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短评

“文官武将”应该入帐了
在粮食“元帅”升帐以后,下一步如何保证包括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在内的农业生产的全面跃进,如何保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的多种经济的全面跃进,这是粮食大丰收给今后的农业生产提出的新课题。
面对着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新形势,许多地方在规划明年的农业生产时,已注意到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保证粮食更大跃进的前提下,相应地扩大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多种经济。如四川省就已经把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提到领导农业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之一,就是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在单一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存在的时期,我们也曾提倡过发展多种经济,多种经济也确实有过某些发展。但是,由于农业合作社的规模比较狭小,资源有限,又由于合作社的集体经营跟社员家庭的个体经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多种经济的发展不能不受到某种限制。现在情况不同了,人民公社的大和公的两大特点,恰恰正是加速发展多种经济的最大有利条件。人民公社比农业合作社拥有更多的人力、设备、资金和更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民公社可以大量培养发展多种经济所需要的专门人材。因此,只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认真贯彻毛主席过去所提出的“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原则,人民公社这一优越的制度,一定会在发展多种经济方面发挥巨大的威力。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活不仅是使人吃饱穿暖,而且要吃得好穿得美。要做到吃得好穿得美,单有粮食、棉花是不行的,必须在大量增产粮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做到农、林、牧、副、渔、棉、麻、丝、茶、油等全面发展,而且要和粮食生产同样的高速度发展。如果只解决了粮食问题,而不解决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的问题,人们只能吃饱穿暖而不能更进一步改善生活、美化生活,就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然,美好的生活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只能逐步实现,但必须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在钢铁、机械两大“元帅”升帐以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轻工业的飞跃发展。要发展轻工业,就需要大量的、充足的原料。原料从何而来?就要农村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同时,在经济作物副业生产的产品中,有不少是出口物资,因此,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以后,可以保证换回大量外汇和建设物资。
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在某些习惯于单打一工作的同志来说,也许一时还转不过弯来,或者是还感到有些困难。因此需要各级领导在广大干部中,反复讲明这样作的道理和意义,并且帮助他们在生产规划上、劳力上、技术上做好安排。
如果说,作为“元帅”的粮食已经升帐,那么,现在已是使棉花、油料、糖料、烟、麻、丝、茶等“文官武将”入帐的时候了。


第3版()
