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共产主义的新人正在成长
胡克实
人是革命事业的无价之宝。重视人,培养人,把人组织起来,最充分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这是我们党的事业所以能够无往不胜、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
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伟大的飞跃发展的时代,几亿劳动人民创造着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受着自我锻炼和改造,千百万共产主义式的新人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出席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五千个代表,便是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一部分。这是我国大跃进以来,全党全民所创造的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青年积极分子的精神面貌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他们身上焕发着共产主义的劳动精神,这也正是一个共产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这种新的精神必然会很快地在我国这一代青年中得到最普遍、最高度的发扬。
青年积极分子们的共产主义劳动精神,首先表现在树立了自觉的忘我的劳动态度,他们一心一意为社会工作,而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他们重集体,不重个人;为事业,不为名利;比贡献,不计报酬;和群众打成一片,不闹特殊;勇于承担困难,不图轻松。他们只把自己看成是最普通的劳动者,是为共产主义而战的普通一兵,而绝不向社会索取什么特殊代价。在这次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行列中,有多次进行技术革新、经常突破工时定额,但却从来拒绝领取超额奖金的尉凤英。有英勇战斗在钢炉旁,当全身被烧伤、生命垂危的时候,仍念念不忘出钢的钢铁战士丘财康。有七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清除城市粪便而做出优秀成绩的清洁工人王汝恒。在他们的行列中,还有千千万万个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不怕任何艰险的英雄人物。人们从他们这种英雄行为中,看到了闪烁着的晶亮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光芒。
大无畏的创造风格和顽强的学习和钻研的劲头,贯穿在青年积极分子们每时每刻的劳动中,这是共产主义劳动精神的又一个表现。他们蔑视一切“洋权威”,敢于冲破任何教条和迷信;热烈追求一切最新的创造。前人干过的,他们要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也要把它干出来。只读过一年半初中的蒋少芳,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试验成功了水稻和高粱杂交、玉米同水稻嫁接。这样就彻底打烂了资产阶级专家所谓的“远缘不能杂交”、“单子叶植物不能嫁接”的论点,给植物栽培学开辟了新的道路。冶金工业部钢种研究室的几个普通青年,只用了不长的时间,创造了“钢帅80”、“钢帅200”的新钢种,超过美国所保有的王牌。在大跃进的一年中,成千上万的青年,在工农业生产、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惊人的创造,横扫了资产阶级权威,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这些生动事例,再次表明了我国青年继承了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一支新生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大军。青年知识不足,缺乏经验,这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他们在党的指引下,一旦掌握了正确方向,激发起了冲天的干劲和刻苦的学习钻研精神,他们就勇于而且能够冲破一切保守落后的规范。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自己,大大地增长了知识、经验和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
在这些青年积极分子当中,有工人、农民、士兵,有知识青年。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开始结合的新面貌。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年知识分子下乡下厂参加体力劳动,广大学生开展了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的活动。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学会了劳动的本领,学习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且丰富了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广大工农青年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书本,大搞科学研究和试验,又兴起了学理论、学哲学的热潮。这样,他们就开始成为掌握文化科学和理论知识的劳动者了。无数的事实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学习和劳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多面手的活动,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群众知识化,这几股潮流汇合起来,就为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工人和农民的差别,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青年积极分子身上还可以看到诚实和谦虚的优良作风。他们把革命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了起来,他们说一不二,说到做到;绝不弄虚作假,浮而不实。他们善于向群众虚心学习,勇于修正错误。这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本色。
青年积极分子正在成长的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党和毛主席教导的结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政治挂帅,高插红旗,使他们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右倾保守主义的影响和束缚下解放出来的结果。没有党的教导,没有集体的协作,就不可能有这样惊人的成就。
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方法是大搞群众运动。毛主席说:“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积极分子是群众中的骨干和突击队。我们党一向十分重视积极分子的作用,总是不断地培养、教育、武装积极分子,并且依靠这支队伍去造成强大的群众运动。我们有了像上面说的这样一支朝气蓬勃、充满着共产主义精神的青年积极分子队伍,这就给广大青年树立了前进的榜样,并且可以通过他们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突击作用,形成轰轰烈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群众运动。
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开幕了,这次大会是进一步激发全国青年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大会,是动员全国青年向建成社会主义和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的进军大会。在这个会上,我们将接受党中央的指示,迎接新的战斗任务。我们相信,在党和毛主席教导下,我国青年一定能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英勇突击队,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的新的一代。


