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发动社员群众大力反浪费
山西农业社展开反浪费专题鸣放和辩论
四川南充专区普遍举办损失浪费展览会
新华社太原29日电 最近山西省许多农业社展开了以反对浪费为中心内容的专题鸣放和辩论,进一步贯彻勤俭办社方针。辩论已经结束的农业社,社员们都制定了“爱社公约”和“勤俭持家公约”。许多社进一步制定了堵闭浪费漏洞的制度。
山西省二千六百六十多个已经结束整顿工作的农业社,大部分都整顿了财务管理工作,公布了历年未清的账目,制订了财务收支计划和一些新的管理制度。对少数犯有贪污、偷窃、挪用公款和粮食等的社干部和社员,也作了适当处理。为了进一步贯彻勤俭办社方针,各农业社发动社员继续鸣放,彻底揭发浪费现象。太谷、盂县等九个县一百九十三个社的社员提出了十四万条意见。许多农业社针对群众揭发出来的问题,在全体社员中展开辩论后立即改进。洪赵县雄火农业社,在专题鸣放辩论中,找出财务、保管和副业生产等方面存在的浪费漏洞就有十多处,最后在社员代表会议上讨论了堵塞这些漏洞的办法,并根据会议决定展开了清理旧账、查对物资和进行保管编号登记等工作。最后全社制订出“物资消耗定额”和账目日清月结按时公布”等四项制度。在一些大型的农业社里,还精简了管理机构,缩减了干部补贴费开支,规定了农业社干部参加劳动的具体办法。
新华社南充29日电 四川省南充专区一万九千多个农业社,在整改中普遍举办损失、浪费展览会,发动社员群众解决经营管理中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
举办展览会前,各农业社根据社员们的揭发,检查了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搜集材料,算出了损失浪费账。展览的内容,有喂瘦的耕牛、霉烂的粮食、损坏的农具、腐烂的柴草等实物;记载着猪牛因管理不善而死亡和粮食减产等损失账的图表;以及关于社里隐瞒产量、不爱护公物、不服从调配等不良现象的漫画。
展览会揭露出的损失浪费现象,普遍引起社员的注意。据武胜、阆中等县二十五个农业社统计,损失浪费达两万元以上。社员们参观后都大吃一惊。过去,许多社干部、社员对损伤农具、耕牛等不良现象不闻不问,现在改变了。他们说:这样下去,社里增产的粮食还抵不上大家的浪费。有的说:以前只看见干部的缺点,原来我们自己的缺点也很多。阆中县望垩乡第一社整改初期,有些社干、社员认为社里没有多少可改进的地方,在展览会上看到全社损失耕牛、农具等达六百多元,每户平均七元多后,都改变态度,积极起来揭发社里其他损失、浪费现象,并在生产、财务等方面提出了六十二件合理化建议。武胜县一千多个社的社员在举办展览中展开“查问题、找原因、查责任、想办法”的群众性运动,彻底揭发社里各种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许多社员自觉地检查了瞒产私分、暗拿社里财物、片面要求多分粮食、不愿增留公积金等错误的思想行为,各社并将账目和社内财产进行了彻底清理。阆中县原有二百六十九个社财务混乱、工分账目不清;二百九十个社耕牛、农具等使用管理不好、制度不健全;三百六十二个社调工混乱、干活质量粗糙。现在经过揭发、检查和充分讨论,这些社已普遍订出改进办法,订出遵守制度的公约。其中有85%的社查清了财务账目,健全了制度;94%的社作好工作安排,提高了农活质量。营山、广安等县许多农业社社员还订出包括爱护耕牛、农具、服从调配、积极劳动等内容的爱社公约。


第2版()
专栏:

贵州粮食产量将有大跃进
争取提前五年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指标
新华社贵阳28日电 历时二十二天于27日闭幕的贵州省计划、体制、山区生产会议,宣布了贵州省粮食总产量计划到1962年达到一百八十亿斤,比1957年增长72.4%,提前五年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提出的每亩产粮八百斤的指标。
这个计划是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专区、自治州、县的代表,充分讨论发展山区生产的方针,批判了过去工作中的右倾保守思想以后订出的。
会议认为,要实现这个计划,各方面都必须采取许多措施。首先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农田水利化,改变山高水低的不利条件。会议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发动群众兴修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争取扩大灌溉面积一千七百万亩,并有计划地建立共五万马力的机械提水站,使水利逐步上山,把坡土变为梯田。对于开荒要加以限制,以防止水土流失,现有的一万七千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地区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其次,为了改变山区土质瘦瘠的状况,要广泛开辟肥源,争取两三年内每亩地施肥量达到一万斤。除了在农村中提倡大量养猪积肥外,省内各地县、市要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中小型化学肥料工厂,逐步做到每年提供三十万吨化学肥料,把全省一千多万亩瘦田瘦土变成肥田肥土。
再次,根据贵州省各地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还要实行生产技术改革。要努力壮大农业社的技术队伍,推广新式农具,改进耕作方法和推广良种。要求机械下乡,在各种劳动中尽量推广简单机械。如农村运输上,就可推广各种手推车和兽力车,提高劳动效率。
到会代表认为:实现这个计划虽然十分艰巨,但在全省人民反右派斗争已取得伟大胜利,农村中广泛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的情况下,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是可以完成的。


第2版()
专栏:

广大农民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修水利
黑龙江将大面积扩种水稻
新华社哈尔滨30日电 黑龙江省农民正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大规模地兴修水利,扩展一百五十多万亩稻田。这个一年只有九十天到一百五十天无霜期的省份,今年的水田总面积将达到五百二十五万亩,从最南部(北纬四十三度)的牡丹江两岸,直到黑龙江边呼玛县一带(北纬五十二度附近),每县都将有大面积的水稻。
这几年黑龙江省水稻大面积向北发展,打破了北纬四十五度以北地区不宜大量种植水稻的传统说法。这里出产的大米比江南各省的大米更加香甜,可以同有名的天津小站米相比美。所种水稻虽然是一年一熟,但产量也不低,近三年来全省每亩平均产量高的达到四百三十二斤。北纬五十度左右的爱辉等县,出现过大面积水稻平均每亩产六百六十斤的高产纪录。
黑龙江省一年种植一季水稻是很紧张的。在气温正常的年头,晚霜一停止就开始播种,在水稻成熟后几天内早霜就会来到,这期间只要在任何一个生产环节上延误几天,生产就大受威胁。解放十二年来,农业部门经过整理、培育和选拔,繁殖了多种早熟的水稻品种,像“小北海”、“国光”两个品种种下后,只要九十几天就可以成熟,因此即使在北部的呼玛县也有了种植水稻的可能。另外,这里的农民还采取了许多办法,缩短了水稻生育时间和收获期。


第2版()
专栏:

棉区实现饲草自给
小寨乡成了“肥牛乡”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冀县小寨乡十九个农业社的一千一百七十九头耕畜,去年有56%达到七成膘以上,全年没有死过一头,因而受到了县里表扬,被称为“肥牛乡”。
在去年开春的时候,这个乡七成到八成膘的耕畜还只占16%,社员形容当时的情况是:“社里的牛,叫人愁,拉不动犁,带不动耧。”当时还死掉了四十九头。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中共小寨乡委员会向全乡农业社提出开展“肥牛乡”运动。乡党委除向大家讲清耕畜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以外,又总结了保畜较好的岳庄农业社的饲养经验,组织各社的干部们去参观,使干部们认识到喂肥牲口是完全可能的,从而坚定了信心。乡党委一面抓住岳庄农业社为重点,一方面加强了对后进社的领导。如南良农业社青年队的牲口瘦,乡党委就派干部深入检查,发现饲养员不胜任,青年们役使耕牛又狠,于是建议社里抽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帮助这个队改进饲养管理,使耕畜瘦弱情况很快扭转过来。
这个乡是棉产区,饲草历来是春缺、夏季荒。去年春耕前,全乡就发动社员在青草出土后割草,解决饲草不足问题;并且号召社员“下地背着筐,回来一筐草”,使打草贮饲运动一直坚持到秋后。全乡第一次成为饲草自给乡。
经过研究,全乡提倡了分户喂养的形式,选拔有经验的老农担任饲养员,并建立了饲养员和使役员结合的制度。


