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加强麦田管理工作
全国小麦、油菜等作物的播种工作,除南方一部分地区以外已基本结束。抓紧田间管理,特别是麦田管理,成了当前农事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课题。我们知道,今年各地争取夏季大丰收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加强田间管理。今年的夏收作物本来是先天不足的,因为加强了后期管理,就获得了比1957年增产百分之几十、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二百的跃进;如果加强早期管理,增产还会更高。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1959年农业方面的任务,应当比1958年有一个更大的跃进”。这就是说,明年农业的发展,应当在今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再来一个飞跃。而明年夏收作物,特别是小麦生产的更大跃进,对保证明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知道,今年秋播(包括冬种)粮食面积约五亿亩,其中冬小麦有三亿七千多万亩。如果争取每亩产麦一千斤,夏收作物的总产量就达五千亿斤,大大超过1957年全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今年全年粮食产量的半数以上。这对于完成明年全年的粮食生产更大跃进的任务,当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数字。夏收作物特别是小麦的大跃进,对于秋季作物还有很大促进作用。今年夏季大丰收,特别是亩产几千斤的小麦卫星田的出现,使各地在夏秋生产中掀起了“早稻赶小麦”,“晚稻赶早稻”的跃进高潮,这样,秋季作物也得到空前的丰产。
那么,明年的小麦以及其他夏收作物的更大跃进可不可能呢?完全可能,这不仅因为今年播种质量比去年好得多,而且因为小麦增产还有很大潜力。今年夏季大丰收和小麦高产卫星的出现,一方面证明了小麦不是低产作物,小麦产量还可以大大提高;另一面,小麦虽然出现不少高产卫星,但与其他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起来,还是落后的。就全国来说,小麦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还不到水稻亩产量的三分之一,仅及玉米亩产量的二分之一强,比起谷子、高粱的亩产量也低百分之三、四十。可见小麦产量还需要跃进,也可能有更大的跃进。要使需要与可能变成现实,关键就在于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地加强麦田管理。就像母亲保护自己孩子一样,从下种一直保护到它成熟。田间管理愈是勤快,愈是细致,产量就会愈高。你给它多少劳动,它就给你多少粮食。
做好麦田早期管理工作的首要关键,就是追肥和浇水。做好这两项工作,土壤中的水分充足,养分丰富,小麦的分蘖就可增多。根据农业科学部门对小麦施追苗肥的试验观察,冬季施追苗肥的,每株分蘖二点四五个,不施苗肥的每株分蘖一点六九个。小麦增产的程度和穗数关系很大,而穗数多少又决定于有效分蘖的多少。河北安国县在辩论加强麦田早期管理问题的时候,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及早对麦田进行加工管理,以每亩增加有效分蘖十万株计算,就可以增产麦子四百斤。今年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情况,少数地区由于深耕密植以后,肥料配合不上,麦苗已有发黄现象,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冬灌有蓄水保温的作用。凡是有条件的地区,都应当在上冻以前浇一次封冻水。据陕西省武功、兴平等地的群众历年来所做的冬灌试验结果:早冬灌比晚冬灌的麦苗分蘖多,根多根深,生长健壮,每亩产量平均高出16%到20%。浇灌后要适时进行锄麦、压麦、耱,这样,既能防止发生板结裂缝现象,又能保墒、防寒、保苗。
为了坚决把三类苗消灭在幼苗阶段,也必须做好早期管理工作。做到寸土不让,棵苗必争,保证株株健壮,块块整齐,增加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对于生长不好的麦苗,应当边施肥,边浇水,促进弱赶强,晚赶早,把三类苗坚决消灭在幼苗阶段,力争变一二类田为丰产田,变丰产田为高产田。有地下害虫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除治,为争取更大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好大面积高产卫星田是各地麦田管理的重点。保证小麦总播种面积内有10%以上的亩产三千斤、五千斤到一万斤的大面积的卫星田,这是明年生产更大跃进的一个根本关键。当然,既要保证管好10%以上的高产卫星田,其余80%以上的一般田也要管好,把高额丰产和全面丰产结合起来。根据今年夏季作物大丰收的经验,要保证明年夏季作物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就需要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虽然今年夏季作物大丰收的事实已经驳倒了“小麦低产论”等一切悲观论调,但是对于争取全国小麦平均亩产一千斤和10%以上的耕地亩产三千斤到一万斤的指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信心很足的,其中还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还有些人甚至表示反对。他们说:这是吹牛!这是梦想!也有人承认这些指标可能达到,但认为花的功本太大,不合算。对于这些思想,我们还必须进行批判。只有这样,明年的小麦增产指标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注意去加强今冬的麦田管理工作。
在许多农民中,还有这样一种习惯,对麦田早期管理工作不大注意。他们对于麦田早期管理特别是冬季追肥、浇水,不大想得通。他们说:“种了八百辈子的地,也没听说麦子在冬天就要追肥、浇水。”这样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事实,来说明加强麦田早期管理的好处。
目前秋收工作尚未全部结束,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开始,再加上一项麦田早期管理工作,劳动力是很紧张的。因此,对劳动力必须作全面安排;否则,就会挤掉麦田管理工作。河北省安国县在秋种结束后,马上做出管理小麦高产卫星田和一般田的规划,把所有麦田进行一次分类排队,根据各种情况组织专业队负责管理,并围绕保证苗全苗壮为中心,开展如何做好麦田管理的鸣放辩论,批判了老一套的做法。在管理措施上,大抓施追苗肥、保证全苗,浇保苗水(冬前浇一次封冻水),施冬肥(腊月施肥),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山东省寿张县对早期麦田管理,采取“随出、随查、随补”的办法,提出“杯大空白为缺苗,三寸无苗为断垅”。发动四万五千查苗大军两天补完。为了进一步加强麦田管理,组织了五万个麦田管理专业队,采取“定时间、定人员、定地块、定质量”的措施,全县五十万亩麦田,截至11月上旬,已经施追肥的麦田达到三十六万多亩,浇灌麦田十九万多亩。
上述分析,说明了要做好麦田管理工作,必须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必须把这一工作提到党委议事日程上来。麦田管理工作的确是个技术性的工作,但是没有政治来保证,是做不好的。今年已有这样的经验。从现在到明年3月还有四个多月,在这四个多月里,各级党委第一书记必须像过去抓钢铁、粮食一样来抓夏季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保证这一工作做得又多又快又好。


