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委要求各地在秋收中核实产量
实事求是总结丰产经验
本报讯 中共广东省委13日要求对秋收产量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核实产量,不少报一斤,也不多报一斤。
通知说,目前全省秋收进入大忙,晚稻已收割了将近一半。产量越收越高,各地都出现了许多大、小面积的高产卫星;六、七千斤以上和万斤以上的高产田正不断出现。这些高产经验十分宝贵,很值得重视。及时地、系统地总结和推广这些高产经验,对明年开展万斤亩运动将有很大的意义,这将为明年粮食生产的更大跃进创造极为有利的基础。为此,一、各地应立即结合秋收,一面核实产量,一面总结丰产经验。对产量要采取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反对少报一斤,也要反对多报一斤,只有在严格核实产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总结好丰产经验。二、各级党委书记要亲自挂帅,选择若干块最高产的丰产田,带领技术干部、生产能手以及营、连、排长,亲自收打,亲自晒干,亲自过秤。并即在现场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丰产经验。
本报讯 “南方日报”就中共广东省委13日通知,发表题为“核实产量,总结经验”的社论。社论说,这几天,广东省的秋收已进入大忙阶段。来自四面八方大面积的丰收捷音到处频传。在这喜庆丰收的时候,把苦战终年的劳动成果全部收获到手,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是为了把秋收工作做得更有意义,我们不光要收到全部可能收到的粮食,而且要通过晚稻特大丰收,把广大群众和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提高一步,那就必须再加上一条:核实产量,总结经验。
社论说,总结丰产经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使广大群众和全体干部通过苦战的伟大成果,进一步认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伟大意义,进一步认识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措施的必要,进一步认识毛主席提出的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的威力,从而进一步启发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明年的更大跃进、为明年的亩产万斤稻谷的运动做好思想准备。另方面,是通过总结丰产经验,用大面积的丰产,用高额增产的卫星,对“算账派”来一次总清算,对“观潮派”来一次总批判,对“怀疑派”来一次总教育,使所有这些人在特大丰收的事实面前缴械投降。只有做了这些,正气才会伸张,真理才会抬头,明年更大跃进的思想基础才能牢靠。
社论说,总结丰产经验,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有多少报多少,“不少报一斤,也不多报一斤”,瞒产少报,少产多报,都不是老老实实的态度,都不能起到提高群众思想认识的作用,都只能有利于“算账派”、“观潮派”,使他们有了话柄,大放厥词。
社论说,为了核实产量,总结出真正能够指导明年生产的经验,这就要各级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到田间去收割,去晒谷,去过秤,去主持总结经验的会议。目前只凭“经验”估产的现象必须终止;验收不过秤的现象必须纠正;干部管割不管打的情况必须改变。干部跟群众一起,认真总结丰产经验的作风必须提倡,干部、群众和“算账派”、“观潮派”等等人物一起收割的方法必须推广。


第3版()
专栏:

利用棉秆 大烧暖炕
本报讯 河南安阳县在立冬过后,连天阴雨,气温骤降。这县安丰人民公社党委会连夜开会,全面安排社员的过冬生活,保证广大社员身上暖,屋里暖,心里更暖,充分体现出党对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
安丰人民公社是产棉区,经济条件较富裕,过冬棉衣棉被问题不大。一般五保户,单身汉及困难户缺棉衣棉被的,全由公社解决。公社已将棉花发给缝纫厂,三五天内即可将棉衣棉被发给短缺的社员。
当前公社要突击解决的是取暖问题。这里地近河北平原,群众有烧煤火习惯,过去多由国家供应煤炭。今年煤炭主要供给钢铁战线,取暖燃料须公社自己解决。党委会首先决定推广土暖气,大量烧暖炕。与此同时,发动社员把棉秆、木柴、树疙瘩、锯末等收集起来作冬季取暖燃料。仅棉秆一项,全社棉田可收剥过皮的棉秆六千万多斤,平均每人可分配近二千斤。
在燃料供应上,首先照顾小孩、老人及产妇。十六所妇产院现已供应煤火,四十七所幼儿院二十二所幸福院,已开始改建暖炕,托儿所已找暖和房子分散喂哺。其次,钢铁兵团工人原有一半住工棚,现已全部移住民房,与一般社员一样都烧暖炕取暖。
公社已建简易饭厅五十七个,腾房一百多间作为饭堂,保证社员能在室内吃到热饭。
为了使社员休息好,生产有节奏地进行,公社党委会制定了睡觉“宪法”,规定社员每天睡觉八小时,每月正常劳动二十天,突击劳动七天,下余三天学习文化政治及进行娱乐活动。女劳力还可减少二天劳动时间,以便处理家务。连续突击加班,不超过二天,突击时也要保证六小时休息。
广大社员对这个规定十分感动,张家庄妇女董弟只说,毛主席想的真周到,关心国家大事,还关心俺社员生活,连吃饭穿衣睡觉都想到了;不好好干对不起毛主席。她一上午就摘棉花八十斤,过去只摘四十斤。丰乐镇社员阎志端说,吃饱、穿暖、睡得好,生产干劲日日高,一天胜过二十年。全镇摘棉花由每人一天八十斤增加到二百多斤。
(金凤)