第2版()
专栏:

饲养员来了!(农村速写) 吴作人


第2版()
专栏:

任国栋到红安学经验
邓庆明
以首创丰产县而获得金星奖章的任国栋,到红安县学习丰产经验来了。
任国栋现在是牡丹江地委书记处书记。他这次率领的黑龙江省参观团,共有六十一人,在红安住了三天,听了县、乡、社的经验介绍,并参观了天马乡民胜社和杏花乡建苏社的田间作物。
他们参观得很仔细,也问得很勤。他们参观了城关指导组耿良瑜的试验田。这块田有半亩,1957年收了水稻八百五十斤,现在还留有一半谷椿供人参观。大家都拿出本子,边问边记。任国栋还下地去用手量株距,是三、四寸。他直起身来说:“咳,咱们东北种玉米是两尺远一棵。要像你们这样种,单位面积产量无疑会提高。”他见试验田边插有牌子,上面写着土地面积,计划产量和技术措施,很感兴趣。他说:“这样就更生动了。周围的群众看见干部试验田有样子比着,都会往前赶。点和面就结合起来了。”
他们看见地里堆有陈砖土,不认得。任国栋去地里抓起一把问道:“这是什么肥料?”社主任回答说:“我们结合改善居住条件,翻出陈砖土来做肥料。”他马上说:“像这样的肥料,咱们东北的炕一年翻一次,那就会比你们多些。”
红安县很多妇女这时都在铲除田埂的杂草和挑塘泥做肥料,干的很起劲。任国栋看见这情形,又联想到自己的地区:“我们那里就是缺少这种干劲。”他还回头问参观团的一个乡支部书记:“你看到这种情形,有没有干劲?”这个二十多岁的支部书记很激动地回答说:“我有干劲,有信心!”
第三天下午,带着他的流动办公室在各乡检查工作的红安县委第一书记程鹏,从山区赶回来同任国栋会见。任国栋谈到他在这里参观学习的五点体会:一是从上到下的干劲足、魄力大、毅力强,发扬了老苏区的革命传统。二是自始至终贯彻了群众路线,抓住了群众每个时期的要求和心理,依靠群众推动了工作。三是创造性的培养了试验田,使干部真正做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进而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高潮。四是有切实可行的“三统”“三包”工作制度(三统是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工作,统一使用干部;三包是包增产,包转变落后,包做好各部门工作),保证了走群众路线和完成各项工作。五是工作上采取了“四抓”(抓重点,抓全面,抓落后,抓新鲜事物),特别是抓新鲜事物,用先进人、先进思想,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干部、教育群众。他说:“红安的经验是一面镜子。对照我们的工作,我们还差得远。”
程鹏说:“东北解放早、生产好,在1952年就创造出丰产县,是老大哥。红安县是老苏区,解放前被反动派摧残很厉害,到1956年才进行生产建设,是小兄弟。虽然去年取得些成绩,但缺点还很多。”他特别组织了全县机关干部大会,请任国栋介绍他在肇源县领导生产的经验。
临别时,他们约定:以后要交换情况,交流经验。任国栋送给红安县一些“青森五号”早稻种籽;程鹏也送给参观团一些花生种籽和毛豆(生猪饲料)种籽。议祖国南北的良种在各地开花结果吧!


