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哈尔滨亚麻厂工人半工半读入红专大学
六小时生产 两小时学习
职工挖潜力,不向国家要钱,不增加工人,不降低生产
本报讯 记者孙祖年报道: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半工半读红专大学学员们在向文化进军中发出豪迈的誓言,一定争取在五年半成为大学毕业生。
哈尔滨亚麻厂半工半读红专大学,从9月22日起,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已于10月8日正式开学,12日开课。在这个半工半读大学里学习的,有准备、加工、梳麻三个车间一千零十九名工人。为了充分地保证工人们的学习时间,实现五年半大学毕业的宏愿,经过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发挥干劲挖潜力的办法,在不增加劳动力不降低生产,并保证全厂第四季度总产值翻两番的原则下,一致通过实行“六二制”,即生产时间由八小时的三班制改为六小时的四班制,实行六小时生产,二小时学习的制度。为适应生产时间的变化,工人宿舍作了调整,托儿所也改为四班收托,食堂的同志,也以革命的干劲早上班晚下班延长开饭时间,为四班生产的工人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课程的安排上采取了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办法,确定每周用十六小时学文化,二小时学政治,二小时学技术。政治课除学习毛主席著作外,还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文化、技术学习内容上,初中和高中不仅要学完正规学校的主要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学完中级技术课程,大学主要学习高等数学、力学以及纺织专业等三十三门课程,师资问题根据“能者为师”的原则采取一面教、一面学;大家教、大家学,并在业务改革的基础上,配备了二十名专职教员进行授课,一些在高等学校毕业的技术员和职员与有多年生产经验的老工人,也聘为兼职教员。
在工人中,这样人数众多的实行半工半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哈尔滨亚麻厂党委,在生产大跃进中,就深刻意识到,技术革命的开展,必须同时进行文化上的革命,把工人逐步培养成为知识分子,才能实现生产上更大的跃进,因此提出先在有条件的车间开办半工半读的问题。当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厂的个别领导人员和劳动工资部门的部分同志,由于对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关系,对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他们对工人半工半读不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而是过多地强调困难,强调生产制度的改变会打乱生产组织影响生产。他们不赞成改六小时生产的四班制来搞半工半读,理由是缺乏劳动力,工人要降低工资25%,宿舍、食堂、托儿所等等一连串问题无法解决。要搞半工半读就得增加工人才能办。针对这种保守思想,党委提出半工半读是今后工厂办教育的主要形式,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当办起来。向上面要人要钱办呢?还是自己挖潜力,不增加工人、不向上要钱办呢?就此问题在党员、干部、工人中展开大鸣大放,大争大辩。
在讨论中,党员、干部和广大工人,积极拥护半工半读,坚决支持党委的意见。准备、加工两车间的干部和工人认为,工人没有文化是技术革命的绊脚石,不搬掉它就影响共产主义的到来;半工半读是多快好省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最好办法,一定要实行。接着他们用挖潜力的办法,采取了合并工种减少不必要的工序;把手工检查布的质量改为机器检布;扩大工人看台面,减少辅助工,培养多面手等办法,不需要增加工人就可以开四班生产;至于工资减少的问题,工人们是这样看待的,他们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我们不能为了眼前小利益而误了长远的大学生的前程呀!何况我们厂内青工多,有的人负担并不重,而全厂80%家属都进了工厂生产劳动;现在是人人都要大跃进啊!可以把过去小礼拜改为大礼拜,为了做科学文化的主人,一个月少休息两天也是上算的,这样每月工资也不过只减少12.2%,有的人少拿还不到六、七元,这算得了什么,真正有困难的工人过去工会还有补助,咱们工人也可以互助。我们不能为了几块钱,而要为建设共产主义着想啊!加工车间工人蔡尤义说,我早就有学习的要求,过去我想,不拿钱送我去上学也干,现在厂里有了半工半读,这真是两全其美,又做工又学习,五年到十年以后工人都成了大学生,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不要翘尾巴了。准备车间工人刘仁业,听到厂里要办半工半读,回家和爱人一起重新安排生活计划后,主动要求上半工半读红专大学。车间干部和工人这种克服困难的干劲和迫切要求学习的积极性,把那些怀疑半工半读的人所提出的困难,一扫而尽,再也听不到有人说这困难那不行了。
现在,哈尔滨亚麻厂各科室都主动积极地帮助办好半工半读红专大学,全厂职工正在为年底全部实行四班六小时生产制,让所有职工都进半工半读的红专大学而积极地准备条件。


