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论吃饭不要钱
走了第一步
要说我们这公社实行粮食供给制的条件,我看是都有了,第一,大家都提高了共产主义觉悟,你看大家不是早就在嚷劳动不计报酬了吗?第二,今年收下的粮食,除掉公购粮和其它一切开支外,每人平均口粮还有很多富裕。
人们急着要实行粮食供给制,也并不只是这是新鲜事,主要还是觉得它好处多。你想:人人都有了铁饭碗,谁也不用再为吃饭发愁了,一心一意闹生产;使大家生活越变越好。
你说这会不会引起懒汉更偷懒,使得一些人生产不积极了?我看不会,懒汉偷懒是思想问题,是觉悟不高的表现,要是因为实行吃饭不要钱就不积极生产了,也是思想落后。有落后思想的人,即使不实行吃饭不要钱也会有落后的表现。粮食供给制并不助长落后思想的发展,而是集体生活,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更便于向个别思想落后的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人们恨不得共产主义早些来,现在条件还不够,不能全面过共产主义生活,但是粮食充足了,就走了第一步。别看吃饭不要钱这事简单,它可是沾上了共产主义的边,这是一个门槛,但跨过这一步是很要紧的。共产主义总得靠咱们自己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到的啊! (河北蠡县刘载金)
共产主义的台阶
原来我总从眼前看,觉得自己作得过人家,吃不过人家,实行伙食供给制,要吃亏。但从远里一想,老了我进幸福院,还不是要大家供养,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连第一步台阶都不想上,可怎么能走进共产主义大门里去呢?我先前的想法是真的不对。
(江西宜春东方红人民公社中农童猛)
吃粮不要钱会影响积极性吗?
有些富裕中农老是叫嚷:“实行口粮供给会打击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依我们看呀,现在如果不实行口粮供给制,才会真的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广兴店生产队的三十七户中,就有八户缺粮,五户勉强够吃,这些户不光因为人多粮少不够吃而生产不起劲,还为操持吃的直接耽误了二几百个劳动日;可是有的富裕中农依仗自己的劳力多,少干点也够吃,却经常缺勤。那些少数富裕中农,追求的是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不是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只为了个人生活富裕,不管别人死活,甚至想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生产就积极,在对别人对大家有利的时候就消极。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呢,我们都是为了集体、为了社会主义,我们很少是为了个人,甚至是对个人不利的时候,生产也是积极的。
(河北平泉红旗公社社员在“吃饭不要钱”问题的辩论会上讲的话)
吃了公社的饭
吃了公社的饭,更要加油的干,
越干生活越好,谁也不愿当懒汉。
(重庆沙坪坝区红旗公社)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村风气大改变;男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浑身干劲冲破天;女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做活赶在男人前;老的听到吃饭不要钱,不服年老也争先;小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勤工俭学成绩显;鳏寡听到吃饭不要钱,满面春风开笑颜;病人听到吃饭不要钱,毛病顿时轻一半;懒汉听到吃饭不要钱,连声检讨就改变;做活想到吃饭不要钱,一分一秒都争先;睡觉想到吃饭不要钱,越想心里越是甜;为什么心里越想越是甜?共产主义快实现!人人干劲足,个个齐向前,明年定有更多的不要钱。(江苏江阴马镇人民公社)
吃饭不要钱的好处
两安心——生产安心,生活安心;
三 好——团结互助好,共同富裕好,
巩固公社好。
四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劳动出勤率提高,
生产质量提高。
(江苏南汇下沙人民公社)


第8版()
专栏:厦门来信

写在开炮的时刻
黎梨
此刻,厦门前线炮声隆隆,我们的英勇的战士们正在请蒋贼军吃“点心”了。
在请吃“点心”之前,我们那个离金门很近很近的前沿对敌广播站,一次又一次地播送我军恢复炮击的命令,声波穿过不平静的海面传到金门岛上。
我记得,十几天前,我军宣布暂停炮击的时候,这个被称为“和平之音”的广播站,也给金门岛上送去人道主义的福音。我在一个观察所里,看到过那些龟缩在地洞里的蒋军,大白天跑了出来晒太阳,洗海澡;蒋介石的军舰、飞机,也来来往往,拚命往金门运卸物资。那时候,我到过一个炮兵阵地,有个战士曾经告诉我:这几天,我们给金门“放假”,看蒋介石悔悟还是不悔悟。不悔悟,运呀!运再多也算不了什么。前些天,我们不过打了一些炮弹,就把敌人打得昏头昏脑。可不,那些吓坏了胆的飞行员,连把送给围困中的金门的猪肉罐头,也送到我们阵地上来了。
今夜,前线又传来惩罚蒋贼军的隆隆的炮声时,使我想起了这个战士说的这段话。蒋介石算不了什么,美帝国主义也不过如此。我们的千万战士就是有这种英雄的气概。
炮声打断了我的思潮,我走上街头。只听见街上吵嚷着“号外……号外”。厦门日报号外把恢复炮击的消息传遍全岛。像一纸动员令,前线人民行动起来了。
又一个战斗的夜开始了。一片火光,映红了夜空。这个二十万人的城市,又在为钢而战。这些天来他们已经连续突破了日产百吨钢的大关,正在向日产二百吨的目标前进。在千百个小炼钢炉旁,人们把生铁和拣来的炮弹片炼成钢。前沿何厝乡的人民,在炼铁炉旁立下誓言,支前打先锋,炼钢增高产。8月23日以来支前立下大功的“小八路”、“十姐妹”又开展了支前活动。炮声中,孩子们把炮弹擦得亮闪闪。他们也烧了开水送到阵地上。
钢铁就是力量!在这震响着炮声的前沿,我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体会。 (10月20日厦门)