第2版()
专栏:

预祝东丰转败为胜
田喜盈
吉林省的东丰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粮食减产的县份之一。中共东丰县委看到人民日报“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社论中的批评以后,立即检查减产原因,提出有效办法,决心克服保守思想,鼓起革命干劲,争取提前实现农业纲要规定的亩产四百斤的指标,并从今年起开始扭转减产局面。这种迎头赶上的革命精神是值得鼓掌称贺的。
东丰过去五年一直没有完成计划,现在一下定了这样高的指标,能不能实现呢?像东丰这样客观条件不好的地区,能跃进吗?不可否认,客观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努力。不利因素,经过人的努力可以变成有利因素,不好的条件,经过努力也可以变好。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反之,如果放弃主观努力,虽有好的因素,好的条件,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江苏南部太湖地区的条件不能算坏,但五年中粮食递增率只有3.49%。可见单纯依靠自然条件是不行的。
这里还有态度问题。陕西省盩厔(读周至)、清涧两县,1953年以来,年年减产。最近在专员、县长会议上受到批评以后,这两县参加会议的干部对待批评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清涧的同志和东丰县委一样,检查减产原因,下决心迎头赶上,今年就要来个大跃进,争取变为余粮县,十年以后,粮食每亩产量要从现在的四十多斤提高到四百斤,盩厔县的同志则相反,他们推说统计部门报的数字不准,省里的批评不符合事实。当与会者要他们多谈一些情况让大家分析的时候,他们又强调到这个县没有几年,情况不熟悉,不愿多谈。像这样不从思想深处检查,一味推诿、强辩,当然不是革命者的态度。态度如此,工作的劲头也就可想而知,跃进当然很困难。
清涧和东丰,过去五年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做了败将;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他们能接受教训,急起直追,不灰心、不气馁,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一定能转败为胜。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降低产量的,除东丰县而外,人民日报社论中提到的,还有其他一定县市。社论中没有提到的,还有一些县市。这些县市对这件事究竟抱着什么态度,有些什么看法,到现在还未看到反应。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县市是在埋头苦干,发愤图强呢?还是划地为牢、自甘落后呢?


第2版()
专栏:

跌倒了站起来,鼓起劲赶上去!中共东丰县委员会
我们学习了人民日报12月28日“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的社论,以自我批评精神着重检查了我们在领导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学习和检查,初步认识到几年来虽在上级党的正确领导下和全县人民积极支持作了些工作,获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们的思想右倾保守,干劲不足,工作作风不踏实,对发动广大农民积极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困难搞好生产作的很差,致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粮食产量一直没有达到1952年的水平。特别是1957年仍然没有完成计划。全县一百六十三个农业社,初步结算,总产量不到五成的即有十个社,占总社数6.1%。作为一级党的组织来讲,我们负有严重的责任,因为对党和人民没有尽到职责。因此,我们认为人民日报的批评是严肃的、完全正确的。我们虚心接受人民日报的批评,并以此为戒,决心鼓足勇气,积极行动起来,依靠群众制定规划,抓住增产关键,坚持贯彻到底,冲破困难,向大自然进军,实现农业大跃进。
应当吸取的教训
我们检查,几年来所以造成粮食减产,正像人民日报指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工作努力不够。
第一、从思想上检查。我们的右倾保守思想是严重的,缺乏革命的促进精神。1956年冬季和1957年上半年,我们曾被一股小台风刮迷了眼睛,弄昏了头脑。我们没有摆脱习惯势力的影响,思想落后于实际。如1953年全县推广一百三十五套马拉农具和推广肇源丰产经验,1956年推广大面积一垵双棵玉米,以及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打井等,有些失败教训,但也有些值得重视的成功经验。我们未能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教育群众分清是非,再行推广,甚至对有些已有成效本应继续推行的事也不推行或少推行了。正是这种右倾保守思想,就给1957年农业生产带来了损失。1957年由于部分水利工程质量不好,加之春旱水源不足,8月刮一场西北风,对水稻减产是有影响的,但主要是工作跟不上去,致使有些水田荒芜,改播大豆也耽误了农时。可是我们对此缺乏全面分析,去秋制定1958年改水田计划时就很保守。第一次仅提出改一千二百垧的保守计划。经学习省委地委指示和生产高潮发动起来之后,才几次修改了计划,提高到四千八百垧。我们虚心研究吸取外地经验也很不够。
第二、对发展农业生产缺乏长远的、具体的全面规划。1956年冬虽然制定了一个实现农业纲要的计划,但内容空洞,对实现纲要指标认为是长远的事,缺乏具体的实际行动。如早在1956年县的十二年规划草案中已提出争取1958年扩大水田到二万垧。但在实践中对这个计划是高是低、怎样争取努力实现研究不够,所以去秋开始制定1958年扩大水田面积计划时,就踏步不前。
第三、我们在农业生产中抓增产关键不够,也是减产的主要原因。我们县是沟溪密布、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有大量扩大水田的优越条件。但是1957年我们没有抓住这个主要环节。水利建设工作做的很差,忽视水土保持和治理内涝。全县几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约有三万五千垧,占全县总面积的13.4%,内涝的九千垧,占耕地面积的9%。生猪生产没有完成计划,也大大影响了肥料的增加。耕畜瘦弱死亡现象也较严重,1957年每头耕畜平均负担耕地三点二九垧,耕作粗放。
第四、整党整社工作做得不够,有些农业社经营管理比较混乱,窝工现象严重。特别是三包制度执行的不好。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方面也存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富裕中农担任生产队长的就有二百三十个队,占全县生产队的17%左右。农村中仍有二十三个薄弱支部,起不到战斗堡垒作用。
第五、我们的工作作风是一般化领导,虽然经常上来下去,但培养典型、树立样子、具体指导做得很差。对先进生产经验没有同总结当地生产经验结合起来认真加以推广。县委委员多数陷于机关工作,下乡到基层的很少。
有信心争取农业大跃进
