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江西水利工地大搞工具改革
工效成倍增长工程进度大为加快
湖南醴陵王仙公社在改革工具中边检查边改进边推广
本报南昌4日电 一个解决工具落后、劳力紧张的工具改革运动,正在江西省已经开工的五千七百多个水利工地上热烈展开。目前全省一百二十七万水利建设大军,干劲冲天,斗志昂扬,奇迹不断,捷报频传。据全省四十三个县统计,截至本月1日,已经制造和推广的半机械化水利工具有四十万零二千三百五十多件,从而使工效迅速提高。全省去年每人平均工效是一点六公方,今年达到四公方,提高一倍半;去年万亩以上的水利工程每座平均施工时间为一百天建成,今年已经建成六座万亩以上的水利工程,施工时间平均只用了三十天。
随着全省兴修水利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滚珠轴承为中心的运输工具改革运动也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宜春县飞剑潭水库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共仿制、创制、改良各种先进工具有二十六种,达三千三百二十六件,基本上实现了先进工具化。他们制造的土火车在工地上大显威风,陡坡、平路、长短距离畅行无阻。使用它,每人运土工效比过去肩挑提高五十倍以上。张岭水库工地推行了牛拉列车的办法,运土效率由原来每人每天二方半提高到九百九十二方。现在全省万亩以上的大型水利工程工地上,运土、送土,一般都采用了“三车”:牛拉列车、双人手推车、土火车,消灭了肩挑;打土也用滚轮压土器、脚踏自动压土夯、双轮手拦自动推进打堰器。因此广大民工们逐渐地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八一、七里红、飞剑颍、红旗、张岭、苏山等许多大型水库工地上,空中的“飞机”,地上的“火车”,水上的“军舰”,南来北往,络绎不绝。民工们形容他们的劳动情景时说:“天上飞,地面推,干起活来并不累,工效提高五六倍”,“空中运土机,飞行高空中,来回运趟土,只要几秒钟”。
江西省在大规模的突修水利运动中,所以能实现半机械化施工,是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及时总结群众的创造,通过现场会议普遍传授技术的结果。各级党委对于大闹工具改革非常重视,各地一开始就抓住了“学习先进技术,改革工具,改进劳动组织,提高工效”这个中心环节。中共南昌地委在11月中旬召开了有全区各县代表参加的现场会议,总结与推广了先进工地的经验,随后全区很快就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高工效运动,半个月时间推广先进工具二十五万多件。
工地工厂化是施工半机械化和解决器材问题的基础,因此,很多工地在大闹工具改革中,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就地创办了木工、铁工、泥工、炸药、水泥等五个工厂。全省已办水泥厂四百五十座,日产水泥千吨,基本上可以自力更生。为了解决铁工、木工技术人员缺乏问题,全省各地都采取老手带新手,师傅带徒弟;召开现场训练班,水库练兵、参观示范,以工地为学校,以工程为教材;发动有关学校师生前来支援,把技术迅速地传授给群众掌握等办法进行培养。截至目前为止,全省共培养技术工人五万四千多名。正因为这样,大大地加快了全省水利建设的速度。 (张自忠)
本报讯 湖南省醴陵县王仙人民公社采取边检查、边改进、边推广的办法,扭转了过去在改良工具上发明创造多,推广使用少的局面,基本上做到试制一件、鉴定一件、推广一件。由于改进了推广工具的办法,克服了这个社工农业大跃进中劳力不足的困难,使全社各项生产都在全县领先,在最近两个来月中,连获县里奖给的二十四面红旗。