第3版()
专栏:

江西修水利枢纽工程
江西全省已有二千七百五十二座水利工程全面动工,五十万水利大军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全省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大干一个冬春,基本消灭旱涝灾害,实现全省水利化,旱涝保丰收。”
江西省委确定今年在大力兴修小型工程的基础上,全省有重点地兴修四百四十一座大中型水利工程,作为全省水利枢纽,并通过沟渠把它同几十万个小型工程联贯起来,使全省形成一个小型为基础、以中型为骨干,大、中、小相结合的完整的水利系统。总的工程量达到三十亿土石方,等于去冬今春大跃进高潮中全省水利建设的土石方的六倍。这些工程完成后,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达二千四百万亩,增加蓄水量三百亿公方。加上全省现有水利工程,全省以四千二百万亩耕地面积计算,每亩田就可以有水四百二十到七百公方,保证一百天不下雨不受旱,一次降雨三百到五百公厘不成灾,基本上消灭旱涝灾害,实现旱涝保丰收。同时,全省还将修建总共可发电五万五千瓩的小型水力发电站一千八百座。(附图片)
在革命老根据地江西兴国高兴乡,修建一座灌田七万亩、发电八百多瓩的长龙水库,这是修筑大坝的工地。 李雪明摄(赣南日报社供稿)


第3版()
专栏:

淮北河网工程陆续开工
安徽省浩大的河网化工程,已经陆续开工。秋耕秋种已经基本结束的淮北平原,已有七十五万民工开赴水利工地,并已完成四千多万公方土方工程。
安徽省以河网化为中心的水利工程,今冬明春计划做土方工程一百到一百二十亿公方。这个水利建设计划比去冬今春全省完成的六十亿公方,增加近一倍。
淮北提出在水利工程全面动工以后,抽出60%的劳力搞水利,其余的劳力用于钢铁生产和农业生产上面。各地为了解决水利任务大,劳动力不足的矛盾,特别强调改革治水工具。阜阳专区提出要全部用改良工具来代替挑抬工具,要求每人每天做土方二十公方。蚌埠专区已开过两个先进工具参观评比现场会,推广各地的先进治水工具。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综合治理主要河流
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决心从今冬开始,苦战一冬一春,实现基本水利化;并继续大干一年,到1960年实现基本农田全面水利化,达到无雨保灌溉,雨大无涝灾,百年洪水不出险,千年洪水无大灾,水力水面充分利用,旱年涝载确保丰收的目标。
目前,自呼和浩特以西,三盛公以东,顺狼山、乌拉山、大青山以南,有数万名各族民工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宽五十到一百多公尺、深二到七公尺的灌溉大渠。这是准备在1960年以前竣工的黄河内蒙古总干渠,全长六百多里。这项工程完成以后,可以灌溉周围一千三百八十多万亩水浇地,可以发出七万多瓩电力,还可以解决包头市居民和工业用水。
今年10月开工的昭乌达盟红山水库,是根治西辽河水患的关键性工程。它除了发电以外,可以驯服老哈河、阴河、锡伯河等九条河流的洪水,使西辽河流域二百七十多万亩农田免除水旱灾害的威胁。
与此同时,自治区境内嫩江、额尔古纳河等流域及各牧区的大中小型水库、水力发电站、牧业供水工程等,也都已陆续开工。


第3版()
专栏:

宁夏山区修水利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干旱地区,正在掀起一个改变山区面貌的大规模水利建设运动。
分布在清水河、泾河、葫芦河、山水河四条河流上的二十五个中型水库建设工程,目前都已经开工。经过今冬明春的半年苦战建成这些水库以后,蓄水量共可达到六亿九千万公方,灌溉面积可以扩大一百六十三万亩,一向受干旱威胁的固原专区和同心县的山区,平均每人将有水地三亩以上,基本实现山区水利化。同时,还可以建立中小型发电站数十座,发电能力共二千五百多瓩,对促进农村电气化将起重要作用。
(以上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补苗补肥越早越好
云南宜良玉溪等地突击小春田间管理
据云南日报消息 云南宜良县抓紧时机,全民动员,逐丘排队检查评比种下的小春作物,大破出苗关,力争小春作物全苗。
宜良县的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经验中体会到,小春种下去只是闯过了大增产的头道关,以后还要过三关(即出苗关,保活保长保壮关,自然灾害关),任何一关过不好,小春大跃进都没有保证。秋种后期,他们就提出意见:“补衣趁小,治病趁早,小春过出苗关也要赶早。”不等秋种结束,各公社就组织有中队干部和老农参加的检查团,对已种下的小春,来一次普遍查评验收。办法是边查评,边找原因,边发动群众鸣放辩论,想办法,找措施,缺什么课补上什么课,直到小春全苗,耕作达到园艺化的标准为止。
跃进人民公社查评验收了一营一连的一百四十五亩蚕豆,出苗情况有三种:一类田有三十亩,出苗率占90%以上;二类田三十亩,出苗率70%左右;三类田八十五亩,出苗率50%,其中有二十五亩出苗率还不到40%。经过检查团在田边分析,找出的主要原因是:一类田种得早,坚持了秋种质量,苗出的齐。种二类田的时候,营里的干部看到收种任务大,质量又要求高,时间急,信心开始动摇,对秋种质量抓的不够紧,有碎土不细、肥料不足和沟、墒整理得不规矩等毛病,苗出的不好。三类田质量更差,犁不深,垡不碎,肥不足,甚至有少部分田点了白籽。原因找出来以后,马上召开社员大会,发动社员辩论“要不要小春高产,像现在这种质量能不能保证小春高产,怎样补救”等问题。社员们对营里的干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批评他们思想动摇,不听群众的意见,结果是既拖迟了秋种节令,又浪费了种籽。接着,社员们又对各类田分别提出了补救的措施。会后,马上组织行动,连夜派出马车到十八公里外的北吉村拉回三千斤豆种,第二天一早,由营长率领社员突击补课,苦战了两昼夜,一百四十五亩蚕豆全部按计划补上了。盘江社一大队在查评验收中发现七中队的小麦有20%未出芽,就组织社员在田边辩论,大家说:苗出不齐,去问谁要麦子?现在马虎,明年小春怎样增产?大家决定连夜突击补课。
本报讯 云南省玉溪县加强小春作物的田间管理,使受旱小麦、油菜由黄转绿,没有出芽的小春作物冒出了新芽。
玉溪县部分早种的小春作物,曾因冬旱发黄;后种的小春作物,也因缺水没有出苗。该县县委及时动员全县农民,千方百计让每亩小春从现在到结穗,大润两次。在有长流水、坝塘水的地区开沟、修沟对水灌溉;沿湖地区提水灌溉;水源较远和缺水的山地运水灌溉。经过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全县很快就组织了一支约一万人的抗旱保苗大军,活跃在湖边、平坝、山地等三条战线上。
在平坝有水的地区,由于水利尖兵连的努力,二十一个中型水库,一千五百多个小型坝塘都较往年提前半月关上了水,并组织了八百多人整修了通往各人民公社的主要沟道;兴修了几十条水沟。放水时,采取先放远田,后放近田,先放枯黄苗田和不出芽的田,后放一般的田,先检查后放水的办法,保证小春及时得到灌溉。
在沿湖靠河地区,架设抽水机、人力水车,将湖水、河水提起来,引到一至二里以外的田地里去。
在缺水的地方,广大群众普遍采取派人寻找水源,小水并大水,将散水集中起来用,挖地龙水,用畜力和改进工具运送水等办法,坚持抗旱。
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县已有五万多亩小春作物润了一道水,已经干旱的小麦、油菜由黄转绿,没有出芽的小春作物冒出了新芽。
(马烈)