第3版()
专栏:

领导巧安排 家家得温暖
本报讯 河北蓟县党委为了保证冬天社员都能住得暖和,吃得满意。以西兵马村为试验点,同群众座谈和研究,想出五个办法解决了全村的取暖问题。同时,对食堂的管理和伙食工作也作了改进。该村取暖的办法是:
一、全村共有五个食堂,如果用烧煤解决取暖,按一个饭厅每天用煤三十斤,每天即需一百五十斤。花销较多,经过大家研究,想出一举两得的办法——用小土炉炼铁的火取暖。方法是:将旧锅台拆去,就地用六块坯垒上,小炉直通火炕,小炉上口要一尺左右,并可加盖,如需炕热,可将上盖盖上,用一个风箱拉火,每次用六十二斤煤,二十斤矿石,石灰石十六斤,能出铁十二斤到十四斤。通过试验效果很好,火力强,温度高。该村用这种办法解决了一个饭厅和十七户社员的取暖。有三个饭厅是用厨房的火烧饭厅的炕,并扒些火炭烤火。另一个饭厅因不能搭火炕,就用锅炉烧水,不但能解决取暖而且还能供给社员喝热水。
二、群众住房取暖,主要办法是把猪食和炒牲口料分到社员户去作,全村每天需炒料二百斤,作猪食三十一锅,这样能解决四十一户社员取暖。
三、冬季搞粉磨六盘,在社员家漏粉,这样解决五户取暖。
四、发动单身社员在冬季并屋子居住。这种办法减少六户烧炕。除以上办法外,抽训十名劳力打柴,二十天就能打四万斤。这样全村一百零七户的取暖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社员的棉衣也都提前作了准备,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找老大娘帮助缝纫浆洗厂作棉衣,一般的都作完了。该社钥匙庄有五个老大娘,把社员的棉衣作完后,目前正在给社员赶作棉鞋。因此,有的人说:“吃的好,炕又暖和,这就省心了”。   (郭金城)


第3版()
专栏:

热爱野战军 寒衣送到田
据河南日报消息 河南鲁山县人民公社下汤分社社员都穿上了棉衣,盖上了棉被,穿上了新鞋。
这个社的社员们,从去冬以后就投身于日益高涨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中,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广大社员欢欣鼓舞,干劲更大,日夜奋战在高山、田野,为争取钢铁、粮食双丰收而忘我地劳动。在这样声势浩大的全面大跃进中,有些社员过冬的衣服、被子、鞋、袜来不及准备。公社虽然建立了缝纫厂、制鞋厂,但规模不大,还不能满足全体社员的需要。据上月了解,全社还有七千三百五十六人没有准备过冬的衣服。
社党委认为解决寒衣问题不仅是群众的迫切要求,而且和进一步搞好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因而,他们响亮地提出了“苦战七昼夜,突破寒衣关”的口号,及时地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把妇女半劳力和辅助劳力组织起来,集中拆洗、缝补寒衣,赶制鞋袜。在拆洗缝补衣服方面分为四个组,采取边拆、边洗、边做的流水作业方法,根据轻重缓急,做一件送一件,及时把寒衣送到缺衣社员手里;二、把行政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中的女同志组织起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分赴各队,协同一切能够拆洗缝补寒衣的人,以苦战精神开展“突破寒衣关”运动,保证七天完成任务;三、充分发挥缝纫厂、制鞋厂的作用,提出“工具不闲”的口号,组织所有职工换班操作,昼夜不息地突击赶制。经过七昼夜奋战,拆洗缝补旧棉衣一万六千一百三十七件,赶制新棉衣二千二百八十六件,拆洗和添置被子一千一百五十条,做鞋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双,使全社社员都穿上了棉衣,盖上了棉被,穿上了鞋子。
下汤分社社员们的衣、被、鞋子问题解决后,劳动热情更加高昂。奋战在钢铁工地上的劳动大军发出雄伟的誓言:“继续大干苦战,保证钢铁卫星不落。”战斗在农业战线上的社员们,纷纷表示要把农业生产搞好,保证明年小麦卫星上天。