第8版()
专栏:厦门来信

厦门大学的敬礼
陈可焜
我们厦门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在海防前线向全国人民致意!
自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金门蒋军炮轰厦门大学的消息传遍全国和全世界之后,千万封热情洋溢的慰问函电,像海潮一样,源源不绝地涌进我们的学校。到现在,我们已收到一百多封慰问电和一万封以上的慰问信,谁能够数得清千万封函电所代表的人数?谁又能够数得清千万封函电所代表的所蕴藏的力量?
谁只要看一看这些函电,哪怕看看它的寄信人地址和二三封内容,就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通过它使人感到了亿万颗跳动的心和我们在一起,感到了人民的力量和同志的温暖,受到了极其生动而又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远在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留学的中国学生和海外的侨胞、校友和函授生,也寄了函电来。列宁格勒大学的共青团委员会打来了热情的长途电话。蒙古国立乔巴山大学团委员会寄来了支持我们对敌斗争的信。不论国内,不论莫斯科、基辅、布拉格、乌兰巴托、仰光、雅加达……,有多少人在直接关注着我们的斗争!
在广东拖拉机厂工地上劳动的中山大学同学,一听到广播,即挑着畚箕,拿着工具在工地上示威游行。正在火车上的北京钢铁学院到广州的采铁大队,立刻在火车上写信,信封上有清晰的京广火车的邮戳。
应该怎样对待这千万封函电呢?把信发到各连各排去是容易的,把一些函电送到展览会让更多人分享这个幸福,也是必要的。但是最实际的行动,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同志时常考虑的问题了。
现在正义的炮声又响起了,我们正注视着大海的前方,随时准备着听候祖国的召唤。为了感谢党和毛主席,为了感谢亿万人民的支持,我们宣誓:一定英勇顽强地努力,在各个战线——对敌斗争,军事训练、教育革命,全民炼钢,办厂办农场,科学研究——上取得新的跃进,用新的胜利打击敌人,来向你们汇报!


第8版()
专栏:

为工人自己主演的影片喝采
贾霁
影片“黄宝妹”,是大跃进中人民文艺生活的又一个新产物,是电影故事片中工人群众走上银幕表演自己的角色和自己的生活的头一部新作品。它所反映的时代的精神和人物的共产主义风格,以及它在创作上多方面的特色,都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大声欢呼,大声喝采!
这部影片,是以纺织女工、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的先进事迹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基本上是真人真事的写照。在一般作者的心目中,却一向觉得表现工业生产的题材是个难题,更不必说是表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真人真事了。影片“黄宝妹”打破了人们的这种迷信;证明了根本的原因在于作者对他所要表现的题材是怎样看法,有没有深切的体会和真正的感情。工业生产和技术方面的许多问题,处理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要反映我们时代的生活和我们时代的主人公、而指望不去接触劳动的主题,不去接触有关的生产和技术问题,那是决不可能的。影片“黄宝妹”没有回避这类问题,不过,它不是单纯事务性地叙述生产和技术过程,把人物陷入在生产和技术的种种问题里面,以至被机器所遮蔽,只见机器不见人;影片是把人物、首先是英雄人物推成前景,通过对于生产劳动和技术革新中最富有典型性的几个片段的描写,着力地表现人,表现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优秀的性格特征,让我们了解她、学习她。主人公在生产劳动和技术革新中的斗争,它的困难和挫折、胜利和成功,就成了剧情展开的基础,也就是影片思想性的基础。这部影片的新成就,首先是在这里。
就整个影片来说,它在人物形象、主要是工人中先进人物形象的创作上,也有着新的表现和成就。应该大书特书的是:由于黄宝妹同志本人及其模范小组和厂内职工、党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演出,就不仅保证了银幕上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增添了影片的光彩;并且在电影表演艺术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创举,它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新经验和值得学习的榜样。
影片中主人公黄宝妹的形象是最突出动人的。这个人物,是普通的劳动者,同时是全国劳动模范;是群众中间的一员,同时是工人阶级先进战士。影片的作者们以极大的注意力来表现人物这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特点。而他们是尽力注意到通过人物如何对待劳动的态度来表现这个特点的,这恰是一个可贵的地方。人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黄宝妹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英雄人物,几年来手握红旗不倒、老是闪耀着光芒的原因,就在于她依靠党、依靠群众,无限忠诚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就在于她在党的关怀教导之下和紧密联系群众之中,既能虚心地学习群众,又能以身作则地带领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和胜利而积极地行动和斗争。
由黄宝妹本人所扮演的黄宝妹的银幕形象,给了我们生动难忘的印象。她不仅在气质上、造型上无懈可击,表演上十分朴实自然,犹如是在再现生活;而且也表现出她的艺术的才能和艺术的修养,像一个熟练的演员。例如在和张秀兰换弄堂的那场戏中,当张秀兰埋怨她那死弄堂,旁敲侧击地给黄宝妹“将军”的时候,我们看到:黄宝妹是那样不动声色,随即自动地提出换弄堂,她的话语不多,但是行动性很强,态度显得非常诚恳;这一段的表演就很有思想、很有感情,符合于人物的性格和处境。以后,我们看到:在戏剧的高潮——消灭白点的那场戏中,由于掀起了竞赛,特别是由于竞赛的对方要在黄宝妹小组赶自己任务的时候,来请黄宝妹去教消灭白点的方法;这时候,时间极其紧迫,任务极其严重,小组里的人们有的急了,有的楞了,纷纷地议论起来;在这里,黄宝妹处在了极其复杂而紧张的困难和矛盾的面前,处在了斗争的最尖端,她是怎样行动的呢?她用一种坚决的态度,挺身而出,肯定地答复了对方的要求;她的动作自然,情感真挚,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她身上那种不平凡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精神的美。在黄宝妹的表演中,我们还看到一个特点,就是动作很美,特别是情绪的表现非常适度:既不“瘟”,又不过火。例如:在提出纺织女工自己修检机器而碰到保守思想的阻挠的那场戏中,黄宝妹激动了,并且流下了泪,那就同我们某些专业演员惯常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大不相同,决没有大喊大叫,硬要挤观众的眼泪;黄宝妹在这里的表演是适可而止,很有分寸,既令人信服,又使人感到亲切感到美。
影片里,不独是黄宝妹的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其他的许多演员也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作为黄宝妹的对立面出现的女工张秀兰,这个演员在实际生活中本来是一个积极分子,然而她却以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体验出色地完成了她的角色的任务,体现出了角色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斗争变化的过程。此外,像支部书记和党委书记这些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有分量:他们时刻地和工人群众在一起,而在主人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有力的鼓舞和支持;所以,尽管只有短短的一些对话和不多的镜头,经过演员的表演,也就把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
人们会问:为什么工人同志头一次演电影就演得这样好?根本原因是由于在生活中扎得根深,而艺术正是从生活中来的。然而事情还不止于此,重要的是她们政治挂了帅,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既不把演电影想得那么神秘,又不受许多清规戒律的束缚——好像演正面人物就得怎样怎样,表现对立面又得怎样怎样。所以,她们能够自如地进行表演,并且十分真实自然而可信。但是,能不能得出这种结论:演工人就得找工人,或者工人就只得演工人,以至于艺术中的人物就由生活中的本人来扮演呢?不能的,这实际上是否认了劳动人民的艺术的才能和经验,贬低了她们表演上的努力和成就。实际上,这部影片证明:工人同志们并不是对于生活的自然形态的简单的复写,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在她们的表演中,具有着一种朴素、清新而明朗的风格,而这正是我们所十分需要的!
当然,“黄宝妹”这个电影艺术中新的萌芽,并不是、也不应该要求它是完美无缺的。例如:它所反映的环境和主人公活动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对主人公的描写过于强调了“平凡”的一面,因而就不免影响到冲突的深入展开……尽管如此,这也决不能掩盖影片“黄宝妹”的思想艺术光辉。而它贯串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群众路线的做法——专业工作者深入实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创作,并由实际工作者参加摄制组,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和英明,为建设共产主义的民族的新电影开辟了一条新路。(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公社风光

