找了八十多个担水桶。人们正在为自己有了参加运输战斗的武器高兴的时候,江口完小刘春元老师又带领了一百八十多个学生赶来支援今晚的夜战。小学生们看到没有工具,就立即回校把自己的书包腾出来。
晚上七点多钟,夜幕已经降临,大地一片漆黑,这时各路先遣部队,早已在沿途生起了熊熊的火堆,桥头隘口和转弯拐角的险道上,都架上亮晶晶的汽灯、马灯和灯笼火把。灯火结成了一根红线,活像几条漫长弯曲的火龙。出发的命令下达了,全公社一万二千名运输战士有如万马奔腾,个个争先,一路上车追车、人赶人飞快地向着粮食集结地点——小江口前进。江口队的战士在队长江常达的率领下跑得最快,成了整个兵团的先锋。妇女队也不甘示弱,她们都挑一百多斤。冠市车队的社员王校兴等人,一车推了两大包,他们脱下衣服赶路也没有落后,“擦擦擦”的脚步声,“辘辘辘”的车轮声和队伍里不时发出的“快点”!“快点赶上去!”……充满英雄气概的竞赛声,响遍了漆黑的原野。尽管在这初冬的寒夜,北风吹得呼呼作响,但是送粮的人们却是一个个奔得满头冒汗,热气腾腾。
从公平大队到小江口这段三、四里长的山路,是有名的险道,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很深的河床。往常,人们白天经过这里,一不小心,都有掉到河里的危险。但这一天晚上在送粮战士面前却成了无所谓的便道。原来他们除了沿途生上火堆以外,还有几个自告奋勇的黄忠老将把守了各个险关。七十七岁的谢志卿,队长不让他参加夜战,他便拿着火把帮运输队照明,也要为送粮出一份力量。
为了保证送粮战士们的安全和使战士们在路上有吃有喝,这天夜里公社里的卫生人员还组织了三个医疗队,到各路巡回进行治疗。沿途普遍设立了茶水站,几个靠近路边的公共食堂还特地为送粮战士准备了热呼呼香喷喷的红薯供应。
到了晚上十点多钟,运煤支援钢铁生产的四十多艘木帆船纷纷靠岸,听说要运粮到茶山坳去装火车,在公社党委罗书记的号召下,水陆两路运输大军就一齐动手卸煤洗船,为了使粮食能够快点运到城里、工矿区去,船民们也顾不上休息就赶忙行动起来。经过一小时的大干,四十多条船的煤炭全部卸光洗净,随即装粮,装满一船开一船,就这样水里岸上忙得热火朝天。河里一船跟一船,源源不断向茶山坳开去。(附图片)
湖北各地组织土洋运输工具,把粮食调集到交通干线上。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2版()
专栏:

化学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本报记者 孟帆
“魔术家”
化学工业像魔术一样,它能把海盐、煤炭变成美丽的衣料,把红薯、玉米芯变成坚韧的橡胶和塑料,使石头、煤、水和空气结合成为化学肥料,连人们认为无用的垃圾,在它手下都可以重新做成各种有用的东西……。
不!我国人民群众早已洞悉了化学工业的秘密。从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的化工馆,我们知道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就认识了近代化学所说的“金属换置作用”的原理,到唐朝和五代这原理已经实践了。今天,我国化学工业技术更是突飞猛进,不仅大量制造了化肥、酸碱、医药、油漆和染料,而且开始掌握了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新的技术成就。
粮食和化肥
进入化工馆,一个高大的花束形陈列台呈现在我们眼前。陈列台的底层放置着各种洁白的颗粒肥料,上层布满了肥硕的稻粒、玉米和蔬菜。悬挂在陈列台两侧的“粮食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语,道破了它的含义:肥料是增产粮食的法宝。一斤氮肥可以增产粮食三点六斤或棉花一斤左右;一斤磷肥可以增产稻谷一斤半或棉花半斤。同天然肥料比较,一斤氮肥的肥效可以抵上三斤豆饼和三十斤到四十斤人粪尿。
陈列台附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肥料样品。其中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的硫酸铵、硝酸铵和磷酸钙,有县乡小工厂生产的土氟肥和土磷肥。在一幅厂房栉比相连、化肥堆积似山的画版上,一支急剧上升的红线告诉我们:1949年我国只能生产化肥二万多吨,到1957年已经能生产八十多万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生产的化肥如全部用于粮田,可增产粮食一百七十六亿斤,用于棉田,可增产棉花五千零七十万担。
我们伫立在一张电动地图前,看到标明化肥资源的红灯遍及祖国各地。那漫无边际的磷矿,蕴藏量极为丰富的炼焦煤和无烟煤,大量的天然气体,都有待于人们去开发、利用。更加令人振奋的是那些表明各地农民破除迷信,大办小型土化肥厂的模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就地取材、办法简单、遍地开花。据河北、浙江等十五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已经建成的土化肥厂近二百万个,生产出四千多万吨土化肥。海里的鱼、贝、藻和海水,山上的风化石、钾长石和磷灰石,平原的泥炭和碱土以及工矿区的矿渣,都是制造化肥的好原料。化工馆展出的模型,都是经过各地试办、成效卓著的。四川省奉节县群众办的硫酸铵工厂,只需要几个木桶和铁锅,就能从一百斤硫磺脚渣中提取三十五斤硫酸铵。一个根本不懂技术的人在六、七天内就可以学会操作。
