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大跃进
天山南北工农牧生产与天争高
工厂已建一万多,粮食增产70%,牲畜增产一百七十万头
本报乌鲁木齐8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民族人民,携手并肩大跃进,天山南北工、农、牧业生产成绩巨大,边远落后地区的面貌也大为改观。
到目前为止,各民族自治州、专区、县,都已建立起一批地方工业。全自治区已经建起一万多个工厂,八万多座炼铁炉,单是在钢铁战线上日夜苦战的就有近六十万人,等于今年年初全自治区工业部门工人总数的十倍。一些大型骨干工厂也正在紧张施工,其中有全部发电能力为九十万瓩的乌鲁木齐红雁池火电站,年产九十万吨原煤的乌鲁木齐煤田四道岔平洞,喀什水电站,哈密——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钢铁和焦煤基地,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的十个机械制造厂和电机制造厂等。在汉族干部和工人的支援下,原来一些渺无人烟的戈壁、荒山,如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属下天山中部的巴仑台,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大黄山,塔里木盆地的库车洼地等处,已经迅速建成为自治区新兴的钢铁和石油基地,在汉族工人和维吾尔族农民的支援下,通往帕米尔高原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的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各民族工人的技术水平也在“学习汉族,赶上全国”的口号下飞速提高,试制了成千上万种新疆过去从来没有生产过的新产品,包括各型机床、万能拖拉机、载重汽车、成套发电设备和成套冶炼设备以及煤焦油、活性染料、色香花布。
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的跃进更为突出。今年春天,各族农民就冒着严寒,展开了全民性的修水利,开荒运动。许多地区农业社社员出勤率达到90%以上。解放前被锁在房子里,几年以前还披带面纱的维吾尔族妇女,今年有90%都参加了主要劳动。到目前为止,以生产兵团为主力的开荒大军已经开荒五百多万亩,在蜿蜒千里的塔里木河两岸和准噶尔盆地古老的荒原上,新建起一百零八所国营和地方国营农场,超过已往八年来建立农场的总和。各种农作物也获得空前大丰收,自治区已成为百斤皮棉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三百二十一斤,和去年比较,粮食总产量增加了70%,棉花增加了81%,油料增加了27%,单是今年一年生产的粮食,就等于解放时1949年粮食总产量的三倍。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米泉县、塔里木盆地西部维吾尔族聚居的巴楚县,已分别跃为水稻和玉米千斤县,达到了江南产量水平。按全自治区人口计算产量,平均每人有粮食一千二百斤,棉花三十斤,植物油十九斤,农村到处呈现着丰衣足食的景象。
在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聚居的山区和边远地区,今年已分别建立了发电、采矿、炼铁、面粉、牛奶加工等工业。这些地区的农业也发展得很快,据阿勒泰专区七个县的统计,今年就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二十万亩。原来的纯牧业经济地区,已全部实现了农牧结合,80%的牧民都有了固定房屋,在天山牧场、阿尔泰山麓,到处都可以看到农田环绕的新村。在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农业、工业大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生产也开始跃进,今年羊的繁殖成活率达到了95%,去年全自治区只有一个万羊万羔国营牧场,今年有一个千牛千犊场,二十个万羊万羔国营牧场、垦区和大批千羊千羔牧业社。今年全自治区各种牲畜共比去年净增了一百七十多万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年工、农、牧业的全面大跃进,证明了少数民族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完全可能高速度前进,建成社会主义,彻底粉碎了“地区落后论”、“少数民族特殊论”、“条件论”等等错误的思想和地方民族主义分子的种种谰言,为把自治区迅速建成为我国新兴的工业基地和农业、牧业基地创造了思想上和物质上的良好条件。


第5版()
专栏:

七十三岁的老木工马益提(维吾尔族,左起第二人)和技术员们一起研究制作绳索牵引深耕犁问题。 新华社记者 王文玉摄


第5版()
专栏:

在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每人有粮近万斤
乌鲁木齐8日电 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今年平均每人生产出粮食九千九百二十五斤,接近了万斤大关。这个县是一个地多人少,杂居着哈萨克、汉和维吾尔等多民族的地区,全县农村共有男女老少各族人民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一人,耕种了三十万亩土地。由于地多人少,耕作粗放,历来粮食单位面积很少超过百斤大关。今年农业大跃进中,中共木垒县委员会加强了领导,放手发动了各民族人民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革新,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举跨过了黄河,亩产五百一十一斤,全县二十八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一亿四千六百七十万斤,超过了前五年粮食产量累计的总和。
由于木垒农村男女劳动力少,平均每个劳动力耕种五十亩土地,而过去占劳动力一半的妇女劳动力纠缠在家务劳动中,在农业大跃进中,全县劳动力显得格外紧张。中共木垒县委员会抓住了发挥现有劳动潜力和组织工农牧业大协作,解决他们发动群众改革农具、组织农村托儿所和食堂,有的村庄还举办了田间食堂,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全县在历次农忙中还组织了几次城乡大协作和农牧业大协作。
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每人生产粮食近一万斤的事实表明,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地区,只要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粮食产量是能够争取到全国上游的。


第5版()
专栏:

毛主席是太阳毛主席,是太阳,照得新疆亮堂堂,各族人民劳动好,丰收的歌声到处扬。
——维吾尔民歌


第5版()
专栏:

开戈壁开戈壁、垦碱滩,斩草除根泥深翻。改头换面穿绿衣,良田千万亩,稻麦金光闪。
——战士之歌


第5版()
专栏:

青草地上开红花青草地上开红花,有件喜事到我家,白天想啊夜间盼,建立人民公社的消息传来啦。
 ——哈萨克民歌


第5版()
专栏:

白杨树叶尖对尖白杨树叶尖对尖,我和尕妹心相连。见面说出知心话:看谁跃进在前面。
——回族新民歌


第5版()
专栏:

泉水和花毡合作社是甘美的清泉,一条一条的泉水呀,汇成了无边的海洋。合作社是秀丽的花园,一朵一朵的鲜花呀,织成了五彩缤纷的地毡。花毡呀是我们美丽的祖国;海洋呀翻滚着我们劳动热情。
——柯尔克孜族民歌


第5版()
专栏:

太阳照暖了草原太阳照暖了草原,也照亮了我们的心。马儿在欢腾,羊儿在歌唱,我们人旺畜也旺。啊!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你就是我们心上的太阳。把一生吃过的东西都忘了,也忘不了母亲的奶汁,把一生听过的话全忘了,也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
——塔吉克民歌


第5版()
专栏:

请看垦区学生文武双全手
农场、牧场、工厂齐丰收
乌鲁木齐8日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的子女学校,已经建立起约五十个小农场、牧场和工厂,把孩子们学习和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小农场和小牧场经营着各种庄稼、蔬菜和各种家禽、牲畜,小农场和小牧场的农工和牧工,都由孩子们担任;小农场和小牧场的场长、总农艺师和会计,也都是由孩子们选举产生的,辅导员担任顾问。
由于孩子们都是农场战士的子女,所以孩子们参加劳动受到父母们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农场叔叔、伯伯们的帮助下,进行了开荒造田,在大农场中建立起约五十个小农场、小牧场和小工厂。小农场一般都种了几十亩地,最大的有种一百五十亩地的,种植着蔬菜、玉米、棉花和瓜果;饲养有猪、鸡、鸭和兔子;小工厂有的制粉笔,有的制化肥。
小农场、牧场和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归集体所有,用来建设学校,补贴学校食堂和帮助经济困难同学。现在这些小农场和小牧场在生产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前进农场的红领巾园艺场种植的作物,经过孩子们一年劳动,获得了丰收。他们共收获了十一万多斤小麦和二万多头大蒜,解决了学校的各项费用。乌苏垦区九个小农场除种植了几百亩玉米、高粱和蔬菜,还养了四百口猪、三百多只鸡鸭和五十只兔子,学生的蔬菜、肉类都已自给,并向农场家属供应蔬菜。
孩子们在小农场的集体劳动中,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过去孩子们放学后乱跑乱闹的现象再看不到了,小农场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园地。孩子们参加劳动后,不但学习成绩没有下降,相反地普遍比以前好了,而且还学会了很多的生产本领,有些孩子还被评为少年劳动模范。


第5版()
专栏:

棉花博览会
本报记者
吐鲁番棉作试验站是我国保存和栽培棉花品种最多的基地之一。这里的五百多亩棉田里,生长着国内外各种棉花二百三十一种。非洲和美洲、江南、江北,几乎世界各个角落的棉花,在这里都生长得茁壮茂密,活像一幅气象万千的棉花品种博览会。
10月初旬,我们进入这块棉花地。只见有的棉花高大无比,骑着马还攀不到顶端;有的棉花低矮稠密,高的也不过膝。棉花叶子,形形色色,有一种五二三零B的棉叶,比南瓜叶子还大;有一种黄鸡脚棉叶却细长如柳叶;有一种棉花叶子红似枫叶;有一种棉叶紫如茄子。吐出的棉絮一朵一朵,既有白、黄、绿、红各种颜色,又有长绒、短绒的区分。有一种名叫观音棉的品种,顶尖的花蕾绽开,娇艳得像紫红色的蔷薇,据说千百年前,它是进贡给皇帝的用作观赏的花卉。
在这种五光十色的棉田中,长绒棉(海师棉)最吸引人注意。它生长得最为高大,绿叶比一般棉花更为深黑。它的棉桃正在大量吐絮,每株桃数多在五十个左右,长出的纤维很细。
长绒棉是一种发展航空和汽车运输等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种它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植棉事业。上海棉纺厂去年试用吐鲁番的长绒棉纺纱,证明它的纤维长度并不亚于进口的埃及棉,而且在拉力和强度方面还超过了埃及棉。
五年来,吐鲁番棉作试验站一直把长绒棉的栽培、种子育培和繁殖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世界各国的长绒棉都因为棉铃小、成熟晚,单产很少超过籽棉四百斤。吐鲁番棉作试验站的职工正在采用杂交、自交、选育等各种办法培育铃大、早熟、产量高、质量好的长绒棉。目前杂交的组合就有三百三十三个。
一进入杂交圃,就可以看到许许多多高矮不等、颜色不一的杂种棉。有几种长绒棉和陆地棉杂交的第一代,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杂种优势。它既具有长绒棉纤维细长的优良品质,又具有陆地棉铃大、早熟、产量高的性能。
不同品种栽培的集中地点是株行圃和原始材料圃。这里包括了全部播种的棉花品种和四百一十四个选系。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每一种品种都有它可取之处,必须在试验过程中把它的“性格”摸透。即如像久已绝迹的吐鲁番古老的草棉,棉作试验站经过栽培研究,发现它还有抵抗酷热和狂风等特殊气候的优良品质。设法把这种优点遗传给其他高产棉花,也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参观完棉作试验站后,更令人信服吐鲁番盆地是生长棉花理想的天国。各式各样棉花产量单产多在籽棉八、九百斤。即如世界产量较低的长绒棉,今年亩产也有四、五百斤。可以想见,随着我国航空事业和汽车运输事业的发展,整个吐鲁番盆地,将会变成我国的长绒棉基地。


第5版()
专栏:

兰新路冬季大施工
几万名职工奋战铁路工地
乌鲁木齐8日电 几万名职工大战铁路工地,兰新铁路近一千公里的沿线,冬季大规模施工的序幕已经揭开。
兰新铁路今年冬季施工的规模很大,除了红柳河到哈密之间一百八十公里已经完工的路基要继续铺轨以外,从哈密到国境线一千几百公里的线路都要继续施工或陆续开工,中间有著名的低于海平面的内陆洼地吐鲁番盆地、隧道密集的天山达坂城隧道群和戈壁、沼泽地带等,工程非常艰巨,自然条件也比较差,有些戈壁距水源较远,有些地区冬季严寒达零下四十度,有些地区还有十级左右的大风。
为了提前修通全线,乌鲁木齐市的职工、学生、解放军官兵几千人参加了义务修路,两个月就修起了六十公里路基。在全体修路大军的奋战下,全线工程飞跃进展,已经展开全面施工的哈密到乌鲁木齐间正线工程大部分都将在今冬修好,乌鲁木齐以西到石河子的桥涵已陆续开工修建,从石河子到国境的工程正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在年底以前冒着严寒开工。
为了战胜严冬对施工带来的困难,沿线工地正积极进行防寒工作。


第5版()
专栏:

新疆采集树种营造防沙绿长城
将到来的场面:“飞机骏马齐出动,空中陆地两夹攻”
乌鲁木齐8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在组织规模巨大的征服沙漠的工作。征服沙漠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到明年底,自治区将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一千二百多华里的风沙线上,营造一条占地约一千五百万亩的绿色长城。目前,征服沙漠的第一步的采集树种工作正在加紧进行。10月下旬,东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西止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温泉县,沿线十二个县大部分已派遣农民远征队共约五千多人进入黄沙莽莽的沙漠中采集以梭梭为主的沙漠树种。自治区林业厅也派遣了五个工作组向各族农民传授采种技术。今年计划采集沙漠树种一千多万市斤,共需要三百多万劳动工日。各地农民远征采种队已普遍支撑起了帐篷或修筑了地窖,带着给养,准备苦战1月,完成繁重的采种任务。昌吉县九百多个农民最近每天已采种两万斤。
新疆沙漠面积占全国沙漠的一半,约有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千百年来沙漠一直是各民族人民的死敌。它曾经吞食了古代许多繁荣的城镇和肥沃的田园。“向沙漠宣战”,这是各族人民过去一直梦想着但却无法实现的事情。为了对沙漠开展有组织的进攻,今年春天新疆农牧科学研究所在沙漠边缘的精河县进行了直播沙漠树种和沙漠植物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在一百九十二平方公里的沙漠上就找到各地植物九十七种,并且取得了直播梭梭的经验。7月以后,自治区分别在北疆的乌鲁木齐,伊宁以及南疆的喀什,召开了林业协作会议,确定了造林任务。林业厅等有关单位在采种前还派遣侦察组侦察了准噶尔盆地沙漠植物种原分布状况和宜林地带的调查,发现可采的梭梭种籽,就达两千九百一十六万市斤。
在准噶尔盆地营造荒沙林工程非常艰巨。因为黄沙莽莽,行走非常困难,自治区决定以飞机撒种为主,骑马和骑骆驼撒种为附,天空和陆地同时向沙漠进攻。这样有组织地向沙漠进攻,在新疆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不仅可以改变新疆北部的干旱的气候,防止沙漠南迁,保护自治区的粮仓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农田,玛纳斯河两岸的棉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建设,以及将来兰新铁路的安全行车,而且还可以提供大量用作薪炭的木材和开辟新的农牧业基地。以每亩沙荒林饲养两头牲畜计算,一千五百万亩地就可饲养三千万头牲畜。


第5版()
专栏:小知识

沙漠中的植物
在人类没有和沙漠作战以前,有许多植物就打进了沙漠地带。千万年来,它们和沙漠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些植物究竟有多少种类,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今年,新疆农牧科学研究所曾经在准噶尔盆地调查了一百九十二平方公里的沙漠,发现的植物种类多达九十七种。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根系深、叶面小(或无叶),可以在年降雨不到二百公厘、蒸发量却达二千公厘的干燥的气候下生存。它有抗风、固沙和改良土壤等多种作用,对于人类有很大益处。现择其二三介绍一下:
沙漠中的大力士
梭梭是一种多年生的藜科灌木,它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沙漠之中。它是沙漠植物中的大力士,遇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它的种籽两三个小时就能发芽。
梭梭一经长成,它有顽强的抗沙能力。它的根经常比茎还要长几倍到十多倍。积年累月的流沙盖住它,但它总要长得比沙高,固定住沙。它可以活上七八十年。梭梭没有叶子,多节的肉质嫩枝可以代替叶子行使光合作用。在炎热干旱的夏季,开过的花儿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深秋种子才长大成熟。
梭梭是火力很强的木材,成林后每年每亩可收获三立方公尺到五立方公尺薪炭。
固沙的先锋
拐枣是新疆特有的沙漠植物,不下五、六种。它是一种灌木,有的匍匐,有的直立。这种植物的茎枝弯弯曲曲。它最喜欢生长在新形成的沙漠地带。等到积年累月,松散的沙土已被改造得紧结,它的生长状态就开始变坏,因此,它是固沙的先锋。
拐枣生命力也非常旺盛,四、五年后就可以生长到三、四公尺高。它的萌芽更新的能力也很高,插条繁殖也能够成活。
营养价值很高的草
沙漠中的植物有许多都是家畜很好的饲料。但是养分最大的还要算骆驼刺。
骆驼刺是一种多年宿根草本豆科植物,它虽然生长得低矮,固沙作用很大,沙丘积多高,它就能长多高,常常在很高的沙丘上也能找见它,它的枝叶全呈碧绿色,刺长大后硬的棘手。骆驼刺是很好的饲料,一百斤干骆驼刺可顶上八十斤玉米。因为刺硬,除骆驼外,喂其他家畜时需要磨碎。


