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论所谓“讲义气”
山柏
有些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做起坏事来,还要寻找一点儿“理论”和“哲学”的根据,作为他们做坏事的“口实”。这样做,揣摩起来,似乎一则可以求得自己“良心”上的安慰,二则可以骗取别人的同情,三则可以使他们所做的坏事能够推广,以便他们的信徒们做坏事的时候,同样可以“振振有词”,庶几乎天下滔滔,可以同流合污了。
在党内的一些反党集团当中,就有一句著名的词儿,叫做“士为知己者死”。有了这句词儿,他们就可以合伙营私,歃血为盟,目中无党,无法无天,而“心安理得”。他们所“得”的“理”是:他们哥儿们之间的所谓“义气”,是唯一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道德标准。他们认为他们小集团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至于群众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则是不重要的,可以一脚踢开的。
文艺界的反党集团内部,就宣扬着这种“讲义气”的“理论”。除了“士为知己者死”,还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但愿一识韩荆州”以及冯雪峰所提倡的所谓“友爱”,即可以背叛民族、阶级和集体,却不能“背叛”朋友。这些言论,不管它引自古书,显得温文尔雅也好,还是别出心裁,充满“革命”名词也好,拆穿了讲,无非就是过去上海滩上青红帮拜把子的时候所宣誓的那套帮会切口、流氓道理;追溯得更古一些,难道不也就是绿林兄弟、江湖好汉们的土匪“哲学”吗?
党内党外右派分子、小集团在从事他们的罪恶勾当时,往往就订得有“攻守同盟”。他们相约:只讲什么,不讲什么;讲到那一天、那件事为止,以后就说不知道。而他们之间的约束力量,就是这股“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只是往往靠不住,所谓“义气”,正由于其不义,而极容易破产罢了。
他们也未尝不“有鉴于此”,所以尽管这种不义的“讲义气”的集团,在历史上破产了多少回,今天他们行起事来,还是不得不“重申前议”,要求哥儿们必须拍胸脯,赌个咒,宣誓可以背叛人民,背叛集体,而不得出卖他们的自己人。但是,实际上,他们那个集团本来只是卑鄙的个人利害关系的结合,没有什么可以见得人的原则,因此,这条纽带十分脆弱,一旦环境变化,他们的纽带立刻就纷纷断碎了。
而这,也总是这类为非作歹的人们所视为痛心疾首的,他们认为他们的“事业”的致命伤即在于此,他们认为天下最无耻的就是这种行为。我们不妨读一读丁玲所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看川剧‘打红台’”(3月1日“文汇报”),来捉摸一下那种心理状态。
丁玲在文章中咬牙切齿地批评川剧中那个出卖朋友的强盗萧方。所谓朋友的那个韩虎,也是个强盗。萧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把兄弟韩虎杀了。作者责备萧方道:“江湖上,绿林之间的所谓江湖义气,他一点点也没有”。丁玲一点点也没有责备这两位把兄弟过去如何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犯案累累,却单单责备强盗窝里的火并,认为这是“现实”“生活”中最最不能忍受的,以致丁玲深受感动,脑中完全被占据了,劝朋友们也去看这出川剧,说它“能启发你许多东西”。甚至还露骨地借人家的口来宣传道:“交朋友千万不要交萧方这样的人”。仿佛是:做强盗,杀人犯罪,倒也没有什么,只要不出卖自己的同谋者就好。不出卖同谋者,不管干的是什么坏事,都是义气。反之,背离了昔日的朋友,不管这朋友多么坏,也是“一点点义气也没有”,也是“居心叵测”,也要遭丁玲的痛骂。
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也看到了这种心理状态的具体表现,反党集团中曾经有个别同志在党的教育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脱离了集团,回到党的立场上来,并且反过来揭发集团的罪恶,于是这样的同志就遭受到了反党集团的痛恨和唾骂。群众所认为对的,他们认为错;群众所认为恶的,他们认为善。这就是他们的道德标准同我们的道德标准、他们的“哲学”同我们的“哲学”发生分歧的地方。究竟哪一种是人民需要的呢?是江湖义气这条道德标准站得住呢?还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无产阶级、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这条道德标准站得住呢?哪一条是真正的道德标准呢?知识分子究竟应该同反社会主义、反党分子的朋友讲义气呢?还是应该同无产阶级和党讲义气呢?
这些好讲义气的江湖好汉们,长期以来受人民和党的抚育培养,不但无动于衷,而且忘恩负义,但是对于反动派特务机关送的一些钱,一些“好处”,却似乎不但没齿不忘,要感恩图报一辈子,而且也居然恬不知耻,不认为是可耻的失节。这就是他们的“讲义气”哲学的具体实践!