第3版()
专栏:

高产有路 多收有方
河北加强小麦卫星田管理保证少种多收 江苏建立三麦管理战线让麦田块块高产
本报天津16日电 河北省各人民公社积极准备在五百万亩小麦田上精耕细作,开展大面积卫星田运动,以此作为实现少种多收的第一个目标。现在各人民公社正在从定方划片,组织队伍和措施到田等三个方面积极行动。
在山区、平原和洼地,人们给大面积卫星田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有“丰产方”、“丰产渠”、丰产“麦海”或“丰产川”、“丰产坡”、“丰产洼”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丰产田,组成了巨大的小麦大面积高产卫星网。据邯郸、石家庄、保定等五个专区三十九个县的统计,10月底就划为小麦丰产方三百四十多万亩,有些地区大面积卫星田占麦田面积的35%。
为争取实现大面积卫星田,各级党委书记挂帅,组织了丰产方指挥部,从上到下建立了一条小麦战线,实行层层包干,分工负责的领导方法。成安县委规定:万亩以上的丰产方由县委直接包干管理,千亩以上的由乡党委包管,百亩以上的由丰产大队包管。藁城县搞的十五万亩丰产“麦海”,每一“海”以公社为单位建立指挥部,成立专业学校,负责“麦海”的管理,按照区域确定了县、社、队干部二千八百多人,农村技术员和有经验的老农万余人,分块管理,一直包到明年收获为止。此外,各地均以党、团员以及积极分子为骨干,组成了小麦大面积卫星田专业队,采取劳武结合的方法,按战区分营、连、班等军事化组织,加强了小麦战线。
在划方、定片,建立专业组织的同时,各地对小麦大面积高产卫星田都进行了优先管理。很多地区对丰产麦田正在进行检查、“分级”和“提级”工作。安国县各社把麦苗分类排队后,根据幼苗的不同生长情况,分别进行管理,争取入冬前消灭三类苗。目前,这县还进行着抓管理高潮:抓查苗、补苗、保全苗,抓浇水保苗(冻前水),抓冻前追肥;还要普轧一次,耙一次,以防土地裂缝,冻死麦苗。
在搞大面积卫星田运动中,各地广泛发动群众进行了鸣放辩论,大破怀疑论,劳动紧张论、赔本论,统一了思想认识,鼓舞了群众的更大干劲。涉县县委提出“百里万斤川”大面小麦卫星田的计划后,部分干部和群众曾抱着怀疑的态度说:这是“蛤蟆想吃天鹅肉,心高妄想”,小麦在山区根本无法产万斤。通过鸣放辩论,用今年各种作物全面丰产和卫星上天的事实,打破了怀疑论。社员们说“事在人为,地在人种,山沟里不仅要跃进,而且要大跃进”。
本报讯 江苏省自上而下普遍建立一条线的三麦管理领导机构,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又红又专的三麦管理专业队伍,加强对三麦田间管理的领导,坚决做到抓深、抓透、抓到底,力争明年实现小麦千斤省。
江苏省三千三百六十七万亩小麦和元、大麦已基本播种结束,目前,各地的领导重心已逐步转向田间管理。徐州、淮阴两专区,县和人民公社都普遍建立了三麦田间管理指挥部或田间管理委员会,各生产队建立了三麦管理小组,负责领导三麦管理工作。专业队固定地块,固定任务,固定质量,包干负责,从种到收,一包到底。沛县、新沂等县许多人民公社在大面积高额丰产片的田头上搭起工棚,安营扎寨,一面大搞田间管理,一面看护小麦,公社的干部也都明确分工到田,逐日将麦苗的生长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都记到卡片上,及时地研究和确定管理措施。
江苏省在公社化以后,第一次播种的三麦,由于播种时坚持了规格质量,生长情况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一般都达到苗密、苗齐、苗壮、苗旺的要求。全省各地为了严格贯彻水、肥、土、种、密等农业增产措施,坚决保证每亩有四十万到五十万株基本苗,力争块块高产丰收,因此,在秋种基本结束后,三麦的专业队伍即全面地投入了三麦田间管理的第一个战役——开展规模浩大的查苗补苗运动。淮阴专区即出动了百万专业大军夜以继日地战斗在田野里,查漏种、查畦田、查基肥、查出苗等,目前三百五十多万亩早茬麦都已普查一遍。在大检查中,干部和群众自带工具、种子等,边查、边改、边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江宁县丹阳人民公社检查的二千五百多亩麦田,全部补上了种子,已播种的麦田全部挖了排水沟,建立了排水系统。目前全省性的查苗补苗运动正在向深处开展。  (姜韦才)


