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是“差不多”还是“差得多”?
江苏批判新的保守思想,要求先进地区继续前进
据新华社讯 新华社记者孙振报道:江苏省农村在冬季生产运动中,不断批判新的保守思想,推动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继续前进,使运动能够持久深入地发展。
江苏省农村去冬掀起了一个空前未有的轰轰烈烈的冬季生产运动,投入这个运动的劳动大军达一千四百九十多万人,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82%以上。全省水利工程已完成一亿八千多万公方,积肥二十八亿三千多万担,成片造林达三十多万亩。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对冬季生产起了很大的鼓舞和带头作用。但不少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在取得巨大成绩的面前,往往产生新的保守思想。当他们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原订计划后,有的就认为“差不多”了,有的认为去年冬季生产成绩比过去大得多,“可以松口气”了。睢宁县睢河乡冬季生产取得成绩以后,不少干部、党员就产生了松劲思想。这个乡和平农业合作社主任徐永正说:“合作化以来,全社只搞了十二万担肥料,现在不几天就积肥九十万担,成绩不小了。”全乡冬季生产出勤率由98%下降到70%左右。
这些先进单位在各地党委帮助下,克服了新的保守思想以后,都又先后掀起新的生产高潮,取得了更大的成绩。睢宁县睢河乡完成了原订水利任务二十八万土方,又增加二十七万土方;原已积肥九十万担,又增加六百万担。全乡掀起第二个生产高潮,劳动出勤率复由70%上升到百分之百。如东县先民乡开展冬季生产一个月,积肥五百万担,超过合作化前五年的积肥总量;修订计划以后十天,积肥量增加到八百五十多万担,到去年12月底可积肥一千万担。
各级党委从这些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吸取了经验,运用参观评比等方法,以先进带动落后。中共江苏省委并定期召开电话会议,交流各地开展冬季生产运动的经验,推动全省冬季生产运动深入持久地发展,全面地走向高潮。
根据各地分析,在冬季生产运动中取得成绩的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产生新的保守思想的根源,还是受了历史上小农经济生产经验的束缚,对当前农业生产的新形势认识不够充分。冬季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许多人做了他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这就远远超过了他们固有的经验,就认为差不多了,不想继续跃进了。另一方面,仍然是缺乏高度的革命精神,因而在取得了一定成绩以后,往往只向后看,不向前看,不比先进,而和落后的较量高低。实际上,这些先进单位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原订计划,但是同去年生产大跃进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的距离仍然很大。有些单位因为对情况估计不足,原来计划就订得偏低。有的农业合作社应该提前兴修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兴修,可以挖掘的肥源,还没有全部挖掘出来。有的社抓住了兴修水利和积肥等主要生产项目,放松了应该在冬季进行的其他生产。据农业部门负责人谈,江苏省从现在起到春耕,除去雨雪封冻的天气,全省平均至少还有六十天的时间可以进行野外生产活动。在这六十天中,如果全省动员90%的劳动力投入大生产运动,就有一千七百多万人,十亿个工作日。以一半人力参加兴修水利,就能完成八亿左右的土方,超过全省原订冬修水利计划的一倍。结合兴修水利进行积肥,并以一部分劳动力专门集体积肥,在今后两个月内,可以增积自然肥料一百亿担。


第2版()
专栏:

我国畜产品运销五十多国
1957年出口总值可换回十多个无缝钢管厂的全套设备
本报讯 畜产品在国家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957年国家出口的畜产品总价值,预计可换回一百一十多万吨钢材。如换工厂设备,就相当于进口十多个无缝钢管厂的全套设备。这一年国家通过收购畜产品付给农牧民的钱约四亿多元,可买原粮四十亿斤。如果按每人每天平均吃粮一斤计算,可供全国五亿农民吃八天。
现在我国出口的畜产品共有一百五、六十种。1957年共销往五十五个国家。
几年来,我国畜产品的生产不断增长。1957年比1952年绵羊毛增加了69%,绵羊皮增加了80%,羊绒增加了81%,牛皮增加了75%,山羊板皮增加了75%,黄狼皮增加了21%,其他产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国家收购工作也逐步深入各产区,大大减少了畜产品的损失和浪费。五年来,国家在收购畜产品中共付给农民十六亿元,其中因产量增加,深入收购而使农牧民增加的收入就达四亿五千万元。
随着我国轻工业的发展,近两年来也出口了许多畜产品的制成品,如猪鬃刷子、皮鞋、皮箱、各种皮件等。这些制成品在国外市场普遍受到欢迎。1957年各种皮革制成品出口的价值约占全部畜产品出口总值的9%。
现在正是畜产品的生产、收购旺季。据估计,1957年冬季全国组织起来的猎民约有二十万人,比前年增加约三万人。预计野生皮张的生产将有一定数量的增长。今年国家收购畜产品资金的投放计划,也将比1957年增加12%。
国家收购的畜产品有70%左右是供应出口。但供应国内市场的畜产品今年也将比1957年增加8.7%。
国家为了有计划地发展贵重皮张的生产,根据苏联的经验,1957年在黑龙江、山东、贵州建立了三个野牲饲养场,试养了出产贵重皮张的海狸鼠、水貂、北极狐、麝鼠、银狐等五种。结果良好。(宋克强)


第2版()
专栏: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森林里
狩猎喜讯频传
本报讯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寒冬季节里,活跃在黑龙江省兴安岭和完达山脉原始森林的狩猎者们,正在雪地上跟踪追迹捕打野兽。1957年冬季狩猎开始早,规模也较往年为大。山区各县首批有经验的近万名猎人已经在12月初先后进入林区。他们携带了大量捕兽工具和各种物资,要在山林里定居三个月。他们要在这狩猎的“黄金”季节里,保证超额完成全省原订三十二万只各种野兽的捕打任务。
日前黑龙江降了一阵大雪,为捕打野兽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日子,寒山区和森林里频繁地传来了狩猎者们丰收的喜讯。在依兰县的山区里,猎手们捉到了四只凶猛异常的大老虎。在宝清、庆安、东宁县山区的猎人们,几天内就捕捉到五十多只活鹿。活跃在宝清大片荒草地和山区的猎手们,不到一个月打到了黄鼬、山老鼠、灰鼠和紫貂等野兽一万只。据小兴安岭林区双子河镇老猎人周显志的调查,去年这个林区在十平方里内能打住三十个黄鼬,比往年同一面积的捕获量增加三倍。全省目前已捕到八万多只野兽。
随着狩猎季节的到来,各地供销社也加强了这方面的供销工作。有的供销合作社除深入山区跟随猎人供应他们必需的物资外,还对兽皮的整治规格都作了技术指导,并做到了及时收购。
为了使稀有的贵重野生动物——鹿、獐子、水獭、猞猁、貂、虎等不致逐年减少或断种,许多猎人对这些动物采取各种办法捕捉活的,以便交国家饲养场饲养和繁殖。目前,全省已经在横道河子、玉泉、牡丹江、牙不利、逊克、山市、伊春等地建立了国营野生动物饲养场。有的农业合作社也进行小型的试验性的饲养。我国规模最大的国营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除饲养了许多本地出产的野生动物外,还饲养了一些苏联进口的北极貉、银灰貉和水貂。
黑龙江省是我国野生皮张重点产区之一,仅元皮、香鼠、灰鼠、艾虎、水獭、狐狸等十三种主要皮张,最高年产量曾达九十一万多张,总值二百二十多万元;出口的元皮、香鼠、灰鼠均占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但山产贵重的皮毛目前年产量仅达到历史上最高产量的40%左右,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大力开展狩猎事业,国家去年不仅给猎民贷了款,供应了各种狩猎的工具,对皮张的收购地区差价也作了调整,各地农业合作社又对狩猎者(社员)规定了奖励制度(超过定额,除照常给工分外,再按超额部分提取40%到70%作为分红)等,这些鼓励了猎人们入山狩猎的积极性。(康伟中)


