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揭开土壤秘密 叫它听人使唤
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将在今冬明春完成
广东省把技术交给群众,半年内摸清全部耕地底细
新华社广州14日电 在广东省新兴县举行的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现场会议,要求各地在今冬明春结合深耕改良土壤运动,完成全国土壤普查鉴定工作,以适应人民公社全面合理利用土地和实现少种、高产、多收的要求。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土地利用总局联合召开,出席的有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科学研究机构和农业行政部门的负责干部、专家、教授、研究员等三百二十多人。在10月21日到11月5日的会议期间,代表们曾分别到广东省的新兴、云浮、广宁、四会、新会、南海等六县参观,学习开展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经验,并互相交流了各省的经验。会议结束时,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作了总结报告。
会议认为,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鉴定工作,是保证人民公社实现少种、高产、多收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措施。从我国已经实现人民公社化、农业生产向大面积高额丰产方向发展的新形势来看,揭开土壤的秘密,叫土地听人使唤已经成了群众的迫切要求。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准备逐步实行农田种植“三三制”和“园田化”的农业生产大变革。各地已决定明年开展大面积的高产卫星试验田运动,要求单位面积产量以数倍计的速度增长。因此,目前在全国开展土壤普查鉴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土壤普查鉴定,摸清各类型耕地的土质、特性,才能按土层深浅订出深耕指标;分别土质提出各种改良措施;根据不同土壤合理施肥,不断提高地力,变低产为高产,让高产更高产;以及平整土地,掌握土壤对机械化耕作的适应性和调整排灌系统。同时,领导与群众对土壤心中有数,才敢于更大胆地改革耕作技术。
依靠谁来开展土壤普查?代表们在广东省实地观察和互相交流经验中深刻体会到:过去依靠少数技术干部包办作零敲碎打的土壤调查的道路,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生产飞跃发展的需要。只有依靠广大群众、把技术交给群众来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广东省今年3月试点,8月才全面开展土壤普查,由于依靠群众,采取“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方法,前后半年内便基本完成全省土壤普查工作,同时培养出大批农民技术员,使普查结果迅速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各地的经验也表明:群众学习土壤普查技术应以现场实习为主、以讲课为辅,只要贯彻执行科学名词通俗化、农民用语统一化和讲课形象化,广大农民就能很快掌握土壤普查技术。代表们在南海县跃进公社看到,这个社的男女老幼都已掌握了分析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中有效氮、磷、钾的速测技术,用来指导深耕改土和分层施肥。
会议还认为:土壤普查工作必须边调查、边规划、边实施结合进行,以达到紧密为当前生产服务的目的。广东省许多地区经过群众自己作剖面调查,查出耕地由于过去盲目施用石灰造成板结现象后,立即采取改良措施,因而迅速提高了产量。
会议强调指出:要在今冬明春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群众性的土壤普查工作,最重要的是政治挂帅,书记动手。
本报讯 广东省依靠群众开展土壤普查,仅花半年时间已基本摸清全省耕地底细,并迅速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过去仅靠少数技术干部包办土壤普查和“野外调查、化验室化验”的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生产飞跃发展的需要。今年3月开始,广东省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是采取“依靠群众、土洋结合、紧密结合生产、边普查边改良”的方针进行的。全省技术队伍分别在各专县建立试点和举办短期训练班,将技术交给群众,采取田头讲课、现场实习、边学边做的办法,逐级培训干部,培养大量农民技术员。通过总结试点的经验,组织参观评比,群众亲自见到普查后所采取的措施在生产上马上见效,对开展土壤普查更重视了,将它看成是“给耕地看相、摸脉医病”,从而推动这一工作迅速进行。由8月份开始以点带面的全面铺开后,全省一百二十个县市的土壤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各地摸清了各类耕地的特性、土层厚度后,已先后开始进行土壤改造和合理施肥,避免了盲目性。一些过去因没掌握好土壤性能而施肥不当或农作物种植安排不当的也及时得到改正。许多地区按照普查结果已合理地改造了地形,根据降雨量、坡度做好了水土保持,将坡地变成梯田,把荒山变成花果山,对机械化耕作的土壤适应性也开始全面规划。