为了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指标,县委的同志一致表示决心,立志苦战十年,为实现农业大跃进而奋斗。我们将全力争取在1964年提前实现纲要指标——亩产四百斤,到1967年亩产五百斤。为此,我们感到必须首先争取实现1958年的农业大丰收。
努力实现1958年的农业生产计划,争取大丰收是完全可能的。首先,是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和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鼓舞着我们;其次,农村经过大辩论和整党整社,农民社会主义觉悟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和干部的经验增加了,农业社日益巩固,党支部战斗力增强,农业社已经打下了正常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再次,经过整风运动可以大大克服我们各级领导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彻底转变工作作风。虽然去冬今春工作任务繁重,还有部分受灾社的春耕物资(种子、草料等)准备得还不够。但是这些是不难解决的。目前决定采取的措施是:
一、在全县范围内把检查农业生产问题列为整风的重要内容。各部门也要从如何为生产服务进行检查,认真总结先进增产经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要作好调查研究,弄清情况,树立征服改造自然的信心,批判和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虚心学习外地经验,组织参观,扩大眼界。
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搞好综合的全面规划,特别是搞好1958年生产规划。结合农村整风,认真发动群众鸣放,结合本县、本乡、本社实际情况,讨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省的十二年农业生产规划,由下而上制定出今后十年农业生产的全面规划。在这个基础上搞清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提出三至五年内赶上或超过当地富裕中农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的规划。在这个总的要求下,确切地提出1958年的生产规划。
三、狠狠地抓住增产关键。首先全面搞好水利建设。全县现有水田面积九千三百垧,1958年要达到一万四千垧。发动群众掀起一个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内涝的施工高潮,争取在20%的社中全面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完成水土保持面积一百平方公里,排出内涝二千垧。其次,抓紧积肥运动的领导。我县现在平均每垧有肥二十三车(每车一千斤),争取每垧达到四十车。大力提高粪肥质量,积极养猪,争取年底达到六万五千头,平均每户一点二三头。第三,大力发展畜牧业,逐步解决畜力不足的困难。第四,认真抓住原有的先进增产经验。
四、作好整党整社工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改善农业社经营管理,贯彻执行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的方针。同时有计划地把生产队加以调整,以利于三包制的贯彻执行。在整社同时结合作好农村整党工作,提高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力。
五、努力学习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通过整风坚决搞好紧缩机构,下放干部,充实改进工作。经过县委讨论初步计划下放到基层做农业生产的领导骨干的约一百名,直接到农业社中参加生产的七百五十名。县委为了取得各方面的增产经验,具体指导好今年大生产,决定现有常委委员六名,长期住在农村四名。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生产过程实际参加生产劳动,除了县委同志必须亲自搞一块实验田,要求每个县、乡干部也都要搞一块实验田,并注意研究总结老农经验,克服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提高生产知识水平。我们决心鼓起革命干劲,用宁肯忍受十年艰苦也要换取万年幸福和跌倒爬起的精神,苦战苦斗,想尽千方百计,实现农业生产大跃进。


