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让共产主义思想更快地成长
王亢之
编者按:最近,我们每天收到不少讨论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稿件,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解放后应不应该把原来的供给制改为工资制这个问题的意见。我们希望,这次讨论不限于这个问题,因为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还表现在其他方面。这次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和它的思想表现有比较正确的分析和批判,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
在为钢而战和完成今年跃进计划的斗争中,天津市的广大职工和全国各地的工人群众一样,发挥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自觉自愿地进行苦战,几倍几十倍地提高了生产。最近,许多工厂的职工又自动提出加班加点不要报酬和取消计件工资制的要求。他们深刻地理解到,今天的劳动既不是为了个人的发财致富,也不是仅仅为了个人的温饱,而是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自私自利的打算几无容身之地,金钱已经失去了它的诱人的魅力。许多工人说得好:“我们苦战是为了共产主义,为了子孙万代的幸福,并不是为了计件工资、超额奖励”。这种情况表明:人们对待劳动和劳动报酬的态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共产主义思想正在迅速成长。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过去很长时期是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巢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曾经利用各种形式,亟力宣扬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金钱万能,利己主义,自由竞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来毒化群众的思想,掩盖资产阶级进行剥削掠夺的罪恶活动。全国解放以来,虽然我们不断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但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对于一部分觉悟不高的群众,仍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有些工作人员,因为政治没有挂帅,曾经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物质刺激的原则,他们把计件工资奉为神灵,把物质刺激视为万能。他们极力美化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却把人们的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群众性的义务劳动,甚至政治思想工作、群众路线,都毁之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并且据说还“破坏了工厂企业的正常秩序”。这种只见物不见人、只重物质刺激不重思想教育的现象,助长了某些职工的经济主义观点的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充分看到群众中共产主义精神的成长,同时也不应该低估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对工人群众的影响。特别是最近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巨大变革,使得共产主义的思想、风格,同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法权残余以及旧的生活方式的矛盾,是更加尖锐、深刻了。许多人思想落后于实际,对革命事业的飞跃发展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某些新事物认识不清,甚至产生怀疑、抵触情绪。这些都说明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两条路线和两种思想的斗争。因此,结合生产、工作的跃进以及群众的思想状况,大张旗鼓地开展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彻底地批判和克服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继续深入“兴无灭资”的斗争,教育群众更好地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而战,为共产主义美好的明天而战,就成为党的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
党中央在“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阐述了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向工人群众通俗地讲解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以及两者的区别和关系。使大家懂得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坚定走共产主义道路的决心,作好过共产主义这一关的思想准备。要使群众树立不断革命的思想,懂得现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就是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积极准备条件。我们既不应当把共产主义看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也要防止把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混为一谈,认为现在马上就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过渡到共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要有极为丰富的社会产品,为了实现这个条件,就必须发扬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有人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饭到张口,衣到伸手”,可以尽情享受,不必劳动了;也有的人只讲“各取所需”,而不讲“各尽所能”,这些显然是对共产主义的曲解。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因此,在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仍然要宣传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使广大群众认识“苦战三年,基本改变祖国面貌”、“几年辛苦、万年幸福”的道理,批判那种叫嚷“苦战何时了”的厌倦情绪,发扬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顽强精神,使生产不断跃进,使社会产品逐渐的丰富起来。
为了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不仅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而且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此共产主义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去教育群众,彻底批判和克服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表现在很多方面,但在工厂企业中,突出地表现在工薪制度和物质奖励等问题上。很多人夸大计件工资制和物质刺激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生产的动力,显然这是错误的。我们知道:“按劳取酬”是适合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它同“劳而不获”、“不劳而获”的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比较起来,要合理的多,优越的多。在社会主义阶段,由于产品还不够多,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以及教育还没有大大普及和提高,采取这种以劳动作为尺度的分配制度,还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分配制度,仍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表现,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斑痣,它在实际上还存在着不平等。因此,对于“按劳取酬”的原则,我们既要承认它,又要限制它、逐步消灭它,而不能美化它、发展它、扩大它。我们必须特别强调政治挂帅,加强共产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而不应强调物质刺激。事实上,整风运动以来,很多工厂的工人就对工资制度进行了大辩论,他们列举了计件工资制的六大罪状:一、影响了产品质量;二、妨碍了职工间的团结协作;三、增加了原材料的损耗;四、不利于安全生产;五、助长个人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工人思想进步;六、扩大了职工间实际生活水平的差别。这是工人群众对计件工资制作出的正确的结论,也是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有力的批判。
为了克服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我们还必须宣传文化革命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贯彻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工人群众中间开展学文化、学技术、学理论的运动。我们要用十年至十五年的时间普及高等教育,除年老病残者外,人人都要受到大学教育,人人都是知识分子,最后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每一个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都应该立大志,有雄心,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有高度文化知识的劳动者、共产主义的新人,从而加快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消灭,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向工人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是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依靠党的领导,组织强有力的思想战线,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围绕着全民炼钢、成立人民公社、普及教育等工作,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争大辩,大破大立,克服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把共产主义的红旗高高举起,通过这一运动进一步鼓舞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干劲,更好地推动各项建设事业前进。 (作者是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