这个公社是今年9月由四个小乡、七十一个农业社合并建成的。今年4月间,轰轰烈烈大搞工具改革以来,全公社发明创造的八十四种、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六件工具,对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劳力不足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公社化后,由于生产组织和干部的变动,一度出现没有专人领导工具改革,以致使轰动一时的工具改革运动处于停滞的状态。10月初,社党委会研究第四季度的工作时,发现缺少二百五十多万个工无法解决,特别是紧张的秋收秋种的10月份,所缺的工数就占第四季度缺的工数总数的56%。社党委会认为,出路还是在于大搞工具改革。便决定10月上旬在全社范围开展一个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秋收秋种准备工作的大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全社四千五百多部土车,有三千二百五十部没用;七十一处空中运输索道,也有五十七处停了下来。
党委会分析了工具推广多、使用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专人负责领导。根据检查:全社十四个生产大队和八十二个小队中,有八个大队、四十六个小队没有专人领导这一工作。其次,部分工具的规格和质量不合标准,使用起来容易损坏。据检查,没有使用的工具中,质量不好的占40%。再次,许多技术性强的工具,农民不会使用也不习惯使用。社党委会分析研究这一情况后,决定首先召开社、大队、生产队的三级干部会议,将全社的劳动力账摆了出来,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走工具改革的道路,才能使工农业生产振翅高飞,进一步鼓舞了大家搞工具改革的劲头。
会后,社党委会成立了工具改革委员会,由一个副书记专门负责领导,全社十四个大队也成立了工具改革小组,由大队的总支副书记负责领导。全社由铁、木、篾匠组成的四个联合工厂马上也组成了十四个修理小组,突击修理不合规格和质量不好的农具。五天内,就把六千五百四十件不合规格的农具的修理任务完成了。全社八千二百多套滚珠轴承,原有40%不合规格,现已修好并全部使用起来。为了保证今后所制造的农具都合乎规格和质量标准,厂里除了加强工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外,还建立了产品鉴定的制度。
会后,该社又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广泛传授使用技术。所采用的办法,一般是先由公社训练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然后由他们带头搞试验田,作出“榜样”。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克服潜伏在社员思想中的保守思想,也能很快把使用技术传授给社员。比如在深耕的时候,有些社员对绳索牵引机和深耕犁的技术难于掌握,深耕犁由于使用不得法,经常被弄坏。司徒大队的队长在社里现场参观后,学会了使用绳索牵引机的技术,在带头使用成功以后,马上召开了全大队的现场会,使四百多人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全大队随着就实现了绳索牵引机和深耕犁化。
全社经过十五次的现场会和短期训练后,使全社绝大部分社员成为使用新工具的“多面手”,全社原来摆着未用的八十四种、一万二千七百五十六件新式工具;现在全部使用起来了。由于发明创造的工具能得到推广使用,更进一步激发了社员研究、发明新工具的热情,全社发明创造和仿制的新工具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社现在已有一百九十九种、二万九千九百八十五件新式工具,并且基本上做到了样样推广,件件使用。由于工具改革的蓬勃开展,全社的抢收晚稻较原计划提前三天完成,全社一万七千亩深耕任务也全部完成了。
最近,醴陵县委在该社召开了工具改革现场会,决定将该社工具改革中的发明、创造、推广、使用四结合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刘耀黎)(附图片)
广东澄海县澄海人民公社,最近在全面深翻和改良土壤中,把原来高低不平的沙堆、荒冢综合整理为一片平整美观的农田。
新华社记者 郭伟祺摄


