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在人民公社大办轻工业
轻工业部副部长 宋乃德
我国农村在实现人民公社以后,迫切要求一切劳动力都能投入到生产中去,首先是把妇女从家务劳动中彻底地解放出来。目前的情况是妇女在公共食堂用饭,小孩进了托儿所、幼儿园,摆脱了做饭、看孩子等家务劳动。但是应该由工厂生产来承担的那一部分家务劳动还没有完全解决,有的妇女一边在田里翻地,休息时又在田边作鞋;米面加工,一部分使用机器了,一部分还靠人力、畜力。全国五亿农民一年要穿二十多亿双布鞋,要吃三千亿斤粮食都需要加工,这不是一件小事。列宁曾说:“只有开始把琐碎家务普遍改造为社会主义大经济的地方,才有真正的妇女解放,才有真正的共产主义。”
今年农业获得了很大的丰收,有大量的农产品需要加工,数量之大,已远非现有企业所能承担。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不仅不能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会损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哪里加工呢?在城市加工,现有工业设备能力不足,原料运进城市,成品又要运回农村,往返运输更将增加运输的困难。发动人民公社办工厂,利用自己的原料,自己加工,自己消费,却是一条最经济最有成效的途径。
由于农业丰收农民收入多了,要求添购大量的日用品。现在许多东西都感到供应不足。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以后,钟表的需要大大增加了。吃公共食堂以后,家里不再生火了,为了用开水方便,一家人都要买一个甚至二、三个保温瓶。实行三化以后,更有利于搞文化革命,江苏等地有的人民公社每一个班就订一份红旗和省委办的理论刊物,纸张文具的需要激增,面对着这样大量的需要,光靠现有大中城市的生产是解决不了的。
人民公社是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也是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共产主义要消灭商品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消费。人民公社的生产基本上为了直接消费。目前人民公社还是初步建立,工业基础还很薄弱。为了实现亦农亦工,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为了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公社更必须大搞工业。但是,有一部分同志还没有认识到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他们还习惯于把农产品全部卖给城市加工,又从城市买回东西。尤其是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地区的同志,还没有认识到这种习惯是要逐步改变的。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要过渡到共产主义就必须逐步削弱以至消灭商品经济,而仍然想保存商品经济。也还有的同志以为人民公社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恩格斯说:“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更平衡的分配,是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分裂的条件”。我国人民公社必须像城市工矿区一样同时兴办工业,才能逐渐消除城市和乡村的界线,消除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因此,无论从经济上、从政治上来分析,从当前发展生产满足需要,从向共产主义迈进来看,人民公社都必须大办工业,尤其是大办轻工业。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必然趋势。