公社的客饭
江苏铜山报 董尧
张明忠老汉背着半袋子面,走到食堂门口,正碰上生产队长王永义慌里慌张地从食堂里往外走。王队长说:“张大爷,来食堂啥事,又饿啦?”
张明忠不好意思起来,老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送面给食堂的。”
“送面”?王队长有点惊奇的说“你哪儿来的面呀”?
张老汉说:“先收下吧,以后我另检讨”。
这半袋面,说来有原因:张明忠快五十岁了,光棍一个人,生活满宽裕;论思想,也不落后,人民公社成立后,队里就办起了食堂,用的粮食就决定先动员大家出,然后统一算账。
听到拿粮食办食堂的消息,张明忠心里就有点不安,原来张明忠有一个闺女,虽然出嫁十多年了,可老汉还是三天两头的想;闺女呢?也三天两头的来,就说眼下大跃进忙了吧,闺女还是抽出一早晨、半天来看看老爹。这次家里刚刚准备了白面,队里动员办食堂,老汉心中就想:食堂一人一份,闺女来了别说吃上称心的,连饭也无法吃。
王队长来动员张明忠带头的时候,张明忠从屋里端出面缸,用筷子敲的??直响,说:“王队长,这些事咱只要有,没有不带头的,我这人就是心直,从来不会瞒社。”
食堂办起第三天,张明忠的女儿来了,还带了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老汉一看闺女来了,心中就暗喜:幸亏没有把面给食堂,要不,闺女连碗饭也吃不上,这多让她伤心呀!老汉盘算着等食堂开过饭,人下地以后,再做饭给女儿吃。
张明忠女儿来的消息,被食堂知道了,按照公社的规定,食堂管理员王在华叫炊事员做了两个人的客饭,在华还特地到托儿所里要了一包糖果,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起送到张明忠家里。
张明忠一看王在华端了满满一托盘馍、热腾腾的菜,就猜疑,王在华笑着说:“张大爷,来的客呢?客饭送来了!”
“客饭?”
“是呀!”王在华一边放下托盘,一边又说:“公社食堂的规定,来客有客饭,客饭要另加两个菜;你家来客有小孩,另外又加上糖果。”
送来的饭菜,张明忠和女儿、外孙女一起也没有吃得了。
下午,闺女走了,老汉越想越不安,公社对咱这么好,咱还对公社说谎。于是张老汉找个面袋,把藏在床下的白面都拿出,送给公社食堂。
王队长把面收下,张明忠当着大伙的面一再作了检讨,说不该对公社三心二意,王队长笑着说:“张大爷,你很好,我们欢迎你这样做,只要相信公社,和公社一条心,准不会有错;公社吗,当然比合作社有更多的优越性”。


第8版()
专栏:公社风光

第一顿早餐
河南孟津前海资小学 叶 鹏
窗纸刚刚发白,奶奶就起来了,在锅台旁转来转去,把碗盏碰得直叮当。不一会,妈也起来啦,洗了脸,把手巾往头上一扎,抓起锄头就往外走。妈见奶奶那样子,就笑着对奶奶说:“奶奶,别瞎忙啦,等会到食堂里领吧。”奶奶挥挥手,说:“我不吃。”妈走了,奶奶坐在我床沿说:“你奶奶老了,不中用了,连饭都不叫做啦。”我没说话,只装睡着了。
格子窗上的纸慢慢变红了,在平时,我早就起床啦,今天我特别想早点起来,到社里的食堂去瞧瞧。这样大的锅,他们该怎么煮?昨天大车进城拉锅,嗬,真大,小毛儿躺在后面我一点也看不见。……我又怕蹦着跳着出去,奶奶要生气。
等奶奶到后屋扫地去了,我一滚就下了床溜出去,直往食堂里跑。孟才叔正在下面片哩!孟才叔对我们说:“谁会打钟!开饭啦!”小群抢过木棒,当!当当!乱撞了一阵。一会儿,下地的人都回来啦,每家都提了瓦罐、盆来盛面片,小毛儿妈还拿了个新的洗脸盆,一路上敲敲打打地笑着喊:“来!过社会主义啦!”逗得大家都笑弯了腰。
就是我奶奶还不来,我真急,想跑回去叫她,刚出门,奶奶颠着小脚来啦。
吃饭时,奶奶走到妈妈旁边,对妈说:“这样可不行啊!连饭都不叫我做了,和社里说说,给我找点活!”妈说:“支书说社里要办鞋厂,给你也报个名吧!”奶奶这下乐了:“真的?这才像个话!”


第8版()
专栏:诗画配

封嘴记
李旭诗 英韬画
报载: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演丑剧……年会开得闹哄哄,咭咭呱呱各表“功”,你涂胭脂他抹粉,战犯争夸是“英雄”。麦克米伦兴冲冲,正把“功劳”说一通,有一代表把话插:失业问题太严重!……语声未落人群动,嘴巴便被别人封,吆喝一声抬出去,打得鼻青脸发肿。英国绅士夸“自由”,自由只挂口上头,封嘴表演好注脚,笑话传遍五大洲!(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丰收图(木刻) 翁乾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