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哪怕四肢残缺 要做劳动模范
河南残废军人教养院的休养员生产成绩惊人
本报郑州13日电 河南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的休养员以革命的乐观主义,抱着残而不废的决心,和全国人民一样,以冲天的干劲,在大干着建设社会主义的豪迈事业。他们高唱着:“不怕年过花甲,哪怕四肢残缺;要变老年为青年,变重残为轻残;要做英雄中的英雄,要做好汉中的好汉”。
这些最可爱的人在生产战线上,做出许多为人们不敢想像的惊人奇迹。开始进行生产时,截去了双上肢的赵启清唯恐没有自己的份儿,就一再问院的领导干部道:“有没有我的活?要是人家都参加了生产,没有我的活,我受不了。”他一天几次到纺麻线车间去观察,看是否有他能做的活。他对院长说:“我没有手臂,我的肩膀还行,我可以抬筐、背麻袋。”下肢瘫痪的杨西方到上海去治病,教养院的团支书曾去信告诉他院中的生产干劲,他就要求医师快给他治好,快出院。他从上海治病回来后,领导上让他继续休养,他就多方活动参加生产。
参加了生产的,一个比一个强。麻袋厂纺麻线车间规定每人每天劳动六小时,他们主动要求劳动八小时。在纺麻经车间里,双目失明的同志,都由照顾员给他们分麻,但是他们嫌照顾员一份份分配麻太慢,耽误生产,就亲自称麻。他们虽然双目失明了,却能根据经验,自己摸索着秤杆准确的称了麻,背到自己车间去立即生产。吃饭时,有的嫌排队等饭买菜时间长影响生产,就先喝碗汤,拿起馒头,边吃边走着又去生产了。打麻绳车间双目失明的赵永祥不但和大家一样生产,他还很快的学会了修理机器。
这些最可爱的人在工作中还挤出时间从事农业活动。他们把院内外和路边的空地开垦起来,一共开荒六十亩。荒地开垦起来后,他们结合卫生运动积肥,只清理院里的垃圾即达一百四十多车。往田里送肥料和推水抗旱时,失明的同志成了拉车送粪的主要力量;下肢残废者也积极用重残废人专用的手摇三轮车送水。更感动人的是:截去了十指的罗宏斌、黄子亮等同志用仅余的小截手指点种豆子、摘蓖麻籽、拔草;人们认为截去了双上肢的赵启清、赵文礼等不能参加田间劳动了,可是他们非参加不可,他们用脚趾剔谷苗、拔草,用脚翻红薯秧。经过他们和工作人员、家属的顽强奋斗,原计划二十一亩小麦平均亩产二百五十斤,结果平均亩产四百一十七斤;最高的产量合亩产一千三百八十三斤。
这些最可爱的人还发挥无限的智慧,不断的改良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下肢去了一条,一只手的手指又骨折的杨全忠学做缝纫工作,他改造了一种尺子后,也能量尺寸和剪裁了。打绳组改装了一部打绳机,纺麻线组仿制了一部木质电动纺织机,都提高工效三、四倍,并使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了。
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但不低于一般人的生产,还有的高于目前一般人的产品。他们织的棉毯很受欢迎,已经远销青海、新疆、西藏。全国蓖麻蚕体重最高的为安徽的每个九克,这个院养的蓖麻蚕每个体重达到了十克多。打麻绳的小机子每台班达到三十五斤,大机子每台班达八十斤,都成为新乡市打麻绳的最高纪录。
他们这些可贵的劳动,已经为祖国建设做出很好的贡献。打麻绳车间的三十九名休养员,仅在两个月中,就生产出麻绳三万多斤,产值达二万五千多元;养蚕组繁殖的蚕子和蚕茧,今年共可收入三千元左右。全院今年的各种生产总产值,可达七十二万多元,可积累资金十万多元;明年可积累到十九万元,相当于全院全年的全部开支,使消费单位变为生产单位。
他们为了使这个院的生产建设迅速发展,还踊跃投资。红军老干部王云山取出二千四百元的存款投资;特等残废、河南省扫盲模范、新乡市除四害模范李永福也投资四百元;他们共投资近三万元,有力地加速了全院生产建设的发展。
他们这股干劲是从哪里来的呢?一等残废李金福和双目失明的李文忠说:过去政治没有挂帅,残废了,悲观情绪很大,认为不能再为革命做出贡献了,迷迷糊糊,啥也不管;整风,学了总路线,政治挂了帅,党提出生产,有了方向了。特等残废的庞永勋说:“过去我们受伤,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参加生产,也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也要积极参加。”
这个院现有休养员一百九十三名,他们绝大部分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负伤的重残人员和一些退休的老红军干部;工作人员八十五名;其中一、二等残废军人十四名;休养员和工作人员的家属三百一十三名。生产开展起来后,休养员不但干劲大,成绩显著,而且他们由于生活内容丰富了,感觉自己仍是有用的人,能继续为革命做出贡献,于是出现人人学政治、文化、技术,个个谈生产的新风尚。休养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各个生产工种之间,各个不同残废的体力方面,也都能很好的协作,并在团结的基础上,开展着革命竞赛。
现在这个院已经决定在已有的生产基础上,再增加炼乳、帆布、养鸡、养鸭等生产门类。在技术革新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装备适合于休养员身体条件的生产机械。文化娱乐方面,成立了红专大学,要求五年内达到红与专;新成立了业余演出队已经正式演出。一切措施,都在为了达到政治好,文化高,生产多,生活美满,丰富多采的幸福院而奋斗。(附图片)
园艺班的四十二名休养员,都是重残废和红军老干部,他们负责全院的花草和果树;并且还种了蓖麻以及冬瓜、豆角等蔬菜。 新华社记者杨震河摄
在工余时间里,休养员在唱“社会主义好”歌曲。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第6版()
专栏:

残废军人向劳动战线进军
中共河南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总支书记 李烈
革命残废军人从伤残那天起,就一直顽强地向病残进行斗争。健康一有恢复,截去双下肢的就练习用假腿走路,截去十手指的把笔杆绑在手腕上学写字,下肢瘫痪的扶着带轮子的双杠或拄着双拐进行“功能”锻炼。他们之所以如此,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自己变成“残而不废”的人,能再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但是,他们残废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束缚着他们的思想,也往往同他们再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分力量的迫切要求形成思想上的矛盾。近年来,工农业建设的高潮和全民大跃进的形势对他们的鼓舞,那种矛盾就更加突出明显了。他们讨厌“三饱一倒”的休养生活,常为此饭量减少,夜间失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如何满足这一部分同志的要求,使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热情和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洪流汇在一起,更好地发扬他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把他们变成一支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不断革命的政治力量。这是摆在我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做教养院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院党的总支委员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采取了不少措施,而且不断向一切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斗争。终于在整风运动中找到了办院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组织生产。但是,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对组织重残人员参加生产时,光在残废上打圈子,害怕组织生产,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对组织生产是否是办好教养院方向有怀疑。党组织为了教育党的干部,解除工休人员对组织生产的疑虑,便组织干部学习了无脚拖拉机手李来财和我院分散在农村的特等残废萧玉合、一等残废傅兰朝等劳动模范的事迹,深入宣传了北京市第一养老院和盲人福利协会组织的盲人训练班全面搞生产的经验,启发了全体人员搞生产的思想。他们说:“他们能搞生产,我们也能搞。”“李来财是双下肢截去的一等残废,傅兰朝是双目失明,他们在生产中能够成为劳动模范,为什么别的同志不能成为劳动模范呢?”为了从事实上再教育干部和全体人员,小型试验了养兔、养蚕、养蜂等生产。经过半年的实践,证明这些生产基本适合重残的条件,他们从生产中找到了愉快,感到生活得有意义了,体质也增强了。他们说:“参加生产不仅治好了神经衰弱病,也治好了思想病。”因而,他们的精神愉快,干劲十足。这样,初步奠定了搞生产的思想基础。同时参加生产者的顽强的意志,蓬勃的革命干劲,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冲破了一切习惯势力,也回击了那些保守主义者、观潮派,以及个别别有用心的坏分子的冷讽热嘲。说什么“兔司令,兔班长,穷积极,啥也搞不成,不信,等等看。”等流言蜚语。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年,二十只家兔发展到三百多只,两群蜜蜂发展到十六群,一头母猪发展到二十七头……特别是参加生产者每人预分了三百元的红利和许多同志学到了技术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保守主义者,观潮派所谓“残废即废人”“教养院不能搞生产”的错误论调。大大激发了休养员参加生产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启发和坚定了我们大搞生产的决心。
然而,这时参加生产的还是少数人,而且仅仅搞了一些小型的副业生产,至于能否大搞生产,能否工、农、副业大发展,能否吸收95%以上的重残者都能参加生产,还有顾虑。党总支根据全民大搞生产的形势结合中央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精神,在相信群众大多数的指导思想下,以办院方向、大搞生产为内容,发动了鸣放高潮,在鸣放中休养员以大字报形式,纷纷要求参加生产,并提出“残而不废,大搞生产”和“坚决变消费单位为生产单位,变残废者为劳动者,以革命英雄气慨向生产建设进军!”等战斗行动口号。这时,党总支根据群众的要求制订了跃进生产规划,并发动了全党和全体人员写了决心书和保证书,于“五一”召开了全面转向生产的誓师大会,95%的成员都参加生产。从而一切促退论调也宣告破产。
总之,组织重残人员参加生产,并不是没有困难的,问题在于不断向右倾保守思想斗争,相信群众的多数,依靠全党,充分发动群众,任何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只要周密地组织生产上和体力上的协作,教养院不仅可以搞农业、副业和园艺生产,而且可以搞工业生产。


