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场大辩论 质量大跃进
河南几万张大字报猛攻保守思想开展生铁质量竞赛
新华社郑州12日电 河南省六百万钢铁大军正在大力提高炼铁质量,开展炼优质铁的运动。
各地在发动群众提高铁的质量的时候,首先打破那种认为“要多就不能好”、“土法不能出好铁”等各种思想障碍,组织群众开展“为什么要生产优质铁”、“能不能生产优质铁”和“怎样才能生产优质铁”的大鸣大放大辩论。仅安阳县钢铁大军就贴出三万一千多张大字报,猛攻了各种保守思想,并且提出保证提高质量的决心书一万一千多份;同时,厂与厂、炉与炉之间还提出条件,展开质量竞赛。
现在全省的钢铁大军正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掀起热火朝天的献策献计运动。他们提出数以万计的合理化建议。很多人为了提高铁的质量,废寝忘食地在那里改进炉型、设备和操作技术,并且普遍地在加厚炉壁、改冷风为热风,仅新乡、洛阳两专区最近改成的热风炉就有一万一千多座,使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中共郾城县委第一书记和各乡党委书记同工人一道在炉前操作,针对炉子毛病改进炉型和冶炼、配料、修炉、添料等技术以后,使全县正常生产的土高炉全部炼出了灰生铁、含铁量达到93%到97%。鲁山县“八一”钢铁厂由于采取一师带多徒的办法,并且开展竞赛,全厂将近三分之二的工人已能掌握全套技术,生铁生产已达到正常化、高产化、优质化,并且消灭了烧结铁。
不少地方通过群众性的检查评比,及时发现和推广群众创造的产量高、质量好的优秀炉型,废弃那种不好的大炼铁窑和大土方炉。各地钢铁大军目前都在赶建铁水畅流的小高炉。中共洛阳地委要求11月份在全区建设这种小高炉三万三千多座。临汝县一万八千多名建炉大军,最近建成的新土高炉已有四千九百多个。


第2版()
专栏:

怎样提高土铁质量
吴宝顺
目前小高炉炼出的土铁,矽、锰、碳的含量很低,而硫却很高,这给炼钢造成很大困难。因此,提高土铁质量,是保证炼钢任务的一个重要措施。
提高土铁质量,首先要求小高炉出灰口铁。灰口铁是冶炼温度比较高的铁,矽的含量较大。这种铁必须温度比较高的炉子才能炼出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炉的温度呢?根据小高炉的特点,应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一、在可能条件下,应预热进入土高炉的空气,增加燃烧带的温度。有两种办法,一是在进入高炉的热风管上加上比原热风管粗两倍到一倍的管,使风来以后进入粗管,粗管下面用煤来加热,这样即可得到热风。一是在炉底安热风管或炉喉处接风箱,利用炉顶的废热来加热。由鼓风设备来的风在风管和风箱内通过再送入炉内。
二、炉墙用绝热层。现在许多地区的土高炉的耐火材料和外边的红砖没有绝热层,使大量的热散出,炉子温度提不起来,不能保持高温。因此,这些炉子在检修时可以考虑加上,新建的炉子则应加绝热层。绝热层的厚度应在三十到五十公厘,其材料可用粉碎的高炉渣和煤灰的细末。
三、炉底下部用防潮层。为防止地下来的潮气,在炉底下面、炉基上面可加一层油毡纸,在油毡纸上面用红砖或青砖摆上花洞,在通向外面的地方再留一个孔,有潮气时由此孔冒出。但孔不能留两个,以防止在炉底下面产生对流造成冷却。
四、冬天炉子容易冷却,应在迎风的方向上(一般是北风)砌一挡风墙,用泥坯就行。
提高土铁质量另一问题是降低含硫量。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一、把土焦中的硫和灰分尽量降低。主要方法是把炼焦的煤粉用水洗一下减少灰分,这就给降低含硫量创造了条件。
二、铁砂炼铁,最好先经过烧结搞成烧结块。在烧结过程中加入石灰,这样可更有效地减少含硫量。
三、焙烧矿石:有些铁矿石是磁铁矿,磁铁矿的组织细密、还原性很差,如果在入炉前用煤或土焦加以焙烧,可使矿石容易破碎,还原性加强,还可去除一部分硫。焙烧矿石的方法也很简单,用红砖搭一小炉,炉上面是开口的,下面有炉条,靠炉条上面留一小口,矿石和燃料由上面加入,由下面可以扒出,将矿石烧红即可。
四、土高炉的配料要准确,可增加石灰石把碱度提高到1%,这对去硫和铁的还原都有好处。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出好铁 炼好钢
目前,我省钢铁生产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铁的数量问题已经解决了,提高生铁质量,则是一项新的任务。因此,省委提出:11月份在继续增加数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质量,开展生产好铁竞赛运动。
有人说,提高质量就完不成计划。这是没有根据的。相反,由于质量的提高,生产走向正常,完成计划会更有保证。比如为了提高质量,要增加炉温,不仅使白铁变成灰铁,而且可以减少和消灭炉子结底现象,产量、质量可以同时跃进。
有人一直怀疑,土法炼不出好铁。因而一说提高铁的质量,他们又迷信“大、洋、专,”不相信“小、土、群”。我们认为,群众既可以解决数量问题,也一定可以解决质量问题。土办法一定会炼出好铁来。如郾城炼铁厂的小高炉,由于改造了炉型,改进了操作技术,炉炉炼出灰生铁;鲁山瓦屋八一钢铁厂,也是进行了技术改进,消灭了烧结铁,提高了铁的质量。当然,我们在坚持“小土群”方针的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小洋高炉。这样,钢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将更有保证。
提高生铁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发动群众,进行技术改革。要开展“为什么生产优质铁?”“能不能生产优质铁?”“怎样生产优质铁?” 的大鸣大放大辩论,使广大职工认识到生产优质铁对炼钢生产的重大意义,在通过算大账、算细账,提高群众质量观点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献策献计,进行技术革新。在具体措施上,要选择优良炉型,保证炉炉流铁水;冷风改热风,增加炉温;合理利用燃料、原料、溶剂等,以保持成分的稳定性;在操作上要制订上料、出碴、开口的操作规程,使小高炉“少吃、多餐、吃细粮”;加强化验工作,培养化验力量;特别要注意提高钢铁大军的技术水平,推行“五化”,加强生产的管理工作,使钢铁生产有秩序的进行。
(河南日报)
生产生铁是为了炼出钢来,同时用铁铸造各种机器。钢的生产本身又是为了轧制各种钢材,以供基建和机器制造之用。如果铁的质量不好,含硫磷过高,就炼不出合格的钢来,这种不合格的钢锭就轧不成钢材。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各经济部门是急需装备各种机器的,为了大量节省劳动力,也需要加紧制造各种机器;我们各基本建设单位,各项水利工程,都急需钢材使用。没有大量的好钢好铁,就将拖着工农业大跃进的腿,阻碍各项建设高速度前进。
产量与质量两者是不能分割的,高产量同时就要高质量。没有质量内容的高产数字,实际上是低产。没有高产量的基础就不能谈到质量。现在大家对生铁高产已摸到了门路,就应该、同时也就有可能来注意质量了。为了生产更多的好铁、好钢、好煤,那就必须进一步发动群众,我们能够依靠群众提高了产量,使我们的钢、铁、煤的产量,提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过了产量关。那么今后我们也一定能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努力提高生铁的质量。为此我们要求有高产“卫星”,也要有高质量的“卫星”。我们坚信土铁炉能有高产量也能有高质量。 (新湖南报)


第2版()
专栏:

粗粮当细粮 土铁炼成钢
重庆各钢厂掌握了吃土铁的规律
据新华社重庆12日电 重庆各钢铁厂小型平炉从10月份起,开始大量用土铁炼钢,现在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土铁炼钢的规律。到目前为止,各钢铁厂已经使用了四川、贵州两省几十个县的土铁。
这些土铁含硫、磷等有害杂质多;含矽、锰成分有的很高,有的很低。含杂质成分高,炼钢时就不容易消化,冶炼时间长,容易损坏炉体,因此工人们都把用土铁炼钢称为吃“粗粮”。同时土铁来源很复杂,成分没有一定规格,因此给冶炼技术上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重庆钢铁公司小平炉职工最先用土铁炼钢时,他们用20%到30%含硫量很高的土铁与大厂生铁掺合冶炼,曾使每炉钢的冶炼时间拉长一、二小时,还常常把炉顶和炉墙烧坏。后来车间里组织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公司党委书记和技术领导干部亲自参加试验,首先在炼钢的溶化初期就尽量多扒去酸性渣子,把熔解在钢渣中的硫、磷排除一部分;然后在精炼过程中,又多加石灰、白云石等作造渣剂,并且多用氧化铁皮降低石灰熔点,使钢渣活跃,钢水沸腾很好,杂质就和石灰、白云石产生氧化作用,多扒几次钢渣就把这些杂质大量扒出炉外。同时,这个车间还用石灰、白云石、苏打混合脱硫剂在化铁炉进行脱硫。这样,在大量使用土铁炼钢后,不仅在冶炼时间上受的影响大大减少,并且保证了炉体不受侵蚀或烧坏。到11月9日停炉中修为止,这个车间两座平炉炉龄已达三百零五炉。钢的质量也全部达到了国家要求。
重庆钢铁公司小平炉的经验传到重庆第三钢铁厂以后,也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个厂最近炼钢原料掺用土铁的比例已达80%。他们除了采用混合脱硫剂、化铁炉脱硫和平炉脱硫、磷的步骤以外,还针对钢渣中有害杂质对炉内渣线和炉底的侵蚀,在补炉时多用石灰、镁砂和白云石等碱性物质,并且每炼一炉钢就补一次。现在这个厂每炉钢的冶炼时间只比过去延长四十五分钟到一小时;两座平炉从10月中旬中修后到现在,已分别炼了一百零七炉和一百一十三炉,冶炼情况仍然很正常。炼出来的钢轧成了成批的铁路垫板和钢材。
为了解决土铁成分复杂、规格不一的问题,各厂还采取了多化验、多分析的办法,严格掌握各种土铁的不同成分。在配料时,将杂质成分高低兼搭使用,就不至于在炼钢时造成过多困难。一个多月来,来自四川、贵州各地的土铁已全部用到炼钢上去。


第2版()
专栏:

江西提高土铁质量
本报讯 中共江西省委在全民办钢铁的开始就强调提高土铁质量,提出了“出铁快、出铁多、出铁好”的全面要求。
为此,省委及各级党委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一、集训炉前工,提高操作技术,全省先后共训练了二万多名技术工人。二、抽调了四百多个化验技术人员深入炉群,帮助各地培养化验力量,建立了化验制度。三、经常召开现场会议,交流经验,改进技术。四、巩固和提高小土群,进行了定炉、定点、定组、定员、定领导的五定工作。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在“比产量、比质量”的竞赛中展开技术革新,有效地提高了土铁质量。永新县烟阁乡红旗铁厂,起初炼出来的铁表面有渣子,泡孔多,质量不高。在党支部领导下,这个铁厂就由干部、土师傅、工人等组成一个七人技术研究小组,以它为核心在全厂展开了找原因、想办法、总结经验、大胆革新的运动,结果找到了提高土铁质量的门路,使铁水长流无阻,带渣少,使铁的纯度增高。乐平横路炼铁厂开始用石灰窑焖铁时,质量不好。厂里职工用六种炉型和多种配料、装窑、选矿、通风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从中摸出了一套提高焖铁质量的经验,使焖铁质量跃居全县首位。波阳县古县渡乡第二炼铁厂原来几次焖铁质量都很差,全厂职工总结失败经验,大胆革新焖铁技术,创造了“地下焖铁炉”的办法,一窑能炼出纯铁二百三十多斤。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常用的钢和铁的区分方法是由含碳量的多少决定的。钢就是由铁中减去一部分碳而成的。
按通常规定,含碳量在1.7%(或2%)以下的就是钢,超过的是铁。含碳量在0.25%以下的是低碳钢,含碳0.26%——0.6%的是中碳钢,大于0.6%的是高碳钢。
钢的含碳量不同,性质和用途也就不一样。低碳钢的强度比较差,但展延性好,一般可制洋钉、铁丝、钢管和钢板等。中碳钢具有一定的抗张力和展延性,一般可用作轴料、建筑材料和制造农业机械。高碳钢抗张力强,耐磨性好,但展延性差,一般可以用来制造机床、工具、钢轨以及高强度的钢筋和钢丝。


