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一个风格高尚的工厂
——记哈尔滨军属杂品厂
本报记者
在哈尔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有个军属杂品厂。厂里六十几个工人,一半以上是老年烈、军属。他们只用几把剪子、几个盆子和几件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业生产,把社会上无用的废品,变成各种性能、各种用途的产品。这个工厂得到各方面的赞扬和好评。这里的烈、军属们怎样白手起家创办起这个工厂,又怎样以共产主义精神进行分配和帮助别人。这里有许多生动的故事。
三位老大爷为谁奔跑
这是1955年年初发生的事情。
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有个六十一岁的军属代表,名叫朱恒昌。他给烈、军属们办事情,总让大家满意。所以烈、军属们都爱和他说句知心话儿。
一天晚上,一个姓丁的军属老大娘,忽然问他能不能把大家组织起来搞点生产。他还以为这家军属在生活上有了什么困难,可是丁大娘说:“我们成年价依靠政府吃现成的,还会有什么困难?可就是眼看着年轻人都有活干,我们上点年纪的人光让大伙养活着,简直成了老废物!你说说,我们就连一点用处也没有?”
事后,朱恒昌和别的老年烈、军属们商量商量,就确定创办一个军属生产小组。他找了两个帮手,一个是会写会算的居民委员会副主任陈福顺,另一个是做打鞋底的布壳子的居民组长魏晋臣。这两个人也都是有了一把年纪的人,虽然不是烈、军属,但一听说要给烈、军属们办事情,也就很愿意尽点义务。
他们真正是“一穷二白”,要啥没啥,怎么办厂呢?没房子,朱恒昌到他原来做工的那家私营染房去租了一间,把公私合营前染房欠他的工资作了房租;没资金,他们找到区政府,开了一封介绍信,到外面去赊原料;没技术,他们就往“垃圾堆”上打主意,找废物作原料,他们想,即便生产不好,可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最后,三位老大爷商量,开头先来白干三个月,不要工资。
就这样,三位老大爷动手创办军属生产小组了。他们到处寻找废物料,每天要跑二、三十里路,跑遍了大街小巷和市郊,一连十几天,白天出外找原料,晚上回到自己家里吃饭,可是没有结果。后来,才跑到大工厂去找门路。
第一个是找到机车车辆修理工厂。这个厂管理废旧物品的纪股长一听他们要买废物料,就领他们到工厂后院看了一堆擦机器用过的破手套。铁路工厂留着这些东西,是要用它掺合碎煤烧火的。朱恒昌看了看,说是可以用锅煮一煮,煮下油来再拆线。纪股长很高兴这些废物料能有这样的用处,就说:“价钱好办,给个煤钱就行了,五十元一吨。”
于是,三位老大爷每天带上冻干粮,到这个厂来捆这一大堆破手套。纪股长教他们学会了打捆的办法,他们的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没有几天时间,就把很大一堆破手套全都捆好了,算了算整整五吨。
算账吧,五五二百五十元,纪股长写好了一张单据,请三位老大爷交款。当时朱恒昌从怀里摸出区政府的介绍信,向纪股长说:“我们是烈、军属,是政府救济户,想搞点生产,可是手头连一文钱也没有。你得先赊几天,等我们拆出钱来,卖了钱再还你。”纪股长一听是军属搞生产,连忙说:
“嗳呀我的老大爷,你们怎不早说呢!这些天,我们对你们的帮助太少了,烈、军属要搞生产,别说是赊二百五十元,就是要赊二千五百元也行!”
3月1日,太古街军属生产小组正式成立。开工这天,全组二十几个烈、军属老大爷、老大娘,全都有说有笑。第一个倡议搞生产的丁老大娘,拿着一团团刚从破手套上拆下来的白线,大喊大叫的说:“看哪!我们这些老废物有了用处了!”
新型的分配方法
烈、军属把生产搞起来了,不再整年整月依靠国家救济,而是直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了。可是,有了劳动果实又怎样分配呢?
