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十一月份农产品收购量激增
各地应继续努力完成全年收购任务
新华社5日讯 11月份全国农产品采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一个月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收购运动,已经为完成全年收购任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的任务是要继续鼓足干劲并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作风,为争取12月底基本完成全年农产品收购任务而奋斗。
11月份全国共收购粮食四百四十五亿斤,超过了7月到10月这四个月的收购总和,截至11月底全年粮食征收任务已经完成64.2%;这个月收购棉花近二千万担,相当于9、10两个月的收购量,全年棉花收购任务已经完成62%;11月份收购生猪九百万头,也比今年前十个月中任何一个月的收购量都大。此外烤烟、黄麻、苎麻、大麻的收购工作,这个月都有很大的进展。
自从10月下旬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突击完成农产品收购调运任务的紧急指示”后,在11月上旬,一个群众性的收购运动就在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蓬勃展开,不少省、区投入运动的达数百万人,形成了空前未有的采摘和交售农产品的热潮,到11月中旬各项农产品的收购量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这一旬平均日收粮食近二十亿斤,棉花六十多万担,收购数量成直线上升。下旬以来运动则逐渐向深入、扎实的方向发展,不少地区不但注意收购进度,而且注意核实数字、办清手续、保证质量。黑龙江、湖北、湖南、山东、河南等省最近都自上而下地对农产品收购工作展开了检查。河南省在对粮食、棉花的检查中,采取了边查、边整、边集运的方法,通过检查发现质量上有问题,立即进行翻晒处理,同时进行过秤、验收、核实数字;有的地方把核实数字和短途运输相结合,一面过秤,一面运走。现在这个省已有三十七个县、市在普查的同时,完成了粮食集运任务。浙江省财贸领导部门要求全省入仓粮食一定要做到检验、过磅、作价和分仓保管,没有经过这些手续的,不能算入库;同时要求各县抓紧晴天组织脱粒晒粮,保证粮质符合标准。目前这个省的不少县已掀起脱粒晒粮高潮。
农产品的加工、调运工作,11月上、中旬进展比较迟缓,成为两个最薄弱的环节,下旬以来进度已开始加快。下旬平均每天加工籽棉三十二点八万担,比中旬增加一倍多。部分地区开始加强了对籽棉的运输,并且在棉花加工厂中开展了技术革新,使加工效率大大提高。农产品的调运工作由于铁路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11月下旬也进一步好转。粮食下旬的调运数量比中旬增加21%,棉花增加45%,生猪增加18%。由于调运情况的好转,部分城市的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供应情况比10月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当前农产品收购、加工、调运等方面应该继续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今天对本社记者说,当前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应该继续彻底执行经常收购与突击收购相结合的原则;在多收、快收、收好、收足的同时,要努力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质量合格、数字确实。目前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收购任务的地区,应当进行一次大检查、大清理、大结账;没有完成任务的地区,也要在进行收购工作的同时注意这些问题,并且要加强对这些工作的领导,和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
负责人说,在收购工作中还应该注意正确处理国家同人民公社的关系,对于国家和人民公社的需要,应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凡是按照国家规定留给人民公社的部分都应当留给人民公社;凡是应该由国家收购起来的部分,都应该由国家收购起来。粮食应该按照国家的征购任务保证完成,在完成了国家收购计划以后,如果人民公社继续要求出售,国家应该满足公社出售的要求,但是也要注意不要买过头粮。经济作物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留给人民公社的部分以外,国家需要掌握的部分都应该由国家收购起来。
在物资调运方面,国务院有关方面负责人特别要求各地做好12月10日左右的商业物资突击运输工作。他要求各地迅速组织力量把需要运输的物资集中到铁路沿线,要使货等车,不要让车等货。但是对于鲜活商品要做到及时调运,因为这类物资易死、易伤、易腐、易烂,在车站上积存时间不宜过久,因此对于这类商品的组织工作要特别细致,商业部门和铁道部门要加强协作,努力做到随到随运,既不使车等货,也不要让货等车。对于暂时不能运走的鲜活商品,要加强饲养、保管工作,可能减少死亡和损失。
负责人最后说,虽然11月份全国农产品收购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和全年任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农产品收购运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秋收已基本结束,冬修水利工程还只在部分地区动工,各地抓紧这个空隙,在“以钢为纲”的原则下,力争在12月内基本上完成今年农产品的收购任务,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能的。应该看到国家如果不能及时地完成农产品收购计划,就必然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出口和城市、工矿区的物资供应,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民公社社员的收入和公社的资金积累。因此各地必须在11月份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既要鼓足干劲,又要踏踏实实,为完成全年农产品的收购任务而奋斗。