第3版()
专栏:

利用沼气 推广人造煤
新的燃料新的动力
本报讯 安徽省阜阳县广泛地发动群众,大搞人造沼气和收集沟塘自然沼气,实现了初步沼气化。全县日产沼气量已达到三十到五十万立方公尺。全县人民除在日常生活当中利用沼气点灯、烧水、煮饭之外,医院、工厂还利用了沼气代替酒精、汽油等燃料。仅医院和卫生机构用沼气煮针消毒的就有一百七十二处。同时,该县还建立了六个沼气动力站(其中有发电站三处),利用沼气直接作动力或发电,进行抽水、磨面、切片、锯木、生产轴承和其它工具。另外,还有六个用沼气发电放映电影的电影队和两个广播站。这个县由于实现了初步沼气化,大大缓和了农村中燃料的不足。
最近,阜阳县在利用沼气解决燃料问题当中,又找到了一个制造人造煤的办法。这个县口孜乡群众在开发利用沟塘自然沼气中,看到沟塘里能出沼气作燃料,他们就用沟塘泥混合麦糠(谷壳、锯木屑、碎藁秆等均可)及少量食盐,创造人造煤,结果成功了。这种人造煤(当地又叫沼气煤)一般混合比例为塘泥90%,麦糠9%,食盐1%。这样的人造煤每百斤能顶六十五到八十斤煤,无烟,灰渣还可作肥料。这种人造煤创造成功后,立即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阜阳县很快就建立了三千六百一十二个人造煤厂,形成了大搞人造煤的高潮。同时,阜阳专区其它各县也都在普遍推广。目前阜阳全县一百一十八万人口中,已有九十四万人(约占80%)广泛利用了沼气和人造煤作燃料。
11月8日至13日,农业部在安徽省阜阳县召开了全国沼气现场会议,号召全国各地迅速推广阜阳等地大搞沼气和人造煤的经验,以解决当前农村中煤、油、柴等燃料不足和一部分农村的动力问题。
会议还要求各地在今冬明春普遍推广人造煤。(附图片)
安徽阜阳城关镇居民在船上用竹竿拌动,污泥中的沼气就可上升入预置的活动盖里 新华社记者 张文礼摄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食堂用上了人造煤
四川江北县滩口公社桂花生产队的食堂要供给一千多人的伙食;又要供给一千多头猪的饲料。每天要烧五千多斤煤炭,花三十多元的现金还不算,最恼火的是每天要调五十个劳力去二十多里以外的煤厂去挑炭。
桂花第一食堂的炊事员李加兴日夜都在为这件事心焦,他忽然想到:“烧‘土熏肥’不就是用泥巴混和杂乱的干草和草皮、谷桩一起烧的吗?燃得很好呀!又熬火,这办法大概不错。”李加兴用二百斤肥泥巴、二十斤到二十五斤谷壳、一斤盐、十斤锯木屑拌匀后加水,做成扁圆形的煤球,晾干水气、再用太阳晒干或放在灶坑内烘干后就可烧了。他们又用了另一种配料法:一百斤肥泥、二十斤牛粪、十斤干草(铡成细节)、三斤煤炭细沫(做法相同)。这些人造煤放在煤炭灶内很快就引燃了,火力同煤炭差不多,四个一斤重的人造煤球,燃了二十一分钟,大家拍手赞好,从此就全面推开了。不但每天节约了几十元现金开支,而且大大的节约了劳力。
滩口公社桂花大队 高心模


第3版()
专栏:

从一起吃饭谈起
曾志
听到陕西省商县各人民公社取消干部灶,干部和社员一起在公共食堂吃饭的消息后,就记起“在毛主席周围”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1947年8月,党中央和毛主席转移到了陕北葭县。葭县是个地瘠民贫的地方,群众生活很苦,一般穷苦农民都吃“千千饭”(一种用黑豆加上瓜菜或野菜和少量小米煮成的稀饭),毛主席要管理员也给他做这种饭吃。管理员不肯,毛主席就对他说:“这里的老乡们生活这么苦,粮食又少,我们机关部队人又这么多,我为什么要那样特别呢?一定要给我做‘千千饭’!”
这个故事虽很简单,却发人深省,特别是“我为什么要那样特别呢?”一句话,更道出了我们领导和群众的关系。
我们的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不像旧社会那样是敌对的,领导者是剥削者压迫者,群众是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两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我们的社会里,领导是不可少的,但是,群众是一个普通劳动者,领导者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他们除了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之外,又有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另一个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除了在工作上应该以领导者姿态出现——布置工作、检查工作外,其他都是平等的。正因为有着这样两种关系,又因为旧社会的影响,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容易模糊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所以,许多领导者,总是想了各种办法,消除自己和群众之间的隔阂。特别是在整风以后,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处处注意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基层干部更是做到了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商县各人民公社干部和群众一起在食堂吃饭,正是反映了这种关系。
许多干部所以能够经常了解群众意见,群众敢于向干部提出意见,就因为干部能够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相反,有许多干部所以不了解群众的意见,群众也不愿向干部提出自己意见,也就因为干部不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
在还没有具备普通劳动者的思想作风的时候,在工作中、生活中,处处不能以平等待人。以干部和群众一起吃饭这个问题来说,明明好处很多,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但是有些人迟迟不愿取消干部灶,迟迟不敢到食堂去吃饭。
干部和群众一起在食堂吃饭,看来是个小事情,但却是个大问题,愿还没有和群众一起在食堂吃饭的人,三思之!


