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企业潜力无穷
四方机车厂职工制出大批土机床
本报青岛4日电 记者毕万兆报道:青岛最大的工厂——现代化的四方机车车辆制造厂依靠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冲破了设备不足的关,在最近十多天造出了五十五种共九十二台土机床土设备。不仅有力地保证了今年生产计划的完成,而且为明年生产更大的跃进打下了基础。
今年,这个厂在人员设备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机车的生产任务比去年要增加57%,客车增加了61%以上。此外还要生产六千吨的冶炼设备和五百余台排灌机械。要完成这个任务,显然是非常艰巨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厂领导上决定自己造机床,增加一批设备。于是便采取土洋结合办法,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搞土机床土设备和各种简易机床的群众运动。
四方机车车辆制造厂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厂。在大搞土机床土设备开始的时候,便有一部分技术人员和中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轻土重洋的正规化思想,他们一心一意想做大的万能机床。这个厂的党委便选择几年来一直加工能力不足、成为全厂生产关键的机械车间,以两天一晚的业余时间,用土洋结合办法,赶制出一台旋螺丝的专用车床,然后召开现场会议,以现场表演和工人现身说法的方法,向工人群众说明土设备对当前生产的重要性。过去,这个车间的设备平衡和使用不合理,像旋螺丝这种简单工作,也占一部万能机床,而且使用效率低。专用土机床的制出,不仅可以把原来占用的万能机床解放出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每分钟转速达到二千零九十转,效率比过去提高一倍以上。通过这次现场会议,职工群众受到很大的启发。现场会议后,各车间均针对各该车间生产关键,在群众中展开大鸣大放,大争大辩,从而使一切对土机床的怀疑论和轻土重洋的正规化思想受到批判。为了加强对这一运动的领导,厂里成立了土机床土设备领导小组。机械车间等车间经过群众鸣放辩论,把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由三班改为两班,拿出一个班来专门搞土机床,使生产任务和大搞土机床结合起来。一个规模壮阔的大搞土机床土设备的群众运动,在各车间中迅速展开。
目前,这个厂大搞土机床土设备的群众运动已进入高潮,卷入运动的不仅有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有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同时还有工务勤杂人员。连日来,每天都有几台乃至十余台土机床土设备诞生;每天都有重大的创造发明出现。在已制成的九十二台机床中,不仅有十种简易机床或铁木机床,有土电焊机和土氧气制造机;同时还有中型龙门剪和可以加工直径四公尺的土龙门刨。这些机器的制造,没有向国家要一块料,要一文钱;从设计到制造,完全由工人们自己动手做。有许多土设备,就使用效率来看,却比原来的洋设备要高。如压铆车间制造的土龙门剪机,可以剪裁四糎厚的钢板,而这个车间原有的日本制造的同类龙门剪,却只能剪裁二点五糎厚的钢板。
这个厂在大搞土机床土设备中,紧紧掌握着缺什么制什么,缺多少制多少的原则进行,首先由主管部门根据各车间的生产任务和设备能力,确定出土机床土设备制造的品种、数量和技术要求,交给各车间;各车间再针对各该车间的生产关键,发动群众鸣放辩论,制订各车间、各生产小组的计划,使车间能统一安排,有计划进行。所以,这个厂的大搞土机床土设备的群众运动,不仅对当前生产没有丝毫影响,而且成为保证当前生产任务的完成并为明年生产做好准备的重要措施。


第2版()
专栏:

群众运动的洪流突破生产障碍
淄博洪山煤矿日产量猛增一倍
据新华社济南4日电 山东淄博市洪山煤矿大搞群众运动,使生产水平猛增一倍。每天产煤量由7月间的四千二百吨,提高到九千多吨,最高曾达到一万零三十二吨。
今年上半年,洪山煤矿的生产水平只提高了30%多。下半年,煤矿党委用整风精神检查了思想作风,对煤矿部分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的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分析批判,并发动全矿职工就“煤矿能不能大搞群众运动”等问题进行大辩论。在鸣放辩论中,群众贴了四万多张大字报,批判了一些领导干部“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接着,全矿展开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群众性运动,生产上迅速出现了跃进局面,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如三号立井过去用箕斗式提升机时,每天只能提升七、八百吨,现在经老工人将立井提升改为斜井双轨提升,将箕斗改为双层罐笼,这个井的生产水平由日产一百多吨提高到日产二千九百多吨。
群众运动的洪流还冲破了这个矿的许多束缚生产的清规戒律。过去他们普遍推行一班采煤单一循环,一昼夜中纯生产时间只占三分之一;现改为一天双循环、三循环,甚至四循环,使原先的一个工作面变成了两个到四个工作面,既不增加设备,又不增添人员,全矿每天就多产一千多吨煤。
在开始大搞群众运动时,有的干部曾担心这样会造成生产秩序混乱,事故增多,这一顾虑现已被事实所打破。现在这个矿的管理干部在贯彻“两参一改”中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还多,井下现场又由单一循环改为多循环,工序衔接更需严密。但是,工人自己管得很好,大家都自觉地遵守循环图表的指示,发现薄弱环节就动手突击,因此正规循环率逐月增加。
这个矿有些干部过去曾顾虑搞群众运动会出现采掘不平衡,造成无煤可采的现象,但是群众发动起来以后,月月超额完成掘进计划,掘进速度较前提高一倍还多。


第2版()
专栏:

木帆船拖带毛竹排
本报讯 安徽省屯溪港是皖南山区毛竹集运地的主要港口之一。由于冶炼物资运量的急骤增长,到10月底该港积压了十万多棵毛竹无法运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港职工吴林仂经数次研究,终于试验成功了用木帆船借水位的流速拖带毛竹排的方法。第一批二十九艘木帆船除本船载满物资外,每艘船后面拖带二十五节毛竹排,同时还借竹排的漂浮力,在排上又装载了七千五百市斤树料。一次计拖运出毛竹一万八千多棵(重四百五十三吨)和一百多吨木料。(沙开铸)


第2版()
专栏:

商业部要求各地:
快把物资送到交通沿线
本报讯 商业部在3日晚召开全国商业厅、局长电话会议。会议除部署了当前商业部门的大购大销等工作以外,特别要求各地做好本月10日左右的商业物资突击运输工作。商业部副部长吴雪之在会上说,这次规模较大的突击运输,对于改善某些轻工业原料供应和缓和市场物资供应将起很大的作用,各地必须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充分做好一切准备,打好商业突击运输这一仗。他说,目前准备工作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好短途运输工作,迅速把分散在人民公社或加工厂的物资集运到交通沿线。他建议各地商业部门和交通部门配合,帮助人民公社建立专业运输队,这种专业运输队可以固定在一条交通线上进行运输,也可以专门运输某一种商品,成为一支经常性运输大军。但是在当前大搞突击运输的情况下,光靠这支专业队是不够的,这就要通过党委统一安排组织更多的劳动力,广泛利用民间运输工具进行突击调运。也就是说在短途运输中同样要贯彻突击运输和经常运输相结合的精神。
吴雪之还要求各地商业部门在这次突击运输中要主动和各地铁路管理局加强联系和协作;各地区之间、发货单位和接货单位之间也要加强协作联系。他在讲话中特别推荐上海铁路局创造的“元帅带后勤”的运输办法,要求各地迅速加以推广,并且希望各地进一步发动广大职工在挖掘运输潜力方面继续创造更多新的办法。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突击运输副食品 江西江苏及时调运棉花
据新华社广州4日电 广东省商业、交通运输部门和各地党委密切协作,突击运输副食品,解决广州市和外地急需物资的供应问题。
行动较早的韶关和高要专区已经分别组织十多万人和七万多人,出动手推车、自行车、小艇等各种农村运输工具,日夜将物资从四面八方运到集中地点。据广东省商业厅统计,目前已集中到省内各主要港口的生猪已有一万多头,海南岛也集中了近万头牛和一万吨鱼待运各地。
为了把副食品突击运输出去,省商业厅已经派出四艘大冷藏船,赶往沙扒和海南岛,运出一万多吨鱼和几千吨牛肉。商业厅还收集和修补了三千多个猪笼,供航运部门装运生猪用。省航运厅规定,凡经过物资集中点的船只,必须在甲板上优先装运猪、鸡等副食品,做到随装随运。商业和交通部门并合力组织好几十部汽车,到惠阳、高要等专区装运生猪,去阳江等地装运鸡鸭蛋类。供应外地的主要物资食糖,最近将有四万吨通过火车输送出去。
本报讯 江西省在基本完成棉花冬购任务以后,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加快棉花加工调运工作,以保证纺织工业原料和市场冬季絮棉供应的迫切需要。
随着棉花收购量的大大增长,今年全省的轧花和短绒生产任务都很繁重。在棉花加工方面比去年增加一倍。短绒生产比去年增加四倍。全省原有及新建的五十个加工厂,截至11月20日止,虽然已经加工皮棉十六万担,但只占今年需要加工的20%左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有些商业职工认为棉花加工问题不大,可以像过去那样细水长流,常年慢慢加工。
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做到快运、快轧、快调,按时全部完成棉花加工任务,除中共江西省委决定以25%到20%的劳动力进行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生产外,各地立即采取措施,教育干部认清当前情况,重视农产品加工,克服慢慢来思想。为解决设备不足,保证全年棉花加工和短绒生产任务的完成,各轧花厂纷纷总结推广各种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台时产量,并大搞土车床,用土法制造加工机器。波阳县鸣山、余干县三塘等轧花厂都自制成了土车床;永修、彭泽、九江县新港等厂,在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找代用品,制成小型锯轧花机,台时产量达八百斤籽棉,比皮辊轧花机一般产量增加三倍。
为了解决轧花能力的不足,各地商业部门坚决贯彻了群众路线的方针,积极协助了人民公社建立加工厂,充分利用了民间轧花力量,高安县商业局协助人民公社建立了五个轧花厂。各产棉区并开展了共产主义大协作,老棉区支援新棉区,九江县组织了人力轧花机三十部支援万安县,解决了棉花加工力量不足的困难。
据新华社南京4日电 江苏省商业部门在大量收购棉花的同时,多方设法做好棉花加工和调运工作。
根据到11月为止的统计,全省已收购皮棉四百二十七万六千多担,累计加工皮棉一百六十七万四千担,调出新棉一百五十一万八千一百多担,外调的皮棉占已加工皮棉总数的90.4%。11月份全省加工皮棉九十三万担以上,比去年最高月加工量增加69.1%。11月份内,平均每天运往纱厂皮棉三万担,充分满足了省内十七个市、县的三十多个纱厂日夜生产的需要,另外还调运了五十万担棉花供应上海各纺织厂。可以说做到了“加工赶收购,调运接加工,一环套一环,源源送纱厂”。
江苏省棉花加工和调运工作的主要做法是:在收购方面,实行边收边运边入库,分期分批地利用生产空隙把棉花从产地一步运到收购站或加工厂,尽量减少中转环节。在加工方面,发动加工厂的职工进行技术革新,不断地提高台时产量。各地加工厂开展以提高台时产量为重点的厂际红旗竞赛,使皮辊机的台时产量由去年平均一百四十九斤提高到二百五十斤左右,锯齿机由去年的一千四百斤跃进到三千三百斤,轧花能力因此月月上升。在调运方面,由上到下与交通部门密切联系,省商业厅每天将“购销调存统计表”送给交通厅,交通厅就根据各地库存的多少,调配船只,或利用车船回空时载运。专区与县的商业部门,掌握交通运输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调拨计划与交通部门的运输计划衔接起来。例如盐城专区七个船队,每次到江南去运矿石,就顺便带六万担皮棉到江南。


第2版()
专栏:

为钢铁备粮(速写) 之湘


第2版()
专栏:

发挥群众智慧 挖掘“大”“洋”潜力
鞍钢大造小土轧钢机
本报讯 鞍钢各大洋轧钢厂依靠群众自己动手大搞小、土轧钢机,为大企业多快好省地增长生产能力开辟新的道路。
目前鞍钢各轧钢厂正在制造的小、土轧钢机,每年可以增产各种钢材二十五万吨左右。这些轧钢机都是轧钢工人在保证生产之余,不用国家投资,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出来的。这些机器的构造都很简单,设备材料和机件全部利用废品,机架是用废钢板或钢坯焊接起来的,加热炉是用废砖砌成的,轧辊是用原车间的报废的轧辊改造的,其他,一些零件都是从废品堆里找出来的。
鞍钢各大型轧钢厂过去存在着“重洋轻土”“重大轻小”思想,自从中央提出“大中小结合”“土洋结合”的方针以后,职工们打开了脑筋,开始制造小、土轧钢机,来满足国家对钢材日益增长的需要。鞍钢无缝钢管厂8月份制造两套小型轧管机支援西南地区,接着,又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制造出两套,安装在旧厂房里。这两台看来很简陋的机器,一年可以轧出六万吨小无缝钢管,几乎赶上了这个工厂原来的设计能力。无缝钢管厂过去大、小规格的钢管全部都要经过大型热轧机轧制,每轧一种规格要停机五、六个小时换轧辊,有时换一次辊只轧三、四根又要再换一次。这样就影响了钢材产量提高。现在,七十六公厘以下的无缝钢管全由小轧管机担负起来了,原有的热轧机集中力量轧大型钢管,有效地发挥了设备能力。(附图片)
福州冷作锅炉厂工人制造的福建省第一台轧钢机,已经投入生产。
林梦星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
王朴
人民群众中敢想敢干敢独创的共产主义风格普遍高涨,是我们的时代的特征。千百万群众敢想敢干敢独创的实践,破除了许多
“常规”,给人们打开了眼界,使人们更全面地掌握许多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发展和修正了一些技术原理。
请看吧,哈尔滨机联机械厂的工人们说:“不怕活大,就怕害怕。”乍一听,好像只要胆子大就能解决问题,有点迷信自己胆量的味道。但细加分析,却有道理。它的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大工厂的工人能够掌握制造大机械的规律,小工厂的工人也能掌握它;可怕的是遇着困难就束手束脚,不去钻研。他们根据一切大型机床都不外由三个部分——刀子(切削头)、转子(传动装置)和身子(机床床身)组成的原理,创造了“积木式”的活动机床来代替好几种大机床。他们破除了认为小厂不能制造大型机械的迷信,但并不否认制造大型机械的规律,恰恰相反,他们更全面地认识这种规律,更好地运用了这种规律。人们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一旦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会从被动变为主动,使主观能动作用就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种实事求是的敢想敢干敢独创,就可以做到破而不乱,有破有立。
当然,在敢想敢干敢独创的过程中,并非人人都能马到成功,一帆风顺。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中,难免有些人走弯路,碰钉子。走弯路,碰钉子有各种原因,要具体分析。有一些人很尊重客观规律,胆大心细,日夜苦心钻研。但因为认识和掌握比较复杂的事物发展的规律需要一个过程,试验几次仍不免失败。这并不奇怪。一切科学试验,都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试验成功的。“六○六”、“九一四”是试验了几百次才成功的。这种走弯路、碰钉子应当被认为是正常的。
走弯路、碰钉子的另一原因,往往是由于缺乏冷静的头脑,以为破除迷信就是否认客观规律,爱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这就大错特错了。当然,这些人的勇气仍然可嘉。对他们不应泼冷水,但需要撒一点明矾,使思想澄清一下,让他们懂得必须掌握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把预见性实现出来。
观潮派,算账派,摇头派之流,他们也口口声声地叫什么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等等。其目的只不过是否认群众的积极建议,贬斥群众的敢想敢干敢独创的高尚风格,或者说,他们是处处向群众泼冷水。革命促进派必须同他们划清界限,并且坚决同他们进行斗争到底。


第2版()
专栏:

傈僳族的工业之花
本报记者 黄昌禄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依靠各族群众自力更生大办地方工业,使偏远闭塞的山区盛开工业之花。
今年以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工业上还是一张白纸。虽然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里埋藏着丰富的矿产,但居住在山区的傈僳族、怒族、独龙等民族,却一直没有产生自己的工业,甚至手工业也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各族农民普遍使用树枝作成的木锄或直接用木棒耕种。群众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全部是用手工织的麻布做成的;吃饭用木碗,煮饭用竹筒。1953年,从内地请来了四个技术工人,在福贡开办了第一座小型铁工厂,开始生产不到半斤重的小铁锄。到1956年,全州也不过建成了十四个小厂矿,职工不到四百五十人。现在,不满一年的时间,怒江两岸星罗棋布地建成了六百十二个厂矿,一百三十座炼钢炉和一百五十座炼铁炉,一万名少数民族农民学会了炼钢、炼铁、采矿、建筑、锻铸等新技术,成为怒江第一代工人。
工业的诞生,在怒江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引起了巨大深刻的变化。过去几年,政府曾利用人背马驮千里迢迢地运来了大批铁制农具,逐步代替了木锄木棒。今年,全州已炼出七十吨钢和二百五十吨铁。自治州所需钢铁已自给有余。利用这些钢铁,全州已造出八万件铁制农具,其中包括六十多种在怒江地区第一次出现的新农具,如深犁、山地犁、收割机、打谷机和播种机等。各族农民正在普及铁制农具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耕作收割的半机械化。农具的改进使这些民族落后的生产力像火箭一样飞快前进。过去打谷用脚踩,每人每天踩得脚板流血也只能打谷几十斤,今年普遍使用了打谷机,每人每天唱着山歌就可打谷三百五十斤,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以前傈僳族妇女一年到头走路干活都在搓麻线,冬天还有一个月专门的“织麻布月”。现在,自治州建立了人造棉工厂,开始自己织造棉布和细布。各族农民家庭中的竹筒木碗已逐渐被铁锅瓷碗所代替。今年,自治州还开采了近千吨云母、水晶等工业原料,支援了国家建设,增加了群众收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办工业是道地的白手起家,碰到的困难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但各级党委充分发动了群众,把办工业变成全州各族人民的迫切要求和一致行动,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虽说怒江矿产丰富,但它们究竟埋藏在哪里?全州没有人来解答这个谜。于是,干部们就背起行李,带着矿石标本过溜索翻大山,逐村逐寨向群众宣传办工业的重要意义及识矿方法,群众认识了办工业对国家的好处和对他们的切身利益以后,便掀起了全民找矿报矿的热潮。他们在山上打猎耕地时发现与一般石头不一样的,便星夜送去找干部看。几十万群众的力量,赛过了地质专家,他们已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上找到金、铁、铜、铅、银、水晶、云母等十余种矿石。碧江县第五区的娃平铁矿,是傈僳族农民黑前者在犁地时发现的;贡山县第二区戛那博村群众找到一个云母矿,现已开采了将近七百吨云母。怒江目前还不通公路,内地有机器也运不进来,他们就发动群众就地取材造设备。两百多个炼钢炉和炼铁炉大都建在矿边,找点耐火石砌成炉子,烧些木炭,用几块旧门板作个风箱,搭间草棚就生产了。也许办工业中最困难的还是技术问题,怒江自治州的六百多座厂矿中,没有一个工程师或技术员。他们今年先后派了四百个少数民族农民到内地厂矿参观学习,回来便干开了。群众的智慧攻破了技术的堡垒。以炼钢为例,工人们连参观也没有参观过,但怒江地区的党组织相信群众能炼出钢来,就把这任务交给福贡县第四区的炼铁厂。工人三次试验都失败了,最后终于用鸡窝炉炼出了第一炉质量可以同洋钢媲美的钢。现在,全州已经有一千五百名少数民族工人掌握了炼钢技术。
在依靠“小土群”办工业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自治州党委已经规划继续依靠群众办“小洋群”的工业了,准备明年生产一千吨钢铁,建设一座机械制造厂。各县、区和人民公社分别建设小型机械制造或修配厂。建设一座水力发电站,试验用电力炼钢,解决境内缺煤的困难。并根据本州的丰富资源,建立榨糖、制药、纺织、造纸、面粉及副食品加工等工业,争取在两三年内把工业技术转到新的基础上。


第2版()
专栏:

跃进在井下
本报记者 张超 赵忠信
我们进入著名的大同矿区,一眼就看到一个飘拂着彩旗的高台,我们前去一看,原来是矿区的跃进台。上面有男、女英雄的画像、照片、红纸黑字、白纸红字的捷报。从这个琳琅满目的跃进台上,就能使你感到他们在地底下的冲天干劲。
在跃进台上领先的是一个掘进小组。这个小组在8月份创造了月进一千三百一十三公尺,超过了掘进能手张万福,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这个小组在1950年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马六孩领导的,马六孩当了大同矿区工会主席,赵福清接了班,八年来,这个小组一直领先。
第二天下午,我们跟赵福清进入他的掘进巷道。这是薄煤层巷道,要把腰弯到九十度才能走进去,真是头顶岩、脚踏污水、移步艰难。赵福清一手拖着坑木,一手拖着铁轨,像鸵鸟似的大步往里奔,掘进工作面的人,打眼、放炮都是跪着干的。新纪录都是在这个巷道里创造的!工人们擦着头上的汗水说:“谁也不相信,我们到底还是跃上来啦!”
今年春天,赵福清在全省召开的跃进大会上,向全省煤掘进工人提出这样的竞赛倡议:保证月进千公尺,年进万公尺,年内在坚硬的煤层里打出二十华里的巷道。倡议书发表后,全矿工人众口纷纭,有的说:“去年那么好的煤层才月进几百公尺,今年掘进薄煤层,怎能进千公尺,成心要给大同矿丢人。”有的人给赵福清小组编了顺口溜:赵福清小组空有名,大话说得吓死人。但是赵福清小组的人和大家有个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伸腿就到的算不了上游,凡是克服困难越大的成绩就越大。赵福清小组,悄悄地开了会,会上每个人都表示:“不达目的不罢休!”从此,小组的人有空就在一起找工作中的问题,找解决办法。问题很快找出来了:一是运煤车皮大,巷道小,转不开,窝工大。老工人贾正君和连山虎帮助赵福清想出了解决办法:改车皮、采用多头掘进。两大措施一采用,挑煤层顶的人腾出来掘进了,运煤车也供应上了。小组也采用了新的工作方法:出井不空手,带煤车;进井手不空,扛坑木、铁轨。各个工种配合的严实合缝,不漏走一秒钟工夫。这样,第一个月,就实现了倡议指标。这一下轰动了大同全矿区。一个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竞赛运动,很快在全矿区展开了。可是赵福清小组一直站在掘进的最高峰。经过半年多的竞赛,大同矿区掘进赶不上采煤的局势翻了一个转,到8月底,掘进已为采煤准备下了两年巷道。“二矿打响了第一枪啦!”大同矿区的工人奔走相告着这个消息。我们来到这个水力采煤区时,巷道地下没膝的水流,已把打下的煤块冲向煤仓。紧握水柱的王三小打了一道煤,停下来说:“水枪,是新玩艺。你不要看那枪口只有小指头粗,打出的是有二百马力压力的水,力量大得很!”区队长龚福说:“用水枪打煤,是采煤的最新技术,对减轻工人体力劳动有很大好处,可是安装一台不容易。要在平时,一年也安不起来,这回真是跃进出来的。”
“煤矿年年在变化,变化没有今年大。六十老年今还童,干劲冲天赛壮年。”矿工们见到今年煤矿飞跃的进步,十分喜悦,他们就自编顺口溜来歌颂大同煤矿建矿四十年。过去大都是手工采掘,效率很低。1937年以后,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矿井被挖的东斜西歪。解放以后,逐渐恢复生产,1953年,开始用采煤康拜因、截煤机、皮带运煤机等强大的机器,进行了武装,改变了煤矿的破烂面貌。但是机器用的不好,生产效率很低,煤产量一直提不上去。今年,这个矿从根本上变了样。机器全部开动起来了,工人们还把采煤康拜因、截煤机的截盘加长了,效率普遍提高一倍到两倍。今年产量比去年翻一番。主要因素是人的变化。过去这里的工人老是信心不足,提出一个新的指标,或是新的试验,老怕完不成实现不了。现在呢,一切都想往前头抢。和全国先进的比,和世界上先进的比。不赶过去就不甘心。大同矿不太适合水力采煤,原来省煤管局今年只确定大同矿搞一个试试,但他们偏说困难可以克服,就大搞了起来。煤矿采用循环作业,煤炭部规定一天只能采一个循环,可是大同六矿的工人们研究后,多采一个循环能多出一倍的煤,就一天采到五个循环。当各矿大搞水力采煤的时候,四矿工人说:“我们非找出一个比水力采煤还要先进的办法!于是他们就试验成功了井下汽化。把煤变成汽体抽上井来。我们离开大同矿的时候,又听说工人们创造了把汽车开下井运煤的办法。工人们,你们大胆创造吧,我们希望不久能听到你们创造出一种让煤自己爬上井的办法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