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腊月的金达莱
邬戈
晚饭后,雪花还在不停地飘落,我们化完了妆,敲打起锣鼓,在俱乐部门口欢迎前来参加晚会的朝鲜人民军部队。热情的锣鼓声和欢笑声在山谷中回响着,划破了四周的宁静,也驱散了严寒。
过了不久,我们突然看到对面山顶上好像有一条红色的火龙,在风雪中不停地游动着,又好像是一条美丽的长虹,来自茫茫的天空,它慢慢地,慢慢地,滚卷在无边无际的雪海之中。霎时间,正在欢腾着的人群立刻就变得鸦雀无声,歌声笑声和锣鼓声也突然消失了,人们仿佛全被这奇异的幻境迷住,不知道这是现实还是幻梦,也不知道这是人间还是仙境,一个个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奇幻的情景。
注视了很久,人们终于完全明白了,这不是火龙,也不是长虹,而是一队捧着鲜花的战士,是守卫在金刚山上的人民军英雄。他们为了表示对亲密的战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答谢和欢迎,为了庆贺这两支英雄的军队在前线胜利重逢,因此,带着最珍贵的礼物前来参加这个隆重的晚会。
当他们快要走近我们的时候,大伙儿情不自禁地、一窝蜂似地涌了上去,在狂热的欢呼声中紧紧地拥抱在半人多深的雪地里。谁能相信在这被风暴围困的深山野林里,在这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战场上,在这对面还窝藏着豺狼的前沿阵地上,会出现这样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呢?谁又能相信在这数九隆冬、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里,会盛开这红色的花朵呢?
可是,这的确是真的。一位曾经在我们长白山上打过游击的人民军联队长同志好像知道了我们的心情似的,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东北话,替我们解开了这个谜。而这个使人难忘的故事,直到今天,还深深地激动着我的心。
那是在两个月以前,人民军部队听到了志愿军代表团将要到来的消息以后,阵地上好像刮来了一阵春风,顿时间轰动了整个联队。为了表示对志愿军代表团的欢迎,战士们利用了一切空隙时间,扎上了彩门,写好了标语,整理了房间,扫清了道路……但是总觉得这一切还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于是,有的战士悄悄地跑到海岛上砍来了大批冬竹,编织了精致的花盆,又跑到东海岸的冰层里,找来了彩色的贝壳,镶在花盆上,他们说:“送给志愿军,栽上万年青!”有的战士又从金刚山上找来了一条条粗藤,制成了拐杖,上面又刻上了“中朝友谊万岁”的字样。还有很多战士用彩纸扎起了各式各样的纸花,可是他们又觉得纸花怎么能表达出心意呢?有一位战士说“假如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遍地盛开着金达莱花,那该多好啊!我一定选一束最鲜最红的花献给我们的战友……”他的话突然打开了人们的思路,也激发了战士们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热情。于是,他们坚决要在数九隆冬、十冬腊月的季节里栽培出红色的鲜花来,他们要在这很少有可能的情况下用意志、热情和决心去创造出奇迹来。
就在当天深夜,英雄们冒着穿心刺骨的寒风,攀上了白雪皑皑的金刚山峰,从冰冻三尺、坚如钢板似的地里,挖出了冬眠的花种,悄悄地把它们移植在房里。战士们昼夜不停地,像值班站哨似地烧着热炕,使房间保持了一定的温度,还不时地用温水灌溉着它们。这些无数个幼小的生命,好像孕育在慈母的怀中一样,吸收着母亲的养分,而这些战士们又像无数个最善良的母亲一样,夜以继日地,甚至于一刻不停地在抚育着它们。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昼夜,这种慈母般的温暖,终于唤醒了沉睡着的花种。它们尽情地发芽、茁长,好像给地面铺上一幅绿色的丝绒。
也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劳动,这鲜艳的花朵终于露出了甜蜜的笑容,这笑容仿佛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笑容又把英雄们的脸庞映得通红。当战士们看到了这些用自己的劳动和心血栽培起来的花朵的时候,怎么会不感到欣喜若狂呢?而今天刚好是花朵开得最鲜艳的时候,于是,战士们就把这红色的鲜花摘下来,献给了志愿军。
当我们接到这友谊的花朵,听完了这段真实的故事,只觉得心脏在剧烈地跳动。世上还有什么礼物,比这鲜花更贵重?世上还有什么挚情,比这友谊更深厚呢?这红色的金达莱是永不雕谢的花朵,它将永远盛开在百花丛中,如同万年长青的古松一样,永生永世地栽扎在中朝人民的心里。