人民公社大办轻工业有种种有利条件。首先是原料在人民公社,轻工业产品的原料80%以上是在农村。以后粮食够用了,更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多种经济作物,轻工业的原料将更加充沛。而且在人民公社大办轻工业,所需要的原料与农业生产密切结合,既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生产是为了消费,而最大的消费也是在人民公社。第三、有办工业的资金和物资。山东高唐鲁伟人民公社今年公共积累初步计算有一千八百万元,投资于工业的至少可达三百万元。至于修建工厂用的砖瓦、木、石,各个人民公社都能解决。第四、有劳动力。一个人民公社有成万的劳动力,工农业统一筹划,按时调剂,可以抽出一部分劳力办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妇女和体力较弱的人都可以干。
人民公社大办轻工业是与广大群众生活直接联系的,而且直接支持了农业生产,也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山东高唐县人民公社办了面粉厂、缝纫厂,现在全县已有65%以上的群众吃到了机器面,穿到了用机器缝的衣服,群众已经看到了发展工业,生活还会更好。这就掀起了广大群众积极办工业的高潮。各地人民公社普遍地出现群众自觉地投资、献料、让房子办工厂和爱厂如家的情况。
但是,也有人怀疑人民公社没有条件办工厂,认为他们没有设备,也没有技术。他们看不到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把技术神秘化了。可是群众并不这样看,他们并没有被吓住,没有设备,自己制造。工人们的口号是:“自己武装自己”,“土专家,使巧法,不愁实现机械化”。高唐县机械厂只有两三个人见过龙门刨床,只凭几个简易机床就作出一台八尺龙门刨床。没有技工,自己培养,高唐县今年县社办工业以来,工人比去年增加一万五千多名,其中技术工人增加了八千多人。许多工人认真学习,师傅认真教导,二十天就全部学会打铁。十八岁的青年女工尹桂英两个月学会了缝纫、木工、翻砂、操作机床、制滚珠等十一种技术。怀疑人民公社没有条件办工业是没有根据的。特别是轻工业,只要人民公社要办,全都可以办得起来。
有人怀疑目前劳动力紧张,那有多余劳力去办轻工业?我国目前大规模的进行建设,各个建设战线都需要劳动力,这是事实。但正因为劳力紧张,就更要在工具和操作上实行机械化,更要大办工业。把劳动力紧张和在人民公社大办轻工业对立起来的看法是不妥当的。
人民公社应该办轻工业,也能够办轻工业,那么,究竟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必须贯彻执行全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政治挂帅,全民动手,自力更生,大搞群众运动。我国轻工业、食品工业在民间有许多优秀的传统。例如油脂工业在世界上先进的生产方法是浸出法,要用苯或酒精作溶剂,设备也较复杂。而我国历史悠久的小磨香油,设备简单,用水就把油带出来了。现在采用这个方法制花生油、菜子油、葵花子油已获初步成功。这说明,只要我们善于依靠群众,发现和总结、推广群众的创造,群策群力,一定能在人民公社把工厂办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
人民公社办工业的方向,河南七里营人民公社提出的是:“有啥办啥,要啥办啥,要多少办多少”。从最近一段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人民公社办工业采取“有啥办啥,要啥办啥”的方针,才能使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起来,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快地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逐渐消灭商品经济。
有人耽心这样会不会搞乱了,这实际上是一种保守思想。他们担心人民公社大办工业,会与城市现有工业发生矛盾。他们没有看到农业上提供的许多工业原料不是少了,而是处理不了;农村的需要大大增加了,许多工业品不是多了,而是供应不足。几年来火柴一直有积压,今天也有的地区出现了不足的现象。当前轻工业的问题是生产能力不够,农村办工业并不会挤了城市工业,这个耽心是不现实的。
