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天变地变,决定于人变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 汪小川
贵州,过去一向被称为贫瘠的地区,可是,现在人们已不再那样看它了。过去人们说这里“天无三日晴”,现在人们说这里“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过去人们说这里“地无三里平”,现在人们说这里“山多宝多”。这虽然是由于地质工作者证明了这里埋藏着丰富的宝藏,但更重要的,还是由于这里的人民“人穷志气特高”,鼓足了干劲,在许多方面争得了上游。
解放以前,人们称这里为贫瘠山区,是合乎当时的客观情况的。那时每人每年的食粮不足二百斤。穿棕衣盖秧被,其褴褛之状难以形容。工业在这里是一张白纸。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除了县城以外,难得找到个识字人。疟疾可怕地流行着,经年不断,人们曾因此把这里称为“不毛之地,瘴疠之区”。这些就是这里解放以前的写实画。
解放以后,贵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奋建设新贵州,迅速地改变了当年的贫困情况。解放以来,粮食产量直线上升,贵州人民年年都为增产粮食欢呼。尤其是今年,粮食产量已达二百一十亿斤,比去年整翻一番,等于1949年的七倍,平均每人有粮一千三百斤。钢铁生产是从无到有,去年生产生铁六千多吨,今年一跃已突破五十五万吨,钢已产二万多吨。机械工业虽然基础薄弱,“小厂办大事”,今年制造出了轧钢机和载重汽车。规模巨大的机械工业基地正在惠水县兴建。全省青壮年摘掉了文盲帽子,危害贵州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也即被人称之为瘴气的疟疾,基本上扑灭了。贵州有丰富的矿藏,它将成为祖国的有色金属省,首先是铝业省,祖国规模最大的铝业联合企业已在开工兴建;还将陆续出现无数个铜县、铝县、杉木县、麻县、烤烟县、茶叶县、柑桔县、苹果县,等等。现在,“贫瘠山区”已成历史名词。更确切的称呼应当是:富饶的贵州。
从贫穷走到富裕,贵州省起了巨大变化。称这些变化为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恰当的。天变了,地也变了。而改变这一切的力量是人,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人民思想面貌的改变是人类社会一切变化的最根本的力量。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比任何时代都能得到发挥的时代。群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旦解放了思想,鼓足了干劲,在党的领导下,人们什么事也办得成。目前,在各个建设战线上出现“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奇迹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中共贵州省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和全国各地一样紧紧地掌握了这一条。为了彻底改变贵州的面貌,今年春天,在中共贵州省委扩大会议上,大破“贵州落后论”,着重批判了在一部分人思想中存在的“自卑感”和右倾保守思想。夏季,在地、州委书记扩大会议上,又进一步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经过两次会议,大家真正认识到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中所说的:“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认识到“人穷志气特高”。他们放手发动群众,使人民群众发出特高的志气。贵州人民的思想变了,人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于是,贵州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朝气蓬勃新气象。
在这一年里,贵州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大变。无论在田间,在高炉旁,在工地上,到处都是精神焕发,干劲冲天的人们。许多外省来贵州参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印象,就是“贵州人民真在苦干”。这印象是真实的。
贵州土地贫瘠,人民为了向自然夺取粮食,日夜奋战向困难进军。山高缺水,就修塘挖渠,劈山引水,建成了能灌田一千五百多万亩的水利工程,相当于解放前几千年所达到的灌溉总面积的四点八倍。铜仁地区为了农业增产,同自然进行搏斗,人们喊出了豪迈的口号:“亩产千斤粮,决心比天高,戽干大河水,截断荒山腰”。经过苦战,今年夏收作物获得空前大丰收,粮食比去年多收一亿一千一百八十一万多斤,增产80%多。在为钢铁而战的斗争中,贵州人民更是干劲十足。试想一下,一个钢铁生产最落后的省,要在年内生产六十万吨铁,岂是容易。全省干部和广大群众用铁般意志,克服了钢铁生产中的一切困难。9月和10月里,很多地、县、区委书记,日夜在炉旁,有的县委书记因为炼不出好铁,四十多天不离高炉。农民们为了钢铁,更是日夜奔忙,连八、九岁的娃娃,也为高炉运煤运矿,他们骄傲地说“钢铁战线上的胜利,有我们的功劳”。在那些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泥泞的道路上,日夜行走着男女老幼组成的运输大军。就是因为贵州人民有这样的冲天干劲,才夺得了各项生产上的伟大胜利。
贵州一千六百四十多万各族人民有着“穷且益坚”的高贵品质,他们以冲天的干劲,迅速地改变贵州的面貌。天变地变,决定于人变。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人们的思想的变化,干劲的变化带来了贵州面貌的变化。贵州人民思想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1958年,也就是贵州省面貌变化的最大的一年。在党的领导下,贵州全省人民发动了起来,虽基础差、困难多,但是人们已经懂得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道理,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业迹。贵州各族人民,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他们绝不满足于已有成绩,也绝不会让贵州各项建设停歇在现在阶段上。贵州人民深刻了解,贵州虽然富有,开发工作却刚刚开始,无论工农业生产,或文化教育,与先进省比还有相当距离,为将贵州跻于全国先进行列,为了明天,贵州人民必须加倍苦干,才能争得胜利,才能居上游。9月底,全省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依靠这个优越的组织,全省人民正拿出搞钢铁的劲头搞深耕,刚从高炉归来的地、县、区委书记等领导干部,又领导群众转战田间。明年,贵州人民要向土地索取五百亿斤粮食,向矿山要更多的钢铁。