第7版()
专栏:

要共产主义,不要计件工资
本月18日,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本报理论宣传部共同邀请天津市十四位工人同志,就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会上的发言选择四篇摘要发表如下:
为共产主义,不是为钱
天津市帆布厂织布工人 孙丕祺
9月份开始苦战,厂长说:“干吧!产量增多少,工资就增多少,咱们按劳付酬。”我听了,心里感到不对劲,同车间的蔡瑞林、许其阁、萧玉池等好些人也都说:我们苦战是为了共产主义,不是为了钱。当时,我就去找党总支书记,反映了我们的意见。党支持我们,厂长很快地改了他的说法,还向大家作了检讨。可是,我们车间有一部分同志思想搞不通,不同意苦战不要钱。说“干多少活就得给多少钱,这是理所应当的。”“百货公司搞十满意,百满意,你不拿钱也不给你东西。”开车率也有点降低,有人有点小病就歇班。针对这种思想,我们就在车间展开了辩论。
经过几天的辩论,一些对苦战认识不清的同志做了检查,开头反对我拿苦战和红军长征的艰苦相比的人,也认识到是自己忘了本。经过这场辩论,人们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纷纷表示:苦战三年,幸福万年。
从现在到年底,我厂增加了二十四万公尺的生产任务,我们保证在不增添一个人的条件下完成它。现在已由一个人看两台车试着三个人看八台车。我们的口号是:有电就干,服从分配,决心苦战,甘心情愿。思想提高了完成任务就有了保证。


第7版()
专栏:

生产要翻番 工资不能翻番
天津市津南制革厂工人 周品清
我厂是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过去,因为有不少人还沉醉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里,钞票在人们的思想上挂了帅,所以它对我们厂的生产还起了一些刺激作用。但是,在那时,这种制度也起了一些不好的作用。我们厂里曾经流行过一句话:“圆不圆,六毛钱。”这就是说,为了多拿钱,在制球时,只顾追求产量,不顾质量,给国家造成损失。
自从全民整风以来,我厂广大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高涨,思想觉悟显著提高,在生产上就完全表现出了一种崭新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不计报酬,日夜苦战。如9月份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工人们就主动提出:为了迎接“十·一”,全厂职工投入义务劳动。这样一来,9月份的生产就翻了一番。可是我们的工资也随着生产翻起番来了,这与生产大跃进和工人们思想大跃进的形势太不相称了。于是全厂职工在本月15日一致要求取消计件工资制。
大家认识到,实行计件工资除了助长经济主义外,对于生产和个人的思想提高,是一无好处的。现在促进生产的动力已不是计件工资,而是共产主义思想。


第7版()
专栏:

共产主义觉悟——增产的基础
天津市仁立毛织厂工人 刘景瑛
工资制使人的思想容易往钞票上发展。现在工农业生产一跃再跃,我们的物质基础比过去好多了,群众觉悟也大大提高了,我看我们工厂也可以取消工资制,实行供给制。这样可以使得大家生活平等。工资制是资产阶级法权残余,我们要一步一步走向共产主义,一定要抛掉它。
计件工资制更应该早些取消。我们厂有些部门过去实行计件工资,有些同志就是比吃、比穿,钞票挂帅。个别的甚至腐化堕落。对生产也有损害,如别的车间需要人,计件的车间就调不出人去,如此等等。不实行计件工资,生产是不是也可跃进呢?从我厂精纺车间来说,整风以后改了计时,不仅产量提高了,质量也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我们工人农民都在苦战,人家苦战为了迅速建成社会主义,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你苦战为嘛?因此,我认为我们工人也可以像农民一样,快些成立人民公社,由实行半供给制逐步过渡到实行全面供给。


第7版()
专栏:

苦钻苦战不计报酬
天津市第一食品加工厂工人 魏长庚
工资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留下来的。但是,我们实行工资制同资产阶级的工资制有本质上的区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制,是资本家用来剥削工人的手段;我们的工资制则是一种“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不劳动的人得不到工资,根本不存在剥削。因此,在我国建设初期,当物质生产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觉悟还不够高的时候,实行工资制是必要的。
但是,这种制度正是共产主义的制度,它还包含着许多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同样是八级工,一样的劳动,一样的工资,因为家里人口多少不同,有人天天吃好的,穿好的,有人就吃的不够好,穿的不够好。这种差别,在经过全民整风以后,大部分工人都能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劳动的时候,就让人感到它不大合理了。
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学习,工人们的政治思想觉悟空前提高了。就拿我厂来说,在大跃进中,工人们争先恐后地苦钻苦战,不分昼夜连轴转,不叫苦、不喊累,不计较报酬。钱,在觉悟了的工人看来,已经不是最宝贵的东西了。因此,现在的工资制也应当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的觉悟提高而有所改变。现在工人们首先自动放弃了计件工资制,接着又积极地要求建立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


第7版()
专栏:

启发人思考 鼓舞人实践
介绍两本论共产主义社会的书维雄
在当前全国人民正在欢欣鼓舞地投入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的时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论共产主义公社”(第二版)两本书,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共产主义社会的著作和言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始人,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限制,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部细节还不可能留下现成的公式,但是他们根据科学共产主义思想所制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原理、原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是适用的。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改造我们的学习”)现在,当全国人民正以冲天干劲,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原理,比起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来,都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编者就共产主义社会的各个主要原则,分列了二十五个专题,其中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概况”,“共产主义的劳动”,“生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平等和平均问题”,“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以及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消失等等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们在论述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批判了各色各样的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歪曲和误解。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对共产主义社会作过概括的论述,他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当那奴役人们、迫使其服从社会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后;当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随之消失后;当劳动已经不单单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已成为乐生的第一要素时;当生产力已随着每个人在各方面的发展而增高,一切公共财富泉源都尽量涌现出来时,——只有那时,才可把资产阶级式的法权的狭隘眼界完全克服,而社会就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本书第九十五页)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的学说。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了在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六个条件。实现这些条件,我国社会就将进入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的学说,就像灯塔一样地指明了我们前进的目标。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诚如列宁所指出的,共产主义劳动是一种为社会造福的无报酬的劳动,是自愿的劳动,是健康身体的自然需要。这就意味着共产主义的劳动必须是在人们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当我们为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促使共产主义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加强对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那种片面地只强调“各取所需”而有意无意地忽视“各尽所能”的思想,实际上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误解。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把彻底消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看成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法权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方面是取消了,但是在分配等方面并没有完全克服。资产阶级法权残余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法权永不能超过社会经济制度以及由此经济制度所决定的社会文化发展程度。”(本书第九十五页)列宁在“国家和革命”一书中写道:“如果不愿陷入空想主义,那就不能认为,在推翻资本主义之后,人们立即就会不需要任何法规而为社会劳动,况且资本主义的废除,不能立即为这种变更创造经济前提。”(本书第一百八十六页)
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决不是让这种资产阶级法权长期地保留下来,相反地,应该逐步缩小其作用,乃至彻底消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以便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看不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还遗留着资产阶级法权的残余的客观性,或者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不坚决地去克服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就不可能对当前在全体人民中彻底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作出全面的理解。
“论共产主义公社”(第二版)一书,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我国当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资料,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共产主义社会的著作摘录,第三部分则是介绍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臆测和想像,书末还附有最近我国人民公社运动的有关资料的索引。
选入本书第一部分的有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言论摘录,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人民公社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以及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人民公社的社论、报道和文章。这些文件将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第二页),它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群众在共产主义觉悟提高的基础上主动创造的人民公社,经过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倡导,很快地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了。诚如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本书第三页)
在并大社、转公社中,反映在人们思想上的斗争,仍然是存在的。因此,在建社的过程中,仍应贯彻两条道路的斗争,并应加强对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我们党所创造的鸣放辩论这种社会主义的民主方式,在建立人民公社时仍然必须采用。在这本书中,我们所看到的超英人民公社,在鸣放辩论之后,就总结出了办人民公社的十大优越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本书第三十二页)
实践已经证明,人民公社的建立,已为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发展,使农村和城市、工人和农民、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消失成为可能,在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因此,当前的人民公社,“将发展成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单位”
(本书第五页)。
本书第二部分,摘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言论。这一部分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所收的材料相同,只是数量较少。
本书第三部分,收集了对欧洲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评述和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他们一般都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政治运动的意义,特别是抛弃了工人阶级的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没有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正确道路,他们的种种主张也全然是带有空想的性质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臆测和想像,在当时来说,确有积极意义。他们对当时社会全部基础的抨击,对于启发工人意识,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认为德国的社会主义理论,“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肩上的。”乌托邦主义者天才的预见到很多事情,这些预见现在已经可用科学方法来证明其正确了。
当然,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意义,随着时间的增长就愈来愈小了。当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门徒们,在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就只能起反动的作用。本书第三部分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人民公社问题时批判参考之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