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国营农场开荒生产双丰收
开荒总面积比去年增长三倍半
粮食和棉花总产量增长三倍
本报讯 全国农垦系统各场1958年开荒和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双丰收,工、副业生产的发展也很显著。
今年农垦系统的一千四百个国营农牧场开荒面积预计为一千八百二十八万到二千万亩,超过1957年开荒面积三点五倍。
今年各场总播种面积为一千九百四十六万亩,粮食总产量将达到四十七亿一千万斤,比1957年增长将近三倍。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四百三十七斤,比去年增长159%;其中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为八百九十二斤,比去年增长234%;薯类一千八百八十一斤,增长505%。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千斤以上的有河北芦台、河南黄泛区、江苏练湖等十几个场。
今年国营农场出现了不少大面积丰产和高产卫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国营农场的水稻平均亩产千斤以上;青海、甘肃、北京国营农场的小麦平均亩产三百到四百斤。青海赛什克农场一亩多春小麦卫星田,平均亩产八千五百八十五点四斤,创全国小麦丰产最高纪录。广东省国营农场薯类平均亩产六千八百四十二斤(折粮)。
各场的大豆、棉花今年也获得大丰收。今年大豆总产量预计为三亿五千万斤,比去年增长一倍半,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增长一倍。今年国营农场棉花的总产量预计将提高到一百六十万担皮棉,即比去年增长三点六倍。今年棉花的单位面积产量将跃为皮棉一百二十一斤,即比去年增长一点二六倍。大面积丰收的有湖北省国营农场棉田五十六万亩,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五十斤;河南省国营农场棉田一万多亩,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九十四斤,有六千五百亩亩产皮棉二百七十二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十万亩棉田,亩产皮棉一百五十斤,其中一千一百五十亩亩产三百三十斤。
各国营农场今年畜牧生产的发展也是很大的。1958年年终猪头数预计达到一百三十四万二千头,为1957年的355%。牛、奶牛、马、羊的头数也都有增长。
1958年国营农牧场经营各种工矿副业比往年多了很多,除农畜产品加工外,还大搞炼铁、炼钢和开矿等。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江农垦局、盘锦农垦局、种畜场管理局、辽宁、广西、广东、云南、上海等单位不完全统计,到1958年底各项工矿副业厂矿预计达到二千一百三十九个,比这些单位去年建立的各种工矿副业翻了一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密山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今年大量兴修工厂和加工生产厂矿,预计年底有一千四百九十四个,可以炼铁五万吨到十万吨,炼钢一万到二万吨,炼铜五百吨,采煤四十万吨,水力发电一千瓩,制土化肥十万吨,磷肥三万吨,细菌肥料九百一十五吨,和加工甜菜糖、面粉、棉籽油、淀粉、奶粉、酒等。
在生产大跃进的推动下,各农牧场的水利建设也有相应的发展,根据十六个省(区)市、垦区的统计,今年年底预计灌溉面积可达到现有耕地的一半以上,新建水库一百五十六个,平塘七百零七个。水利工程规模最大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已有总、干、支渠道达三千多公里,去冬今春新建了大小水库十座,土方达二千七百多万方,灌溉面积五百万亩。今冬明春将继续兴修水利,再增加灌溉面积八百到一千万亩。密山农垦局今年已建成九个水库,总库容量达三点三亿公方,干、支渠道七十五条,总长度达六百七十五公里。合江农垦局正在兴建大型水库两座,将于明春完工投入生产。
通过全年国营农牧场生产跃进再跃进,也取得了较大的积累。全国除极个别农场因受自然灾害亏损外,几乎全部国营农场都经营有利。国营农场经营亏损的局面,将随今年开荒生产的大跃进而结束了。(附图片)
左上图:宝泉岭农场南瓜大丰收    王尊信摄
左下图:汤原农场饲养的鸡产蛋率达百分之七十,雏鸡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毅男摄


第7版()
专栏:

德令哈
青海国营农场的一面红旗
当我来到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农场的时候,这里的春小麦已经成熟了。株壮粒饱,长得实在好。最近实收的结果,全场播种的一万四千多亩春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二百斤以上;还有一点零七亩试验田、亩产高达五千七百四十三斤六两。在这拔海二千八百多公尺,无霜期只有九十天左右的高寒地区、春小麦能够获得这样的高额丰产,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多种经济 样样发展
在这个农场里,今年播种的豌豆、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都生长得很好。青稞、油菜并分别出现了亩产四千九百七十四斤十四两和二千一百六十一斤十一两的高产“卫星”。农场种的白菜、大葱、菜瓜、萝卜等蔬菜,不仅满足了农场工作人员的需要,还可以大量供应柴达木勘探人员吃用。农场今年还试验培育成功西红柿、黄瓜、甜瓜等细菜和瓜果,明年就可大量种植。对于在盆地工作的人来说,能够吃到盆地产的西红柿和甜瓜,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德令哈农场从1954年建场以来,就开展多种经营,实行以场养场。几年来,农场先后建起了榨油、面粉、副食加工、制糖、酿酒、被服、砖瓦、石灰和机具修配等四十一个工厂,预计年底产值可达三百六十多万元,能上交利润八十四万元。现在农场不仅主食和主要副食可以自给,而且畜力机具、滚珠轴承等都能自制。拖拉机、汽车的中修也可以自己解决。党中央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口号以后,农场又组织人力,大闹矿山开采、钢铁冶炼等工业。现在已经开采的矿产就有十多种。从1955年开始,农场还建立了马、牛、羊等畜牧队,并注意了养猪事业,场里的毛猪到今年年底可发展到一万一千多口。
因陋就简  勤俭办场
“勤俭办场”的方针在德令哈农场贯彻执行得很好。农场现有的七万八千多平方公尺面积的房屋,除几处生产车间外,都是土木结构。屋面板和供窑洞用的木料都用芦苇代替,桌凳、沙发绝大部分都是用土坯作的。仅这两项节省的木料费就减少国家投资十五万四千多元。其他如医疗、学校和文娱体育活动等设施,也都是在“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和“先生产、后福利”的原则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全场的福利设施还只占总投资的4.13%。
这个农场由于贯彻执行了“勤俭办场”的方针,大力开展了多种经营,所以在建场的第一年就给国家上交利润十二万多元,打破了“建场三年无利上交”的常规。以后上交利润逐年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可上交利润一百四十二万元。另外,德令哈农场还帮助建立了戈壁、赛什克、查查香卡等四个农场。
“德令哈人”
现在,在这千年荒寂的草原上,已经垦种的土地有七万二千多亩,渠道纵横,交通四通八达,工厂林立,牛羊成群,邮电、贸易、银行等单位都在这里建立了机构。狼、狐的啸叫已被机器的轰鸣所代替。
看见这种巨大的变化,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在这里工作的人们。1954年3月,郝登阁场长等人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带着一千六百多人来到德令哈建场。他们从西宁坐汽车出发,一路翻山涉水,边修路边前进,五百三十多公里路程走了二十二天才到达。春天,柴达木正是多风的季节,他们的帐房常被大风吹倒。有时面粉供应不上,他们就煮青稞吃。最使大家感到苦恼的问题是缺乏生产知识和生产工具。那时全场只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勘查设计,修路挖渠,浇水播种,都没有人指导。但是,在英雄的人们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斗志昂扬地干了起来。下种后浇水,因为没有松土,地面板结,出不了苗,他们就用钉帐房的钉子挖土,帮助出苗。没有犁,他们用板镢改装代替。就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当年开荒二万三千六百多亩,抢种各种作物八千二百多亩,并且获得了小麦平均亩产二百九十八斤和青稞平均亩产三百零五斤的全面丰收。
在德令哈农场,我曾访问和接触过很多人,他们都流露出对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表示要在农场干一辈子,用他们的双手继续建设这个地方。马治龙副场长最喜欢搞各种植物的栽培试验,第四作业站上的杏树、桑树和枫树,都是他亲手栽培成功的。陈复生副场长原来是一个对工业一窍不通的红军老战士,但是由于他肯干肯钻,今年已经找到了十多个大、小矿点。就连从上海等大城市来这里的姑娘们,现在也都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的人还骄傲地自称是“德令哈人”。他们的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曾得到朱德副主席和青海省党、政负责同志的表扬。今年8月间,中央主管部门还在这里召开了甘肃、青海、宁夏三省(自治区)国营农场现场会议,推广交流了这个农场的工作和生产经验。
本报记者 彭雪(附图片)
德令哈农场的一角
贾建仑摄


第7版()
专栏:

改变自然面貌 发展多种经济
密山垦区第一座大水库竣工
本报讯 铁道兵农垦局密山垦区内的第一座规模较大的水库——云山水库,经过一百九十四天的抢建,终于跑在大雪严冬的前面,于11月12日五时全部工程告竣。
云山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位于完达山南麓、密山与虎林之间的七虎林河上游,控制二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蓄水量达五千万公方,可浇农田三十万亩,发电六十瓩,能与七虎林河上下游通航。库内可以养鸭、养鱼,现已有百万余尾鱼苗放入库内。据计算每年收入可达二百六十万元,修建水库投入的二百一十万元资金,不到一年即可收回。
云山水库的建成,不仅对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更主要的是在修建中培养了四千多名水利战线上又红又专的人材,积累了修建水库的各方面的工作经验。
参加修建水库的,绝大部分是来自部队的转业复员官兵。事实证明:解放军杀敌是英雄,修水库也是好汉,生手也能变为多面手。


第7版()
专栏:

边开荒 边生产 边建设
合江垦区全面发展
本报讯 在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今年合江垦区的新、老农场都贯彻执行了勤俭办场,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和包干建场、限期完成的方针,在工农业生产和开荒建场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全垦区到9月底共开荒七万公顷,预计到上冻前可达八万公顷左右,即相当于原有的耕地面积。这就是说,今年一年开垦的面积相当于过去八年开垦面积的总和。
房屋建筑,今年全垦区,可完成二十一万平方公尺,相当于原有房屋面积的46%,而且造价平均降低了50%左右。
水利建设除现在已完成的外,准备大干一冬一春,实现六万三千公顷土地水利化的计划。此外,还进行了许多道路、桥梁等建设;包修三十四万土方的铁路路基工程正在进行中。
垦区的拖拉机,由原有九百五十标准台增加到一千六百六十四标准台;康拜因由三百零四台增加到三百十一台;汽车由一百四十一辆增加到二百七十三辆。
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去年秋天雨多影响了秋翻,加上冬天雪大,春雨连绵,造成了今年春播的困难。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仍然获得较好的收成。今年的秋收作物面积约四万四千公顷,预计每公顷产量大豆一千一百四十公斤,高于去年44%;水稻二千五百公斤,超过去年184%;包米、土豆、甜菜较去年也稍有增产。高产标兵有宝泉岭农场亩产六百六十斤的大豆,友谊农场亩产一万斤的甜菜。
现在正在突击秋收和秋翻,要在大雪盖地以前完成收割和脱谷任务,上冻前完成秋槎地耕翻80%至100%。
1958年是垦区工业生产飞跃发展的一年。各农场贯彻执行“以农业为主,实行工农业并举”的方针,本着以中、小型为主,因陋就简,土洋结合,就地取材,建立了许多由原料生产到产品加工的联合企业。现在已发展的工业有钢、铁、炼油、机械修理制造、肥料、青霉素、土霉素、耐火材料、水泥、木材加工、煤、米、面、油、糖、酒、酱油、食品、被服、皮革等共四十种左右,已建成大小工厂一百一十二座,到年底可建成一百五十八座。全垦区工业产值较去年有相当大的增长,已占全局工农副业总产值的50%左右。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各场修理工厂一改只修不造的旧习。友谊农场修理厂用“小蚂蚁啃大骨头”的办法制成了龙门刨床和其他车床,宝泉岭农场将烧煤油的纳奇机车改为烧柴油的德特五十四。
今年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一般农场的生产队都发展了猪、鸡鸭等。猪由一万二千八百口增加到四万五千一百三十口,马由二千零六十八匹增加到五千四百七十八匹,牛由六百三十六头增加到一千五百零七头,鸡和鸭由二万三千多只增加到十二万一千多只。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今年垦区的文化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局扫除文盲七千余人,办起农业大学六所,中学一所,农业技术学校一所,红专学校六十四所,党校二十所,小学二十四所,在校学生共一万一千三百四十一人,其中农场职工占九千八百十二人。


第7版()
专栏:

合江垦区在哪里?
在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之间,有一片肥沃的平原,这就是合江垦区。合江垦区是北大荒上与密山垦区相邻的另一大垦区,它包括:黑龙江省的集贤、萝北、汤原、桦川、富锦、抚远、依兰等七县,总面积约五百八十多万公顷(包括佳木斯、鹤岗、双鸭山)。1957年这里的国营农场和农业社的播种面积共七十五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3%。
合江垦区共有十一个国营农场,它们开垦并耕种着八万二千多公顷肥沃的土地,去年给国家生产出近七万吨粮食和大豆。中外闻名的苏联友谊农场就在这里。


第7版()
专栏:

群众夸农场
在德令哈农场周围,居住着数百户蒙、藏、汉、回等民族居民。他们以经营畜牧业为主,耕种着很少一部分土地。在农场未建立前,群众生活方面有四大困难:疾病无医,治疗困难;没有水渠,种地困难;水磨太少(全区只有一个小水磨),吃面困难;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农场建立后,遵循党的民族政策,贯彻了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并且从各方面帮助当地居民。几年来为群众开荒造田五千五百多亩,修渠六十公里,代耕土地一千六百七十亩,收割庄稼二千五百多亩,解决饲草三百三十四万多斤,修理农具一千多件,无偿修建房屋五千四百多间,治病一万六千二百多人次,并把部分物资交群众运输,增加群众收入三十三万元。此外,在贸易、吃粮等方面,也都处处给群众以便利。
群众对农场很满意。他们普遍反映:农场给我们带来了五大好处:“生产提高,副业增多,医疗及时,交通便利,买卖方便”。他们主动帮助和支援农场。1956年春播时,农场耕畜缺乏,群众就支援耕牛二百三十四头,帮助农场播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