第3版()
专栏:

多方面解决冬季取暖问题
山东群众拾柴草砌新炕制棉衣准备过冬忙
本报讯 山东省各级党组织根据省委指示,在安排社员生活中,第一书记亲自动手,发动群众,想出多种办法,解决了农民冬季取暖问题。现在部分地区已经使所有的敬老院、托儿所、产妇院和社员各户可以暖暖和和的度过寒冬了。广大群众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干劲倍增,冬季生产运动益形高涨。
这个省的群众,冬天历来有睡热炕或利用火炉取暖的习惯。但是很多地方拆去了土炕,作为小麦底肥;有些木床也改作了简易木轨道;准备垒炕的土坯,一部分又用去修建土高炉。同时,由于生产紧张,很多社员的棉衣棉被棉鞋还未全准备好。因此,入冬以后,取暖已成为广大群众很关心的问题。中共山东省委曾多次通过会议和下达指示,强调党委第一书记亲自动手,把冬季取暖当成一项重要工作突击解决。各地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曾遇到过一些困难,如柴草不足,缺少炕坯等等,有些干部也因此产生过畏难情绪。但是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领导重视,书记动手,充分发动群众,一切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现在聊城专区的大部分县和济宁、临沂、菏泽、昌潍等地区的党委书记,普遍深入访问,召开座谈会、辩论会,发动群众献策献计,大家一齐动手。结果找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基本上达到了户户有暖铺、家家有柴烧、人人有棉衣。这些办法:一是组织广大社员拾草拾柴,打扫树叶。平原县的劳动大军实行下地带筐子,回来带杂草碎柴,全县一天就拾三百万斤。这县红旗公社第三营花园村的敬老院、幼儿园已拾到一万五千斤碎草,现在他们已经睡上暖和的热炕。聊城专区光树叶拾到一亿多斤。二是组织专门制坯队,帮助社员垒炕或修理旧炕。莒县群星公社已垒新炕和修旧炕七千多盘。爱国公社用拆旧墙和打土坯办法,解决社员的睡炕问题。三是结合公共食堂、各种副业及炼铁等解决社员的取暖问题。邹平县好生公社四千多户,每户设立小炉,既烧热炕又能熏肥。莒县爱国公社将一万多头猪的饲料,分到社员家中温煮,把制粉房交给社员借以取暖。济宁地区的食堂里,修起大火炕,社员吃饭取暖问题也得到解决。四是采用多种办法解决缺柴缺煤的困难。很多地方正在制人造煤代替好煤生火炉。历城县东郊公社用九十斤湾泥、一斤盐、十斤麦糠混合制成煤球,顶好煤用,可以全部解决取暖问题。聊城专区各县赶制大批磁汤壶,还有些地方挖了半阴半阳的地下温室,这些都能解决不少问题。五是各公社在分配中,精打细算,将多余的柴草,分给群众取暖。六是大力解决社员的棉衣问题。办法是晚上一般不让妇女下地,腾出力量做些针线。同时还集中大批缝纫机,昼夜为群众加工赶制棉衣、棉被。平原县突击半月已为群众赶做了十五万套新棉衣。聊城专区各县,平均每人已做起一套棉衣、棉鞋。有些困难户、老人、病人、多子女者,公社都给予棉絮、棉布,加以照顾。
依靠群众力量从多方面来解决过冬问题之后,群众劳动效率显著提高。聊城专区很多县的冬闲地已经翻完,小麦已普遍浇了一遍水,追了一次肥。 (胡雷)(附图片)
陕西临潼县华清人民公社胡王村食堂在饭厅里修了热炕,让老大娘和小孩在炕上吃饭。老大娘夸奖食堂真是温暖如家。 新华社记者
姜国宪摄


第3版()
专栏:

加强茶园管理 争取更大丰收
农业部向各省、区、市发出通知
本报讯 农业部在11月下旬向各省、区、市发出了关于加强今年冬季茶园管理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首先指出:今年的茶叶生产,取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全年预计产量将达到三百万担以上,比1957年增产35%左右,并出现了不少亩产干茶一千到三千斤以上的高额丰产卫星。茶园扩大面积到年底预计可完成四百余万亩,超过了以往八年增加的总和。
通知接着说:茶叶生产虽然有了巨大成绩,但还没有过关,没有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距离国内、国外需要还很远。为了争取明年的产量继续跃进,就必须从今年冬季起作好茶园的管理工作。
通知指出今冬管理工作的五个内容:一、抓紧今冬茶园管理。冬季要深耕,施足基肥,为明春茶树健壮生长,取得春茶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要求所有茶园都作到深耕一次,施基肥一次。
二、要普遍作好今年茶树防冻工作。去冬今春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注意茶树防冻是保证春茶增产的重要关键。去年浙江省冬季茶园防冻面积达到二十四万亩,占应防面积的70%以上。该省今年取得茶叶丰收与作好防冻、免得茶树遭受寒害是有重大关系的。对幼龄茶树,更应特别注意保护其安全过冬。
三、作好茶籽的采收和新茶园的垦辟种植。根据各地区的反映,今年茶籽生长好数量多,是获得丰收的一年,应及早发动群众安排好劳力,适时进行采收,尽量作到收好,收净,争取颗粒还家。
四、大搞工具革新和技术革命。明年在茶叶战线上要掀起一个以工具革新和推广双手采茶为中心的技术革命。今年各地创造和推广了不少各种制茶工具,对提高茶叶品质节省劳力显示出巨大作用。安徽省由于制茶工具的推广,春茶一季就节省劳动日一百三十多万个。工具的推广和采茶技术的革新,可以解决农茶生产上劳力不足的矛盾。如果明年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制茶,全部采用双手采茶,全国就可节省采制劳动日一万万个以上。
五、今年许多地区茶叶增产一倍至二倍,许多人民公社获得了高产卫星,总结和推广这些先进经验是关系明年茶叶生产过关的大事情。各地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这一工作。


第3版()
专栏:

便利社员及时添置棉衣
信阳专区半数公社提前发放工资
本报讯 河南省信阳专区一百六十一个人民公社,有八十七个公社在10月份提前发放了两个或三个月的工资,解决了社员过冬棉衣、棉被的添置问题,受到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其余七十四个公社也都能按月发放工资。新蔡县十里铺乡火星人民公社在10月1日提前发放了10、11两个月的工资后,全社社员新买了一万双鞋,有二万五千人做了新衣。过去有八十四户一百二十多个社员比较贫苦,年年过冬都穿得破破烂烂,今年在领到工资后,每人都添了一套厚厚的新棉衣。信阳县红旗人民公社由于今年棉花等经济作物丰收,总收入中除了各项扣除和社员分配的以外,还有大量结余,社里除提前发放两个月工资外,还从结余中支出一笔钱买布发给社员,全社四万九千多个社员,一个月来就新添棉衣三万一千四百八十三件,新添棉被一百四十八床,十个幸福院里的老人,人人都穿上了新做的棉衣。汝南县全县十一个基层人民公社,在10月份也提前发了两个月工资,全县据不完全统计,社员新添棉衣三十一万七千多件,添一面新的棉衣五十四万多件,幼儿园、托儿所、幸福院也新做了几千件棉衣。
信阳专区一百六十一个人民公社都能按时发放工资,主要是开展了多种经济生产的结果。很多社的工资的来源,都是从多种经济的商品生产收入中开支的。汝南县从10月份开始,全县十一个基层社一百多万元的社员工资,可以不依赖农业收入,完全从多种经济收入中付出。王岗人民公社10月份光棉花、红薯两项加工的收入就有二十多万元,够全社发三个多月的工资。红光人民公社11月份发展淀粉、砖瓦、牲畜等三十多种副业生产后,预计一个月可收入三十三万多元,也可以连续发放三个月工资。
(方徨)


第3版()
专栏:

顺江公社万人采宝
本报讯 四川内江县顺江人民公社组织万人“采宝队”,把过去被忽视的小宗土特产品收集起来。全社在五天内,收集的产品价值二十五万元,足够这个社两个月的工资支出。
顺江公社地处丘陵区,除盛产粮食、甘蔗、油料外,还出产药材、黄麻、零星水果、桐子、棕片和芦苇、青杠子等三十多种小宗土特产品。这些产品过去都是社员们的副业收入来源。今年由于忙于农业生产,加上部分干部和群众认为小宗土特产品“油水不大,采摘麻烦”,因而在秋收中一度忽视了采摘工作。公社党委经过调查研究以后,召开了各支队和大队干部会议,指出这些东西积少成多,数量很可观,花的劳动力也不多,教育干部不要轻视。会议决定在不妨碍主要生产任务的原则下,抽调妇女和半劳力组成了共有一万八千人参加的采宝队。为了配合采宝,场镇商业部门也动员起来,组织了一百多个职工,从早到晚,随到随收,及时入仓。
收集小宗土特产品的工作刚刚开始不久,就证明这些零星产品并不是“没有搞头”。头三天采集的产品就值十七万元,相当于全社两千亩甘蔗的收益。


第3版()
专栏:

油水不小
刘范
今年许多地区在秋收之后开展了“二次秋收”运动,大量遗漏在田野上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都被收拾回来了。美中不足的是,各地在打扫“秋收战场”时,普遍忽略了一个角落:许许多多家生的或是野生的小土特产如棕片、芦苇、马儿杆、青杠子等物品,现今仍然留在地边、坟角、荒坡、河畔。许多地方商业部门也已经提出,今年秋后小宗土特产品的上市量比往年减少了很多,要求迅速改变这种情况。
过去,收获这些小宗土特产品是农民家庭副业的一项重要收入。成立公社以后,这些产品大都归社所有了。但是,部分社干部对此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零星、分散,都是些“鸡毛蒜皮”“油水不大”,不值得花力量去搞。因此,其他任务一来,他们就把小宗土特产品的收获工作丢开不顾了。
这种重大宗、轻小宗的思想显然是不对的。本来,大和小只是相对的说法。芦苇、棕片与粮食、棉花相比自然是小宗,但是,如果把全国各地这类产品全部收集起来,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谓积少成多,由小变大,正是这个道理。四川省内江县顺江人民公社在五天中收集的小宗土特产品,价值二十五万元,这个数字还算小吗?据内江专区商业部门估计,全区抓一下小宗土特产的收获,至少可取得二千多万元。为什么不把这些只费举手之劳即能换得大量现金的东西收起来呢?再说,小宗土特产品在人民经济生活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产品是医药、副食甚至是工业的不可缺少的原料。花一些力量去收获它们,能说不划算吗?
看来,各地人民公社很有必要像顺江社一样,在秋收结尾时补上这一课,把老人、儿童、妇女组织起来,突击几天,把秋收战场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小宗土特产品通通收回来。


第3版()
专栏:

闽侯雪柑大丰收
本报讯 福建闽侯县城门人民公社杜园大队,在一块一点○六亩的柑园里,采收四万三千七百一十八斤雪柑,平均亩产四万一千二百四十三斤十两,比去年增产三点二倍。柑子的质量也很好,色润汁多又清甜,95%达到出口标准。
杜园大队这块雪柑园共种柑子四十四株,是七十三岁老农杨兆栋在二十三年前一手栽种培育的,目前正是生长旺期,树高二丈余,枝叶茂密,复盖直径有一丈多,每株结果多的达二千二百多粒,一般的也有二千粒左右,有的像柚子大小,累累果实把树枝都压得低垂下来。


第3版()
专栏:

勤劳公社食堂用粮吃菜有计划
本报讯 云南省富民县勤劳人民公社,规定每月由公社财粮部按照标准把粮食统一拨给食堂,改变过去吃了再算的混乱现象。按照逐步改善社员食物营养的原则,并规定了各个食堂主粮搭配杂粮,和按人口比例种植蔬菜、建立生猪饲养场。
根据计划,公社把今年收获的部分红薯,和完成国家统购任务后留下的二十万斤黄豆都给了食堂。各个食堂也按照计划,按七十个人种一亩菜地的比例,开垦了菜地,种了八千亩菜籽。另外,根据计划每十个人养一头猪的要求,现在养了二千多头,还准备养六万多只鸡和成立一些腌菜房。这样,明年一年可以保证每人每天平均吃到二斤蔬菜,比现在增加三倍;植物油也有增加,一年中可以供给社员数十斤肉。从今年12月份起,每顿一菜一汤增加到二菜一汤,一个月吃三次肉。