第8版()
专栏:

唱不完的颂歌
梁上泉
妈妈生我,爹爹养我,
抚育我成人的是祖国;
祖国妈妈呵,祖国妈妈,
你是我唱不完的颂歌!
小时候,最爱过生日,
爹妈总叫着乳名轻声说:
“你又长了一岁啦!”
我每根头发都充满欢乐。
像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
想快长硬翅膀飞出巢窝,
寻食反哺劳苦的母亲,
不惜飞遍天涯海角!
曾有个逃难的孩子告诉我,
说日寇打到了独山脚。
我哭了,心想再也不能
用祖国的语言,唱祖国的歌!
又有个来自风陵渡的难民,
说八路军的神兵势如黄河。
我笑了,夜里做了个好梦,
梦见溃败的敌人沉入红波!
祖国!你那时还多灾多难,
但我爱着屋后的山,门前的河,
那河边清香的菖蒲和水草,
那山野急叫的青蛙和蟋蟀……
如今,我成了一个共青团员,
每逢生日总要久久地沉默:
“你又过了一岁啦,同志!”
可这一年给祖国做了些什么?
想起与我同岁的丁佑君,
一位面对敌人的战斗者,
她威严地站着像一座碉堡,
牺牲了,为大地更好的生活!
她的呼吸要延续无数世纪,
永远鼓荡年青人的脉搏:
我要接过烈士的接力棒,
跑步追赶一日千里的祖国!
妈妈生我,爹爹养我,
生我养我是为了祖国;
祖国妈妈呵,祖国妈妈,
你是我唱不完的颂歌!


第8版()
专栏:亚洲电影周巡礼

日本农民的遭遇
——看日本影片“米”
李少白
日本影片“米”,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日本农村现实生活的图画:诚实、勤劳的日本农民是怎样辛苦忘我的劳动着,怎样过着贫困痛苦的生活,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应当肯定,这是一部具有社会意义的优秀影片。编剧八木保太郎、导演今井正忠实于自己所反映的生活,对日本农村作了毫不粉饰的描写,不仅再现了日本农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也写出了这种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根源——地主、渔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日本农民是善良、勤劳的,他们没有什么奢望,他们只求维持自己作人的最低生活,为了这,他们甘愿日夜不息的劳动!每当我们看见米子和她的女儿千代白天下地干活:用双手拔除着稻田里的草,一步步踏动着水车,一把把割着稻谷,弄得筋疲力尽,站起来捶捶酸痛的腰,接着又弯下身去……;每当我们看见她们夜间出海捕鱼:吃力地摇动着桨,提起绳结网摘下那几条稀稀的鳗鱼,又费力地提着鱼篮上岸……:我们都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她们是勤劳的,是那样非人地劳动着,除了劳动,还是劳动!
照理说,这样她们的生活应该充裕了吧?至少该能维持最低生活了吧?但是不,她们是那样的贫困不堪!缴不起孩子的学费,没粮吃而不得不割下青谷!生活就是这样逼迫她们,剥削和压迫就是这样折磨她们。我们能说米子不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吗?她默默地忍受了这一切,承担了这一切。她是勇敢的!可是生活对她的逼迫、折磨并不到此为止!当她正要收下那颗粒肥大的稻谷——日夜辛勤劳动的果实的时候,地主要收回她佃种的地;警察要她为她的“犯法”行为拿出一万块钱或受传讯!一个普通的农民妇女,忍受不了这一切,她投海自杀了!这是生活逼迫她的,她没有找到更好的路,她以死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提出控诉,以死对那些剥削者和压迫者表示抗议。
作者是熟悉自己的人物的,也是善于表现自己的人物的,善于突出他们的性格,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揭示出他们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仅写出了他们朴实、勤劳、善良这些日本农民所共有的特点,也写出了他们由不同经历、不同遭遇而形成的个性特征。影片所塑造的米子、次男、千代、仙吉这些日本农民的形象,是真实的、动人的、栩栩如生的。
这部影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导演、摄影师异常生动地处理了农民日常劳动的场面。这些场面紧紧地扣合着主题,紧紧地扣合着情节,它不是独立于影片之外的,而是影片整体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影片的许多戏都是在这些场面中发生的、进展的,也正是在这些场面里,作者十分富有才华地展示了日本农民的辛苦勤恳和沉重痛苦的劳动生活。这些场面之所以处理得好,一方面是作者把农民的沉重劳动的情形真实而细致地再现出来。像插秧的情景,下海捕鱼的情景,拔草的双手,疲倦的身躯,提着鱼篮上岸的背影,吃力摇桨的身影……,都真实、动人地表现了日本农民的艰苦和沉重的劳动。另一方面,作者把自己人物的劳动场所和大自然的广阔空间联系起来。像碧绿的海水连接着蔚蓝的天空,海面上扬起一幅幅白帆,像次男家插秧的稻田,背后衬配着海水和晴空,像千代踩动着水车,下面是一片绿绿的稻田……,这些都给人以异常的美感,使影片的农民劳动场面,更加显得真实。同时这也表露了作者对自己祖国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表现农民劳动生活的这些场面,作者远、近景的运用、扣合,十分得当。在这里,作者使劳动的景场美化,不但没有冲淡劳动的沉重情形,反而更加形成鲜明的对比。劳动的场景越美丽,越加能显示劳动的沉重情形,越加使人理解日本农民的痛苦生活,越加能激起人们的爱憎。
这部影片演员的演技,也是优秀的,他们的表演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像实生活一样的朴素、自然;但又不同于实生活,他们的表情、动作,要更富有特征性和表现力。特别是他们表演的那些劳动场面,他们像是真正的农民,动作是那样的自然,操作是那样的熟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所要表现的生活是作过一番认真的体察的。也正是这种体察,使他们的艺术获得了生命——真实。
如果要说这部影片的缺点的话,我觉得它的主题还不十分突出和明确,结构也还不够严谨。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作者没有把自己所要表现的农村青年渔民的生活和米子的命运这两条线索很好的揉合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觉得影片的后半部戏,要比前半部戏为好,更能揭露生活的实质,更能打动人心。前半部戏更多的欢乐成分和后半部戏的悲剧气氛,处理得还不够融洽,造成风格上的不够统一。另外影片还有一些不十分必要的、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场面和情节,这也是影片的剧情发展不够集中,使结构显得松散。
提出这部影片的缺点,正是因为我喜爱这部影片。这些缺点是个别的,就整个影片来说,它是优秀的,它那积极的主题,卓越的艺术技巧,使影片生动而感人。它是会受到我国观众的欢迎的。