第3版()
专栏:

一株不漏 一朵不丢 安阳农民赶摘棉花
本报讯 河南省植棉最多的安阳县最近组织二十一万摘棉大军突击抢收棉花,到11月11日已胜利摘回籽棉二亿多斤,占预计总产量的75%。
这县今年获得了棉花空前大丰收。全县棉花共七十三万亩,预计产皮棉一百零九万五千担,平均每亩收一百五十斤,比去年增产二点三倍。由于产量高而且吐絮集中,再加秋收以来,各级主要领导力量和大量劳动力投入钢铁生产和深翻土地,全县到10月中旬才摘回籽棉四百万斤。所以安阳县的田野上,曾有一个时期是白茫茫一片银海。
为了适时全部收回丰硕果实,中共安阳县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把摘棉工作提到了全党的议程上来。10月23日召开全县四级干部会,通过鸣放辩论,批判了干部中“摘棉花不用领导”的自流论,和“摘棉花不用慌,早晚总要收回来”的错误思想,提出全党全民动员突击抢收棉花。11月7日又针对运动中的问题,用电话向各人民公社、机关、学校再次发布了户户落锁,人人下地,突击收花的动员令。现在摘棉运动仍如火如荼继续在突击开展中。
(安阳县委办公室)


第3版()
专栏:

江西加强农业领导
三百万钢铁大军转战越冬作物田
本报讯 在本月15日超额完成了全年生铁生产计划后,江西三百多万钢铁战士,立刻奔向了全省两千五百多万亩冬季作物田,对油菜、大小麦、红花草(绿肥)等,展开了追肥、锄草、查苗、补苗等战斗。
为了加强对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省委最近决定除以15—20%劳动力固定在钢铁战线坚持战斗外,其余80—85%的劳动力都转到农业方面来。
临川县凤岗人民公社百多名干部刚刚结束了钢铁战线的指挥任务,就组成了三个检查兵团,深入田间逐丘逐段的检查,精细鉴定,划片登记,分类站队,火速的调动了力量,投入移苗补苗,突击追肥催苗。湖南人民公社红星大队检查了种下的一百多亩油菜,就立即追施了水肥、草木灰,使幼苗还青。
各地在组织专业队和大兵团作战中,还普遍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责任制度,固定专人负责,实行定田、定人、定工、定质、定量和包出苗、包间苗、定苗、包合理施肥、包产量的办法,加强了社员的责任心,提高了管理质量,加快了速度。到目前为止,全省各地一般都施过一两次肥和锄了一遍草,对缺苗少兜的都进行了补栽,并且普遍的加强了防霜防冻工作。
现在各种作物普遍生长茁壮,葱绿可爱,农民们正在欢天喜地的进行各种管理活动。 (张自忠)


第3版()
专栏:

笑将银花堆成山
本报记者 金凤
凤凰大展翅
天还黑漆漆地,河南安阳县安丰人民公社崔庄四十八岁的妇女连长丁凤英,却像给人推了一把似地猛地醒了过来。今儿全公社突击收棉花。她连忙起来点了灯,叫醒了在食堂做饭的严志英和王玉秀,就开门出去了。
一出门,只见眼前晃着一个黑影,定睛一看才知道是连长刘金生。两人笑了一阵就分头去叫社员了。只见家家户户灯火都亮了起来,有孩子的妇女忙着给孩子喂乳、穿衣,托儿所的老妈妈挨家来接孩子。等到食堂里一笼笼热气腾腾的蒸糕和香喷喷的小米粥端了出来,东方刚刚透亮。
这时候从丘陵到平原,有着三万二千居民的安丰人民公社的四十四个村庄里,一队队地开出一万三千人马(中、小学生就来了五千),家家落锁,户户关门,男女老少一齐奔向田间,摆开了大兵团作战。只见田野里红旗招展,棉田里人头攒动,真个是一个将军一支令,一杆旗下一营兵。各营摆开了阵势,作战委实热闹非凡。你看那第一营铺开了一字长蛇阵,向着大面积的棉田进攻。第二营沿着西边突击,摆开了凤凰大展翅。那第三营,沿着丘陵地区围成了罗圈阵。第四营分连收摘一片片的棉田,摆了五虎群羊阵。第五营每连分摘一长溜棉田,来了个珍珠倒卷帘。学生们突击小片棉花,摆了个九曲黄河阵。那收摘起来的棉花,一堆堆遍地存放。有人问那爱摆阵势的公社党委周书记:这算啥阵势?周书记不慌不忙笑答着:这自然是诸葛亮摆的七星阵。全公社今天这番抢收棉花的声势,真说得上千军万马齐动手,各路英雄显奇能。
朵朵皆辛苦
说起来也稀罕,安丰人民公社今年的棉花长得实在惊人,五万二千亩棉田每亩平均要收籽棉一千斤左右。这样的大丰收别说年轻人没见过,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模范丁心纯和植棉能手丁凤英,连做梦也梦不到这般好的棉花。丁凤英分明记得去年的棉花一般高二尺多,最多高三尺,一株结五、六个桃算好的了。今年的棉花一般高五尺,最高的有七、八尺,最多的一株结一百多棉桃。去年凤英摘棉花弯下腰摘,摘半天腰就酸得直不起来;今年,棉花要仰了脸摘才行。
得到这样的大丰收自然不容易。3月天,六十九岁的老英雄丁心纯跳到结了冰凌的水里,把水拦到地里浇了种棉花;6月天,火热的阳光下,凤英带着妇女们挨着枝头治虫,“六六六”、“滴滴涕”的药水熏得人要发晕,汗水直滴在棉花枝上。然后又是浇水、追肥、打尖、整枝。公社一万多男女劳力忙了一个春天又一个夏天,像侍弄孩子似地亲手侍弄着每一株棉花。这丰收的朵朵棉花,凝结了多少人的辛苦。
熟透了的棉花急等人摘下来,公社连续组织了二次抢收棉花的大战役。只是摘了一遍,枝头又是白花花的一片。今天是第三次战役了。紧挨着丁凤英连队的是张家庄的第九连。这一连六十多人几乎全是妇女,她们心灵手巧,棉花摘得又干净又快。走在最前面的是三十六岁的董第只,只见她两手掐住花蒂轻轻一转,成捧的棉花落在她的围裙里。那雪白柔润的棉花,一团团挂在枝头,那么光滑,那么惹人喜爱,就像她刚生四个月的儿子小幸福的小脸蛋似的。董第只有三个女儿,直到今年7月建公社时才生了一个儿子。她禁不住满心欢喜,给儿子取名幸福。小幸福生来就是幸福,生下来就有托儿所的老奶奶带着,会吃、会笑,长得白胖胖地,使母亲毫无牵挂地下地。去年这时候,董第只一人带三个孩子,忙着地里又顾不上家里,身在地里心在家里,一天只能摘七、八十斤花。如今小幸福待在托儿所,九岁的大女儿密珍和七岁的二女儿凤英在上小学,吃饭睡觉都在学校,三岁的云珍在幼儿园,孩子爸爸在钢铁厂轻易不回家。她自己在劳力食堂吃饭,没啥惦记,只顾干活,一天能摘下一百八十多斤。
小英雄助战
公社的共产主义第二小学的学生,一边摘棉花一边在歌唱。孩子们展开了竞赛。七岁的凤珍超过了八岁的秀琴,九岁的密珍又赶过了八岁的素琴。她们的小围裙里装满了棉花,送到地头,慌忙又赶回摘棉,一上午密珍和素琴都摘了二十多斤。她们都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从一记事就在公社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给集体增添财富,把劳动当作光荣豪迈的事业。看她们的小眼睛羡慕地注视着密珍脖子上的绿围巾。那是密珍妈妈董第只摘棉多快得的奖品。在十三岁的陈小花头上也扎着同样的一块头巾,那是她在上次摘棉比赛中得的奖品。小花是个能干的小姑娘。她爹七十多岁不能很好劳动,她家还有弟弟、妹妹,她娘怕顾不上生活没有让她上学,就在家参加劳动,用她稚嫩的双手帮助年老的爹娘担负起一家生活的重担。她是个懂事的小姑娘,只得压下内心想上学的热望,跟着兄弟认几个字。直到公社成立,她爹进了幸福院,她娘上了炼铁厂,公社又供她上学。十三岁的她,才第一次背上书包,和七岁的妹妹一起上学。但她非常聪明,进学校上二年级,一个月后又插三年级。她不仅学习好,劳动更出色,总是当模范。难怪孩子们总是这么羡慕她又喜欢她。现在她双手飞快地摘着棉花,一天摘了十五斤。
棉花堆成山
是谁扛着那二百多斤的棉花飞跑,是谁收一百七、八十斤的棉花像小山似地压在背上?这是刚从朝鲜归国的志愿军。他们背包上还带着异国的风尘,一踏上祖国的土地,马上赶来帮助家乡的亲人抢收棉花。