第3版()
专栏:

淮北之花
——曙光一社发展农副业生产改变了面貌
本报记者 石正章 陈立言
过去的淮北平原是个多灾的苦地方,涡阳县曙光一社又是这个苦地方当中最苦的地方。这里地洼土质坏,“三场大雨淹到庄,十天不雨干到湖”,而且“周围到处是碱荒,种上庄稼它不长”。这地方,由于解放后一贯实行了既重视农业又重视副业的方针,社员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今天已彻底改变了穷困面貌,而被人们称颂为“淮北一枝花”了!
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粮满仓,鱼成塘;猪羊满圈,牛马成群拴树上;一年四季不断水果,鸡鸭鱼肉家中常。”
不要以为这首民谣是曙光一社社员在歌唱美好的未来,他们歌颂的就是今天。请看看他们今年农副业生产的成绩吧!每人平均有二千八百斤粮食,二头猪,零点九头羊,九只鸡,十斤蛋,三百一十六斤鱼,近三百斤水果。每户还有十六只鸭,每两户就有一头牛或马等大耕畜。此外这个社还生产了一万多斤蚕茧,养了一百多箱蜜蜂,六百多只兔子,栽了很多菱角、藕等等。这里一千零六户人家,家家都有节余,十家有七、八家在信用社里存了钱。
雪球越滚越大
抓副业生产、抓商品生产,好处有多大?曙光一社的社员们感受最深。他们都说,搞副业战胜了灾荒,支援了农业,改善了生活,巩固和发展了合作组织。说来话长:八年前,这里发生了大水灾,农民们凭借国家的救济粮款,组织起来搞副业,成立了打鱼组、打油组、磨粉组、打柴组,开始只图糊口活命。但到1951年麦收后,问题就不断发生了。一些富裕的农民几乎每年都提出“副业不经啃”的谬论,企图分掉副业的资金,好拆伙单干。当时党的组织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一面说服教育群众,一面坚持依靠已有的副业资产,以“滚雪球”的办法,不断扩大副业。结果搞副业创造的公共积累越来越多,富裕农民想散伙,但又越来越舍不得越来越大的公共财产。于是互助组巩固了下来,到1953年就办了初级社,1955年又转了高级社。随着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副业生产也一年比一年扩大,到今年8月份成立人民公社以前,光是头八个月的副业和工业产值就有五十六万多元。
有力支援工农业
曙光一社副业生产发展壮大的事实,不但证明副业是“经啃”的,而且它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这里有一半的土地是孬地,由于大量养猪积肥,把砂礓地也改良好了。他们每年都从副业中抽出钱来支援农业,仅仅在今年头八个月就抽出副业资金十四万元,购买了拖拉机、抽水机、农用药械、化肥及耕牛、大车、小农具等等,保证了今年的农业大丰收。农民们都说:副业是“小银行”,有了副业,发展农业就不愁没有本钱。在这里,农业和副业已拧成一根绳,相互不断促进。他们用农产品制成了粉丝、酒、醋、豆腐等多种商品,又用渣和叶、秆、茎等发展了饲养业。
从少到多
曙光一社的副业生产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也是不断和保守思想进行斗争的结果。1950年,这里除了养很少的牛、猪、羊、鸡以外,其他副业生产都是空白。1956年提出以养猪为骨干的“八养”(养猪、牛、羊、蚕、鱼、家禽、兔、蜂)“十根”(栽桑树、果树、芦苇、荆条、柳条、蒲草、藕、菱、黄花菜、蓖麻子)计划时,就曾遭到各种保守思想的抵抗。如养鱼,保守派说:“淮北泥土碱性大,养不活”;烧砖瓦,又说“淮北土孬烧不成”;种湖桑,又说“江南树淮北栽不活”……。党组织为了用事实克服各种保守思想,就选择了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样样都先搞典型试验,成功后就开现场会,叫不相信的人去看。结果这里过去从来不养鱼,现在也办起了养鱼场。今年光是出售给外社的鱼苗就值三万元;这社过去从来不烧砖瓦,现在也办起了窑厂;江南的湖桑在淮北长得旺盛,江南的鸭子也在淮北的河网里游泳了。最近他们还打破常规,在冬天养蚕,已获得成功;在冬天孵鸡,也孵出了六万多只,而且比夏天孵的鸡成活率高。
现在曙光一社已和周围二万多户农民并成了纪伦寨人民公社,公社党委已决定继承曙光一社既重视农业又重视副业的优良传统,在大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安排了今冬明春的副业生产,决定发挥人民公社更有利的条件,使农民更加富裕。


