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1958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亚非人民的呼声响遍全世界
各国舆论赞颂亚非团结大会的胜利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各国舆论继续评论亚非团结大会的成就。
“蒙古新闻”报在4日发表社论说,开罗会议肯定了万隆会议和平共处的原则,这又一次表现了亚非人民衷心的共同愿望。社论说,亚非团结大会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亚非各国团结的显明标志。
罗马尼亚“火花报”驻开罗记者所写的文章强调指出了大会的广泛代表性、与会代表所表现出的一致的意志、大会一致通过的文件的重要性。文章说,开罗会议证明了“万隆精神”在亚非人民中间扎了多么深的根。“劳动报”的评论说,亚非人民的热烈呼声响遍了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将支持这次大会的决议,因为这些决议符合人类的愿望及和平的利益。
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指出,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再次向世界表明了亚非各国人民日益增强的团结和他们维护自由和和平生活的权利的决心。“农业旗帜报”的社论指出,这次会议显示出万隆会议精神和亚非各国团结的更加巩固。
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的社论指出:亚非两大洲约五十个国家十七亿人民的代表们的这次团结大会,把这些国家的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引进更高的新阶段。它同时也标志着亚非各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的新阶段。“柏林日报”指出:亚非人民团结大会表明了亚非人民斗争的新时期的开始和帝国主义最后阶段的行将结束。
“巴基斯坦时报”3日在社论中说,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对东方遭受殖民主义压迫的受害者发出了鼓舞的声音和希望的信号。它说,大会表达了亚非国家日益增长的愿望。这家报纸对巴基斯坦没有一个代表参加这次大会表示遗憾。
西德一些报纸认为,最近闭幕的亚非人民团结大会有重大意义。代表鲁尔区大垄断企业的“工业经济报”认为,这次会议对舆论将要产生比万隆会议还要强大得多的影响。它说,不要过低估计这次大会的重要性,“如果把这次大会仅仅说成是共产党搞的,那就未免太轻率了”。这家报纸强调说,事实是:在亚非人的心目中,苏联是反殖民主义的战士,苏联的话他们很爱听。“世界报”在评论中警告西方国家不要再继续执行殖民政策。


第5版()
专栏:

出席亚非团结大会苏联代表
会见埃及各阶层人士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开罗4日讯:参加亚非人民团结大会的苏联代表团团员们正在埃及参观和了解埃及人民的生活。代表们到了埃及的许多城市和省份,会见了埃及社会各阶层的人士。
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乌兹别克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拉希多夫为首的苏联中亚细亚共和国和阿塞拜疆的代表,访问了“爱资哈尔”大学校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塔格教长。
这位教长说,埃及人民非常尊敬苏联人民。他指出,当埃及困难的时候,在埃及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苏联给了埃及人民坚决友好的支持。他说,埃及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苏联人民的这一崇高的援助。
中亚细亚和哈萨克穆斯林教务委员会副主席巴巴汗诺夫邀请“爱资哈尔”大学校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塔格教长在方便的时候去访问苏联。教长表示衷心感谢这一邀请,并说他很高兴到苏联去。


第5版()
专栏:

亚非团结理事会确定
三月二日为禁止核武器日
三月三十日为声援阿尔及利亚日
新华社开罗4日电 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3日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了3月2日为禁止核武器日,3月30日为声援阿尔及利亚日。
亚非人民团结大会通过的决议建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禁止核武器日采取共同行动,以便阻止美国在恩纳威托克岛进行核武器试验。
大会还决定,亚非各国人民在声援阿尔及利亚日举行游行示威、群众集会和募捐以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理事会还讨论了在那些到目前还没有建立亚非团结委员会的国家里成立这种委员会的问题。


第5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外长表示坚持经济独立政策
警告西方不要妄图施加经济压力
宣布苏加诺总统赴印埃等国访问六星期
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4日在西方记者的一次午餐会上说:比较起来说,西方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已经下降,目前,西方显然已经不再占优势。
苏班德里约说,印度尼西亚将坚持积极和独立的外交政策,在经济政策上也将采取同样的态度。
苏班德里约警告西方“不要太受它所认为的政治考虑的影响”,设法以经济压力或制裁来使印度尼西亚放弃它的政策。他说:我们在这一点上希望有最好的发展,但是,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有权为应付最坏的情况进行准备。
这位外交部长说:“如果西方世界由于不正确地受了支援荷兰的情绪的支配,竟然把不利于正常的经济和贸易关系的限制强加在我们的头上——如果发生这种事情的话,任何人都不能怪印度尼西亚,如果它为了渡过封锁时期而被迫采取非常规或非传统的贸易方式的话。”
这位外交部长还斥责了荷兰和其他某些西方报纸对印度尼西亚的攻击。
苏班德里约在午餐会上宣布:苏加诺总统将在1月6日出国访问。总统将访问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缅甸、泰国、日本和其他国家。访问将为时六个星期左右。