他们第一次发工资,是1955年3月16日,二十几个烈、军属,有的工作一天领到七角钱,有的领八角,最多的九角,看起来和别处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里有些劳动能力强些、事情虽然作得多一点,但是家庭负担不重的,一天只领了七角,分得的钱少些;而有些劳动能力差、家庭负担重的,却领了九角,分得的钱反而多些。
拿旧的眼光来看,好像不太合理。但是这些烈、军属们都知道这是朱恒昌、陈福顺和魏晋臣几个老年人商量过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做一定有道理。然而,毕竟还是有人一下没想通。就在第一次分发工资后的生活检讨会上,一个劳动能力略强一点、家庭负担不重的五十多岁的军属张朝卿就问:“这样分发工资能算公平吗?为什么干活少的给钱多?”
朱恒昌看了看大家,反问张朝卿:“你家几口人?”
“三口。”张朝卿似懂非懂地就题答问。
朱恒昌用手指着坐在张朝卿身边七十多岁的宋雨亭,又问张朝卿:“你知道他家几口人不?”
张朝卿回答说:“六口人。”
这时候,朱恒昌才解释:“从前咱们都是靠政府救济,现在搞生产了,人口多的多领两角,人口少的就少领两角,这到底是公平呢,还是不公平呢?”
没等大家说话,张朝卿就抢先说了:“你不早说,早说我不是早就明白啦!不用讨论了。”
十个钱和一个钱
一年半以后,军属生产小组在哈尔滨市许多大工厂的帮助下,遵循区委指示的发展道路,发展成军属杂品生产合作社了。这时候,这里发生了有人前来争买羊粪的小风波。
军属杂品生产合作社从“羊毛粪”里选羊毛,剩下的羊粪很多。1956年春天,天津市郊高庄乡九联农业生产合作社不知怎么听到这里有大批羊粪,他们派人坐着火车跑来了。杂品社和他们订了合同,只要了一点手工钱,算了算,核成二厘钱一斤。九联社在这一年里先后从他们这里运回羊粪七十二万斤,上到田里既能增产,又能灭虫,到秋天水稻丰收,被评为天津市水稻丰产典型社。于是他们两下又商量了,1957年还像原来订的合同那样,他们有多少要多少。就在这不久,北京市一个合作社又来了一位姓熊的同志。这位熊同志到了杂品厂找到了朱恒昌,说:“听说你去年把羊粪卖给天津,是二厘钱一斤;今年好不好另外和我们订个合同,我们加点价,给你二分钱一斤,你看怎么办?”
还没等熊同志把话说完,朱恒昌就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行,你这么说,就连一斤也不卖给你!我们不爱你十个钱多,也不嫌他一个钱少!”
熊同志听了这话,神色有点发窘。朱恒昌意识到这样对待远道客人未免过于简单生硬,便作了一些解释。他说:“我们这些烈、军属,从来不光在钱上打主意,搞了一点羊粪,看谁需要就供给谁,让它多起一点作用就行了!”
