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适应文化普及形势 提高广大教师水平
昆山叙永乡乡社社办师范
本报讯 江苏省昆山县社社队队办师范,全县共办起了师范专科学校一所,业余师范大学十七所,业余初级师范学校四十七所,总共一百九十七个班,学生已有五千多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和群众文化技术学校教员。
这个县在解放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平均二百人中只有一个中学生,现在已普及了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设有农业大学、红专大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农业中学、小学以及幼儿园等共七百六十所。还有各种群众文化技术学校五十所。
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使得这个县师资不足的矛盾显得突出起来了,现有教师的政治、文化水平也不能适应实际需要。针对这一情况,中共昆山县委采取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办法,在全县掀起了大办师范学校的运动。这一运动一开始就得到广大群众和大部分教师的拥护,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抱着怀疑态度。他们说这些学校“这叫什么师范都不正规,还不是萝卜炒萝卜(指教师教教师)”。各乡社党委在全体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一次“要不要办师范,能不能办师范,怎样办师范”的鸣放辩论,批判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正规论”和“条件论”。7月间,周墅乡不花国家一文钱,办起了一所业余师范大学和十八所业余初级师范学校。之后不到半个月,全县乡乡社社都办起了师范。这些师范学校采取边办边辩论边改进的方法,架子刚一搭起就上课。
昆山县在大办师范运动中没有教师,就“能者为师”,政治课由党委负责人担任,生产课教师聘请当地高产田创造者和社队干部担任,并结合当前生产如深翻、秋种、炼铁等编写教材。业务课主要是交流经验,解决当前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轮流担任的。
(严锋明)
本报讯 四川省叙永县打破迷信,在各乡普遍举办业余师范学校,解决在基本扫盲后进一步发展农民业余教育中师资质量赶不上客观需要的矛盾。现在,全县三十九个乡已开办业余师范学校四十一所,吸收了八百七十多名学员参加学习。
叙永县是在今年8月基本扫除文盲的。全县青、壮年中,摆脱文盲状态的已达90%以上。为了适应脱盲学员进一步学习文化、技术的要求,各乡和农业社开办了四百多所红专学校。但是,红专学校教师仍然由扫盲教师担任。这些教师一般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叙永县文教部门用革命的办法,普遍开办业余师范学校,提高这些教师的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开办业余师范之初,有人以缺乏师资、教材作理由,对这一措施表示怀疑。但在发动群众、解放思想后,这些困难都顺利地解决了。这些业余师范学校的校长,是由各乡党总支书记担任,完全小学校长担任教导主任,由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农业中学教师和下放干部兼职教师。校舍也完全利用小学课堂或旧庙。这样,没有花国家一个钱,只用几天时间,全县就办起了四十一所业余师范,把全县各红专学校教师基本上全部吸收入学。
根据红专学校教学的需要,各业余师范一般开设了政治、农业技术、教材教法、语文、数学等课程,部分学校还开设了音乐和体育等课。政治课由乡党总支书记讲授,农业技术则请农业技术干部或农业社主任担任。一切课程都没有现成教材,他们采取“教什么、学什么”的办法,紧密结合红专学校教学实际,参考初中课本,由任课教师编写,边编边讲。在教学方法上,各校也贯彻了群众路线的互教互学精神。比如教材教法这一课程,就是先由教师指定范围,让学员自学和钻研他们在红专学校所用的教材,提出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疑难问题,组织集体讨论,然后才由教师作指导性讲解。教师们还在学员中确定一些重点辅导对象,经常了解他们学习和在红专学校教学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
叙永县开办业余师范学校时间虽然很短,但广大群众已总结出几条好处:一、提高了农民教师水平,保证红专学校教学质量,使这些学校更加巩固;二、为山区培养了一批具有更多文化科学知识的骨干分子;三、教什么,学什么,紧密结合红专学校教学需要,便于学以致用;四、学校的创办因陋就简,没花国家一个钱,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
(周祖佑)