第5版()
专栏:

人穷志高 干劲冲天 后来居上
贵州生产建设大放异彩
本报讯 记者吴振全报道: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贵州省一千六百多万各族人民,像一个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的巨人,开始在一张白纸上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今年才过了十个多月,各项工作的年计划,许多都实现了。农业生产,一反过去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的作法,争来了全面大跃进,从根本解决了粮食问题。全省二千四百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达到二百一十亿斤,提前超额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亩产八百斤的指标,并且出现了二十多个粮食亩产千斤县。全省平均每人占有粮食由去年的六百二十四斤上升到一千二百多斤。许多地区是经过农业技术大革命,彻底去掉“刀耕火种”、“轮歇游垦”的原始耕作方法,才获得今天的成就的。各种主要经济作物,不论烟、麻、丝、茶和油料、棉花,样样增产。烤烟总产量达二百四十万担,比去年增加二倍多。钢铁生产大跃进的成就更为惊人。炼铁生产,至本月上旬,已生产生铁五十五万多吨,超额四倍多完成了国家计划。到同日止,钢的产量达二万多吨,已完成国家计划的60%以上。这是钢铁战线上三百万大军闯千关、破万难,日夜苦战取得的成绩。机械工业生产大跃进的成就同样巨大。仅贵阳市的八个中型设备陈旧的机械厂,从7月到10月,生产出了能炼钢八十万吨的一百一十套设备(每套设备包括转炉、化铁炉、电动机、鼓风机)和一台二百五十厘米的轧钢机。随着“元帅”的升帐,“先行”更是快马加鞭。黔桂铁路的都(匀)贵(阳)段,将于最近通车。这条全长六百多公里的铁路,将是贵州省内第一条首先建成的铁路。川黔铁路和滇黔铁路都正在加速修建。这些铁路建成后,将使贵阳成为祖国西南最大的交通枢纽站。继大型水电站——猫跳河水电站动工兴建和贵阳新建火力发电厂第一套国产六千瓩汽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后,水力巨大的乌江大型水力发电站也开始筹备兴建。
一个土地贫瘠,一向缺乏粮食,从来没有炼出过一吨钢,没制造过炼钢设备,没有一条铁路的省份,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绩呢?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地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人贫而志气特高”。经过整风运动,贵州各族人民的政治觉悟空前提高,他们立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志。中共贵州省委所提出的苦战三年,基本改变全省落后经济面貌的响亮战斗口号和目标,对各族人民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深入群众,书记挂帅,因时因地地提出农业增产和发展地方工业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广泛地开展农业增产的红旗竞赛运动和工业的技术革新运动,并及时地组织检查。所有这些措施,保证了全省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各族人民的志气日益增高,克服困难的干劲越鼓越足。各族人民日益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沤成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创造奇迹,推动建设事业加速地前进。
目前,全省人民根据省委的指示,除去抓紧时机,要在今年最后的两个月中,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来迎接新年以外,并已积极为明年作准备,为争取明年工农业的更大跃进而奋斗。(附图片)
贵州各族人民大 团结 李自由制
白纸画美图 苗地