熊同志再三解释,说自己原来不该那样提问题。当时朱恒昌考虑到他们是从首都来的,更应该支援,便答应和天津的九联社商量一下,一部分给熊同志运到北京去。没等朱恒昌往天津写信,九联社正巧来人运粪,三方面一起碰了面,就确定了,给北京25%,经天津转运。价钱嘛,仍旧是二厘钱一斤。
没“原料”找杂品厂
杂品厂那条僻静的街道,在过去,很少有外面人到这里来的,可是最近半年,远远近近的人都被杂品厂吸引来了。从哈尔滨市内和市郊来的,有许多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部队驻军。远道来的,不仅有黑龙江省内几十个县的人,而且远在几千里外的大城市、大厂矿,首都北京,包头钢铁公司,也都有人来过。前些天因为客人太多,杂品厂地方太小,他们不得不和近处客人预约,安排次序来参观。
人们对杂品厂为什么发生这样大的兴趣呢?龙江电工厂原是支援过杂品厂的许多大工厂当中的一个,他们互相间早就建立了很好的友谊。去年有一个时期,龙江电工厂缺少擦机器用的棉纱,一时买不到,杂品厂知道了,马上告诉龙江电工厂一个办法——把擦机器用过的旧棉纱煮一煮、洗一洗,还完全可以代替新的使用。于是龙江电工厂材料供应科的同志们就把成吨的旧棉纱搜集起来,交给杂品厂去加工利用。杂品厂煮下机油来自己使用,洗出棉纱来交给龙江电工厂,这样,把原来擦机器使用一次就扔掉的东西,加工一遍又一遍,利用到第三次、第四次,……直到不能使用为止。龙江电工厂材料供应科的同志们深深受到了一课生动的勤俭办企业的教育,从那以后陆续把六、七种废物利用上了。
大大小小的许多工厂从这里受到了勤俭办企业的教育,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富锦县白铁生产合作社,过去因为原料不足,总是半年开工半年闲。社主任领人来到杂品厂一看,全用铁皮、铁角作原料,制成了很好的镜角、钮扣,就一拍脑袋说:“呀!这些原料,我们扔都没个地方扔,全都埋进地里去了!”看过以后,富锦县白铁生产合作社留下人,在杂品厂学了两星期,学会了制造利用废料做钮扣用的钢模,回去以后,把埋在地里的废料全部挖了出来,再也不因缺少原料而停工了。从那以后,从黑龙江省内各县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一天多过一天,来学制造细小金属制品的,来学制造人造棉的,凡是生产上有了困难的小厂、小社,都来了。来这里的人告诉杂品厂说,他们县里领导上告诉他们:“没原料找杂品厂,到哈尔滨杂品厂去看一眼,回来什么都有了!”
然而,人们从杂品厂学到的东西,还有比这更宝贵的,那就是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格。
最高的奖励
在杂品厂办公室的墙壁上,严严密密挂了几十面锦旗、彩镜。有的是领导机关奖给的,更多的是一些小工厂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赠送的。人们送来这些锦旗、彩镜,大多数是感谢他们在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援。
这样一个专门和“垃圾堆”打交道的小小的杂品厂,论资金只有一万四千元固定资产,十三万五千元流动资金,怎么对这样多的单位进行“大力支援”的呢?
看他们是怎样“舍己为人”的吧:今年4月,哈尔滨市动手兴办街道工业,道外区崇俭街有几个人,要凭两元多钱的“资金”创办一个铁制器皿生产合作社。他们找到了杂品厂,请他们帮助。
杂品厂一句二话也没说,工厂理事会几个老年军属研究了一下,就把自己的资金抽出一千元来,又从自己的原料堆里选出一些铁片、铁桶,满满拉了六大马车,一并给了他们。然后,杂品厂又派人到处寻找,垫钱给他们买了一部比市价便宜的完全好用的手摇压力机。朱恒昌对崇俭街办厂的人说:“有什么困难就别找别人了,我们包下!我们知道办厂的难处,我们也是别人帮起来的!”
很快地,铁制器皿生产合作社办起来了。他们没给杂品厂送什么锦旗、彩镜,却做了另外一件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事情。在他们刚刚积下一千元资金的时候,街道上又有更多的居民想要白手起家办厂,他们就把这笔钱借了出去,一个厂用过送还了,又借给另一个厂,集中借给一家用不开,就分散开,同时借给几家。崇俭街现在有八十几家街道工厂,其中有五十多家都得到过这个铁制器皿生产合作社的资金帮助。
铁制器皿生产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我们全社同志在一起研究过几次,没办法表明我们的感激,就决定学习军属杂品厂舍己为人的精神!”
杂品厂的老主任朱恒昌说:“他们给了我们最高的奖励!”