第6版()
专栏:短评

把师范办到乡社中去
全党全民正在大办教育,许多地方已经普及了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到处需要师资。现有的师资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大办师范教育就提到我们的工作日程上来了。
要不要办师范教育?这是没有人怀疑的,一定要办。可是,对于基层能不能办师范教育?持怀疑观点的却大有人在。
正规论者说,师范学校要像个师范学校的样子,上课一定要讲“教育学”。我们所持的态度却与他们相反。资产阶级的教育学根本不对头。新的教育学正有待我们根据马克思的教育思想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四川省叙永县办业余师范中,打破迷信,采取了“教什么,学什么”的办法,学以致用,收效良好。这就破除了“为教育而教育”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这是教育战线上的破资产阶级的正规,立无产阶级正规。
条件论者说,基层办师范没有什么条件,还不是“萝卜炒萝卜”,教不出什么章法来。可是我们认为,条件是人创造的。问题在于到群众中去观察和挖掘。由于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只要我们真正地联系了群众,群众一定会提供给我们极其丰富的条件或者创造出条件来。相反地,如果脱离了群众,即使具有再好的条件也没有用场。江苏省昆山县社社办师范中,按照“能者为师”的原则来请教师,采取轮流担任教师的办法交流经验,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提高了自己,帮助了别人。走群众路线,互教互学,就可以大大解决教师问题。乡社办师范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条件很多。
还有一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认为,师范教育是要办的,可是不是他们的事,而是上级党和政府的事,社里管不了这么多。的确,基层办师范是个创举,是个大革命,是过去没有过的。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并且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这就是说,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学作多面手。人们已经看到了生产和教育的关系,看到师资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那就要敢想敢作,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走群众路线,把师范教育安排到工作日程上去。
学校教育能够破除迷信,遍地开花;师范教育也一定能够破除迷信,遍地开花。大家不要观望、徘徊,赶快动手把师范教育办起来!


第6版()
专栏:

云南安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
检阅跃进成绩、选举省长和全国人大代表
新华社昆明9日电 云南省于2日至6日召开了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要求云南省各族人民在伟大胜利的基础上继续苦战,为争取更大跃进,根本改变云南省的面貌而斗争。
云南省副省长刘明辉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报告中说:云南省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坚强团结一致的努力,各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的胜利,使全省面貌起了显著的变化。在工业战线上,办起了四万三千多个工矿企业,出现了“机器到处响,工厂遍城乡”的壮丽景象。在农业战线上,空前丰收的局面已经肯定,预计全省粮食总产量将翻一番,棉花、烤烟、甘蔗等经济作物都比去年增产一倍到三倍。
根据中央的指示和云南省的具体情况,中共云南省委提出了“苦战三年,根本改变我省面貌”的规划。规划的主要要求是:在中央统一计划和协作区的支援下,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前提下,初步建立起云南省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交通体系;其次,初步做到农业机械化,做到粮食大有富裕,棉花自给,其他经济作物和畜产品有大量出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规划强调全省人民不但要自力更生地发展云南省国民经济,加速和提前实现全省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1959年是苦战三年决定性的一年,要求明年继续保持并超过今年的跃进速度,在钢铁机械等骨干性工业的建设和生产方面以及农业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会上,刀京版等一百四十多位各民族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谈到大跃进的形势所带来的种种巨大变化,对于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更加繁荣的道路,代表们充满了无限的信心。
大会最后选举于一川为云南省省长,刘明辉、张冲、吴作民、刘卓甫、郭超、刘披云等为副省长,刀京版等三十六人为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李握如为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大会还选出四十五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刀京版(傣)、于一川、王少岩、付一之(傈僳)、召存信(傣)、刘春、刘淑清(女)、刘荣显(彝)、刘阿鲁子(彝)、宋任穷、李能、李光华(拉祜)、李自荣(白)、李和才(哈尼)、李桂英(彝、女)、李开荣(瑶)、罕富有(傣)、更觉(藏)、周兴、周保中(白)、竺良甫、和凤昭(纳西)、马坚(回)、马继孔、胡忠华(佧佤)、徐嘉瑞、秦仁昌、高士其、张冲(彝)、张子斋(白)、张天放、张惠英(女)、张霖之、曾文昌、普贵忠(彝)、董福生、楚图南、雷春国(景颇)、赵九章、赵锺奇(回)、熊开友(苗)、卢汉(彝)、魏崖景(佧佤)、罗运通(僮)、龚绶(傣)。
新华社合肥11日电 安徽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从11月3日到6日在合肥举行。
会议检阅了一年来全省工业、农业和文教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年安徽省的工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局面,到9月底,全省工业总产值就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预计全年的工业总产值将比1957年增长一点七倍。特别是全省出现了一个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工业的群众运动,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已获得了巨大成绩。预计到年底将生产十七万吨钢和一百零三万吨铁。在试制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成绩也很显著。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全省创造和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就有两千多种。今年安徽省农业大跃进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预计全省今年粮食总产量可达五百五十亿斤到六百亿斤,比去年增长一点二倍到一点四倍,提前九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安徽省的粮食亩产量指标。棉花总产量达三百万担,比去年增长二倍。油料、茶叶、大家畜、生猪、水产等产量也都有了很大增长。全省去冬以来兴修水利工程及抗旱中所完成的土石方,共达六十多亿公方,超过以前八年水利工程土石方总和的三倍多。目前有的地方已经是河渠纵横,沟塘相连,初步实现了河网化、水稻化目标。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全省已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现在全省加入人民公社的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99.4%。在文化教育、科学、体育、卫生事业等方面,也都获得了很大成绩。
会议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经过全体代表充分的讨论,为全省人民规划出了进一步发展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蓝图。会议认为,今年是“苦战三年,改变面貌”的第一年,在这一年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省人民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加强团结,密切协作,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积极做好各项准备,为力争明年的钢铁、粮食、机械和其他各项生产建设的全面的更大跃进而努力。
大会选举黄岩为省长,孙仲德、张恺帆、王光宇、苏毅然、陆学斌、余亚农、马长炎、陈荫南、桂蓬、王中、姚克等十一人为副省长,王祖烈等四十三人为省人民委员会委员。选举花锦城为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大会还选出了安徽省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们是:方令孺、朱蕴山、孙起孟、孙德和、李克农、李有安、余亚农、沈谷南、沈其益、汪世铭、汪胡桢、汪德昭、何世琨、何谦堂、宋乃德、吴茂荪、周鲠生、欧远方、查夷平、查谦、赵承嘏、赵朴初、纪明选、马乐庭、桂林栖、陈荫南、韦宾、梁希、章蕴、张劲夫、张德宝、张锡祺、许杰、曾希圣、黄岩、舒绣文、黎锦熙、庞明义、卫立煌。