专栏:

调动各方面力量抢收抢藏
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大部秋田基本收完
本报西安9日电 目前,陕西省秋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其中,四千多万亩秋粮作物,已收回92%以上,棉花已收回80%,预计在本月10日即可以把全部棉花拾完。
各地人民公社为了加快秋收进度,提高秋收工作的质量,采用“三查”“三排队”的办法,对秋收工作做了统盘的计划和准备。“三查”是查作物的成熟期的先后,查各种工具的改革,查大小道路的新修和补修,以利运庄稼的车辆通行。“三排队”是劳力排队,按劳力强弱,划分专业队;时间排队,规定任务,限期完成;根据秋季作物成熟期先后排队,作到熟一块收一块。这样以来,使秋收工作进行的又快又好。
今年秋收时期,陕西省各地秋雨连绵,很难有个晴天,因此,发生秋粮、棉花落地现象。同时,今年参加秋收的新手多,而且多是夜间突击,因此,各地秋收中发生丢失粮食的现象。为了做到细收细打,颗粒还家,各地组织了秋收检查团和验收组,对收过的秋田进行验收。另外,各地人民公社还组织了妇女、儿童和老人参加的拣粮队,专门随着秋收大军“打扫战场”。
现在,陕西省的秋收工作还没有取得全部的胜利,有很多秋粮放在场上未打,还有20%左右的棉花未收到家。另外在秦岭深山区和陕南山区,由于气候温暖,有些秋粮还未收获。因此,中共陕西省委已经决定全省立即展开一个第二次秋收突击运动。把秋收工作进行到底,把棉花全部摘回家,把全部秋粮更好地存放起来。 (朱波)
本报讯 河南省有一千二百多万劳动大军投入紧张的秋收。每天正以收刨红薯八十八万多亩、花生一万五千多亩、采摘籽棉五千万斤左右的速度前进。到6日止,全省的红薯、花生已经收刨了73%多,棉花采摘占到预计产量的60%以上,烟叶已基本上收完。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最近一星期内就要达到“场光地净”,结束秋收。
最近各地普遍扩大了秋收队伍。在10月份放过钢铁卫星后,不少地区开矿、运输、冶炼工作已经正常化,有可能抽回一部分劳力转入秋收;在农业方面,过去深翻土地、播种小麦的绝大多数人力,现在也因工作结束纷纷投入秋收。各县还开展了一个“十五挖”运动,从教师、学生、职工、家属、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缝纫厂、加工厂、养猪场、饲养员、会计员、城镇居民等方面找到大批劳力。
河南秋收工作,当前主要集中在棉花红薯两个方面,而以收红薯占用的劳力最多。这不仅由于它比去年增产了四至五倍,还因收刨、加工、运输、储存等项工作需要在同时突击做完。许多地区都在地头搭起工棚,白天刨薯,夜晚切片,就地晒干以加快速度。汲县六百零五台切片机都搬到田间,白天年老人干,晚上男女壮劳力干,昼夜突击切片。许昌专区为了防止天气变化,采取就地挖窖储薯。现有地头窖共计可以储存全部红薯的三分之一强。各地普遍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信阳专区有六万七千部切片机安上了滚珠轴承。襄城县改制刨红薯犁四千部,每部用两个牲口拉,一天可以刨红薯二十五亩。在棉花采摘方面,各地摘棉队伍都有成倍增加,除一部分晚棉外,到10日以后大部地区便要拔花柴。
各专区、县和乡联合组织了检查队,深入各地检查秋收质量,保证“斤两必争、颗粒还家”。巩县检查队下田时带尺、带秤、带算盘、带笔纸、带红白旗。发现收获粗糙的,就地辩论、算账、插白旗。
本报讯 山东省各地人民公社展开秋收大突击,以地瓜、花生为中心的秋收任务即将全面告捷。到
6日,全省近八千万亩地瓜、花生已收获75%以上,两、三天内即将全部收完。
上月20日前,全省收获进度慢而且质量差。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大都展开了以增产要不要细收,丰收果实应不应该丢掉,农活多劳力少能不能收快收好等为内容的田头大争大辩,进一步提高了觉悟。领导上紧接着就对劳力作了统一安排,组织了包括老人、妇女、儿童参加的抢收大军,使秋收工作出现了新景象。临沂专区投入秋收六十四万大军,都分别不同农活组织了专业队。青壮年收刨、搬运,半劳力拣收二遍,日夜突击,因而出现了随收、随打、随晒、随藏和地里净、路上净、场里净的新局面。现全区九百五十万亩的秋作物已基本收完。莒南县采取大兵团作战,流水作业的日夜连战的方法,全县八十八万六千亩晚秋已全部收完。