第3版()
专栏:短评

突击采集树种
开展大规模的造林运动,首先要解决种子问题。今冬和明年全国要造林八亿多亩,需要十八亿多斤种子。因此,采集足够种子是保证今冬和明年造林运动顺利开展的第一个条件。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采集十八亿多斤种子,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有充分的条件可以保证完成。自从毛主席提出实现全国“园林化”的号召以后,人民群众为这个美丽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所鼓舞,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多采种、多种树、种好树已成为普遍要求;而我国的林木种子资源十分丰富,今年又是大多数林木结实丰收年,因此,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开展一次或几次全民性的突击采种运动,就可以满足需要。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了群众性的采种运动,自10月底开始,每天约有十六万人参加,不过几天功夫,已采种七百五十多万斤,为计划数的74.8%。
可是,从各地采种的情况看来,目前进度还很迟缓。不少地区采种工作还没有形成群众性的运动。截至11月6日统计,全国只采到种子四亿多斤,为采种计划的22%。这种情况如果不立即改变,错过了采种季节,采种计划不能完成,明年的造林任务也就有完不成的危险。在今年上半年的造林运动中,就是由于种子、树苗准备不足,有些地区群众造林积极性虽然很高,但没有完成造林计划。因此,狠狠地抓一抓采种工作,已成为各地党政领导一项当前的急务。
目前采种工作所以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在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采种工作被挤掉了,或根本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劳动力紧张是不是就不可能完成采种任务了呢?不是的。各地经验证明,采集树种不需要整劳动力,而且采种工作可以结合各种生产进行。因此只要领导上加以安排,采种任务不仅可以完成,而且可以超额完成。贵州省镇远县在批判了“劳动力紧张顾不上采种”、“绿化已经差不多了”的右倾保守思想以后,采取“三搬”“四结合”的办法:将劳动力搬上山,学校搬上山,林业部门办公室搬上山;结合采伐木材、挖矿、秋收、民兵训练,掀起了一个人人采种运动的高潮。这样,他们不但保证了钢铁、粮食元帅升帐,而且在半个月的时间内,采种一百八十八万多斤,超过原计划二倍多。镇远县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
几年来,群众已创造了许多简易的先进的采集和处理种子的工具。吉林的撸种器,江西的四齿球果采摘器,湖南的宋摘刀,广东茂名的松果刨,湖南零陵的简易人工球果干燥烘房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新工具,各地林业部门应该组织力量加以研究,评选几种有推广价值的,立即组织推广。
现在,各种林木种子都已成熟,有的已经开始脱落。我们必须抓紧时机进行突击,采集树种的计划是可以完成的。


第3版()
专栏:

造林育草变沙漠为绿洲
内蒙和西北将大规模治理沙漠
据新华社讯 我国内蒙古和西北地区明年将全面展开治理沙漠的工作。治沙的具体方针和规划方案(草案)最近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六省(区)治沙规划会议上制定。会议确定从明年开始向沙漠大进军,使万里黄沙变为绿洲,成为林业和牧业基地,为人民造福。
这次会议是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由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和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联合召开的。会议从10月27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
会议规定治沙工作的总方针是: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普遍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改造沙漠与利用沙漠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量造林植草与保护巩固现有植被相结合。治沙规划方案(草案)指出:改造沙漠的基本方法是造林育草的生物措施,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利条件,才能保证加速沙地草木的生长发育。水利开发的原则应当是,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者相结合,远近结合,大、中、小相结合。在全面发动群众向沙漠进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飞机播种、机械凿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方案对科学研究、水利、交通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指出,在治沙工作中要有坚强的思想领导。首先要充分作好思想发动,使广大群众深刻地认识到改造十六亿亩沙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意义,了解到只要我们有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依靠党,依靠群众,沙漠是完全可以征服的。会议要求各地结合今冬明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牧区中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关于治沙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群众中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会议强调在治沙工作中要加强省与省、县与县、公社与公社之间的共产主义大协作;要做到统一规划,分工负责,互通情报,交流经验。目前特别要在劳动力和草木种子方面进行大协作。(附图片)
在宁夏中卫县沿包兰铁路的腾格里沙漠上,采取生物与机械相结合的固沙措施,保护了铁路的安全。    李福铸摄