第5版()
专栏:

刀耕火种成过去 从此苗岭不薄收
苗族侗族自治州猛攻深耕关
本报讯 记者刘扬深报道: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百九十万各族人民,彻底改变千百年来“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习惯,大搞以深翻土地为中心的秋耕秋种运动,为明年夏收作物大面积高额丰产打下可靠基础。到11月6日止,全州已翻犁土地六十八万亩,其中深耕八寸以上的占79%。作为放夏收高产卫星的八百多个大小丰产坝,普遍深耕一尺五寸到两尺。
半月以来,不论在苗岭主峰雷公山下或清水江边,苗族、侗族和汉族农民们在田野里安营扎寨,不分日夜大战深耕。在一些比较宽广、肥沃的田坝上,深耕犁、双轮双铧犁和绳索牵引机齐显威风;各种耕畜,包括以往喂来打架玩的“斗牛”,都在为深耕效劳。勤劳的苗族、侗族妇女们,现在脱下了百折长裙,轻装在犁土、挑粪、播种,成了秋耕秋种的主力军。她们那股革命干劲,使许多男社员不得不甘拜下风。
深耕是黔东南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革命。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旧社会由于缺乏铁质农具和耕畜,一般是浅耕或不耕。解放后,广种浅耕有了改变,但不彻底,即使在大跃进的今春,各地翻犁土地也不过四、五寸。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适应明年夏收作物平均亩产小麦一千五百斤、油菜七百斤的要求,中共黔东南自治州委提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畜力、深耕农具,将所有秋耕土地坚决深耕八寸以上,六十万亩丰产坝必须深耕一尺五寸到两尺。接着在全州开展以“深耕好不好”、“夏收作物能不能大跃进”的辩论,并组织农民参观,开现场会议,使深耕好处家喻户晓,计划措施人人皆知。
由于充分发挥了群众干劲,明确了奋斗目标,从10月下旬以来,全州六十多万秋耕大军就把耕牛、农具,以及公共食堂、托儿组等,一齐搬到田间,组织专业队伍,采取流水作业方法,分工协作,猛攻深耕关。


第5版()
专栏:

各族人民齐歌唱
一条银河从天降,
钢水奔流映红光,
老君毁掉八卦炉,
投拜农民学炼钢。
(刘保厚)
今年庄稼真不弱,
喜煞八十老公婆,
公公说是竹笋子,
婆婆说是森林坡。
(彝族龙云中唱)
群群大山围小山,
我们要把群山搬,
搬开小山修公路,
搬开大山成良田。
(苗族何要平)
太阳出来遍地红,
鲜花开出一大蓬;
毛主席好比红太阳,
各族人民好比花一蓬。
人人歌唱毛主席,
鲜花向阳朵朵红。
(布依族杨光芬)