第3版()
专栏:

山区也能大搞耕地园田化
沁县精细整理基本农田
本报太原4日电 山西省沁县人民大搞“基本农田”建设——园田化,为实现明年农业更大跃进积极创造条件。
目前,全县各人民公社投入此项活动的劳动大军已达十五万多人。他们在完成大面积深耕地的同时,结合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分层施肥、消灭病虫害,已使五万二千多亩耕地改变旧面貌,出现了深翻三尺、地平如镜、划畦为垅、自流灌溉的新景象。今年冬季全县大搞园田化群众运动,是在推行少种、高产、多收“基本农田”制度的基础上开展的。中共沁县县委做出了大搞园田化的决定,要求把四十万亩基本农田做到深翻三尺、起高垫低、地面平整、土壤碎细、自流灌溉,普遍实现园田化。
县委提出园田化的规划后,发动干部和群众展开了大鸣大放大辩论,辨明了少种能不能多收?每人一亩园田化的土地行不行?能不能保证深耕、平整土地、积肥三丰收等问题。与此同时,还组织群众参观了在园田化的土地上生产的小麦。从而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全县十五万多个劳力,除钢铁、水利建设等四条战线上的八万多个劳力外,所余七万多个劳力,并加上所有能参加劳动的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八万人,共有十五万二千人都投入大搞园田化的运动中。实现园田化运动中,各地普遍用搞样板田、召开现场会议的形式,向十几万人传授技术。通过红旗竞赛运动,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移山填海、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各公社还建立了验收和档案制度,保证园田化规格。


第3版()
专栏:

宁夏积极准备实行基本农田制
据新华社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准备实行基本农田制。自治区地广、人稀、劳力少,在耕作上多年来一直是“广种薄收”。近年来粮食产量虽然逐年上升,可是亩产量仍然不高。为了彻底改变这种面貌,中共宁夏工委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提出要坚决贯彻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并且结合最近的积肥、兴修水利等运动,在总结以往增产经验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用回忆、对比、算细账的方法加以讨论。
各地讨论的情况表明,今年全区亩产千斤以上的高额产量,都是在解放思想、精耕细作的基础上获得的。种高产田的一亩产量相当于“广种薄收”田的十几倍到几十倍。据中宁县红星、星光、利民三个社的调查,亩产二千斤的基本农田,每人可经营三亩,共需工九十九个,可收粮食六千斤;采用“广种薄收”的办法,每人经营十二亩,用工一百二十个,但只收粮食二千一百六十斤。其他各县在讨论中也都算了类似的细账。这样算了以后,群众认为,把基本农田种好,既能高产多收,又能节省劳力。
群众在讨论中认为,要想种好基本农田,达到“少种、高产、多收”的目的,必须坚决贯彻农业“八字宪法”。
目前,全区已有六十万个劳力投入了基本农田的各项建设工作。深翻地已达二百六十万亩;积肥七百五十八亿多斤,制造土化肥一亿四千八百多万斤。南部高原沟壑区的二十五个大、中型水库已经陆续开工,灌区的土壤改良工作也已大规模地展开。


第3版()
专栏:

具体计划 分工分业
莒县爱国公社整顿劳动组织
本报讯 山东莒县爱国人民公社积极改进领导方法,科学地组织使用劳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更加发挥了组织军事化的优越性。
这个社开始实行大兵团作战的时候,因缺乏经验,曾出现窝工、浪费劳力的现象。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因责任不清,影响到生产质量。
社党委研究了这个问题后,认为实行大兵团作战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明确具体的分工,才能指挥灵便,行动一致。为此,他们首先整顿了军事化组织,建立了各种专业队,实行细致的分工分业。全社将整半劳力分成田野团和后勤部两大部分。田野团负责田间操作。下设五个营,营以下是根据田间农活的不同工种和劳力特点,编成各种专业连。连的生产活动在营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团部根据营的计划,统一组织营与营之间的协作。
后勤部主要任务是配合支援田野团作战,负责场、园、养猪积肥、食堂等工作,下设畜牧营,菜园营,积肥营等等。
这样分工分业后,从生产到生活,从政治思想工作到全面协作,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固定专业组织的同时,还建立了固定“作战阵地”专责制。全社共划分了五个耕作责任区,由田野团的五个营分片包干,各营也采取小片包干的办法,定质、定量、定任务、定时间,包给连、排、班。其他如运输营、畜牧营、炊事营等,也都规定出明确的要求。
这个社在组织大兵团作战中,十分注意群众的正常休息。现在社里已规定出男劳力每月有两天的休假、女劳力每月有三天的休假等制度。“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春节也都有假日。这一规定,更加鼓舞了社员的战斗情绪,提高了大兵团作战的效率,劳动出勤率增加了20%,劳动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第3版()
专栏:

适应推广良种需要
许多地区自制种子检验仪器
本报讯 辽宁、山西、黑龙江、山东等省群众大规模地开展自制种子检验仪器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水分测定器,分析天秤等整套仪器,突破了一向以为这些仪器必须由工厂制造或者从国外进口的迷信思想。
辽宁省盖平、开原两县创造土仪器的运动,已取得了重大收获。盖平县爱国农业社创造了油灯发芽箱(见附图),开原县制成的竹制囤用扦样器、竹制袋用扦样器、分样板、卧式发芽箱、木制发芽箱、油电两用种子发芽箱等,已由手工业联合社制造供应。山东德县创造了花生扦样器,解决了缺乏花生扦样器的问题。
山西省定襄县群众充分发扬了大胆创造精神,在铁匠、木匠和种子技术员等的通力合作下,大闹工具革命。该县和平二社是创造土仪器运动中的一面红旗。他们创造了扦样器、分样板、分样器、粮温计、硫酸快速水分测定器、油用种子发芽箱、坑温种子发芽箱等十一种土仪器,只花了二十多元,经过鉴定,完全合乎科学要求。
黑龙江在参观了辽宁省开原、盖平两县种子检验的先进经验以后,提出了“社社建立种子检验室”的口号。经过广大社员的大胆创造和刻苦钻研,大部分社已经建立了种子检验室,并且配备了仪器。该省桦川县幸福社创造了“油、电、坑三用恒温种子发芽箱”、电用水分测定器、千分之一天秤、百分之一天秤,分样板等十多种仪器,节省了开支。幸福社已做到了社有检验室,队有检验组,对全社的种子都进行了田间和室内检验,并建立了出入库、播种前和储藏保管期间的定期检验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种子的质量。
这些省创造土仪器的共同特点是:就地取材,土洋结合,花钱少,办事多,效果好。(附图片)


第3版()
专栏:

娘娘庙公社建立种子库
据辽宁日报消息 辽宁建昌县娘娘庙人民公社全面安排了劳力,组织年老的劳力和体格较弱的妇女精选良种。娘娘庙公社为了选好种子,在第二大队下店屯,搞了个标准化的精选良种试验点,大粒种子做到粒选,小粒种子做到了筛选和风选,除掉了杂色和病虫粒。这个屯还单独建立了种子库,各种种子都挂名标签,妥善保管。这个公社的各作业区也都开展了选种留种工作,建立了种子库九十四个。


第3版()
专栏:

广西贵县精选水稻良种
据广西日报消息 在紧张秋收的同时,贵县抓住了选好水稻良种的工作,组织了二万五千多人投入这一运动。
为了选好良种,保证实现明年粮食增产计划,在运动中,各公社都首先进行全面鉴定良种工作,再组织力量,采取块选、穗选双管齐下以及单割、单打、单晒的有效措施,开展突击选种运动。如西山公社一千二百人参加选种,全社已选种九十一万斤,大墟公社出动五千多人,完成了四百一十万斤的选种任务。
又讯:为了明年农业生产的普遍跃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正在精选本地出产的粳糯稻良种,支援外地。全县共组织骨干社员三万多人,成立专门的选种大军。各族人民都把参加选种留种工作当作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来办,并做到专人选、专人晒、专人管,提出:“不是良种不出村、不过县”的口号。社员们为了保证完成良种外调任务,已收的又新又香的粳糯稻一颗不吃,口粮不足宁愿到贵州、湖南买米吃。目前,已选好的二千七百多万斤良种,正陆续运往外地。


第3版()
专栏:

选好还要藏好
汤原县加强种子保管工作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 汤原县为了保证实现明年农业生产跃进指标,在结合秋收和耕地深翻等工作的同时,开展了选种和种子贮备保管工作。
中共汤原县委在早些时候,根据全县1959年的计划播种面积和实行密植的需要,确定了今年的种子工作任务。预计全县要为明年选留各种作物种子二万七千一百九十九吨。对这些种子的选留要采取棵选、穗选办法,选纯、选足,并采用适当办法保管好。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县委早在10月10日就在汤旺朝鲜族人民公社红旗作业区召开了良种选留和窖藏工作现场会议,随之又召开了五次电话会议,对种子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在现场会议中,发现了部分干部和群众认为多留种子不好选、不好保管;有的人因为过去没保管好,害怕今年还保管不好,等等。现场会议中针对这些思想开展了辩论,并在辩论中介绍了典型经验,参观了窖藏种子的做法,从而解决了这一方面的思想问题。会议开过之后,各人民公社也安排了种子工作,选种工作在全县开展起来。有的人民公社还组织了种子工作检查团。鹤立人民公社亲善作业区一次就出动二百七十多名妇女和男社员,利用一宿和一天半的时间挖了十八个窖,把种子贮藏起来。全县共出动一万三千多人进行选种和挖窖贮种等工作。
经过上述工作,全县明年所需要的各种作物种子到11月16日已选出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三吨,占计划选种数的58.7%,纯度达86%以上,挖种子窖一百一十九个。水稻种子入窖保管,苞米种子已分散由社员保管。