第2版()
专栏:

兰青路西宁枢纽站动工
据新华社西宁12日电 兰青铁路西宁枢纽站已经动工修建。
西宁铁路枢纽站包括四个车站,站线全长三十五公里。除一般枢纽站应有的设备装置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客车技术作业站,将来从四面八方来的客车,可以在这里进行车辆维修、清扫卫生和补充食品。货运编组站不但设有专供上下行的到、发线群,并将修建驼峰调车场。


第2版()
专栏:

高速度建设大企业的一例
华工
鞍钢建设者用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建成了一座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新的巨型高炉,开辟了高速度建设大企业的先例。这是我国工业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采用小土群办法,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已经不断出现了万吨省和万吨县。但是,大企业的建设是否也能高速度进行,在有些人的头脑中还有疑问。他们以为这种企业的建设过程复杂,技术要求严格,高速度建设是有困难的。鞍钢十号高炉的建设经验,正好回答了这个疑问。十号高炉是又大又洋的炉子,它的容积比我国曾经建设过的高炉都要大、技术也更复杂,但在群众发挥了排山倒海的力量后,建设速度就缩短了一半。这个经验证明,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彻底解放思想,“大”“洋”加上了“群”,就可以以超乎一般想像的高速度前进。
群众的威力是无穷的,建设速度也就没有到顶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外国用八个月时间建成一座高炉,已经是世界最高的纪录了,我国的技术水平不如外国,怎能缩得更短?但是,当党组织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讨论的时候,群众就满怀信心地打破了这种保守观点。速度是人创造的,如果一切按老规矩办事,就谈不上什么高速度向前发展。所以速度的本质问题是相信群众的问题,群众的无穷潜力是高速度的源泉。
鞍钢的十号高炉的建设是不是大高炉建设的最高速度呢?建设者们在分析和总结了每个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时,认为四个月二十六天的速度还不是高炉建设速度的极限,群众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如果推广鞍钢十号高炉的建设经验,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高的世界纪录出现在其他钢铁基地和钢铁联合企业。


第2版()
专栏:

世界第一流的速度
新华社记者 楼葆蘅 徐家柱
鞍钢十号高炉以惊人速度建成了!四个多月前还是一片野草丛生的地方,今天已经巍然峙立着一座我国目前最大的高炉。这是世界高炉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惊人速度。
力争最高速度,是建设十号高炉职工自始至终的奋斗目标。这项工程在今年6月15日开工的时候,工地党委就勇敢地提出要用六个半月的时间,使高炉平地崛起,在1959年的元旦流出第一炉铁水。这一大胆的决定,当时曾使一些人感到震惊。他们认为目前世界上建造大型高炉最快的速度一般也是八个月,打破这个纪录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事实证明,不仅没有用上八个月,就是六个半月的预定期也被大大地突破了。
十号高炉基础混凝土浇灌是建设者们首先碰上的困难工程,也是他们争取高速度的第一个考验。当时,摆在高炉建设者面前有两个很高的纪录:武钢一号高炉基础混凝土一千七百九十立方公尺,二十七小时浇完;包钢一号高炉基础混凝土一千七百四十立方公尺,二十二个半小时浇完。十号高炉基础需要浇灌混凝土三千二百立方公尺,建设者们却决心用二十二个小时浇灌好它。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达到这个空前的高速度,每小时就需要把一百四十多立方公尺的巨量混凝土,飞快地倾倒在基础坑内。可是职工们没有退缩,他们想出了各种提高效率的办法,终于使十号高炉基础工程在二十二个小时内浇灌完毕,创造了我国混凝土快速施工的新纪录。
在浇灌高炉和鼓风炉基础的时候,出现了不知多少动人的故事。第一矿山建筑公司工程队长王志伟与工人们一起投入了浇灌热风炉基础,他是那样地紧张,一面指挥工人抢修道路,一面计划着绑钢筋、支木模等各项准备工作。夜已深了,天下着雨,辛劳了一天的王志伟刚刚拿起饭盒坐下,立刻记起了今天早晨的情景:当他刚跨出门口,妻子陆素珍就挺着大肚子追上来对他说:“就在这一、两天了……千万记着晚上早点回来。”他的妻子就要生产了。王志伟多么想回家看看,但是当他回头望望窗外,雨夜的工地上灯火通明,人们正在进行着一场与时间争钢铁的斗争。他决定了:不能离开战场,妻子的身旁有热心的邻居和助产士,可以没有丈夫的照料,但高炉却不能没有他这个工程队长。
王志伟同工人一起忙碌了五个昼夜浇灌完了热风炉的基础,才匆匆忙忙地连夜赶回家。家里安安静静地,在妻子身旁早已多了一个小娃娃。第二天,王志伟再回工地的时候,大家一致同意将“超英”号高炉的名字送给这个诞生在激战之夜的孩子。
高炉砌砖工程开始了。鞍钢过去建设九号高炉时,砌砖时间是将近二十七天。现在,十号高炉砌砖工程量大于九号高炉二分之一以上,施工时间却要求大大缩短。为了尽快完成砌砖任务,筑炉工人们很快就创造了一种新的“三人连结梯形砌砖法”,使砌砖效率不断提高。
工地人不够,筑炉工人的妻子就自动到工地上来帮助运砖。砌筑高炉炉底的筑炉工人和运砖的女工开展了竞赛。瓦工小组长张洪林从炉内探出头来喊着:“女同志要加油咯,咱们快停工待料啦!”“放心吧,你们砌多少咱们供应多少,就怕你们少长两只手。”回答他的女工是张春凤。
张洪林与张春凤是夫妻,但在这里却变成了竞赛的对手。在他们的鼓舞下,瓦工和女工们的劲头更大了。这一天,女工们平均每一分钟就要向炉内送去四十块耐火砖和足够的灰浆,而张洪林带着他的组员们仅用三点五十分的时间就砌完了一层炉底,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半以上。十号高炉的砌砖工程就这样只用了十六天半,就全部完成了,比九号高炉缩短了十天半。
在整个高炉建设期间,在一百几十个日日夜夜里,高炉建设者就是这样贡献出了他们的一切。现在,他们终于创造了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回想在鞍钢刚刚解放的时候,日本人曾经恶毒地说“现在你们有了高炉,拿去种高粱吧”!曾几何时,现在我们不但已把鞍山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而且又用自己的双手以世界最高速度建成了新的巨型高炉。让那些敌视我们的先生们来看看我们的“高粱”吧!


第2版()
专栏:

钢铁基地见闻
本报记者 李益芳 陆超祺
去基地的路上
10月25日上午八点,我们坐上从南宁开往凭祥的火车,去宁明县钢铁指挥部。
宁明和越南接壤,离睦南关不远,从南宁坐火车要六小时。在北方,现在已经快生火炉了,但在广西正是天高气爽的季节,白天还是很灼热的。铁路两旁山峦起伏,在低矮的山坡上,时时看见一片一片的蚊帐和被单随风飘动。这是上山炼铁、挖煤或砍木材的队伍的露营地。
到了宁明,不料这里的钢铁指挥部已经搬到六十里以外的钢铁基地——亭亮去了。县城的人大都也到亭亮钢铁基地去了,原来有搭客的自行车也去了。我们决定到县委会想办法。走进县委会的院子,很使我们惊讶:几乎所有的办公室和宿舍都已关窗锁门,好容易才在收发室里找到一位同志,是县委会唯一留下来看房子和收转文件的人。他很抱歉地给我们解释说,自行车没有了,唯一办法就是跟火车站联系,乘晚上的货车去。我们接受他的建议,在城里公共食堂吃罢晚饭,就往车站走。刚到车站,就看见从凭祥开来一列货车。车站值班员说,照规定,这一列车在亭亮站是不停的。不过他很热心地帮我们与司机联系,说有两位“重要”人物要去钢铁基地,请列车破例在亭亮停一分钟。司机同志听说有人去钢铁基地,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钢铁而战”,确实成为这里的生活中心,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庄严的事业了!
不眠的山谷
到亭亮,快八点钟了。基地紧靠铁路,有铁矿、有石灰石、有煤,又有木材。如果资源储量确实不低的话,这儿是个理想的钢铁企业基地。中共南宁地委和宁明县委在10月15日才决定开发这个基地,到25日,集结的队伍已经有二万六千多人,发电厂、电话总机都上了山,百货商店、医院、邮局也都派了人来。各种车辆都来了。这里是山区,一个公社纵横一、二百里,没有汽车,没有船,一动就靠两条腿。党的号召一出,前进的目标一定,数以万计的群众就挑着被服工具,翻山涉水而来。
这里实行军事化和战斗化。团以下分营、连、排、班,吹号起床,吹哨集合,干活、休息、睡觉、吃饭都是集体行动。风餐露宿。临时县委会设在一个约四十平方公尺的草棚里,门口插着两面大旗。一面写着:宁明群英师司令部;一面写着:中共南宁地委直属机关、学校钢铁野战军总部。棚中间放着两组办公室桌,三个电话机、矿石样品、各团试炼出来的铁的样品和茶壶等等把桌子摆得满满的。棚的两边是床铺,有的铺木板,有的铺茅草,有的就干脆铺在地上。
在司令部周围的几个山坡上,到处是草棚。深夜,我们从草棚走过去,看见绝大部分床铺都空着。在一个山隘上,有一个大窑,直径两丈多,深将近三丈。窑两边有两棵已砍去树枝的大树,树上挂两盏电灯。在窑底,人们正在修通风道和窑门。窑四周的矿石和木柴快堆得蔓到山顶了,但是,数以千计的挑矿石、扛木柴的人流,仍不断地从两边山坡的小道上涌上来。红旗人民公社——群英师第九团党委书记屈益成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大窑是睦南人民公社、海渊人民公社、大新县钢铁兵团、南宁地委直属大中学校和他们协作搞的。大新钢铁兵团二千多人负责运矿石。这个兵团在23日晚上才赶到工地,连住宿的草棚还顾不上搭,第二天早上就投入战斗。
在另一个山坡上,有八个窑已经点了火。每一个窑门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添柴看火,窑的旁边还有将近一百人。他们有的在碎矿石,有的在把长木头截成短木头,不断地往窑顶上加。这是公母山人民公社第八连负责的炼铁窑。连长是个二十五岁的女青年,叫邹海金。她很熟练地指挥别人烧火,好像炼铁老手;但是,她告诉我们,以前,不仅没见过炼铁炉,连铁矿石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知道。
女儿也赛后生郎
妇女多,是亭亮钢铁基地的特色之一。一般连队里,妇女占三分之一左右,有的占二分之一以上。广西妇女本来就以下地劳动著称,这一次在钢铁战线上,她们和男人一样,要挑矿石就挑矿石,要扛木头就扛木头,要砍树就砍树,要挖矿就挖矿,要烧窑就烧窑,要熬夜就熬夜,要淋雨就淋雨,比男人毫无逊色。公母山人民公社有个女青年,叫曾荣珍,她向营长和所有的男人挑战,比挑重、比坚持时间长、比走得快。挑矿石,十二里距离,她一天能挑七担,每担最少八九十斤,有时一百多斤。开矿石抡大锤,男人一夜间得换几个人,她却能坚持到天亮。板棍人民公社——群英师第六团第六连,有一个妇女卫星炉(窑),由十个妇女负责。有一个战士叫李冠英,党员,四十八岁了,人们都叫她“老妈妈”。有一次,书记试验炉第一炉升了火,就遭着大雨,人们见她老了叫她回去避雨,她坚持留下来和男人一起拉风箱。衣服湿了,叫她回去换,她不肯,她说:“我不见铁水流出来不回去!在这里烘一烘,衣服就干了。”
有一首男女对唱的山歌,是描写一对男女在钢铁基地上比干劲的。这首山歌是这样:
女唱:要吃龙肉先下海,
要擒猛虎上山岗;
月底完成铁任务,
光荣任务大家当。
男唱:星星顶光不比月,
吃饭送茶那比汤;
十八后生(注:后生指青年)豪气阔,
千斤重担敢担当。
女唱:别说男儿豪气壮,
女儿也赛后生郎;
铁山也要低头过,
矿石要它变成钢。
各团各连的领导同志说起自己的战士,总流露着喜悦和骄傲。他们说,我们这里都是上游人,至少是中游人。
确是值得骄傲,因为这些人都是从公社里挑选出来的。大新钢铁兵团团长黎福田同志说,以钢为纲的口号,把一切人的干劲都带动起来了。一个多月以来,大新钢铁兵团转战左江一带,先在扶绥县挖煤,后来转到崇左县搞土高炉,再到龙津县烧木炭,最后才转亭亮搞大窑。一转移就是几百里,全是步行,群众毫无意见,而且像军队一样迅速,接到命令后两个小时就全部出发。黎福田同志最后说:“有这样的人民,摇山山崩,踏地地平,还有什么困难能够挡住我们前进呢?”(附图片)
抬木头上工地 谢志周


