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有好籽才有好苗 有好苗才能丰收
各地积极准备春播种子
本报讯 全国大部分地区为了促使生产大跃进,力争农业大丰收,正在积极进行春播种子的准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吉林、辽宁、新疆、青海、陕西、江苏、江西、四川等十五省、区已经布置收购各种春播种子一亿二千多万斤。同时,根据1958年的种植规划,普遍要求每个农业社要作好选种和种子保管工作。
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江苏、四川、辽宁等省、区,还以“有备无患”的精神,提出“储种备荒”。黑龙江省规定水稻多留种子30%,小麦10%,玉米30%。四川省委也要求农业社多留10%的后备种子。
今年因各地将大力进行生产改革和大量推广良种,所以各种良种也普遍进行了调剂。日前统计,由省间调剂的水稻、春麦、高粱、马铃薯等良种,已达三亿斤。其中水稻、薯类、棉花良种调剂数量较大。早稻南特号,已经调剂了一千多万斤,马铃薯调剂了一亿四千多万斤,甘薯十二万斤,调换岱字棉种一亿多斤。动手较早的四川、河北、广东、湖北等省,调拨的种子已由调出地区陆续运往需种地区。尚未进行调剂的省份,也正在筹划品种搭配和拟订需种计划。安徽、湖南、湖北等省根据今年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的需要,已确定由外省调进早籼、晚粳等稻种一亿五千万斤以上,山东、河南在兴修水利基础上,积极发展水稻,两省拟从河北调进大量种子。目前有关各省正在洽商调拨中。
为了预防灾荒,不误补种、换种的需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十五省已布置了收储荞麦、夏玉米、绿豆、谷子等备荒种子五亿七千八百一十多万斤。根据去年灾区生产经验,荞麦的适应性最大,是灾区抢种补种的主要作物。因此,今年储备量达六千万斤,比去年为多。河北等十二个省也将根据中央农业、粮食、内务三部的委托,代贮备荒种子一亿六千万斤。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作物优良品种面积扩大了多少?
1952年粮、棉、油料等主要作物良种面积只有一亿二千多万亩,1957年扩大到十二亿六千多万亩,增加了九倍以上。各种作物分开来说:水稻由1952年的二千二百八十六万亩,扩大到1957年三万二千二百八十九万亩,增加十三倍;小麦由1952年一千八百八十二万亩,扩大到1957年三万一千五百一十四万亩,增加十五倍多;杂粮由1952年三千七百五十八万亩,扩大到1957年三万一千八百四十三万亩,增加七点四倍;薯类作物由1952年的五十八万亩,扩大到1957年的九千一百四十八万亩,增加一百五十六点七倍(1957年不包括油料作物);棉花由1952年的四千一百八十万亩,扩大到1957年的八千一百五十七万亩,约增加一倍。
1957年棉花良种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95%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普及的要求。小麦良种面积在去年已占到播种面积的75.3%。
目前在全国生产上推广的水稻等十八种主要作物的优良品种有七百七十多种。这些优良品种已在广大地区起了显著的增产作用。遍及长江流域和华南部分地区的南特号水稻,一般亩产五百斤以上,比许多地区的当地种增产10%—30%。推广了三千五百多万亩的碧玛一号小麦的单位产量,在许多地区都比当地种高20%左右。棉花良种岱字十五号,现在已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品种。岱字十五号一般亩产籽棉一百五十斤到二百五十斤,高于其他品种。


第2版()
专栏:

桉树北移成功
本报讯 湖南农学院沈鲁生教授经过四年试验,使亚热带木本植物——桉树在长沙市试植成功。
桉树是亚热带木本植物中首要的树种。它生长迅速,栽植后头一年,便高达三到四公尺。木材坚固耐久,用途极为广泛,除用作造货轮、火车和电车箱、地下建筑物等外,还可用作枕木、电柱。木材经过干馏,可获得木焦油、树脂、醋酸丙醇等物;枝叶尚可提炼各种贵重的芳香油,供医药、香料和冶矿等用。
我国桉树的生长仅限于华南部分地区。为了扩大其种植面积,培育出耐寒的品种,湖南农学院森林学教研组主任沈鲁生教授从1953年起便用疏根的方法进行了桉树北移的试验。试验的第二年冬(1954年),移植的桉树幼苗被冻死了。以后在萌芽出来的桉树中,采取了进一步疏根的措施,才使桉树顺利地通过了严冬,并增强了耐寒力。去年初春,长沙遭到历来从未有过的低温,其它树种均被严重摧残,而桉树仍然挺立在寒风里,这充分证明了桉树在长沙已经移植成功了。
为了使试验的桉树提早开花结实,沈鲁生教授采取了用铁丝缠绕树干、制止养分下流的办法,获得了试验桉树的第一批种子(见下图)。这些种子在1957年春播下后,又长出了非常健壮的幼苗。
现在,供试验的桉树已高达五公尺,生长仍非常良好。这一试验,对生产实践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沈鲁生教授正在对这一试验进行总结,并已开始用同样的方法对橡胶树进行移植试验,预期能得到良好结果。 (陈希平)


