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苏联再次裁军三十万
本报评论员
苏联政府决定再次裁减武装部队三十万人,其中包括驻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军队四万一千人和驻在匈牙利的军队一万七千人以上。这是苏联政府最近时期为缓和国际局势而采取的一系列的努力之后的又一重大步骤。
去年11月发表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和平宣言指出:“我们要用共同的力量来摆脱压在人民肩上的军备负担。我们要使世界免受战争、死亡和毁灭的威胁。”根据这种崇高的精神,两个月来,苏联向全世界一再表明自己竭诚实现两个制度和平共处的愿望。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给各国首脑的信和苏联政府给联合国会员国的照会,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决议,反复提出了停止军备竞赛、实行和平共处的各项建议。苏联这些建议,给予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以新的鼓舞和希望。西方国家中要求东西方举行会谈和停止军备竞赛的呼声越来越大,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力量,使得美国垄断资本家们妄想煽起核备战的计划迄未得逞。两个月来,西方阵营中呈现了一片混乱,阿登纳要求同苏联谈判于先,麦克米伦扬言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于后。北大西洋集团的各国,正都在各自忙着起草对于布尔加宁信件的复信。当然,所有这一切,不能按其表面价值来加以肯定。问题的症结在于西方国家必须作出实际的行动来。
现在,苏联又一次采取行动了。苏联政府遵照着最高苏维埃会议的决议,又作出了新的裁减军队的决定。并决定要把由于这次裁减武装部队和削减军费而腾出来的经费用于和平建设和用来进一步改善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这是苏联在最近两年多期间的第三次大量裁军。苏联第一次裁减武装部队是在1955年,那次一共裁减了六十四万人。当时,正是日内瓦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举行后不久,国际局势有了一些缓和。苏联的这一决定,对于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建立大国之间的信任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1956年5月14日苏联第二次宣布裁减武装部队一百二十万人,为此解散了六十三个师和独立旅,并把三百七十五艘军舰停止使用。连同苏联第三次裁减的军队,从1955年以来苏联裁减武装部队人数已共达二百一十四万人。
苏联一再实行裁军,表明了苏联争取打破由于美国阻挠而造成的裁军谈判僵局,进而达成国际裁军协议的真诚努力。
杜勒斯曾经说过,苏联裁军使复员军人“在工厂里制造的军事力量,也许比他们常驻在军队里的情况下更加有威胁性”。按照杜勒斯的荒谬逻辑,似乎裁军比不裁军更要“威胁”世界和平。好罢,就算杜勒斯的逻辑是合理的罢,如果裁军真的比不裁军具有更大的威胁性,为什么向来鼓吹“威慑力量”的杜勒斯不敢照苏联这样裁减美国的武装部队呢?现在是西方采取行动的时候了,如果他们果真像他们嘴里说的那样是希望世界和平的话。


第5版()
专栏:

美国:你若是有诚意的话,走一步我瞧瞧! 方成


第5版()
专栏:

各国政界和舆论渴望缓和国际局势
要求东西方谈判结束军备竞赛
“纽约邮报”抨击杜勒斯阻挠美苏会谈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各国政界和舆论继续要求举行东西方谈判,以结束军备竞赛,缓和国际局势。
巴黎消息:据“人道报”报道,法国前总理富尔最近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市发表演说,主张法国政府实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政策,并且同苏联进行谈判。富尔强调说,法国在这方面应该表现出主动性。
渥太华消息:加拿大外交部长史密斯在卡尔加利发表声明说,西方国家不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来自苏联的任何建议都立刻加以拒绝。他说,某些国家首都的官方人士老一套地把俄国的所有照会当作宣传而拒绝。
史密斯说:“我不能相信俄国人希望核战争”。他接着说,加拿大保证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路线“加强国防”,但是希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也考虑一下,“我们能否通过某种途径,在某地,用某种方式同苏联会谈”。
加拿大总理迪芬贝克6日在多伦多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提出的东西方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主张是有助于“促进和平前景的”。
他说,他认为“任何像这样的协定将是和平锁链中有待铸造的一个环节”。
科伦坡消息:荣获“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奖金的锡兰佛教法师撒拉南卡拉发表谈话说:苏联关于裁军和举行高级谈判的建议是为保卫和平而进行的积极努力。他说,现在,最紧急的问题是:争取使一切进行核试验的国家举行会谈,并且达成停止试验的协议和把它们的共同力量集中在和平目的上面。只有达成了这种协议,才有可能普遍地裁军,巨大的资源也才能解放出来用于发展和改善人类的生活。
东京消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6日发表社论,要求美国同苏联举行最高级首脑会谈,来结束军备竞赛。
“朝日新闻”指责美国“单单把力量集中在狭隘的军事方面,并且耽迷于疯狂的军备竞赛”。它说,目前世界正在希望美国使这种会谈能够举行。
纽约消息:“纽约邮报”连续发表社论抨击国务院拒绝同苏联谈判的政策,指出杜勒斯的这种态度“注定要破产”,并且再次要杜勒斯辞职。
这家报纸引用了“纽约时报”记者施密特的报道:国务院认为,当“美国在火箭科学方面没有赶上苏联”以前,应该避免谈判。
这家报纸还引用了“纽约时报”评论员赖斯顿的一条类似的报道,其中说,国务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考虑如何“履行美国在不久前举行的巴黎会议上许下的关于谈判的诺言,而又不冒停止扩张军备的危险”。
这家报纸写道,“这反映出军事优势论的复活,而这种主张早已使杜勒斯的外交活动落得一事无成。”
“纽约邮报”还在一篇“杜勒斯应该辞职”的社论中说:“杜勒斯已经被人认为是一个主要阻碍会谈的人,是实在没有能力进行会谈的人。如果他不愿意会谈,就会被人诅骂,如果他愿意会谈,也会被人怀疑。我们不想在这里一一列举促成他在全世界上声名狼籍的行动。杜勒斯丧失人们的尊敬和信任是势所必然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他辞职,以便使美国的政策出现一种顺利的新的开端。”


第5版()
专栏:

保障苏伊士运河安全
埃及驱逐一美国引水员
新华社6日讯 开罗消息:埃及新闻局局长萨德·阿弗拉在1月4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埃及政府已经驱逐了苏伊士运河美国籍引水员腊菲尔·帕特里克·肯纳耳,因为他威胁了运河的安全和正常的通航。
阿弗拉说,肯纳耳为了阻碍运河的正常通航,他竭力在工作人员中间煽动他们对运河管理当局的不满和不遵守运河管理当局的指示和命令。他还违反埃及的法律,多次擅自召开苏伊士运河引水员和其他雇员的委员会会议。
阿弗拉说,埃及政府为了驱除怀着敌意的分子,以及制止危害运河的安全和正常通航的活动,不得不将这个美国籍引水员驱逐出境。


第5版()
专栏:

苏加诺总统抵新德里
受到印度领导人热烈欢迎
新华社新德里7日电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以及其它随行人员,今天下午乘专机从加尔各答到达首都新德里。这是他预定在亚非国家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访问的第一个国家。
在机场上,苏加诺总统对新闻记者说:“我们的责任是要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创造一种生存的条件,以便制止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我国的主权和民族统一体的企图。”
他指出,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表明了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政策和建立民族经济的坚固基础的愿望。他说:“我们并不想伤害任何国家,相反地,我们希望同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他说,印度尼西亚的政策对东南亚的和平和稳定是一种积极的贡献。
苏加诺总统和他的随行人员在机场上受到了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和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到机场欢迎的,还有印度政府的部长们、包括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在内的各国驻印度外交使节、印度国会议员和许多德里市民。苏加诺总统和普拉沙德总统同乘一车前往总统府,沿途受到市民的夹道欢呼。
苏加诺总统和他的随行人员预定在德里停留两天,然后在1月9日去孟买访问。1月12日,他们将离开孟买前往埃及。