第6版()
专栏:

在青年突击手的队伍里
——青年积极分子生活花絮
 本报记者
义务列车员
最近有一个晚上,当京广第八次特快列车开出广州车站时,每一个车厢里都出现了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的义务列车员。
这些义务列车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部队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他们分成三班日夜不停地协助每个车厢的列车员进行工作,以做为献给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的第一件礼物。在
“服务周到,确保安全”的口号下,他们热情地劳动,有的擦地板、擦门窗,有的倒痰盂、整理卧具,就像战士执行上级命令那样认真。夏裕民少尉在一个小时内就把车厢的地板擦了两遍,并且不断地为旅客们送茶。每当列车停站时,他们都站到车厢门口,扶老携幼,热情地照顾旅客们上、下车。
列车到武汉时,天有些冷了,值夜班的韩永银少尉就到各个车厢去,看看旅客们有没有盖好被子。当他看到有一位上了年纪的旅客,伏在座位上睡着了,身上穿的很单薄,就悄悄地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盖在这位旅客身上。当这位旅客从熟睡中醒来时,感动得拉着韩永银的手说:“同志,你们真是最优秀的人!”
餐车开始营业了,席位上坐得满满的,就餐的人还在不断增加。招待员忙不过来,这些义务列车员又立即赶来支援。黄国栋、刘跃国首先加入了招待员的行列,给顾客们端菜、端饭、摆筷子、抹桌子。虽然他们也饿着肚子,但是,为了旅客,他们忘掉了自己。
他们的行动深深感动了每一个旅客。
不接受招待的客人
最近,首都许多旅馆里,住着成千名不接受招待的来自祖国各地的青年积极分子,他们每天早上起床后,集体练操、唱歌,什么事情都是争着自己干。不顾服务员的阻拦,自己打开水,端菜拿饭,从服务员手里夺过扫帚、擦桌布,抢着整理室内外卫生。白光路一个旅馆的青年客人们还成群地打扫附近街道和厕所。前门饭店的青年客人们为了节约首都用电,在上下楼时普遍不坐电梯,守在电梯旁边的服务员再三招手,但他们说:用不着!许多旅馆的服务员看到这样的客人深受感动,写了许多张大字报来表扬他们。
旅馆炼铁
在河南省青年积极分子代表们住的北纬旅馆的院子里,有一个一尺多高的小土炉,设备非常简单,直径不到一尺,左边的一个口通着一只小小的木制风箱,右边一个口是用来通风和出铁的。就是这样一个小炉子,17日那天,却炼出了将近二斤铁。
这个小炉子从外表看来,真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垒起来闹着玩的,这到底是谁在旅馆里干的事呢?原来河南省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团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弟弟,他的名字叫做郑章成,这个炉子就是他砌的,铁也是他炼出来的。
提起郑章成,差不多河南省洛阳专区和乐川县的人,远远近近的都知道他。就是他创造的这种被叫做“灯罩型”的小炉子,曾经在乐川县推广到一万九千多个。这种炉子不用煤,不用焦,只烧木柴,甚至树枝也可以,矿石加进去以后,用小风箱一吹,不到二十分钟,就可以炼出一斤多到二斤铁来。10月份,乐川县全县炼出了十一万二千吨铁,光是用这种小炉子炼出来的就有一万五千多吨。
郑章成这次到北京来开会,特地从家里带来了十几斤铁矿石,十几斤木柴,还带了一个木制小风箱和一根又拨火又掏铁的小木棍,所有这些,就是他炼铁的全部家具。17日那天,他在院子里找了几块砖头,和了一点稀泥,从上午十一点开始,一个钟头之内就砌成了一个小炉子,下午一点开始炼铁,烧炉用了五十分钟,加料以后,只花了二十分钟的功夫,铁水就流了出来。
把种籽早点寄到西藏去
西藏的青年积极分子谭昌荣一到内地,就忙着在参观的时候收集各地高额丰产的农作物种籽和增产经验,他在旅馆里细心地包扎洛阳人民公社的小麦种和山东的棉种,准备很快地寄到西藏去。最近,他已把各地生猪繁殖的经验和人民公社社员的冲天干劲写信寄回西藏了。这些天来,他看到内地大跃进的各种情况,引起无数次激动,就想到西藏的建设。虽然,他今年试验在西藏一年中种一次牧草再种一次青稞已经成功(西藏过去一年内只能种一季作物),但他并不满足这个成绩,决心要在明年试验每亩青稞、小麦产一万斤。(附图片)
青年农民科学家王保京为首都青年签名 新华社记者 牛畏予摄