第2版()
专栏:

春播种子够不够?好不好?
春播种子够不够?质量如何?这是决定今年春播计划是否能够完成的关键。目前,各地正在积极兴修水利和积肥,有些地方却因此忽视了春播种子的检查工作。这样将造成不良的后果。各地需要在开展以上几项工作的同时,抓紧时机,对今年春播种子的准备情况摸一次底,以免临时发生缺种少种,到处寻找的忙乱被动现象。
有些干部单纯依靠外地调剂种子,自己不作准备。但是,从外地商品粮中调拨的种子,一般质量较差。如黑龙江省去年春播时水稻缺种,临时从外省调入的稻种不但品种多,质量也不高,大大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自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公布以后,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农业生产大跃进。原来订的农业生产计划,经过大辩论,都作了适当的修改和提高;增种高产作物和扩大改制面积,超额完成增产指标,也成了农业生产战线上一致奋斗的目标。这样,许多地方准备种子的数量和品种,就不够用了,或是不适合改制后对品种的要求了。例如湖北省今年计划扩大双季稻四百多万亩,省内原来留的种子即供不应求,依靠外省调剂的数量将近一亿多斤。湖南省组织生产大跃进,今年也缺早、晚稻种五千多万斤。可见,在今年新的生产条件下,各地农业社对自留的和国家贮备的春播种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根据各种春播作物的种植计划,切实计算种子的用量,作为准备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凡是种子数量不足的地区,应在当地党政机关的统一领导和农业、粮食、供销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设法调剂解决。在解决缺种的工作中,要贯彻“群众互相串换为主,国家调剂供应为辅”的方针,大力组织群众挖掘种子潜力,以减少国家的负担。去年,河北省很多地区,以乡为单位,召开种子交流会,发动社与社之间进行余缺调剂,互通有无。在调剂方法上,一般采用按质论价,以粮换种、以种换种,差额找齐等互利办法,效果很好。如平安县去年计划种植春播作物十二万多亩,需种四十三万斤,因为灾情重,缺种多,通过上述办法,即串换种子二十多万斤,基本上解决了缺种困难。云南省陆良县去年在蚕豆收获前三个月,即召开了春播和蚕豆种子的调拨会议,开展了小春种子调拨和大春种子的预约繁殖工作,需要种子的乡、社向种子站订立购种合同,因此保证了小春的即时播种。这些省、县解决缺种少种的办法是值得参考的。目前,有些地区的农村干部,思想上还有些麻痹大意。他们认为:“才过冬至,离春播季节还有三、四个月,现在来检查种子,未免为时过早,到时候国家总会想办法解决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无论是组织群众串换,或是从外地调拨,都要经过一系列细致工作,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尤其是从外地调入种子,牵涉到品种是否适应,品质好坏,交通运输能力、粮食油料的平衡等问题,那一方面工作赶不上,种子就不能如期供应到群众手中。因此,关于明年春播种子的准备,应当统一安排,及早动手,一定要避免“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局面。


第2版()
专栏:

冬灌以后要加强田间管理
为了争取1958年的农业大丰收,北方各省在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冬灌工作。据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区截至1957年12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冬灌面积已达五千多万亩;内蒙古、河北、甘肃、山东等省区冬灌工作开展的较早较好;内蒙古、甘肃已基本上完成了冬灌计划任务。
许多地区的群众冬灌劲头很大,但是,不少地区都有缺乏冬灌经验的情况。
冬灌后应注意什么?灌溉以后应该作些什么工作?对有些地区说来也都是比较生疏的事情。
根据几年来各地冬灌的经验,冬灌过的小麦和白地都应当进行一定的田间管理。对冬灌前没有施肥的麦田,要在灌后及时追肥。追肥应在灌水下渗、地表稍干的时候(约在灌后五天到七天)进行。施肥还要注意施的均匀。
有些麦地浇后地表出现硬壳和裂缝,这是用水过量所造成的。对这样的麦地,应该撒些浮土弥缝或耙地松土以保墒防冻。如果发现灌后表土下沉,形成吊根、露根现象,可以采取轻微镇压办法,用石碾子碾一遍,并打碎地里的大土块。在结冻前浅锄一次,可以起培土保墒作用;对灌后地表风干的麦田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灌溉时间过晚,麦田可能在灌后上冻,地表形成浮冰层。对这样的麦田要注意在初春消冻的时候进行耙磨。
冬灌的适宜时间虽然基本上过去了,但是部分地区还在继续进行这个工作。在这个阶段冬灌应该注意气温的变化,如果天气已寒冷到白天气温在零度左右,夜间在零度以下的情况下,就不宜灌水了。如果白天气温还高,但随时有封冻可能,就得尽量昼灌夜停,并应特别注意渠道和建筑物的管理养护,以免冻坏。在这种情况下,灌溉的用水量要严加控制,定额宜小,以防浮水冰冻,掀起麦苗。


第2版()
专栏:

交河县全面开展冬季生产
农业出现高潮 副业也很活跃
本报讯 河北省交河县对农、副业生产进行了统筹安排,不仅冬季农业生产形成高潮,副业生产也很活跃。
在农业生产上,从1957年10月下旬开始,水利建设、积肥、麦田管理和冬耕一个接一个地掀起了群众性的高潮。到12月14日,全县已挖成水渠一百九十三条,(挖土六十三万公方),打成新砖井三千七百多眼,修旧井二千眼。投入水利建设的劳力占劳力总数的40%。投入积肥的劳力占劳力总数的25%,已经积肥一百八十万车,平均每亩二千四百多斤。已浇麦田十六万多亩,占全县麦田总数70%。全县已冬耕地六十二万多亩,占应耕地90%。
在同时,副业生产也开展得比较活跃。全县已有饲养,捕鱼,糊火柴盒,运输,纳鞋底,编织,棉花加工,扫硝土等四十多种,在副业生产中,以既能积肥,又能增加社员收入的增养小家畜家禽的成绩最大,家家户户都搞,社社都很火热。10月底,全县有猪三万只;现在已发展到七万只,平均每户一点零八只。预计到春节前即可完成发展十至十二万只的养猪任务。副业生产开展较好的社中,不仅增加了社员收入,更有力地支持了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周庄农业社用副业收入买了两辆水车,十个水斗子。霍庄农业社的副业收入不仅支持了生产,还解决了绝大部分社员的穿衣和零花钱。社员们高兴地说:“他们社里一年有四个秋(意思是指一年除了麦秋、秋收外,还有两次副业分红)。
交河县为什么能做到农、副业生产两不误呢?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专人分管、层层负责。交河县委深刻接受了1956年忽视副业生产的教训,10月下旬,在三级干部会上对副业生产就作了安排,批判了某些干部怕搞副业分散搞水利,积肥运动精力的思想,强调农副业生产必须相互结合,不能抓一个丢一个。县、区、乡都确定专人负责。下乡县委和工作组对农副业的结合、副业生产开展的情况,都注意检查督导。
二、充分发动群众,加强对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教育。对农活、劳力、时间作了具体安排。对适宜社、队集体经营的副业,固定劳力,专门去搞;对社员家庭副业和分散零星的适合社员经营的,发动妇女半劳力或社员在业余时间去进行。