第3版()
专栏:

安国县全面改革炊事工具
河北省安国县在搞好人民生活,整顿农村公共食堂的工作中,首先对食堂炊事工具进行了全面大改革。经过几天的大突击,已创制和推广了简易吹风机、切菜机、擦丝机、和面机、制面食机、杠杆笼屉等炊事工具一万七千一百八十三件。
安国县委根据省地委关于搞好群众生活、办好食堂的指示,对农村食堂进行了调查研究。当时全县食堂有一万五千多名身体比较壮实的炊事员,但是由于炊事工具落后,还是忙不过来,不仅饭菜花样少,还往往不能按时开饭。因此,群众都有意见。炊事员们也反映:一天累到晚,还不能叫大家吃好饭。县委摸清这个问题后,决定发动群众,大搞炊事工具改革。
具体做法是书记挂帅,层层包干,各乡成立食堂炊事工具改革指挥部,生产队设有指导小组。为了取得经验,全面推广,县委首先在庞各庄乡火箭社路景大队搞试点。在这个队发动群众搞出了一套样板后,就立即召开乡党委书记、大队总支书记、食堂管理员、炊事员、铁匠、木匠五百多人参加的食堂炊事工具改革跃进誓师现场大会。会上交流了经验,传授了技术,分配了任务,研究了措施。不久很多公社就开展了炊事工具的改革和推广工作。在这个工作中,县乡党委又着重抓住了以下几个关键:(一)充分发动群众,就地取材,简单易举,行之有效,逐步提高;(二)抓先进,破保守,对认为炊事工具不能大改革的保守思想进行了辩论;(三)组织炊事员、管理员和有技术经验的社员、铁木工分工协作,共同改革;(四)组织大检查,总结经验。由于抓住了以上几个关键,食堂工作得到很大改进,饭菜花样翻新,开饭准时,社员十分满意。
(保定地委工具改革办公室)(附图片)
输水管
可用竹管、缸管、瓦管或旧水车管子做输水管,但管道的入水口要高于出水口。
杠杆笼屉
把杠杆用绳子吊在房梁上,成秤形。使用时一压杠杆,就可使笼屉上升下落。
和面机
木架中心有一木制立轴,轴上端安齿轮(可利用旧水车轮),下端安棱形木板,木板下边安搅拌棍。用时,将面盆放在搅面轮下边,手摇摇把,搅匀后,再用手稍加工即成。简易木制吹风机


第3版()
专栏:编后

一件大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曾经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如果把这句话解释成没有起码的条件,就不能做成某项事情,当然还是正确的;如果真的用在做饭这件事情上,在我国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了。我国在今年的农业大丰收以后,“米”已是可以“放开肚皮”吃了。现在的问题是“巧妇”如何把“米”做成更香更好的饭食问题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是我国一句古话。这句话用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食堂的工作上特别恰当。在我国农村公共食堂里,“米”的问题已经根本解决了,问题是怎样“利其器”把饭做得又快又好。不要把“利其器”的炊事工具改革看成是小事情——这事情大得很。全国农村实现公共食堂化以后,如何把五亿农民的吃饭问题办好是个大问题;如何把约一千万炊事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是个大问题。如果我们改革工具把炊事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不仅可以把人们的伙食办得更好,也可以腾出五百万人参加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本报发表了一些改革炊事工具的报道,希望所有的公共食堂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第3版()
专栏:

山东省阳谷县石门宋人民公社是阳谷县饲养生猪的旗帜,他们的生猪头数达到二十三万多头,平均每人五头。这是他们新建成的标准猪圈。这个社现有三十五头体重千斤以上的大猪;图中这头被称为“猪王”的肥猪已有一千七百四十五斤重。
新华社记者 孙静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