第5版()
专栏:

维吾尔农村风光
本报记者 杨克现
到达吐鲁番县五星人民公社后,我们住在第六大队。这当儿,正是公社农民突击钢铁、突击三秋的最紧张的关头。10月6日,第六队曾经抽调了37%的主要是青壮年的劳动力,奔赴一百多公里外过去荒无人烟的深山炼铁。从这以后,这个队仅剩下了九十六个男劳动力和二百七十二个妇女劳动力。
炼铁抽去了农业战线上的精华,农业生产任务又比那一年都要繁重。今年的二千三百多亩棉花单产比去年增加一倍,可收籽棉一百五十六万多斤,从拾棉到运棉都要比去年增加双倍的劳动力。为了明年农业更大的跃进,从现在起就需要深翻三千多亩土地,需要改装深翻犁和绳索牵引深耕犁,冬麦播种工作尚未完成,眼看霜期降临,又增加了一万一千多墩葡萄埋土过冬的任务。总之,农业任务很紧,都需要双倍劳动力。
这种情况曾经引起要钢铁还是要农业?还是两者都要的大辩论。结论是要钢铁也要农业。以五星人民公社而论,明年就需要十部拖拉机和十部汽车,一百辆胶轮车和许多小型发电机,那一样也离不开钢铁生产。那么农业战线上人力不足怎么办?辩论的结果成立了五同红专连的组织。
五同红专连
吐鲁番维吾尔族农民,原来居住的都非常分散。第六大队三百多户农民分散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民要一起上工非常不便。在突击劳动的时期内,他们提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和同娱乐的五同红专连的组织一经提出,社员都纷纷拥护。本来只计划百十来个人的红专连组织,报名的却多出将近一倍。
我们参观了红专连的秋种深翻、运输、基建、加工副业、埋葡萄和妇女等六个排,发现劳动效率有了惊人的提高。过去维吾尔族农民犁地,总是一人牵马一人扶犁,这回我们来到了深耕地里,看见二十四匹马拉着十二张大犁,每张犁只要一人,这样就把工效提高一倍。过去运输力量分散在十四个生产小队,调度很不灵活,现在他们集中一起,分别运棉花,运瓜和运输高粱。他们在田野间的大道上穿梭如飞,五天之内,就把过去积压在各生产队的十一万斤棉花运到了加工厂,而且保证了每天秋收高粱、拾棉花、摘瓜的运输任务当天完成。
我们在这里还看到,过去只参加附带劳动的维吾尔族妇女,今天已变成农业战线上的主力军。全队二百七十二个妇女,除了少部分担任了生产队的炊事员、保姆和裁缝外,每天全部出勤,一天拾棉花一万多斤。
红专连批准了三十二个没有孩子拖累的青年妇女成立了妇女排,她们担负了过去被认为是男子才能干的割高粱、搞运输和埋葡萄的工作。我们参加了妇女排的秋收高粱工作,高粱地里是一片歌声的海洋。党的支部书记阿不都热扎克兴奋地告诉我们说,妇女割高粱的速度不亚于男子,第一天二十多个人在白天割了五十亩高粱,晚间提着马灯还拾了六亩地的棉花。
许多妇女还和她的丈夫挑战比赛。我们问一个十八岁的共青团员萨阿达提罕和她的爱人有些什么竞赛条件。她羞答答地说,秋收不完,不在家中见面,两个人都争取当上模范共青团员。
五过其门而不入
走过了风景如画的棉田和瓜田,我们来到了一个占地将近一百亩的葡萄园。只见人们满园抡起砍土镘挖土埋葡萄藤。有个四十多岁满腮浓密胡须的色意提,他一抡起砍土镘,一整块土就飞向葡萄藤。一下又一下,力气使用得非常均匀。
看见我们来了,色意提笑容可掬地解释说:“昨天深夜开会本来说好了的,今晨摄影记者要拍一张葡萄排列队上工的照片。可是葡萄排那些年轻人,还没有打起床钟,就你悄悄推我,我悄悄叫你,摸黑上了地。摄影记者打钟时拿着闪光灯赶来,这时天还没明,就只剩下我们六个年纪大的人站着队。”
