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和农民兄弟比干劲
上海国棉二厂 裔式娟小组
毛主席视察安徽农村的时候指示说:“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就可以不要钱了。”吃饭不要钱,靠农民兄弟增产粮食;将来实行穿衣不要钱,除了靠农、牧民兄弟增产棉、毛、麻、丝以外,就要靠我们纺织工人多纺快织了。这是我们纺织工人的光荣任务。今年,农民兄弟生产了七千多万担棉花,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后,就看我们纺织工人如何“消化”这些棉花了。
当前,我们纺织厂增产的好办法,是推行高速度,高产量,高质量,高技术。我们小组在党的领导下,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三十二支纱细纱机的罗拉每分钟速度从今年年初的二百二十转提高到二百八十五转,单位产量(即每千只锭子一小时的产量)从十七公斤提高到二十点五公斤到二十一公斤;二十一支纱的速度从二百八十二转提高到四百转以上,单位产量提高了九公斤。
我们厂的车速向来是比较高的,从1950年开始,就不断地提高车速,增加生产。今年的棉花空前丰收,我们厂提高车速的幅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大,遇到的困难也最多。最大的困难是车速骤然加快以后,断头一下子从每千锭一小时内断四、五十根跳到四、五百根。有的时候整台车子全部断光。车间里飞花扑面,锭脚发热,筒管跳动……生产效率很低,秩序很乱。这时候,车间里有些干部和工人信心动摇了。有的工程师认为:厂里车速历来已经很高,再加快车子会吃不消;有的人认为:速度虽然快了,但是效率没有提高,这样做不符合多快好省的方针。很多人提出要放慢车速,想出办法以后再加快,实际上是不要高速度。
我们小组讨论以后认为:农村大跃进,农民种出了七千多万担棉花,不纺成纱、织成布,难道让它堆在仓库里烂掉?我们下了决心,要和农民兄弟比干劲;农民送来多少棉花,我们就“吃”掉多少。大家还回忆起1954年冬天,车速从一百七十转加到二百七十转的时候,断头也有六、七百根,后来终于逐步减少到四、五十根,这不是我们干出来的吗?可见,事在人为,只要我们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就一定能打胜仗。因此,我们小组在车间里第一个贴出了大字报:“只准加速,不准退速,谁要后退,就跟他斗争!”
当时,我们小组的同志们每天都提前三刻钟到一小时进车间,事先做好清洁工作,让挡车工有更多的时间抢接头。落纱工一落完纱就上车帮助挡车工。辅助工一有空就给挡车工倒茶送水,把车面地面打扫清爽。大家团结一致,不分彼此,哪里工作难做,就去哪里帮忙。前纺车间的同志也不断前来支援我们。我们整个小组像救火队救火那样,来对付断头。
可是,干了几天以后,很多人腰酸背痛,有的人下了班就疲倦得躺在床上起不来。大家感到光凭干劲还不行,必须要革新技术,改变操作方法。如何革新?办法哪里来?有人提出要领导想办法。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她们说:郝建秀也是一个年轻的女工,她能够创造出“郝建秀工作法”,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前两个月不是也研究改进了郝建秀工作法中的七个项目吗?因此,大家决定:全体动手,苦干两天,总结出一套适合高速生产的工作方法。那两天夜里,小组同志们一面在车上紧张生产,一面进行各种操作试验。倪玉珍和周惠芳最先找到了不接空头的窍门。有的同志改变过去按部就班做清洁工作的方式,也使断头大大减少。有的同志还提早上班,到别班车上去观摩操作。早上放工以后,大家虽然累,也都不肯回家,接着还开两三小时的会,总结操作经验。就这样,两天以后,新的工作法产生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以后,厂里又在我们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快速操作法。一个多星期以后,断头从四、五百根减少到一百多根,混乱的现象基本停止了。
接着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断头减少了,生产效率却提不高,产量还不能和速度一样往上升。一台车子经常有一、二十只锭子出毛病,在那里空运转,挡车工干着急,副工长来不及修理。车间党支部和副工长裔式娟就提出来:大家学会修车子,提高运转效率。有的女工开始还有些迷信,说:我们细纱女工,从来是只会接头,不会修机。现在断头这么多,接头这样忙,哪有时间学修机器?可是,大家发现倪玉珍挡的车子空锭很少。原来她已经学会自己修理车上的小毛病了。“倪玉珍能修,我们为什么不能?”于是,大家决定:苦干一星期,人人学会修机器,争取做多面手。开始时,大家不会修,就互相研究,向副工长、保全老师傅请教。一次修不好,再修一次。现在,我们小组每个人都会修机器上的小毛病了。
9月初,厂里开展了“学能手,赶能手,超能手”的红旗竞赛。在竞赛中,大家比:谁的技术高?谁的断头少?谁的产量高?谁的空锭、白花少?成绩好的就在她车上插上红旗。我们小组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全部车子都光荣地插上了红旗,全工区在厂里第一个放出了高产“卫星”。
当然啦,我们的成绩还不大,离开把七千万担棉花都“消化”掉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民的干劲那么大,今年七千万担,明年就可能上亿担。我们纺织工人一定要和农民兄弟比干劲,互相支援,互相竞赛,跃进再跃进,让毛主席指给我们的“吃饭不要钱,穿衣不要钱”的幸福日子早日到来!