第5版()
专栏:

李普曼承认东西方力量对比起了变化
要求美国学会同苏联谈判和共处
新华社7日讯 据塔斯社华盛顿6日讯:美国著名评论员李普曼在最近一期“展望”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要求美国“应当学会同俄国和睦共处”。
李普曼承认苏联科学的成就已经使东西方的力量对比起了变化。他写道:“苏联的成就无疑是意味着,同我们强大的对手和敌人相比,我们现在的处境要比它坏,苏联成就的惊人速度(如果我们不能赶上它的话)预示着,俄国不仅在军事力量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影响都在增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严酷的事实:我们不仅落后,而且,在目前的实际状况下,我们今后仍将落后……这个问题并不是用一笔新的拨款、政府新的决定和五角大楼换上新人就能解决得了的……我们必须要大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目前立足其上的斜坡不致成为一条导致西方一直滑下去的路。”
李普曼指出,在美国应当“重新加以估计”的许多因素当中,“外交政策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处在一种新的情况,这种情况同过去的情况有着根本区别。”李普曼认为,“一个新的重要因素”是“空中统治权”已经不掌握在美国的手里了。
李普曼接着说,“我们还不习惯同势均力敌的对手国家生活在一个世界上。我们的外交政策的主张过去一向是以这样的假定为基础的:对于我们的敌人除了在他们无条件投降以后我们指给他们出路而外,不可能有另外的出路。这种思想成了威尔逊和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主张的基础。这种思想也成了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主张的基础,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思想是杜勒斯思维的出发点。”
李普曼指出,在目前力量对比下,“如果苏联和红色中国不愿意采取等于是无条件投降的做法,那末,我们在东亚、中东和德国所坚持的政策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从东亚的情形来看,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在中东我们总的政策所根据的前提是:在国际关系上说,整个这个地区是属于西方势力范围的,必须把苏联从这里排挤掉和赶出去。我们可以供应武器给任何一个愿意接受这些武器的国家。我们可以提供经济援助。但是俄国人不应当供应武器和提供经济援助。这种政策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倒也不坏。然而俄国是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而且近东离俄国很近,像墨西哥、中美、西印度群岛同美国相近是一样的,只有在苏联遭到失败并被迫无条件投降时,排挤和驱逐俄国的政策才可能得到效果。”
他继续说:“我们对德国的政策,如果有成功指望的话,那也是很诱人的。我们的条件是俄国应当同意选举,在这种选举以后东德要毫无疑问地被西德吞并。阿登纳博士和他的政治继承者所领导的这个统一了的德国将仍然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这样一来,西方的军事威力就接近了波兰的边境。我们关于德国提出的建议的条件,还不就是像提出一项要在月球开设旅馆的建议一样吗?”
李普曼指出,美国必须学会“同苏联谈判和把它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国家,而不是被打得土崩瓦解的战败国家。”
李普曼最后写道:“谈判将是长期的和十分费力的事。但是,不管谈判是多么的花时间和费气力,要求谈判的愿望应该永远是我们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我们不应该不去寻求那种终究能为双方接受的条件。我看,我们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因为主要的是,我们今后得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对手和敌人像我们一样的强大,甚至还超过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使我们的外交也像他们的外交一样的明智和具有远见,我们才能保护和捍卫我们的利益。”


第5版()
专栏:

塞得港新建的一条街命名为斯大林格勒街
新华社7日讯 据塔斯社开罗6日讯:塞得港市政委员会已经决定把市内新建筑区的一条主要大街命名为“斯大林格勒街”,以纪念塞得港和斯大林格勒两城市建立的友好联系。这个地区在帝国主义侵略埃及后是一片废墟,现在正在进行建设。


