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四川可增产粮食二十二亿斤
本报讯 最近四川有关部门根据可靠资料估计:在去年粮食总产量四百四十五亿斤大丰收的基础上,今年仍可净增产二十二亿斤。
由于党和政府对农业生产领导的加强、广大农民在合作化和去年丰收以后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今年全省普遍增加了双季稻种植面积,做到了水稻的早栽密植。目前水稻面积最大的四千三百多万亩中稻已收割完毕,平均亩产量四百九十八斤。早已收割完毕的一千多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四百七十斤,比去年增产6.8%。玉米是四川大春中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去年减产,今年种植面积达二千多万亩,在7月份收割完毕后,亩产一百六十一斤,比去年增产9.3%。
8月以来,南充、泸州等七个专区的部分晚稻虽遭受严重干旱,经过积极抗旱,旱情有所减轻。估计晚稻仍将比去年增产。


第5版()
专栏:

湖南江西早稻中稻都增产
据新华社讯 江西省早、中稻已经收割完毕,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二亿五千万斤。
据省农业部门负责人说:今年江西省早、中稻播种面积二千六百多万亩,除部分地区中稻因受灾稍有减产外,绝大部分地区都丰收。鄱阳湖滨平原及赣江流域一带的农业合作社,早稻产量一般都有四百斤到五百斤。曾获得去年全国双季稻丰产的模范单位星子县,九万八千亩早稻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有四百五十斤,比去年又提高了9%以上,全县乡乡丰收,社社增产。
现在,近一千万亩一季晚稻也都生长良好,正在灌浆。二季晚稻等晚秋作物也已经完成了一千五百七十多万亩的播种计划,比去年增加了六十一万亩。各地农业社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力争晚秋作物丰收。
据新华社讯 记者从湖南省农业部门获悉,今年全省早、中稻总产量估计可比去年增产一成多。
湖南省许多过去产量不高的丘陵山区今年出现大面积的丰产纪录,例如平江县十九万多亩中稻平均每亩产谷四百四十斤,比大丰收的去年平均每亩增产约二十斤,创历年来的最高纪录。西部山区的黔阳、溆浦等七个县市已收割的十六万多亩中稻平均每亩四百五十五斤,最高的达一千零三十三斤。去年和今年都曾受到干旱的邵阳、衡阳、郴县等三个专区,经过今年五十天的抗旱斗争,大部分地区中稻产量都在四百斤左右。
据湖南省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省一千二百多万亩早稻平均每亩产三百八十斤,比去年增产4%。现在,三千四百万亩中稻也已大部分收割完毕,除少数因受旱灾产量较低外,一般每亩产量都在四百斤以上。
今年各地早、中稻收成好,是湖南省实现高级合作化后的又一个巨大成绩。中稻抽穗时,许多地方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全省受旱面积曾达一千六百万亩,但是,农业社组织三百四十多万劳动大军夜以继日地展开抗旱斗争,终于使绝大部分受旱稻田得到抢救。


第5版()
专栏:

河北省粮棉都告丰收
粮食比丰收的1955年增产百分之九点五;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创本省最高纪录
新华社保定28日电 河北省今年粮棉可告丰收。根据省里有关领导部门的材料:今年河北全省一亿多亩粮田的单位面积产量预计能达到一百九十六斤,比丰收的1955年提高9.5%,有八个县达到了亩产四百斤的高额产量。全省粮食总产量可以达到二百亿斤,比1955年增产9.9%,超额5.8%完成国家计划。今年,全省棉花(皮棉)单位面积产量可以达到四十三点二九斤,这是河北棉花产量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比1955年提高8.55%;总产量预计能达到六亿二千九百万斤。虽然全省植棉面积比1955年减少了12.26%,总产量却只少了7.6%。
去年是河北省实现农业合作化的第一年,但是由于遭受到空前的水灾袭击,未能实现增产。今年,这些农业社依靠自己的优越条件和国家的支持,继续大力兴修小型农田水利,战胜了部分地区的不同自然灾害;同时发展养猪积肥和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革,终于获得丰收。永年县西赵目连五星农业社虽然65%的土地种棉,每人只有九分粮田,但由于社员们把七百亩旱地变为水田,每亩地施肥八千斤,使全社今年的粮食产量每亩达到了六百八十二斤,棉花(皮棉)每亩产七十斤。这个社由缺粮六万斤变为余粮十五万斤,每个社员的平均收入达到一百八十八元,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这样的社,现在河北省已经不是个别的。