第5版()
专栏:

西哈努克斥美国不守信用
对柬埔寨筑堤工程突然停止援助
据新华社金边5日电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4日晚上指责美国人“只是在那些能够取得影响的地方花他们的钱”。
西哈努克亲王是在柬埔寨人民社会同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上,回答大会代表就美国在“援助”柬埔寨人进行筑堤工程中不讲信用而提出的申诉时说这番话的。
美国曾经在1955年答应提供“援助”,在金边第六区的低地上修筑堤坝。但是,当这项工程进行了一年以后,美国突然停止了它的“援助”。为了继续进行这项工程,柬埔寨当局不得不从美国借款二千五百万瑞尔;这样就使工地的土地所有者要付出很大的款项。很多工地的土地所有者无力支付这笔开支,某些人甚至出卖了他们的土地。这件事在4日举行的人民社会同盟代表大会会议上被提了出来,很多大会代表在发言中指责美国的这种不守信用的行动,并且要求政府给予援助。
西哈努克亲王要求这个工地上的柬埔寨工作队让美国人把他们的筑堤机器拿走,因为美国人要把这些机器送到南越等地方去。西哈努克亲王最后建议停止筑堤工程。代表大会通过他的建议。


第5版()
专栏:

也谈“不要空话,需要行动”
本报评论员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主张“可以从签订一项庄严的互不侵犯条约开始”,来和苏联达成裁军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协议。如果这是出于诚意,倒是椿好事情。照麦克米伦的说法,由于长期的冷战在大国之间散布的不信任,“旧的争执和分歧的瓦砾”,还不能一下子都清除,先来订一项互不侵犯协定将有助于改善气氛。
大家知道,苏联早就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在布尔加宁最近致北大西洋集团国家首脑的信中,又重申了这项建议。既然麦克米伦也说,订立这种互不侵犯协定“不会有害处,可能有好处”,那末应该再没有什么东西妨碍双方从这里开始来寻求协议,给世界以和平了。
可是麦克米伦的通篇演说,却很难使人认为英国政府现在的确是真诚地愿意在改善东西方关系和缓和局势方面有所行动,起码像订立互不侵犯协定之类。他在演说中,竭力宣扬北大西洋集团的所谓“核威慑政策”,而诽谤苏联的和平努力。他吹嘘氢弹为“安全的最好保证”,并且继续为美国在英国设立导弹基地和容许美国飞机携带氢弹在英国上空任意飞行作辩护。在裁军的问题上,他空口说“必须就核武器的试验、制造和使用及数量达成协议”,但坚持以建立西方国家所主张的视察制度为条件。
正是麦克米伦所宣扬的“核威慑政策”,是造成目前国际紧张局势的根源;正是麦克米伦强调的建立视察制度的条件,使得裁军谈判旷日持久而毫无结果。而麦克米伦企图以“花言巧语”几个字把苏联的和平创议一笔抹煞的态度,也决不能有助于双方的接近。
看来,在最近因为追随美国统治集团而遭到国内和西欧大陆国家公众强烈反对之后,英国政府想用某种投合人心的口号来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这使人想起当年丘吉尔在辞去首相职务以前提出过举行大国会议主张的事情。这个主张当时在西方阵营中曾引起一场轰动,颇得到一些国家舆论的支持,但却遭到华盛顿的白眼。结果,嚷嚷尽管嚷嚷,英国政府却不敢作多少实际的事情来促使这个主张的实现。这一次麦克米伦的主张,不出所料,立刻得到西欧大陆国家的欢迎。但是像上一次一样,华盛顿的反应是“感到惊异”。华盛顿的反应不过是再一次表明美国对于可以缓和局势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人们现在等着看的是,麦克米伦这一次是不是也像丘吉尔上一次一样,只是说说就算了呢?麦克米伦所说的“光讲空话是不能促进和平的,需要的是行动”这句话,用来考验英国当局是最适合不过了。