为了解决劳力不足,做到颗粒还家,临沂、莱阳等地创造的就地收、就地加工、就地晒(包括就地打),对减少搬运劳力和促进秋收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从全省情况看,秋收任务基本完成,但有些地方收得慢,收得粗。因此省的有关领导部门要求各地合理组织劳力,来个三几天的大突击,把秋作物收完,做到一粒不丢,块块不掉,颗粒归仓。 (曹学璞)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开展的 “四秋”突击月,在三千多万劳动大军的日夜奋战下,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现在全省一千三百多万亩晚稻和五百一十多万亩棉花已经基本抢收完毕,近三千万亩红苕(即甘薯)已大部收回。全省收购入库的粮食已达计划的60%以上。深耕土地三千六百多万亩,绝大部分达到一尺以上。油菜葫豆已基本播完。
为了做到收快收细,全省普遍推广了打谷机、挖苕犁和索道滑车运输。南充专区改良挖运红苕的工具后,不仅节约五千多万人工,还提前挖完二百九十多万亩。西充县群众创造的一种简易滑车,能把红苕从几十丈高的山顶上滑下来。隆昌、简阳、广汉等地城镇机关、学校、居民,也采取自挖、自运、自吃、自保管的办法,成群结队自带工具下地挖苕。为了减少抛撒,许多地方还专门组织打扫战场的第二梯队,对收割过了的田野进行普查。
在秋收的同时,各地发动群众大力搞好秋藏工作。内江、简阳、遂宁等地人民公社普遍组织红苕保管委员会,以食堂为单位边挖、边吃、边藏。富顺县版桥公社晚稻和红苕比去年增产二十七倍,开始时秋藏工作仅仅依靠少数干部和粮食保管员,进度迟缓,霉烂很多,后来公社改变方法,大力发动群众,人人出力,个个献计,两天内新修炕灶、苕窖等一千七百多处,腾出五千多间房屋,集中大批晒垫,献出十四万斤柴火,分别用晒、晾、炕、窖等办法处理了八千多万斤晚稻和红苕,藏得又快又好。(附图片)
这是河南偃师县老城乡人民公社的老社员在晒场上剥玉米。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第3版()
专栏:

改革工具 开展评比
云南广西三秋工作又快又好
本报讯 云南省采取正常生产与突击运动相结合的方法,从10月30日开始组织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秋收秋种突击运动,全省投入秋收秋种的劳动大军已增加到六百多万人,秋收进度由每天百万亩左右迅速上升到每天二百六十多万亩,秋种进度也达到每天近百万亩。四千万亩大春作物作到“九黄十收、颗粒还家”,两千多万亩小春作物由往年的不犁、不耙、不施肥、不灌溉,变成深耕、细耙、大肥、大水,进行了小春生产的大革命。
在秋收秋种高潮中,各地都把既要快又要好的思想贯彻到群众的行动中去。群众创造了割谷子镰刀要快,手要捏紧,刀要放平,上动下不动等减少抛撒的经验。有的县实行了边割边运边打边藏平行流水作业法,抛撒粮食的现象比往年减少。各地、县委和公社党委都普遍组织了群众性的质量大检查。曲靖专区在检查评比中推行了“三不走”的经验,即:思想不通不走,措施不细致不走,落后面貌不改变不走。宜良,玉溪等县推行了一日三查制,每天早查出勤、午查工效、晚查质量,做到种一块,查一块,不合要求的立即补救。到目前为止,全省已经收割的三千一百多万亩大春粮食作物和种下的一千三百多万亩小春作物,绝大部分质量良好。(张廷干)
本报讯 广西僮族自治区秋收工作进行得既快又好。连日来,全区投入中、晚稻收割的三百五十多万劳动大军,披星戴月,每天收割进度达一百万亩,到3日止,中、晚稻收割一半。
自治区今年中、晚稻种植面积较去年大大增多,又普遍是中株密植、禾好谷多,收割工作量比去年多一倍到四倍。因此,自治区各级领导在秋收工作中,把一切男女老少全劳动力、半劳动力都组织起来。玉林专区经过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以后,参加秋收的劳动力由几十万人增加到现在的一百三十万多人。
在收割过程中,各地普遍采取大兵团协同作战和分片包干、建立责任制相结合的办法,使收割速度大大加快。天等县采取这一办法后,收割效率提高一倍,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全县、贵县、百色等县还根据禾苗成熟情况分类排队,分别先后缓急,开展公社与公社之间、山区平原互相支援。
在收割大突击、大协作、大评比的同时,自治区各地还开展了秋收工具大改革。到4日止,全区已制成收割器四十四万多架,打谷机八万多架。玉林专区工具改革又多又快,全区已实现了收割工具化。柳江县东方红人民公社使用收割器比用旧镰刀收割生产效率提高三倍。
 (李益芳)


第3版()
专栏:

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四川加速发展经济作物
本报讯 中共四川省委在本月3、4两日召开两次电话会议,号召全省人民立即动员起来,集中力量搞好大面积高产,1959年全省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两方面都要有一个更大的跃进。
