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抽干湖水取河泥 千船万载积肥忙
潮安等五个千斤县提出新目标
本报讯 广东省潮汕平原潮安、澄海、揭阳、普宁、潮阳等五个千斤县,最近又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1958年,潮安计划平均亩产粮一千四百二十斤,比1957年增产18%,澄海亩产一千三百七十八斤,揭阳亩产一千三百斤,普宁亩产一千二百一十六斤,潮阳亩产一千二百六十二斤。这五个县,除揭阳、潮阳两县以外,其余三县已经基本上或初步消灭旱灾。现在各县除一部分地区仍然坚持大兴水利而外,都在根据当地特点,全力组织农民投入积肥运动。“平原无肥源”、“积肥已到山穷水尽”的保守落后思想,正在为“千船万载”的伟大积肥场面所粉碎。目前,在韩江、榕江、练江和各个大水利灌溉渠上,积肥的船只来往如梭,首尾相接。千百架水车在塘边、沟边日夜轧轧作响,无数池塘、沟渠被车干了,它们的肥泥被挑了起来。在田野上,到处都有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挑肥队伍,不少地方在夜间还可看见点火积肥的人群。据有关领导部门的统计,这五个县每天出动积肥的人数在五十万以上。入冬以来,五县共已积集九千三百八十一万担,按一百七十五万亩水田拉平计算,每亩已达五十多担。各县还按照统一规划,各乡联合行动,把许多历年无法车干水的大湖、大溪也车干,取出了数十万以至数百万担肥。潮安县十一个乡联合行动,车干了五、六十年来没有露底的潮州市西湖,估计可以积肥二百万担。这个县现正把五个大灌溉渠拦腰截断,干水取泥。潮安、澄海、揭阳、潮阳四个县还准备在元旦后联合行动,车干汕头市中山公园的湖水,估计积肥也不下数百万担。


第3版()
专栏:

乡乡社社 竞赛积肥
安国县争取再跃进
本报讯 已经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粮食作物亩产指标的河北省安国县,计划1958年粮食作物亩产量要在1957年四百三十八斤的基础上提高到五百五十斤。为了实现这个增产计划,全县已有十一万多名劳动力投入兴修水利和积肥运动。要求积肥量要达到五十七亿斤,每亩耕地平均施肥一万斤。全县养猪要由现在的九万六千口发展到十三万口,作到有猪有圈,圈圈有猪。
这县在开展水利积肥运动以前,部分干部和群众有保守思想,县领导机关召开了水利积肥积极分子大会,在会上奖励了一百八十八个先进社、队,一千三百六十九名模范干部和社员。还发动各乡社开展了大鸣大放大争,总结了经验。


第3版()
专栏:

天寒地冻雪花飘 我们决心不动摇
黄县正向七百斤目标迈进
本报讯 第一个实现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粮食平均亩产五百斤指标的山东省黄县农民,正在向1958年平均亩产七百零七斤的目标迈进。每天,全县90%以上的男女劳力,活跃在兴修水利、积肥、管理麦田的各个战线上。“天寒地冻雪花飘,我们的决心不动摇”,这是广大社员在紧张劳动中发出的豪语。处在南部深山中的七甲乡,一向被认为落后乡,在冬季生产高潮中,已经一跃而成为全县的先锋。为了实现今冬明春消灭旱地80%,1958年每亩产粮七百九十六斤的计划,全乡各社参加水利建设的小伙子们,索性把行李搬上山,在工地附近搭起了暖和的窝铺,住在山上,争取封冻以前多做些工。他们的口号是:“高山是战场,锨镢是刀枪,决心是力量”“完不成任务不下山”。截至目前为止,全县由于打井、下泉、修筑水库,已经扩大灌溉面积五万八千亩。1958年积肥十八万驮的计划,已经完成七万五千驮。三十三万八千亩麦田,已浇过两次水。


第3版()
专栏:

十四万人投入冬季生产
红安力争成为双千斤县
本报讯 提前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八百斤指标的湖北省红安县,正在努力争取在1958年成为“双千斤县”,要使全县粮食、花生的每亩平均产量都达到一千斤。
入冬以来,为实现“双千斤县”的目标全县有十四万劳动大军投入了冬季生产运动。
红安县去年冬季生产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上到下干劲大,发动面广,先进地区搞的好,落后地方也赶上了,男子劲头足,妇女也不落后。全县广大区、乡干部热烈响应了县委提出的“每人两亩地,粮油三千斤,积肥四百担,劳动五百分”的口号,在工作上艰苦深入,带头干。
到1957年12月20日止,全县已完成小水库、堰塘、河坝、渠道共七百六十处,现正在施工的有大型、中型、小型水库数百处以及其它塘堰、河坝、渠道等。现在已经完成和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比去年同期多一千二百一十处。
目前红安县已积土肥一千八百一十六万担,已挑塘泥四百六十多万担,现在完成的肥料数比前年同期多七百多万担,绿肥面积比前年扩大了十倍。为了大量积肥,已完成新修大猪圈八百五十多个。新建厕所三百六十八个,新做粪池四百二十多个,田头挖窖八千一百五十个。全县二十七万多亩冬播计划,也已超额完成。目前全县小麦、油菜已锄完头草的占70%,正结合锄草抢追肥。


第3版()
专栏:

田地河底是战场 锄头扁担当刀枪
温岭争取亩产千斤
本报讯 去年亩产粮食八百一十六斤的浙江温岭县,在把60%的超产粮卖给国家的同时制定了1958年的生产计划:保证粮食平均产量达到九百斤;争取成为千斤县。
为了给实现这个指标准备好条件,全县农民掀起兴修水利和积肥的高潮,他们提出的口号是:“田地、河底是战场,锄头扁担当刀枪”“向高山、大河、远海进军”。
经过入冬以来两个月的努力,小型水利工程已普遍开工,并有一百多处已经完成。大型的湖漫水库也在不分昼夜的兴建中。到12月中旬全县平均三分之一以上的稻田已施上基肥。
各农业社培育绿肥的劲头也很大,第二遍灰肥已普遍施完;泽国、新河等农业社已开始施第三遍灰肥。现在全县的绿肥作物都生长的很好,田野里到处有绿色的草子。


第3版()
专栏:

敦煌粮棉产量将增加40%左右
本报讯 甘肃省敦煌县1957年的粮棉单位产量已达到农业纲要所规定的指标:粮食四百零一斤,棉花一百零五点五斤。现在这个县又订出了今后十年的生产规划,1958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要比1957年增加四万五千亩(荒地),全县平均亩产四百零二斤。总产量将增加40%左右。
为了实现这个规划,并争取实现规划第一年——1958年的大丰收,全县农民正在冒着严寒天气开展冬季生产运动。1958年计划每亩施肥十车,共需肥料二百多万车,现在已经积了一百六十多万车,比1957年全年施肥量还多四十多万车,此外,打坝、修渠、整理土地等方面也都做出不少成绩。


第3版()
专栏:

新的起点
燕凌
一元复始,我们又跨入一个新的年代。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年代,我们干得挺欢,也干得很好。在农业战线上,年年打胜仗。农业合作化提前许多年实现了,农业副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都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发展农业的伟大的“四十条”纲领公布的第一年,全国就有二十九个县市提前十一年达到了和超过了“四十条”里规定的粮食单位产量指标;第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据初步统计,又有四十个县市赶上了那二十九个县市。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次春耕就要到来了,在我国的最南端的土地上已经开始了。这决不是简单的“一元复始”,而是向新的高峰前进的起点。过去的两年,只不过是刚刚建立起来的集体农业经济的锋芒初试。虽然“初生之犊不畏虎”,在1955年冬天1956年春天已经施展出来了一些猛冲猛打的干劲;但是,毕竟是“初生之犊”,既缺少经验,也缺少毅力。当碰到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一些敌对的力量出来拦住去路的时候,有一些“牛犊”不是坚决斗争,奋勇前进,而是停了下来、躲避开来,甚至倒退几步。1956年下半年以后,在许多地方,看不到了那股干劲。如果不是这样,1957年达到“四十条”规定的产量指标的,决不会只是六十五个县市,而会是更多更多。
懊悔吗?叹息吗?垂头丧气吗?都没有用。应当从过去了的事情中间吸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可是,决不能老是把思想沉溺在过去了的事情里边。不要错把河边的逆流当作主流,也不要错把河心的漩涡当作激流。我们是世界的主人,是生活的主人,是我们自己的命运的主人,我们要永远满怀着信心面对着未来,而不要老是扭着脖子向后瞧,也不要老是在一个地方兜圈子。不能再说“缺乏经验”之类的话了。两年前没有经验,经过两年的实践,为什么还会没有经验?自己没有经验,在别的地方不是已经做出许多榜样了吗?也不要再说“条件不好”之类的泄气话了。许多自然条件很不好的地区,不是也走到最前列了吗?“别人做到了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今天,就把这句话写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天念它一遍吧!今天,就是新的起点;在决赛中,看究竟谁是优胜者!
已经达到纲要指标的,就算已经跑到终点了吗?不!我们的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没有终点的。达到了指标是光荣的,提前达到了指标更是光荣的。可是,创造日益美好的新世界的长途中,这又是新的起点。只在一个两个项目上达到了指标的,更没有理由认为已经不需要拿出更大的力量来。“四十条”条条要实现;实现了“四十条”,还要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定出“五十条”“八十条”“一百条”来,攀登一个又一个长满奇花异草的新的高峰。许多先行者已经悬起了更高的目标,勇敢地坚决地踏实地走上了新的行程。好啊!我们大家为他们鼓掌欢呼,同时也紧紧地追赶上去吧!