第6版()
专栏:

炼钢又炼人 青年打冲锋
三千六百万青年锻炼成为钢铁勇士
本报讯 “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一定要拿下一○七○万吨钢!”全国青年为了实现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发出了雄壮的誓言。两个多月以来,参加钢铁大战的青年约有三千六百万人,占总人数的60%左右。据四川、广西、河南、河北、江苏、贵州等十七个省(区)市统计,各地经党委命名为青年炼钢、炼铁炉的,共有三十七万一千多座。很多青年在炼钢中提出:为了钢铁,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当各地紧张地需要矿石,保证钢铁元帅吃饱的时候,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省青年,就组织起四万多个采矿、查矿队,不畏艰苦地带着干粮到深山密林中去采集矿石。在白云山、博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太行山上,遍布着来自包头青年远征团和其他各省青年的足迹。
当目前质量问题成为钢铁生产中的头等重要问题的时候,青年们毫不迟疑地积极参加了提高钢铁质量的斗争。山西、河南、湖南、上海等地青年根据党委提出“炼好铁、炼好钢”的号召,积极向钢铁质量大进军。为了扩大钢的生产,广大青年还热烈响应党关于建立新的钢铁基地的号召。河南、贵州、湖北、北京等省市近百万青年,已经组织了无数大军开入大山和远征到矿区参加钢铁基地的建设。
青年们为了争取“多出钢,快出钢,出好钢”,在全国掀起了一个“你赶我,我赶你”的共产主义竞赛热潮。上钢、鞍钢、重钢、太钢等重点钢厂,以及全国无数土炉,都积极投入了竞赛。在这个竞赛中,青年们互相比武,各显神通,一再突破纪录,为国家增产了大批钢铁。大连钢厂青年二号炉继9日利用系数达到八二点九○吨,获得“红旗青年炉”的光荣称号后,15日全炉青年又以“山高云高天更高,我们的志气比天高”的革命干劲,再放出电炉利用系数九七点七七四吨卫星,超过本溪钢厂卫星号青年炉,再次夺回冠军。本溪卫星炉、抚顺、大连、鞍山、沈阳等九个青年电炉,也正在快马加鞭赶上去。
在钢铁战线上,绝大部分青年都是新兵,他们苦钻苦学,敢想敢干,终于创造了奇迹。贵州遵义县八万青年,为了提高土铁产量,掀起了一个比技术,比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的竞赛热潮,集体猛攻技术堡垒。一个多月以来,全县已有二万四千多名青年掌握了各种炼铁技术,其中一百五十多人当了炉师。鞍钢第一钢铁厂青年工人崔志年是五号炉的助手。这个五号炉被人称为“老牛炉”,炼一炉钢最短的纪录是八点二十五分。崔志年眼看到别的炉子都在跃进,很着急,决心要改变这个落后纪录。于是他请求自己炼一炉钢。党支部支持了他的要求。从来没有炼过钢的崔志年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大胆地改变了一些操作方法,终于用六小时五十分钟炼出了一炉钢,使五号炉一跃而为先进炉。在沈阳、武汉、广州等地,青年们还大胆利用旧设备,创造了使一炉钢增加产量一倍以上的奇迹。
在“一切为了钢”,“炼钢炼人”的口号下,青年中舍己为公的动人事例层出不穷,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在不断成长。在烟台,人们传颂着青年工人吕丰福冒险抢救高炉的动人故事。吕丰福是烟台市第一炼铁厂的工人。9月29日,第二十九号炉的料盅偏了,炉膛立刻有被烧坏的危险。这时吕丰福毫不迟疑地跑到炉上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救。最后炉子是被保住了,但吕丰福却受了重伤,经过急救后才脱险。在上海第一、第三钢铁厂、新沪钢铁厂,青年们还主动帮助别人赶上自己;包钢、武钢青年抢干重活,开展了不计报酬的劳动,获得党和老工人的赞扬。许多青年经过钢铁战斗的锻炼,觉悟大大提高,光荣地在火线上入了党,入了团。(附图片)
长辛店机车厂青年在炼钢 洪克摄