他们在去朝鲜的时候,家中还是单干户和互助组,棉花每亩只收四十多斤,而现在他们刚过鸭绿江,火车就奔驰在公社的土地上。他们觉也不睡,睁大了眼看,只觉得眼睛不够使唤。看起来那路途有些不像出国时经过的路途,那车站也不像出国时看到的车站。一路上那么多工厂,那么多烟囱。那烧红了半边天的是几千、几万座土高炉,祖国遍地在流钢水,流铁水。看了怎能不兴奋!而一到安阳,就是一望无际的棉田长得比人还高,满眼银花怒放,放下背包就想摘棉花,只恨自己满身的劲使得不够,比不上大跃进中的祖国人民。战士们就是带着这等心情一个赛一个,个个小老虎似地抬起、扛起一、二百斤重的棉花飞跑。有些干脆将一小座棉花山,学朝鲜老百姓的样子顶在头上。
加工厂里那十来亩大的广场上,不一会就堆满了一堆堆的棉花,愈堆愈高,广场上就矗立起一座座棉花山。那雪白的棉花,在阳光下白得耀眼,宛如美丽的银花。而志愿军战士、学生、工人、棉花姑娘、钢铁姑娘、机关干部……,还在不住地背着棉花送来,愈来愈多。满院子都是人,满院子都是歌声、笑声,他们笑着,唱着,将那一包包棉花堆高起来,堆成一座座银色的山。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赶快抢收棉花
18日白天,我们乘四十六次快车从成都到北京,经过河南西部,在陕县、灵宝、新安、渑池等地,看到在一些地里,部分丰收的果实,还没有及时从田野上抢收回来。棉花开得一片雪白,但是,还很少有人采摘,以致有的棉絮扯的多长,掉在地下。有些包谷地,虽然早已收下包谷,种上麦子,可是,包谷穗还成堆成堆的放在地边上,没有运回家来。
停车时,我们曾问到当地农民:为什么棉花、包谷还没有收回来?他们说:腾不出人手来摘棉花,运包谷;有的虽有小学生帮助收摘,但收的很不干净,抛撒损失很厉害!我们听说,两三天前,这儿曾下了几天雨。想到这些丰收果实,在风雨中受到的损失,叫人真心痛呵!
现在完成钢铁生产计划已有保证,中央已指示炼钢大军有一部分要迅速转到农业战线上来,搞好秋收秋种工作,我们希望当地人民公社,在大搞钢铁的同时,能全盘安排劳动力,突击秋收秋藏工作,赶快把丰收的果实收回来!
纪哲 廖祥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培育大桃棉
上面照片上的大铃棉叫“红旗一号”,原来是山东省清平县李寨村农民姜光玉从斯字棉里选出的单株。我站从1956年开始试种,发现棉铃特大,当年再从中选出最大的棉铃进行培育。经过两年的选育,棉铃逐年增大。开始试种时,每个棉铃重八至十克,现在最大的棉铃重达十三克以上。平均五十个棉铃就能出一斤籽棉,比岱字棉的单铃籽棉重量高58%。这是我们用土洋结合的方法和农民共同创造的新品种。现在原选种地点,已建成红旗人民公社,所以把这个品种定名为“红旗一号”。
临清农业试验站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山区多种狗儿豆
在贵州兴义县的山区,许多光秃秃的山坡上爬满了一簇簇的狗儿豆,已经枯黄的玉米秆上也缠满了狗儿豆的绿色枝叶,虽是深秋,看上去这些山坡却像春天一样美。
狗儿豆当地又叫毛刀豆,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作粮食,也可制粉、酿酒或作饲料。是山区的一个好“宝贝”。
狗儿豆一般每株可收一斤多,最高的一株可收六斤。在玉米地里间种,每亩可收三、四百斤。它的根部占地很少,枝叶都攀缠在光秃的岩石上或土边地角的树干上生长,若是和玉米间作,它的枝叶正好在玉米成熟以后才茂盛,攀缠着玉米枯秆往上长。
狗儿豆没成熟的时候,豆荚上有很多毛,壳也厚,不容易遭到鸟、兽、虫害。同时它不怕严寒、不怕热,又耐旱,管理起来也方便。因此我建议山区可多种点狗儿豆。
贵州安顺 周寿松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感谢长葛县人民的支援
我们吉林省德惠县农民没有打井的经验,县委去请求河南长葛县援助,长葛县立即派了十五位打井专家来支援。他们还带来了许多珍贵的礼品送给我们,其中有:玉米种籽一千五百公斤,种驴五头,绵羊五十只。这种真诚的友谊和无私的帮助,给德惠县人民增加了莫大的干劲和力量。现在这十五位土专家和县、乡、社水利干部集中在德惠边岗乡,进行紧张的打井试点工作。长葛人民友谊的种籽,明年将在德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张瑞堂 胡瑞金 陈芝林


第3版()
专栏:

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民研究员马明亮,建立了科学试验田,进行小麦品种、密植、灌溉、施肥、深翻地等项目的对比试验。这是人们在观察他试种的小麦出苗情况。   李德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