第6版()
专栏:

看到现在的社会主义
看到将来的共产主义
河北全省展开共产主义教育运动
新华社天津13日电 共产主义教育运动已在河北全省范围内展开。投入这一运动的宣传大军已达数百万人,仅据天津专区和邯郸、石家庄两个专区部分县的统计,就组织了宣传队伍二百一十多万人。各地不仅充分运用了原有的各种各样宣传形式和宣传工具,部分县、社还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和写大字报,通过回忆对比和讨论前景规划,形成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运动。
这次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是在8月下旬结合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随着运动的进展,广大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已经大大发扬起来。例如在大办钢铁工业中,广大群众自动拿出自己的风匣、大缸和自行车等工具,支援钢铁元帅升帐。各社、队也抽出最强的劳动力,首先满足炼钢炼铁的需要。大名县杨桥人民公社西寺庄深翻麦地时遇到了畜力不足的困难,岳村立即主动抽出二百一十犋牲口去支援。“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已成为广大先进群众的行动准则。
中共河北省委在关于深入开展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级党委贯彻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以进一步提高群众共产主义的思想水平。省委规定的这一运动的任务是:一、明确共产主义前途,坚定群众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决心,使广大干部、党员、群众不但要看到现在的社会主义,还要看到将来的共产主义。二、大立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大破个人主义、本位主义思想,建立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与集体,小公与大公,小集体与大集体,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新的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对待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态度,把干部、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大大提高一步。三、通过总结今年大跃进、大丰收的经验,教育干部群众,树立全面大跃进的思想,为明年工农业生产更大跃进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四、开展基层干部党员的大评比、大检查,特别是建立人民公社以来的评比检查。通过评比检查,彻底打开生产落后、政治落后的村庄的局面,作到社社队队插起红旗。
目前,河北省各地正在结合当前秋收秋种等生产任务,深入开展这一运动。在秋种以后,各地继续以处理人民公社中的经济问题为中心,掀起大规模的大鸣大放大辩论的高潮,并进行整党、整团、整社,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讨论和制定明年跃进规划。


第6版()
专栏:

结合生产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西安交大金相专业一场答辩使怀疑派甘拜下风
据新华社西安12日电 记者孙传镐报道: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冶金系金相专业师生们举行答辩会,对下厂劳动的三年级学生陈景炎参加四个月生产后获得的知识技能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和鉴定。
举行答辩会的缘由是这样的。新学年开始后,金相专业同全校其他各系科一样,仍有少数教师用“万般皆下品,唯有理论高”的老秤来衡量教学质量。他们认为金相专业是工科中的理科,结合生产劳动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一部分五年级学生也在大字报上写道:下车间从事生产,学到的是重复的简单劳动,只能培养出无知识或半知识的劳动者。
金相专业党支部研究了这种情况,决定以下放在本校热处理车间劳动的三年级学生陈景炎为对象,组织一次群众性的公开答辩会,让事实来说话:孰是孰非。是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是降低了教学质量。
当陈景炎简要地向大会汇报了下厂劳动四个月的收获后,答辩就开始了。答辩委员会主席、系主任周惠久首先发问:钢的检验方法有几种,陈景炎起初不免有点紧张,他略微镇定了一下说道:钢的检验一般有火花检验、金相检验和化学分析等。
“防止工件淬火变形的实际操作有哪几种方法?”“各种牌号钢的热处理怎样进行?”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一个又一个提出了问题。
陈景炎依然有条不紊地逐题作了回答。他在解释各类牌号钢的热处理过程时,还根据自己实际操作的结果,举出了好几处书本不符合实际的地方。
人们又问:珠光体(一种金相组织)有几项混合物?陈景炎答道:从显微镜观察,证明珠光体有碳化物和体素铁两项混合物。
问题一个比一个深,陈景炎并没有为这些专业理论问题难倒,他都一一对答如流。关于珠光体这问题,据说过去一个老教授曾错误地认为只有一项混合物,陈景炎这个学生却答对了。这件事使在场的许多学生惊讶不已,其中有些问题他们还听不懂。在劳动中锻炼过的陈景炎,经受了考验,他在会上熟练而正确地回答了教师和同学们提出的三十多个关于热处理工艺方面的问题。
对陈景炎的答辩结束了,接着热处理车间负责人、下放教师刘静华发言。她列举了许多事实,介绍了陈景炎通过劳动,在政治、身体和业务几方面起的变化。刘静华说:“大家了解,陈景炎过去是不大过问政治的,看问题比较偏激,可是现在他坚决要求参加共青团,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不叫苦,并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他的健康情况也好了。陈景炎的业务知识也提高得很快,他不但能正确地制订各种热处理的工艺过程,并且还能独立分析处理某些复杂工件。几个月来,他还掌握了不少比较精密的仪器,结合生产中的问题,阅读了“金相热处理”等图书杂志。刘静华问道:从这些事实看,谁能说参加劳动降低了质量呢?
经过讨论和综合研究了大家的发言,答辩委员会对陈景炎在劳动锻炼中的收获给予评价是:“几个月来,陈景炎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从他答辩的成绩考核,陈景炎在热处理工艺方面的操作技术已相等于一个四级技工的水平,并且他已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一定的金相专业理论。
答辩会的事实,仿佛给那些“质量降低论者”、“曲线饱和论者”的脑袋,来了一次原子爆炸,他们的“理论”全部被粉碎了。教研组主任俞德刚在会上说:“这次答辩会,给热处理这门课程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他对过去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际的情况作了检查,表示今后也要到车间和同学一起劳动。以前,一直主张学校要以教育为纲,认为教育结合生产劳动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的五年级学生刘龙章跳上台来,第一句话就说:“我们甘拜下风,服输了。”她说:“我们班次虽然比陈景炎高,到了车间连炉子也生不着,钢的牌号书本上背的烂熟,见了实物就干瞪眼。陈景炎同学已开始到劳动者的红旗下集合,我们也要跟上去。”
答辩会以后,西安交通大学金相专业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气象为之一新。现在,这个专业的师生,在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已经拿出四十一项新成就了。


第6版()
专栏:短评

向河南残废军人学习
人们的革命意志,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人们的共产主义风格,是人们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河南残废军人教养院的残废军人在生产上创造的奇迹,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下肢残废的残废军人周云龙能炼钢,双目失明的赵永祥能修理机器,没有上肢的赵启清参加了田间劳动,他没有手,就用脚剔苗、拔草、翻红薯秧。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感动人的事迹么?过去,在战争的年代里,这些同志曾经奔驰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保卫了祖国的安全。像这样对国家有功、对人民有功的同志,他们是完全有权利享受国家和人民给予他们的照顾的。但是,这些真正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这些真正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英雄,并不以过去对革命的贡献为满足,他们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他们说:“我们只要有一口热气,就要让这口热气为祖国发一分光”。他们说:“我们的身体是残废了,但是,我们的志气,我们的精神并没有残废”。他们唱着:“不怕年过花甲,哪怕四肢残缺,要变老年为青年,变重残为轻残,要做英雄中的英雄,要做好汉中的好汉。”请看,这是何等高贵的品质,何等高贵的共产主义风格,何等高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个失掉双腿或双手的特等残废,去搞生产,炼钢铁,困难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技术是全新的,需要从头学起,而且生理上的适应,也需要极坚强的意志来战胜极艰苦的磨炼。残废军人周云龙说得好,困难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人只要肯干,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克服困难。现在,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战胜了困难,而且给国家创造了财富,实现了他们的“有一口热气,就要为祖国发光”的愿望。
遇到困难就叫苦就畏缩不前,向困难低头的人,请看一看这些英雄们的事迹吧!想一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与他们的困难比较起来,该有多么渺小,多么不足挂齿啊!被困难一吓就倒的人,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祖国正在一日千里,人民事业正在飞黄腾达,连残废了的人都在跃进,而有些人却跟不上脚步,这是为什么?这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不是困难太大,而是意志太不坚强,思想上没有插上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红旗,风格不高,因而缺乏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勇往直前精神。让我们认真地向这些革命残废军人学习吧!学习他们的干劲,学习他们的高尚的共产主义的风格,学习他们的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