色意提这个四人葡萄小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贫农,这几天正在和年轻的葡萄小组长比赛。他的妻子努拉罕每天黄昏站在门口迎接他,说是叫他下工后回家看看姑娘新生下的外孙。可是色意提每天下工路过门口,总是摆摆手笑着说:“不行,我亲爱的,我们埋葡萄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每天早晨顶上星星干,夜晚顶上月亮干,睡觉时还讨论第二天怎么干。埋葡萄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比去年的工效提高一倍。
想不到这一天年轻人把他们撇下提早上了葡萄园。于是他们赶到地里一言不发就埋起葡萄藤来。这葡萄藤都是一簇簇大的墩子,藤蔓顺地爬了两三丈远,瓜葛相连,纠缠在一起。现在把它一根根撕开,像盘头发一样,盘在一起,让老藤在外,嫩枝朝里,用土压在一起。色意提盘葡萄的当儿,手臂被枯枝划破出血了,但还是不啃声忙个不停。
“色意提‘阿卡’(哥),休息下来谈一会儿吧!”“色意提阿卡,今天你怎么不抽旱烟了?”年轻的人关怀地问候他。可是他说:“小伙子,快干吧!轻霜已经把葡萄嫩叶打枯了。”
其实所有的人都没有停,他们连早饭、午饭都是带着烤馕、茶和甜瓜在葡萄园子吃。他们最近已盘完了四千多墩葡萄,再突击四、五天就可以盘完全部一万一千多墩葡萄。这一天,色意提小组工效提高得更快,一个上午就盘完了三十五墩葡萄。有个青年向我们说,如今维吾尔农民老人不老,半天之内就赶上了年轻的人。
白发老人把书念
告别第六大队的前夕,我们正碰上了红专连的两个业余文化班在学习。一个是三四年级的混合文化班,设在幸福院隔壁的食堂里;一个文盲和半文盲的识字班,设在秋种深耕排的宿舍里。文化学习都在晚间,每两个晚上,有一晚突击劳动,有一晚突击文化学习。
我们走进文盲和半文盲的识字班,公社小学女教师阿勒统娜正在上课。教室挤满了六十多个男女维吾尔族农民,他们席地而坐,拿着铅笔、练习簿和课本,朗朗读书。阿勒统娜细心地帮助他们辨别维吾尔文字母的字形和字音,唯恐大家记不准,她念了一遍又一遍,并且在黑板上写下了许多由这些字母组成的常用单字。
六十多个男女农民都一心想把文化学好,他们中间坐着一位白发长须的维吾尔族老赛买提。我看见赛买提吃力地弯下身子把五个字母在地上划了五遍,然后又请旁边的人校正。等到年轻的女教师喊名读音时,他开始感到有些窘,接着用手抹了一下脸,像是下定了决心。不过他申诉说自己年老了,起立不方便。他就坐在地上读出了“摆”,“派”、“太”、“乃”和“也”的字音。
“我是快七十的人了。”赛买提向我说道:“过去的五十多年,放羊,打短工,到处流浪,得不到学习的机会。解放后这几年又觉得岁数大了,记性不好,没有抓紧学习。人民公社成立了,眼看社会主义社会快建成了,共产主义社会也就快要来了,没有文化怎么能够到那样好的社会。”为了帮助记忆,赛买提表示明天上地,就把新学的字母用铅笔写在砍土镘把上,一边劳动,一边记忆。(附图片)“亲爱的,我们埋葡萄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刘勃舒插图


第5版()
专栏:

吐鲁番五星人民公社红专突击生产连80%是妇女,她们都参加专业生产排进行劳动,这是红专连收高粱排的妇女们在紧张收割高粱。
新华社记者 王文玉摄


第5版()
专栏:

吐鲁番盆地棉花丰收。女社员们正在采摘棉花。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