第2版()
专栏:

介绍麻城县组织参观评比的工作方法
新华社记者 方堤
组织群众性的参观评比,在湖北省麻城县已经成为一种领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方法。这个县在组织参观评比中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由于参观评比的内容丰富,运用经常,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麻城县的参观评比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主要是传播先进经验。如发现某乡或某社在某项工作上有新的成就和经验时,就根据其价值的大小,组织全县各乡、社或附近乡、社派代表前往参观,并在参观过程中组织讨论,使这种经验逐步地得到传播。这种参观评比是不定期的,随时发现就随时组织。还有一种是相互参观评比,即既要参观先进的乡、社,也要参观一般的和落后的乡、社,参加参观评比的人,包括各乡、各社的代表。这种参观评比基本上是定期的,根据不同的生产季节来组织,它既能起传播先进经验的作用,又能起检查、督促的作用。
上述两种参观评比方法,去年就已经在麻城县得到极广泛的运用。关于前一种,除了县的领导上组织的以外,各区、各乡组织的也很多。去年,仅李胜乡就接待了本县各地前来参观的几千人,这个乡创造的有关棉花生产的先进经验大都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关于后一种,仅全县性的大型参观评比,去年秋收前共组织了三次,每次都有各乡、社代表一千多人参加。
麻城县组织后一种参观评比时,完全是在有领导、有准备、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作法是:第一,每次都由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干部亲自参加,同时也有全县各乡、社的代表参加。他们分成几个片,把全县所有乡、社都走到,每到一个乡或一个社时,都采用田间参观和个别访问等形式,按评比条件,肯定成绩和缺点,并且指出前进的方向;第二,每次参观评比都是选重要的生产季节来进行,评比条件也根据不同季节的关键问题来拟定,并且每次都在进行参观评比前一个月通知各地;第三,参观完后,按片将各乡、社分类站队,好的奖励,坏的批评,同时通过评比交流经验教训,研究改进措施;第四,经过参观评比后,对那些困难较大的落后乡、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在物质上给以支援,帮助它们改变落后面貌。这样作的结果是:每次参观评比前,广大乡、社的干部和群众为了迎接参观评比,纷纷根据早已通知的评比条件来检查和改进本乡、本社的工作,从而形成新的生产高潮;参观评比以后,先进的为了保持光荣,落后的为了赶上先进,继续组织力量,克服缺点,从而又推动生产高潮前进;从领导方面来看,通过参观评比后,哪些乡、社有什么经验,哪些乡、社有什么问题,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这就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领导。而当这种参观评比和前面谈到的那种主要是传播先进经验的参观评比相结合后,所产生的作用就更大了。
麻城县去年在争取大面积平衡增产的过程中,许多事实生动地说明了参观评比的作用。去年举行第一次全县大参观评比时,各乡代表发现王家集乡的棉花长得不好,提出了批评。可是乡干部还不服气,说不是耕作不好,而是土地不好,长不出好棉花来。代表对乡干部的态度不满意,作了一首快板诗来批评:“参观王家集,棉花真稀奇,中耕太浅了,只刮一层皮,棉花长不好,老是怪土地。”乡长桂真友拿到这首讽刺诗后,又羞又愧,连忙把乡干部和群众找来开会,向大家宣读了这首诗,他对大家说:“你们看,代表们把我们乡参观成这样子了,看怎么办吧?”乡干部、社干部和到会群众听了后,一个个都拍胸保证,要在七天内赶上去。结果,全乡群众都行动起来了,紧张地突击了七天,把所有棉花长得不好的田都进行了中耕、锄草和追肥,使棉苗生长情况逐日好转。以后,这个乡又几次派代表到李胜乡去参观学习。推行了那里的先进经验。到第二次参观评比时,由三类乡一跃而为一类乡。秋收后,这个乡亩产皮棉平均达到一百二十斤。拜交乡在去年第一次参观评比时,全乡有三类苗八千亩,也被评为三类乡了。但是,这个乡的情况和王家集乡有些不同,它的落后虽然和主观努力不够有关,但客观上的确也有较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代表们除给以批评外,还建议县里设法给予帮助。结果,县里派了六个干部去加强领导,还先后支援了十万斤饼肥,到第二次参观评比时,全乡的三类苗全都消灭了。去年,这个乡的粮食、棉花也都获得了丰收。据统计,去年第一次参观评比时,全县共有十二个三类乡,一百二十六个三类社,十二万亩三类苗。到第二次参观评比时,三类乡只剩下四个,三类社降到六十二个,三类苗降到六万亩。而到第三次参观评比时,已全部消灭了三类乡、社和三类苗,全县因而实现了粮、棉生产大跃进:粮食亩产达到八百零九斤,比前年增产17%;皮棉亩产达到一百零三斤,比前年增产70%。
去年丰收以后,中共麻城县委对去年参观评比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广泛地组织参观评比,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检查和相互督促,使先进带动落后,落后赶上先进的好办法,是推动生产全面跃进的巨大动力,决定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并继续加以发展。
冬季生产中,群众性的参观评比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上旬进行的一次全县性的参观评比,由于总结推广了去年王家集乡转变的经验,广泛地在评比中采用了快板诗的形式,并且把这些群众就地创作的快板诗用大字公布出来,大大地提高了参观评比的战斗性。这些快板诗,既有表扬,也有批评,还有建议,而且语言生动,容易为群众所接受。例如表扬西城乡飞奔四社的快板诗写道:“行行走,走行行,飞奔四社在眼前。代表仔细来观看,一项一项看得清:油菜好,麦子青,块块丘丘下了粪;锄了草,一片新,沟厢开得齐正正。”对熊家沟建新一社茶山管理的批评和建议的快板诗说:“一上油茶院,靠近一社边,茶树真正广,满山;一亩茶园十亩田,山区潜力胜平原,经营方向不明确,没管;这样好的茶籽山,代表看了都称赞,只怨无人来过问,可怜;代表提意见,快把荒山来改变,应该分配劳动力,专管。”这种快板诗多得很,参观评比的代表们每当看完一乡一社后,纷纷用快板诗发表他们的观感,特别是到那些搞得好和搞得不好的乡、社参观后,快板诗也就创作得特别多。因为快板诗都被贴在最显眼的地方,代表们的批评、表扬立即传遍全乡、全社,影响很大。受到批评的乡、社,立即行动起来克服缺点;受到表扬的乡、社,也积极设法保持光荣。蔡店乡受到批评后,参观代表团刚走,全乡就出动二千人,接连两天两夜内把排剅岗一带的一千多亩三类苗全部追了肥,锄了草,清了沟,使那些三类苗迅速地改变了落后面貌。全县在参观评比后的几天内,日夜突击追肥、锄草和修水利的劳动力,达到十八万人之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