这次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把技术交给群众后,不仅速度快、调查的地层多,更重要的是大量成长起来的农民技术员(仅六个专区就训练出近十万名农民技术员)掌握科学知识后立即运用到生产上去,紧密指导生产和推动生产的发展。过去一些认为农民群众不能测绘土壤图、不懂化验工作的论调也被事实所击破。各地的经验证明:土生土长的农民对本地区的地形、土壤分布了如指掌,测绘出来的土壤图界线清楚细致,连小小一丘田都能在图上一目了然,而且易看实用。经过短期训练和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广大农民技术员已掌握了土壤酸碱度和有效养分——氮、磷、钾的速测技术。
土壤普查既是技术性而又是政策性和群众性的工作,既要紧密结合生产中心,又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广东省经验证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的保证。  (郑世文)


第3版()
专栏:

春风吹遍草原 人民公社花开
青海、内蒙古、甘肃牧民欢欢喜喜办公社
本报讯 青海省广大牧业区的蒙、藏等族牧民群众,在刚成立牧业合作社不久,紧接着又掀起了一个大办人民公社的高潮。从8月下旬开始到现在,牧业区六个自治州的二十五个牧业县,已经有十八个县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和海南、海北、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全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还没有实现公社化的县,牧民群众也正在积极地酝酿讨论。
当举办人民公社的消息传到草原以后,广大牧民欢欣鼓舞,立刻写大字报、申请书要求加入公社。在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牧民们穿戴上新衣新帽,高举红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赶到会场去庆祝。他们高兴地说:牧业社好比骑上骏马,人民公社好像坐上了汽车,它会把我们带到共产主义社会。
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平均每社有四百几十户牧民和四万到六万头牲畜。广大牧民群众在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立即实行定居放牧,结束了几千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在成百顶帐房围拢起来的定居点上,举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幸福院、学校、医疗室、供销站等文化教育和生活福利设施;同时建立起民兵组织,实现了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有的人民公社还实行了基本生活资料半供给制,使牧民群众多少年来愁吃愁穿的悲惨生活一去不返。生活在幸福院里的老牧民们,专门有人送茶送饭,问寒问暖。有些老人主动找干部谈话,衷心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晚年。
牧业区人民公社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牧业区工、农、牧业生产的跃进。泽库县的十一个人民公社,统一调配了劳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开荒一万四千多亩,割贮青干草一千五百多万斤,修棚搭圈一千四百多个,修水渠二十三条,可灌溉草原一百多万亩。海西在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已经举办起大小厂矿五百多个。
据新华社讯 内蒙古自治区三十多万各民族牧民,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正沿着人民公社化的道路高歌猛进。目前,在广阔的草原上已经建立起九十三个人民公社,加入公社的有三万九千多户,占全区总牧户的46.6%,这些公社都是苏木(区)、社合一,工农(牧)商学兵五位一体的。还有一百七十二个大牧业社已经搭架,准备建立公社。