军属杂品厂受到了社会上的无限热爱,人们都称它是一所“共产主义大学”。他们这种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在这里如同原子爆炸一样,发生了连锁反应。(附图片)
解放军某部官兵来参观军属杂品工厂,厂长朱恒昌老大爷向他们介绍建厂故事。   本报记者 宗白易 刘景园摄


第6版()
专栏: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西安外语学院摸到文科教学和生产劳动结合的道路
本报西安16日电 西安外语学院实行半工半读,初步摸索到文科学生如何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
今年3月,学校成立了勤工俭学小组和劳动生产大队,把附近的姜村作为师生固定的劳动课堂,劳动成了必修课程。但是,对在劳动中如何进行教学,还没有寻找出可行的门路。经过几个月实践和摸索后,创造出单元、实践、运动、联系协作等教学法,使各种生产劳动都能与外语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现在,学校已经办了十七个工厂和农场,成立了编译教学研究室。师生们除在工厂、农场劳动外,还承受了二十一个工矿企业的翻译任务,并且在学校办的附属中学、农业专科学校和业余外语夜校教课。把这些地方作为外语教学结合生产劳动、联系实际的固定场所。
学生们上午上课,下午带着工具到工厂、农场中劳动。在印刷厂劳动的师生们,一边排、印、校对勤工俭学手册,一边学习手册中的生字和句子构造等,勤工俭学手册印完了,这本小册子中有关学校大办工厂、农场、师生上山下乡等方面的俄文生字生词和语汇也学会了。最近,学校结合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节,又开展了单元教学法,全校学生用俄文向苏联朋友、大学的共青团组织写信祝贺,并且把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师生参加秋收秋播、炼钢的情况告诉苏联友人。在写作中,教师及时指出发现的错误和问题,学生反映收获很大。在姜村劳动的学生们也学着用俄语或英语会话,双方一问一答地交谈着养猪、积肥、收割庄稼的情况和操作方法,搜集劳动人民的语汇、民歌和谚语,教师们帮助校正发音,解决疑难问题。回校后,又编成养猪会话手册、工农业劳动用语等教材。在翻译工业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工业建设的情况和要求,把其中的典型例句、新的语汇摘录汇集成册,作为教材或补充资料。现在,学生们又开始把全国农业战线上的高产卫星翻译成俄文,作为农业专科学校的教材;三、四年级学生还到业余外语夜校等地去教课,加强业务实践。
这种做什么,学什么,边做边学的方法,收效很好。四年级学生95%以上在日常交谈中都能用俄语讲话了,二、三年级学生也普遍能用俄语进行课堂讨论、写学习心得。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的语汇丰富多彩,也容易记忆。原来三年学六千到七千单字还很困难,现在已经突破一万字了。过去那种只能流利地背诵普希金的诗篇、果戈理的小说等俄罗斯古典文学,而不会说“社会主义”“又红又专”“大跃进”等现代用语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学生们高兴地说:“我们由学‘死俄语’变成学‘活俄语’了。”现在,全校真是班班有展览,人人有创作。一学期中,学生们翻译的小说、剧本,写的科学研究论文等,比过去三年的总和增加了十倍。并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的用不上,用的学不来”的现象。
西安外语学院已经正式实行半工半读,学生们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农忙、秋收等季节便集中学习,集中劳动。这学期,学院办的半工半读附属中学,又办了幼儿园,学院的农场设立一个农业专科学校,形成了连环套式的半工半读教育体系,大学生到中学教课,中学生到幼儿园当教师,培养出又是大学生,又是工人、农民和教师的多面手。
(戚玉珍)(附图片)
交通大学的学生白手起家,办起了一座附属造船厂。这是学生正利用他们自制的工具进行劳动。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 曹兴华摄


第6版()
专栏:

全国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提出
明年基本消灭五大寄生虫病
新华社上海16日电 中华医学会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寄生虫病学术会议15日结束。这次会议经过三天的预备会议务虚,五天的会议宣读论文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认识了医学科学必须以政治为统帅,科学研究必须走群众路线,并且确定了今后防治研究工作的方针和规划。会议还通过了“鼓足干劲、全面跃进,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等寄生虫病,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奋斗目标。
