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深耕搞得好 产量会更高
全国各地深翻地运动由北向南发展
本报讯 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深翻地运动仍在继续发展中,截至11月19日,全国深耕面积已上升到六亿八千八百多万亩,比10月中旬增加了三亿三千多万亩。这些耕过的地绝大部分达到了深翻要求,耕深一尺一寸到二尺的占已耕面积的53.5%,耕深七寸到一尺的占32%,不足七寸的为数较少。不少地区都结合深耕,分层施了基肥和进行了平整。
深翻运动正由北而南地发展着。华北地区的几省在10月中旬前后就相继完成了或基本完成今年秋翻计划。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在翻地高潮时期,每天参加秋耕的有一千万人以上,每天的进度多在三百万亩以上。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翻地运动自10月中旬以后全面展开。吉林到11月10日已完成应翻计划的94%。黑龙江11月上旬在全省大部分耕地已经深翻了一遍的基础上,又掀起了大面积高产田进一步深翻的运动,冒着寒风再战冻结的地层。辽宁省许多地区在边深翻,边检查质量。辽宁锦州地区组织大批人员深入田间检查深翻中的虚夸作风。通过检查,有六万三千多垧不合质量要求的地及时返了工。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除了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翻地计划的地区以外,部分地区也在严寒中继续秋耕和深翻。内蒙古各地秋耕运动在11月上旬转入复翻、深翻高潮。青海的二十万人组成的大批翻地专业队,在和冰冻抢时间。据这个省的西宁市、民和、乐都等七个县的统计,到11月4日已完成深翻任务55%。甘肃定西、甘南等地区,正在日夜不停地翻地积肥。定西地区以每天三十万亩的速度,力争完成深翻土地一千万亩的任务。
许多严寒来临较早的地区,在深翻地中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各种方法克服冰冻带来的困难。吉林榆树、磐石、扶余、怀德等县的一些公社,为翻冻土准备了大镐、翻地夯等工具;白城地区采用炸药爆破翻冻地。内蒙古伊克昭盟不少生产单位用火熏开冻土继续深翻。
南方各省区普遍结合秋收秋种进行深耕,运动正在迅速展开中。到11月中,四川已完成计划的79.4%,湖南已完成72.7%。
在秋翻过程中,各地领导部门紧紧抓住了组织劳力和改革工具两大环节。各地在炼钢铁、秋收秋种的同时,组织了耕地专业兵团。山西榆次专区,在钢铁战线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立即调集了百万大军,分五个战区,发起千团大战,突击翻地,第一天就取得翻地二十万亩的巨大成绩。秋耕速度最快的河南商丘专区,在深耕中推广了十万部绳索牵引机。采用深耕犁秋翻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第4版()
专栏:

改进作业方法 开展生产协作
萧山等地深耕速度加快
据浙江日报消息 萧山县各人民公社突破乡界社界开展生产大协作,二万名支援大军突击投入深耕冬种。
为了保证水稻地区深耕播种不误季节,萧山县委于10月4日召开了各公社党委书记电话会议,提出了沙地支援水稻地区、城镇支援农村、山区支援平原,突击完成十八万亩播种任务的号召。会后,各棉麻区的人民公社在组织抢收棉麻的同时,也安排出劳力支援稻区。宇宙红人民公社计算了大、小麦培育和冬修水利、精洗络麻等方面的劳力需要账后,抽出三千个劳动力编成两个营、七个连,第一批一千五百人,带着十部绳索牵引机、铁耙等翻耕工具,9日赶到了城东、城南两个公社去支援。河上人民公社曾经有四百六十八个劳力、二百零四头耕牛支援过城北人民公社,这一回,城北人民公社转回头抽了八百多个劳力支援河上人民公社深翻水田了。在这种协作之下,河上公社深翻任务迅速完成70%。临浦炼铁厂专门成立了翻砂车间,苦战四天,制造了二千五百多部深耕犁,支援公社深翻土地。供销社派出干部帮助棉麻区包扎棉麻。
目前,全县投入支援深耕冬种的有一万三千多个劳动力。这种旺盛的协作风气,加快了秋收冬种的速度。全县四十五万亩深翻土地任务,到10日止,已完成四十一万亩。
据吉林日报消息 吉林抚松县松江乡红旗人民公社松江管理区,在深翻工作中,虽然社员干劲足,但是由于翻地方法的限制,只用锹挖,镐头刨,深翻效率总是不高。11月8日,七十八名社员,其中女社员二十五名,一天只挖了七分三厘地,分层施肥四十五车,仅达到二尺七寸左右深。按这个速度,全管理区的深翻三尺以上的任务,再有一个月也不能完成。他们根据这种情况,召开了干部会议,发动群众,大家想办法,最后从外地学来了人畜结合流水作业法。这个方法是:先由人把地面冻土层刨开,然后用两头牛拉一付犁杖翻,第一犁翻过后,接着人工用锹把翻的土移到旁边。然后挨着头一犁的沟破第二犁土,接着把第一犁再趟一遍,再把翻的土用锹移到旁边。挨着第二犁破第三犁土,再把一、二犁各趟一犁,第二犁翻过的土移到旁边,这样依次翻下去,连翻三犁,土层不乱,深度达三尺以上。
这个管理区的第一队用这种办法,只用二十五个人(其中六个女社员),一天就翻地七分八厘多,比七十八个人一天翻的还多,提高效率二倍多。这样,有十多天就能完成深翻任务。中共松江乡总支发现这一经验后,便立即召开有各管理区干部参加的现场会议,推广了这种人畜结合流水作业方法。经过大家的鉴定,一致认为这个办法省工、翻得深、翻得快。散会后,各地连夜发动群众,采用这办法进行翻地。


第4版()
专栏:答读者

制绳索原料多
最近有读者来信反映绳索牵引机上的绳索(主要是钢索和麻绳)供不应求,影响到绳索牵引机的推广和使用,要求介绍一些代用品。现在选择几种制绳索的代用品和简单制法,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1.竹篾绳:把竹子劈成薄竹篾,放在石灰水里浸二、三天或煮三、四小时,使它软熟,然后用十六、七根竹篾绞成一股,三股合绞成一根绳。竹篾绳不容易转小弯,因此在牵引犁挂钩的连接处要接上几尺麻绳。第一次使用前最好先放在盐水里浸一浸,使用时经常保持湿润,以延长使用时间。
2.稻草绳:最好是用糯稻草。用未遭雨淋霉烂的糯稻草捶熟后稍洒一点水,待水气浸入稻草后搓成绳。这种绳牢度比较差,但原料多,成本低。江苏有的地方用捶熟的芦柴、竹篾放在稻草里混绞,牢度就加强了。
3.蕉藕茎绳:鲜蕉藕茎剥下皮晒干即可搓绳,拉力很强。
4.棉秆皮绳:鲜棉秆皮加碱煮一、二小时,取出洗去杂质,晒干即可制绳。
5.树皮绳:桑树皮、杨树皮、柳树皮、红树皮、荆条皮、梧桐树皮等都可制绳索。树皮绳浸水后容易烂,据农民的经验是把绳子先放在生猪血里浸一浸,可以防腐。
6.野藤绳:浙江瑞安和山东莱阳都找到好几种野藤可以制绳,强度也很好。
此外,还有些地方就地取材用蒲草、笋壳、玉米皮等打绳,效果也不坏。


第4版()
专栏:

适应当前生产需要
澄海公社综合整理耕地
据新华社广州24日电 广东省今春以平整耕地著名的澄海县冠山农业社、现在的澄海公社三○一团,又创造了综合整理耕地的经验。
他们的这一经验,是在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下,在今年全面大平整土地和全面勘查、鉴定土壤的基础上出现的。为了适应当前生产的发展,三○一团的党组织提出今冬明春开展一个以深翻改土为中心的冬季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具体工作一是深翻改土,二是继续进行土地大平整。三是继续兴修水利,进一步改善排灌系统,实现排灌分工。四是进一步实现车船化,大力修桥筑路。这个团通过统一规划,综合整理,把各项措施全面地体现出来,解决了相互间的矛盾,使各项措施互为作用。首先选择已经收割的七十二亩稻田作为重点,组织了三百人的专业连,分成深翻改土、冬种、修水利、修道路、送肥等专业排、班,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同时并进。这片原来贫瘠、浅薄、弯曲的田丘,经过社员五昼夜的奋战,面貌完全改变。经过深翻和分层施肥,耕作层达到深、肥、软,作物的根群长得深,可保证冬种作物特大丰收。分片划分田丘种植,解决了因作物生长条件不同所引起的管理措施的互相矛盾。例如蚕豆自始至终需要湿润,豌豆却不需要灌溉,分片集中,各得其所,对作物生长非常有利。耕作层加深,作物根群有生长余地,给间种提供了条件;加上原来弯曲的水沟改直加深后,沟边种了包菜,这样在五十二亩冬种地上无形中就增加了约一成的种植面积。


第4版()
专栏:

文安洼农民胜利了
本报记者 芮英杰 胡玉泉
过去看文安,百里浪涛天;
如今看文安,稻谷堆成山。
文安洼(在河北文安县)的农业生产今年是一个大飞跃。方圆百多里的一片水,如今变成了稻海。就在这个洪水、泥水长期滞留的盆底洼里,今年近四十万亩稻田产了二亿四千七百万斤稻谷,等于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的三倍半。这是全洼人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向自然灾害大举进攻的胜利。
穷则思变
文安洼是个远近知名的贫困多灾地方。往前追索一百年,只有六年未受灾。从县志上记载的“江湖满地流亡尽,唯有扁舟渡路人”的诗句里,可以想见洼里人民多少年来过的贫困生活。
去年年底,县委根据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计划把稻田种植面积由七万亩扩大到七十万亩。县委把计划交给了群众。秋收还没完,全洼群众就结合三年来的洼改成绩开展了讨论。三年的实践,使群众认识到,多种稻田是文安洼农民唯一的出路。计划订下来了:要搭筑周边埝,实现分割治理;通过闸涵、渠道,使洼淀沟通,保证种上七十万亩稻田。
在冰封的日子里
去年冬天,文安洼大规模的洼地改造工程开始了。他们要修建起几百座闸涵和几百条大小渠道;在洼边,还要筑起一条百里周边大埝。这是一项固定生产大局的枢纽工程,它好像万里长城一样挡住洼外沥水,堵死它流到洼里的老路。
六万多民工出动了,所有的人,万众一心,在周边埝上施工。他们在工地宿营,日夜鏖战,风雪不停工,二千六百万公方土的工程,一冬一春就完成了。在修闸涵的工地上,几百辆大车和几百条大小船只,组成了几十支水旱运输大队。所有的物料,遇水上船,逢旱上车,源源运往工地。一千二百多个土工程师把修建闸涵的技术活全部担当了起来。就说能过二十个流量的店子闸吧,那是一个木匠和一个瓦匠设计的。他们设计完了,群众把一百多方石头、三十多万块砖和两万元资金也筹集齐了。连设计、带施工,共总不到两个月。
旱魔当头的时候