第2版()
专栏:

贵州油料自给有余
新华社讯 贵州省食油已经基本上自给有余。从1953年到1957年12月中旬止,外调的菜油、茶油已有二万五千多吨。最近一周来,每天都有成批的食油沿黔桂铁路运往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供应当地居民需要。
贵州省五年来油菜籽、花生的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去年油菜籽播种面积达三百六十三万亩,比1952年增加二点三倍,总产量仅次于四川占全国第二位。同时,山区农民去年还垦复和新造了油茶林六十万亩。因而去年山区人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水平,已比1952年增长约二倍。


第2版()
专栏: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林业建设成绩巨大
五年间造林一千多万公顷,等于旧中国三十五年间造林总面积的三十三倍
本报讯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林业建设获得巨大成就。五年中(1957年是计划数字,下同)全国共造林一千零三十二万多公顷,等于旧中国从1911年到1946年三十五年间造林总面积的三十三倍,超过英国、比利时、荷兰、希腊、意大利五个国家现有森林面积的总和。
造林首先是为了以木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共造用材林四百七十四万六千公顷。估计三四十年后,共可出木材七亿到九亿立方公尺。
五年间,我国造特用经济林(如桐油、茶油、樟脑、栓皮、松仲等等)一百九十一万七千公顷,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在亚热带的广东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有计划地发展了橡胶、油棕、椰子、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各河流中上游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一百二十七万八千公顷,封山育林六十九万公顷。
在同一期间,我国营造了一百三十六万五千公顷的防护林。防护林的地区主要在东北的西部、内蒙古东部、河南东部、陕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山东、河北、广东沿海一带。计划营造的新疆吐鲁蕃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天山北麓和广东海南岛等地的防护林,几年来已经进行了周密的勘测,并已部分地开始营造。合作化以后,在广大农村中还以乡、社为单位,广泛地营造了小型农田防护林。造林较早的地区,已显示出防护林对改造自然、稳定农业生产的效果。河南东部过去河水经常泛滥,风沙终年弥漫,农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造防护林后,十七万公顷农田得到保护。昔日荒凉的黄河故道,现在已经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林带林纲,每条林带,每个林纲里都生长着丰硕的小麦、棉花、花生等农作物。东北西部的防护林近年来也已开始发生防护作用。辽宁昌图、彰武、康平、法库、新民县前五六年造的林,已长到两三公尺高,已经能挡住内蒙古吹来的风沙,沙丘已停止移动,一般耕地产量提高50%。原先每亩产粮食一百二十斤左右的农田,有的已提高到二百四十斤到四百斤。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造了薪炭林及其他林一百零一万多公顷。
五年来国有林采伐迹地更新二十四万九千公顷,占同期采伐面积的26.7%。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林业调查人员已发展成为数千人的队伍。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航空测量进行森林资源清查工作。采用这种近代化的科学方法,不但成效精确,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到1957年底,全国森林资源估计尚有5%——10%待继续清查,其余已基本查清。根据现在清查的结果来看,全国森林资源大大超过过去估计的数字。
为了把这些森林经营管理起来。从1953年起,全国各重要林区陆续建立了经营机构,到现在为止,全国已有经营所九百六十九个。这样,差不多一半的国有林已经有森林经营所担负起护林防火、监督采伐、迹地更新的任务。
近年来,广大林区群众已把护林防火当做自觉的爱国运动。从1956年起,全国绝大部分林区掀起了一个伟大的“无森林火灾运动”,到现在为止已经涌现许多无森林火灾县和乡。如吉林省就有二十八个无森林火灾县、九百一十三个无森林火灾乡;湖北省有四个无森林火灾县,四百九十个无森林火灾乡。
随着森林虫害的防治工作的开展,森林虫害已逐年减少。1956年竹蝗发生面积比1952年缩小到二十七分之一。
(附图片)
崔家声绘