第3版()
专栏:

全国养猪一亿三千万头
去年有二十四个县提前达到纲要指标
据新华社讯 全国平均每户农民养猪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头。农业部根据各地最近汇报的材料估计,目前全国养猪头数已经超过一亿三千万头,接近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一亿三千八百多万头)。同时,全国已有不少地区提前五年或十年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养猪指标。
据十四个省(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1957年已有二十四个县平均每户农民养猪头数(存栏数,下同),分别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要求的1962年或1967年的指标。其中,达到三头以上的有:湖南省的望城,广东省的乳源,云南省的昌宁,四川省的北川,江苏省的金山,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达到两头半以上、三头以下的有:黑龙江省的拜泉,河北省的遵化,山东省的寿张;达到两头以上,两头半以下的有:湖北省的长阳,四川省的荣昌,甘肃省的康县,辽宁省的彰武,河北省的内丘、平谷;达到一头半以上、两头以下的有:江苏省的泰兴、南汇、海安,浙江省的平湖、新登、诸暨,广东省的乐昌,四川省的安岳,陕西省的高陵。四川、贵州两省平均每户农民的养猪头数,也都超过了一头半。另外,贵州省遵义专区平均每户养猪达到了两头半。


第3版()
专栏:

耒阳县打猎队
一年打死虎豹五十五只
本报讯 湖南省耒阳县十三个打猎队,去年消灭了各种害兽两万五千多头,其中包括五十五只老虎和豹子。
著名的陈耆芳打猎队,去年组织全队人马,搜山打猎,虎穴追踪,曾走遍了耒阳、安仁、永兴、郴县等几个县的深山密林,捕杀了二十八只老虎。在耒阳县高岭淝江马家?一带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消灭了二十三只野猪,五头野牛。过去这里是兽害严重的山区,现在由于打猎队的几次追捕,野猪、野牛破坏农作物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1952年虎患最严重的龙山一带,曾有七十多人被咬死咬伤,鸡犬被伤害无数,农民白天都不敢出门生产。现在这一带的山沟里都种满绿油油的作物,人畜生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去年耒阳县打猎队卖给供销合作社各种兽皮一万多张,卖给药材公司大批虎骨,这些特产价值共达六万元以上。
现在耒阳县各个打猎队已成立了联防组织,准备了各种药械,在冬春季全面开展打猎活动。
(刘曙钟、唐名威)
(附图片)
狩猎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冬季生产之一。营口县五星农业社猎人魏方林带着一天的胜利品归来。
王立良、龚景星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四川、贵州、云南、广东
粮食生产连续跃进
本报讯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中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四省的粮食生产呈现了直线上升、连续跃进的新情况。这四个省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的六百六十七点九亿斤,逐年递增到1957年的九百三十六点五亿斤,增长了二百六十八亿斤以上,占同时期全国粮食增产总数(六百一十二亿斤)的43.8%。即1957年比1952年增产了40.2%,平均每年递增速度为7%,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快一倍以上。如果全国各省(区)都像这四个省的发展速度这样快,那么全国粮食总产量1957年便不止三千七百亿斤而是四千三百二十九亿斤,1962年便是六千零六十九亿斤,1967年便是八千四百九十九亿斤。
去年2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同志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在十二年内按照四十条纲要发展到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的话,那么到1967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将达到七千五百多亿斤,加上部分开荒,总产量可达到八千多亿斤。这就是说,如果全国各省(区)都按照这四个省的速度发展,“四、五、八”的指标便可以超额完成了。
四个省共有耕地面积二亿五千万亩左右,约占全国14.7%,1957年预计产粮食九百三十六点五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三千七百亿斤的25.3%。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四省自然条件并不算很好。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除去成都平原的数百万亩沃野而外,绝大部分耕地都是丘陵和山区。边缘的大山区县就有五十个,耕地面积占全省25%。贵州省平坦的耕地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坡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向来被称为“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的贫瘠地区。云南省山区的耕地也占60%以上,大都分布在拔海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原。广东省虽然气候较好,连年来仍然遭受到春旱、秋旱、台风、洪水等的袭击。粮食产量的连续跃进主要是由于他们几年来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了各项增产措施的结果。大量兴修了农田水利。大量增加了农家肥料。大大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和改变了耕作制度。注意扩种了高产作物。在扩大水利灌溉和增加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四省五年来共扩大了水稻面积一千八百八十多万亩,增加了薯类播种面积一千一百多万亩。这些高产作物是在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上扩种的,并不影响其它作物的增产,单此两项每年便可增产粮食八十亿斤左右。薯类在全国各地区都是高产作物,适应性极大,但有些省(区)种植面积还不够多。
此外,四省还因地制宜的推行了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推广了先进栽培技术、优良品种、新式农具等等。都是生产迅速增长的因素。
从这四个省的粮食增长速度可以看出,只要加强领导,抓住增产的主要关键,发动群众大力贯彻,农业生产一定可以大跃进。
(罗贞治)