第6版()
专栏:

四十年的老炉红旗飘
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青年高炉 张玉璞
我们的高炉所以被命名为“青年炉”,并不是因为炉子年轻,是我们操作高炉的都是小伙子。我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同志才只有炉子岁数的一半。但是现在炉子的产量却比它年轻时增加了三、四倍。特别是今年3月份之后,我们八次修改增产指标,炉子产量已由最初九千吨提高到七万吨,使我们厂连续六个月荣获全国冠军。为什么这样老而陈旧的高炉,掌握在缺乏经验的青年小伙子手里能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呢?
这个炉子是1915年建起来的一座设备简单而落后的炉子。按原计划指标,它一天只能生产二百五十吨铁,最高的日产量从来也没有达到二百吨。解放前呢?不仅不出铁,烟筒成了乌鸦的老家,炉上也长了好几尺高的青草。
解放以后,这个炉子重新投入生产,并被命名为“青年炉”,可是,经常出事故,生产任务完成的不好。部分人失掉信心,说:“炉子已经使用四十多年了,都老掉牙了,怎么能行呢?”部分工人埋怨技术人员说:“你们白念那么多书啦,连炉子都管不好。真是白吃饱”。
1958年初,党中央提出了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口号,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这时党委指出:青年炉必须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炉子管人的被动局面,要主动当好管炉子的人……。从此,我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信心,这就是:只有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才能扭转落后局面。我们通过大辩论一致认为炉子虽然年岁大,但完全可以在提高冶炼强度的同时,提高焦炭负荷。并规定这样几条原则:思想不一致就辩,不信就看,统一了就试验,有把握就干。我们的战斗口号是:拿出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奋斗的精神,拿出诸葛亮的智慧,武松打虎的勇气,大干、苦干、猛干,把冶炼强度由一点零六提高到一点一,把炉容利用系数由零点七一降到零点五八以下,焦炭负荷由二点七五提高到二点八五,苦干三十天,使热风温度由七百度提高到九百度,并提出把原计划增产九百吨的指标提高到一千五百吨。这个计划遭到技术助理的反对和百般阻挠,他说:“你们这样做违反制度,规章上不允许这样操作”。有的人则说:“这个老掉牙的炉子还要提高冶炼强度,那是不行的,非搞坏炉子不可”。在这个紧要关头,该怎么办呢?是向保守主义者让步呢?还是坚持下去呢?我们在党团组织的帮助下,认识到这是两条道路的斗争,如果退却就是向落后的保守主义者投降。因此,我们鼓足了勇气,一方面用大字报的形式对保守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同时也各方面收集技术资料来说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终于在党团组织的支持下获得了胜利,实现了进行试验的愿望。但谁也没有预料到在试验中竟发生两次烧坏炉腹水箱的事故,另外也使炉缸水箱的进出水温度增大。我们就开展了群众性的献计活动,发挥了群众的创造智慧,迅速地战胜了前进中的困难。经过八天的试验和十四天的苦战,全面地实现了我们的战斗口号,使日产量由四百六十吨提高到五百九十吨,创造了高炉利用系数全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厂领先。这一创举大大地提高了青年炉成员的斗志。
为了赶上全国的先进水平,我们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班与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七比竞赛活动,并大胆尝试,提出了“学鞍山,赶鞍山”的战斗口号。经过多次激烈的“拉锯战”,我们终以零点五三一的最高利用系数超过了鞍钢。可是不久又被太钢青年炉以新的纪录夺去了我们的冠军,我们又提出“学太钢,赶太钢”的口号,奋起直追,不久就以零点五零一获得冠军在全国领先。提前十八天完成了上半年生产计划,为国家增产生铁一万五千吨,节约焦炭四千五百吨,从此我们也就被各方面认为是全国最优秀的高炉之一了。
我们并不因此而满足,我们的成就与党和国家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青年炉全体同志一定继续苦干、猛干、巧干,争取更大的成就。