第6版()
专栏:

西藏第一个民兵团在拉萨成立
据新华社拉萨11日电 西藏高原上的第一个民兵团8日在拉萨市宣布成立。这个民兵团由拉萨市各机关藏、汉族工作人员组成,其中很多人是八年前进军西藏时的老战士。


第6版()
专栏:

发挥集体智慧 就能出现奇迹
卫生部召开现场会议交流防治烧伤经验
新华社上海11日电 卫生部11月3日到9日在上海召开全国烧伤防治经验交流现场会议,总结和交流了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抢救上钢工人丘财康以及全国各地医院的治疗严重烧伤的经验。通过经验交流,进一步证明了医药卫生事业必需要由党来领导的真理,并且打破了有些人的怀疑论和条件论。
抢救严重烫伤工人丘财康获得成功,曾经轰动了全国。但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偶然出现的奇迹”,是广慈医院医疗条件好的缘故。现在各地经验证明,不论医院大小,设备条件好坏,哪里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发挥集体智慧,哪里就能出现奇迹。据统计,从今年5月抢救丘财康以来,各地又救活了一些危急的烧伤病人。其中有的就是在淄博、锦州、宣化等市的医院,以及北京市通州区医院和鱼石堡矿区医院等设备条件较差的中、小型的医院中救活的。北京市通州区医院在抢救化学工业工人金学芝时,金学芝烧伤面积达85%,二度伤占60%,三度伤占20%,由于他们学习广慈医院的经验,千方百计地为病人治疗,终于使金学芝完全恢复健康。在交流各地中医中药治疗烧伤的经验以后,代表们公认中医中药有为西医西药所不及的独特的优点。在全国抢救的严重烧伤病人中,有大部分是中西医合作治疗的。中医中药在治疗水火烧伤中,内服煎药可以解毒滋补,外用药膏可以止痛杀菌,促进新皮生长。这些中药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治疗烧伤时用中医方法用异种(鸡皮)皮肤植皮成功,为今后治疗烧伤开辟了新途径。大家认为,这些经验应全面推广,并且由中西医合作进一步整理提高,这是烧伤治疗工作中跃进的方向。
会议号召医务工作者“学广慈、赶广慈”,保证钢铁元帅升帐,并且号召各省市迅速展开预防烧伤和其它工伤事故发生的措施。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二十七个省市的代表和中西医师二百四十四人。


第6版()
专栏:

丘财康将到北京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新华社上海11日电 全国人民热情关怀着的钢铁战士——遭受严重烫伤的上钢三厂工人丘财康,昨天从医院出来,参加了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当丘财康坐着双轮椅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整个会场沸腾起来,掌声雷动。就在昨天的大会上,丘财康被选为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积极分子。
二十九岁的司炉长、共产党员丘财康,今年5月下旬,全身皮肤曾被铁水灼伤达89.3%,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威定论,在七十二小时内就得死去。可是在党的亲切关怀、医务人员的大力抢救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援下,丘财康坚强地活下来了。经过五个多月的治疗,现在他的创面已全部消失,新的皮肤已完全长好,只有烧伤情况最严重的右足,因植皮时有五十七天不能活动,膝关节踝关节尚未恢复功能。现在医院里正在用中西医的各种方法恢复它的功能。
在昨天的大会上,丘财康容光焕发,满面笑容,以宏亮的声音讲话说:我深深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战斗的力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生命是属于党的,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只要我的呼吸一天不停止,我就要为党的伟大事业,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贡献出我的全部力量。
在与病魔搏斗中,丘财康还始终关心着自己厂内的生产和祖国一日千里的建设事业。他每天看党报和收听广播。他的手包扎着不能动弹时,总是请护士读报给他听,护士没空时,就用嘴翻报纸看。他的右手只剩下了三个指头,其中两个还不能活动自如,可是从9日晚上起,他已开始练习握笔写字了。他说,我暂时不能参加生产,但是我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教给新工人。
在丘财康治疗期间,有二千多封慰问信从国内各地寄到他所在的医院和工厂,九十多岁的老人亲自画了国画,少先队员们送来了鲜花、红领巾。苏联有位工程师代表全厂九千多职工写信来向丘财康致意。三十多个国家的外宾还到医院来慰问他。这一切对丘财康是极大的鼓舞。


第6版()
专栏:

参加全国烧伤防治经验交流现场会议的各地代表到广慈医院慰问丘财康同志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6版()
专栏:

陕西大小机关都办工厂
干部增强了劳动观点 上下级关系更加亲密
本报西安电 陕西省级机关已插上大办工厂的红旗,自8月间至10月中旬省级机关已办起炼钢,化工、农具制造、细菌肥料、电机器材、机械修配等一百二十多种共三百六十多个工厂。并已全部投入生产,每个机关平均办起四个工厂,基本实现了大小机关都办有工厂,干部又是工人。
陕西省级机关在办工厂中坚决贯彻群众路线,以土代洋,因陋就简和本着“做什么,办什么”的原则,来进行的。开始,有些“观潮派”认为没有技术人员,没有厂房和机器,紧缩编制后没有人和时间。因此很难办工厂。各机关对这种“条件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并发动大家出主意,挖掘人力物力,大办工厂。如省公安厅总务科在辩论后,一马当先办起了机械修配厂,厂房是利用原来放自行车的草棚,工具是由破烂堆里拣出来的,他们制订了工厂生产计划和管理规章,在几天中忙中抽闲就大修了一辆汽车和三十多辆自行车。该厅的领导人员抓住这一典型立即组织全厅干部参观了这个白手起家的厂子,经过讨论后,大家提出:总务科能干我们也能干,一定要把炼钢炉建起来。不会炼钢,他们就派人到一个五金厂去学习;没有厂房,钢炉就建在一棵大树下;设备也是靠自力更生解决的。从筹建到出钢只用了五天多时间,全厅一个多月就建起十二个工厂。省广播电台和省邮电管理局本着做什么工作,办什么样的工厂的原则,全体人员都动手,几天中就办起了一个收音机、录音机修造厂和生产电讯器材的工厂,电台办的工厂的一个车间每天加工喇叭近一千只,他们经过精心研究还试制成功了西北第一部手提录音机。
机关办起工厂后,干部成为工人,许多人的劳动观点增强了;下班后,蹓大街打扑克的人少了,学习和钻研生产技术的人多了。并普遍地提高了业务知识和工作效率。省商业厅百货医药业务处的九个小型工厂产品有油墨、电池、汽灯纱罩和文化、医药用具等近一百种。变成了是商业人员,又是生产者。许多人在工厂中学会了自制两三种商品的技术,建起工厂后的十多天中,就有五十多件革新和创制品。中共陕西省委文化学校一些老干部由于参加了细菌肥料和翻砂的生产,原来对那些感到伤脑筋的物理、化学也觉得容易理解了。有些机关行政干部参加工厂生产后,原来不太熟悉业务和不大关心业务技术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省邮电局一些领导人员说,过去下边请示技术问题,自己感到很为难,现在这个矛盾基本解决了。因此,许多干部称工厂是“红专学校”。
由于共同劳动,领导与被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也亲密了。省邮电局过去为了密切同志间的关系,曾组织舞会和包看电影,费了很大的事也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在这个机关同志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团结互助的气象。到工厂生产时,强的帮助弱的;有技术的帮助没有掌握技术的人。大家往来关系和谈生产谈思想的时候多了。以前那种一下班“各回各家”相互很少往来的情况得到了改变。陕西省人民医院大夫、护士和勤杂人员之间过去存在那种“尊”,“劣”观念,也得到了很大克服,由相互不大理睬变成了相敬相让。 (张国宁)