同世界上化学工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目前化肥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可是看到化工馆内的一切,人们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国化肥的生产就会走上世界各国的前列。
塑料世界
省钢材,赛五金;
绝缘好,轻又巧;
不怕酸,不怕碱,坚固耐用;
碎木成材,物美价廉。
这是一位参观者对塑料的歌颂。他丝毫也没有夸张,塑料确有这些优异的性能。
化工馆陈列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轻工业等塑料制品,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动人的塑料世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温室的模型。它的四周围和顶棚,都是用透明的薄膜制成的。讲解员告诉我们:这种薄膜可以透过紫外线,比玻璃棚还暖和,更适宜于蔬菜的生长。由于塑料耐磨,又不会燃烧,特别适用于采矿工业。用塑料制造的各种轴承和无声齿轮,汽车的方向盘等,比金属具有体轻、耐磨、不生锈等特性。馆内工作人员精心布置的一个塑料房间,更使人们沉湎在美的享受中。这个房间的地板、床架、椅架和椅面都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窗帘和桌布的原料是薄膜。木块拼成的柜橱是氨基树脂的功劳。柜上陈列的发梳、化妆品盒、玩具、台灯、电话机和收音机壳,墙上挂着的照片框、镜框,几乎都是赛璐珞制品。
塑料是又古老、又年轻的工业。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用粘土制造各种陶瓷器皿了,而粘土就是可塑性的塑料。同样,玻璃也是一种塑料,它经过高温溶化,可用吹塑的办法制成各种用具。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塑料,是专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材料。它的发展是近二十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1939年全世界塑料的总产量只有三十五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隔几年就增加一倍。化工馆内一张图表清楚地揭示了塑料迅速发展的原因。一吨酚醛布可以代替五吨青铜,一吨聚氯乙烯硬管可以代替三吨铁管,一吨人造革可以代替二百张牛皮……解放前我国塑料工业几乎是空白,现在酚醛塑料、乙烯塑料、有机玻璃等都已经生产;聚乙烯、有机硅、环氧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以及被称为塑料之王的聚四氧乙烯等,有的已经试验成功,有的开始投入中间试验生产了。
弹性物质
当人们还不懂得给胶加硫,可以改变它的性质之前,橡胶制品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天气稍冷,它变得很硬,容易折断;天气一热,它又变得又软又粘。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发现在橡胶里加进硫磺,就摆脱了这些缺点,变成柔软、有弹性,不透气、不透水的物质,成为制造轮胎的好原料。因此,直到现在,轮胎的产量和生产技术,还是衡量橡胶工业水平的标志。
从1919年在广州建立第一个小型工厂开始,我国橡胶工业已有三十九年的历史。旧中国时代,橡胶工业发展很慢,大部分橡胶制品是外国货。解放以来,橡胶工业发展很快。以轮胎产量为例,1957年比1949年增加了三十三倍,1958年预计比1949年增加六十三倍。
化工馆内展出的大小几十种规格的轮胎,表明我国不仅能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轮胎,而且制造技术已跃进世界先进水平。一个直径一点七公尺的大轮胎,是载重二十吨的卡车上使用的,每个轮胎的载重量就达到八吨。两三年前,人们才听说无内胎轮胎的名字,现在我国已经大量制造了。被称为轮胎最新技术成就的钢丝帘布轮胎、无帘线轮胎和胶乳轮胎等,在今年的大跃进中,我国职工也全部制造出来。各种轮胎行驶里程的增加也十分显著。现在一般载重汽车轮胎可以达到三万公里以上,城市公共汽车轮胎达到四万公里,最高到十八万公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