第6版()
专栏:

与天争时 与地争利 向山索地 向水要粮
农村青年奋战在农业战线上
据新华社讯 “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党叫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全国广大农村青年就是以这样的意志和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了今年这一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浪潮。仅据二十个省的不完全统计,就有三千多万青年组成了一百七十八万多个青年突击队。
去冬今春农村大兴水利建设运动中,每天出动到水利建设战线上的青年共有八千五百多万人。许多青年豪迈地宣誓要与天争时,与地争利,向山索地,向水要粮。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水源。甘肃省青年曾先后把一百三十多条大小河流引上高山灌溉田地。安徽省舒城县火箭堰的青年突击队在短短的时间内把河水引过了七十二座山用来灌溉。在山东、河南、湖北、浙江、甘肃、广西等十三个省(区),青年包修的渠、库、塘、坝有四十八万多处。河南省禹县十二万名青年组织了一千二百多个水利基本建设突击队,和全县农民一道,治好了全县九百一十三座荒山,实现了全县水利化和绿化。
农村青年们为争取粮食大丰收而踊跃参加积肥运动。他们所创造的成就从这样一个数字中可以显示出来:青年们积肥的数量约占全国农村整个积肥量的三分之一,广西大新县五名青年攀登了九十六丈高的悬崖绝壁,在八十多年没人去过的深山岩洞找到了大量肥料。广东省许多地方的青年还展开了“哪叱闹海”的运动,向大海要肥料。山西省崞县有十二个乡的青年先后创造成功了三十多种土化肥和细菌肥料。
各地农村青年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不但猛干苦干,并且积极投入技术革新运动。他们在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壮年、老年人的帮助下,大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敢想敢干的风格创造出许多奇迹。湖北、山西、河北、吉林、广东等二十一个省的农村青年共种了三千一百多万亩试验田,得到了丰收。河南省青年曾改造了低洼易涝地、盐碱地二百一十二万二千多亩,这个省亩产粮食四千斤以上的高产“卫星”共十七个,其中十三个是由青年生产队创造的。青年们在群众性的农具改革运动中更是一马当先。据河南、辽宁等十八个省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年创造革新的工具就有三万三千零六十四种、三百三十八万八千五百一十二件。安徽太和县茨北社青年毛其昌创造的畜力尿车等三种工具,提高工效十倍至一百三十倍。今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聘请二十一位“土专家”为特约研究员,其中有五人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
自入秋以来,广大农村青年又积极掀起了秋收秋种、深翻地和积肥的热潮,准备迎接明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