第2版()
专栏:

良好的领导方法 辉煌的建设成就
——介绍中共武山县委领导生产的基本经验
本报记者 顾雷
编者按:这里介绍的是甘肃武山县的领导方法和经验。这个自然条件并不很好的县,在县委这样领导下,仅仅几年的时间,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看来是普通的领导方法,只是由于这个县的领导者这样认真地贯彻实行了,于是这个县的面貌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领导者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改变现状,让人民过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一些改变不大的地方的领导者,读一读这个经验,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甘肃省武山县的自然条件不大好,近两年经济、文化面貌却很快地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的赞扬。
这个县境内有三十余座大山,在二百四十余万亩的面积上(中包括耕种面积),二百二十余万亩是丘陵沟壑,解放前每年流失水土二百四十万公方。县内虽有渭河、山丹河等河流,一般情况下水量很小,年雨量平均三百到五百公厘,大都集中在秋季,全县基本属于干旱地区。这里,往年是“有雨也灾,无雨也灾”。1929年一次灾荒,全县饿死一万余人,只马河乡就饿死近千人,占总人口43%,其中有三十九户全家死光了。粮食产量一向很低。1945年,全县产粮三千七百多万斤,平均每亩六十四斤,每人平均二百多斤。
几年来,武山县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高级合作化,积极增产,战胜了各种困难,赶走了贫困。
到1950年,粮食总产量就达到七千二百万斤,亩产一百一十九斤,每人平均近四百斤。1957年,预计产粮一亿五千四百万斤,亩产一百九十四斤,每人平均七百多斤。全县农民已经饱食暖衣。
他们增产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兴修水利,保持水土。解放前全县只有水田和水浇地五万二千余亩,每人平均不到三分,现在已有十六万余亩,每人平均八分多。解放前森林面积是二十二万亩,现在已达四十九万亩,每人平均二亩多。解放前没有水土保持工作,现在已保证一百五十万亩的面积上不再受水土流失之害。解放前没有施肥习惯,现在水地每亩达六千斤、山地达四百斤以上。其他如采用优良品种,推广新式农具,提倡复种,大量种植经济作物,深耕细作等,都做得比较好。
粮食增产了,农民收入增加了,许多事情都好办了。这个县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征粮、购粮任务,屡受专区的表扬。更突出的是文化、交通的繁荣。现在,武山县是:社社通邮,社社有电话,社社有广播,社社有学校,户户有学生;有俱乐部一百六十一个,业余剧团六十八个。群众办文化事业的热情是高涨的。以学校为例,解放以前大部分学龄儿童失学。现在,全县一百四十五所初小有一百零八所是群众办的,全县学龄儿童80%以上都已入学,高于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的比例。在全县六万三千多名文盲中,已有五万三千人入学,有二万三千人已经毕业。
1957年冬全县在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思想基础上,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鼓舞下,又提出了“五化”的口号:(一)去冬今春、今冬明春要使水地和水浇地达到五十一万九千余亩,占耕地面积63.8%,基本实现水利化;(二)两年内“一人绿化一亩荒山,每户植果树十株”,加上原有森林面积,使森林占总面积35%以上,实现全县绿化;(三)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两年内使山区土地梯田化;(四)结合兴修水利大力建设小型水电站,三年内普遍解决农村照明、部分动力用电,初步实现电气化;(五)1958年要使95%以上的学龄儿童入学,实现小学教育普及化;同时以水利、积肥为中心并相应加强其他增产措施,保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每亩产量超过五百斤,每人平均一千六百五十四斤。(不包括籽种、饲料和公粮)