第6版()
专栏:

纺织厂里彩霞万丈
增产幅度赛过前年 许多产品压倒英国
据新华社1日讯 我国纺织工业今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度发展。棉、毛、麻、丝各项产品、基本建设和纺织机械制造都比去年有很大的跃进。纺织工业部根据前九个月生产实绩和今后三个月的生产情况分析,预计1958年我国将生产棉纱六百六十六万件,比1957年增长43.15%;棉布将达到六十四万零七百八十万公尺,比1957年增长26.86%;毛织品二千三百五十七万公尺,比1957年增长29.72%;丝织品一万九千五百二十四万公尺,比1957年增长85.45%;麻袋一万一千五百七十四万条,比去年增长39.21%。这些产品增长的速度,不仅大大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大大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增长速度最快的1956年。1956年棉纱的增长速度是32%,而今年则是43.15%。
在高速度地增加生产的同时,产品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花式品种不断增加。许多纺织品的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市今年1月至8月份已试制出一千一百多种新产品,其中高级华达呢、拷花大衣呢、花呢等都达到或超过了英国同类名牌产品的水平。
今年纺织工业的大跃进,是和各地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全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分不开的。这一方针的贯彻,大大发挥了广大群众办纺织工业的积极性。今年全国棉纺工业建设规模达二百多万纱锭,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纱锭总数的80%以上。这些纱锭分布在全国十八个省市,有些省内又建立了许多基点,这样就初步形成了纺织企业遍地开花的局面。由于这些新建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此投资少,时间短,收效快。例如安徽省芜湖跃进纱厂利用大礼堂作厂房,安装上原来的废机器,只花了二十多万元,建设一个多月就投入了生产。
今年纺织工业大跃进的另一决定因素是大力挖掘了现有企业的潜力,使老厂产量飞速提高。上海纺织工人在“猛攻高速关,产量翻几番,棉花全吃尽,纱布堆成山”的响亮口号下,大胆加快了各种细纱机和布机的车速,在纺织设备、人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使全市第三季度棉纱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4%,棉布增加68%。
今年纺织工业的大跃进,是在全国二百多万纺织工人发挥冲天干劲克服许多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的。例如东北电力紧张,辽宁省各纺织厂在9月份电力供应普遍不足。但是,各厂职工利用汽车头、拖拉机、消防车等来开动机器,甚至用手摇、脚踏的办法开动机器,坚持了生产。纺织机上的各种零件和机物料供应紧张,四川、陕西、山东的纺织厂就大办卫星厂,自造钢丝圈、钢领等配件,供应本厂需要。(附图表)
全国棉纱年产量增长表 全国棉布年产量增长表
注:1933年、1936年是解放前棉纱、棉布产量最高年份


第6版()
专栏:

散花 苗地


第6版()
专栏:

木代铁 土配洋 担担棉花全吃光
浙江推广木制纺纱机
本报杭州1日电 一种木制的普及式纺纱机正在浙江省大量推广。目前,全省已经造好和正在制造的有二十万纺锭。产棉区的城乡已经大量推广木制纺纱机;杭州、宁波、湖州等城市有近代化设备的纺纱工厂,也增添了不少这样的纺纱机。杭州市下城区居民也新造了二万纱锭,建立了不少民办的小型纺纱厂。浙江省纺织工业部门已经作出规划,准备到明年一共推广五十多万纱锭,可年产中支纱五万件左右,使全省纺纱能力增加四分之一以上。
这种木制纺纱机成本低,制造简便,技术容易掌握。一部纺纱机只用五十公斤钢铁,除轴承和齿轮外,其余物件完全用木材代替。每个纺锭的成本只要五元左右;一般木匠都能制造。这种木制纺纱机可纺六支到十二支纱,一个锭子八小时能纺二两棉纱。棉纱质量也好,能做帆布、粗布和手套。
(程敏)(附图片)
杭州第一棉纺织厂的女工们正在木制细纱机上操作。
新华社记者 萧枫摄


第6版()
专栏:纺织园里百花开

卡其雨衣不再漏水
用防雨卡其制成的雨衣,有许多优点,如经久耐穿,能风雨两用,等等。所以一般人还乐于用它。但是,穿这种雨衣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烦恼:穿些日子以后,雨衣便漏水了。这是因为一般的防雨卡其,是用脂腊或金属盐表面处理制成的,防雨剂附着在织物表面上,经不起雨水长时间冲洗。
现在不用愁了。纺织工人们已经为大家制成了一种“永久性防雨卡其”。它是用高分子防雨剂处理制成的,使纤维和高分子防雨剂结合,并且经过高温烘焙,所以防雨性能比一般的防雨卡其大大提高。经过三十七次皂洗试验仍不漏水。而日本的同类产品经皂洗二十次就要漏水。


第6版()
专栏:纺织园里百花开

灯芯绒丰富多彩
灯芯绒耐穿,美观,最适合做儿童的秋冬季服装和鞋帽。可是,长期以来它的品种比较单调:不是红,就是蓝,再不就是咖啡色。同时,由于割绒是用手工操作,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市场上常发生脱销现象。
在大跃进中,这个冷落的局面给打破了。我们可以买到一种新出的印花灯芯绒。它是用印花新技术——喷印印刷花制造的,色泽鲜艳动人。还有一种提花灯芯绒。布面呈凹凸形有立体感,也新颖美观。
上海第一割绒厂还创造出国内第一部自动割绒机,代替了繁重的手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十倍。产量问题也可以解决了。


第6版()
专栏:纺织园里百花开

征服了山羊绒
山羊绒是一种高级动物纤维,外观既美,又轻柔保暖。它的制成品,即所谓“开士米”,被视为一种高级毛织物。我国山羊绒产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而且质量非常好。过去由于没有掌握分梳技术,只能以原料输出,再用高价购买外国的“开士米”。
最近,天津和上海的毛纺厂先后制成了山羊绒分梳机,用它们剔选粗细毛,解决了利用山羊绒原料的关键问题。针织工业方面,也解决了一系列的加工技术问题。现在,国产的男开士米衫,已经畅销国内外了。


第6版()
专栏:纺织园里百花开

土缫丝织好绸
北京丝绸工业新制一种产品,取名为飞利绸。它是用土缫丝织成的。
巧妙的丝绸工人,利用土缫丝粗细不匀的特点,织出一种绸面呈现不规则疙瘩,具有特殊风格的绸子。这种产品深受东南亚等地居民的欢迎,已经开始大量出口。


第6版()
专栏:

天上织女回人间
袁鹰纺织厂里放彩霞,照亮全城千万家,照得孔雀收了屏,照得姑娘笑开花。彩霞冲到云霄上,惹得织女心里慌,听说人间大跃进,莫非又有新花样?盈盈轻步下台阶,走到银河边上来,悄悄拨开云头看,又惊又喜满心怀。织机滚滚滚不歇,红旗飘飘飘不停,万道彩霞万道光,层层都是新产品。回头再把机杼看,清清冷冷慢吞吞,纵然织得千样锦,怎及人间万家春!天上机杼只一个,人间织机千万座;天上织女只一人,人间织女数不清。人间织女本领高,织出花布比花娇,天上织女落了后,要向人间去乞巧。织女云头暗思量,不如就此回家乡,纺织厂里找姊妹,再把彩霞放万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