第2版()
专栏:

关心钢铁大军衣食住宿
山东昌潍:饭暖菜热棉衣齐全作好过冬准备 贵州遵义:吃好住好休息好职工劳动更加好
据大众日报消息 山东昌潍专区各级领导在为夺取钢铁决战月全胜的同时,多方采取措施,保证钢铁战士饱暖过冬,使高炉在寒冬季节依然铁水畅流。到目前为止,全区六十一万钢铁大军都住上了过冬房屋,人人棉衣有了着落。
10月中旬,各县(市)委都抽调了部分干部负责具体组织力量,为寒冬钢铁生产做准备。他们一面在工地附近村庄动员农民调出部分房屋,为钢铁战士住宿;一面组织专门建筑力量,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抢建起一万一千三百多间职工宿舍,使全区的六十一万钢铁战士都住上了过冬房屋。平度县各人民公社都主动组织力量,把木杆、秫秸、麦穰等物料送到钢铁工地,县委还从水利队伍中抽出两个团为钢铁战士抢建宿舍。全县十天时间就建起地屋一千三百多间。潍坊市钢铁三厂的工人们发挥了高度的革命干劲,利用生产空隙自己建筑宿舍,并全部采用土打墙的办法,克服木料、秫秸不足的困难,建起地屋一百多间。各地在抢建钢铁战士宿舍的同时,还积极组织缝纫加工力量为钢铁战士赶制棉衣,并设法把棉衣送到工地。全区有七千九百一十名工人做棉衣缺钱,也都通过预支工资和救济等办法适当加以解决。各钢铁工地也都改善了工地生活管理,保证工人吃好吃饱。昌邑县普遍把钢铁工地大伙食单位适当缩小,一般做到每个战斗连进一个伙房,从而克服了工人吃饭拥挤、时间过长和吃冷饭冷菜的现象。工人反映良好。
本报讯 几个月来,遵义县南白区东风铁厂在改善职工生活和劳动条件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收到显著效果。这个厂是在一个大荒坡上建立起来的。干部和工人一部分住在距工地两三里远的几间民房里,大部分则是住在小草棚内,甚至有的在松林中露宿。建炉基本结束,厂领导就发动群众自己动手解决住宿问题。全厂修搭起两三百座大小茅屋和茅棚,分布在各车间各高炉周围,工人住宿方便了,晚上下班就到茅棚、茅屋里休息。他们唱:“小小松枝当屋架,头上盖的金丝瓦,夏天凉爽冬又暖,不冷不热赛老家。”人民公社关心钢铁工人,最近从各村寨拆了十五幢旧房屋,运到工地周围重新盖起来;同时厂里还在新盖一批土墙的房屋。全厂职工宿舍困难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在饮食方面,中共南白区委专门抽了区仓库主任、供销社干部多人,到厂担任总务工作。在厂附近增设了粮食供应站。厂里和附近公社生产队都建立了关系,定期由生产队供应蔬菜、食油和猪肉。为了改进伙食质量,全厂将过去的大伙食团,改为分片的小食堂,全厂共建立了二十二个食堂,十天打一次牙祭,工人满意。在厂里还设有物资供应部,流动售货摊等。天气渐冷,厂党委在区委指示下,组织了南白区五十一部缝纫机,二百多加工工人,为铁厂工人赶制棉衣棉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