内蒙古畜牧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是在党的领导下,自治区牧业大发展,各族牧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日益高涨的结果。从1952年,自治区牧民就开始试办牧业社,经过1956年的大发展和去年的全面巩固,牧业社的牲畜每年都比个体牧户增长一倍到几倍。今年7月间全区实现了牧业合作化,草原上的生产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全区的一百七十多万头适龄大母畜中,现在84%以上都受胎怀孕,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区已打草六十二亿斤,比去年增长一倍多;改良绵羊一百三十多万只,到年底能够达到三百万只,将比去年增加二十多倍。这不仅给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又一次使各民族牧民体会到合作化的优越性。为了适应生产大跃进的需要,草原上的牧民现在又快马加鞭,热烈要求在牧区建立人民公社。
畜牧区的第一批人民公社,现在已经给草原上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有八十四个公社在草原上第一次炼出了铁。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的二十个人民公社,已经兴建起一千多座乳粉、皮毛、铁木等小型工厂,并且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红专大学十四所。绝大部分公社都建立了自己的乳粉厂、缝纫厂、兽医站、卫生所和小学、托儿所。部分公社还成立了科学研究室(所)、广播站、图书室、电影放映队、马技队、歌舞剧团、俱乐部和食堂。
据甘肃日报消息 肃南、肃北、阿克塞、天祝等四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县,分别于10月底和本月初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至此,全省广大牧区,插遍了人民公社的红旗。
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牧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开始起了很大的变化。天祝藏族自治县已经普遍建立了公共食堂,并且吃饭已全部实行供给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已建立公共食堂一百六十多个,一向分散居住在山沟里的牧民,大都到食堂里吃饭,彻底改变了做饭“三石一顶锅”的落后面貌。托儿所、俱乐部在草原上普遍建立起来了,广大的妇女也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人民公社的建立,把牧区的畜牧业生产及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到处是一片新气象。全州新建地方厂矿作坊六万多个,其中骨干厂矿四千多个。学校、托儿所已普遍办起来;除四害、讲卫生也出现了高潮。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提出保证牧畜安全渡过冬春,不损失一头牧畜,适龄母畜达到全配全怀,明年做到饲料饲草自给。另外,他们还组织了一个野外专业队,保证年内打猎肉五十万斤。这个县本来没有炼铁任务,在实现人民公社化后,自动提出要在今年内炼铁五十吨。天祝藏族自治县通过建立人民公社,大大加强了民族团结,全县三十四万多亩庄稼,在五天内就全部运上场,并且提出要快打、快藏、快交公粮,改变了往年9月收秋腊月打场的习惯。在全县实现公社化的这一天(5日),全县的煤炭生产放出了日产八万吨的卫星。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在人民公社化后,组织了一百六十人的劳动大军和二百峰骆驼的运输大队,从事钢铁生产、深翻地、接冬羔、保畜过冬等各项工作。(附图片)
内蒙古草原上的羊群(民族画报社供稿)


第3版()
专栏:

普查土壤 合理利用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中曾经指出:“水肥土种密”的中心是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掌握关于土壤的系统知识。要有效地改良土壤,必须进行土壤普查。要获得高额丰产,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在人民公社化以后,需要根据大面积高额丰产和加速发展多种经济的要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而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以全面的土壤普查为基础。