第3版()
专栏:

四旁绿化
萧枫
“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河边路边树相连,
村前村后花果园。
荒滩碱地栽满树,
又好看来又值钱。
这是山西省夏县周陈乡群众对本乡四旁绿化成就的歌颂。当你被耸立在公路两旁一排排钻天杨树引进友好农业社境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行列整齐的树林中夹着一块块的农田和成片的果园。路旁、渠旁、井旁……都是绿树成荫。一幢幢新砖房像新娘似的躲藏在碧绿的树丛里。
“树有根、事有源”,提起友好农业社的四旁绿化,还要从谢铁匠谈起。1932年,郭道村铁匠谢金旺从陕西华阴回来,带回了两棵钻天杨树苗,插在村边的水浸地旁。由于这种树生长快、干直,不歇地,引起人们的喜爱,纷纷截枝插条。到1940年,全村在四旁空地上插钻天杨树将近万株。可是在敌伪统治时期都被砍光了。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群众栽树的劲头又足了,四旁绿化有了新的发展。尤其在1956年合作化高潮的时候,党中央、毛主席提出“十二年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全社掀起了一个四旁绿化高潮。为了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社里设置了林业股,制定了造林工作定额,统一安排劳动力和工酬。这一年就有66%的社员参加了四旁绿化工作,造林数超过1955年的69%。到1957年春季,全社共完成大面积植树十万多株,绿化了三十五里路长的洞崖河、洪洛渠等五条河流,三十六里长大小水渠十四条,水井三百零六眼,七十五里公路,大车路二十条。群众满意地称赞说:“中条(山)峨嵋(岭)之间是良田,碧绿的树林围庄园,道路两旁乘荫凉,大小河流树长廊”。友好农业社由于有效地利用了废地、水浸地和四旁空地,绿化了村庄,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如郭道村梁宏元家,先后栽钻天杨五千株,约占水浸地二点八亩,从1952到1956年除了用木材盖了房屋外,还收入了一千五百多元。陈村高守业植树四百五十株,从1948年到1956年共收入一千三百三十元;1957年仅桃杏两项就收入三百三十元,其它利用林业收入先后盖房子五间,买大车一辆、骡子一匹、自行车一辆,银行还存款一百二十元。
友好农业社的四旁绿化工作虽然刚进行了几年,大部分林木还没有开始收益,但林业的收入在社里总收入中就已经占了很大比重。从1954—1956年三年间,全社共盖新房五百多间,修补房屋四百多间,新做和修理大车九十四辆、水车一百三十六台、牲口棚六十四个,风车三十七架,和其它许多农具。这些木材都是由社里自己解决的。植树造林对发展畜牧业也有很大作用,许多树的叶子可以作猪羊饲料。从1956年到现在这个社的生猪由二百八十多头增加到五百多头,羊由二百七十只增加到三百七十多只。
为了进一步开展四旁绿化工作,充分利用空地、荒地,挖掘土地潜力,社里计划继续在四旁空地栽用材树三万五千株,果树一万株。从1958年开始,每年在荒山上造林十至十五万株,并结合发展果树。到1962年,全社所有的四旁空地、荒山都全部绿化,那时,全社每年可采伐木材十七万株,生产各种水果二十五万斤,只这两项收入就可达十八万多元,平均每户可增加收入二百多元,相当于1956年总收入的63%。
(附图片)
屋旁
房屋前后都被钻天杨树包围了。
路旁
公路两旁新造起来的行道树。
水旁
引水渠边也绿化了。
村旁
村旁果木园的一角。 李福铸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