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万炮震金门
——福建前线速写之一
刘白羽
11月3日是个晴朗的日子。早晨,我到达厦门前沿山峰阵地上。海上一碧万顷,大金门岛还沉没在雾中,小金门岛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头一天夜晚,我军福建前线司令部对金门群岛军民公开地发出广播:
“金门群岛军民同胞们注意:今日,11月2号,是个双日,我们一炮未打,你们得到补给。明日,11月3号,是个单日,你们千万不要出来,注意!注意!”
蒋介石部队果然严格遵守命令,收听广播后,就赶紧把舰船都从料罗湾上撤走了。这时大海显得如此空寂,只有海面的波光在粼粼闪动。但我知道,时针在向前跃动,一切都在等待着一个已经决定的时刻的到来。战士们的手也许握紧了大炮的升降轮,也许正把炮弹拭擦了一遍又一遍。我想起不过十几天前,在国外,和几位亚洲非洲的朋友解释着,他们所热情关怀、而又感到“神奇莫解”的台湾海峡战争,为什么是帝国主义的绞索这个问题。而现在我自己亲身在这儿感受着这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一页了。我听着一位高级指挥员在电话上回答问题:“不要碰那个塔,塔是个古迹。将来我们去了还要好好看一看呢!对准军事目标打,民房和营房不要打!烟太大,等烟消了,看准目标再打!”
我得利用炮还没打响的时刻,细细体会一下这新的战争生活。年青的海军战士,穿着海蓝的军服,披着白色的翻领,在地图板上做着复杂的作业,聪明的眼光,闪出胜利的信心。我是住过朝鲜前线的坑道的,而这里的坑道像整洁的街道,不必弯腰就可以走过去,坑顶上亮着电灯,墙壁上安装了木板,坑道口的墙报上贴满战士有着海一般宽阔胸怀、太阳一般炽热的感情的诗篇。交通沟胸墙上密密麻麻布满电话线,使你想到人身上复杂而灵敏的神经中枢。使我惊喜的是当我从了望孔回过头时,忽然看到我所熟识的一位同志站在眼前,他那双大眼睛一闪笑了。他就是我们在东北冰天雪地,三下江南时,最早派去掌握炮兵的人。那时敌人炮火还占着绝对优势,那时,我们从荒山野地里一件一件寻找着日本军队遗失的火炮零件,我们就这样凭着自己双手,从无到有,在激烈斗争中,建设起我们如此强大的炮兵。还是让挨炮的人公允地去评价我们炮火的威力吧!这也是东风压倒西风的一个例证。
美帝国主义在派兵侵入中近东后,又在台湾海峡玩火,蒋介石军队也用炮火向我挑衅,从8月23日开始我们对他们进行炮火惩罚。金门蒋军立刻惊呼起来:“炮弹像下暴雨一样啊!”“我们的兵舰起火了!”果然,蒋军一只美字号舰炸成两段,现在,还躺在料罗湾水面上。在这时,他们张惶失措了,他们不能不提出问题:“我们的美国朋友呢?”23日开始炮击,恰好24日是联合国讨论美英侵入黎巴嫩、约旦的大会闭幕的一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家都指着杜勒斯的鼻子骂他,他想燃起战争火焰吓人,结果他却一下子被全世界人民愤怒的烈火浓烟包围了。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怕美帝国主义,而且双手抓紧套在美帝国主义脖颈上的绞索,华尔街的“绅士”们脖颈上套上一根绞索当然不大体面,不过绞索既然是自己套上的,那么绞索勒紧的滋味,也就只好由他们自己去尝受吧!
大金门岛港口由雾中显露出来。时间到了!指挥员看着表,发出“预备!”的口令。我听到电话中传出炮阵地上传达口令的声音:“预备!……”然后戛然静止,一点声息都没有了,最后,指挥员昂起头来喊了一声:“放!”
为了看清炮击全景,我跑到坑道外面的交通壕里。一片明镜的大海,一片耀眼的阳光,突然像千万火花迸跳,各处闪亮了白色的闪光,万弹齐发,排空而去。我定睛看准小金门岛,原来那里寂然不动,一下,这里那里,冒出一小朵一小朵棉花桃似的发亮的白烟团。烟团愈增愈多,愈涨愈大,变为灰色浓烟,浓烟很快汇合成一片,就像岛上发生了大地震、大火灾,烟和火腾空旋卷缠绕,不久,海变为灰色,天空变为灰色。你如若测验我们炮兵的射击准确性,你只看看那孤另另荡在大海之中,小得像块小石头的鼠屿吧!它是蒋军伸到小金门前面的眼睛,但它太小了,如若阳光太强烈,一闪眼,你简直在海涛中就找不到这小岛了。但是一弹一弹,弹弹都准确地命中了,小岛一时之间给浓烟湮没了。炮声从四面八方升起,深沉的轰隆声聚作一团在海面上久久地滚动着,火光在闪烁,炮弹在崩裂。
如果你在这样时刻,立足于厦门这一处山岩上,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海洋。你就会自然而然感到你背后整个强大的祖国在拥抱着你,在支持着你。你会明白:从北京而来那万里长途上,照红整个夜空的炼铁炼钢的熊熊火焰,都和你有着多么亲切的关系;你会明白:从黎明到夜晚,又从夜晚到黎明,在飘扬的彩旗下是深翻耕地的人群,每一分努力都和你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你会感到亿万人民时刻凝视着前线的眼光和那跃动的心,在这时,你心中升起一种真正崇高的英雄主义的感情。在福建前线这无数日日夜夜,正是这样充满了英雄气息,真是天风海涛,人的志气比天风高,比海涛壮。无数海军英雄在战斗中像星星一样明亮发光,一只小小鱼雷快艇,夜间出击,独自冲破惊涛骇浪,冒着纷飞弹火,一下突入敌人舰群之中将敌舰击沉;英雄的人民和英雄的部队结成一体,老百姓,连男带女,连大人带小孩都成为战斗部队的辎重兵,甚至在炮火下,一群一群跳进阵地和战士们一道作战。在这里这一切:每一次战斗,每一滴血汗,每一星火花,每一片弹片,都渗透了英雄主义,都闪着奇异的光彩,都深刻说明:中国人民对于叛逆祖国的人的庄严的惩罚。昨天是个双日,蒋军的刘安琪刚刚飞到金门来接替胡琏的职位,今天是个单日,近两万发炮弹震动了金门。当然震动的不只是金门,震动的是全世界,对艾森豪威尔,杜勒斯来说是绞索拉得更紧了,对广大人民来说,正如印度“闪电”周报所说:整个亚洲和非洲对我们未被杜勒斯的恫吓吓倒而感到自豪。让这可珍贵的自豪心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升上天空,照遍大地吧!请看,今日这为爆炸所震动,为硝烟所遮没的金门群岛,不就是帝国主义在悲惨下场的写照吗?福建前线的英雄们愈战愈勇,炮声从中午到下午,从下午到初夜,一直在海面上轰隆隆地响着,……