第6版()
专栏:

全民办学 满园花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参观记
本报记者 徐文
以共产主义的风格办学
在一块显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牌子上,在1958年的箭头前面的数字比历年发展数要大好几倍。今年教育事业的惊人发展,完全是党在教育事业中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在今年发展的教育事业中,单是工厂、农业社——人民公社办的学校,就超过前九年发展的总数。党用“两条腿走路”兴办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许多展品中看出,在党领导下的群众办学运动,一开始就是以共产主义的风格出现的。广大群众不迷信什么“条件”,说办,办的学校就像满天星。前后不到半年,全国到处都是学校,到处都是朗朗读书声。从二十七个地方馆的介绍看,无论是高山,是平原,甚至遭受美蒋战争威胁的沿海地区,今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都很惊人。许多地区不仅普及了幼儿、小学和中学教育,还办了许多大学。在江西馆,有一块江西省的平面图,代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红星真是星罗棋布。这些大学都实行半工半读,培养思想劳动两头红的共产主义新人。河南登封县文村乡在今年6月间就普及了大学教育,全乡除办了各种学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钢铁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共产主义大学和工、农、水、林、医等十二个大学外,还办了许多全民性的业余红专大学。各个地区的展品证明:工矿、农业社能办大学,街道里弄、牧区、船民也都能办大学。在全国远景规划中介绍,在中国这个辽阔的土地上,十五年后要普及高等教育,但在许多省的许多地区,又把这个时间大大地缩短了。看了这些展品,令人心花怒放,办大学和受大学教育,在我们今天的国家里,再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高等教育为少数人独占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黑龙江省肇源人民公社的社员高兴地唱道:“拍手哈哈笑,摘掉文盲帽;队队办红专,人人进学校。小学不出村,幼儿都受教;中学满天星,大学普及了。公社办教育,完整一大套。”
全民办 全民教 全民学
今春以来,在党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兴办的教育事业,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全民办、全民教、全民学”的革命运动。各地办的学校,有托儿所、小学和各种各样的中学、大学,有的地区还办了各种年别的一贯制学校,即从小学或者幼儿一直读到大学。这些学校的大量兴办,使我国的青少年迅速地进入学校。在一边学习一边劳动的学校毕业的学生,既是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人,也是一位有生产本领的劳动者。同时,职工业余学校和红专学校的大量兴办,几乎使所有的成人都有了学习的场所。
在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有些人民公社和一些大厂,都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河北省徐水县人民公社的一套展品,介绍他们全社幼儿免费全托,小学免费入学住宿,中等以上的学校半工半读,并实行“四化”、“四供给”。四化是: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思想共产主义化。四供给是:衣、食、住和学习费用全供给。这个县今年除普及了中、小学教育外,扫除文盲的学员全部进了业余红专学校学习。今年,全社每人平均有粮食三千多斤,工业生产也迅速发展,在这基础上,他们计划在今后两年内,把业余红专学校全部转为半工半读,并在1963年普及大学教育。
在综合馆的工厂办学部分,介绍全国许多工厂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山西省太原钢铁公司分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和普通教育三根线,通向高等教育。他们计划五年内全公司人人是工人,人人是大学生。现在太原钢铁公司已从去年的四所学校,发展到五十四所。这些展品告诉人们,我们的工厂、人民公社在生产钢铁、机器、粮食等物质产品的同时,还在培养着有文化又有劳动本领的新人。