各地的高额丰产经验证明,只有摸清了田土的底细,才能按土层深浅,订出深耕指标;才能区别土壤肥瘦,合理施肥;才能平整土地,把坡地变梯田;才能变低产田为高产田,让高产田更高产。因此,今冬明春在全国范围内结合深耕、改良土壤,开展一个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依靠谁来做这项科学工作?过去是依靠少数技术干部组成专门的工作队来做土壤普查工作,就是所谓“干部作,群众看”的办法。依靠少数技术干部来搞土壤普查,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也不一定搞得完,即使搞完了,也与直接利用土地的广大农民不发生关系,农民很难充分利用这份土壤普查的成果。问题很明显,我国土地这么大,要搞全国范围内的土壤普查工作,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把技术交给农民,让他们自己来做土壤的测量和化验,才能达到多快好省的要求。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最熟悉,如果再告诉他们一些土壤科学知识和技术,他们一定能够正确地鉴定本地的土壤。广东省所以能在短期内完成了大面积的土壤普查,就是因为充分发动了群众,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
用什么方法来搞土壤普查呢?既然这项科学工作必须主要依靠农民群众自己来做,那么就必须采用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方法。既有土办法,也有洋办法;既用土名词,也用洋名词。在这项工作过程中,必须处处使技术和群众相结合,以群众中的技术人材为主,使土专家和科学部门的技术人员各尽所长,共同做好土壤普查工作。
土壤普查工作必须与生产密切结合,尽量为当前的生产服务。通过土壤普查所绘制的土壤图,应当是一幅农业生产上的作战指挥图。
还要看到,人们不可能经过一次土壤普查,彻底掌握土壤的全部情况,同时土地改良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必须采取边生产、边改良、不断改良,长期改良的方针。土壤改良也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结合灌溉和推广良种、密植、田间管理等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对于脱离生产、孤立地搞土壤普查的偏向必须加以防止。四川省南部县的土壤普查和当前的生产实践结合得密切,因此收效很大。这个县的新立五社有十多亩秧苗发红,经过土壤普查,知道是因为土壤酸度过大,于是及时追施了石灰,使秧苗很快转青。社员十分满意地说:“这办法真好,能使红秧转青。”可见土壤普查只有结合了当前生产,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
土壤普查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要有不同的要求。这就是说,要分别水田、旱地、水浇地、山地、海淤等不同田地的情况进行具体查勘。广东、江西提出水田十查,广西提出八查,浙江提出水田、旱地八查、荒山六查、海淤七查等。这些要求都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拟定的。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是好的。
各地进行土壤普查工作有早有晚,进度不同。凡是普查工作基本完成的地区,应该进一步努力,全部完成普查,并将普查的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普查工作已经开展的地区,应该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保证完成任务。尚未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应当做好准备,迅速开展工作,迎头赶上去。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政治挂帅,书记动手。工作一开始,就应当充分发动群众,组织鸣放辩论,破除迷信,打破对于土壤科学神秘的观念,使群众大胆去干。在这项工作中还要组织科学部门、农业部门的力量,共同组成土壤普查协作委员会,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力量。
目前,各地正在动手开展大面积高额丰产运动,广大群众对改良土壤有迫切要求,在这样情况下,土壤工作必须紧紧跟上去。各地一定要把土壤普查工作安排到当前的工作日程上去,力争在今冬明春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组织专业队陪伴小麦过冬天
山东开展补苗浇水追肥田间管理运动