第5版()
专栏:

艾地驳斥一个诽谤性谈话
重申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无意在国会外夺权
新华社雅加达4日电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今天刊载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总书记艾地谴责印度尼西亚社会党主席沙利尔的诽谤性谈话的声明。艾地说,看来沙利尔醉心于夺取权力,因此,他企图使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成为一只替罪羊,来遮掩他过去的失败,并且准备作新的冒险。
前已报道,沙利尔对印度的英文日报“政治家报”的记者说:“在苏加诺总统在国外期间,如果共产党企图争夺政权,那就会引起内战”。
艾地说,印度尼西亚人民清楚地知道,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并没有在国会以外争夺权力的欲望,也知道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正在支持着现内阁。他引述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新年祝词说,朱安达内阁是争取收复西伊里安和肃清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利益的斗争的总部,任何企图推翻这个内阁的人都是一个卖国者。
印度尼西亚的舆论认为沙利尔对印度“政治家报”的谈话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印度尼西亚文“新报”今天评论说,任何推翻现内阁的阴谋都不会出自共产党,而是来自“其他方面”的。这家报纸还说,印度尼西亚武装部队有足够的力量来粉碎这些阴谋。


第5版()
专栏:

前美国国务院情报官员说
美国把中东推入冷战漩涡 苏联在阿拉伯世界得人心
新华社4日讯 纽约消息:前美国国务院情报官员查尔顿·奥格堡最近在同“纽约邮报”记者华莱斯谈话时抨击美国对中东的政策。他指出,这个政策正在使“中东当地的矛盾尖锐化”,并且把中东推入“冷战”。“万一真正发生战争,美国肯定应当负大部分责任。”
奥格堡说,目前在中东根本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俄国侵略”。中东国家政府只是想找一个抵抗美国的力量。“它们指望苏联给以保护,来防备正在由美国供应武器的邻国”。他说,苏联在中东尊重中立主义,它在阿拉伯世界得人心。而“美国却被认为是同剥削阿拉伯人的统治集团相勾结的国家。”
奥格堡主张美国接受苏联提出的关于不得干涉中东国家内政的建议。他还说,美国应当尊重阿拉伯人、尊重中立主义并且从中东撤退。


第5版()
专栏:

拉丁美洲报纸抨击美国阴谋
反对同大西洋集团联在一起
据新华社4日讯 据塔斯社蒙得维的亚3日讯:拉丁美洲国家的进步报纸继续抨击美国国务院策划的而由秘鲁总统普拉多提出的关于把拉丁美洲国家同北大西洋集团联在一起的计划。
巴西“工人呼声报”指出,“普拉多主义”追求的目的是使1947年签订的里约热内卢条约同北大西洋条约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报纸说,不久前,秘鲁总统普拉多曾经同巴西外交部长马塞多·索雷斯在利马讨论了这个建议,索雷斯并且接着发表谈话说,巴西可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如果巴西接到邀请的话”。
阿根廷“人民抵抗报”发表社论说,“目前,我们这个弱小的美洲国家组织像被主人用皮带拴着的一群猎狗一样,正在遭受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合并的威胁。北大西洋军事组织同我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乌拉圭“人民报”指出,普拉多—杜勒斯计划的目的仅是为了要把拉丁美洲更紧地绑在战车上。
智利“世纪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不愿在自己背上再加一付重担,即使没有这付新的重担,也已经被军备竞赛的重担把身子压弯了。”
新华社4日讯 据塔斯社布宜诺斯艾利斯3日讯:智利“世纪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军备竞赛的后果”的文章,指出扩充军备给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带来了重担,并且不得不使它们把大量金钱花在非生产性的支出上,而这些国家的人民却过着饥寒和贫困的生活,也没有机会受到必要的教育和医疗。
根据这家报纸的统计材料,巴西每年军费支出为八亿到十亿美元;阿根廷每年军费支出占国家预算23%;哥伦比亚,占20%;厄瓜多尔,占40%;委内瑞拉,占20%;智利,占23%。同时,拉丁美洲有一千四百万完全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学龄儿童。这家报纸反对使美洲国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划,并且指出了这个军事联盟对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危害性。


第5版()
专栏:

在悬崖的边缘上
——这就是杜勒斯先生所谓的“北大西洋团结”
原载罗马尼亚“火花报”


第5版()
专栏:

麦克米伦在叫嚷“威慑”和反苏滥调之余
谈到可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美国官方害怕乱了拍子连忙表示非议
新华社5日讯 塔斯社伦敦4日讯:英国首相麦克米伦4日晚在伦敦广播电台就英国外交政策的基本问题发表了一篇冗长的演说。麦克米伦挖空心思地为英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进行辩解。他信口开河地把臭名远扬的北大西洋集团和核武器当做“威慑因素”大加吹嘘。他说,氢弹是“安全的最好保证”,北大西洋集团的唯一任务是“关心维护和平”。
麦克米伦还千方百计地为英国政府允许美国在英国建立火箭基地和美国载有氢弹的飞机在英国上空飞行的决定辩解,麦克米伦认为,这可以“确保英国防御的可靠性”。
麦克米伦还粗暴地发表了一些反苏谰言并对现实进行歪曲。他硬说苏联统治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东欧国家,硬说苏联的政策是造成国际紧张局势的原因,硬说苏联只是在口头上谈论希望缓和紧张局势,而实际上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麦克米伦避而不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不久以前在给他的信中提出的旨在尽速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消除原子战争威胁的建设性建议。
同时,麦克米伦向他的听众保证:英国政府“今后仍将努力同俄国人达成协议”。
他接着说,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有两条:加强北大西洋集团的实力和同苏联举行谈判。
麦克米伦说:“我们可以从签订一项庄严的互不侵犯条约开始。这在以前已经做过了。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害处,而且可能带来好处。”
他还说:“我们必须就核武器的试验、使用和数量问题达成协议。我们还必须处理所谓常规军备问题。徒托空言是不能获得和平的,我们还需要行动”。
新华社5日讯 华盛顿消息:在英国首相麦克米伦4日晚的广播演说中谈到可以同苏联签订一项互不侵犯条约以后,美国官方人士在当天就表示反对签订这种条约。
据路透社报道,华盛顿的权威人士4日说,美国坚持地认为:“在国际事态的现阶段,签订这样一项条约害处要比好处大。”美国国务院的一个发言人在4日说:麦克米伦在4日的广播演说中谈到这个问题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他拒绝对这篇演说发表评论。另外有消息说,华盛顿的高级官员说,他们事先不知道麦克米伦谈这个问题。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诺兰发表了谈话,表示反对签订这种条约,他认为这种条约没有“什么好处”。


第5版()
专栏:

美国发表“洛克菲勒报告”
企图加紧在国内传播备战狂热病
新华社5日讯 华盛顿消息:在“实力地位”处于颓势的形势下,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继续加紧在国内煽起战争歇斯底里。继盖瑟委员会的报告以后,在5日又发表了一个鼓吹积极备战的“洛克菲勒报告”。这个报告要求在今后几年内大大增加军费开支,并且要求改变美国的军事结构来适应核战争。
“洛克菲勒报告”是由以纳尔逊·洛克菲勒为首的二十一人“洛克菲勒研究小组”提出的。这个小组在一年多以前开始它的工作,它的任务是考虑在今后十年到十五年期间美国在进行军备竞赛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重要问题。
报告企图以疯狂进行核军备竞赛来恢复它永远失掉的战略优势。它要求在今后几年内每年增加三十亿美元的军费开支,而这还不包括美国的对外军事“援助”计划和民防费用的增加在内。
报告还严厉批评美国目前的军事系统。它指责目前军种之间的争执“妨碍了美国战略战术工作方面的努力”。它建议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顾问,而不再如目前那样由整个参谋长联席会议来担任顾问。它还建议把目前的三军组织同作战司令部的系统分开。报告企图通过上述改组来消除目前美国各军种之间争持不下和各行其是的局面。


第5版()
专栏:

发扬亚非人民文化交流的优良传统
杨慧琳
亚非两洲是人类文化的摇篮
早在公元前四十世纪左右亚非人民就在广阔的大陆和无数美丽的岛屿上创造了人类黎明时期的文化生活。在尼罗河两岸,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在亚非其他地方,我们的祖先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古代文化。
亚非人民很早就掌握了生产知识。我们首先为埃及人民在世界文化史上的贡献而感到骄傲。耸立在尼罗河两岸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无言地证明着埃及人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着惊人的文化成就。阿拉伯各国人民的祖先对世界科学技术也有重大贡献。在中世纪,阿拉伯和中亚的伟大学者们总结和发展了当时人类的科学知识。我们永远以崇敬的心情铭记着这些伟大人物的名字:历史学家太白里、马苏提和伊本·哈尔东;地理学家伊本·哈乌卡尔和马克提西;天文学和数学家花刺子密;化学家伊本·哈伊扬;特别是学识渊博的伟大科学家阿维森纳、比鲁尼和费尔加尼等。
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到二千年间,印度河流域人民就已有高度的建筑技术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开始使用金属制的生产工具,掌握了灌溉知识。印度古代学者如天文学家胁生、圣使,医学家恒知子、闍罗迦和妙闻等人在科学技术上对世界文明有过光辉的贡献。
中国人民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已经能制作精美的彩陶。三千五百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文物证明当时中国人民在建筑业、农业、蚕丝纺织业等方面就已有卓越的成就。远在二千三、四百年前,中国已建成了巨大的工程——万里长城。在公元一世纪时中国人民首先发明造纸法、印刷术和指南针。中国学者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浑天仪,五世纪时祖冲之发现了在人类历史上最接近于正确的圆周率。十六世纪时中国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中国药物学的丰富经验和知识。
在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亚非人民同样以无比的劳动和智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
亚非人民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亚非人民不但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并且有着文化交流的悠久传统。亚非各国的文化正是在长期的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中成长的。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亚非人民就披荆斩棘,开辟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了亚非人民间的贸易文化来往。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探险家张骞又访问了中亚和西亚各国,进一步增强了这个地区和中国的文化联系。
中国和埃及间的文化友好来往虽然正式开始于公元六世纪两国船只相互访问的时候,但文化交流早就通过“丝绸之路”而萌芽了。就是沿着这条彩虹一样的纽带,通过无边的海洋,阿拉伯人的天文学、数学、医学传入了中国。伊斯兰教也在这时传到了中国。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丝织、磁器制造等也流传到了中近东各国。在公元六世纪,阿拉伯人民曾派了三十几个使节团访问中国,阿拉伯国王马赫底也曾接见过中国代表团。
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间,也同样留下了光辉的文化交流的史篇。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文化艺术的种子就开始同佛教一起播种到亚洲许多国家。中国和印度这两大邻邦间的文化往来,是一首最美丽动人的诗篇。当时为了传播文化和求得知识,两国的高僧学者曾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异常艰险的海洋、沙漠、峻岭高山,频繁地相互访问。至于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锡兰、阿富汗及其他许多亚非国家间,都有着同样的文化交流的历史。
但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破坏了亚非人民的和平生活,也扭断了亚非国家间的文化友好联系。亚非人民先后遭受了同样悲惨的历史命运。东方文化的光芒被西方殖民主义的乌云遮住了。
亚非人民文化交流新的一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系列亚非国家挣脱了殖民主义的镣铐,取得了独立自由。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亚非的历史面貌已经为之一新。今天,亚非各国人民的文化友好联系就是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友好团结的历史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亚非各国人民在“万隆精神”的鼓舞下,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和友好活动。几年来在亚非两洲举行了亚非学生会议,亚洲作家会议,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亚洲电影周,阿拉伯国家科学会议,和泛阿拉伯运动会。亚非各国并且积极参加了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的国际博览会。
各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几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例如,我国和苏联、埃及、叙利亚、朝鲜、蒙古、越南都订立了政府性的文化合作协定,和日本订立了民间性的文化交流协议。埃及和苏联、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阿拉伯联盟国家都订立了政府性的文化合作协定。印度和伊拉克、印度尼西亚、日本、伊朗之间,印度尼西亚和苏联、印度、埃及之间,也都订立了文化合作协定。这些协定都促进了亚非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在艺术团相互访问方面也日益频繁起来。如印度优秀的艺术家们曾在苏联、中国、越南和东南亚各国访问演出。苏联、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日本、柬埔寨、泰国、越南、蒙古、朝鲜等国的艺术表演团都访问过中国。除此以外我国还接待过埃及、叙利亚、巴基斯坦、锡兰、尼泊尔、阿富汗、黎巴嫩、苏丹、突尼斯、南非联邦等国的文化代表团或文化人士。新中国建国以来也派遣了艺术团和文化代表团访问过苏联、印度、缅甸、埃及、叙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苏丹、黎巴嫩、突尼斯、埃塞俄比亚、越南、朝鲜、蒙古等十几个亚非国家。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亚非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事实证明,文化交流是促进各国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谊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世界和平与国际合作事业的积极手段。亚非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给整个国际局势带来有益的影响。我们将在更加有利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发扬亚非人民文化交流的优良传统而努力。我们热烈欢迎亚非人民团结大会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次大会已作出了关于文化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的贯彻执行,对于繁荣亚非各民族文化和加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无疑将会起着重大的作用。