第5版()
专栏:

陕西和河套地区水稻丰收
本报讯 陕西省今年在多灾的情况下将获得水稻丰收。今年,在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共种植的二百多万亩水稻,根据汉中、安康等专区和关中地区已收割的情况来看,产量都超过大丰收的1956年。占全省种植面积三分之二的著名水稻产地汉中专区,一百五十多万亩水稻的平均亩产,估计比去年增产4%左右,总产量比去年增长8%多。连续四年丰收的西乡县,二十多万亩水稻的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千一百多万斤,占去年总产量的11%。今年各地出现了许多丰产田。西乡县江家塝农业社,水稻亩产达一千斤以上的就有一百六十亩,比去年增加了八倍。
新华社呼和浩特28日电 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多万亩水稻丰收。乌加河沿岸稻田一片金黄,9月上旬起已开镰收割。
河套平原种植水稻只有二十多年历史。今年稻田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二万三千多亩。


第5版()
专栏:

淮阴平原空前大丰收
本报讯 江苏省淮阴地区,今年出现了空前的大丰收。
淮阴专区今年的年景超过了丰收的1955年。由旱田改种的六十万亩水稻,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盱眙县改种三十万亩水稻,产量就增加一倍。淮阴县改种的水稻平均每亩也比丰年的旱谷多收七十九斤。全区玉米、高粱的产量也是空前的。宿迁县估计,沙土地区比1955年还增产15%,岗土地区增加20%。各地大豆、杂豆等产量也赶上和超过了1955年。经过核实,地委估计今年的总产量大约可以达到三十四亿九千万斤。估计全区除完成七亿四千万斤征购任务外,还能多售余粮一亿一千万斤。


第5版()
专栏:

半月农情
白露(9月8日)——秋分(9月23日)
北方各地的秋收在这个时期进入紧张阶段。山东省的早秋作物,已经收割完毕;河北省的玉米、高粱、谷子等春播作物,南部地区收割了一半以上,北部地区收割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季节较晚的东北、西北地区,也已经开始收割。在秋收中,各地有不少农业社制订了秋收计划和护秋公约,有的地区还推行了小组包工或组织专业队收秋的办法,保证了秋收工作有秩序地迅速进行。大部地区都注意了精收细打、颗粒还家,从而提高了秋田的收获量。
在秋收的同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新疆、甘肃等省的冬小麦播种工作已逐渐展开。山西长治专区的九十八万六千多亩正茬小麦已经全部种完,一百三十五万亩回茬小麦正在进行紧张播种;山东昌潍专区的麦田已下种20%以上,进度较快一些的县,已播小麦占耕地面积的30%—60%。上述各地在播种以前,一般都注意了伏耕、整地、积肥、选种、晒种和补修农具等准备工作;在播种中,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还依靠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充分利用了各种水源,进行抗旱播种,使受旱的麦田也能适时下种。
长江以南地区,晚稻丰收在望。广东省的三千九百万亩晚稻生长旺盛,为近几年来所罕有;长江三角洲的一千七百多万亩晚稻,长得茎叶健壮,目前正在抽穗扬花。据有关部门估计,以稻麦两熟为主要收获物的江苏南部地区,晚稻平均每亩产量将比去年(五百斤)增产一成到一成半。目前,各水稻产区的农民,正在积极追肥、治虫、耘田、灌溉,力争晚稻有十足的收成。


第5版()
专栏:

阿勒泰地区农牧业增产
据新华社讯 祖国西北角的阿勒泰地区今年农牧业再度获得大丰收。8月中旬,各地五十五万多亩春小麦、杂粮就普遍开始收割。今年这里的庄稼被认为是解放以来最好的一年,据估计,粮食作物总产量可达九千多万斤,比丰收的1956年还要增产50%。相当于1949年的六倍半,畜牧业方面也获得了丰产,估计全区今年8月间的牲畜总头数较去年同期净增加17%,共达一百五十多万头,相当于1949年的四倍。
今年阿勒泰地区农业丰收,不仅解决了本地区十一万多农牧民、市民和工人的粮食问题,还可外调九百多万斤支援外地。


第5版()
专栏:

赣南三十多万亩花生丰收
本报讯 江西省赣南区三十一万多亩花生今年普遍丰收。预计今年全区花生总产量可达五十七万多担,比去年增加29%。
今年赣南区花生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二万四千八百多亩,实际收获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三万五千多亩,每亩平均产量达一百八十四斤,比去年增加18.7%。各地普遍反映:今年的花生是颗大、子壮、出油率高。据信丰县调查,每百斤花生出油率比去年提高12%。该县花园农业社收的九万多斤花生,出油率比去年提高19%左右。目前,农民们正积极把花生油脂或油料卖给国家。到9月15日,全区共收购花生油十八万多斤,较去年同期多收购一倍多。


第5版()
专栏:

伟大的变革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和我国工业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在农业战线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五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合作化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现在,全国已有97%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五亿农民从此摆脱了个体经济的束缚,挖掉穷根,走上了保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大道。
合作化高潮带来了生产高潮,全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发展多种经济、改变耕作制度、战胜自然灾害、合理安排劳动力等方面,合作社显示了它无比的优越性。1956年是我国农村遭受自然灾害相当严重的一年,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各种主要农作物仍然获得全面增产,产量比丰收的1955年还有所增加。
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又提出了为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农业方面改造我国自然的第一个宏伟的计划——“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现在全国农民正脚踏实地地按照这个规划迈进。(附图片)
下图:毛主席时刻都关心着农村工作和农民们的生活。这是毛主席访问南京市郊尧辰乡十月农业社。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全国小麦高产县——甘肃张掖县今年又获得大丰收,三十五万九千亩小麦平均亩产四百斤。
刘 奇摄(新华社稿)
全国粮食产量(亿斤)
1952年  3,087.8
1956年  3,650
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
1952年 0.2%
1956年 96%
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农民们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广东中山县农民踊跃报名入社的情形。 宋学广 贾秀文 摄(新华社稿)
这是江西省农民把晒干的新棉运往收棉站。汪伟光摄(新华社稿)
全国棉花产量(万担)
1952年   2,607.4
1956年  2,890.3
全国农田灌溉面积(万亩)
1952年  31,737
1957年(至7月底)52,629
这是海南岛红旗农业社社员们正在兴修沟渠。
何世尧摄(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瞻前顾后十五年
——湖北鄂城杜山乡十户农民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
王瑞生、欧保华、朱楚芹 调查
新华社记者 曲一凡 整理
  中共湖北省委员会为了深入地了解各阶层农民经济生活的变化,曾由农村工作部派人到鄂城县杜山乡旭光第一农业社,对十户农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访问。这十户农民中,有李宏秀、李宏元、李金花等三户是贫农,肖功元、肖仕谷、肖仕森等三户为一般中农,另四户是老富裕上中农肖仕进、肖仕胜、肖功梓和新富裕中农肖仕恒。这个调查材料反映了新旧农村群众生活鲜明的变化,特别突出地是农村合作化以后,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犹如旭日东升,扶摇直上;而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的远景,更是前程远大,无限光明!   九年间生活演变的一笔总账
杜山乡旭光一社,在长江南岸的梁子湖滨,土质肥沃,盛产稻棉,属于湖北省沿江滨湖地带较为富庶的地区。