九年来,我国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群众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方针,已取得很大成就,到目前止,全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解放前估计每年发病人数达三千万人左右的疟疾病,现在已降低到这个估计数目的2,6%。处在亚热带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历来被称为“瘴疟地区”,是中外著名的“超高疟疾流行区”,现已基本消灭疟疾。各地丝虫病治疗人数已达七十万人,其中1958年的治疗数字等于过去八年治疗总数的十六倍。主要流行在长江以北五省九十八个县市的黑热病已基本消灭,明年就能把它完全消灭。此外,上海等二十三个县市已基本消灭了钩虫病。解放以前的“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局面已经改变。
来自二十七省(区)市的代表们在预备会上,还对一些资产阶级专家不相信党的领导,在防治工作上脱离实践,轻视群众,追求个人名利的思想作风作了严格的批判;总结和交流了各地基本消灭寄生虫病的重要经验。代表们一致认为学术研究必须政治挂帅,今后调查研究的方向,应从六亿人民的健康,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出发,密切结合生产,为生产服务;实现消灭五大寄生虫病必须发挥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加速解决关键性与尖端性的问题。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以如何消灭湖沼地区钉螺、中医中药防治方法、快速消灭粪便中血吸虫卵与如何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等为尖端性研究课题。在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的治疗方面,分别以间日疟的根治、晚期丝虫病的治疗,以及黑热病抗锑病人的治疗为关键性研究课题。会议并且强调指出,在五大寄生虫病的治疗研究上必须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发掘中医中药的宝贵经验,找出更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会议还讨论制定了较为切合实际的基本消灭五大寄生虫病的考核标准。
这次会议邀请了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越南、朝鲜等国家的寄生虫病学专家代表团参加。各国的专家都在大会上宣读了丰富多采的学术论文,并和出席会议的代表们交流了经验。


第6版()
专栏:编后

怀疑派又输了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些话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在生产实践中才能学到丰富的、活的知识。西安外语学院的报道,完全印证了这个真理。
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结合,有些怀疑派们最初是怀疑这个方针的正确性的。后来,许多工业科系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得他们无话可说了。但是,他们并未服输,他们说:工业科系可以结合,其他科系可就难说了!现在,西安外语学院用自己的成就向这些人宣告,其他科系也同样可以和必需贯彻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他们又输了一次。
学习是为了使用,如果学了不能用,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西安外语学院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的用不上、用的学不来”的现象,这个事实,说明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何必理睬怀疑派的怀疑呢?


第6版()
专栏:

四百多名优秀运动员云集北京
篮球甲级赛第二循环开始
本报讯 1958年全国篮球队甲级队联赛第二循环比赛从昨日在北京开始进行。昨天下午和晚上共进行了六场女子和六场男子比赛。结果女子队天津、上海白、北京、煤矿、上海红、八一分别战胜云南、武汉、河北、江苏、广州、四川,男子队上海红、八一、四川、北京、南京部队、沈阳分别战胜天津、沈阳部队、公安、江苏、上海白、北京部队。男子队上海红对天津一场紧张精彩。两队打法势均力敌,风格很相似。全场比赛双方比分始终是犬牙交错般地上升,四十分钟完了,双方比分相等,不分胜负。延长五分钟再战,天津一直占先,直至最后十几秒钟还胜一分,但因防守不够沉着,终场前被上海红投中一球,结果反败给上海红一分。
这次比赛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北京、“八一”、天津、上海等二十四个男、女篮球队,四百多名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各队自从今年4月第一循环比赛结束,经过了一段休整后,政治思想和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各队的运动员们决心在这次比赛中打出自己的风格来,进一步发挥我国篮球运动的灵活、迅速等特点。
15日上午,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荣高棠,曾给参加这次联赛的运动员们作了动员报告。他要求运动员要通过这次比赛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篮球技术水平和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他还要求裁判员的工作要作得适当,不要限制和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要通过裁判工作培养训练运动员适应国际比赛的水平。