第8版()
专栏:

杰出的弦乐四重奏
黎国荃
以捷克斯洛伐克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斯美塔那命名的四重奏团,本月4日晚在北京首次演出。他们是世界上优秀的弦乐四重奏团之一。像这样专业的四重奏团来我国访问演出还是第一次,北京的音乐爱好者以兴奋的心情热诚地欢迎和欣赏了他们高超的艺术。
斯美塔那四重奏团和世界上其他的四重奏团一样,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有他们自己的风格;在演奏的作品方面,不仅世界各国名家的作品都已成为他们的保留节目,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以自己祖国的音乐作品作基础的。其次是他们的演奏——第一提琴手由耶利·诺瓦克,第二提琴手路保米尔·柯斯塔茨基,中音提琴手米兰·斯坎巴,大提琴手安托宁·柯霍特——都具有强烈的捷克提琴学派的风格特点,这种提琴学派曾对全世界的提琴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们运用熟练的技巧和精心的合作,对捷克斯洛伐克伟大的民族音乐家斯美塔那及扬那切克的作品进行了完美的解释,同样也深刻地表现了莫扎特作品的精神。
他们合作的精确,和艺术创造的严谨已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有铁一般的节奏,但丝毫不受到拘束;他们有极为细腻的力度安排,但情感的表现却极为自由奔放,特别在演奏扬那切克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中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成套的记忆(不看乐谱)大型的四重奏作品,演奏起来一丝不苟,这就证明了他们平日所进行的辛勤劳动是坚持不懈的。他们每到一地演出之前,从不外出游览,而是进行严格的排练,那怕是演出过上百次的作品,也同样拿来进一步排练和研究探讨,这也说明了他们对待艺术工作的认真严肃态度。他们这种为民族音乐艺术发扬光大而做的努力,将成为中国音乐工作者良好的借鉴。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为了表扬他们在建设祖国音乐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功绩,曾经授予他们一级国家奖金。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是热心于祖国音乐文化事业的促进者,他们以斯美塔那这一光辉的名字命名,是当之无愧的。
他们在北京的演出,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预祝他们在我国其他各地的访问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8版()
专栏:

一件灰呢军大衣
北京兴平机械厂工人 褚彦章
我家里有一件灰呢军大衣。我珍贵地保存它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
看到这件军大衣,我就想起一个人。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可惜我不知道他的姓名,当然更不知道如今他在哪里,我只能遥向着莫斯科红星闪烁的地方,默默地为他祝福。
1945年8月里一个午夜,苏联红军的轰炸机群飞到东北来了,片刻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巨响,伪东安省城东安市(现在的密山)一片火海,周围的日本兵营和工事全部毁了。
轰炸一直到天亮。东面和南面炮声隆隆,越来越近。日本鬼子全线溃退逃命。天亮时候,苏联红军机械化部队就开过来了!老乡们把他们围住,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又欢呼,又握手,热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这一下鬼子可完蛋了!十四年哪!我们受了多少苦难折磨!今年总算熬到头了!
我们村的人都是被迁来给日本鬼子垦荒的,饥寒交迫,哪天没有三个两个死人向外抬?这时候,都到空荡荡的战场上和兵营中去捡东西。大家管这叫“洋捞”。我哥哥已经去了两天,家里只剩下我一个,我才十岁,没吃没穿的。我决定去接他,说不定顺便也能捡上一点什么“洋捞”呢。
由我们村往东,直到乌苏里江边,二百多里没有人烟。早晨我就上了路。走了一阵,被什么东西拌了我一跤。爬起来一看,啊,一个死日本鬼子躺在地上,眼睛瞪得圆溜溜地,脸一块块凸起来,脑袋发涨得老大,混身落满了绿头苍蝇。我害怕了,拔腿就跑,前边又有几个同样的死家伙挡住了去路,只得向旁边跑去。我一面跑,一面叫,直到天黑,精疲力尽,没见一个人。我身上到处是血迹,脚扎了几个口子还冒血,本来就很破的裤褂被撕得一条条的,脚上那双破鞋也不知道丢在哪里了。
突然,隆隆的马达声由远而近,一道灯光照射过来,是一辆汽车,停下了。一个穿皮靴的苏联司机走过来,惊奇地问了我好多话,我一句也不懂。我只是手指西边,一边连声喊着我们村的名字“板石场,板石场”。他明白了。他把我抱上了车,找出红药水往我的伤处擦,又拿出面包和香肠给我吃。他摸着我的头,说了些似乎是爱抚和埋怨的话。面包香肠我还是第一次吃哩。我一面吃,一面打量他。他高高个子,不过二十多岁,我仿佛就坐在哥哥身边。
汽车好容易找到了我的家。他把我抱下来,看见我冷得发抖,顺手把他的大衣脱下来披在我身上。我呆呆的望着他,不知说些什么才好。他却笑嘻嘻地将我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紧握着我的小手说:“合老少”(好),“道斯维达臬”。(再见)我也学着重复地说他那两句话。汽车终于开走了,后边的红灯一闪一闪地,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大平原上。
那是一件崭新的灰呢子军大衣,上面有几个铁质钮扣,钮扣上有金色五角星,中间有着红色锤子和镰刀。它那闪闪的光,直到现在,还在我心头发亮。
十三年过去了,家乡起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灌木杂草丛生、野狼成群的北大荒,现在成了全国最大的农场,成了祖国的谷仓。原来我们这伙放猪放牛的穷苦孩子,现在都成了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了。
童年时期的一切,现在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有这件事情牢牢地刻在我的心头上。


第8版()
专栏:

学习苏联 超过英国
上海第三钢铁厂青年炼钢班炉长 韩炘亮
我们工人永远是以最大的热情来度过十月革命节这个工人阶级的伟大节日的。每年,我们总是怀着欢乐的心情,在炼钢平炉旁向亲爱的苏联人民和苏联炼钢工人热烈祝贺这个伟大的节日,并且衷心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无私援助。在苏联人民的帮助下,我们的国家正在高速度的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钢铁工业正在日益壮大。拿我们平炉车间来说,苏联专家纳依道夫斯基同志远在1952年就来亲手帮助我们提高炼钢水平,之后经常有苏联专家来传授先进经验,现在我们车间全月平均利用系数(每一昼夜每一平方公尺炉底的产钢量)已达到十四点二二五吨以上,成为“全国平炉高产红旗”了。
至于我自己的心情,更有着特殊的激动。三年前,当我刚从第一助手升为炉长的时候,炼钢经验很少。有一次想把炼钢时间缩短些,结果炉顶挂淋了,钢的化学成分也出格。好几天我觉睡不着,饭吃不下,心里说不出的难过。这时候,恰巧荣获苏联“国家最好的钢铁工人”称号的科列斯尼柯夫同志来上海传授快速炼钢经验,我真是喜出望外。我在炉旁看他表演。进料时,他把烟囱闸门提高到顶点,空气和煤气都开到最大。我在旁边真替他担心把炉子烧坏了。而他却很沉着细心的控制着热负荷,保护着炉子,使这炉钢比计划缩短了四十一分钟,质量达到百分之一百。
当时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事后赶紧打开日记本把学到的宝贵经验全部记下来。我记下了科列斯尼柯夫同志的先进操作经验和他那种勇敢、沉着、认真的精神,也写下了我的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像他那样,叫炉子乖乖的听我的话。从此以后,操作上碰到什么问题,我就打开这本日记本看一看,问题就解决了。今年7月,苏联青年炼钢能手米尔戈罗德斯基同志又来我们平炉前传播先进炼钢经验,并由我陪同他一起炼了一炉中苏友谊钢。米尔戈罗德斯基同志还向我们介绍了很宝贵的操作经验,使我们车间超额完成了8、9月份炼钢计划,我们小组再一次被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青年钢铁突击队”的称号,我们车间也树起了全国平炉高产红旗。
每当我想到这些荣誉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是和苏联对我们的无私帮助分不开的。我再一次下定决心,我要更加好好地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先进经验,使我国钢的产量很快地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使我国成为一个拥有大量钢铁的强国。我相信这个愿望很快就会实现的。


第8版()
专栏:

这事发生在七里泷水电站工地
新安江水电站 福庚秋寒夜深十一点,专家会议开得欢。陡坡上的白屋是会场,大风吹来油灯晃。一张设计图桌上摊,两国兄弟在会谈。苏联专家紧锁眉头,银发稀疏光油油。专家指指窗外边,黑黝黝一片原始山——“四个月设计就开工,土法上马一年成功;“要发三十五万瓩电,世界史上没瞧见。”“山山有树水水有波,中苏的干劲一般多。“正像你们大发卫星,中国遍地在跃进。“稻子一亩十三万多,农学家下地重编教课书。“公社难道不是创举,工农、城乡融成一体。“小高炉到处点火把,铁水冲倒英美法。“徒工也在搞发明,土法专家数不赢。“五千吨大船三月下海,咱一年放光不算快。“元帅领头在飞跃,先行官怎能一步三摇?”新鲜话儿吐不尽,专家俏皮地推低老花眼镜——“明年国庆十周年,我一定来参加发电大典!”“只是一桩有困难,五湖四海造电站,“涡轮机厂还太少,发电机可能分不到。”“新西伯利亚有两台,和中国弟兄对半开!”几双大手握一道,巨大的拳头落上桌。“一条莲根两个枝,中苏友谊史无前例。”“友情不从晴朗的日子开始,一起驱散过暴风雨;“跃进火箭再同路,把共产主义的红旗高举!”壁上钟敲十二点,山里山外迎接新的一天。明年国庆礼炮轰天,七里泷的电光要向世界发言。
1958年10月于新安江畔


第8版()
专栏:小常识

节届冬令
“梧桐落叶,柳色飞黄”,秋尽冬来了。今天是“立冬”节,可以说是冬令的开始。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到来,迟早不一。新疆、东北、内蒙古各地,冬天来得最早,大概在“寒露”前后;华北地区在“霜降”、“立冬”之间,便行冬令;华中的冬天,大约起自“小雪”;福建、浙南(瓯江流域),须至“大寒”,才见冬色;粤南甚至全年无冬。
按照一般划分四季的方法,以每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下的才叫冬季。因此我国各地冬季的长短,也就不一样。温州以北渔山等地,每年只有两个月是冬季;云南、贵州,大约有两三个月的冬季;长江中游平均有三个半月的冬季;长江下游的冬季,就有四个月还多一点;华北地区的冬季,达到五个多月;内蒙古自治区,有五个半月到六个半月的冬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五到六个月的冬季;东北地区,冬季最长,约有六至七个月,甚至达八个月的。这里说明在我国各地的冬令,地区越偏北,冬季来到最早,冬季的时日就越长;地区越偏南,冬令来到很迟,冬季的时日就越短。
我们的祖先,原来聚居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的建立,就是以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为基础的。因此“立冬”这一个节气,在华北各地完全适合。 (金千里)


第8版()
专栏:

苏联 瓦西里耶夫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