省委决定,明年全省将把现有耕地中的一千多万亩高寒山地和土质瘠薄的坏地停止耕种,集中力量种好一亿亩土地。根据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重的方针,这一亿亩地中,以六千万亩种粮食(比今年面积缩小约三分之一),以四千万亩种经济作物和蔬菜(比今年扩大约一倍)。通过精耕细作,要使这一亿亩土地比今年多打两倍产量的粮食;棉花、油菜、苧麻、花生、芝麻、烟草、药材和大豆等经济作物也都要求有更大的跃进。
省委在电话会议上指出,为了坚决贯彻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实现1959年农业更大的丰收,全省应该根据“种的少,种的好,收的多”的精神,改变过去广种薄收的方法,集中使用人力物力,搞好明年农业大面积高产。在六千万亩粮食作物耕地上,要求大面积亩产分别达到三千斤、五千斤和一万斤。亩产一万斤的田地,如以两季计算则要求小麦达到亩产三千斤,水稻
(或其他粮食作物)亩产达到七千斤。亩产万斤的大面积高产田,应该以好田来种植。全省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在平坝地区每人可以平均一亩,丘陵地区每人平均一点五亩,山地每人平均二亩左右。在四千万亩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中,油菜播种面积要争取有五百万亩左右,亩产达到一千斤。其他经济作物产量上也都要求有更大的跃进。
会议要求凡是亩产万斤的田,要保证深翻两次,耕深,施足肥料;凡是可以种绿肥的地区,应该提倡多种绿肥。
会议强调指出,为了胜利地实现全省明年在农业生产上这一跃进任务,各地必须结合当前广泛展开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在各级干部和群众中进行充分的、深入的思想动员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树立坚定的信心。
(于竞祁)
本报讯 四川内江专区把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济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中共内江地委最近在制定明年农业生产规划中提出,除了大搞大面积高产运动,继续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外,将拿出更多的耕地大力生产棉花、油料、甘蔗、药材、家禽家畜和各种有交换价值的农副产品,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多采。他们的口号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规划安排全区明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由今年占总耕地80%减为6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由今年的20%,上升为40%。粮食作物面积虽然缩小了二百多万亩,但按增产计划仍将比今年翻两番,而且要尽量多生产细粮。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将飞跃发展起来,预计明年花生总产量将比今年增加四至五倍,油菜总产量增加九倍。棉花总产量增加一倍到两倍,甘蔗总产量增加一倍半到两倍,毛猪增加三倍,小家禽家畜增加五倍,其他药材和各种小宗土特产一般都在两倍以上。这项规划实现后,不仅能给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向城市供应大量副食品,全区人民收入也将显著增加,生活大改观。每人每年能有粮食三千斤,猪肉六十斤,食油三十斤,棉花四十八斤。(附图片)
左上图:两个好大的甜菜
上图:河南襄城烟叶大丰收。烟叶长得大,烟农笑哈哈。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刘恩泰摄


第3版()
专栏:

硬干巧干 丰产丰收
许多省市报纸发表评论号召加强秋收工作
本报讯 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区)、市报纸在10月27日到11月5日的一旬里,先后发表了关于秋收的评论,号召迅速加强这一工作,保证把各该地大丰收的庄稼都收回来。这些评论都指出了完成今年秋收任务的重大意义。