这次比赛是今年继第一循环比赛后最紧张最精彩的一次。第二循环比赛结束后将产生冠军、亚军。比赛预计到25日结束。


第6版()
专栏:

“斯巴达克”临别会“八一”
客队女队三比○胜 男队二比三负
本报讯 昨天苏联“斯巴达克”男女排球队在北京体育馆同我国排球劲旅“八一”男女队举行一场友谊比赛,结果“斯巴达克”男队以二比三败给“八一”男队,“斯巴达克”女队三比○胜“八一”女队。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贺龙、陈毅、李富春、聂荣臻、薄一波观看了昨天的比赛,赛后贺龙和陈毅副总理接见了双方队员,并和他们一起照了像。
昨晚的比赛是“斯巴达克”男女排球队在我国的最后一次比赛。在此以前,他们曾在北京、武汉先后同中国青年男女队、四川男女队、上海男女队、沈阳男女队、武汉男女队、广州部队队和广州队进行过十四场比赛,客队男队取得六胜一负的战绩,客队女队在七场比赛中也只输了两场。


第6版()
专栏: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
编著出“中医护病学”
据新华社讯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最近集体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三十多万字的中医护病学及三十多种疾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根据祖国医学,医护合一的传统特点,总结了许多老医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该院四年来积累的资料,广泛收集民间护理知识和古代文献记载,系统地写出了我国历代以来没有过的中医护病学。
中医护病学分总论和各论。总论叙述中医基本理论,中医一般的护理法,如精神护理,饮食宜忌,病情观察等及针灸、火罐、推拿、气功疗法等十三种疗法及操作。各论还叙述了各科一百二十八种疾病的临床知识和护理技术,并附常用中药的药性用量和中药方剂。
中医护病学的内容丰富,文字通俗,适合中医护校作教材,也是西医和护士学习中医护理的良好参考书。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6版()
专栏:

创造内容好风格好声光好的影片
电影界准备明年放卫星
本报讯 11月1日至7日文化部召集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与北京、长春、八一、广州、西安等制片厂举行会议,讨论了为迎接明年国庆十周年大放艺术片“卫星”问题。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作了总结发言。
在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提出的明年至少生产出七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彩色艺术片的要求,是全体电影工作者的光荣任务,是促进电影艺术创作更加跃进的一个巨大的动力。大跃进以来全国人民的无数的英雄事迹,是电影艺术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电影界经过了整风反右斗争,在今年大跃进的形势下执行党的指示,密切结合工农业大跃进多拍摄新闻纪录片,创作纪录性的艺术片,在艺术创作的思想水平上已经有显著的提高,特别重要的是各地党委非常重视电影放卫星的工作,积极领导和组织了电影剧本创作,使得电影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这对明年电影放卫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大家一致认为:明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影片,应该达到高度的思想性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性。要保证我们时代的政治尖端题材,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敢想敢说敢做的新人的典型,同时,要很好地反映我们党所领导的几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某些重大题材。题材方面还应该力求广泛多样;而在艺术形式方面,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创造,提高技巧,力求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创造出更加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的影片,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家一致认为周扬同志所提出的三好要求:即内容好
(共产主义思想)、风格好(民族形式)、声光好(电影各种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奋斗的目标。要求各厂面向本区,深入群众,同时努力提高艺术表现技巧,创造出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民族新电影。
大家也认为,许多事实证明,电影放“卫星”必须破除迷信,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广泛地动员群众,要做到在党委领导下,专业、业余创作工作者相结合,要大力依靠群众,培养新生力量。同时,电影工作者的思想也必须不断提高,首先在思想上放“卫星”,才能在创作上放出“卫星”来。在放卫星工作中,各厂领导同志还必须亲自动手,种好“试验田”,创造出“高产纪录”,带动全盘工作。