三、合理解决记工付酬问题。对参加副业生产社员的劳动报酬,一般的是参照收入多少评定工分。对有专业技术的社员,适当地作了奖励。对辅助劳力社里不加控制;对参加社里生产的劳力在完成自己分担的任务以后,就可以自己去搞家庭副业生产。这样作,就激发了社员生产的积极性。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山东收购罗布麻
山东省供销社开始收购野生的高级纺织纤维植物罗布麻(茶棵子)。产区比较集中的广饶、利津等县,供销社去年就派出专人到产区组织当地农民收割出售,到年底,广饶县已收购麻秆近八十万斤。
山东省北部沿海约有五百万亩盐碱荒地生长着大量罗布麻,生长较稠密的地区每亩产量一般两三百斤,最高达到五百斤。麻秆高度一般在一公尺到两公尺以上,出麻率达12%到18%。
“关东烟”培育出新品种
著名的“关东烟”培育出了新品种,经过辽宁省十多个县大面积试种证明,新品种比一般品种增产50%到两倍。
辽宁省凤城县是我国著名的烟草栽培地区之一,是“关东烟”的主要产地。全县种植烟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0%以上,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作物。
辽宁省凤城农业试验站自1950年开始选育烟草新品种,经过不断试验选出了“五二○三”、“五四二三”、“五二○五—四”、“五二○五—一二”四个产量高、易于栽培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抗病、抗风、抗旱的能力都很强,而且能在贫瘠的土地上和山上种植,是开发山区的一种优良作物。(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莒南县委运用先进典型推动落后
冬季生产高潮接高潮
本报讯 山东莒南县以“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把当前的冬季生产运动从高潮推向新的高潮。全县近千个农业社已掀起学习先进、创造先进的热潮;约有半数的社决心要赶上和超过大山农业社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生产的壮举。
去年,这个县曾遭遇了特大的水旱灾害和风灾,比1956年减产粮食约五千万斤。但县委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大山社、日光社、北红星社全面保持水土,改变山区面貌为榜样,在平原和涝洼地区以西红星社和南红星社排涝打井为榜样,在冬季生产前,连续举办了四期训练班,采取边参观边训练的方法,训练了一万多名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和社员积极分子。区乡领导亦因地制宜地采取同样办法,学习先进经验,批判保守思想,使冬季生产运动很快掀起了高潮。
根据生产高潮开展不够平衡的特点,各级领导紧接着抓起了落后的一头。他们首先帮助三类社搞出先进的样子,树立榜样。岭泉区在抓落后的专町乡时,首先从王家庄一个小队开始,由村支书王文明领导,首先搞出了一块沟洫畦田。三天内全村很快行动起来,改造了二百三十亩涝洼地。全乡干部参观了王家庄的生产以后,五天内全乡也形成了生产高潮,很快由落后乡跃进为全县比较突出的先进乡。由于专町乡在冬季生产行动上的强烈影响,全区各农业社冬季生产的劲头,越来越大了。全县范围内的生产运动,就是这样一个浪潮又一个浪潮地向前发展。全县原有的二百一十九个三类社,除了三个社以外,从生产行动来看,都已经跃进为一类社和二类社。
为了使后进的赶上和超过先进,推动先进更加先进,县区领导除已组织过五万余人,无数次地参观与评比了典型社外,并运用了那里有经验,就到那里去学习与开地头会等办法来加强领导。一些原来是较为落后的乡和社,由于他们在冬季生产中飞跃前进,对先进社和中间状况的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各个农业社不甘心落后的生产劲头很高,满山遍野是人群和红旗,入晚到处是灯火。
(向村)