各地群众办学,都是本着因陋就简的精神和群策群力办起来的。在展览馆,有很多照片拍着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搬桌子、掮板凳、牵耕牛、抱小猪等场面,“这是些什么队伍”?看了图旁的说明,才知道他们是“送礼队”,他们在给民办学校送各种用物。许多民办学校都是白手起家,这些学校的课堂非常广阔。有的地方把车间当课堂,机床做课桌;或在田头上课,以农作物作教材;或以草原为课堂,牧场作教室。还有许多学校以生产现场、祠堂庙宇做校舍。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学生们在荒山上,砍树做屋架,拾竹子当瓦片,盖成新型的校舍。他们物色教师,不迷信什么“资格”,多数学校以能者为师。担任民办学校教师的,有各级党委书记,有各行各业的土专家和老工人、老农民,以及一些专业技术干部,还有许多下放干部和文化教员等。
培养“思想劳动两头红”的新人
向共产主义迈进的劳动人民办的学校,是密切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这些学校的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进行实践。这些学校,多数在建校的同时就办起工厂,农场或者牧场。在这里学习的人是学生,也是劳动者。安徽省肥东县山王乡办的矿山中学,学习和开矿、炼铁、种田、造林、牧畜等生产完全结合起来,八十天就开采矿石八千多吨,炼焦六十五吨。群众赞扬这所学校说:山王乡里红花开,矿山中学办起来,矿中培养多面手,又工又农好人才。
在展览会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学校由于坚决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面貌焕然一新。湖南衡阳市南华电机厂过去开办以讲课为主的技术学校,一般学员学了两年还不能操作,今年办的半工半读的技工学校,才学半年,就有70%的学员达到二级技工水平。
民办学校的教材,也是别具风格的。广大劳动群众编教材,不是踏着别人的脚印去死啃教条,而是根据客观情况,需要什么教什么。一般农业中学的农业技术课,都根据当地的生产任务,按季节顺序讲课,使学生学了马上能用。群众满意地说:“季节未到,农业知识先教。”创办初期,多数学校的教材都是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现在许多地方根据人民公社大办工厂的情况,又增加了许多课程。教材一般是党委、土洋专家和教员共同合计编写。一些专业学科,多半是生产什么教什么。河南商丘市的市民学校,是学校和工厂一起办的,为了使市民很快能够进行技术操作,他们把技术操作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这样的课本,坐在学院里是编不出来的,它是生产劳动者劳动的结晶。在展览馆,陈列着许多这样的展品,单上海市工人自编的教材,就有一千多套。这些教材,许多都是油印的,甚至还有手抄本,但其中的内容是朴素而生动的,能够直接用于生产实际。
文化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大大促进了工农生产和推动技术革新。在综合馆,有许多红专学校的学员,在农业技术革新中培植的作物,高接屋顶。这里,有一丈五尺高,亩产二千八百斤的大豆,有一丈五尺高,每棵一百二十个叶子的烟树,巨大的多穗高粱,在陈列室里抬不起头来,它们只好歪着脖颈在房顶上俯瞰观众。这里,还有亩产一千斤的皮棉,亩产二万七千斤的谷子……。工人学了文化,对推动技术革新和促进生产的事例,数不胜数,陈列室里展出的每件机器模型和实物,都包含了工人苦学苦钻的感人事迹。黑龙江省的展品中,有一架土机床在人们面前展开了这样一段生动的故事:齐齐哈尔市和平机器制造厂钳工刘长荣,原用手工操作做柴油机的进油桶,他的两只手经常被钳具咬破,一天只能做两只,远远赶不上生产的需要。以后,他就参加业余学习,扫除文盲以后,他苦战了二十天,终于用废料制成他所理想的土造机床。这台机床,一秒钟就能做一个进油桶,一天生产等于他过去手工操作四十年的工作量。牡丹江市橡胶一厂工人王海德,学了文化以后,连续改进了六十种机器,实现了全车间自动化。
走进劳动人民知识化的陈列室,立刻给人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这里展出了工农群众创作的诗歌,看了这些展品,大有“李白成过去,诗豪数今天”之势。这里,还介绍了脱盲不久的文学家、诗人、科学家、哲学家、革新者和发明家,他们现在的人数虽然还不太多,但是,更多的类似他们的人正在飞速地成长着,不要很久,他们就会是各“家”行列里的主要成员。


第6版()
专栏:

全国教育事业飞跃前进扫除文盲
全国已有1,799个县市单位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占全国2257个县市单位总数的79.7%。全国已有17个基本无文盲省。
扫除文盲的省(自治区)及县市数是截至10月中旬的数字注:前面有▲的是解放前最高年 楼杳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