在做法上,根据过去乡社办工业的经验,应当是以小型为主,中小结合,以土法为主,土洋结合,先土后洋。反对那种贪大贪洋,伸手向上要材料、要设备,而不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偏向。各地经验也已证明,凡是犯有这种偏向的,一般都办不起工厂来。而采取了由小到大、土洋结合的办法的都能很快的投入生产。以小型为主,但小厂并非大厂的缩影;以土法为主,但土法也不一定落后。办小厂用土法乃是为了因地制宜,迅速上马,迅速取得经济效益,解决当前生产赶不上需要的矛盾。在人民公社中,如有条件,不仅可以办中小型厂,甚至也可以办现代化的大厂。在采用土法中,必须注意土洋结合。要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智慧,也要采用外国适用于我们的先进经验,在采用设备的问题上,有什么的就用什么,竹、木、砖、石、陶瓷、钢铁作材料都可以。
轻工业在目前所处的情况是:一方面要给元帅停车让路,另一方面农产品大丰收以后,要求轻工业大量加工处理,大量供应日用品。因此,形势逼着轻工业必须在人民公社大发展,才能克服这个困难。而且人民公社办工业是我们轻工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既发展了轻工业,克服了当前的困难,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又巩固和发展了人民公社,有利于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附图片)
鲁伟人民公社组织了联合工厂,为培养“多面手”提供了条件。现在很多工人都学会了两种以上的技术。十八岁的女工尹桂英,苦心钻研,已经学会十二种技术。 新华社记者 孙静 摄
鲁伟人民公社联合工厂总厂集中了公社的主要设备和技术力量。它不仅供应各分厂一些设备,也在技术方面进行指导。这是各分厂的工人,在总厂学习土法炼钢。 新华社记者 孙静 摄


第6版()
专栏:

轻工业设计院的礼物
人民公社综合工厂
轻工业部设计院为了适应人民公社兴办各种工厂的需要,以陶瓷、砖、木、水泥等材料设计了以造纸为主的综合性小型工厂。
这个小型综合工厂有制浆造纸、酿酒、制饲料、电解食盐及石灰窑几个部分。这个设计是采用几种易于就地取材的普通原料,如稻草、食盐、石灰石和煤。用这些原料就可以生产出纸、酒、饲料、烧碱、漂粉和石灰等产品。这种工厂的生产是采用分次综合利用的办法,例如稻草,先用来发酵酿酒,酿酒后的酒糟过筛后,细糟作饲料,粗糟再制浆造纸。同时考虑纸厂需用化工原料,并附设有电解食盐及石灰窑的设备,以便生产烧碱、氯气,利用氯气和石灰,又可以生产漂粉。
这个小工厂每年能生产有光纸、包装纸、卫生纸、各色招贴纸、火柴纸等一百五十吨,四十六度白酒九十吨;饲料三百吨,酒糟六百三十吨,液体烧碱一百三十五吨;漂粉九十八吨,生石灰三百五十吨。除工厂自用以外,每年还能出售烧碱三十吨,漂粉八十吨,熟石灰二百七十吨。
全厂每年共需各种主要原料,稻草约一千一百吨,食盐七十五吨,石灰石六百三十四吨,煤三百五十九吨。
全厂共需职工五十六人。共需投资五万四千多元,约计五个半月即可全部收回投资。


第6版()
专栏:

把小厂组成联合工厂
高唐找到人民公社发展工业的新形式
本报济南25日电 山东高唐县鲁伟人民公社把单一分散的各种工业,集中成为大、小联合工厂,这是目前农村人民公社发展工业的较好的组织形式。
鲁伟人民公社是由原来的尹集、胡集两个乡的十一个农业社合并起来的。在公社成立以前,原尹集乡曾把分散的小厂组成一个有铁业、木业、翻砂、轴承、粮食加工、土化肥料、服装加工、棉柴皮脱胶、打绳、发电和自行车修理等十一种不同行业的联合工厂。人民公社成立后,为使工业适应公社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公社党委会将胡集乡和鲁伟农业社的联合工厂与尹集乡联合工厂合并,组成公社的联合总厂,另十个农业社的联合厂则调整为九个联合分厂。现在,总厂又增添了制糖、造酒、印染、制鞋、炼焦等八个行业。
联合工厂,是加强各工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一种最好形式。通过协作制造出来的大量新产品,据统计,联合总厂到目前通过协作试制成功的新产品就有百来种。
联合工厂是适应公社大生产的一种生产单位;把成百成千个各种不同行业集中成为几个大的个体,便于领导和统一规划。公社党委只要根据农业需要向总厂和分厂提出要求,各厂就随即订出计划,按时或超额完成任务。9月中旬,公社党委会一声令下赶制大批小木车,各联合厂的工人立即动手,苦战三昼夜,造出小木车九千多辆,基本上消灭了全公社的肩挑人抬的现象;后来又大干十天,把运输工具安装上了自制的滚珠轴承。这样快是分散的工厂力不能及的。