第5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国民党总主席
希望人民团结一致支持政府
并认为艾地对沙利尔的反驳可以相信
新华社雅加达7日电 印度尼西亚国民党总主席苏维约今天在报上发表声明说,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完全支持政府为收复西伊里安所采取的措施。他希望印度尼西亚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政府的斗争。
苏维约还呼吁社会各阶层在苏加诺总统出国期间加强民族警惕和避免发生
“全体人民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苏维约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总书记艾地所发表的反驳印度尼西亚社会党主席沙利尔的声明“是可以相信的”,因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一向是支持苏加诺总统方案的。
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度尼西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员曾经在6日晚间举行的会议上作出了支持现内阁的决定。会议还讨论了有关收复西伊里安斗争的国内外形势和苏加诺总统出国的问题。参加会议的包括担任内阁部长的国民党人和民族委员会副主席阿卜杜加尼。
印度尼西亚的另一个大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也表示继续支持现内阁。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中央委员会的一位人士在1957年年底对印度尼西亚民族通讯社记者说,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无意以另一个内阁来代替现内阁。
在此以前,作为印度尼西亚四大党之一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已经明白地表示坚决支持目前的政府。


第5版()
专栏:

五角大楼内部发生风波 发展导弹负责人掼纱帽
新华社7日讯 华盛顿消息:正当美国国会在调查美国为什么在人造卫星和火箭方面落后于苏联的时候,负责发展“丘辟特”式导弹的美国陆军研究和发展室主任詹姆斯·加文中将4日突然宣布他决定退出陆军。
加文最近在参议院军备小组委员会作证的时候曾经说,他和相当大的一部分军官都认为苏联“已经代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强国”,他要求美国彻底改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机构。
美国报纸曾经报道说,加文的那次作证惹怒了国防部的高一级官员,他们要求他收回他的主张。
加文说,他退休以后可以“较自由地评述和议论”军事问题。


第5版()
专栏:

美国对麦克米伦的主张摆出扑克面孔
英国连忙打退堂鼓
新华社7日讯 伦敦消息:在英国首相麦克米伦4日演说中提出的关于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受到美国政府的冷淡对待以后,英国外交部发言人6日急忙解释说:不应该“孤立地”看待麦克米伦关于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主张,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东西方)更广泛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这位发言人说,互不侵犯条约只能作为东西方“关于实质问题的协议的补充”,他说明所谓“实质问题”指的就是西方国家一再加以阻挠的裁军之类的问题。他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说,英国首相“确实不打算孤立地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这样一来,这位官方发言人就无异于承认这个建议原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廉价的宣传,给麦克米伦作出的姿态露了底。
这位发言人还说,麦克米伦提到互不侵犯条约的话“并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一个意见或者主张”。他又说,“我不认为这个意见里有什么特别新的东西”,或“表明英国的政策有任何重大改变。”
据法新社引伦敦观察家的评论说,英国外交部的“解释”使麦克米伦首相关于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刚一提出就被打回了”。外交观察家们特别强调,外交部之所以要作出这样的解释,是由于考虑到“美国的冷淡的反应”。
外交观察家同时指出:英政府正在设法缩小麦克米伦提出的东西方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主张的影响,因为这项主张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比“伦敦许多人预料中更大的影响”,结果使英国官方陷入“尴尬”的处境。
消息指出,外交部的“解释”也表明,麦克米伦提出的这个建议,主要是针对英国国内舆论和他就要去访问的英联邦国家的舆论的。
据法新社报道,在英国外交部发言人作了这一番“解释”以后,华盛顿官员感到很高兴。


第5版()
专栏:

英国当权派的分歧在经济政策上爆发
财政大臣桑尼克罗夫特辞职
据新华社伦敦7日电 英国内阁在首相麦克米伦准备前往亚洲英联邦国家访问的前夕突然发生动荡。财政大臣桑尼克罗夫特在6日晚间宣布辞职以抗议政府的财政政策,随同桑尼克罗夫特一起辞职的还有财政部经济次官奈吉尔·伯奇和财政部财务次官埃诺克·鲍威尔。在这次辞职事件爆发以前,内阁曾经举行了三天紧张的会议。
桑尼克罗夫特在他的辞职书里说:他辞职是因为他“不准备同意明年政府经常开支的估计数字大于今年的总数”。他要求“限制政府开支”,认为这是“稳定英镑价值、稳定物价和维持英国在世界上的威信及地位”的“先决条件”。
据透露,桑尼克罗夫特等人特别要求削减政府下一年度的军事预算和社会福利开支。但是,国防大臣桑迪斯在其他大臣支持下,坚决不同意削减军事费用;而麦克米伦因为考虑到下届大选,也拒绝削减本来已经微薄的社会福利开支而使保守党更加丧失民心。
英国财政大臣一职目前已由前农业大臣德里克·希思寇特—埃默里继任。新任财政大臣在6日晚间发表的声明里说,政府经济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同时,英国政府还宣布由陆军大臣约翰·黑尔继任农业大臣;海军部财务次官斯托弗·索姆斯继任陆军大臣,索姆斯是前首相丘吉尔的女婿。


第5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埃议会接受访苏邀请
开罗讯:埃及国民议会6日晚上一致通过接受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出的访问苏联的邀请。议长波格达迪说,过些时候他将确定访问的日期。
加纳贸易代表团到达仰光
仰光讯:以加纳住宅部部长艾恩孔萨赫为首的加纳友好贸易代表团6日下午从印度到达这里。代表团还将去巴基斯坦和锡兰等国作考察旅行。
乃他侬说泰国对外政策不变
曼谷讯:泰国新总理乃他侬·吉滴卡宗在1月2日向报界发表谈话说,泰国的对外政策不变,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以国家社会党的和以乃朴为首的临时政府的政策为依据的。他说,泰国将继续和东南亚条约组织紧密合作。
缅甸工农党改名为缅甸工人党
仰光讯:据报纸报道,缅甸工农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通过决议,把这个党的名字改为“缅甸工人党”。德钦漆貌重新当选为这个党的总书记。
日本去年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东京讯:据日本大藏省和日本银行6日联合发表的统计,日本1957年的国际收支有五亿三千三百万美元的赤字。而在1956年,日本国际收支曾经有过二亿九千三百万美元的盈余。
东京去年火灾创战后纪录
东京讯:据东京消防当局的统计,东京在1957年共发生火灾五千二百四十一起,创战后的最高纪录。
委内瑞拉独裁政权进行大迫害
纽约讯:委内瑞拉独裁政府正在采取大规模的迫害行动。据“纽约时报”报道,委内瑞拉监狱中关满了被怀疑同起义领导者有关系的军官和其他人。有人说有成千人被捕。