第3版()
专栏:

谷城县人人搞“卫星”田
本报讯 计划明年小麦亩产三千斤的湖北省谷城县开展了一个干部带头,人人搞试验的群众性的大面积“卫星”田运动。全县小队长以上的干部一万零七百五十六人共建立了“卫星”田二万一千一百零三亩。在干部带头的影响下,全县有四万零九百三十一个社员也都纷纷报名投入了“卫星”田运动,共建立了“卫星”试验田五万九千零十七亩;另外干部和群众合伙建立的试验畈五千二百八十二个,九万二千二百三十亩。全县干部和社员建立的“卫星”田和“卫星”畈就占今年种麦面积三十六万亩的48%。
大面积“卫星”试验畈的建立,是农业增产上一项革命性的重要措施。在开展这一运动时,群众对试验田的认识很不统一,有的认为搞试验田是“肥了小块田,苦了大面积”;另一种人认为“搞个几亩那还行,都像这样搞那受得起呢?肥料没得,劳力那忙得过来呀!”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谷城县各级党委专门组织群众开展了“为什么要搞试验田”“能不能搞试验”的思想大辩论。通过辩论,大家都认识到了搞试验田的好处和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办法。
为了促进“卫星”田运动的深入广泛全面开展,谷城各地还开展了试验田竞赛运动。


第3版()
专栏:

开展人人采种社社育苗运动
林业部召开南方十四省林木种苗现场会议
本报讯 为了总结和交流各地采种、育苗工作经验,以推动人人采种社社育苗运动,林业部召开了南方十四省区(包括河南、陕西)林木种苗现场会议。与会代表于9月28日开始至10月29日止,先后参观了湖南的沅陵、衡阳、祁阳、祁东、零陵和广东湛江地区的茂名、信宜、电白、吴川等地人民公社的林场、苗圃和国营苗圃,最后在湛江市进行总结。
通过现场参观和交流经验,代表们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明确认识到只要坚决依靠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造林绿化种苗不足的困难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湖南衡阳县和广东茂名县都基本上做到了社社队队有苗圃,并创造了较大面积的丰产,群众造林所需的种苗,可以自给自足。茂名县今年上半年采种四十七万斤,育苗六千多亩,育苗面积约相当于江西、浙江或福建一个省的农业社育苗总面积。这些事实,给与会代表以极大的鼓舞,他们一致认为,开展人人采种,社社队队育苗运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会议指出,根据我国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和农村公社化的新形势,在造林方面,不仅要高速度绿化一切荒山荒地,而且要实现园林化和林木快速丰产。因此,今后的种苗工作,必须继续大力开展人人采种,社社育苗和种苗丰产运动,充分供应良种壮苗,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会议总结各地开展人人采种社社育苗运动的主要经验是:一、党委重视,领导动手,统一安排,全民动员。二、政治挂帅,解放思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三、大办公社林场,组织专业队伍,把突击性采种育苗运动与经常的采种育苗工作结合起来。四、组织检查评比,开展红旗竞赛。五、建立育苗辅导网,普及育苗技术。
种苗丰产的主要措施是:一、社社划定和经营管理好母树林,以提高种子质量,巩固和扩大良种来源。二、种子要适时采集,及时处理,妥善贮运。三、在育苗技术上要掌握深耕多耕,细致整地;多量分层施用有机基肥,适当适期追肥;及时排涝抗旱;适当早播、密播和及时防除病虫害等环节。


第3版()
专栏:

八年苦战伏流沙
新华社记者 秦继仑
东临黄河西靠沙,
造林育草好办法,
苦战八年“黄龙”(流沙)伏,
绿树丛中有人家。
一幅渠道纵横,草木葱茂的江南景象,已在塞外的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里出现了。
荣获全国造林模范称号的磴口县,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从腾格里大沙漠飞奔而来的流沙。全县营造起的一百五十多公里的防护林带,一百九十多万亩的封沙育草区,三十多公里的风墙风障和引向沙漠的四十三条渠道,已经驯服了风暴,并层层拦住了滚滚流沙的去路。磴口县的各族人民,在这片绿色长城的卫护下,今年第一次取得了空前大丰收。今年全县预计亩产粮食四百五十斤,提前九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所规定的粮食指标;牲畜纯增24%以上;林业的直接收入约达十九万多元。
磴口县东临黄河,三面环沙,全县像一条带子紧贴在腾格里沙漠的边沿上。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大量对林木的掠夺破坏,使漫漫流沙如脱缰之马,滚滚东侵。近四十年中,已经查明被流沙淹没的村庄,就有十四处。靠近沙漠的农田更是十种九空,颗粒无收。风沙线上的各族人民就这样常年过着“沙漠无情压良田,逼得人们把家搬”的苦难生活。
1949年解放后,磴口县的男女老幼,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大破“黄龙神风”的迷信思想,奋起向流沙宣战。从1951年开始到现在,全县持续地开展了一个大规模治沙运动。群众根据流沙“一喜三怕”(喜风,怕树、怕草、怕水)的规律,大力开展了造林、育草和引水灌沙活动。八年来,全县三万零六百多人,造林九万三千多亩,育草一百九十多万亩,并灌溉沙漠二十多万亩,不仅使全县十八万亩农田免遭流沙侵袭,并保护了阿拉善旗东北部的千万亩草原。
在这场征服沙漠的战斗中,各族青年和妇女是一支最活跃的力量。他们组织了二百二十多个“绿化突击队”和“造林远征队”等组织,每到造林季节,就背着行李、带着干粮和工具进入沙滩,安营扎寨,日夜苦战。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七十二岁的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常大拉(共产党员),除了帮助蒙古族农民植树造林外,几乎一年到头每天在林地里奔波,有时还夜宿在林地,看守林木。全国林业劳动模范武成功(已故)创造的固沙风障,正在全县推广。曙光人民公社双膝残废的社员郭三元,也经常骑上毛驴到林地里巡视检查,有时还爬行在沙滩上,追逐危害林木的牲畜。造林爱林的新风气,已经在磴口县形成,十多岁的孩子都学会了造林护林的技术和知识。
现在,一个规模更大的“万人千马”秋季造林运动已经开始。在三百多里的沙滩线上,人们正在整地、浇水、运输和栽种苗木。他们不但要进一步制伏流沙,并且为改造和利用沙漠,开拓崭新的道路。(附图片)
甘肃民勤县用国产安二型飞机在沙漠上播种沙蒿。
李福铸摄
骑着骆驼在绿化了的沙漠上(民勤)行走,再也不感到寂寞了。
   王得温摄


第3版()
专栏:小常识

沙漠
我国沙漠总面积约十六亿三千多万亩,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绝大部分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六个省(区)。沙漠按其植物覆盖程度可分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植物覆盖度在60%以上,可作为牧场。半流动沙地植物覆盖度在30%—50%之间,其中仍有流沙在移动,如不实行封沙育草或利用不当时,极易变为流动沙地。流动沙地没有植被或植被极少,随风移动,危害最大。在上述六省(区)中,流动沙地约四亿亩;半流动沙地约四亿一千万亩。
沙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古代河流湖泊的沉积、现代河流的冲积以及风力的堆积。此外,也有一部分流沙的来源是受人为影响,如过度的放牧、樵采或滥垦,使原已固定的沙地重新裸露,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流沙。流沙移动速度一般每年在二至五公尺左右,有的可达到十五至二十公尺。流沙的移动方向是随各地、各时主风、次风方向而变化。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数十万绿化大军
猛攻荒滩荒山沙丘
据新华社讯 内蒙古各族人民掀起了秋季突击造林高潮。最近,从满洲里到巴彦淖尔戈壁地带,每天有数十万职工和农牧民组成的绿化大军,向荒山、荒滩、沙丘猛攻。他们已在10月份造林一百八十七万多亩,完成了秋季造林跃进计划的53%。内蒙古各地农村新建立的人民公社,在秋季造林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凉城、赤峰、托克托三县的各个人民公社,把社内生产作了合理安排,抽出十万个男女劳动力,以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的形式,划分兵团和战区,向荒山秃岭进军。造林大军大多由县委书记、县长、公社领导干部率领,他们背上行李、工具,带着干粮和炊具,在山岗插上红旗,安营下寨,冒着风沙日夜苦战,在十多天里完成了造林四十万亩的任务。在流沙为害较严重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等地,各族人民除大量营造防沙林外,还建设了一批民办林场,争取在短期内把沙漠变成绿洲。
内蒙古各族人民今年造林干劲特别大,春夏两季就已造林三百八十四万亩,超额71%提前完成今年造林计划,等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造林面积的79%。现在自治区东部已涌现出五个绿化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