本报讯 山东省千百万农业大军,在胜利完成秋种任务后,分出一支劲旅,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以查苗补苗、浇水追肥为中心的麦田管理运动。
现在这个省的七千万亩小麦,正在扩杈倒股、发根盘墩,一片片绿油油的连在一起。广大农民为了要实现小麦千斤省、万斤县,树立了持久战的思想,要陪伴小麦过冬,要看着苗子生长,一直到收割为止。现在全省各地的麦田管理大军,或者组织黑白班轮番作战,或者建立专业队,实行流水作业。管积肥的,到处搜集土杂肥,造坑肥;工人们日夜赶制土化肥;饲养人员,赶积圈肥,一边积一边运。水利大军也开始按照小麦的需要,大搞水源水具。
山东省麦田管理运动所以能如此迅速全面开展,主要是掌握了劳逸结合,苦战一段休整一下的领导艺术,战士们精力充沛,指挥员思想明确,战斗力愈战愈强。这个省在完成秋种任务后,许多县召开了万人积极分子大会,总结生产,交流经验,布署下段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后,拿出几个晚上,在群众中辩论,实际上是一次全民性的大练兵大休整。通过这一有力措施,干部群众既得到休息,又武装了思想。少数人所谓“麦子种的好、长的旺,不管也丰收”;“只能小面积高产不能大面积丰产”以及认为苦干一年冬季该歇歇等右倾保守论调,在这次休整中间,广大群众给予了系统的批判。
这个省在具体领导麦田管理时,还推行了几个基本的管理制度:一是根据少种、高产、多收的精神,建立基本田制度。如聊城专区共种小麦一千四百万亩,准备种好一千万到一千一百万亩,平均每亩收二千到三千斤,其他的麦苗移到大面积丰产田里,集中加工施肥。这些基本田,都采取层层包干的办法一直包到组或人。二是人民公社普遍建立与训练专业队。现在很多县和人民公社建立了麦田管理指挥部或委员会,营、队建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并选拔了一批技术能手参加管理。高唐、莘县等县还专门训练了数千名小麦技术管理员,这些人都分亩分块,实行产量、措施、技术规程、管理人四到田。三是推行“管理如绣花”的最高标准的管理方法。很多地方组织大检查进行麦苗大排队,分别不同地块,制定农业操作工序,人们称之为“小麦管理宪法”。
由于推行了这些基本的管理制度,现在进行小麦管理的各路大军,确实像绣花一样,精心进行幼苗的培育。如追肥时从麦垅一傍耐心的开沟插眼,追上肥再一垅垅的推平、浇水,而后再松土保墒,还把一个个的小土块碾碎。人们在自己的基本田里每天逐垅逐段的看它几遍,发现一寸空白地,也要补上一株苗。


第3版()
专栏:

出色的土壤土专家甘志锦
根据动植物生长鉴别土壤肥力、性质
本报讯 广东省新兴县红旗公社老农甘志锦能通过观察动植物生长情况鉴别土壤肥力和性质。最近在新兴县举行的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现场会议,邀请他作了专题报告。
这位六十四岁的土专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土壤科学工作者说,土壤的肥力不同,生长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和野草也各有差别。他举出:土狗(蝼蛄)、蚯蚓、田螺、饲料草等喜爱生长的田土,肯定是肥田;蚂蝗(水蛭)、猫毛草(叶呈针状,根群特别发达,牛也不愿吃的一种草)等生长的地方,都是强酸性的铁锈水田或黄泥田。在不同耕地里发现同种生物的数量相近,便可以判断这些田土类型相似。
为什么不同土壤会生长不同的动物植物?甘志锦详尽地解释说这是由于动物植物生存依赖的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如土壤温度、湿度、粘性、松软和硬实等,决定了生物的分布。他以沙三泥七的肥沃田与黄土粘结田作对比。前者泥土松软,有机质多,幼虫多。后者泥土粘结硬实,有机质少,幼虫少。因此,蝼蛄、蚯蚓、田螺等动物在前者既容易找到食物,也容易钻进土层自卫,而后者对这些动物生存却不利。甘志锦还辩证地论述了土壤动物对农作物的作用。他举例说,蝼蛄在水稻田里寻找食物,破坏了作物根群,但掘松土壤和排泄出肥料,却帮助了耕作层加深而有利作物生长。今年初,到新兴县作土壤普查的技术人员,对甘志锦所判断的土质挖剖面作化学分析,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郑世文)


第3版()
专栏:

广东积极发展自流排灌 保证高产农田不怕旱涝
本报讯 广东省根据明年实行水稻少种高产多收,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的计划要求,已开始了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