第6版()
专栏:

反映当前重大成就 展示将来美好前途
群众动手大办新型博物馆
本报讯 在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博物馆工作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出现了空前的跃进局面,许多地方苦战几天就办起了博物馆,特别是文化部在河南、安徽开了两次全国文物、博物馆跃进现场会议以后,各地博物馆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已有90%以上的县建立了博物馆,吉林、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山西等省也都有60%以上的县建立了博物馆,基本上实现了博物馆网。截至9月底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建立的县地志博物馆已达八百六十五座,加上原有七十二座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共达九百三十七座,比去年增加十三倍,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三位。
这些博物馆完全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博物馆,它是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是党推动中心工作的一种有力宣传鼓动工具,它的陈列内容主要的是反映各地在总路线照耀下,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群众的冲天干劲,以及今后的美好远景,推广技术革新经验,介绍先进生产经验和普及科学知识。它彻底粉碎了博物馆只能冷冷清清的搞古董的错误认识,也克服了博物馆只能“专家”办,不能群众办的错误思想。这是我国博物馆事业两条道路斗争的伟大胜利。
群众对这种新型博物馆是极为欢迎的,黑龙江依兰县博物馆开放后,仅五天观众就达二万多人次。山东肥城县博物馆开馆后,群众赞扬说:“博物馆是一个指方向、学技术、表成绩、颂今世的重要场所”。还有用快板表达他们的心情:“看了博物馆,好像擦了眼,咱们努力干,社会主义就实现”。
根据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吉林等地建立博物馆的经验,主要是:(一)建馆的目的明确,紧密地结合党的中心工作,许多县博物馆都是在整风运动中、社会主义大辩论中、生产大跃进中建立起来的,他们以陈列的实物,有力地驳斥了右倾思想和观潮派,鼓舞群众的增产信心,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服务;(二)党委亲自领导,与业务部门协作,贯彻群众路线。浙江嘉兴专区,由于党委重视,短短几个月,全区十二个县已全部建立了博物馆。江苏高淳县在建立博物馆工作中,县委十分重视,在各乡党委书记会议上布置博物馆工作,县委宣传部召开二次现场会议研究博物馆建馆工作;(三)破除迷信,敢想敢干。办博物馆并没什么“神秘”,县办博物馆工作中,既没“专家”,也没“艺术家”,模型、标本、沙盘和图表,全是群众自己动手,边干边学;(四)勤俭办馆,因陋就简,他们花钱少,用人少,不必新建馆,一般几十元或几百元就够了,江苏江宁县只用了十五元一角六分钱在三天半时间就建成了博物馆。


第6版()
专栏:

摆脱一般教学内容 密切联系工厂实际
上海工厂业余学校巩固发展
本报上海电 上海工厂大办业余学校,短期内已做到全市遍地开花。两个月来,全市除农村、里弄、机关办学二千五百多所外,光工厂企业所创办的业余中学、中专、高专就共有二千六百六十四所,入学职工人数达七十多万。工厂集中的杨浦、榆林、长宁、徐汇等五个区已做到厂厂办学。
在全市工厂办学蓬勃发展过程中,中共上海市委和各区委及时抓住了办学的巩固工作。一面和有些单位办学中的“正规化”思想作斗争,一面举行了有关办学方针、领导、师资、教材等方面先进经验的交流会。
许多工厂办学的经验证明,政治挂帅、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巩固业余学校的关键。国营上海针织厂第一次上技术课,技术人员根据一般学校的教学内容,去上了一课“棉纺概论”,学生听了都不愿再上第二课,他们反映讲的纤维什么,对目前生产没有关系,听了就没有兴趣。上海石灰厂的技术人员也这样,第一课要按部就班地从“绪论”讲起,厂里的党支部反对这种脱离生产实际的做法。后来改为讲“什么是石灰、石灰的用途”,工人们听到石灰是炼钢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激起了他们的生产热情,他们因此也提出“分秒必争”的口号,把原来每月出石灰两次,增为三次。
在政治课和语文课方面,许多工厂结合生产大跃进和最近台湾海峡地区局势上课。周总理的声明、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都被选为语文教材,讲授中既有正面的思想教育,又有背景分析和文句结构教学,工人们反映都非常满意,特别是有的工厂把写大字报、抗议书、决心书当作语文作业材料,工人们更觉得收获大,学习劲头极高,要求入学的人数越来越多。
全市各校的师资问题贯彻“能者为师、就地取材、互教互学”的原则已基本解决,这对巩固工作起了保证作用。大部分的技术课教师是由本厂的老工人或技术人员担任,政治课教师由党委的负责人担任,文化课教师大多是专职的。有些工厂还让教师下车间劳动或参加车间技术革新小组工作,真正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学。上海工具厂有些教师同学生(老工人)一起研究改革生产技术已获得成功。这不仅推动了生产,教师也了解了生产中的实际知识。
许多学校的技术课和政治课教材,都是根据当前政治要求和生产需要的“活教材”自编自选边教边改,讲完一章再加以整理修改。榆林区现已展开了在今年内每校编写两本教材的运动。  (陆左华)