第6版()
专栏: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结束
新华社广州12日电 12日晚,1958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进行五项决赛的结果:
容国团最后以三比一击败了姜永宁,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比数是二十二比二十,二十一比十四,十五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十七。男子单打第二名是姜永宁,第三名庄家富,第四名胡炳权,第五名王传耀,第六名陈协中。
女子单打决赛结果:孙梅英由于抽球多次出界以零比三负于叶佩琼,被叶佩琼夺得冠军,孙梅英得亚军,第三名李麟书,第四名王健,第五名章宝娣,第六名张秀英。
男子双打冠军是王传耀、傅其芳组,亚军是姜永宁、庄家富组,第三名王锡添、郭毅萍组,第四名容国团、梁志滔组。
女子双打冠军朱培民、池惠芳组,亚军是孙梅英、丘钟惠组,第三名胡克明、庞娴组,第四名童君丽、梁福嫦组。混合双打冠军是王传耀、孙梅英组,亚军是姜永宁、叶佩琼组,第三名是杨瑞华、朱培民组,第四名庄则栋、章宝娣组。


第6版()
专栏:

中苏游泳、水球队举行二次友谊赛
新华社广州13日电 苏联游泳、水球队12日晚在这里进行第二场友谊比赛。苏联游泳运动员在竞赛中全部获得前列名次;苏联水球队则以十三比二胜海军水球队。
继11日晚十项游泳竞赛后,昨晚又进行了另外十项的竞赛。和苏联游泳队竞赛的对手是广州上海联队,双方运动员在竞赛中都保持了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12日晚,在男子一百公尺侧泳比赛中,广州运动员李炽云以一分十一秒三的速度打破了王家恩保持的一分十三秒七的全国纪录。
苏联水球队12日晚和进攻速度较好的海军队竞赛中,客队由中场控制球到快速切入对方门前阵池,表现了特别的勇猛和机智,短传射门更是出色。上半场客队以七比零占先。下半场,双方争夺激烈,各有得分,终场时客队以十三比二获胜。


第6版()
专栏:

教养院钢水奔流
8月9日深夜,人们都已入睡了。可是河南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的炼钢炉还在冒着熊熊的火焰,两部吹风机嗡嗡地往炉里送风,十几个炼钢的残废军人,被强烈的炉火烤得汗流浃背,连夜守在炉旁的炼钢队长周云龙,扶着双拐,看着溶化的钢水,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他想,这已是第四次炼钢试验了。
在十天前,当他和十一个残废军人接受炼钢任务时,心里又喜又急,喜的是正合心意,急的是怕炼不出钢。他心里想,炼钢咱可是个门外汉,过去别说炼啦连见都没见过,怎能炼出钢呢?再一想,困难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想干,没有办不成的。于是他坐着手摇三轮车,就到外边去学习炼钢经验。在初建炉时,没有耐火砖就用青砖代替,没有缸砂和耐火土就发动群众收集,不会建炉就在地下盘土炉。经过几昼夜的苦战,到7月31日,第一个炼钢炉终于建成了,并开始了炼钢。不料,连炼了三炉,结果都遭到了失败,这时,周云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个人扶着拐杖在炉口旁转来转去,仔细查看。突然发现炉壁上塌了一小块。再用棍子一捣,里边的青砖有的已经烧化。他马上发动群众,加厚炉壁,重新再炼。接着一场紧张的建炉工作又开始了,病了很久的乔克明带头垒炉,双腿残废的马兴龙和任和平赶截碎铁,郑有功院长也来参加工作。经过准备后,当晚,炼钢炉里的火焰又燃烧了起来。在一阵紧张的吹风机吹火声和炉火的吼叫声中,火红色的钢水从坩锅里流了出来,火花四溅,照红了大地。
钢水冷却后,经过新乡市工业局化验的结果,证明这一炉钢完全达到了一等优质钢的标准。周云龙高兴地说:“炼钢并没有什么神秘,只要有决心,就能炼出钢来,我们计划到今年年底,要为祖国炼出八吨优质钢,支援国家工业建设。”