第8版()
专栏:诗传单

诗传单
为“草木篇”作者造像
蒋维
他与祖国势不两立,
“宁愿去资本主义国家作
个自由的贫困儿……”;
他与人民不共戴天,
“要去沙漠里繁殖着儿女…”。
一副奴颜,
一副媚像;
一脸横肉,
一身刺刀。
假象
沙柳
他不交代自己,
尽来批判旁人,
企图制造假象:
我是反右尖兵,
无非是想迷惑人们的眼睛!
妄想 桂笑
狡猾的狐狸,
妄想骗过皎洁的月牙;
嘶哑的乌鸦,
妄想遮住半个天下,
毒蛇的臭蛋,
妄想把岩石碰垮;
丑恶的癞蛤蟆,
妄想取下大象的牙。
(原载“江西日报”)


第8版()
专栏:

看墨西哥民族现代芭蕾舞团的演出
贾作光
看了墨西哥民族现代芭蕾舞团访华演出,感到极大的愉快。他们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墨西哥人民的舞蹈艺术,而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墨西哥人民对我们的深厚友谊。这对于促进中国和墨西哥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增强友好关系将起着积极作用。我们热烈地欢迎墨西哥艺术家们在中国进行访问演出。
墨西哥的舞蹈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有表现墨西哥民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有表现工人和农民题材的现代芭蕾舞。现代芭蕾舞剧对中国观众来讲,还是非常新鲜的。这种舞蹈形式是全身的自由活动、裸足,直接与地面接触。在这种现代舞的舞蹈中,他们利用了本国民间舞蹈的丰富资料,他们表演的题材反映了墨西哥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活动。
整个演出的节目充满着墨西哥劳动人民的痛苦、哀怨,强烈求生的愿望,和那种顽强抵抗统治者的精神。在“叛徒”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墨西哥的工人阶级怎样在和统治者斗争着,怎样被资本家绞杀;饥饿使他们不能生存。工人罢工了,但是其中经不起考验的叛徒,出卖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投降了资本家,从而使得罢工处于失败。从表演中完全可以理解编导是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出工人的坚强性格,和叛徒那种卑鄙无耻的丑恶面貌。作者力图使观众能从表演的内容中唤起在斗争中的教训和警惕,并且尖锐地暴露出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苦力”中,编导通过一对农民夫妇带领着一个小女儿,为了生活弃井背乡地逃到美国出卖劳力;但所得的不是温饱,相反的,处境更加悲惨。从表演的情节中展现出的矛盾,告诉观众墨西哥的农民是怎样受到美国兵的侮辱和压迫,美国给他们的不是温饱,而是饥饿;使他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死亡的边沿挣扎。作者控诉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痛苦、多么凄惨,他们要求自由、要求解放,他们向世界呼吁吃人的社会是不会拯救劳动人民的生命的。演员们动人的表演,激起了观众深刻的同情。
“土地”在整个晚会中是比较突出的节目。这是一个富有想像力和思想性的作品。它反映了在墨西哥人民处在旱灾的年头,整个村庄的农民逃难到外乡去流浪,造成死亡的悲剧。农民们为了求生,在集体劳动的力量之下使一粒玉米在地里重新生长起来,人们又得到了生命。尽管我们之间的舞蹈表现形式和舞蹈学派不同,并且有着很大区别,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用舞蹈艺术来表现生活、表现劳动人民的情感,反映出人民内心的疾苦和愿望,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土地”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就浸透出编导者的匠心,是很有才华,很有修养的。
爱兰娜·诺莉爱加在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魄力是非常惊人的,特别是她在“土地”中亲自扮演的角色。她的表现能力,概括而又鲜明地刻画出生命的呼唤,反映出墨西哥人民深刻的民族情感,和他们社会制度的征象。
总之,从整个晚会中可以充分地看到墨西哥艺术家们是怎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努力在完成艺术的使命。他们的节目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表演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艺术家们的劳动态度是非常认真而又严肃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相信墨西哥民族现代芭蕾舞团在中国的演出,一定能获得很大的成功;也一定会给中国舞蹈艺术带来有益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