第6版()
专栏:

下连队当兵一月期满
杨得志上将荣获五好战士称号
新华社济南22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地区部队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干部部长陈美藻少将等十三名下连当兵的干部,已在19日离开了连队,结束了一个月的战士生活。
离开连队之前,连队召开班务会和支委会对每个当兵干部都进行了鉴定。
四班对杨得志的鉴定是:服从班长领导,遵守制度,团结友爱好,劳动观念强,勤学苦练,四次射击三次优秀,一次良好,成为连的优等射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杨得志、李耀文、陈美藻、军训处长陈新华、参谋于涛等五人被评为“五好战士”,战士们还给他们戴上了光荣花。
为欢送杨得志等下连当兵的干部离开连队,连里专门举行了欢送谈心会。杨得志在会上说:“我们只是暂时的分别,我一定来看望大家。”陈美藻说:“明年再下连当兵的时候,我还愿意到六连,和大家一起生活。”李耀文向大家表示:“我虽然离开了六连,但是我一定要做到人不在,心在;身体不在,思想在。始终保持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杨得志还建议,将他们的名字列入六连的花名册,他愿意永远作为六连的一名列兵。
杨得志离开连队到自己的住处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挎包里用纸包着一个苹果三块糖,还有一封慰问信,拆开信一看,原来是他同班的战友牛宗全偷偷地送给他的。(附图片)
杨得志上将下连队当兵后,被选为连的优秀射手。图中右起第一人为杨得志。 吴云龙摄(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
银川一片欢乐景象
新华社银川22日电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前夕,银川市呈现了一片节日的欢乐景象,各族人民正兴高采烈地迎接自治区的诞生。
银川市被锦旗和彩色标语装饰着格外美丽。所有的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门口和街头,都搭起了彩牌,贴上对联,挂着彩色的宫灯。通衢大街的建筑物上,高悬起各色旗帜。
准备在自治区成立期间开幕的宁夏经济建设成就展览馆,已经基本上筹备就绪。展览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陈列展品,精心设置各种电动模型。
银川市的火车站显得特别热闹。这里已经做好了迎接宾客的一切准备。高大的彩门上,写着“向中央及各地代表团致敬”的金色大字,鲜艳夺目。这几天,银川人急切地等待欢迎代表毛主席前来祝贺自治区成立的代表。郊区各人民公社的缝纫厂里,女工们连日来为回、汉族社员赶制新棉衣。公社社员、街道居民和小学生们,都准备在中央和各省区的代表到达时,穿上新装前往欢迎。郊区的社员们,还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作为招待室;用各种丰产“卫星”田的产品作成许多高大的“丰产塔”,迎接客人参观。
工人们用自己新的成就来迎接自治区的成立。银川市农具机械厂的炼钢工人,在新建的冲天炉上写着自己的豪言壮语:“足踏黄河水倒流,搬倒贺兰山当枕头,大家拧成一股劲,不完成钢铁任务誓不罢休!”银川市滚珠轴承厂已为钢铁生产制造了大批的鼓风机。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因改进技术试制出质量优异的提花毛毯而闻名的银川毛纺织厂职工,为迎接自治区的成立,提出要提前四十天完成全年生产计划,提前七天完成10月份生产任务。
这几天,银川市的郊区,黎明也来得特别早。加入人民公社不久的回族、汉族社员,每天冒着深秋早晨的寒风深翻土地,他们要使明年的庄稼长得更好。
据新华社银川电 即将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建设中得到全国各地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援。在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火车站上,每天接待三、五百名从祖国各地前来参加建设的回族、汉族干部和职工;每天有千百吨建设物资在这里卸下,再转运到各个建设工地。今年春天以来,全国各地到宁夏参加生产建设的各族干部和职工已达七万多人。