劳动力不足,是今年秋收的一个突出的矛盾。许多评论在这方面都有较多的阐述,并指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10月31日广西日报发表了题为“秋收一天不误,粮食一粒不丢”的社论说: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办法是迅速组织农业战线的队伍。它还说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公社长期的劳动组织的基础。10月29日云南日报在一篇“打好秋收秋种大决战”社论中也说:要组织规模庞大的秋收秋种突击运动,一定要很好的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劳动潜力。如果在使用劳动力上组织调配得好,一个人就能顶几个人干活,半劳力、弱劳力也能顶整劳力用。几篇评论都推荐了组织大协作进行大突击的快速收获方法。10月31日的广西日报,在社论中举了一个事例来说明协作的伟大力量:大苗山苗族自治县,用大辩论、大协作的办法组织抢收,一天做了三十天的工作。
一些评论还提出了在秋收中“硬干,还要巧干”。怎样巧干?评论一致认为,改革工具就可以干得巧。11月3日福建日报在一篇“迅速推广新式的快速收割器”短评说:如果全部使用割禾器,就可以比用镰刀节省五倍左右的时间。10月31日广西日报社论也提及这个问题,并举例说:北流县前进人民公社在最近算了一笔账:按现有劳动力,用老工具要一百三十天才能收完,如果改用收割器、打谷机和车子收运,只要二十五天就行了。
在紧张的“三秋”季节里,有没有可能搞技术改革呢?11月1日解放日报一篇“大战二十天,确保‘三秋’工作全胜”社论认为,繁忙正是搞技术革命的有利条件。它说:任务最紧张的时候,往往正是奇迹出现得最多的时候。形势逼人,人急就生智,办法和创造也就逼出来了。
秋收的速度不但要快,而且质量要好。许多省(区)、市报的评论都强调了这个问题。11月3日新湖南报和北京日报的评论都提到这个问题。北京日报“再收一次秋”的短评在阐述快和好的关系一段文字中说:在秋收中,只顾了快,没有顾好,随便丢失,把快和好完全对立起来,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快和好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10月30日四川日报“快收细收,颗粒不丢!”社论里也指出:秋收质量问题实质上是思想问题。根本办法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秋收,提高干部社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产主义觉悟。有了共产主义思想,人们对社会财富就会更加爱惜。


第3版()
专栏:

要掌握技术领导权
——广东顺德县粮食和经济作物全面跃进的经验
本报记者 杜导正
广东省晚造的特大丰收已成定局。中共广东省委估计说,解放后年年以全力对付的粮食问题,已经从根本上解决。明年,农业方面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将大抓特抓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多种经济作物怎么个抓法?怎么才能高产?顺德县在这方面摸索到一点经验。
经济作物样样丰收
顺德县多种经济作物今年样样成倍地高产,粮食作物也基本上达到自给。
顺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多种经济作物区。它的多种经济作物,主要包括塘鱼、甘蔗、蚕桑三种。这三种作物,今年种植(殖)总面积达四十八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种植(殖)面积的67%。今年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
(殖)的面积的比例,多种经济作物中塘鱼、甘蔗、蚕桑种植(殖)的面积的比例,同解放后八年,以及解放前一年(1949年)大体相同,但增产速度却大不相同——过去是爬行,今年是飞跃。譬如塘鱼,是顺德县多种经济作物中的最大宗(占二十八万多亩),1949年塘鱼每亩平均产二百斤,1957年每亩产量才提高到三百五十斤,八年增长了75%,每年平均增长率不足10%;但是今年一年内,亩产量便一下子跳到一千二百斤,比1949年增产500%,比1957年增产275%。其它经济作物:甘蔗较去年增产128%,蚕茧增产152%,桑增产近一倍。粮食作物中的主要作物水稻亩产量也由去年的六百五十斤(1949年为三百三十九斤),增加到今年的二千五百斤。