第5版()
专栏:扎记

扎记
鞭子刚刚举起……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6日向记者解释说,麦克米伦关于“互不侵犯条约”的演说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一种
“主张”。他说:“我不认为这个意见里有什么特别新的东西”。这位发言人的意思是说,麦克米伦的演说里并没有提出过什么值得注意的“建议”。
英国首相既然向全世界提出一项“主张”,为什么刚一冒头马上又缩回去呢?因为美国政府对麦克米伦的“意见”采取了一种冷冰冰的不理睬的态度,同时还让合众社出来放空气说,英国的建议“可能在英美之间引起严重的分裂”。
堂堂大英帝国的“政治家”原来是这样一些人物:美国的鞭子刚刚举起来,他们就已经吓得全身打哆嗦了。
装作看不见
据意大利“国家晚报”最近透露,美国总统在去年10月和英国首相会谈中得出一致结论:美国和英国应该利用法国和利比亚之间的边境纠纷,以加强美英在北非的地位。办法也是通过武器的供应,让利比亚对付法国,而美英“装作看不见”。
这家报纸指出,这个政策是出于美国石油垄断资本集团想夺取利比亚的石油资源。英国当然也想趁机占一点便宜。
原来,突尼斯武器供应事件还无独有偶。不过一件是已经爆发出来,一件则为了西方“团结”的缘故,大家“装作看不见”而已。
不顾血本
“国家晚报”还报道了“接近麦克米伦政府的人士”所透露的一个秘密:在北非实行上述“英美联合政策”是让美国人在英国境内设置火箭基地的条件之一。
英国跟着美国挖法国的墙脚,希望将来能分一杯残羹,这个打算是否现实还大成问题。但是,美国在英国的火箭基地却确实就要设置了。为了替这件有损英国主权和危及英国安全的事情辩护,英国政府首脑已经在议会里费了许多唇舌。
为了殖民利益,连本国的主权和安全也可以拿出来交易。也真算得是不顾血本。
不该出卖嘴巴
亚非团结大会开得很成功,它向全世界发出了亚非十七亿人民要求和平与反对帝国主义的响亮呼声。然而日本的“读卖新闻”却与众不同,它硬说这个会议“是个失败”。原因据说是在这个会议上“没有一个发言人代表西方”。
“读卖新闻”长着自己的嘴,却主张替别人讲话,这当然有它的自由,但是它竟要求亚非人民都像它这样出卖自己的嘴巴,那就未免太荒唐了。


第5版()
专栏:

美国生活方式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评论家 南博
战后的日本,随着社会上、政治上的变动,文化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占领期间,美国占领政策直接带给日本人民文化生活的影响上。
美国占领军为使日本文化美国化,曾从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一个方面是对于言论自由和表现自由所加的各种限制,这是消极的政策。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美国文化向日本的渗透,这是积极的政策。
例如,在出版方面,在战后实行纸张分配制度、出版界面临困难的时期,美国杂志“读者文摘”的日本版却得到美国占领军的特别许可,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49年6月,它的发行份数曾达到一百五十万份。这是因为要使这个刊物成为向日本人民灌输美国思想、生活方式,散布反共、反社会主义言论的工具。这个刊物目前发行份数虽已减少到四十万份左右,但在过去十年中,它在使日本人接受美国文化方面,无疑地是发挥了最大影响的。
广播事业方面,日本投降以后不久,日本广播协会的广播节目,便大部分为美国占领军教育情报局的广播管理科所控制。日本广播协会职员中反对美国方针的人,多数都曾遭到解职。
目前,美国文化的影响,已不是通过广播,而主要是通过电视在向日本人民生活进行渗透。把美国的电视影片原封不动地编入日本电视节目,既不费钱,技术上也没有什么困难,这是最方便不过的事情。因此,日本广播协会和东京的两家私营电视广播台,现在一星期竟播送十七部美国电视影片。这就是说,每天有两部以上的美国西部片、侦探片、家庭喜剧片等等通过电视播送出去。其中有描写美国侦探
“击溃”苏联“间谍”或某一社会主义国家的
“阴谋团体”之类的片子。很明显,这是符合美国政府企图煽起日本人民对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敌意、挫伤日本人民和平斗志的政治意图的。同时,美国还提供很多电视新闻片。这些新闻片都编得技术很高明,所以视听率很高。它正在接替“读者文摘”在今天已不能完成的任务。以艾森豪威尔的演说、美国国内动向等为内容的电视新闻片,今天已成为美国争取日本人民良好印象的政治宣传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移植美国文化方面,比电视发挥着更大作用的,是美国电影。美国电影在日本市场上占有很大比重。在1946年到1955年这十年期间,日本上演的外国影片总数达一千五百四十四部,其中美国影片占一千一百零五部。日本实行的输入外国影片的比例制度是在美国压力下制定的,因此美国影片拥有绝对优先权。
日本是世界上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之一(据1956年统计,电影院观众累计约十亿人次)。考虑到电影在日本的广泛群众性,我们就可以看到,美国文化通过电影所进行的渗透,影响是多么深广。
至于日本放映的外国新闻影片,也几乎全部为美国所垄断。1956年,日本上演的外国新闻影片共二百六十五部,美国的占二百一十二部。
此外,还有美国政府直接进行的宣传。广播方面有“美国之音”,从1951年以来,即向日本听众播送时事解说或日本渡美的著名人士的讲话。电影方面,从1948年以来,美国占领军教育情报局即贷给日本全国各都道府县十六?电影放映机一千三百架。美国提供的影片,内容大多是歌颂美国,诽谤苏联和共产主义运动,宣传以美国为中心的“民主势力”如何从“赤色”威胁下拯救世界等等。1951年,通过这一放映纲所动员的观众达三亿四千八百万人次。旧金山和约缔结以后,1954年由美国大使馆接管了这项宣传工作,通过日本文部省,现在还在继续进行。
美国在占领期间及其以后,就这样通过电影、广播、出版等等,直接地或间接地向日本人民灌输了美国生活方式。美国文化的侵入,对于日本人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有着深刻的精神影响。
第一、美国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产生了以个人利害为中心、按照实利主义、功利主义原则采取行动的生活态度,因而也产生了不考虑社会责任,只顾个人眼前利益的倾向。不是为社会理想奋斗,而是只追求个人生活的安乐。因此,以最小努力换取最大利益的所谓美国式的“有效率”的生活方式就受到尊重。日本赌博盛行,原因之一,就来自这种不劳而获的非生产倾向的日益抬头。
第二、这种追求安乐的生活态度,使人们无法按照长期计划来安排生活,而只能产生追求一瞬间的自我满足的刹那主义。这是同美国电视新闻那种调子非常急迫、走马灯似的场面转换相适应的心理状态。追逐刹那间的快乐,就会失掉欣赏艺术的隽永的喜悦和进行思考的快乐。
第三、这种刹那主义,同消极的大众娱乐相结合,将使广播、电视节目娱乐化、缺乏教育内容的现象日益严重。
第四、由于追求生活享乐,加上美国式的按月付款卖货制度的出现,以及为了满足小市民虚荣心理,大百货公司竞相以这种方式大量供应家庭用品、电视机、家具设备等等,在一部分工人阶级中间也产生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意识。特别是现代的公寓式住宅,在日本引起了互相夸示美国式“文化”生活的消费竞争。例如,在公寓式住宅里就发生过这样的喜剧:很多家庭用按月付款方式买了电视机,于是买不起的家庭,也买了天线安在外面装样子。
总之,通过广播、电视、电影的广告,美国大企业为向日本消费群众推销它们的商品所作的努力,已得到相当成功。在日本,药品、化妆品、食品等日常必需用品,很多都以美国名字作为商标,凡有“美国制”字样的,不问其内容如何,一般都受到欢迎。
从这里,也产生了对于美国技术的信赖和崇拜。最近由于苏联在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究方面确定了领先地位,日本一般群众对待美国的看法今后也许会逐步有所改变。
上面所说的这些现象,虽然可以看出有着深厚的美国影响,但我以为还不是在日本扎下了根的。日本人民为发展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作的努力,正在从进步文化运动中逐渐抬起头来。随着反对原子弹氢弹、保卫和平运动的开展,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人民对美国的感情正在发生变化,今后会采取更为客观的批判的态度。
日本人民虽然在风习趣味上接受了很多美国因素,但不能说思想、意识形态的深处也都美国化了。勿宁说,现在这种美国化的趋向已达到了它的界限,今后将进入一个恢复日本固有文化的时期。但这种恢复,如果迈错一步,像现在文部省企图恢复“道德教育”课程那样,也可能为反动势力的复古运动所利用。
日本人民正在为使日本文化摆脱美国化趋向,在固有传统上发展日本文化而努力。如何使这种意愿不是引向倒退的复古,而是引向正确的前进道路,是摆在日本进步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任务。
(本报特约稿)
(附图片)
在美国生活方式的毒化下,一些日本青年脱下传统的和服,穿上怪里怪气的服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