第6版()
专栏:

彻底肃清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
山东整风补课取得重大胜利
本报济南电 记者朱曰梅报道:为了彻底保证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为了争取整风运动的全部胜利,山东省党的组织以极大的决心和魄力,同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危害党的行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全省在去年11、12月四级干部会议上批判了前惠民地委书记李峰、前泰安地委代理书记曹礼琴等的错误之后,今年5月间,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县以上机关和党组织内普遍开展了以肃清右倾机会主义、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和宗派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补课。运动过程中,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揭露出一些严重的反党宗派集团,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彻底批判了一些反党分子进行地方主义和分散主义的罪恶活动。
从山东整风中所揭发出的材料证明,地方主义、分散主义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是和共产主义毫不相容的,干部们深刻地认识到,不肃清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党的团结、党的统一就没有保证,党的事业就不能前进。各人民委员会的财政、粮食、贸易、计划部门,过去在前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卓如和副省长袁子扬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把持操纵下,他们公开抵制党委的领导,闹独立王国,进行反党宗派活动。这些右派分子与省委分庭抗礼,省委和生产业务部门提出的有关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只要不合他们的意,就列不上计划。他们有的向党委玩弄两面手腕:
“承认项目不给钱,当面不顶背后卡住”;甚至公开说:“财政问题要一人当家,一人作主”;他们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搞两套计划、两个编制、两本账来反对省委领导财政工作。王卓如、袁子扬等甚至狂妄地说,省委就在省人民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关促进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省委决定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不执行。甚至砸毁水车,压低麻价,压低地瓜干收构价格,来打击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菏泽地委揭发的以前地委书记扈国华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以强调“地区论”、
“条件特殊”为借口,抗拒省委的领导,拒不执行省委的决议,进行派别活动,分裂党的团结。青岛市委揭发的以前市委书记处书记孙汉卿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破坏党的统一,同党外右派分子结合一起,实行里应外合向党进攻。在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中,其他市、地委也都揭露了一些类似上述的严重情况,并且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样,就使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和宗派主义被搞得大臭而特臭,再没有它们活动的市场了。
经过整风,特别是通过对地方主义、分散主义的斗争,不仅纯洁了党的队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受到地方主义毒害的干部。这是党中央路线的胜利,是组织工作的胜利,也是思想上的胜利。现在,山东党组织的团结和以省委为核心的统一领导比过去进一步的加强了,干部作风有了极大的转变。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对执行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都非常坚决,地方“特殊论”被打垮了,省委一号召,全党全民雷厉风行,积极响应。许多地方做到了“省委指示不过夜”,省委早晨发出指示,当晚便贯彻到群众中去。“听党的话”,
“党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这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整风总结出来的一条坚定不移的真理。


第6版()
专栏:

扫除“正规化”思想
在短短的两个月中,上海市各工厂办起了各种类型的职工业余学校二千六百多所,有些区已做到厂厂办学。这些学校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说:“学校办在厂,文化送上门,学了就能用,用了再来学,文化大革命,生产再跃进。”有些先进的工厂,已做到工厂、学校、研究院三位一体,工厂里工人,人人参加学习,人人做科学研究,逐步打破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限。
工厂办业余学校,想必一定会从工厂实际出发了,其实不然,资产阶级的思想,除非彻底消灭它,否则它总要千方百计的暴露出来,并企图夺取市场。在工厂办业余学校的过程中旧型“正规化”论者提出“办大学,就得按部就班”,“文化科学知识有严格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多快好省”,又说:“工厂办大学,一无设备,二无教室,三无教材,四无教授,怎么行?”某些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浓厚的“正统派”,更公开出来反对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他们说:
“这叫什么专科学校?还不是给工人戴戴高帽子”;有些技术人员不赞成一开始就上技术课,认为“一定要先上三年文化课和基础课,才能上技术课”,上技术课,必需从“序论”讲起。有些“观潮派”更冷嘲热讽地说:“办大学,可不是简单的事,等着瞧吧!”这些观点,不仅某些专职教师和技术人员中有,甚至在某些工厂、企业的领导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在党的领导下,许多工厂的业余学校,通过发动广大职工群众的鸣放辩论,在不断克服各种
“正规化”思想的斗争中逐步成长和巩固起来。许多工厂的业余学校根据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和勤俭办学的原则,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允许选择,采用全科、分科,选科、单科单进等不同的办法满足不同劳动者的需要。他们的“能者为师,就地取材,互教互学,土洋并举”,解决了教师问题。他们在食堂、宿舍、车间、办公室,挂上了黑板,就上课,解决了教室问题。他们请老工人和技术员合作,总结生产经验,自编自选,边教边改,解决了教材问题。事实证明,凡是彻底打破“正规化”思想的工厂,学校就办得好,反之就办不好。
铜仁合金厂的业余高等专业学校,最近订出的毕业标准:政治上要求每一学员都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政治觉悟。在业务学习上要提出十项技术革新;每项技术革新都要求提高生产效率一倍;要试制成功五种新产品,其中三种要达到国际水平。此外要写一篇论文。请问那一个“正规化”大学,敢于对毕业生提出这样高的要求!学校的正规与否,并不根据那个学校是否有次序地学了一套书本知识,而是要看学生是否学通了,学得的知识是否会用了。
上海市业余学校的成就,就是在克服各种形式的“正规化”思想中取得的。某些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大厂,在职工业余学校的巩固和发展上,往往落后于办学条件比它们差得多的某些小厂。他们越讲究“正规”,就越不敢办和办不好。有一个拥有几千工人的大厂,至今还是以培养专职教师作为解决本厂业余学校大量师资问题的主要方向,而对于“能者为师,土洋并举”的群众路线解决教师的方法,却不大积极采用。以致学校迟迟不能开学,勉强开学了,也不能经常上课。因此,继续同旧型“正规化”思想作斗争,仍然是今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业余学校的一个重大任务。