把一个贫困、缺粮的县变成较富裕、余粮的县,是中共武山县委切实地运用了看来是普通的、实际上是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带领群众前进的结果。
树立明确生产观点 虚心学习外地经验
在中共武山县委(下称县委)的全部领导工作中,最活跃、最灿烂的火花是:明确的生产观点。
几年来,县委一直把发展生产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据此安排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点以及其他业务的。就常年来说是:春季以完成春播为中心,水土保持和水利是重点;夏季以夏收为中心,夏季分配为重点;秋季以保护秋收为中心,征、购粮食为重点;冬季以开展副业生产和作好来年生产准备为中心,整社为重点。总之,三句话离不开生产,并且严格控制,任何业务工作不得影响生产。各业务部门下乡开展本部门业务时,县委指定他们必须联系一村或一社。帮助这个村和社先搞好生产,而后再开展自己的业务,并将工作情况汇报给县委。这样,造成了人人关心生产、大家都去领导生产的习惯。把生产安放在强有力的领导基础上了。
武山县的自然环境很复杂,各地都有不同的发展生产的道路。为了在这样一块地方发展生产,保证增加农民收入,县委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经济,向大自然索取一切财富”的方针。在林区附近领导群众“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封山育林,农(业)林(业)副(业)结合”;在山地和川地领导群众“消灭旱川,水地上山,大修水利,战胜干旱”;在水土流失地区领导群众“绿化荒山,夺取五料(食料、饲料、肥料、燃料、建筑材料)”。在全县范围内,坚持不懈地领导群众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林(业)副(业)繁荣”的任务,使任何一个地方的农民,都能增加收入,提高了农民对党的拥护和信任。
农民在向大自然作斗争的时候,也流露出不少的保守落后思想,主要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是发展生产的最大障碍。县委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曾采用坚定、果敢的步骤同保守思想作斗争,把发展生产的过程变为向保守、习惯势力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方法,不是命令、空洞的说教、批评和指责,而是通过领导增产的实际行动,用取得的成绩去影响农民,使他们自觉地转变。以修水利为例。1953年大旱,许多农民认为人不能胜天,便杀猪宰羊,拜神求雨。干部去劝说,有的竟挨了打。这时,县委即动员干部一面劝阻,同时派一些较强的干部,去发动一部分积极分子兴修小型水利,浇地保苗。结果,求雨的乡歉收,修水利的乡丰收。事实教育了农民,接着在全县展开了兴修小型水利的运动。又如,1956年推广高产苞米品种时,因群众过去没有种过,抵触情绪很大。有的人编出歌:“想吃一点苞米面,连耕带种七八遍,老牛、社员遭了难,窝工浪费七八万!”县委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畏缩,仍然指示各级干部,努力说服群众,号召党团员带头,坚持推广这一新的作物。结果,十万亩苞米增产了一千多万斤。在许多种类似情形下,县委总是毫不动摇的。县委还经常派出较强的干部组成工作组,到那些生产很落后、困难很多的地方去,解除落后习惯加给生产的束缚。经过上面这些斗争,就把发展生产安放在老习惯可以改变、人定能胜天的思想基础上了。
武山县农民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不足之处,如耕作不细致、优良品种少等。因此,县委非常重视学习外地的生产经验,广泛地学习增产的方法。他们一方面组织大量的人到外地参观,一方面发动大家订阅外地报纸。以订报为例,除了订一千五百二十一份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外,还订阅了二百二十九份人民日报、山西日报、黑龙江日报、陕西日报。无论参观,看报,遇有先进经验就学。如去四川学了打塘蓄水,从山西日报上学了丰产苞米,从黑龙江日报上学到金时龙合作社三包的经验等。虚心学习外地的经验,在武山成了一种风气,这就把生产放在不断掌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了。
分片包干,搞好重点 现场参观,传播经验