工程做完了,紧接着整地,育秧。但万万没有想到往年积水的文安洼,今年竟旱得满地冒白烟。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几乎整整一年没下雨。到了清明节,舍兴、店子、任文等三个大干渠由二十个流量降到四个流量,连供给三万亩秧苗的水也不足了。等到插秧期间,土地大部失墒,文安洼四十万亩的积水面急剧地缩小到十万亩,全县大小七道河流和二百四十条干、支渠道全部干枯;那大清河底,干得走了大车。
在县委的领导下,占全县总人口70%的十六万劳动大军踊跃地投入到抗旱插秧运动中来了。
他们从洼底深水处往四外开挖出全长七十万公尺的九十条引水渠道,把三百台抽水机集中起来,把水从“盆底”抽向盆沿,然后节节控制,平衡了水势。这不但使洼边高地有了水插秧,洼底深水也因水位降低而扩大了种植面积。此外,全洼抗旱大军还打了一千一百多个大小水柜,深挖渠道一百一十条,打井七千多眼,有效地解决了缺少地上水的困难。旱魔所带来的大大小小的困难都被克服了。
稻秧插下去了。人们歌颂这种集体力量的威力说:共产党领导真是好,全洼人人办法高,昨天东洼遍地草,今天再看一片稻。”
洪水里抢救稻秧
7月13日忽然下了一场倾盆雨,一气下了三百多公厘。周边埝工程发挥效益了,它挡住了外围沥水。但是就在这埝圈里,雨水急剧地向洼心集中,顿时大洼涨水一尺以上。刚刚抗旱插上的秧苗,眼看着就要被吞没了。
有些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绝望了。这时如果更多的人稍一迟疑,就会给这千辛万苦的劳动成果带来重大损失,勇敢的人们在这紧要关头,毫不迟疑地在县委领导下转入了向水涝灾害的严重斗争。
雨还没停止,县委书记、县长和许多县、乡干部就下洼了。他们趟着水,冒着风雨,坐着小船,观察水势。他们决定分割水势。全洼的人民放下了挖了半截的水柜,放下了没有插完的秧,发出了“倾国之兵”,集中力量,在洼边连夜抢搭隔水埝。他们用隔水埝把洼地和高地分开,把深水和浅水分开。一夜之间,就在这几十万亩的土地上织成了一个包括三十多条大小围埝、总长达四千一百多公尺的“埝网”。沥水停止径流了,它们被这英雄的人们在一夜里分割开来。
跟着全县所有的三千多马力的排灌机械集中起来,人们把水斗子、脸盆、一切可以使用的家具,昼夜不停地把积水排入洼心预定的积水区。整整十个昼夜,深水变浅了,被水淹没的稻田又重新露出水面。
千家万户稻米香
在英雄的人民面前,文安洼被征服了。它乖乖地交出了丰硕的果实。今年收获的近四十万亩稻田(占全县总耕地34%)共收获稻谷二亿四千七百万斤,平均亩产六百一十八斤,比去年稻谷总产量增加近十倍。由于大洼丰收,全县破天荒卖给国家一亿五千万斤余粮。
司吉城村在大洼中心,过去吃苦菜、地梨。今年他们“一步登天”了,全村收了三百一十万斤稻谷,平均一户三万斤。黄淀庄去年只种了六亩半水稻,全年吃粮靠国家。今年呢,种了一千零三十五亩,总产八十二万多斤。如果把这些稻谷碾成米,光糠就能卖四千九百二十元,抵上去年全村粮食总产量的两倍!
水稻的空前丰收,彻底改变了文安洼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从10月份起,洼里的各个人民公社就吃饭不要钱了。10月1日那天,公社社员们都敲锣打鼓,开会庆贺,男女老少喜笑颜开。
今年的农业大丰收,不仅结束了文安洼历史上“吃百家饭”的贫困面貌,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为争取明年更大跃进的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为了进一步彻底改造文安洼,永久性的水利工程——扩大周边埝,已于10月20日开始了,一万名民工傍洼近水地区扎营,正冒着初冬的寒风,昼夜施工,保证明年在大洼四十万亩稻田获得更大的丰收。