第6版()
专栏:

甘南盛开跃进花
本报记者 格来
今日的塔洼
甘南藏族自治州最热闹的地方是拉卜楞,在拉卜楞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塔洼了。
一天下午,我沿着靠近大夏河岸的一条繁华街道,向塔洼走去,姑娘们和小伙子们拿着课本从大街小巷涌向塔洼的文化大学,有的藏族妇女一边走一边还在念书。一支藏、回、汉族组成的卫生突击大队,正在塔洼的“龙须沟”里挖掘着积淤千年的污泥,他们决心要变“臭塔洼为香塔洼”。我刚走到市区中心,听到一片锣鼓声,像过节似的。我挤进看热闹的藏民人群里,原来是拉卜楞农业机械厂用土法试制成功了滚珠,向当地的党委去送喜报。凑巧碰上了我的老朋友藏民汪堆卡,他热情地邀我到他家里去。走进他的院子,堂屋里一位年轻的藏族妇女正梳扎辫子,她看见我们笑着站起来了。汪堆卡向我介绍过他的爱人,指着她的辫子说:现在塔洼里处处跃进、事事跃进、人人跃进,连妇女们的头上也变了样。过去塔洼妇女们头上要梳起一百二十根小辫子,头顶上要戴上三斤重的“洛高”(头饰品)和三尺长、一尺宽、十斤重的“乌当”(背饰品),另外还要缀上五十块银圆,再加上十五条粗大的丝线带,合起来足足有二十斤。不要说走路、劳动不方便,就是晚上睡觉也很难转身。许多年来,塔洼妇女们被这种痛苦折磨着。卓玛草笑着说:大跃进为我们藏族姊妹带来了幸福。说完,便拿起镰刀和其他社员一起下地收割青稞去了。
现在塔洼的姑娘、媳妇一律梳扎着两条辫子,她们谈笑着,走起路来特别有精神。再也看不到三尺长的“乌当”和三斤重的“洛高”了。
“荒滩上的玫瑰花”
甘南麻子岗草原上有一片大荒滩,在荒滩四周的广大藏民们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传说有一个叫“吉琮卓玛”的预言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等荒滩上的玫瑰花开放时,幸福就会来”。多少年来藏民们祖祖辈辈头发都等白了也不见玫瑰花开放。大跃进中,这朵玫瑰花真的在荒滩上开放了。
我乘着汽车来到这片“荒滩”上,那海洋般的草原上巍然矗立着数不清的高楼大厦,车上的旅客们为这奇迹似的景致惊奇得欢呼起来。有位旅客惊奇地问:“怎么地图上没有这个城市的名字?”的确,在地图上是找不到它的位置,现在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所说的:“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话。在这片“荒滩”上又一次得到了证实。
这就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合作。一走进市区,一幢幢一排排红色的、天蓝色的、银白色的、还有翠绿色的新建筑物一处接着一处。高耸的烟囱正冒着浓烟,许多工厂的机器声震耳欲聋,宽阔的街道上行人、车马熙攘往来,穿着夏日新装的藏民们有的走进工厂去参观,有的领着小孩来到了人民医院,有的抱着茶叶、江西瓷器、苏杭绸缎从百货公司走出来,也有的三五成群的涌向新建的电影院。市区的中心像一座大花园,在新鲜和润的空气里,许多花草树木送来扑鼻的清香。建筑工人们在忙碌地运木料、搬砖瓦、兴建工厂、架设电线。甘南工业大学、畜牧大学正在这里动工兴建。甘南乳品厂、汽车修配厂、玻璃厂、化工厂和皮革、食品加工厂为“荒滩”上的人们已经在生产着各种新产品。这里过去没有城市,没有工厂,甚至连最简单的手工作坊也没有,现在自治州已经兴建起的各种工厂就有十万多个。最近,甘南国营贸易公司从内地运来了上百万吨的各种物资,品种已达五千多种。过去运不出去的羊毛、皮革、鹿茸、麝香、大黄、贝母等土特产品也可以外销,为藏族农牧民们换回各种日用品和生产用具。目前市区的建筑面积达一百多万平方公尺,人口已增加到两万以上。这个城市被藏民们誉为“荒滩上开放的玫瑰花”。