县委在领导日常生产工作时,总是力求避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做法,不发或少发条文的指示、空洞的号召、一般化的要求。他们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积极地建立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制度,从深入实际过程中培养典型,树立各种旗帜,然后用现实中的榜样去推动工作。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收到了极良好的效果。
几年来,县委的领导同志大部分生活在下边,家里经常只留一两个人处理日常事务。他们深入实际的主要方法是“分片包干”。把全县分成九个片(不是一级组织,也无管理机构),县委领导同志每人分工包一个片,对这一片工作好坏负责,类似工业中的区域管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片里的乡、社干部传达上级指示,避免基层干部传达时不全面、不深刻,通过小型会议或座谈组织乡、社干部根据当地情况,讨论、制定贯彻上级指示的具体步骤和方法,防止发生不务实际或不积极等毛病;根据县委指示,就地研究某一个中心工作的问题、经验,及时把情况反映给县委,便于县委迅速提出完成这一工作的步骤和方法;片的负责人带一定的助手,教给他们办法,培养能独立办社的干部,几年来已培养一百二十五人。
结合“分片包干”,县委十分强调培养典型的工作,县委规定:每片有重点乡,每乡有重点社,每社有重点队,每队有重点人。所谓培养重点,就是要培养各种工作的榜样、旗帜。凡是有全县意义的重点,大都由县委书记、委员或部长、科长直接掌握,经常帮助这个点创造经验。这样做的结果,全县有各种各样的典型,如邓家堡的水土保持,红星农业社的“三包”,东顺农业社的权利下放和水地上山,李之沟的农林牧全面结合,马河的林业生产等。这样,当县委号召群众去完成任何一件工作的时候,都可以从容不迫地拿出榜样来,提出较为系统的方法,容易为群众所接受,会很快见诸于实际行动。
县委对于在生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经验和先进人物,非常重视对他们的表扬和宣传。几年来,农业、财贸、文教各系统共涌现模范人物五百二十五人,这些人有的代表一社,有的代表一个部门,有的代表个人的事迹,而每一个事迹都是同发展经济、文化事业联系着的。县委不仅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纲宣传他们的成就,而且指定各系统的人负责对模范人物继续培养、教育,要他们联系群众,继续创造新的成就。这样,各种模范事迹便不会昙花一现,能经常闪烁着新成就的光辉,县委便可以随时从他们身上吸取指导实际工作的力量了。
任何一次先进经验出来以后,县委立即抓紧推广工作,促使这个经验普遍化。方法有两个:一是组织创造经验的人到各处宣传,另一个是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这两种方法都在于用活的现实去教育群众。过去,武山县没有保持水土的习惯。邓家堡出现以后,先后组织了两万多人到现场参观,由邓家堡的农民讲解水土保持的方法、思想斗争过程、水土保持前后的经济变化。结果,全县出现了一百零九个邓家堡,把“人小沟浅,人老沟深,小雨挂椽,大雨冲光”的环境,变成了“水不下塬,泥不出沟,地地有埂,沟沟有坝,坡坡有草,树木成林,绿荫满山,山湾稻田”的美景了。经常组织参观,在全县形成了先进光荣、向先进学习、相互竞赛的风气。现在,乡、社干部见了面就问:“你们又创造那些先进经验啊?”(未完)


第2版()
专栏:编后随笔

永远向前看!
在这急剧变化的年代里,人的思想常常是落后于现实的。人们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思想紧跟上不断发展的现实,必然要陷于新的保守主义的泥坑。
江苏有些地方冬季生产作出一定成绩之后,他们就以为差不多了,前进的劲头就不大了。为什么这样?听听睢河乡和平农业社主任徐永正的说法吧:“合作化以来,全社只搞了十二万担肥料,现在不几天就积肥九十万担,成绩不小了。”这句话听起来虽平常,但却道出了一些他们的思想实际:原来他们是拿今天的成绩同过去比哩!
领导生产同样是革命,革命的促进派和促退派的分野,就是前者永远向前看,而后者老是向后看。希望在那些有了一些成绩的地区,眼光要看到那些前进得更远的地区和攀登得更高的人们,永远向前看!永远向前进!


第2版()
专栏:

武山县东梁渠的修建是采取了边建设、边使用、早受益的方针。现在,长达六十华里的主干渠已放水,并且修建了无数的支渠,这是当地在进行冬灌。 新华社记者 郝常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