第4版()
专栏:

歌颂深翻地
遍地有黄金,
单等劳动人;
全民上战场,
土地大翻身。
——长葛县城关乡
工厂炼钢要用炉,
有水有肥要用土;
改良土壤深翻地,
每亩产量一万五。
——长葛
地翻三尺三,
干劲冲破天,
填满东海水,
扒平地上山,
干劲加措施,
改造大自然,
争取五九年,
产量翻几番。
——夏邑


第4版()
专栏:

向沙漠索取财富
民勤县各人民公社大办林场
本报讯 甘肃民勤县各人民公社调整技术力量,建立前进基地,大办社营林场,把降服沙漠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防治推向全面改造。
民勤是河西走廊上风沙为害最重的县份之一。东、西、北三面均为内蒙古腾格里大沙漠所包围,全县耕地只占总面积7.5%。风沙线长达六百里,沙梁和沙丘连绵不绝,并每年以三公尺的速度向南移动。解放后,全县人民以英雄的气概,在沙漠边沿营造防沙林带四十五条,总长三百五十余里,插风墙三千余里,基本上控制了流沙南移,保护了农田年年丰收,使这个县份,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共民勤县委一直坚持政治挂帅,发动群众,本着“先控制,后治理,再利用”的方针,把改造沙漠事业作为改变民勤落后面貌的根本措施。并在长期与风沙搏斗中,解放了群众思想,使人们从最初“沙是黄龙,越治越穷”的迷信思想,转变为
“沙是黄龙,不治不成”的看法。在人民群众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该县的改造沙漠的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在实际斗争里,这里成长壮大了群众林业技术队伍。人民公社的成立,更给征服沙漠创造了有利条件,把原有高级社几百个林业专业队,改组成一百九十四个社营林场,做到社社队队有林场,并派遣一批“尖兵”深入沙漠复地,建立了六个沙区新庄,这些村庄成了为降服沙漠的前进根据地。
据这里的体会,社营林场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一、扩大了人民公社的经营阵地,大大增加社员收入,预计年内仅工业纤维原料、药材、野生油粮、代食品等副业收入,即达三百二十余万元,可以促进公社农林牧副各项经济的大发展;二、它是在较大范围内的集体经营组织,统一规划,具体安排,更有效地解决了农林牧副业之间使用土地和劳动力的矛盾;三、根据当地公社的特点,分工分业,明确责任,一手抓农业,一手抓林业,两套人马,各显其能;四、社办林场有健全的组织,既能搞好生产,又利于学习专业技术,它们创办的林业技术学校和林业大学达一百零九所。 (翟其宁)(附图片)
内蒙古磴口县几年来营造防护林、封沙育草改造了三十六万多亩沙漠。 (林业部供稿)


第4版()
专栏:

生产、生活全面实行民主管理
曙光社发扬民主人心舒畅 赣县公社干部下放参加生产
本报讯 山西榆次市郊区曙光人民公社,充分发扬社内民主,不断改进和建全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一套适合目前形势的公社民主管理制度。现在,这个社仍在原有基础上研究改进,以便进一步实现生产生活和工作全面管理民主化。
过去,曙光社虽然有一些民主管理制度,但是,或者因为制度本身不完备,或者因为其它条件配合不好,很多流于形式。今年,全民整风和生产大跃进运动,特别是实行劳动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和生活集体化,给开展更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是: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后,干部和群众联系加强;社里经常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式,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同时,广大社员经过整风后政治觉悟和办社积极性提高,要求参加管理,而集体生活方式,又为社员参加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保证条件。基于上述情况,曙光社按着民主办社方针,大胆改进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干部与社员的接触和集体吃饭的机会,广泛交换工作意见,听取群众批评建议,切实可行的建议,经过社员代表大会或管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有些单位更建立民主评论会,每天晚饭时,干部和社员一起检查当天的工作,安排明天的活动。有些单位运用田间现场会,流动大字报等,保证社员能充分发表意见。除日常生产管理外,曙光社在军事化劳动组织中特别强调民主管理。安排任务,组织竞赛和转移阵地,事前都要经过干部讨论、社员酝酿。生产中发现较大的问题,组织鸣放辩论,发动社员写大字报解决。翻地大军、许多社队干部还学习解放军官兵一体的传统,做活在前,吃饭在后,每夜巡视社员宿舍,给社员盖被子,还经常和社员个别谈心,社员有什么问题,都乐于找干部谈。这样全连人人心情舒畅。随着生活集体化的实现,曙光社还逐步健全生活方面的民主管理制度。现在,全社每一处食堂都已作到经济公开,民主制订饭单,组织了有社员代表参加的伙食管理委员会。
曙光社在加强民主管理过程中,曾经和某些简单化作风,以及只强调集中,忽视民主,只强调纪律,忽视社员意见的种种偏向,进行了坚决斗争,采取正面讲道理和组织辩论相结合的方法,经常对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改善领导作风,使民主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阎继烈、冯建伟)
本报讯 江西省赣县各人民公社在实行“三化”的同时,进一步贯彻民主办社的方针,发动群众参加生产管理。使公社既有民主又有纪律,充分发挥了群众生产办社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
赣县9月份实现了公社化,全县十七个人民公社实行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社员们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县委鉴于最近生产任务多、时间紧,一个运动紧接一个运动,同时公社成立不久,还需要建立一套新的民主管理的经验和办法,以便进一步发挥社员的积极性。因此,在各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经过讨论,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民主管理的具体措施。在干部方面,首先,将各公社的生产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以上干部,轮流下放到生产组当社员,除参加生产和协助生产小组搞好领导生产的工作外,经常了解社员对公社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研究处理。第二,在生产运动中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办法,征求意见。第三,干部定期向社员做工作报告,由社员检查干部的工作作风。在群众方面,第一,使社员人人参加公社的一切管理。公社的生产计划、财政预决算、分配和劳动组织等重大事项都交群众讨论,由社员代表大会根据群众意见做出决定。并定期公布财务账目,由群众审查。第二,开展经常性的群众自我教育,评比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树立人人爱社的思想。
现在,执行新的做法以后,干部工作作风有了巨大的转变。各公社首批下放到生产组当社员的干部,在同社员一起劳动和生产中,了解到当前群众对公社有三个要求:一是办好公共食堂;二是办好托儿所、幼儿园和幸福院;三是有零花钱。各公社领导认为社员这些要求是正当的,即采取措施加强了对集体福利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同时合理安排了劳力,组成专业队大搞副业生产,解决了社员缺零花钱的问题。社员们非常满意。
由于干部事事同群众商量,社员的生产和办社积极性已充分调动起来。红旗公社的今年兴修的红旗水库工程,需要的器材多,但是国家能供应的器材很少,不能满足需要。干部把这个问题提交群众辩论后,人人出主意,个个想办法,在工地上掀起了一个献计策、献材料、献人才的“三献”运动,大办工地工厂,几天内便办起了水泥、炸药、滚珠、工具、石灰等十多个工厂;并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实现了“空中飞、地下跑”的施工、运输半机械化,空中架起了高空索道,地面全部车子化。工程进度加快,工程投资也比原计划减少了三分之一。 (马钟明、刘光辉)