牧民们心花怒放
现在,甘南草原上正是牛肥马壮的大丰收季节,广大的藏族牧民们怒放着心花,全面投入了生产大跃进,并掀起了畜牧业全部高级合作化的新高潮。
从西倾山,那起伏的丘陵地带到著名的桑科呼、欧拉、卓格尼玛三大牧区和到岷山南麓的玛曲、碌曲等二十几个大部落境内,今年雨水充足,水草茂盛。牛羊、帐篷密布的千里草原上,成千上万的牧民们趁着凉爽的气候正在进行抓膘期的牧放。有名的甘加绵羊和玛曲牦牛已上了四指膘,最宜乘骑的乔科大马和耕地时很有耐力的车巴沟犏牛,今年长得特别肥大。新生的羊羔、牛犊和马驹翘着小尾巴在草丛中到处奔跳。雌牦牛和犏雌牛的奶今年一天可以挤五次,酥油的产量比往年增多了三倍。
我在美武、博拉、桑科呼等牧区访问中看到许多牧民们都欢天喜地的住上了新帐篷,有的还搬进了新修的房屋,不少地区的牧业合作社给牲畜新盖了棚圈。在美武草原上,我走进牧民桑吉卡的帐篷,高大的木架上悬挂着大块的羊肉,炉灶旁堆起了满装糌粑、白面的口袋和成捆的羊毛、皮张。衣架上挂着镶有水獭皮边的新皮袄。在帐篷里我受到了主人们的热情招待,他们端来了大盘肥美的手抓羊肉和香甜的鲜酪饼。在我亲眼看到以及和许多牧民的谈话中了解到草原上的巨大变化,给牧民们带来
了从来没有过的好年景。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去讨饭的人,今天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过去受压迫,抬不起头来的奴隶,今天成了草原上的主人。卓格尼玛的牧民汪劳谈起他的跃进决心时说:现在汉族地区的人民已经乘上了“火箭”直飞,我们骑着牦牛在追,这怎么能成呢?有毛主席、共产党,我们就有力量和信心,学先进,赶先进,也乘上火箭,急起直追。
在牧区大跃进的号角中,甘南草原上的牧民们以冲天的干劲提出了“学内蒙、赶青海、超天祝,实现高级合作化”的口号,正在掀起为国家增产一百万头大牲畜,五百万只羊和百万只猪的大跃进高潮。
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甘加、乔科、美武、卓格尼玛、欧拉等牧区已建立起拥有九万多头牲畜的大型集体牧场七处,集体牧场还饲养了獐子、鹿、野狐、水獭等珍兽一万多只。玛曲、碌曲的牧民们听说要建立集体牧场,高兴得吹号挂旗,组织人力,制订跃进规划,使整个牧区全部实现高级合作化,从原始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全部定居下来,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并建立牧区城镇。
现在,许多牧场上正在大面积培育新草原,广泛地播种苜蓿,改良畜种。我在草原上看到的动人事迹构成了这样的印象:甘南草原上的牧民们已摆脱了往日的贫穷落后,超越了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大踏步地迈进了。(附图片)
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四区春光农业社的社员们下地准备收割。
  格 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