广东省计划明年把现有的三千四百万亩水稻面积,缩减到二千二百万亩。仅早稻一项,要求平均每亩产量三千斤,其中有10%每亩产量一万斤。由于大面积高产,因此,对排灌的要求特别严格和细致,每一亩田都要有十分充足的水源,做到要多少有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有;也要做到大雨不积水,当天就能排泄。这样,从每个灌区到每一丘田都必需有完整的大小排灌渠道和各种形式的田面沟构成自流灌溉,才能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实行科学用水。同时,明年一千八百万亩经济作物也要求全面高产,其中一些主要经济作物,也需要像稻田一样的水利条件。因此,全省的灌溉用水量,比过去高一倍以上。但是,全省现有的水利设备,还缺乏完整的排灌系统;全部蓄水工程的库容蓄水量虽然基本适应今年农业大跃进的要求,但达不到明年需水量的一半,涝灾、水灾也未过关。
针对这些新情况,广东省决定今冬明春的水利建设,首先要确保明年二千二百万亩水稻与一千多万亩经济作物即使遇上大旱、大雨也要大丰收。这些水田平均每亩蓄水量要由现有的三、五百公方增加到六百公方、八百公方。抗旱能力从过去不到四十天和六十天左右,提高到一百二十天,一百八十天以上。此外,全省一千多万亩旱坡地,也要保证每亩蓄水量达二百五十公方。
由于这几年兴建的一百七十多万宗水利工程中,大中型工程只占总宗数的万分之四左右,而且大中小型工程孤立分散,蓄水量小,不能满足明年灌溉要求。各地现在按照明年的耕作区和耕作规划对水利设施的要求,重新以河流为对象,以灌区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从拦蓄山洪、雨水、开发水源、根治河流等各方面着手改变现有的水利面貌。今冬明春准备完成等于去冬今春水利工作量近四倍的三十多亿土石方中,改变现有水利设备系统的扩建和增建工程就占了绝大部分。已经动工或作施工准备的五百四十多宗大、中型工程,遍布在小型工程最零散和骨干工程最缺少的地区。这些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它们所在流域或灌区内引蓄系统的总枢纽,在许多由小型工程组成的“水库群”中起调节水量的作用。每个灌区都准备把现有的山塘、水库和河、溪联结在一起;加上新挖大量的引水渠道,以及沿河、沿渠增建许多引蓄结合的工程,好叫天上雨水、河中流水和地下水相连相通起来。这样,全省从山区、丘陵、平原到沿海地带,将形成一个大中小型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葡萄串式”的自流灌溉系统。
中共广东省委6日已指示各地,秋收一结束,全省立即要组成三百万水利大军,大干三个月,掀起一个比去冬今春工程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施工速度更快的水利建设高潮。


第3版()
专栏:

淮北河网化的现在和未来
本报记者 于明 石正章 汪伟民
解放前,在多数的年份里,这时在安徽省淮北地区正是洪水退后,树倒屋塌,乌鸦乱飞,原野一片凄凉,人们四散逃荒。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和自然不断地进行了斗争,治理了淮河。但是旱涝灾害,特别是涝灾,仍然像一块石头,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但是,一年的生活翻了个天。过去可怕的水,现在被人们用河网化的武器制服了。你听农民怎样歌唱河网化吧:
“水网好似一匹罗,铺在地上赛‘天河’,天上‘天河’没有水,地上‘天河’水真多,车到田里搞稻改,处处唱起丰收歌。”
幸福的图景
一提起河网化,人们就禁不住喜笑颜开。因为党已为河网化地区的人民制定了更加幸福的图景,只要人们用劳动争取,这个图景很快就变成现实了。这幅图景是怎样的呢?
这里的河网,将由上口宽四十到六十公尺的十数条大的新河道,和原有河道交会,在全淮北地区组成大的河网;在这些网里又有上口宽二十到三十公尺的小河道组成小的河网。大小河网的河道,都有五公尺到六公尺深。河网建成后,全淮北将变成一块块的“田”字形,半公里就有一条二十公尺宽的河,一公里就有一条三十公尺宽的河。一个县里的河道,就比我国的运河还要长。如阜阳县全部河网建成后,将有七千公里长,而我国运河的长度才一千七百多公里。淮北河网化后,将有十四万多公里可通轮船和木船。轮船航道比现有的增长六倍多,木船航道增长六十六倍以上。这将作到乡乡社社能通船,走遍淮北能行船。
这里的公路,将随着河网的发展而建成稠密的公路网。公路用治水挖起的土和砂矼修建的,这些砂矼路将平坦坚固,风雨通车,好似城市的洋灰路。淮北将由此修建起三万三千多公里宽阔的公路,比现有的公路要增加十一倍还多。
河网建设的同时,人们都在进行栽树。拿亳县为例,他们将在河堤的里边栽梨树,外边栽葡萄树、花红树,堤的顶上栽腊条,还要栽杉树、茶树和竹子。这样,河网的田字形将同时变成树林的田字形。整个淮北就要成为一块块的园林了。
河网的上面,将船闸、水闸林立,每个闸和出水口的地方,都能利用水的跌差来进行发电。
经过修建河网,全淮北原有四千多万亩耕地,将有四百多万亩的面积变成常年蓄水,经营水产。
这里实现河网化后,就是根治淮河告成了,毛主席提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实现了。这里完全能控制自然,蓄排自如,水旱不怕。
淮北实现河网化后,粮食每亩产量将提高几十倍。这样淮北地区就要大量转向发展经济作物,经济林木,多养水产,多养奶牛和猪羊了。