第4版()
专栏:改革炊事工具 省人省煤省时

南阳专区改良炊事用具
一个炊事员能做七十人的饭
本报讯 以提高食堂工作效率的工具改革运动在河南南阳专区全面开展。这个专区的泌阳、邓县、镇平等六个县,已创造发明各种炊事工具共一万五千多件。
南阳专区公社化以后,普遍实现了生活集体化。由于经验不足,许多食堂一个炊事员只做三十个人的饭,特别是磨面问题更感到吃力。中共南阳地委为了提高食堂工作效率,在食堂工作做得好的泌阳县召开了各县炊具改革会议。在这次会议以后,各县都以书记挂帅,党、团员带头,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炊事新工具和改进了不少炉灶。泌阳陈岗管理区主任李仲堂同志,发明水打自动化双磨,每天可产面粉三千多斤,不用畜力,只用一人照顾,比驴拉磨提高工效二十五倍。南阳县发明的小钢磨全部自动化,每天可产面粉二千斤以上。同时各地还开展了节约燃料改良锅灶运动。全专区改良的锅灶达60%,经过改良的锅灶,三百人吃饭的食堂,只要一个人烧火,比原来节省二人。原来的锅灶每人每天需烧柴一斤十两,改良后,每人每天只用十二两柴就够了。泌阳县姚园村公共食堂共二百八十一人吃饭,他们发明了一种火车头锅灶,这种灶六个锅前后分为四排,做饭、蒸馍、炒菜,做一顿饭过去用四小时,现在缩短为两小时,还减少了30%的炊事员。邓县以搞沼气为主节约烧柴。全县已修建沼气坑二千一百多个。南阳县发明的水车头切片机,每天能切片十四万斤,比人力提高工效一百四十倍左右。镇平县柳泉铺创造的压面机,把红薯泥放进机器内,制出的面条又长又细。泌阳县由于创制出木制轧面条机、切菜机等十二种工具,节省了大批的人、畜力,过去切菜抽各班的战斗员,现在一个切菜机比二十个人切菜的效率还高。据全县三百九十六个食堂统计,炊具改革后,共节约劳力六百九十六名,每人做饭效率,由每人只做三十人的饭,提高做七十人的饭。 (张励中)