调查人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十户农民中进行访问和调查。他们对十户农民过去九年间的生活变化,除了全面地了解情况以外,着重地选出四个有代表性的年份具体算了细账:即解放前的1948年,农民的生活十分穷困;解放初期的1952年,农村经过了土地改革和生产恢复工作,农民生活水平开始上升:前一年遭受了严重水灾的1955年,这个乡的农民在生产救灾运动中纷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初级社),不仅迅速地恢复了水灾前的农村面貌,而且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历史上特别值得记载的一年1956年,这个乡全面实现了高级合作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农业大丰收。
旭光一社以棉花生产为主,水稻次之。全社水旱田一起,每人平均一点二四亩,每个劳动力负担四亩左右。全社有一百二十一亩棉田(麦棉两熟),棉花平均亩产由1952年的六十斤皮棉,到1956年提高到一百二十一斤;全社有七百五十二亩稻田,平均亩产也由1952年的六百斤,提高到1956年的一千零四斤。这个社1956年的农业收入,比丰收的1955年增加了66.4%。随着农业生产的逐年增长,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新月异不断的提高。
下面一个调查统计表,就是这十户农民九年来生活演变的一笔总账。
从上面材料看:自解放以来,特别是合作化以后,无论是贫农、一般中农以及富裕中农,他们的实际收入都比解放前大大地增加了;各阶层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都比解放前提高了许多。其中尤以1955、1956两年,变化最快,充分显示了农业合作化的巨大优越性。这个属于沿江滨湖较为富庶的农村,论其自然条件比一般农村较为优厚。但是,从这十户农民的调查看出,优厚的自然条件只是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实现合作化以来,才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属于同样的土地,同是这十户农民,他们在解放前(1948年为例),每个人平均一年只能从土地上获得三、五十元的收入;实现了合作化,他们的收入竟一跃而普遍地上升到百元以外。
衣食住行的几笔细账
第一笔细账:吃的方面——包括主食和副食两方面:
单位:斤
第二笔细账:穿布——包括穿衣、鞋袜、被褥等  单位:尺
第三笔账:日常零花钱——包括添制家具、常用百货、学费、买书、治病、看戏、看电影等。
第四笔细账:特殊开支(以户为单位的平均数)
旭光一社因以棉花生产为主,社员们的口粮至今还需要国家供应一部分。所以从前面第一笔细账来看,虽然这个社的生产增长很快,收入增加也很多,而口粮一项只保证吃饱。但是,从表中仍可看出,三户贫农和三户一般中农解放后历年的口粮,还是比解放前增加了许多。四户富裕中农近两年的口粮比其他六户的平均数要少一些,主要是因为这四户都是大家庭,小孩子很多,大小人平均起来供应量就显得少了些。农民们对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是满意的。据贫农的反映:解放以前,他们平常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即使在大农忙期间,每天也只吃得一餐干饭、两餐稀粥拌瓜菜;碰上灾荒年景,那就更是提不得了。如今,农闲时,大多农户也吃的是每天两干一稀;男农民在大农忙中,有的每天吃两餐干饭、一餐面饭,有的三顿都是米饭。至于油、盐、鱼、肉和蔬菜,各个阶层和各户都比往年吃得多了。
农民的穿着,更不知比解放前好过多少倍!单从某一年的购布数量来衡量农民穿着如何,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根据1952、1955、1956三年各户用布的平均数与1948年比较,贫农增加了75%,中农增加了一倍以上。另外,这十户农民近几年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添置了两三套卫生衣裤,并有三户富裕中农织了四件毛线衣,还有一户买了皮袄;过去,男女老少一色的布鞋,现在男女青年和儿童差不多都穿上了球鞋、套鞋(胶鞋)。农民们普遍反映:近几年在穿着方面比过去大不相同了,穿的又多又好。当然,有些农户经济条件很充裕,今后要求穿的更好一些,因此,不免对目前的布票分配和使用方面有一些意见。
从前面的第四笔细账看,近几年,各户农民的特殊开支很大,这笔开支主要用来进行农民的基本建设——盖房修屋,或者用于娶媳妇嫁女办喜事等。自1954年大水后到1956年,这十户农民全部把被水淹坏的旧屋翻修一新,一部分户还把原来的茅草屋换成了新瓦屋。如贫农李宏秀、李宏元两弟兄,根据这两户1956年的收入,生活是可以过得很好的;但是他们却省吃俭用,到秋后两弟兄合伙盖了一栋五间的新瓦屋——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他们的“百年大计”。
十户农民的日常零用钱方面,值得特别提一提的,是农民的文化生活已有很大的改变。1948年的时候,这十户农民中只有三个孩子上小学,而现在已有十三个小学生,两个中学生。另外,现在农民们还常常在晚上看电影(电影队下乡放映)、看戏。有些农民在逢年过节的假日里,特地乘汽车赶到相距十里的鄂城城里看戏去。合作社里设有俱乐部、卫生所。农民的个人卫生也比过去讲究得多了。
作为“历史包袱”压在贫农头上的债务,也已经解除或接近解除了,如贫农李宏元,由于解放前历年入不敷出,负债很重,仅1948年即欠债白布五匹、皮棉一百一十五斤,欠谷账二点五石;到年关逼近时为了躲债,逃到外乡不敢回家。现在这三户贫农中,去年已有一户把债还清后还余剩三十多元,另有两户还欠几十元的外债,今年也基本可以还清。
(未完)(附图表)


返回顶部