第5版()
专栏:简讯

简讯
埃及制定发展农业远景计划
开罗讯:埃及农业部已经制定了发展国家农业的十年到十五年的远景计划,规定要开垦新土地,发展灌溉系统和采取其它措施。用新式机器技术在这个计划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锡兰水灾区发生流行病
科伦坡讯:锡兰某些地区在水灾之后发生了赤痢和伤寒等流行病。同时,据官员们估计,因水灾而无家可归的农民需要有五万所新的房屋。
印美将帮助尼泊尔修建公路
加德满都讯:据官方2日宣布,尼泊尔、印度和美国缔结了一项关于在尼泊尔修建公路的三边协定。根据协定,印度和美国将资助尼泊尔在今后五年内修建九百英里公路。尼泊尔目前只有一百五十英里公路。
巴基斯坦农民协会成立
卡拉奇讯:以巴基斯坦民族人民党领袖巴沙尼为主席的农民协会已经在1月4日成立。成立协会的宣言说,协会将为争取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而斗争,协会采纳了一项包括二十点的纲领,其目标是全面发展土地的生产和土地改革。
马尼拉集团将在三月中开会
马尼拉讯:菲律宾代理外交部长塞兰诺在2日晚上宣布,马尼拉条约组织将在3月中旬在马尼拉举行理事会会议。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将出席这次会议,据菲律宾外交部人士透露,杜勒斯出席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研究把一些地区性的军事集团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结”起来的可能性。
委内瑞拉起义被镇压下去
纽约讯:委内瑞拉马腊凯空军基地的军官1月1日发动的武装起义已经在2日早上被镇压下去。据报纸消息说,政府军队已经占领了马腊凯;一部分起义者被俘,一部分逃亡到哥伦比亚。
美国大银行去年利润增加
纽约讯:尽管1957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大银行在这一年的利润却大大增加。据合众社报道,同1956年比较,银行的利润平均增加了8%到19%,大多数银行的利润都达到空前水平。银行利润增加主要是由于政府采取了提高银行放款利率的政策。


第5版()
专栏:扎记

扎记
“残酷和不饶人”
以石油大王纳尔逊·洛克菲勒为首的一个所谓研究小组,也提出了一个要求美国每年增加军费三十亿美元的扩军备战报告。同盖瑟委员会一样,这个研究小组也极尽吓唬美国人民之能事。它说:“如果竟然听任苏联和共产党中国得到战略上的优势,……随后的事件将是残酷和不饶人的。”为了增强这一句话的效果,它制造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估计:如果没有有效的“防御”,在一次核攻击下,美国将伤亡六千万到六千五百万人。
美国已经有很多的人害神经病。那些大腹便便的亿万富翁,为了他们的钱包,又在竭力制造新的战争歇斯底里,左一个什么委员会报告,右一个什么研究小组报告,接二连三地折磨美国人的神经。这种神经战才真是“残酷和不饶人”的。
“自由”的效果
英国贸易大臣埃克尔斯3日在旧金山英美商会的午餐会上说,西方的“自由”是“极其无效的自由”。这种话出在英国政府大臣之口,听起来有些奇怪。英国贸易大臣原来是抱怨美国资本家在“自由”企业的牌子下干的排挤英国利益的事情。他说,英国“简直就吃不消”这种“只顾自己的做法”。
资本主义世界的所谓“自由”,本来就是一种弱肉强食的“自由”。当英国绅士肆无忌惮地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膏脂的时候,他们所宣扬的“自由”是“有效的”。现在,当美国挟着它的优势来排挤、打击英国的时候,他们就叫嚷“自由”“无效”了。
小心弄假成真
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为了在美国国内外煽动战争狂热,最近竟然觉得有必要由他自己来扮演疯子的角色。据合众社发出的一条消息说,在尼克松的官邸附近已经建成了一个直升飞机降落场,“以便副总统在空袭警报信号发出数分钟之后就能够离开首都”。
尼克松先生最好颁布一项命令,禁止救火车在他官邸附近鸣警行驶,以免像美国前国防部长福莱斯特尔那样当作是“共产党进攻”而真的发起狂来。须知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来比从楼房上跳下来是更加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