第4版()
专栏:改革炊事工具 省人省煤省时

姚家庄乡许多食堂革新工具
普遍使用切菜机吹风机
本报讯 山西武乡县姚家庄乡的一百三十五个食堂,经过整顿巩固以后,都健全了管理制度,并改善了伙食,做到饭菜多样化。乡党委又进一步研究改革炊事用具问题。党委书记王国庆同志,亲自深入食堂搞试验田,他一面参加厨房劳动,帮助炊事员担水、煽火;一面了解情况,听取炊事员的意见。他看到炊事员们一天辛辛苦苦地干了十几个钟头,活还是干不完。炊事员也反映说:“切菜、拉风箱、捏馍馍、和面、磨面,老是干不完,忙上这一桩,顾不上那一桩。”王国庆同志便和炊事员们研究,如何避免忙乱。经大伙一研究,认为唯一办法只有改革炊事用具。王国庆同志一面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一面又组织木业社十多个木工来帮助改革炊事用具。经过大伙五天五夜的苦钻,终于创制出吹风机二个,切菜机二个,顶针磨一盘,捏疙瘩、馍馍机各一个,效能都比手工提高十倍以上。效能最高的顶针磨,一人一天能磨面一千一百二十斤,比以前的磨提高二十三倍。试验成功后,乡党委就马上在这个食堂召开现场会议,向全乡食堂推广。不到一个月,在全乡食堂内就推广了吹风机、切菜机、顶针磨、捏馍机等一百零六件,并有十个食堂全部实现了炊事半机械化。
(郝永和等)


第4版()
专栏:改革炊事工具 省人省煤省时

炊事工作机械化
公共食堂优越大,
磨面做饭机械化,
切菜用力小,
吹风不用拉风箱,
蒸馍不用手去捏,
炊事工作机械化。


第4版()
专栏:改革炊事工具 省人省煤省时

连江用蒸汽楻炊饭
本报讯 福建连江县正在推广敖峰人民公社红旗食堂蒸汽炊饭的办法。
根据红旗食堂两月来的实践,证明它有五大好处:一、节省柴火。红旗食堂用蒸汽炊饭,五百斤米烧了四百八十斤柴火,一斤米还用不到一斤柴火。凤尾食堂用老办法炊饭,六百斤米烧了一千一百斤柴火,每斤米要烧一斤十四两柴火。二、节省开支,红旗食堂每天吃米八百斤,用蒸汽比老办法每天可节省各项开销十六元,全年可节省五千八百多元。三、节省人力。没有蒸汽炊饭时,红旗食堂三个灶煮饭,连挑水要用六个人。用蒸汽炊饭后,并为一个大灶,只用三个人煮饭。四、节省时间。同样一顿饭,红旗食堂炊了一点二十六分钟,凤尾食堂炊了二点十四分钟。五、保热时间长。用炖罐炊饭,熄火后只能保热一点半钟。用蒸汽炊能保热三小时。
这办法是在小食堂并大食堂时逼出来的。8月半,他们是个二十一户的小食堂,集中煮、分户吃。由于生产需要,社员们要求并食堂,党支部就决定把六个食堂并为一个大食堂。干部当时算了账,要是并食堂,买饭罐,置炊笼,起马得一百元,好多人都不敢并。干部郑依禄到处想办法,跑来跑去,碰到了朱厚相,他1955年在福州看见过蒸汽锅炉。他想:蒸汽能够炊熟豆,也一定能够炊熟饭,便提出了用蒸汽炊饭。依禄作了一个蒸汽楻,在普通灶锅上装上了两个汤楻,楻面做个盖,用竹管代替无缝钢管,把二个楻接上汽管,再装条汽管通到蒸汽楻去,楻里放上饭罐,一试就成功了,全部设备只花了十八元钱。目前全县已有四百八十一个公共食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立蒸汽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