第6版()
专栏:全新的人物 全新的风格

忘我无私的劳动者
南京市的冬夜,西北风刮得呼呼响,天像是要裂开了。这时候年轻的三轮车工人何永藻蹬着三轮车顶风挺进。他踏进市中心区中央商场门前,看到台阶上有个老太太,双手托着右颊呆坐着。他想,看样子这个老太太大概是迷路了。这样冷的天,这大年纪,呆在这儿一夜,不冻坏了么?他马上跳下车,走到老太太面前,原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在南京上新河部队里工作,老太太是从山东来找儿子的。途中,慌慌忙忙把信弄丢了,详细地址也没记清,路费也用光了,正在着急。何永藻听说是个外乡军属,马上说:“没钱没关系,我帮你找。”但是,不知道地名,深更半夜的怎么找得到呢?他就把老太太扶上车,径直拉到了自己家。到家后,他妻子给她做饭,自己出去弄了两床干净被,铺好床给她睡。这样热情的招待,老太太很受感动。第二天一大早,何永藻就让老太太坐上三轮,替她找到了儿子。送到以后,他不要报酬,骑着车就走了。
另一天的中午,何永藻踏着三轮车到城南的怀桥,见一位妇女,昏倒在路旁。他连忙跳下来,把这位妇女扶上车就往医院里送。到医院,自己掏钱代她挂号。当院方得知这位妇女同何永藻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很赞扬他的精神,决定不收药费,并把挂号费也退给了何永藻。
这位妇女家住市郊禄口,前天来城里探亲。有人捎信说她妈妈病了,她赶着回家,又累又急,一下晕倒了。到禄口还很远,何永藻等她吃药后精神恢复了,又把她拉到汽车站。他不仅没要车费,还掏钱代她买汽车票。但是何永藻的钱不够;这时,旁边有位妇女看到何永藻无私地帮助人,很感动,自动添了钱,买了一张票,送她回去了。
何永藻这种舍己为人的事例很多。他的同伴徐保康还给他编了一首诗:
青年队长何永藻,
服务乘客真周到,
忘我无私不计酬,
优秀工人觉悟高。(附图片)
靳尚谊插图


第6版()
专栏:全新的人物 全新的风格

“让我来挡住它!”
这天中午,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挖着矿石,忽然山上一块三百多斤重的大矿石向他们冲下来。矿石越滚越急,可是下面矿坑里挖矿石的人谁也没有发觉,仍在使劲地挖着。多危险的时刻呵!要是矿石打下来,还不知会死伤几个人呢!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挑着一担矿石走过来,他看到这情景急忙放下担子,一面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矿石,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让我来挡住它!决不能叫同志们受伤。”这人就是湖北省石首县鄢家沱矿区四营五连的青年突击队员张丕金。
矿石是挡住了,同志们的安全也保住了,可是张丕金全身却受了伤,脚上被打了个大洞,鲜血直流。同志们把他送到了医务室。他见采矿任务这样紧,哪里还能安下心来养伤,伤口稍好一点就要求工作。他向领导上要求说:“我的脚虽不能走,坐着的事还可以做,让我到厨房去帮着切菜、洗碗吧,在厨房里暂抽一个人去挖矿。”领导上同意了他的意见。
不久,厨房里就出现了一个跛着一条腿的厨师,他不能走路,成天坐着洗碗、洗菜、切菜,干的活比谁也不少。(附图片)
尹琼插图


第6版()
专栏:全新的人物 全新的风格

火线上的“小电话兵”
8月下旬的一天,厦门前线阵地上,一阵激烈的炮战过后,炮兵某部指挥所向某地通话的线路不通了。还没有等到电话兵去修理,突然,线路通了,声音异常清晰。
原来,火线上的“小电话兵”又在接修电线了。
这些“小电话兵”是厦门前沿河厝中心小学的学生,这个学校在对敌斗争中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前线少年支前活动队”,1957年,在他们的学校附近曾住过解放军的电话兵,队员何大年等五人向电话兵叔叔学到了接电线的本领。美帝国主义在台湾海峡地区制造紧张局势激起了孩子们的心头怒火,他们决心每天为解放军叔叔做一件事。这天炮战开始后,他们分头活动,何大年这个小组在某村附近发现电话线断了,他们熟练地按着解放军叔叔教给他们的方法接好了线。何阿猪发现两处电话线断了,但没有钳子,就迅速向部队报告。就这样,在两天中,他们接了好几处断线,巡视了好几里长的线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