鲁伟人民公社的总厂和分厂之间的关系是有分工也有协作。总厂集中了公社内部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设备,担负重要设备、农具的制造,进行农产品综合利用的加工;而各个分厂则偏重于小型农具的制造、修理,及与社员生活比较密切的粮食、服装加工等业务,并派木业、铁业修理小组到田间去。总厂为分厂提供设备、重要原料。总厂还是公社党委及工业部的“试验田”,工业部的办公室就设立在总厂里。


第6版()
专栏:

四“一”工厂
一吨钢铁,一万元钱,一个月时间,日产一吨纸。
本报记者 张慧贤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学生们白手起家建成的“红旗造纸厂”,号称四“一”工厂。四“一”是:只用了一吨钢铁;一万多块钱;一个月建厂(二十五天);日产一吨纸。
这座工厂座落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全厂有原料、蒸煮、造纸、煤汽等四个车间,都是用木条、泥土搭抹起来的棚子和厂房。一个小棚子周围堆满了一垛垛的稻草。棚子里面有一台给牲畜切草的普通切草机,这就是原料车间。切碎了的草运到蒸煮车间。这里的设备如蒸煮锅、洗涤池、搅拌池、沉砂盘等全部都是用砖、陶、混凝土制成的。平台上还有两个碾米用的石碾,它是用来代替“钢刀打浆机”把纸浆碾匀。制出的纸浆,通过管道自动流入造纸车间一台木制煤汽烘缸造纸机内。这个机器和大造纸厂钢铁制成的洋造纸机的作用一样。机器在有节奏地运转着,白色的有光纸从造纸机的尾端出来被卷在纸辊上。这台造纸机,除了烘缸和主轴是用钢铁制成的以外,圆纲笼、毛布辊、托辊等全部零件都是木制的,但是卷在卷纸辊上的有光纸却是那么洁白均匀,只是稍厚些。
当我们走进煤汽车间时,这个系的共青团总支书记、这个厂的厂长刘鹤谦指着煤汽发生炉说:“这个煤汽发生炉可是个大创造,它是煤汽烘缸造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造纸工业上山下乡的关键问题。”这个炉子除炉盖、炉门、炉篦是用铁制的以外,其它全是用红砖和灰砂浆砌成的。净化部分的粗滤器和细滤器是用缸瓦管组成的,贮汽罐用的是大瓦缸,风道用的是白铁皮,防爆器是用煤油桶装水制成的。就是这么简单的煤汽炉,就代替了钢铁制造的复杂的蒸汽锅炉。它的好处不仅是节省了钢材,更重要的是农村可以普遍制作。
看了工厂以后,刘鹤谦详细地向我介绍了统计系三百多个同学在党的支持下,如何用他们三百双手,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建设这个纸厂的情景。
7月间,同学们想办一个像样的造纸厂。工厂怎么办呢?学生们到处打听,从找到的建厂资料看,办一个最小型的造纸厂至少也需要用三十多吨钢铁和十几万元的投资。开始,系主任祁鲁明和刘鹤谦带着学生到门头沟去找铁矿,企图开采矿石向钢铁厂换钢铁。同学派人到天津、唐山等地去找机器。大伏天爬山越岭,铁矿总算找到了,但是这个山上连一条小路都没有,开采了铁矿也没办法运出来。这告诉大家走“钢铁建厂”的路线一时是走不到头的。他们就决定请轻工业部造纸局帮助,自力更生创建一个不用或少用钢铁的造纸厂。这个提议得到了造纸局领导上的支持,并派了工程技术人员来帮助设计。
师生们争先报名参加建厂工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做建厂资金。学生们和技术人员很快就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又快、又省的造纸厂的方案。为了工厂早日建成,同学们不放过一分一秒时间,到各工地去找材料、找工具。
没有一个人会造机器,怎么办呢?大家商量了一个“龙王爷的儿子会浮水”的办法,看谁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就叫他干什么。这样,李著彦就报名当了锻工,贡冯宝、黄国安就当了木工,刘世雄当了车工。看到学生的冲天干劲,一个工程师说:“同你们生活在一起,使我恢复了青春。”工程技术人员也和学生一起干起活来,给了学生们不少帮助。有的来参观的人,也下手帮他们干活。这样,厂房建设和机器制造,只用了二十五天就全部完成了。这个厂同日产两吨的“21”型造纸厂比较,钢铁用量仅为三十五分之一,投资仅为十分之一。
现在工厂已经开工了。学生们半天上课,半天在这里轮流参加生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