第5版()
专栏:资料

贵州是个好地方
贵州地处高原,地形复杂。在丘陵、小盆地上分布着城镇和梯田,在山坡上复盖着森林和草木,许多河流穿过窄而深的河谷,经年不息地奔流。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植物繁殖。全国各地所生长的农作物,差不多在这里都有。而山区的土特产在全国更为出名,价值相当农民全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锦屏县有八年成材的杉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在这里已经不适用了。能治高血压、又能提炼高级橡胶的稀有的杜仲树,贵州遵义专区满山满坡都有。被称作软木的栓皮,是工业上的一种重要资源。这种树,在贵州西北部是很多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有的栓皮厚达五公分,质量在全国数第一。
多山多雨给贵州带来无穷的水力资源,据初步勘测,单是几条主要河流就可以发电二千二百至二千五百万瓩,其余的支流还可以发电五百万瓩。
贵州省的矿藏尤为丰富。现已发现的金属与非金属矿,有铁、煤、铜、铝、铅、锌、汞、磷、锰、钾、锑等几十种,其中大半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全省县县有煤有铁。在贵州许多地方,只要稍微挖一挖,几乎都可以挖到群众说的“乌金”(煤)。全省煤的总储量,地质部门愈查愈多,现在已达两千亿吨。在铁矿方面,据初步计算,仅遵义铁矿的工业储量就有四十六亿吨,远景储量达一百亿吨。
贵州又是有色金属的宝库。铝矿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位。
汞,又叫水银,在贵州有四十多个县出产,产量也居世界第一位。锰和磷在贵州更是又多又好,每年都有大量锰铁支援鞍山、上海等地炼钢工业,丰富的磷矿为贵州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肥料。过去,人们认为贵州没有石油。可是,几年来在贵州发现的油气苗已达二百多处,储油构造八十多个。有的地方一敲开石灰岩就发现原油。
当然,贵州地上地下的资源,远远不止这些,开发工作也仅仅是开始。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发现和开发,贵州山区一千六百万各族人民也越来越爱上了自己的故乡。他们满怀着革命的热情,自豪地歌颂贵州说:
“天无三日晴”,雨过又天青,
气候温暖雨量足,年年好收成。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黄金,
又修铁路又办厂,建设日日新。
“人无三分银”,革命更坚定,
冲天干劲加钻劲,彻底挖穷根。


第5版()
专栏:全新的风尚全新的人

窗明街净人舒畅
说来,也许有些人不相信。黔东南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的人,在今年3月以前,从不洗脸洗澡,也从不洗衣服。活到六十岁的人,可以只洗两次脸,还得逢杀猪的日子。没有畜圈、没有厕所,人与牲畜同室。老人们向年轻人说着一辈辈传下来的迷信,“洗净脸、洗净衣服鬼就要来抓”、“苗家挖厕所动龙脉,上山不遭蛇咬也要叫虎吞”等。
今年3月间,区下放干部杨同礼,在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与乡社干部、党团员、积极分子、复员军人们研究,要在久仰乡开展一个扫除迷信的群众运动。但开始动员群众洗脸时,群众觉得干部是多管闲事,他们说:“牛不洗脸天天吃草,虎不洗脸天天吃肉,我们祖祖辈辈都这样,也没绝后。”针对这种情况,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事实教育群众。党支部书记台正明和社主任李振学首先动员自己家的大人小孩洗脸洗衣服,三位复员军人带头挖厕所挑粪。群众看到他们这么大洗大挖,谁也没叫鬼抓去,谁也没遭虎蛇咬,也先后行动起来。但是有些人仍然思想不通。于是,干部就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又动员已经开始洗脸挖厕所的人去说服他们。同时,又采取在卫生工作上评比和辩论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终于全乡人民都逐渐地洗脸洗衣服挖厕所,养成了讲卫生习惯。
现在,到久仰乡去,村里村外,室内室外都干干净净。全乡建立了将近二十个澡塘,每家有痰盂、脸盆,每人有牙刷牙膏。过去,久仰乡经常有三分之一的人生重病,从今年3月以来,没有一个生重病的。人们给久仰乡编了一首民歌,歌唱这里的变化:“太阳出山照久仰,窗明街净人舒畅;毛主席说话赛神仙,千年迷信一扫光。”  
    肖明


第5版()
专栏:全新的风尚全新的人

侗寨的早晨 (水彩画)
田宇高


第5版()
专栏:全新的风尚全新的人

少年不惧虎
贵州黎平县胜化乡的一个十二岁小孩邓黄保,他同父亲一起住在山上的茅棚里,看守社里的两头牛。8月2日他的父亲到四十里外的潘志乡去买粮食,茅棚中就剩下邓黄保一个人。他正准备吃晚饭,忽然听见牛棚后有响声。他爬上牛棚顶上一看,只见一只大虎正打算爬进牛棚。邓黄保一面向老虎大声吆喝,一面用石头棍棒向老虎打去。老虎见有人就蹲在离棚四丈远的地方。这时,邓黄保机敏地取下墙上挂的柴刀和一根长木棍,但老虎一直不跑,就这样人和虎一直对峙了一夜。邓黄保这种精神,受到社里的表扬。社员们编了一首歌来称赞他:“年小志高邓黄保,独守二牛在山腰,猛虎想把牛侵犯,坚决斗争把牛保。”