以“密”为纲改革技术
顺德县今年多种经济作物丰收的直接原因,是种植(殖)技术和种植(殖)管理彻底革新的结果。旧种植(殖)法的特点是疏(蚕茧例外)——鱼疏养,蔗、桑疏植。今年种植(殖)法的特点是密(蚕茧例外)——塘鱼旧殖法每亩养鱼七百条左右,今年每亩平均养了一万二千条,个别丰产塘每亩养鱼达三十二万条;甘蔗旧植法每亩种植四千株,今年平均每亩种植八千株;桑旧植法每亩种桑七、八千株,今年每亩平均种到一万八千株。
多种经济作物种植(殖)技术、种植(殖)管理上“疏”和“密”的问题,实际上是劳力投放问题,也就是生产投资问题。顺德县今年实行以“密”为纲的一套新技术新管理法以后,劳力投放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以上。这是小农经济(包括富裕中农)根本无力实行的,因为它不可能投入那么多劳动力,也不敢冒这样大规模改革的风险。所以说,以“疏”为特点的旧种植(殖)法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种植(殖)方法;以“密”为纲的新种植(殖)技术、新管理法是农业社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那么,这里便发生了一个问题:顺德县农村合作化已经三年了,为什么过去两年以“密”为纲的一套技术根本推不开?为什么今年一年,特别是今年5月以后却推广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两条路线的斗争
今年5月以前,顺德县种植(殖)多种经济作物的全套技术指导权是掌握在一万八千多个富裕中农手中的(其中有个别贫农和下中农),贫农、下中农社员只是在他们指挥下,做割草、积肥、施肥等一般的劳动。而这些富裕中农中,除30%表现较好(他们多为新上中农),其余的都表现得十分恶劣,被群众称为“鱼公”“蚕公”——他们不满意合作化,对新技术更是坚决抗拒。这就是以密植为纲的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推不开和多种经济作物发展缓慢的原因。
顺德县委决定剥夺富裕中农对多种经济作物的技术指导权,组织党员和贫、下中农迅速掌握技术,坚决地改造“蚕公”、“鱼公”,同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斗争。从去年10月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县委、乡党委、社支部先后召开过若干次整风会议,反复围绕着多种经济作物生产上的两条路线问题进行大辩论:用什么方针对待富裕中农操纵多种经济作物领导权的问题?顺德县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技术水平能不能提高,能不能跃进?经过整风和鸣放辩论,表扬了坚持正确路线的党员和干部,批判了有右倾思想的人,使党内的认识统一起来了。接着开展了对“蚕公”“鱼公”的改造。从去年冬天开始至今年3至5月间形成运动,运动进行得很猛。凡“蚕公”、“鱼公”最多的农业社,都召开了会议,对过去经济作物的生产进行群众性的查成绩、查缺点、查原因,表扬先进,重点批判落后,处理极少数犯法分子,然后定出跃进计划、定措施。大多数“鱼公”、“蚕公”在受到批判教育后,当众检讨,愿意在生产中接受改造。随着富裕中农对多种经济作物的领导权被摧毁,陈旧的种植(殖)技术也就垮台了。
培养红专队伍
在培养红专技术队伍方面,顺德县通过种试验田的办法进行的。参加试验田的县、乡、社干部达到七千五百多人。干部和群众在试验田里,试验各种新种植(殖)技术、新管理方法。由于他们干劲大、智慧高,采用了最好的边学习、边创造、边生产的学习方法,进步很快,十天二十天就变成内行。沙滘农业社新调了十三个青年养蚕,集中训练七天,回去养蚕十七天,就创造了担桑产茧十二斤的纪录,比富裕中农最高的八斤纪录高出半倍;第四造更高产达四十斤,创广东省当时的最高纪录。顺德县养鱼、养蚕、种蔗、种桑的千百种技术改革,几十个县、省高产纪录,全部都是我们的干部、贫农、下中农群众在试验田中创造出来的。顺德县用试验田训练出来了一批又红又专的技术能手。当然,县里新开办的有五百多学生的专科农业中学、各乡的农业中学和农业技术训练班,对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也是有贡献的。
顺德县的多种经济作物,今年一片丰收景象。这是党掌握了生产技术领导权的结果,是新的种植(殖)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种植(殖)技术、旧的管理方法的结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