第6版()
专栏:

赵忠德没打退堂鼓
在残废军人教养院里,人们一提到赵忠德,大家都异口同声称赞他是个出色的养猪能手。
赵忠德是一个有着二十年戎马生活的老战士,今年五十七岁。他退休来到教养院后,迫切地要求参加生产,他说,我虽然年老了,但我的心不老,我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今年春天,教养院开展农、副业大生产时,赵忠德首先报名参加,带头养了九只猪。这一消息传出后,有的说:“这样大的年纪还喂猪哩!等着吃死猪肉吧。”
赵忠德自担任饲养员后,整天废寝忘食地劳动着。当时地里割不着草,他就担着筐子到家属院和食堂里收集烂菜叶,给猪煮食。每次喂猪时,他都站在旁边看,唯恐猪吃不饱。可是,由于一开始他没有喂猪经验,猪越喂越瘦,不久,有的生了癣,有的病倒,接连死了两头。赵忠德心里非常难过,有些好心肠的人们劝他说:“算了吧,叫别人去喂吧,你这样大年纪的人,该休息几天了,何必自找麻烦呢。”但是,赵忠德并没有打退堂鼓,他想,猪没有喂好是我的技术不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决不能向困难低头,我要打破这个难关。
从此以后,赵忠德就积极学习养猪技术,买参考书籍,到附近农业社里去学习经验。有一次,他听说新乡市食品公司召开养猪战地会议,他就悄悄地跑去参加。在大会上,他学会了青草发酵和牛粪加工的喂猪方法后,经过试验,效果很好。他可高兴极了,每天拉着小车出去挖牛粪割青草,给猪煮食。同时,还请了市防疫站的同志给猪治癣。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癣也治好了,母猪也怀了孕,个个都吃得肥头大耳,腿粗腰圆。在今年8月,他被市兵役局评为养猪模范。


第6版()
专栏:

残废军人志气高
君谦选辑 一
东风万里红旗飘,
残废军人志气高;
工农副业大跃进,
三马奔腾冲云霄。 二
英雄意志坚又坚,
残废豪杰搞生产。
为国建设增财富,
消费帽子扔一边。
五八年积累十万整,
五年翻上四十番。 三
红旗招展遮太空,
生产干劲破长虹;
残废困难何所怕,
决心毅力啖云风。
四苹果喷香葡萄甜,
杏儿蜡黄桃红脸;
常人植果果味美,
荣军植果味更鲜。


第6版()
专栏:

温合群和他的兔子
提起从七只兔子发展到三百七十五只兔子的教养院养兔场,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一等残废军人温合群来。
在去年2月,组织上号召大家饲养兔子时,他就带头喂了七只兔子。不管刮风下雨,他总是提着篮子,一跛一拐地到相距七、八里的地头上、河沟里去给兔子割草。有一次,温合群背了四、五十斤草从地里回来,在过铁路时,刚爬了两步,两腿就打起颤来,连人带草一齐滚了下来,一连爬了三次都没有过去,他急得直跺脚,怎么办呢?他想,无论如何也得把它背回去,不然兔子就要挨饿。他把牙一咬再往上爬,一步一滴汗,足足费了五分多钟的时间才爬了过去,这时,他全身已汗如雨下。
温合群在喂兔子时,常对别人说:“人吃不饱穿不暖会说话,兔子不会说话,更应该细心地看护它。”去年12月,有三十多只母兔要生产了(这时兔子已发展到八十多只,饲养员增加到五人),他就把这些兔子集中到一个干净的屋子里,给它们生起了炉火。他怕夜间生小兔无人看管,就自告奋勇参加值夜班。在他的耐心照顾下,这一次兔羔的成活率达到了70%,比夏天增加了10%。
郝健文 董辰生苗地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