第5版()
专栏:全新的风尚全新的人

独手拖拉机手
提起了贵州省江口县独手女拖拉机手章桃仙,真是远近皆知。
章桃仙小的时候因为没人照管,左手被烧成了残废,只剩下一只手。但是,新社会的幸福生活鼓舞了她,她不悲观失望,相反地却鼓起干劲,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生产中的好手。无论是推广新式农具或割草,她都争得了上游。
今年5月间,县里决定调来八部拖拉机,在今年内要培养几十名拖拉机手。从那时起,章桃仙经常在想:“要是能学会开拖拉机该有多好!”可是她又觉得开拖拉机比用双轮双铧犁,比割草、干活要困难得多,怕自己不行,更怕领导上批不准去学习。果真县里拖拉机训练班没有调她去,她心中又羡慕又难过。可是她知道不是党不愿意培养她,而是领导同志在关心她,怕她去后身体吃不消,怕一只手搬不动机器,愈想这些她就愈难过。乡里知道后,杨支书和黄乡长都来劝她,鼓励她安心在家生产。她心里很难过,恨自己只有一只手,可是她还是要求去学习。乡里好几次给县委和团县委联系,县里最后决定让她去试试看。章桃仙就高高兴兴地往县里跑。在路上碰见了头天刚到拖拉机学校的宝兰,她忙问:“宝兰,拖拉机是两个转盘还是一个转盘,能不能合起来用一只手开?”宝兰告诉她只有一个方向盘,并鼓励她去试试。桃仙这才放心,一口气跑到县里。“呀,这么大的机器,这么多零件,能行吗?”她把机器看了好久,有点耽心。第二天她一个人找到了戴师傅,戴师傅鼓励她,说她能学会,并且说:县委在前两天已经告诉了王司机,请他负责教会。在学习中,她因为只有一只手,感到很吃力,人家一个动作一二遍就能做了,她得三四次以至更多的次数才能掌握。虽然困难多,但她不灰心气馁。终于在党的支持、师傅的耐心帮助和同学们的鼓励下,经过十多天的苦学苦钻,学会驾驶拖拉机了。


第5版()
专栏:

高原山城之夜
本报记者 吴振全 赵家烈
夜降临到山城贵阳。新建火力发电厂输送出强大的电力,纵横数十公里的山城一片光明。工厂里、工地上充满热情和创造性的劳动高潮一个接着一个。为了向人们介绍这一宏伟壮丽的跃进景象,记者驱车作了一次巡礼。
座落在市南郊的贵阳钢铁厂,是目前贵州新建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这里,新落成的高炉烟囱,雄伟地插入夜空;环绕着炼铁高炉车间工程的大管道上,闪耀着灿烂的电焊火花。在已经部分投入生产的炼钢车间,虽看不到通红的炉火,但工人们正在抢修炼钢炉,安装起重十五吨的行车。部分投入生产的轧钢车间,来自重庆钢铁公司的老轧钢工人汤荣华,领导着几十个年青小伙子,正安装重庆望江机器制造厂支援的四百厘米轧钢机。久经革命战火锻炼的厂党委书记毛家庭同志,在工地上向我们说:“贵阳钢铁厂已提前三个月基本完成第一期基建工程(炼铁、炼钢、轧钢三个车间),并已炼出了三百多吨钢。全厂一千八百多个职工正以冲天的干劲,争取今后两个月实现日产钢一百吨,轧出钢材七千吨的跃进计划。”
处在钢铁厂南面十公里外的贵阳矿山机器厂,是解放后不断扩建的一个工厂。在这里,我们踏进厂区,首先被“家庭团结炼铁炉”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担任夜班的二十多个家庭妇女,有的在掌握转炉和化铁炉,有的用大铁钩拉开炉前火红的废铁渣。她们一个个兴奋的脸,在火红的光芒映射下,显得异常英武。引导我们采访的先进生产者白美娟赞颂地说:“职工家属都是这样斗志昂扬,更不用说车间工人了。”的确,在铸造车间,工人正在浇铸这个厂从未生产过的水泥设备;化铁炉流出红红的铁水,被行车一罐罐地吊着倾入巨大的砂型里。在金工车间和锻压车间,锻压、起重、冶炼、水泥等设备的构件,正成十成百地制造出来,会聚到装配车间。装配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装配着卷扬机、锻钎机和鼓风机等。车间老技工丁永寿向我们兴奋地说:“从我们这里,最能看出整个厂的跃进成绩。全体工人从10月中旬以来连续打了四个战役,工效迅速提高几倍到几十倍,才适应了各车间产品猛增的需要。”这个原来生产中型矿山机械的工厂,现在在贵阳四十多个工厂中竖起了钢铁、机械双跃进的红旗。9、10两月,从没有一斤钢到产一千七百多吨钢;1至10月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8.7%。
从矿山机器厂西侧通向贵阳市的公路两旁,已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十几个较大的工厂,一个连着一个。公路上车水马龙,人喊马啸;各个工厂建筑工地的大喇叭,不断地播送激动人心的捷报。这一夜,是贵阳市二十多个主要建筑工地,放建筑高产卫星的第四个夜晚。在这里,我们先走向贵州水泥厂工地。这是贵州目前最大的工厂工程,许多庞然大物已雄伟地耸立起来。担任这个厂基建施工任务的,是来自河南郑州的一个建筑工程公司的数千工人。这个厂的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技术性强,一般建筑物都在三十多公尺高,最高的两个吸尘器和烟囱高达六十五公尺。工人们在强大的聚光灯照耀下,从坑地到半空,紧张地进行立体作业。就在这个厂东面的中心铸造厂的基建工程,由来自广东的一个建筑工程公司的职工担负,他们热情劳动的声势,并不次于水泥厂工地。
午夜十二点,处在矿山机器厂东北方向的另一个新建工厂群工地,工人们正在结束各厂第一期生产性建筑工程的收尾工作。在这里,四个月前还是名叫小河的一片田野,如今已出现了五个崭新的工厂。有的厂基建未完,就开始局部投入生产了。这一夜晚,修建最后完工的机床厂齿轮车间,贵阳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的工人们正实现着他们提出的“抓住收尾,大战齿轮,六十小时,扫地出门”放卫星的战斗口号。厂房外,“上游”红旗迎着灯光闪耀,上千汉、苗和布依等族工人飞跑着推土填地坪。厂房内,泥工、木工、油漆工和干部约二百人,腰间系着安全绳,悬空在十公尺高的屋架上油漆屋面板。刚出成都建筑学院的泥工工长张玉芬,站在架子上,红毛线衣已粘上灰泥,两条小辫悬空摆动,正用油灰浆去填充缝隙。他们从晚上七点钟上去后,决心要到第二天完工才下来。在这个工地上,四千多个职工最近四个月中一气建成了机床厂、滚珠轴承厂和电线厂五万多平方公尺的厂房建筑,曾创造了二百零一个人、四十五小时内、建成一千一百六十五平方公尺的一个车间的奇迹。
天将破晓时,我们赶到了正在赶修的贵阳火车客车站。这个站建成后,将成为西南最大的客车站和枢纽站。二十多公尺高的七层站房,已快修到顶端。三股道的线路工程已基本完工。一千多工人正紧张地赶修站台和车站广场。通往市区的公路,不断地行驶着运送材料的汽车。沸腾劳动的喧闹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这一晚上,我们所看到的这几个新建、扩建和正在施工的工厂的情景,仅只是贵阳大跃进之夜的一部分场面。在贵阳市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还有棉纺厂、炼铅厂、重型机床厂等几十个大、中型工厂,都在通宵达旦地紧张施工。动力机械、汽车制造、农具等几十个中、小型工厂,都在夜以继日地紧张生产。
祖国西南山城贵阳,就这样一个夜晚连着一个夜晚,许多夜晚连着许多白天,时刻不停地向前飞奔。(附图片)
(题头照片:贵州火力发电厂夜景。 曹正摄)
建设中的贵阳钢铁厂 田宇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