为了使电影“卫星”满布天空,大家也讨论了各厂的共产主义的协作关系,指出各老厂大厂要放“卫星”,各新厂小厂也要放“卫星”,彼此必须紧密协作;创作人员、技术人员也都要努力放“卫星”,相互协作,争取超过自己以往的水平。上影、长影等老厂都表示尽力支援兄弟厂,共同放“卫星”,各新厂也表示要力求自力更生,力争先进。
目前所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胶片供应问题。在会议期间,轻工业部也正在召开感光材料会议,传来捷报,各地新建的胶片厂发挥革命干劲,提出保证生产七千万公尺胶片支援电影制片,给予各厂极大的鼓舞。虽然目前距离明年国庆仅有十一个月,时间紧迫,但各厂都表示要争取时间,加紧行动,有计划地安排生产,调动人力物力,有信心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第6版()
专栏:

祝电影卫星早日上天
本报评论员
为了庆祝明年国庆十周年,全国各文化艺术部门都积极准备大放“卫星”,通过文化艺术形象具体反映我国十年来的成就与经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电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最有力的宣传武器之一,党中央已经提出要求电影方面在明年至少生产出七部无论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彩色艺术片,这是全体电影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也是促进电影艺术创作更加跃进的一个巨大的动力。为此,中央文化部曾召开了两个会议,重点讨论和布置了“卫星”影片的创作任务。初步确定全国各省市共发射电影“卫星”五十八部,其中包括艺术片二十五部、大型纪录片三部、短纪录片十五部、科学教育片十部、美术片五部,以保证完成党中央所要求的任务。各地党委也都十分重视这一工作,普遍召开了协作区会议;解放军总政治部也向全军作了布置;有的省已动员到县委,要求各县委都能组织电影剧本;上海、长春、北京已动员工厂企业、大专学校、文艺团体创作电影剧本,电影剧本创作已开始形成群众性的活动,出现了工人、农民、战士、将军和学生都创作电影剧本的热潮。
当前的这种形势是很好的,但时间十分紧迫,为了便于进行译制和洗印拷贝,要求所有“卫星”影片必须在明年6月份以前陆续完成,因之今年年底和明年1月份以前的首要任务是抓电影剧本。为了要保证剧本质量,必须密切依靠各级党委领导,继续贯彻群众路线,破除迷信,广泛深入地发动各方面有实际斗争经验的干部和群众来参加电影剧本的创作。要大大提倡集体创作,尤其是采取党委领导下的专业和业余作者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这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创作电影剧本的好办法。
“卫星”影片的质量,首先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题材,力求能突出地表现共产主义思想,体现我们党在我国各个革命时期和各个战线上的创造性的胜利经验,特别是反映当前工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全民炼钢、解放台、澎、金、马诸岛中的反帝斗争等时代的政治尖端题材,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注意反映少数民族、青年、儿童等多方面的生活。在创作技巧上,要注意作品的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创造生动活泼、敢想敢说的新人的典型,艺术形式力求完美并富于民族特色,真正体现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造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的影片。在摄影、录音、洗印等制作技术上,要求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争取每部“卫星”影片都能做到内容好、风格好、声光好的三好标准。
要求“卫星”影片达到上述质量指标,主要依靠各级党委抓紧领导。首先要把“卫星”影片的剧本组织好。在剧本投入生产以后,制片厂领导必须亲自动手,抓紧重点培养,把“卫星”影片的摄制当作电影创作领域中的高额丰产“试验田”,动员全厂编、写、演、摄、录、美、洗以及各方面的优秀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共同来创造“卫星”。不仅从艺术片,而且从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等各片种中大放“卫星”。不仅老厂要放“卫星”,各省正在筹建的新厂在老厂的协作下也要放“卫星”。通过“卫星”片的创作,使各片种与制片各部门都普遍地获得锻炼和提高,使各省制片厂迅速地成长与发展。我们更希望电影界能够迅速地锻炼与培养出大量的、来自劳动人民的电影艺术创作的新生力量,加速改造现有的电影艺术创作工作者,真正形成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的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又红又专的电影队伍,基本改变电影工作的面貌,把电影事业推向新的高峰,放出更多、更美的、光辉灿烂的“卫星”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