第3版()
专栏:

南雄·赣县 超过对方 帮助对方
竞赛中共同跃进
本报讯 广东省南雄县、江西省赣县在晚造粮食生产竞赛中发扬了共产主义思想,互相学习,互相支援。结果,两个县都摘掉了红土壤地区低产的帽子,晚稻获得了大丰收。南雄县亩产一千五百五十八斤,比去年晚造增产六倍多;赣县亩产一千四百八十斤,比去年晚造增产四倍半。
这两个县在竞赛过程中,双方都对竞赛对手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战略”“战术”。双方互相交换所有上报下达的有关生产的文件。互相派遣“大使”常驻在对方通情报,而且几次组织参观团互相参观,双方都做到让群众知道对方的生产指标和每个时期的生产措施、进度、干劲及庄稼生长情况,并以此为动力发动群众辩论如何超过对手,鼓舞群众前进。
两个县都把竞赛对手当作自己最好的学习榜样,都提出了“借东风,争上游”的口号。两县的“大使”参加对方县委召开的所有有关生产的会议,并跟着对方县委书记或工作组到下面去检查工作。每隔几天,“大使”就把观察到的情况和先进的措施向自己的县委反映。县委一方面把“大使”反映来的重要材料加以研究,采取对策;一方面印发通报给基层的领导,使自上而下经常从竞赛对手借到“东风”。至于参观团起的作用可就更大了。参观团不仅向对手“借东风”,同时也把“东风”带给对手。插秧后,南雄县参观团首先来到赣县,他们见到赣县的禾苗生势比自己的强,是由于领导把重点带全面搞得好,田间管理在排灌方面也有好经验;当时在重点区首先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劳动组织军事化也显示了优越性。他们回去马上发动群众大干特干起来。而当参观团临走的时候,参观团的负责同志——南雄县委书记应主人的邀请向赣县人民作了广播讲演。客人在讲演中声称参观团是来向赣县人民学习的;并且说:你们可千万不要有点儿疏忽,否则我们一定超过你们。这也就大大鼓舞了对手力争上游的决心和干劲。此后,双方参观团的来往也都这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南雄县在田间管理方面先后提出“攻分蘖关”、“攻穗数粒数关”,口号很明确,措施很具体,效果很显著。赣县的参观团观摩回去后,也及时发动群众照着办。赣县的参观团还看见了南雄县搞起许多亩产几十万斤到一百万斤的番薯试验田——“番薯山”(立体种植法),也把这个先进措施带回去实行。南雄县的参观团也还在赣县学习了制造土化肥的先进经验和积肥方面的先进措施。后来,赣县在大力抓钢铁生产时曾一度放松后期田间管理,消灭三类禾的工作做得不够彻底。但当参观团到南雄县回来之后,就打破了群众和干部中原来认为季节已过“禾苗不吃白露肥”的迷信思想,学习对手的追施壮尾肥的做法,迎头赶上去。
这两个县通过竞赛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不论南雄县的参观团来到赣县,或是赣县的参观团来到南雄县,他们到处受到热烈而亲切的欢迎。群众和干部对待竞赛对手的参观,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请求他们检查生产工作和给予指导。因此,参观团在虚心地学习竞赛对手的好东西的同时,见到竞赛对手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也诚恳地提出意见。此外,两个县还从物质上互相支援,赣县以上等的绿肥种子支援南雄县,南雄县也以杀虫效很好的烟梗支援赣县。目前,双方还在协商交换明年早稻、晚稻生产所需的良种。
最近,竞赛告一段落,双方各派代表参加对手的庆丰收大会,再次互送了红旗,并且提出要把竞赛继续下去。 (杨伟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