淮北河网化后,人们坐在津浦车上看吧!数不清的河道纵横交错,有60—70%的土地都改种了水稻,河道两岸宽阔的公路上汽车在奔驰,各种船只在河道中穿梭而过,夹道的果木林和防风林带使整个淮北园林化了,随着工农业的跃进,这里的农村实现了电气化,机械化,城市化,麦浪千里,稻禾无边,河中鱼虾不竭,田间鹅鸭成群,到处清水绿荫,遍地果木花香。
今年显示的优越性
去冬以来,淮北农民为了使这幅美丽的图景成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大无畏搏斗。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凭着他们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共挖了近四十亿公方土,新挖和整修了将近十八万条大中小沟河,在沟河四周新筑和整修了数十万个塘坝、蓄水坝、圩堤、水井,在广阔的淮北平原上形成了河网化的雏形。这仅仅是伟大的淮北河网化工程的一个开端,但它在今年的农业生产中,已起了明显的作用。当今春小麦受到霜冻袭击时,由于利用沟塘的水灌溉,没有造成灾害;后来小麦发生锈病时,又由于沟洫起了便于排水的作用,从而大大地减轻了锈病的危害程度。这样,为今年的小麦大丰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今年淮北的将近二千六百万亩小麦,平均每亩收到一百六十多斤,每亩比去年多收了五十五斤。河网化工程,对水稻增产的作用更大。今年上半年,淮北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旱情超过了解放后最旱的一年1953年。但是,由于今年做了河网化工程,可以从沟渠和水井中取用地下水,保证了淮北大规模改种水稻对雨水的需要,水稻的播种面积由去年的一百零七万亩增加到五百三十万亩。后来,秧苗栽下去了,淮北北部又遭到了连续大雨的袭击。由于雨水在河网中积蓄起来,基本上没有造成内涝灾害。在抵制了这些旱涝灾害以后,今年淮北的水稻就获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阜阳专区临泉、阜南等七县已收的六十多万亩中稻,平均亩产都在千斤以上;其中临泉县已收的十二万多亩中稻,平均亩产一千三百五十多斤,并且出现了六十五个双千斤社和三千斤社。基本上实现了河网化的地区,水稻获得了更大的丰收。濉溪县卧龙湖农民经过去冬今春一场苦战,做到了“沟渠纵横井连塘”,实现了河网化,成为“满湖稻穗放金光,风送十里稻花香”的小江南。这里水稻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十二倍,每亩水稻预计可收一千二百斤。
河网化不但使粮食元帅升了帐,而且很多地方一边挖河、一边把河堤修成了公路,做到了“河成路就”。从飞机上往下了望:淮北的大地,已形成了蛛网似的水陆交通网。有些新开出的河网,现在已开始为钢铁生产和工业建设服务。在蕴藏耐火砖原料焦宝石非常丰富的烈山地区,成千成万斤的焦宝石已通过新开航道运往安徽各地。历史上没有通过船的阜阳到郭沟一线,现在船只来往频繁,各种工业建设器材不断运出。至于乡、社利用新开的河网运粮运肥的好处,更为明显。我们坐上了小汽船行驶在蚌埠市郊区路西乡的河网里,新培养出的驾驶员、共青团员丁锦雪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说:“用船拉东西,一船抵得上三辆牛车。”一次他们运麻,和牛车同时装运,但船运两趟到了家,牛车一趟还在半路上。河网化不但减少了大量的运输人力,而且也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过去肩上挑,现在水上飘,一阵风儿来,两手掐着腰。”昔日的沉重的肩挑劳力,已被轻快的船运所代替。
再干一冬春,实现河网化
“再干一冬春,实现河网化”,英雄的淮北人民即将掀起一个比今春规模更大的水利兴修运动。现在平原上有二十多处重点示范工程已经提前动工,三十多万农民编成水利营、水利连等组织,开上了工地。他们一开头就显示出了锐不可当的气势,出现了干劲大、动工早、人马齐、工具好、效率高等特点。在濉溪县,本来估计只能组织一万五千人去挖河,结果到了二万多。有三万人在劳动的宿县紫芦湖河网化工地上,集中了各种新式工具进行挖土、运土,每人每天的平均工效已达到了十二公方。与此同时,全面动工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在辽阔的淮北平原上,数千水利技术人员在成千成万人民的协作下,勘测了地形,并已开始把计划开挖的大小河道放了样。现在整个淮北大地,已被划出了田字形的而且是河河相通的河网图案。
各地十分重视治水工具的准备工作。他们一面精选、创造各种运土工具,一面又大量生产滚珠轴承,决定要把运土工具滚珠轴承化。一个界首县,就已把二千辆运土车全部装上了滚珠轴承。人们决心依靠工具的不断改良、劳动组合的不断完善,把每天每人的挖土工效提高到十五——二十公方,一个冬春就要在这个平原上挖三十五万公方到四十万公方土。他们要挖得水旱灾害永远被消灭,挖得大的河道通轮船、小的河道通木船;他们还要挖得到处建成水电站,叫淮北平原黑夜也要大放光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