第2版()
专栏:

积极繁殖和保护牲畜
山东省茌平县春晓农业社由于重视繁殖耕畜和保护幼畜工作,两年来,全社一百四十五头母畜共生幼畜一百七十二头,成活一百六十八头。该社每年在春、夏、冬农活较闲的时期进行三次全社牲口评比大会。通过评比、表扬先进,启发和提高饲养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这是正在进行中的冬季牲口评比大会。 新华社记者 陈之平摄


第2版()
专栏:

六个战斗的黑夜
石岗 力平
天空中万里无云,将近两个半月没下一滴雨了。湖北鄂城临江乡中共支部书记老胡,望着一望无边的干旱的土地发愁得发呆。
一提起临江乡的芦子湾,谁都会说,这是好地方,地一崭平,后面是江,前面是湖;可就是水利条件不好,连下三天雨就成了四海湖,一干上半个月,又成了飞沙阵。人们眼巴巴地望着大江里的水跑了,而湖里的水又很难车上来——要车湖水,得车二十多节,翻三里路。
党的支委会专门开会讨论抗旱进行冬种的问题。
“干地不能播种怎么办?”
“看看能不能把大江的水引来呢?”有人提醒说。
支部书记老胡沉思了一会,也说:“能!能引进来!”
“怎么引法?”
“沿江堤开一条水渠,用抽水机把水翻到堤这面来,全社三千多亩地都能灌。”
支委会同意了这个意见。可是要做成这件事并不那么简单。
第二天,关于修长渠的消息传开了,人们多么兴奋啊!一连几天,社员们都在讨论修长渠引江水的计划。六十多岁的沈老爹,拉着支书老胡说:“自从盘古开天地,没有听说引大江水来灌田。”算过开渠可以增产的细帐以后,群众同意了这个计划。可是水渠要从余大娘的门口过,她怕挖坏了“风水”,开头不同意从她门口开渠,后来经过大家解释,她的老脑筋也开了。
由于收秋挤在一起忙不过来,决定夜间动工。老婆婆们挖不动,挑不动,每到天黑,人人送上一盏灯,全社送了八百多盏,别人挖土,她们就在旁边端上灯。五保户袁大婆也来了,别人说:“大婆:点了这些油,你打个条子找社里报销!”她说:“你们真不觉悟,办建设是大家的事,用这点油算什么?鸭子一天多生一个蛋就够了。”
女老师郑云英是个刚跨出校门的小姑娘,从小也没做过庄稼活,这次也钻进了女社员群中,干得脚上起了泡。
第六个战斗的黑夜过去了,渠修成了。
工人用汽车搬来了抽水机,把它安装在黄白山脚下的河边,马达啸起了轰轰轰的响声,一股水从铁管中冒出来,顺着人们开出的渠道从西往东流,穿过丛林,穿过村庄,向辽阔的田野上流去……
“水来啦!”田野上一片欢笑声。正在做活的人们一窝蜂的朝着渠道边涌去,有一个老头子兴奋地用双手捧起一捧水往嘴上一抹:“孩子们!这是咱们自己引来的江水。”


第2版()
专栏:

昔日泽国 今日谷仓
——澄海县人民苦战七年制服了江海
本报记者 黄向青
南海边上的澄海县,冬季仍然温暖如春。走出县城,就看到熟透的稻穗,在阳光下迎着海风摇摆着。部分稻田推广了套种间种办法,已经种下了稻底番薯、白菜,星星点点的嫩绿,掩映在密密缝缝的稻秆丛中。这幅美丽的田园图画,人们丝毫也想像不到这一带过去竟是一个水害深重的地方。
灾害之苦诉不完
我们从东到西乘车穿过澄海县境,仅仅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就得坐两次过江轮船、换上三次车子,沿路越过了无数的大小桥梁。原来韩江奔流到潮汕平原,就分成许多条支流,越是近海,越分的细,出海口竟有十七个之多。就这样,把小小的澄海县的土地,支解成七大片片,在地图上看去,就像一个个狭长的岛屿一样。濒海的地方,又形成了无数的小岛和野鹤水凫栖息的沙洲。没雨的时候,韩江干涸得露出黄澄澄的河床;春夏水涨的时候,连沿江两岸的田园,也得几递水车才能灌田。澄海最怕的是水,闹起旱灾也很凶。1943年仅仅两个月春旱,全县赤地千里,饥民遍野。但是,只几场暴雨,韩江,便像发狂的野兽,冲崩堤围,到处泛滥。这里流行着一些形容干旱的歌谣:“猪母过溪吃黄豆,行人过溪免搭渡。”
人们还用黯淡的心情回忆起历史上的风潮灾难:1945年和1946年连续来了两次秋季台风,堤围全线崩决,半个县变成汪洋大海,房屋倒了,庄稼淹死了!牲口随波漂去,多少人葬身鱼腹。海潮退去,到处是流离失所的人群,沿路很多倒毙的尸体。……
现在我们走在漫长的堤上,像走在矗立海滨的城墙上一样,一边是滚滚的金色的稻浪,一边是滔滔的白色的海浪。海堤经过历年培修,都有一丈多高八、九尺厚,堤外还抛下了一堆堆石块,能抵挡十级上下的台风了!
全面规划,排涝灌溉兼顾
解放以来,广东各地都少有风调雨顺的年景,但是这个害涝怕旱、洪水风潮交相为患的澄海县,却在1952年就以水田平均亩产稻谷九百多斤(沙田不算)的大面积丰产而哄动全省。1955年又以水、沙田亩产粮食一千零九斤而成为全国第一批“千斤县”。如果不是七年来依靠群众,集中力量,全面兴修水利,这样惊人的成就是不可想像的。
在这仅有四十多万亩耕地的澄海县,七年来共建了排洪涵闸三千六百多座(其中有十宗中型工程),新挖渠道八千八百多处,修理渠道、堤防、水库等,总共用土方一千八百多万公方,石方一百六十多万公方,付出八百七十二万个工日。因为兴修了这些水利工程,千百年来为患人民的水旱风灾基本消灭,韩江的水已驯服地通过无数涵闸和悠长的渠道灌溉田园,全县有85.5%的耕地可以自流灌溉,余下的大部分也有水可车,全部可抗旱六十天以上。全县排水面已达到98%,1955年7月两天间下了三百多公厘的暴雨,各处低洼地也没有积涝成患。沿海堤防已能制服十级台风掀起的海涛,今年起再加一把力,就能争取抵挡最大的十二级风,彻底解除沿海的潮灾了。
面对着这样多种多样的灾害,地形又很复杂,同一地区此旱彼涝,如果不作全面规划,排涝、灌溉、防洪防潮兼顾,还要使排灌结合海滨沙田的改良土壤,就不可能达到在全县范围内兴利除害的目的。他们根据全县七大片土地的地形特点,划分七个水利系统,分别把江堤海堤陆续加高培厚,按高处进水低处出水原则分别加以治理,堵塞多余支流,使土地联成一片。被堵后的支流河床,可作耕地,大部分用来发展养鱼。在整个大的水利系统里,又分别地形整理成许多小的系统,使河滩的面貌改观。
澄海县,每年一到冬季,都有一支庞大的劳动大军“放下刈禾的镰刀,拿起修水利的铁锹”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不是这样,在这劳动力只有二十多万的县里,怎能在七年内兴修这么多的水利工程呢?
多年苦战泽国变谷仓
党领导群众在水利上的斗争,在澄海,还有着较远的历史。解放前,这儿的人就有所谓“三惊”“三怕”的说法,惊的是地主高租、重押、高利贷;怕的是洪水、海水、地主风水,地主阶级不但收高租而不修水利,还因风水迷信压制农民自发的修水利的行动。当时还处在地下状态的共产党组织,就团结领导群众,同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现在担任汕头专区专员的余锡渠,那时就因在当地进行这样的斗争遭到敌人搜捕。解放初期,他担任了澄海县长。从1950年开始,县委就明确了:要改善群众生活,必须坚定不移地领导群众修好水利。1955年合作化了,更掀起了空前的兴修水利的热潮,仅仅这年冬天,修建的小型涵闸就有八百四十八宗。
因为群众有兴修水利的要求,因为党的坚决领导,在广大群众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把兴修水利当成生产投资一样的观念。因为绝大部分工程都是群众自己能负担的小型水利,所以,民办公助的方针就能贯彻。初期主要是以土改斗争果实投资,后来就按受益大小按田亩分担,几年来全部工程费用,国家投资只占12%左右。许多工程的成本很低。单近几年建的涵闸二千六百多座,就在这方面节约了二十七万多元。上蓬区一个受益四万亩的排水工程,每亩田只负担三、五斤谷。
全县兴修了这样多的水利,只有技术员一人,技术助理员四人,但他们依靠了有水利经验的农民,解决了许多困难的问题,经过就地训练,现在全县已有一百多个能够领导水利建设的干部了。现在担任农林水利局副局长的刘大目,原来就是一个农民。
从1950年到今天,斗争了七年的澄海人民,终于在驯江制海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幸福的日子。“泽国变成了谷仓!”


第2版()
专栏:编后随笔

后浪推前浪
事物在运动着,总是有先进的,有落后的。如果老是为“发展不平衡”而苦恼,那是没用处的。
落后的不一定老落后,先进的也不一定总先进。如果用固定不变的观点看待先进和落后,那就不对了。
什么是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先进,鼓励先进,以先进的为榜样,帮助一般的和落后的赶上先进的水平。这时,不是原有的先进者更先进了,就是后来者以更大的速度跑到了最前列。这就出现了新的榜样,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后浪推前浪,一浪又一浪,不断高涨,不断前进。
在落后的单位中,总有比较先进的部分。帮助落后的单位赶上先进的单位的方法,其一是在落后单位推广先进单位的经验,其二是发扬落后单位本身存在的积极因素。本身的积极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
山东莒南县冬季生产能够高潮接着高潮,劲头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大,就因为县委的领导方法适应了事物运动的规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