第8版()
专栏:

登昆仑
李季登昆仑,放眼看,祖国山河一望间。一望山岳飘红旗,再望江河带笑颜。山河大地歌声起,花团锦绣好江山。登昆仑,看四川,黄金盆地大平原。川中川南遍油香,蜀中健儿发誓言:凿透四川万重山,峨嵋山上立标杆。登昆仑,向西看,白雪皑皑是天山。克拉玛依猛虎将,井架林立戈壁滩。南疆北疆全钻遍,红旗永远插天山。登昆仑,朝南看,热火朝天玉门关。玉门油矿老大哥,全国典型作模范。各项指标都先进,一马当先插标杆。登昆仑,往下看,柴达木红旗耀人眼。柴达木是聚宝盆,英雄们立志要把每一滴石
油都挖干。烟囱林山长江源,大沙漠要变成颐和园。登昆仑,心喜欢,石油工业大发展。一吨钢铁一吨油,这个日子不会远。石油工人兄弟们再加一把
劲,早早把“石油落后”的帽
子甩一边!


第8版()
专栏:

一碗小米粥
张星远
我拿回药来,天已漆黑了。
房东李春淳老大娘端着一碗白糊糊的东西,正要肖昌珠同志坐起来吃。我脱掉鞋子到炕上去,才看清楚是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
老大娘走后,我对肖昌珠同志说:“上回我们送给大娘的十几斤粮食,她都掺上一多半野菜和葛根粉弄成糊糊吃。她哪儿来的这碗小米粥呢?”
肖昌珠同志听我一说,就吃不下去了,要我把稀粥端给小弟弟吃。
“董生!”我一边喊着一边向老大娘的房子走去。老大娘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大娘和她的女儿见我走来,连忙把饭碗藏在桌子底下去了。只有小弟弟的饭碗还放在桌上,碗里全是葛根粉和干野菜做成的糊糊饭。这下我呆住了。我立即就想起了拿药以前的事来。
下午,老大娘来看肖昌珠同志,知道他已经有一天没有吃饭了。大娘很着急,在房子里找了很久才拿出一只小罐给她的女儿。她的女儿就把小罐里的谷粒倒在木臼里舂起来。小弟弟也趴在炕上用嘴在火盆上吹火。想到这里我立刻明白了:阿妈妮没有粮食啦,只留下一些种籽,现在为了照顾我们生病的同志,连自己舍不得吃的种籽也拿出来了。
我看着阿妈妮,很久很久没说出话来。


第8版()
专栏:

关心人
龚同文
党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应当如何关心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不可以把这样丰富的经验用简单的公式表达出来?如果可以的话,我看有两个公式:
一个公式是: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是要关心群众生活。党越是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越大。
一个公式是:群众越是喜欢听党的话,党越是要有事和群众商量。党越是有事和群众商量,群众越是听党的话。
把这两个公式加起来,就是毛泽东同志所经常教导我们的,要关心群众生活,要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这个著名的指示,在大跃进的新形势下,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要谁去关心群众生活?要我们的党。要谁去注意工作方法?要我们的党。历史证明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真是血肉相连,心心相印。世界上有什么科学仪器可以测量我们的党在人民群众当中有着多么深厚的影响呢?为什么人民群众这样喜欢听党的话呢?为什么党的领导力量加上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就能够创造出空前的奇迹呢?
“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两句话,准确的解释了为什么群众的干劲越大,越是要关心群众生活,为什么群众越是听党的话,越是要有事和群众商量的道理。有些人在群众干劲十足的时候,不关心群众生活,炉前工人几天几夜不睡觉,采矿工人半个月没有吃油盐,他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像没有知道一样,他不知道人是肉做的,他不知道珍惜群众的热情。对于这种人我们只好送他一顶官僚主义的帽子,然后发动群众打掉他的官气。也有些人在群众非常听党的话的时候,不跟群众商量办事,不讲道理,光下命令,不做思想工作,光发脾气,耍狠气,个别的甚至违法乱纪,打骂群众,对于这种人我们也只好送他一顶官僚主义的帽子,然后发动群众打掉他的官气。
我们的群众干劲十足,而有的人不关心群众生活,这种人的心多不好啊!我们的群众很听党的话,而有的人伸手去打群众,这种人的手多脏啊!好在这种心不好而手很脏的人是极其个别的。我们的大多数同志很好,很关心群众生活,很善于和群众商量办事,我们的事业就是依靠这样的好同志去发展的。
从许多事情上面都可以也应当想到人。人,人,人,我们党的工作者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人。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靠什么战胜了凶恶的敌人?靠我们的人。在那个时候,我们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把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他的走狗打得落花流水。在那个时候,在我们的人之间如何互相关心,互相商量办事情,身历其境的人,对于这种印象,应当是铭心刻骨的。现在,我们肩负了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在一起保卫世界和平;一方面要在国内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以便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且向共产主义过渡。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关心群众生活,更加注意工作方法。我们可以设想得到,我们的人,干劲越足,觉悟越高,越是需要党去关心他们的生活,越是需要党和他们商量办事啊!
(原载湖北日报,原题为“人”,这里是其中的一部分。)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皇姑屯事件是怎么回事?
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到了皇姑屯事件,要蒋介石集团当心恶毒的美帝国主义。
皇姑屯事件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沈阳西南皇姑屯车站上,日本帝国主义在那里暗害了它一手扶植的东北军阀张作霖。
反动军阀张作霖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勾结,开始于1904年日俄战争的时候。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变为国际帝国主义的瓜分对象。同时,在中国国内,由于各个帝国主义相互矛盾和策动,各派军阀为了争权夺利进行了连年不断的混战。1904年,沙皇俄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我国的东北而爆发了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就在东北大量收买中国的流氓土匪替他们作侦探,张作霖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候,张作霖是东北的土匪头子之一,受了日本收买后,受他们驱策。以后张作霖一直很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赏识,并且在其一手扶植下作了奉天督军和东北三省的巡阅使,统治了东北。日本帝国主义也通过张作霖大量地掠夺我国东北的丰富资源。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想把东北完全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并进而入关灭亡全中国。它对张作霖并不那么放心。当时,日本关东军已经驻扎在东北各地。张作霖的一举一动,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严密监视之下。1928年4、5月间,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同张作霖在北平、天津作战后,美国为了同日本争夺东北,策动蒋、张合作。日本帝国主义恐怕张作霖同蒋介石妥协后对自己不利,就趁张作霖从北京回沈阳的时候,布下了周密的刺杀计划。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到达沈阳西南皇姑屯车站的时候,日军早已埋伏好的火药爆炸了,而且恰好炸在张作霖坐的那一节车厢上。张作霖当即受重伤,不久就死了。  (霖)


第8版()
专栏:

八只小猫的故事
菡子
我并不特别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儿,但对家里的八只景德镇的瓷小猫有些例外。它们是在江西瓷器展览会上与我见面的,我一看那清新可喜的样子就爱上了。
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小猫,只有一个拳头的三分之一大。一只猫一个姿态:有的静坐,有的打滚;有的招手,有的拍球;有的傻站着,有的跷起一条小腿;有的匍匐不前,有的待人去抱。它们毛色不一,颈中都有朵作为领结的小花。这样的描叙何其平庸,应该说它们的一切都是活的,简直就是八个孩子。都有一双带长睫毛的调皮而聪明的眼睛,连那天真稚拙的姿态也像。我试过多次了,在这些小猫的观众中间,孩子们会立刻吵嚷着认出它们是同伴中的谁谁;奶奶特别是外奶奶却蓦然发现她的小外孙正在里面;至于母亲,那不用说早在心里比拟着谁是自己的女孩子,哪个又是那最调皮的老二。我看出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和工人们,正在这些小猫身上献出了自己最年轻的童心和最温柔的母性,它们是最美好的感情的结晶。我还有一个发现:八只小猫虽有独立的神态,但它们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有时还可以看出谁是它们的队长,谁最调皮,谁的行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时把它们挤得拢些,也会发现它们谁关心谁,谁对谁最好,另外的谁又是什么态度。总之,一个摆法是一幕童话,它们丰富的表情,天真的动作,真使人忍俊不禁,很想和它们说一阵话儿。摆弄这些,孩子们比我有办法也比我认真,八只小猫真的成了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的小朋友。
对它们的喜欢还出于骄傲的爱国心,原来它们还有光辉的战绩,——打败了日本的产品。今年春天在广州展出的出口新产品中,那来自最喜欢猫的国度的英国人,拿出三只日本猫和它们比了,据说当场经过许多内行鉴定比出我们这八只小猫有二十几个优点。这里说不完,只择要述之:卷毛世界第一(这花了多少心血!);真实、匀称、完整、不刺手;釉色好,洁白有光,颜色鲜丽、雅致(分淡紫、银灰、浅棕三色);精细多采、像个艺术品;色样多,姿态活泼(当时就比日本的多五种,据说现在更多了);瓷土好,骨子硬。……这些好像科学鉴定,不折不扣,说得有理,不过少了一个最大的优点:像个小孩子,谁也看不厌。这样,日本的小猫就被打败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来看猫的孩子,他们比我还高兴,于是这群小猫有了新的称号:“打败日本的小猫!”
我相信我们不久将来的幸福生活之一,是每个孩子都有玩具,所有的屋子都摆着艺术品,我们陶瓷等等方面艺术家的作品,一定会增添我们生活中无限的美。(附图片)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不少读者来信问,在报上常常看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提法,有时也看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提法(例如人民日报3月15日的社论标题就是这样),这两种提法是不是一样的?有的读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提法是错误的,因为它把“我”摆在第一位,首先要求人人为“我”,而后“我”才为人人。
我们认为这两种提法的含意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表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都是体现集体主义思想的。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则是一句通用的成语。列宁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到五一节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写道:“我们要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常规,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而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我们要努力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亦译“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为他们的生活常规,我们要逐步地坚持不懈地实行共产主义纪律,推行共产主义劳动。”可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口号可以联系在一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人人都在为我工作,我也在为人人工作。不能把它解释为:首先是人人都为我工作,而后我才能为人人工作。如果认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亦无不可。
编 者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欢迎开展这个讨论
人民日报七版最近开展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讨论”。我觉得在报纸上开展这个讨论是很适时的、必要的。通过讨论可以使广大读者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在思想上划清共产主义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观点的界限,为向共产主义过渡作好思想准备。
天津市公安局 张梦周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不该颂扬工资制
10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登了方徨同志写的一篇颂扬河南省卫星人民公社实行工资制的文章,标题是“工资制,好处大”,但在同日第八版上、王文刀同志写的“发扬‘农村作风’和‘游击习气’”的文章里却这样说:“我们要彻底破坏资产阶级的一切法权制度,可以考虑不要工资制,恢复供给制”。我看到这两篇文章后,就有一个想法:一面提倡工资制,一面又说考虑不要工资制,岂不矛盾?
江苏南通农业专科学校 韩 萍
编者按:韩萍同志提出的问题很好。“工资制,好处大”这篇文章内容有片面性,标题是错误的。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张骞”应为“张謇”
9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刘大年同志“戊戌变法六十年”一文,有一处想系误排。该文第一栏第七段第十八行“张骞是一个实业家”,文中“张骞”应为“张謇”。张骞是二千年前开辟中西交通的伟大旅行家。张謇字季直,江苏南通人,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盐垦公司、发电厂等许多企业,是一个实业家。 北京国棉二厂 谢明明


第8版()
专栏:

裁衣(雏塑) 郭其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